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职场生存法则66条(100doc).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740646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6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职场生存法则66条(100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员工职场生存法则66条(100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员工职场生存法则66条(100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员工职场生存法则66条(100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员工职场生存法则66条(100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员工职场生存法则66条(100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职场生存法则66条(100doc).doc(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职场生存法则 66 条一个优秀职场人士所必备的素质,概而言之,无非就是: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做人包 括如何做一个好下属,如何做一个好同事,而做事就是如何提高业务技能,做个好职员。西方的理论适用于企业现代化程度已经非常高的国家,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 为方式都和西方人大相径庭。在中国,市场经济口号的提出也才区区 10 年,企业生存环境,比如法律、行规、惯例、习俗、道德水平等等都和国际不接轨,生搬硬套肯定行不通,我们 需要的是对中国企业对症下药的东西。第一篇于上司和下属的关系问题,是每个职场人士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公司总裁杨天成先生对此深有感触,李教授以前也常常听到老总们的怨言,果然

2、在李教授收到的此类 92 个案例中,杨天成总裁一人就提交了 20 多个。其次是 某公司另一副总赵卓越和公司人力资源主管谢裴妤,分别提交 15 个和 13 个 ,他们的职位处于老板和员工之间,应该说两边都看得比较清楚。引言李嘉能教授任职于国内某名牌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MBA 课程已经有十多年了。 他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身份形形色色,有身家上亿的私企老总,有踌躇满志 的政府官员,有高学历的企业高层和中层管理者,有不甘平庸的普通白领 他们在职场里摸爬滚打了很多年,深知中国企业的“生态环境”和“游戏规 则”。他们已经或者即将是政府、企业的精英,指望通过 MBA 的学习,要么早 日走上高级职业经理人的位

3、置,要么为自己创业打好基础。但近来他们常常在李嘉能教授面前抱怨,为了片面强调和国际接轨,他们的学习教材和案例大多援引自国外,这些教材和案例的文化根基在西方,在它所应用的环境中,“契 约精神”、诚信度和法制程度都已经很高,这些理论适用的管理者和员工的职 场素质也很成熟,而中国企业内部的弊端大多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把西方的 企业文化完全移植到中国的“土壤”里,引领和构建中国的企业文化,肯定会 水土不服;拿西方的药方来根治中国企业的痼疾,显然有点“病急乱投医”。“音乐对于聋子的耳朵是不存在的!中国很多职场人士对职业素质的理解和 聋子对音乐的理解差不多。”来自某大型乐器公司的总裁杨天成先生形象地说。

4、“西方的先进理论还是必须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就跟马列主义在中国只有 发展为毛泽东思想才能够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一样。我们需要的是嫁接,而不 是移植。”政府官员高升桥主任说话高屋建瓴,极为形象,引起了共鸣。 “西 方的理论适用于企业现代化程度已经非常高的国家,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 式、行为方式都和西方人大相径庭。在中国,市场经济口号的提出也才区区十 余年,企业生存的土壤,比如法律、行规、惯例、习俗、道德水平等等都和国 际有差异,囫囵吞枣、生搬硬套肯定行不通,我们需要的是对中国企业对症下 药的东西。”某集团公司副总韩尚华深有感触,他经历过国企、外企和私企的磨练,对中国各类职场的运作方式都十分熟悉。

5、“外国的理论比较枯燥、生涩,光那些名词就让人费解,那些案例只有放 到西方文化中才显得精辟,那些幽默也只有有西方文化背景的人才会付之一笑。 打个比方吧,在西方说某人是狐狸,那是夸奖别人睿智,在我们这里你去试试 看!所以我们的确需要一本为中国职场人士量身定做的、指南性的书籍。”年 轻白领陈雅姿说。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制度。要剔除和杜绝制度上的弊病,还必须从文化上去找根子。有些中国企业的怪病还是要用中医来对付。”谢裴妤说,她是某 公司人力资源主管,见识过企业中稀奇古怪的现象和形形色色的嘴脸。“我们需要从零开始!”有人附和。 学生们的呼声感染、触动了 李嘉能教授,他们的心声和他多年的教学体验不谋而合,

6、他觉得已经到了实施 他那个策划已久的科研计划的时候了。 在不久后的一次的“拓展训 练”(Outdoor Development)中,李嘉能教授像宣布一个重大好消息一样告诉 他的学生们:这次“拓展训练”的目标就是由他们通力合作,打造一套在中国 行之有效的、“中国制造”的职场规则。学生们听了都很兴奋,但又有点犹豫 和茫然。“MBA 教材是大师们长年累月心血的结晶,我们可是看着他们的书,听着他 们的教诲成长的。”赵卓越笑着说,“他们的理论尽管有些脱离中国国情,可 听起来如雷贯耳。” “是呀,我们是谁呀?”高升桥也摇头。其他人都好像没有信心的样子。 “你说你行,你就行!”李嘉能教授目 光炯炯地看着大家

