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急需既懂ERP又懂企业管理的高级人才.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739808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238 大小:9.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急需既懂ERP又懂企业管理的高级人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8页
社会急需既懂ERP又懂企业管理的高级人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8页
社会急需既懂ERP又懂企业管理的高级人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8页
社会急需既懂ERP又懂企业管理的高级人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8页
社会急需既懂ERP又懂企业管理的高级人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急需既懂ERP又懂企业管理的高级人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急需既懂ERP又懂企业管理的高级人才.doc(2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急需既懂ERP又懂企业管理的高级人才ERP原理与实际应用第1章 用友ERP概论第2章 ERP信息系统第3章 ERP的组织与开展第4章 会计软件的安装与基础设置第5章 账务系统初始化及日常处理第6章报表管理系统第7章工资管理系统第8章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第9章 供应链管理系统第1章 用友ERP概论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含义、了解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了解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1.1 会计电算化基本概念 1.1.1 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诞生,到真正应用于会计领域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而在我国计算机最早应用于会计工作的试点单位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会

2、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中国会计学会在总结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应用经验基础上,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的。它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建账、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全过程。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不仅是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总体性: 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应用有关的所有工作也都成为会计电算化的内

3、容,包括: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会计电算化制度建立、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和电算化审计等。2渐进性:会计电算化的内容应包括实现如下几个转变过程:从单项应用向综合财务处理转变;从财务会计电算化向将财务会计和成本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后的电算化转变;从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向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转变。与此同时,对会计数据的管理应从数据库管理向数据仓库管理方向发展。3动态性: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要将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相互结合和交叉并推动会计学科的发展。因此,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和创新的过程。因此,不仅会计电算化的过程是变化的,而且对传统会计也不能看成是静止的。这里我们应该明确会

4、计电算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 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学、信息学和会计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如何利用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辅助决策及相关的所有工作。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在会计中应用电子计算机及其对会计理论的影响。它的目的是通过核算手段的现代化,更好地发挥会计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职能,为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从会计电算化的研究对象和开展会计电算化的任务来看,会计电算化不仅研究如何通过电子计算机及相关技术获取会计信息的全过程,而且也研究如何按管理的需要对现行会计工作进行改革。1.1.2 会计电算化的作用1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

5、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要将记账凭证输入计算机,大量数据的计算、分类、汇总、存储和传输等工作,都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不仅可以把广大会计人员从繁杂的记账、算账和报账中解脱出来,而且由于计算机极高的运算速度和精确度,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同时也为管理提供全面、及时和准确的会计信息。 2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由于在计算机应用中,对会计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化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操作中的不规范、易出错及易疏漏等问题,使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会计工作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 在手工条件下,会计人员整天忙于记账、算账及

6、报账。实施会计电算化后,由计算机替代会计人员的手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会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从而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 4促进了会计队伍素质的提高 会计电算化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会计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这就迫使广大会计人员必须进一步学习业务知识,开拓知识面。而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又为会计人员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时间和机会,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学习和交流新知识,其结果必然会改变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5为整个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高速度、大容量等功能,不仅可以对过去的经营活动进行详细记录,而且可以

7、及时获得当前经济活动的最新数据,还可以预测未来各种经营活动,反应市场变化趋势,从而为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分析、预测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行业、地区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大量的经济信息资源可以得到共享,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迅速了解各种经济技术指标,极大地提高了经济信息的使用价值,为整个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6促进了会计理论的研究和会计实务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不仅是会计核算手段和会计信息处理技术的变革,而且必将对会计核算的内容、方式、程序和对象等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影响,从而促进会计自身的不断发展,使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2 会计电算化发展概况 1.2.1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从1946年电子

8、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到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在计算机上计算职工工资,才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真正应用到了会计领域,引起了会计处理技术的真正变革。最初的处理内容仅限于工资计算、库存材料的收发核算等一些数据处理量大、计算简单而重复次数多的经济业务。它以模拟手工会计核算形式代替了部分手工劳动,提高了这些劳动强度较高的工作效率。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随着人们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系统地提供经济分析、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手工簿记系统被电算化信息系统取而代之。这个时期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是电子计算机几乎完成了手工簿记系统的全部业务,打破了手工方式下的一些常规结构,更重视数

