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质检技术机构承接检验外包的策略分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743410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质检技术机构承接检验外包的策略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国有质检技术机构承接检验外包的策略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国有质检技术机构承接检验外包的策略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国有质检技术机构承接检验外包的策略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国有质检技术机构承接检验外包的策略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有质检技术机构承接检验外包的策略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质检技术机构承接检验外包的策略分析.doc(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有质检技术机构承接检验外包的策略分析The Strategy Analysis of Examination Outsourcing Contracted by State-owned Quality Testing Organization 摘 要国有质检技术机构大多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业务来源主要是政府机构委托的发证产品检验及各类监督抽查,长期以来为产品质量提高和行政执法提供了巨大技术支持。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质检技术机构面临着多方挑战,市场化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国有质检技术机构市场化面临多种选择,本文提出,积极面向市场,大力承接检验外包业务,是一条渐进性的市场化道路

2、,是较为可行、易操作的方案。本文界定了检验外包的概念和范围,叙述了检验外包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国有质检技术机构进行SWOT战略分析,指出了国有质检技术机构具有着独特的优势:广泛的客户资源、独特的信息垄断、完善的检验网络;同时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网络的即时性使检验过程透明、交通的便捷化使抽样环节快速、信息的顺畅便于检验资源的整合。这些既有力地促进了检验外包市场的形成,又提升了质检技术机构“检验业务”的供给能力。检验外包是监督社会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提供外部监督、传递质量信息的有效手段,按照检验外包的不同目标,将检验外包确定为五种类型:一是政府和其它组织委托的监督检验;二是中小企业的出厂检验业务

3、;三是生产企业的过程控制检验;四是企业生产原材料的公正检验业务;五是对商品的代验收检验。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和博弈论相关原理简要分析了检验外包的收益和风险,指出检验的成本、质量、公证性是承接检验外包业务的三大核心要素。信息化则是围绕三大核心要素,提升国有质检技术机构检验服务能力的重要方式,建立客户数据库,了解客户需求、分划客户群、是实现检验流程低成本、快速化、透明化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最后立足荆门实践对检验外包的理论和探索进行了验证,并提出了荆门质检所立足承接检验外包的业务发展方向。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简明地论述了国有质检技术机构通过承接检验外包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可行性,指出

4、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延伸检验产品、强化品牌培养是提升承接检验外包能力的重要途径。关键词:检验外包国有质检技术机构策略分析AbstractThe state-owned quality testing technology organization mostly was established the 1980s mid and late part, the service originates is mainly the government apparatus request sends the card product inspection and each kind o

5、f inspector general spot-checks, since long has provided the hug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product quality enhancement and th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But along with market economys development, the state-owned quality testing technology organization faces is challenging in every way, the m

6、arketability is its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choice inevitably. The state-owned quality testing technology organization marketability faced with the multiple options,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at faces the market positively, continues the examination outsourcing service vigorously, is a gradual ma

7、rketability path, is plan which more feasible, easy to operate.This article has limited the examination outsourcing concept and the scope, narrated the examination outsourcing rationale. Through carries on the SWOT strategic analysis to the state-owned quality testing technology organization, had po

8、inted out the state-owned quality testing technology organization is having the unique superiority: Widespread customer resources, unique information monopoly, consummation examination network; Simultaneously faces the rar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The network instantaneity causes the testing proced

9、ure to be transparent, the transportation convenient causes the sampling link to be fast, the information is advantageous for the examination resources smoothly the conformity. These both promoted the examination outsourcing market formation powerfully, and has promoted the quality testing technolog

10、y organization “the examination service” supplies ability. The examination outsourcing is supervises the social product quality, to reduce the operation cost, to provide the outside supervision, the transmission quality information effective measure, according to the examination outsourcing sides di

11、fference, will examine the outsourcing determination will be four types: First, the government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entrusts surveillance examination; Seco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delivery inspection service; Third, the enterprise produces raw material the fair examination service; F

12、ourth, to commodity generation of acceptance inspection.With the cost income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game theory related principle summary analysis examination outsourcings income and the risk, pointed out that the examination the cost, the quality, the notarization continues the examination outsour

13、cing service three big core essential factor. The informationization is revolves three big core essential factors, the promotion state-owned quality testing technology organization examination serviceability important way, establishes the customer database, understood that the customer demand, the d

14、ivision client base, are realize the examination flow low cost, fast, the transparence important basis and the method. Finally based Jingmen to practice to examines the outsourcing the theory and the exploration has carried on the confirmation, and proposed the Jingmen quality testing based the cont

15、ract examination outsourcing trade development direction.This article mainly uses the method whic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practic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unify, elaborated the state-owned quality testing technology organization to carry on the marketability reform concisely through the co