7、,鼓励道,“你们都是管理精英,你们有严谨的思维,你们 有丰富的人生和职场经验,每天都有大量的故事在你们身边发生,你们最清楚 中国的职场人士最需要的是什么,为什么不行?久病成良医嘛!”他补充 道,“何况,我们只是做个试验,拓展嘛,就是尝试、探索未知的领域。” “那会做出什么样的东西来?”陈雅姿津津有味而又疑虑重重地问。 “不拘 一格!没有菜谱,没有佐料,原料自己去找,如何做你们自己去琢磨,现在谁教授鼓励道,“我们现在就可以讨论讨论。” “我觉得应该喜闻乐见,不要像国外的理论那样枯燥、乏味。应该是中国式的”高升桥小心翼翼、欲言 又止。 “那是什么东西?”韩尚华问道。 “我说的是形式,比如大字报呀、

8、 语录呀、标语呀,简单明了,生动形象,琅琅上口”高升桥犹犹豫豫地补 充。 “你在说什么?俗不可耐!不行!不行!”艺术家老总杨天成断然否定。 “你不能完全否认这些东西,我在政府干了十多年,这些措施常常很有效果。” 高升桥急着辩解。 “你这是典型的政治经济学,把经济当成政治来搞,计划 经济那一套,历史已经证明了,行不通,要栽跟头的。”杨天成反驳道。 有 人在笑,高主任有些脸红地申辩:“我是政府财贸办主任,我们就是这样搞的, 事实证明有些事情用计划的手段还是有惊人的效率。比如我们搞秋季商品交易 会,我们的口号就是:全民动员,大办商业;我们搞交通,就提出:要 致富,先修路;搞计划生育时,我们就这样说:

9、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 子多养猪,房前屋后多栽树等等。刷得满街都是,老百姓很喜欢,妇孺皆知, 群众积极性很高。” “老兄,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大跃进呀?”有人在后面 哈哈大笑。 李嘉能教授眼睛一亮:“为什么不行?我们还没有试过。高升桥 说的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形式,形式只是一个事物的外壳和载体而已,只要能 够更有效地传递我们的理念,我看就行。计划经济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我看计 划经济的落后主要在战略上,而不在战术上;相反,有些战术还是非常高超和 强有力的。” “我现在可以表态了,我同意高同学和李教授的意见。”谢裴 妤不失时机地表态。 “我也同意,我觉得还要有故事,有几个人物客串,寓 教于乐,否则还是

10、比较空洞。”陈雅姿说,其他人也赞同。 “我们来它个 100 条吧,配上 100 个故事。”高升桥处长提议。 “太多,读者会感到疲倦,我都也表示支持,连杨天成也耸耸肩,说:“我持保留观点,只好让事实来验证一下。”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一套植根于中国本土的“MBA 教材”的雏 形形成了。它涵盖了最具中国特色、最易于被中国人传播的信息元素:“标语”、 “口号”、“语录体”、“六六大顺”等,同时具备网络时代最便捷的传播 途径:手机短信、动漫等。故事全部选自中国本土,就是自己身边的人,身边 的事。同时,拒绝枯燥理论,拒绝晦涩术语。 看着大家摩拳擦掌,群情激昂 的样子,李嘉能教授很有成就感,又趁机提出

11、,由每个人完成 20 条语录,20 个 案例,语录和案例要和内涵和谐、神似,形式和内容浑然一体。“拓展训练” 一周结束,然后选择 66 条编辑成册,在新学期试用,接收新同学的验证。 此 后,李嘉能教授不断收到学生们发来的手机短信,都是一些简练而精辟的口号 或语录。“拓展训练”结束后,新的一周开始了,李嘉能教授共收到所有学生 交来的语录 188 条,案例 156 个。案例涉及到职场的方方面面,经过分析、遴 选,他发现,这些职场经验丰富的学生们所反复强调的职场理念,囊括了一个 优秀职场人士所必备的素质,概而言之,无非就是: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做 人包括如何做一个好下属,如何做一个好同事;而做事就是

12、如何提高业务技能, 做个好职员。 在李嘉能教授的指导下,作者经过归纳、整理、提炼,选取了 66 条语录、66 条短信和 60 多个案例,编辑成书,命名为这样的员工老板喜欢 66 条,准备将它作为最得意的礼物,送给下学期李教授的新学员们。关于上司和下属的关系问题,是每个职场人士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公司总裁杨天成先生对此深有感触,李教授以前也常常听到老总们的怨言,果然,在 李教授收到的此类 92 个案例中,杨天成总裁一人就提交了 20 多个。其次是某 公司另一副总赵卓越和公司人力资源主管谢裴妤,分别提交 15 个和 13 个,他 们的职位处于老板和员工之间,应该说两边都看得比较清楚。李嘉能教授经