9、据的综合加工处理,并加强了内部管理。这一时期所开发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反馈功能,能为基层和中层管理提供信息,但各种功能之间还未实现共享。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形成了应用电子计算机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中全面地应用了电子计算机,各个功能系统可以共享储存在计算机上的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数据库。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成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部分,企业、公司的最高决策也借助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0世纪80年代,微电子技术蓬勃发展,微型计算机大批涌现,进入了社会各个领域,包括家庭在内。信息革命逐渐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

10、和核心内容,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微型电子计算机不仅受到大、中型企业的欢迎,也得到了小型企业的青睐。它促使各部门把小型机、微型机的通信线路相互联结,形成计算机网络,提高了计算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取代了大型电子计算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87年10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以“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为中心议题的“第13届世界会计师”大会,成为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广泛普及的重要标志。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在国际上也呈现出广泛普及之势。美国在这一领域已步入较高的发展阶段,始终处于国际最高水平。美国会计软件的应用也非常普及。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有几百种商品化会计软件在市场上流

11、通。会计软件产业已成为美国计算机软件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从会计电算化开发技术与运行平台来看,九十年代中期推出的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与早期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相比上了一个台阶,这是由于九十年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果。九十年代中期的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主要使用WINDOWS环境下的开发工具,并运行在WINDOWS操作系统之上,这些开发工具大大缩短了软件开发周期,并大大增强了软件的运行稳定性,与此同时,图形化界面使得软件功能更直观和易于操作使用。部分软件使用了服务器数据库,如SYBASE、ORACLE、INFORMIX、SQL SERVER、DB2和ACCESS等,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九十年代

12、中期的商品化会计信息系统基本上都具有网络功能,网络结构体系主要有F/S(文件/服务器)和C/S(客户/服务器)两种。网络操作系统除了NetWare之外,还有WINDOWS NT和UNIX等。 1.2.2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1979年。其主要标志是,1979年财政部支持并参与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1981年8月,在财政部一机部和中国会计协会的支持下,在长春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这次会议成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在这次会上提出计算机在会计上的应用统称为“会计电算化”。从此,随着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在全国各个领

13、域的应用、推广和普及,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也得以迅速发展起来。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会计电算化缓慢发展阶段(1983年以前)这个阶段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少数企事业单位单项会计业务的电算化,计算机技术应用会计领域的范围十分狭窄,涉及的业务十分单一,最普遍的是工资核算的电算化。在这个阶段,由于会计电算化人员缺乏,计算机硬件比较昂贵,软件汉化不理想,会计电算化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因此,致使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比较缓慢。 2.会计电算化自我发展阶段(1983年1987年) 1983年下半年起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应用计算机的热潮,微型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应用电子计

14、算机的经验不足,理论准备与人才培训不够,管理水平跟不上,造成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出现许多盲目的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一阶段的主要表现:是没有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就匆匆上马的会计软件开发项目占大多数,而且许多单位先买了计算机,然后才确定上什么项目,没有全盘考虑如何一步一步地实现会计电算化;还有的单位为了评先进、上等级等原因,买一台计算机来摆样子。是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闭门造车、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严重。是会计软件的开发多为专用定点开发,通用会计软件开发的研究不够,会计软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商品化受到很大的限制。是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落后于客观形势发

15、展的需要,全国只有少数地方财政部门开展了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工作,配备了管理会计电算化的专职人员,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多数地区还没有着手开展管理工作。是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人才正在培养之中,从1984年开始,各大、中专院校、研究院所纷纷开始培养会计电算化的专门人才。六是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研究开始得以重视,许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及企业组织了专门的班子研究会计电算化理论,1987年11月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会计电算化研究组,为有组织地开展理论研究做好了准备。3.会计电算化普及与提高阶段(1987年1999年)这一阶段相继出现了以开发经营会计核算软件为主的专业公司,而且业务发展很快,逐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

16、业。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限制,会计电算化的演进具有多态性。这一阶段的主要表现:从单项数据处理,发展到全面应用计算机、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从计算机处理和手工操作并行,发展到甩掉手工账本,靠计算机独立运行完成记账、算账及报账等任务的过程。从计算机应用于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处理,发展到用计算机汇总并报送会计报表,为国家宏观经济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的过程。从最初采用原始的软件开发方法,发展到运用现代软件工程学方法开发会计软件的过程。从单家独户开发会计软件,发展到设置专门机构,集中专门人才,开发通用化、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的过程。这一发展阶段有如下几个主要标志:一是会计软件的开发向通用