16、ntract examination outsourcing the feasibility, pointed out that using the informationization method conformity resources, promotion serviceability, extended the examination product, the strengthened brand raise is promotes the contract examination outsourcing ability the important way.Key word: Exa

17、mination outsourcing State-owned quality testing organization Strategy analysis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绪论1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1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21.2.1 检验外包界定21.2.2 检验外包本质上是服务外包41.2.3 服务外包基础理论概述71.2.4 国内外包决策研究综述9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01.3.1 主要研究内容101.3.2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111.4 本文研究的线路图11第2章 国有质检技术机构体制及SWOT分析132.1 国有质检技术机构体制132.

18、2 我国质检技术机构的SWOT分析132.2.1国有质检技术机构面临的机会142.2.2国有质检技术机构面临的威胁152.2.3国有质检技术机构现有的优势182.2.4国有质检技术机构现有的劣势192.3 SWOT策略分析202.3.1确保质检机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独立性212.3.2业务转型的思考212.3.3转型的目标确定21第3章 检验外包的基本类型233.1 政府监督检验外包233.2 生产企业的出厂检验外包243.3 生产企业的过程控制检验253.4 生产企业原料的公正检验外包263.5 商品验货检验273.6 检验外包:延伸检验产品28第4章 检验外包的成本、风险分析304.1检验

19、外包的成本分析304.1.1 简单的成本分析304.1.2 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成本分析314.2 检验外包的风险分析334.2.1 说明334.2.2 检验外包企业与承接检验外包方的博弈类型分析344.2.3 检验外包的委托代理模型354.2.4 模型分析364.2.5 结论和建议38第5章 基于信息化的承接检验外包策略405.1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客户关系管理模式405.2提高检验服务质量435.3 配备相应设备 增强检验能力445.4进行品牌建设445.5集团化、规模化经营45第6章 检验外包的实践基于荆门质检所的案例分析476.1 我市检验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476.1.1检验市场调查

20、问卷486.1.2检验市场调查问卷汇总496.1.3 检验市场调查问卷分析496.2 市产品质检所对小型大米加工厂的检验外包实践526.2.1 荆门市产品质量检验所介绍526.2.2简单的成本分析以大米检验为例536.2.3 非成本分析及风险防范546.3 荆门市质检所外包实践的不足及发展方向556.3.1大宗货物交易公正检验556.3.2 质量认证与信息咨询服务556.3.3 商品验货检验566.3.4过程控制服务56第7章 结论与余论587.1 结论587.2 余论课题发展方向58参考文献60致 谢61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我国国有质检技术机构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21、形成的,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质量保障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国有质量检验技术机构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运行模式,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都没有随市场化的需求及时调整,导致目前的运行呈现出多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整体布局不合理,规模小、效益差;人员素质低;管理水平和管理模式粗放;运行经费得不到保障;发展思路不能及时更新,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入WTO后外资检验机构不断进入国内市场,他们凭着雄厚的资金、先进的设备、丰富的市场经验、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抢占了大量的进出口检验业务并在向其他领域不断扩展;二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部门的重点将

22、是监管质量安全,必然会大幅度削减监督检验的计划,国有质检技术机构长期依靠行政保障维持的现状将发生深刻变化;三是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和客户需求的改变,不同行政区划下的质检技术机构之间竞争将日益加剧,并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划管理束缚。实现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国有质检技术机构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交通快捷化,信息网络化等一系列现代信息化社会特点,全球生产制造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中力量发展核心竞争力,将非主流业务外包,成为世界制造的主潮流。检验作为服务于生产制造的一个附属流程,适应于采用统计质量检验控制生产过程的发展阶段。随着制造技术的日臻成熟,产品检验的合格率越来越高,检验的需求

23、频率相对越来越低,而检验设备及相应投入却越来越高。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成立检验室自行进行产品出厂检验,于成本和效率都极不合算,寻求检验外包既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明智选择,也是市场经济成熟的必然趋势。检验外包的作用还体现在,一是减除企业检验设备资源和相应人力资源的投入,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二是由第三方进行公正检验,作为一种外部监督方式,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三是公正检验结果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公信力,是企业赢得顾客,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一种有效工具。检验外包业务的市场需求表现为:一是受政府和其它组织的委托开展监督检验及质量数据分析;二是承接中小企业的出厂检验业务;三是生产