13、过整理,合并了一些大同小异的案例,总结出一些规律。他 发现上下级关系中,首先是观念问题没有澄清,中国人“阶级”、“剥削”等 观念根深蒂固,这导致员工和老板常常处于桌子的对面,从对立面考虑问题。 其次是态度问题,观念一时扭不过来,自然就存在各种消极心态,比如“吃大 户心态”、“非暴力不合作心态”、“和尚撞钟心态”,甚至“流氓无产者心 态”都冒出来了。消极怠工者有之,顺手牵羊者有之,破坏工具者有之,吃里 扒外者有之还有有效沟通问题,上司和下属看起来处于钱币的两面,天天 在一起,却永远无法面对面,但他们忘了,钱币本来就不是绝缘体,他们需要 的仅仅是一个按钮。还有一些人,人身依附思想严重,试图用陈旧的

14、官场型或 者江湖型的忠诚,来代替现代企业文化所需要的、“契约精神”下的忠诚,从 而掩饰敬业精神和业务才能上的欠缺这些都是需要剥茧抽丝,拨云去雾, 一一理清,一一正本溯源的。第 1 条 千万不要认为老板容易后院一睁眼就欠人钱,用自己的骨头,为社会“熬油”,老板也真够“潇洒”的。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都对老板采取了否定的态度,特别是在极“左”思 潮的影响下,也由于事实上不可避免的不平等现象,老板是剥削者的观念根深 蒂固,导致中国文化中仇富心态严重,很多人认为老板钱来得太容易,甚至来 得不干净,“吃大户”的动机理直气壮,吃大户的现象普遍存在。 其实,老 板哪里有那么潇洒?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

15、人。”就拿中国现在这一 批老板来说,在其创业初期不但要承受巨大的政治风险和经营风险,还要忍受 人们观念上的歧视。近 20 年来,私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边缘产业到 主流产业,对于中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大,老板们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 高,现在的老板才恢复了他们的本来面目,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是 社会价值的承载者和引领者。做老板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人生理想。 但依 然有一些人老是觉得老板的钱来得太容易,老板在剥削自己,对老板采取了明 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做法,连周北方、于志安、褚时健、禹作敏等等这些高级 打工者都靠不住,更不要说普通职员了。超市保安监守自盗,采购员与同伙里 应外合转移

16、资金,业务员吃回扣,销售员侵吞货款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 数,好像老板天生就欠员工似的。没错,老板就是欠员工的。不但欠员工的, 还欠房东的,欠税务局的,欠电力局的,欠自来水公司的,欠所有杂七杂八的 开支只要开门做生意,每天一睁眼就欠人钱。为了生意,老板们衣着拘谨, 居无定所,餐无定时,酒精考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前方后院,忙得跟个 苦行僧似的,哪儿像员工无事一身轻。 可就这样,员工还得像“老爷”一样,业,呕心沥血地经营着这“一亩三分地”,他们对企业的忠诚是员工所不能比拟的,他们每天要绞尽脑汁使企业盈利,想办法给员工发薪水、涨工资,还得 花钱培训员工。大老板如比尔盖茨给国家创了多少税收、解决了多

17、少员工就 业不说,还得每年捐助社会公益事业,据统计,仅这项开支就占盖茨总资产的 一半200 多亿美元;小老板呢,看看现在企业关门的速度就知道,有2/3 以 上的小老板赚的钱不见得比一个员工多,老板们容易吗? 再看看员工呢,动 不动就“炒”老板。心气儿不顺了就辞职,在老板这儿学到知识,长了本事, 拿到资源就逼老板加薪,整天想的是如何才能干活少,拿钱多;不干活,也拿 钱。干多少都嫌多,拿多少都嫌少;吃着盆里的,望着锅里的;这山望着那山 高;有人多出一点银子就翻脸不认人这还是轻的,碰到那野蛮点儿的,达 不到目的就拿着菜刀、绑着炸药去老板家“耍横”,看公司要倒闭就打、砸、 抢,趁火打劫的也不在少数,一

18、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的流氓无产者嘴脸。 如果说这样的员工毕竟是少数,代表不了每天勤勤恳恳劳作的“工蜂”们 , 也行,可那些造假药、弄“黑心棉”、捞“地沟油”的“黑心老板”也是少数。 作奸犯科的老板和员工不应是我们讨论的对象。虽然在市场经济初期,一些人 靠钻法律的空子和不可告人的“黑箱操作”完成了原始积累,但随着法律的逐 步健全和全球商业规则的接轨,那种一夜暴富、投机取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 返了。 另外,也不要把老板和员工作为两大阶级对立起来。“老板剥削员工 的思想肯定是错误的,当然,“老板养活员工的观念也是不对的,这些观念都 是造成老板与员工之间产生矛盾的主要因素。其实,每一个企业的老板都离