17、化、规范化、专业化和商品化方向开展;二是各级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加强了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许多地区和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管理制度和会计软件开发标准;三是急于求成的思想逐渐被克服,失败和成功的经验给人们以启示。4会计电算化向企业管理全面信息化发展(1999年至现在)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政府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绝大多数企业已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已被置身于市场竞争的环境中,怎样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追求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目标。为此,企业必须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不断改善管理模式,以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强化成本管理和效益意识。另一方面,完善的信息是企业决策的

18、基础,只有建立面向企业全面管理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才能及时、准确地收集企业运营信息,对管理绩效进行反馈监控,以便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实现信息的使用价值并起到决策支持作用。为了适应企业规模化发展需要以及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愈来愈多的有识之士相继提出了开发“管理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想法与思路,90年代中期中国会计学会中青年会计电算化分会召开研讨会,正式提出了开发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全面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这一战略转变,全面吹响了进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号角。用友、金蝶、等几家大型会计软件公司都正在开发研制大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并于九十年代末推向企业应用。与九十年代中期推出的商品化会计信息系统相比,九十年代

19、末推出的大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更多的借鉴国外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道路,同时又发挥了我国会计软件公司在会计软件领域上的优势,是以财务为中心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它不仅限于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而是要对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进行一体化、集成化管理。从软件结构上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各模块将不仅能独立运行,而必须集成一体化运行。从软件功能上来看,不仅包括账务处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采购与应付账款管理、销售与应收账款管理、库存管理,还要包括对物料需求计划的管理、对生产流程的管理、对成本的管理以及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从软件开发平台与开发技术来看,大型

20、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采用32位的开发工具,运行在WINDOWS 98以上的平台上,数据库将不再使用桌面数据库,而必须使用服务器数据库。网络体系结构主要采用三层(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客户端)或多层结构,以克服传统的C/S结构易于造成网络瓶颈现象出现的缺陷。此外,在大型管理信息系统中,还要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中的浏览器与Web服务器技术,以实现软件系统数据结构的标准化、跨地区和跨平台运行。同时还要考虑电子商务(E-Business)在软件功能中的应用。从企业应用的角度来看,并非所有企业都要应用大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只有规范化管理的企业或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才会考虑应用大型

21、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大部分企业一般都是先解决会计电算化,等到规模化发展时才开始应用面向企业全面管理的大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因此,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公司在制定自己的发展策略时,一般要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与技术实力,对自己开发的产品进行定位,其中:部分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公司将致力于开发中、小型会计电算化系统产品,而只有少数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会计信息系统公司才能致力于开发大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入21世纪1.2.3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1.会计软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 1996年第二届全国会计电算化会议上提出了财务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的口号,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

22、管理信息系统的中心,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与会计信息系统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企业管理中,会计信息是最普及和最大的信息系统,它的“触角”延伸到其他各个子系统中。因此,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的加工中心,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管理型会计软件所依赖的信息主要来自会计核算系统。正因为如此,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首先是将现有的各核算软件,如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改造成本、销售管理和工资人事管理等财务管理软件,并加强各系统之间的联系和数据共享。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应用于各种核算的编制账表,或者说主要应用于财务会计方面。功能较强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包括分析、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评

23、价等方面的功能,并向管理会计方面延伸。会计信息系统要提高管理层次,就要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应是密切的而不是松散的,各系统之间数据充分共享和互换。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只包括会计信息而独立存在,而应从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出发,包括市场、生产等管理信息,建立“大财务信息系统”,将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发展成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2.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以及会计核算业务量的增大、业务种类的繁多,对会计信息资料的分析与研究的深入,计算机单机处理的方式难以完成现有会计核算工作。同时,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领域的不断

24、拓宽,也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许多新的特征。这些既推动了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同时也对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产生了障碍。为此就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课题,即会计电算化系统必然向网络财务的方向发展。所谓网络财务是指基于Web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一致为目标,支持企业电子商务,并最终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互联网环境下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网络的发展对企业会计环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就广域环境而言,一方面国际互联网(Internet)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网(Intrane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则使企业走出封闭的“局域”系统,实现企业

25、内部信息对外实时开放。网络环境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信息支持。由于Intranet是根植于Internet为主的一系列技术之上的一种企业内部网络结构,它将企业管理系统以网络的衔接方式进行重新组合,其结果是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一方面Intranet技术使企业对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实时报告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借助于Intranet网络及Internet网络,企业外部信息需求者同样可以实时获取所需信息进行分析,以便作出有效决策。实时报告系统下,信息提供具有新特点:实时性(在线反馈)。网络技术可以动态跟踪企业的每一项变动,予以必要提示。全面性

