《绪论(内大出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论(内大出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课程名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性质:公共基础理论课授课时限:18 周授课依据: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统编教材(丁龙召 李晶主编)2007年版授课对象:全校本科(包括基地班)课程编号:01931010开课单位: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理论教研部 修读方式:必 修课程设置:2学分 36学时,3,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内容,4,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内容,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内容,民族政策,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的少数民族政策,6,创立,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提出民族平等的思想。,。,国
2、际合作只有在平等者间才能实现,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实质。,1843年马克思写的论犹太人的问题,1844年马恩合写的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18451846年马恩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1847年论波兰,1847年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创立,7,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贡献,a.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b.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民族纲领和社会主义国家解放民族问题指导思想的基本原则。,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8,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贡 献,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论述了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论述了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
3、问题的一部分。,强调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民族区域自治等问题。,强调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民族区域自治等问题。,阐明了社会主义民族的形成和特点。,9,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民族理论,关于民族含义、民族平等、团结的理论,关于民族含义、民族平等、团结的理论,关于民族、阶级、国家消亡的关系,关于民族、阶级、国家消亡的关系,关于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关于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关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理论,关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理论,10,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中国是多民族 的统一国家的理论,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重要性的理论,社会主义
4、民族关系的理论,实现真正民族平等的理论,搞好民族大团结的理论,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实现民族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理论,宗教理论,加强民族团结的理论,民族理论,11,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首次提出新中国民族工作有两大任务,充分认识民族问题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加快民族经济发展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社会全面进步的思想,对屯垦戍边思想的新发展,提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强调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反复强调民族宗教无小事的思想,民族理论,1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最基本、最
5、主要 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13,1.坚持和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这是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解决好民族问题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2.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从少数民族地区 的实际状况出发,是处 理好少数民族地区革命 和建设的指导思想。,3.坚持民族平等,维护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社 会稳定发展的基本原则 和条件。,4.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积极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是各民族全面繁荣发展的基础。,14,内容,含义,各民族都具有平等的地位。,各民族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民族平
6、等的实际内容是消灭阶级。,各民族平等,15,内容,含义,各民族无产阶级的团结。,各民族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团结。,各民族为达到共同政治目的的合作。,各民族团结,16,内容,含义,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在各方面发展繁荣。,坚持在国家和先进民族大力帮助下,少数民族自力更生,实现共同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17,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史观在民族关系上体现。,社会发展规律和民族发展规律决定。,与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完全一致决定。,二、为什么坚持这一原则,18,坚持,1、两种根本对立的民族观。,2、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3、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19,坚持,1、以所谓“优”、“劣”来区分民族。,2、鼓吹“民族至上”论。,3、奉行民族压迫政策。,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表现,20,四、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2005中央民族工作会议,21,目的,民族观宗教观,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自觉执行政策爱国主义热情,22,意义,提高自身素质,认识国情明辨是非,23,五、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