19、不 开员工,员工也离不开老板,这是相辅相成的,要彼此信任才互相靠得住,否 则自己都不想多付出,都想靠对方,又怎么靠得住呢?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员不同的社会分工而已,而且这种角色和分工是自愿选择的。看看那些富豪们的履历就知道,没有几个是一生下来就注定会当老板的,他们也是从员工走过来 的。当不当老板,能不能当老板,是性格、志向、理想、兴趣、勇气、机会等 很多因素使然,有的人想当总统,有的人想当乔丹,有的人想当李素丽,当好 了都成,社会都需要。 现代社会,员工与老板的角色转换也就是一瞬间的事, 今天还是员工,明天就自立门户也当上了老板;今天还是老板,一夜之间破产 了,你就是员工。这太容易了。第 2 条

20、 千万不要拿老板当公仆 你要是拿老板做公仆,那些正宗的公仆可不高兴了。这句话听起来很刺耳,却绝对符合经济学和社会学原理,并没有献媚或者 侮辱之意。中国人几千年来对老板的态度一直是偏激的,要么是“仕农工商”、“不 奸不商”居于社会的最底层,有时又成为革命的对象;要么是社会的精英, 万众膜拜,被神话了。从本质上说,老板是拥有一定资本,雇佣一定员工,以盈利为惟一或主要 目的的人,他甚至就是资本的人格化身。他为社会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为你 提供饭碗的同时,也为自己堆砌了一座金山。但他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他时时露出睿智和慈父般的微笑,只是出于职业性的形体语言,并不是人性光 辉的闪耀。一个上司对下属

21、的关心与嘘寒问暖,一定不会脱离最本质的工作目前,他必须剔除累赘,留住强者。老板们都是“进化论者”。所以职场人士绝对不要对老板抱以幼稚而仁慈的幻想,不要以为找到一个 老板你就一劳永逸、老有所养了。老板不是你的救世主,不是你的公仆,不是 你的菩萨,更不是你的保姆,他和你的关系非常简单,你出劳动力,他出资本, 资源整合,齐心协力,共同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是不同的社会分工,惟此而已。第 3 条 和老板同舟共济 一条船航行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船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单独逃生。在这个硕士、博士满街走的时代,最不缺的是人才,最缺乏的却是人心, 尤其是忠诚。尽管在现代社会,忠诚已经不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类似于仆从

22、 一样的人身依附关系,而是一种基于与“契约精神”的权利和义务对等意义上 的忠诚,即使这样的忠诚也日益稀缺。很多员工认为,自己和老板就是赤裸裸 的劳动和报酬的交换关系,我工作,你付钱,天经地义,以人格上的平等来弱 化“契约精神”上的敬业和忠诚。工作上谈不上完全是敷衍了事,按部就班的 成分也少不了。当然,人是利益动物,在不违背法律和道德原则上的自由选择 是无可厚非的,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权利来强制每个人来三呼万岁以表忠心。当然忠义之士也不是像恐龙般彻底灭绝了,依然有极个别人,义字当头,和 老板同生死,共存亡,获得了意外的收获。案例了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负责某种办公软件的设计开发。坦率地说,这个公司

23、规模太小,连老板在内是“七八个人来五六条枪(电脑)”,是国家允许注册 该类公司中最小的,执照上写得清清楚楚:注册资金 10 万元。他们之所以愿意 去,一是背井离乡急于安身,二是因为老板给股份的许诺。老板比他们大不了 几岁,看上去完全一副书生模样,态度很诚恳。可是进去才知道,连这 10 万元 可能都有水分,只从他们的办公条件就可以判断:一间废弃的地下室,阴暗、 霉臭、潮湿,天一下雨,天花板上凝聚而成的水滴源源不断地往下流,电脑上 都要罩着厚厚的报纸。连个厕所也没有。出门就是大排挡,油烟灌进来,熏得 人流眼泪。他们的产品市场前景看起来很好,但资金的瓶颈随时可能将美好的 梦想扼杀于萌芽状态。最要命的

24、是,产品没有品牌,只好赊销,迟迟收不回来 款,资金储备少,公司连员工的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由此可见,这样的公司 与那些实力雄厚的公司很难竞争。三个月后,同学乙动摇了,劝同学甲也不要 干了,有的是好公司,干吗在一棵树上吊死?股份?老板连他自己都无法自保, 哪里还有股份给你? 实话实说,同学甲也有些动摇,但是一看到老板每 天没日没夜地奔波和诚恳的眼神,又不忍开口了。谁不知道创业的艰辛!老板 也是迫不得已。自己过生日的时候,老板在自己的家里为他过,亲自下厨,说 了很多抱歉的话,想起这些,他就不忍心走。他想,反正自己还年轻,就算帮 帮老板。即使以后公司垮了,也算积累点人生经验吧。同学乙骂他傻,摇摇头