26、。通过在线访问,企业内外部信息需求者可动态得到企业实时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实时分析比较。网络环境下在线数据库涵盖了网上所有企业信息,财务人员依次可得到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有关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正确预测企业今后的趋势。可以说未来会计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将由使用书面形式转向电子媒介形式,企业内部网与国际互联网、证交所、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部门等各网络互联,公众投资者可上网访问企业的主页,浏览查询所需的最新的和历史的财务信息。 3.会计信息的报告向实时化、模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会计软件开发与应用的网络化、智能化的实现,将能够做到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实时为各类信息使用者提供最新最

27、快的信息,使其迅速了解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有利于单位的管理者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把握未来。研究如何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应用电子计算机,建立完善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以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是会计电算化的根本任务。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必然渗透到整个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中,形成“管理型”、“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将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等其他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网,使会计电算化向综合应用和高层次管理等方面发展。 4.会计软件由

28、“手工型”向“智能型”发展 (1)操作过程智能化 在凭证输入过程中就有许多智能化的问题。例如:当用户选择了现收凭证,那么借方科目自动显示现金,或者借方科目输入“现金”,凭证类型自动显示“现收”。又例如:借方已输入“材料采购”科目,那么借方一般还有“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而且其金额已根据本行业的税率与“材料采购”的金额自动计算。这类智能化工作还有很多,目前的会计软件还有待完善。 (2)业务分析智能化 业务分析的前提是业务分类,会计核算中的一级科目有几十个,明细科目有几百个,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分析。目前的会计软件根据经验一般还增设了按“部门”、“项目”、“客户”等几种分类,也是为了便于分析。

29、国际上流行业务流程重组理论。所谓业务流程重组,是指会计业务除了传统的流程之外,还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进行若干次的重新组合。这就要求:一方面把业务重组(分类)的权限交给用户,而不是由软件开发商去限定;另一方面要解决标识的多重性问题。所谓标识的多重性问题,是指一笔业务或一个会计账户需要进行若干次重组(分类)时,可以给予多个不同的标识。 (3)决策支持智能化 也就是将人类的知识、经验、创造性思维和直觉判断等能力,用计算机语言来表达,模拟人脑进行决策。决策支持智能化主要解决非程序化决策和半程序化决策中无法用常规方法处理的问题。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含义、作用? 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

30、了哪几个发展阶段?3.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第2章 ERP信息系统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掌握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区别,熟悉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掌握商品化会计软件的选择与系统转换。 2.1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概况2.1.1 会计信息系统1.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 在会计工作中,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取得的各种原始会计资料称为会计数据,如某日仓库的进货量、金额,某日某产品的产量、费用等。按一定的要求通过加工处理的会计数据,称为会计信息。只有将会计数据进行加工生成会计信息后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为管理者所用。会计信息主要包括资产、负债信息,生

31、产费用和成本信息以及利润实现和分配等信息。 2.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的各项活动都体现为对会计信息的某种作用:取得原始凭证,是信息的获取;原始凭证的审核,是信息的特征提取和确认;设置会计账户,是对信息的分类;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是变数据为信息,并进行传递和存储;成本计算,是对成本信息的进一步变换和处理;账务检查和核对,是会计内部信息的反馈,对企业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会计预测、决策和管理,是对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应用。 会计工作过程是一个有序的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信息处理任务,所有部分互相联系、互相配合,服从于一个统一的目标,形成一个

32、会计活动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就构成了会计信息系统。即会计信息系统就是以完成会计工作为目的的信息系统,也就是以输入、处理和输出会计信息为目的的系统。作为管理信息系统一个子系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子系统相比,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数据加工处理方法要求严格,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高,数据要具有可验证性等特征,而且会计信息系统兼有监督和管理的功能。 2.1.2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要有一定的操作技术和处理手段,用来对会计的原始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存储和输出等。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处理技术为手段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就是当会计信息系统

33、使用计算机作为主要数据处理工具后,所形成的系统。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它不但需要机器的支持,而且更需要人的操作和使用,所以从系统的组成来看,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人员、数据和规程组成。 1.硬件。硬件是系统中所有固定装置的总称。它是系统工作的物质基础,硬件设备一般包括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存储设备和输出设备。这也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部分。 数据输入设备是指能够把会计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的设备。目前常见的有:键盘、鼠标、光笔、扫描仪及光学阅读器等。数据处理设备是指按一定的要求对数据进行加工、计算、分类、汇总、存储、转换及检索等处理设备,这由计算机主机的功能来实现