25、自奔前程去了。同学乙走的那天,老板还是借钱为他发放了全额工资并为他饯 行,令老板感动的是同学甲居然决定留下来,从那以后他们成了哥儿们。 不 久,公司资金链条断裂,濒临绝境,留下的几个人也走了,只剩下同学甲和老 板两个人。看着老板年轻而憔悴的眼神和孤独而坚定的背影,同学甲反而坚定已经没有区别,他想他能够做的就是和老板风雨同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精益求精,将产品做好。老板对他说:“委屈你了,哥儿们”。他乐观地说: “什么也不用说了,只要你一天把公司开下去,我就一天不离开这里。”老板 红了眼圈,他们同吃同住,无话不谈,成为真正的患难之交。此外,他们还有 共同的爱好:围棋。工作之余下下棋是他们最奢侈

26、的享受。 半年后,老板筹 措到了新的资金,公司重新运转。产品由于质量好,买家愿意先付款了,公司 局面开始峰回路转。他们还成功地说服一家实力雄厚的投资公司出钱,推出一 种早就被他们认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的新型办公软件。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 新软件的研制中去,常常吃住都在地下室,半年后终于推出了完美的产品,上 市后供不应求,他们终于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接下来,公司开始招兵买马, 发展壮大,仅短短的几年工夫,就成为行业内大名鼎鼎的软件公司。同学甲也 被提拔为公司的副总兼技术总监,月薪可以拿到 2 万元。 年终,老板和同学 甲同游澳大利亚,在遍游了风景,遍尝了海鲜之后,他们在阳光明媚的海滩晒 着日光浴

27、,回首往事,感慨万千,老板禁不住热泪盈眶。他问同学甲:“老弟, 你知道我为什么能支撑下来吗?”同学甲说:“因为你是打不垮的,否则我也 不会留下来的。”老板却说:“不,其实当人们纷纷离我而去的时候,我就想 关门了。我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我当时已经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的说法了。可是你让我找回了信心,我想只要有一个人留下,就证明我还有希 望,反正我已经一无所有了。感谢你!在我想躺下的时候,总有你这双手在拽 着我走。我知道,当时如果你走了,我肯定崩溃了!”为了感激同学甲在最黑 暗的日子里带给他的光明、希望和勇气,老板给了他 40%的股份!老板的一句话顶不了一万句,但一句是一句!对老板的旨意理解的

28、要执行,不理解的就在执行中理解,并在执行中完善。关于员工和老板的关系,有形形色色的说法,诸如“猫和老鼠”、“衣食 父母”、“干 活拿钱”等等,但没有哪一条像如下的“职场总规则”那么像 “第二十二条军规”:一、老板永远是对的;二、当怀疑老板不对时,请参照 第一条。 任何团体都非常强调员工对集体的认可度、对老板的认可度,这种 认可度也可以理解为忠诚度,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的发起 人,老板既是公司的所有者(有可能同时也是经营者),又是企业核心精神和 企业经营理念的人格化体现。老板的人格力量是企业不可缺少和替代的资源, 是一笔不可忽视的无形资产。很多企业的崛起就跟创始人的象征性和号召力

29、密 不可分,还有不计其数的公司甚至干脆就直接用老板的名字做商标:松下幸之 助是“松下”的灵魂;比尔盖茨几乎就等同于“微软”;而韦尔奇简直就是 “通用”的第二商标。 客观地说,老板的权威绝对不是通过“造神运动”造 出来的,而是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历经千锤百炼,惊涛骇浪,自然而然 形成的。在公司的实际运作中,老板的威信是政令畅通的坚强保证,一个成熟 的职场人士,对老板的旨意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就在执行中理解,而且在 工作中不仅要处处留意和弥补上级的疏忽,还要不露声色地维护老板的威严。 所以不妨将“职场总规则”稍做改动:一、老板永远是对的;二、当怀疑老板 不对时,请不动声色地纠正。第 5 条

30、千万不要指望和上司交朋友靠得无限近。等你和你的上司一样成功了,自然就是朋友了。中国是很重视人际关系的国度,朋友之间,互相关照;朋友之间,也不必 客气。原则、利益都可以为此让道,一些职场人士也打起了“朋友牌”。但是 在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里,尤其是在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里,这却是一个大忌。 商场无父子,顾及友情就难以保证他的利益原则。如果你的业务做不好,你就 算是老板的亲爹或亲儿子,也会被“大义灭亲”的。而如果你业务精湛,忠心 耿耿,是老板的“战略性工蜂”,虽然成不了老板的朋友,却至少可以当老板 的“嫡系”和“爱将”,地位今非昔比,收入也将日益丰厚。 基于经历、兴 趣、经济实力、社会地位、教育等趋同

31、因素,每个人都有固定的朋友圈子,外 人很难介入,所以不要急于和你的上司做朋友,等你和他一样成功了,你们自 然而然就成为朋友了。案例 1某职员通过某公司老板一个朋友的介绍,到了该公司做文员。这位职员工 作能力一般,不求上进,却以为朋友的朋友,自然也是朋友,就常常在办公室 里当着众人的面和老板随随便便,勾肩搭背。他在上班时候还跑到老板办公室 去扯家常,以致于很多客户的电话被转到老板的电话上。老板终于忍无可忍, 在试用期还没有满就让他另谋高就了。案例 2某大学毕业生在招聘会上和一家公司老板谈得很投机,临近中午,老板顺 水推舟地就近请他吃了一顿饭,以便做进一步的沟通。不久,这位同学被录用其实他所说的和

32、老板的“私交”,公司的很多员工都享受过,仅是一顿便饭而已。当他因为重大失误被炒鱿鱼时,还对“哥们”的薄情寡意愤愤不平,“怎 么对我这样,我们可吃过饭呐!”这也就成为公司的一大笑料。第 6 条 千万不要主动请老板吃饭 别以为抓住了老板的胃,你就抓住了老板的心。温饱已经成为老板的过去,他不缺饭吃,缺的是你的业绩和忠诚。“吃”在中国是万金油,一抹就灵,在某种意义上,吃在中国相当于一般 等价物,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要想抓住别人的心,首先抓住别人的胃,所 以拉关系,搞交情,无一不从软弱的胃开始。吃一顿饭,大家就成为哥们了, 事情也就好办了。这是中国食文化的微妙之处,在物质短缺的情况下,吃了别 人的口软

33、,这一招还管用,可是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老板们早就过了温 饱阶段,除非是为了业务,他们根本就不会为了吃饭而吃饭,即使吃饭休闲, 也仅限于自己的私人朋友之间。所以,作为下级,特别是级别相差很多的下级, 你贸然请上司吃饭是非常徒劳的,他对于你的用意洞若观火,不会吃你那一套 的;即使吃了你的“糖衣”,也会把“炮弹”还给你的。案例某职员由于资历浅,总想和老板拉拉关系,但他几乎没有和老板单独接触 的机会,为此苦恼不堪。不久他的生日快到了,他突然心生一计请老板吃 饭。于是他买了一张精美的请柬,通过快递公司送给了老板,并到酒楼预定了 房间。没有想到,那天下午他正准备到酒楼等候老板的时候,行政处的人突然评

34、他只知道走上层路线,瞧不起哥们。该君一阵脸红,怯生生地问老板呢,同事说老板陪客户打高尔夫球去了,令他羞愧难当。 后来这位新职员工作特别 努力,谈了一个大单子,老板突然单独邀请他共进晚餐,并宣布他晋升、加薪, 令他恍若隔世。第 7 条 千万不要私自拜访老板家庭孔雀开屏时总是正面对着观众,演员也总是粉墨之后才登场,他们都不愿 意观众跑到他们的身后去,上司也一样。上司的私宅、官邸和你的窝一样,属于绝对尊贵、隐私之地,每个人都有 两个自己,没 有一个正常人愿意将另一个自己突然大白于天下,所以如果你有 什么工作上的问题尽量在公司解决。在下班后,如果遇到情况紧急、迫不得已 的时候,可以先通过电话和老板联络

35、,绝对不要贸然闯入老板的私家住宅。如 果没有工作上的问题,仅仅想和老板联络感情,又没有老板的邀请而私自拜访 老板的私宅,则更是职场上的大忌。案例 某员工在工作上一直很主动,看起来老板对他很器重,他自己也认为是老板的大红人而沾沾自喜。一次,他再次在公司大会上受到老板的嘉奖,觉得老 板真是自己的人生知己,油然而生一个念头:他要和哥们“叙叙旧”。 当天 晚上,这位哥们精神抖擞地敲开老板的别墅铁门时,老板不在,他解释半天, 警惕的保姆像看恐怖分子一样看他,说没有预约不能进去,后来老板的夫人过 来,客气地问他有什么事情,他支支吾吾地说就是看望看望老板。在老板的客天后,他又一次敲开老板的家门,老板娘的第一

36、句话居然是:“又来了?”当他忐忑不安地进入老板的客厅时,老板刚刚从浴室里出来,穿着随意的浴衣, 上面的水珠还在滴滴答答地往下流,和他平时的衣冠楚楚、仪表堂堂的形象大 相径庭。看见这位不速之客时,分明是一丝不尴不尬的微笑,和在公司大会上 的热情完全不一样了。在有一搭没一搭的交谈中,他如坐针毡。在告辞时,老 板委婉地告诉他,以后有什么事情在公司谈。第 8 条 千万不要贸然给上司送昂贵的礼物“礼尚往来”的潜台词是“天上不会掉馅饼”,所以如果你贸然给上司送 礼,那相当于给他下了最后通牒。中国人崇尚“礼尚往来”,以此来寄托和维系感情,或者用来做利益交换。 前者常常是亲密的家人和朋友,礼品不一定贵重,象征