34、。数据存储设备是指用于存放数据的设备,目前常见的有磁盘、磁带、光盘及驱动设备等。数据输出设备是指从存储设备中取出数据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格式进行输出的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及绘图机等设备。此外还有通讯设备、机房设备等。 2.软件。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如DOS、Windows及网络操作系统、语言加工系统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主要包括通用应用软件和会计软件。 3.人员。一般指直接从事系统研制开发、使用和维护的人员。这些人员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系统开发人员,包括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系统编程及测试人员;另一类为系统的使用人员,包括系统管理

35、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录入人员、数据审核人员、档案管理员、专职会计人员和专职分析人员等。 4.数据。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向内部和外部提供会计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存放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组成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库,供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处理、查询和输出。 由于会计信息涉及面广、量大,因此,其数据库系统的结构也十分复杂。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所处理的数据主要是经济业务数据,处理经济业务数据是财会部门的传统职责。任何使企业财务状况发生变化的事件或过程都可以说是经济业务,这些业务是通过数据来反映的,经济业务包括外部业务、内部业务和转账业务。外部业务是企业与外部之间发生的业务,

36、如购买原材料和销售产品。内部业务指企业资金在企业内部的转移流动,如领料、发放工资、产品入库等。转账业务指根据会计工作需要而进行的转账工作。5.规程。规程指有关会计电算化的各种法令、条例及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政府的法令、条例;二是系统运转的各项规定,如数据准备说明书、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操作使用说明书、机房管理制度及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等。 2.1.3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特点 1.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数据量大 会计信息系统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系统、连续、全面及综合地核算和监督。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具体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收支增减变动。具体品种规格的材料物资

37、和机器设备、工具器具的增减变动,都要归入会计信息系统,经过加工处理,最后得出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性数据。会计数据核算详细、存储时间长、数据量大,占整个企业管理信息量的70%左右。 数据结构复杂 会计信息必须反映企业整体的经济活动,主要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费用和损益五个方面进行,核算时表现为五大分支体系。这些数据不仅结构层次较多,而且数据处理流程也比较复杂,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可能引起各个方面的变化,数据处理比其他信息处理系统都要错综复杂。 数据加工处理方法要求严格 会计信息系统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处理都必须遵守一套严格的准则和方法。如存货计价、成本计算等从内容到范围、方法,在

38、会计法规和财经制度中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不得随意更改。 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全面性等要求严格 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是对经济活动有效核算和监督的基础,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及时地向有关部门及个人提供数据,及时将有关资金运转、成本消耗的信息反馈给管理部门,以利于管理者能够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为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会计信息系统收集的数据必须齐全,不允许有疏漏,保证资料的连续、完整;数据加工的过程要有高度的准确性,不能有任何差错。只有全面、完整、真实和准确地处理会计数据,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准确处理国家、企业及个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安全可靠性要求高 会计信

39、息系统的有关资料包含了企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全部信息,是重要的历史档案材料,不能随意泄露、破坏和丢失。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可靠。 2.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特点 计算机方式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具有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共性,而且具有以下几个自身特征: 及时性与准确性 计算机方式下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更及时、准确。计算机运算速度决定了对会计数据的分类、汇总、计算、传递及报告等处理几乎是在瞬间完成的,并且计算机运用正确的处理程序可以避免手工处理出现的错误。计算机可以采用手工条件下不易采用或无法采用的复杂的、精确的计算方法,如材料收发的移动加权平均法等,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

40、更细、更深,能更好地发挥其参与管理的职能。 集中化与自动化 计算机方式下会计信息系统,各种核算工作都由计算机集中处理。在网络环境中信息可以被不同的用户共享,数据处理更具有集中化的特点。对于大的系统,如大型集团或企业,规模越大,数据越复杂,数据处理就越要求集中。由于网络中每台计算机只能作为一个用户完成特定的任务,使数据处理又具有相对分散的特点。计算机方式下会计信息系统,在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人工干预较少,由程序按照指令进行管理,具有自动化的特点。 人机结合的系统 会计工作人员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不仅要进行日常的业务处理,还要进行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的排除。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及输出是手工处理