37、意义更大;后者则是“天 上不会掉馅饼”,有些心照不宣了。在企业里,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里,那 些在商场和人情中千锤百炼的老板非常清楚礼物的含义,有一种本能的警惕。 如果员工想通过给老板送礼,特别是昂贵的礼物来联络感情或者索取什么,绝 对是愚蠢和徒劳之举,那相当于从老板身上割下肉来再送给老板。记住,千万 不要贸然给老板送礼,你的业绩才是老板梦寐以求的最好的礼物。案例 两个女同事一起进入一家公司,同事甲的业务一直比不上同事 乙,眼看着别人从业务员一步步做到部门主管,薪水相当于自己的两倍,不由 得眼热心跳,考虑了几天,终于做出了一个荒唐的决定:给老板送礼。开薪那 天,同事甲用自己的半月薪水,又从积蓄

38、里取出来一部分,共计 800 多元,到上,老板那一瞬间的表情就像是遭到了恐怖袭击,先是惊讶,后是责备,然后是婉言谢绝,送礼者也被搞得脸红脖子粗。好在老板体恤她的一番苦心,在委 婉的批评后,自己掏了钱,实际上是变相地拒绝了她。后来这位员工通过努力 也终于做到了部门主管,老板对她同样刮目相看。第 9 条 千万不要无故奉承上司“马屁”也许是心灵鸡汤,而马屁精却永远是跳梁小丑。一个小丑只能供 人娱乐,绝对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人都有喜欢听奉承话的人性弱点,一些人平庸无能,却精于此道,因为马 屁一度被认为是生产力,从中收益颇菲,所以不知不觉地影响了一批想走捷径 的人。问题在于,如果是上司的长处你拍一拍还说

39、得过去,如果是上司的短处 你也来这一套,就是恶俗甚至堕落了。在古代,一个马屁精,大王放了个屁, 众人皆心照不宣,这厮却哪壶不开提哪壶,居然像刚刚品尝了山珍海味似地赞 不绝口:“忽闻大王贵体香气喷薄而出,余音缭绕,吾等奴才倍觉身心舒畅, 实乃三生有幸,妙哉,善哉!”你说肉麻不肉麻?众人都对其嗤之以鼻。在人 身依附关系严重的封建社会,拍马溜须还有一定市场,但在现代企业里,效益 是最高原则,拍马溜须可以讨上司一时舒心,却难让上司永远垂青于你。老板 宁愿要一个调皮的业务尖子,也不要一个低能的佞人弄臣。一个职业化的上司 非常理智地意识到,甜言蜜语毕竟不是生产力,它最多助消化,但绝对当不了 饭吃。第 10

40、 条 千万不要顶撞老板小丸子 Vs 泰森=散户 Vs 庄家商场如战场,军令如山倒。老板就是指挥官,他的威严不言而喻,特别是 那些私营企业,老板直接就是你的饭碗,顶撞他的下场相当于上面那个等式。 客观地说,老板的权威也不是他自封的,而是在大风大浪里自然形成的。公司 尤其是那些新公司也需要老板的权威,他是凝聚力、效率的保证。案例某员工业务能力不错,但他是个牛脾气,常常得理不饶人,由于他深得老板赏 识,大家对他也是忍气吞声。但万万想不到,他竟然敢吃了豹子胆,在公司众 多员工面前顶撞起老板。事情是这样的:他联系到一笔业务单子,对方来电话 时,他在外地出差。回来后公司文秘忘记告诉他这件事,直到他打电话过

41、去才 知道别人已经等他不及,另外找了供货方,还说早就让文秘转告你马上联系。 由于公司业务人员的主要收入是销售提成,所以文秘的疏忽被他看成是在拿他 的钱!在公司例会上,他将这个问题提出来,向女秘书发难。那个女秘书是老板的红人,哪里吃他这一套,和他争论起来。老板制止了好几次,他居然越来 火越大,骂起人来,终于老板震怒了,当场要他另谋高就。一点业绩和老板的 威信孰轻孰重,是不言而喻的。第 11 条 千万不要“纵容”上司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上司也有迷糊的可能,一个好下属就是在“老虎” 打盹的时候为他放放哨、站站岗。英明,也不可能一贯正确,所以每一个员工就有必要主动为上司分担风险,多一个参照系,多一层保