41、和计算机处理两方面的结合。有关原始资料的收集是计算机化的关键性环节,原始数据必须经过手工收集、处理后才能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按照一定的指令进行数据的加工和处理,将处理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存入磁盘、打印在纸张上或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内部控制更加严格 计算机方式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有了明显的变化,新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强调手工与计算机结合的控制形式,控制要求更严,控制内容更广泛。 2.1.4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比较 1.会计数据的采集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由财会人员收集、填制及审核各种原始凭证,根据有关会计制度将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数据集中在记账凭证中。 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

42、,会计数据的采集有多种方式: 直接输入。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通过输入设备将数据直接送入计算机,存入凭证文件中。 间接输入。财务人员首先将会计数据存放在存储介质上,然后再将其转换成计算机所能接受的凭证,并保存在凭证文件中。 自动输入。计算机自动编制凭证,如固定资产系统的计提折旧业务。 2.会计数据的处理 在手工条件下,会计核算要由许多会计人员共同协作完成。出纳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有多个会计人员分别登记各自有关的明细账,总账会计负责登记总账并编制财务报表等。由于登记账簿的工作由多个会计人员完成,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错误,所以要进行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总账和日记账

43、的核对。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只要与人工输入有关的记账凭证经审核无误后,计算机可自动完成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一系列工作。而像材料核算和成本计算等复杂又受时间限制的核算内容,可由计算机按照一定的程序不厌其烦地计算,并可随时抽取所需相关数据。相应的会计核算程序与变动主要在计算机上完成。 3.会计信息的存储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都由手工完成,会计信息都是以纸制介质形式保存,对会计资料的查询,也是以调阅纸制档案为基础。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无论是记账凭证、账簿,还是会计报表都是以磁制介质为主,纸制介质为辅的形式保存,但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相比,对信

44、息存储所要求的环境和技术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4.会计信息的输出方式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期末财会人员从账簿或其他资料中取得数据,并对其进行加工,以规定的格式编制成各种报表,并将报表发送给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及税务部门等信息的使用者。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保存在存储介质中,只要从存储介质中提取信息,即可输出。目前最常见的方式有: 屏幕显示输出。即将存储介质中的会计数据,按照会计人员的需要输出到显示器上,如在计算机中查询有关的明细账。 打印输出。即将存储介质中的会计数据,按照需要通过打印机将有关信息打印在打印纸上,如会计人员打印输出各种会计报表。 软盘输出。即将产生的有关信息输出到软盘

45、中,如将报表数据保存在软盘上,向相关部门报送。网络输出。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将信息从信息的提供者传送给信息的使用者。 5.数据处理流程 手工会计的处理流程一般有“记账凭证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等。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的需要,选用其中一种,但无论采用哪种处理流程,其共同特点是“平行登记”,即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会计信息总是同向、等量和平行地记录于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中。因此,一方面各有侧重地反映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发挥总分类账对明细分类账的统辖作用,通过二者之间的对账发现可能出现的人工记账错误,并及时加以

46、纠正。 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流程中,所考虑的是会计数据处理的目标,即获得管理所需的各种会计信息。它的中间数据处理都可以认为是源于原始会计数据的加工处理,因此,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所有的中间加工过程都由计算机控制,上一过程数据的结果作为下一过程数据处理的来源,整个处理过程都在程序的安排下完成,具有数据处理的“集中化”和“自动化”的特点。如图2-1所示,是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结构图。它是一个包含供应链管理系统和企业财务系统等多模块信息系统。6.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在手工操作下,有岗位责任制和各种内部牵制制度,保证了手工核算下会计信息的正确性,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计算机的引入使得

47、内部控制制度的形式、内容及重点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内部控制制度形式的变化。由于计算机具有高速、稳定的特点,有很强的逻辑判断和逻辑分析能力,使内部控制形式主要有两方面变化:一方面手工会计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会计电算化后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等试算平衡的检查;另一方面手工会计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转移到计算机内部,如凭证的借贷平衡校验、余额和发生额的平衡检查。 (2)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的变化。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控制措施,如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分析、编程,维护人员与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内部牵制,计算机机内以及存储介质内会计信息的安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管理员、维护人员等的岗位责任等。 (3)内部控制重点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后的内部控制重点将放在原始数据输入的控制、会计信息输出的控制、人机交互处理的控制和系统模块之间的连接控制等方面。 7.会计职能 手工会计下,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实现电算化后,会计在完善传统的会计职能的基础上更加侧重发展管理职能,进行事中控制,事前预测并参与经营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