42、险,保障公司这条大船顺利航行。给上司纠错不是件容 易的事,像古代专司挑错之职的左右拾遗,头上的乌纱帽与项上人头的去留永 远在旦夕之间。虽然今天的上下级早已没了君臣之礼,但那条无形的鸿沟还是 时时提醒你上下有别。这一条似乎和上一条“千万不要顶撞老板”相矛盾,但 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手法运用得巧妙,还是可以游刃有余的。关键是,既要维 护上司的尊严,又要纠正他老人家的偏差。案例某先生是一家投资公司的项目部经理,业务能力强,胆大心细。在世纪交 替的那一波网络狂潮中,形形色色的人拿着形形色色的投资书来和老板谈。当 时互联网热潮甚嚣尘上,老板被这些天方夜谭般的盈利模式搞得热血沸腾,决 定投巨资搞一个“全球华

43、人网上陵墓”,发一把死人财。 这位项目经理经过 仔细分析和调查,认为这个项目涉及到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要想改变绝非易事。 所以他就据理力争,极力反对这个项目,搞得老板很不高兴。这时,摆在他面 前的路就只有两条,要么“纵容”老板,让公司承担巨大风险;要么阻止老板, 让老板对自己不满甚至砸掉饭碗。他深思熟虑,终于选择了后者,但他没有在 公司股东大会上公开反对,而是单独和老板推心置腹地长谈,给他分析市场, 并且表示自己可以承担一切后果,包括引咎辞职。他的“死谏”引起了老板的 思考和斟酌,决定先观望一下。果然不久,他们就听到消息,另外一家投资该 项目的公司血本无归。狐狸有可能骗过老虎 N 次,但只要有一

44、次漏了馅,那可就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惊涛骇浪,险象环生。你和你的老板是“一根线上 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锅里有了,你碗里才可能有。所以要想取得 “双赢”,就不得不同舟共济。但有的人却认为企业是老板的,你赚多赚少, 跟我有什么关系,于是出于蝇头小利,对老板玩起了“太极手法”,报喜不报 忧,敷衍应付。当着老板的面是劳动模范,背着老板就消极怠工,昏昏噩噩, 甚至假公济私。但老板岂是等闲之辈,虽然说不上火眼金睛,至少也是明察秋 毫。那么多的员工之中,必然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即使你是个“万人迷”, 还有你的业绩呢?那是硬性的,可以量化的。你瞒得了一时,却瞒不了一世。案例 某职员是一家建筑公司的材

45、料部门主管,每年公司的大量材料都是经过他一手操办,这是个肥缺,很多相关供货公司都巴结他。当初老板就是看着他人 本分才让他把持这重要职位。刚开始时他还把持得住,但人也会随着地位和环 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供货公司“糖衣炮弹”的进攻下,他渐渐地揩起了自己公 司的“油”,从第一笔的 500 元回扣开始,就一发而不可收拾,胃口越来越大, 而材料的质量和数量都弄虚作假,真是应了那句话久走夜路终碰鬼,很快 质检部门就发现了他的问题,区区几万元回扣,他不仅仅砸了饭碗,还受到法 律的制裁,实在是得不偿失。第 13 条 千万不要妄想和老板联姻老板可不是冤大头。俗话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46、。 的确 , 一桩现实的婚姻可以让你至少少奋斗年甚至一劳永逸。特别是在近年来市 场经济浪潮下催生的年轻的“钻石级王老五”更是炙手可热,不少人对此想入 非非,蠢蠢欲动。现在行情是大款少,尤其是未婚的大款更是寥若晨星,而美 女却很多,要傍上他们哪有那么容易。何况老板也不是傻子,对这种“感情” 他们异常警惕,本能地反抗。 确实,工作无法和感情搅和到一起,老板和员 工也无法熬成一锅粥,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就算和你结婚,也有很多人要搞 婚前财产公证,断了你的想入非非。 其实,靠联姻来谋取事业成功是一种目 光短浅的想法,即使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即使你的确是栋梁之材,别人也会 以为这仅仅是你沾了老板的光。一

47、个优秀的人,无论娶了谁,嫁了谁,早晚都 会成功的。案例 有一个新新人类,是一个推崇物质生活的漂亮女孩,无奈年纪轻轻,能力平平,薪水低低,根本就无法满足她的购买欲和爱美之心,连她喜欢的卡拉 OK 都消费不起。她最大的理想就是和比尔盖茨邂逅,确实不行哪怕“委屈”一 下自己遇到丁磊也行。可是她连见到他们的机会都没有。最后美女决定再次“屈 就”,居然打起了自己老板的主意,暗示哪怕几年“合同婚姻”也行!老板虽然其貌不扬,也没有家室,但对她的“好意”早就火 眼金睛,敬谢不敏。新新人类还不甘心,不惜苦练“媚眼功”,一见到老板就给老板写了封情意绵绵的书信,描绘了他们的美好前景,她说:“我找大仙算了,要是你娶了我,我们的孩子一定如你一般聪明,像我一样漂亮。”老板给 他回了一封信:“我担心的是,要是反过来了怎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