24、企业的过程控制检验业务;四是承接企业生产原材料的公正检验业务;五是协助经营者建立进货验收制度,开展代验收检验,提高经营产品的公信力。在市场化条件下,检验的成本、质量、公证性是质检机构承接检验外包的三大核心要素。研究和紧跟检验外包业务发展趋势,走渐进性的市场化道路,是国有质检技术机构的一个好方式。通过对国有质检技术机构进行SWOT策略分析,我们认为:质检技术机构既具有独特的优势:广泛的客户资源、独特的信息垄断、完善的检验网络;同时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网络的即时性使检验过程透明、交通的便捷化使抽样环节快速、信息的顺畅便于检验资源的整合。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检验外包市场的形成,也提升了质检技术机构“检

25、验业务”的供给能力。随着条件的基本形成和日益激烈的竞争趋势,市场化已经成为是质检技术机构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和现实选择。质检技术机构市场化的方式很多,如进行民营化、股份制改革;资金和优势人力资源、信息等要素资源整合;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进行纵向资源整合;积极面向市场,开展各类质量认证咨询服务等。而这其中,面向市场,大力承接检验外包业务,是渐进性市场化最易操作、最具可行性的方案之一。通过对检验外包概念的界定、检验外包市场需求的分析和检验外包双方的成本与风险分析,本文指出了国有质检技术机构适应需求承接检验外包业务的可行性与必然趋势;同时通过对检验外包核心要素的分析,指出了国有质检技术机构在承接检验

26、外包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方向,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整合客户资源是国有质检技术机构实现自我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对检验外包的研究是对外包理论的必要补充,也是对外包实践的有益探索。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界定检验外包概念,概述检验外包的市场需求,提出了国有质检技术机构的发展新方向之一承接检验外包。检验外包过程也存在收益与风险,通过对风险收益的分析,指出了检验外包的可行性,以及承接检验外包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应对策略,一方面希望进一步丰富外包理论与实践,另一方面,尝试为我国国有质检技术机构渐进式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更具体的是针对荆门质检所提出了承接检验外包实践的发展方向。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7、1.2.1 检验外包界定外包的英文单词是outsourcing,从字面上理解即“外部寻求资源”。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中将外包(Outsourcing)定义为:企业为降低成本而从外部的服务提供商或者制造商处获得服务或产品的一种行为。八十年代以来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外包进行了定义。就外包形式而言,外包就是独立的供应商为企业提供产品或部件的活动徐姝.西方业务外包研究成果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12):13;一种是公司将内部可以生产的投入品(有形产品、知识产权、服务等)转变为向外部供应商购买吕巍,郑勇强.外包战略:企业获得竞争

28、优势的新途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8):56;另一种是自己可以生产或提供某种服务,却以合同形式委托第三方公司提供(英)安德鲁卡卡巴德斯、娜达卡卡巴德斯著.灵捷外包(史晓峰、李小北,译者)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3。有的学者从外包目的入手,例如,金辉、杨帆等学者认为:外包是企业在立足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为了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市场应变能力,整合和利用外部专业资源的一种管理模式金辉,杨帆.企业,你外包了吗?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1:40。还有的学者则主要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严勇、王康元提出,外包就是把一些重要但非核心的业务交由外部

29、承包商去承担,而将企业内部生产要素集中于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上,为顾客提供最大的利益和满足严勇,王康元.业务外包的迅速发展及其理论解释J.南方经济,1999,(9):68。魏秀敏、王乃彦将外包简释为外部资源利用,即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其非核心业务通过合同方式分包给其他企业承担,自己则专注于核心业务发展。这些观点叙述的实质,都是在表述外包业务其实是一种资源整合的有效管理模式,即用最少的投入,充分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资源,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对市场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魏秀敏,王乃彦.服务外包教程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2021。王淑云、孟祥茹认

30、为外包是企业在充分发展自己核心力的基础上,整合、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资金运用效率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王淑云,孟祥茹.物流外包与管理M.吉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2。可见,对外包的定义并没有一个定论,表述也不尽相同,但其本质基本是一样的,都是指专注核心业务,寻找非核心业务的运行方式。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指出: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服务性工作与相应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机构的经济活动。也有学者认为:服务外包是指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优

31、势,而将部分业务流程以合同形式发包给外部承接商的一种商业模式。国家标准将业务外包定义为:企业为了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竞争优势,将其非核心业务合作企业完成的一种方式。Gary Hamel,C.K.Prahaoad认为:业务外包,就是把本来应该由自己做但又不想做或者不能做的事情,通过支付一定费用的方法交给其他人去做的行为。 Gary Hamel,C.K.Prahaoad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J. 哈佛商业评论,1990物流外包是指物流需求企业不再由内部运作物流,而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整合和利用外部资源、降低成本、强化核心能

32、力,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根据物流需求企业外包物流的程度,可将外包分为部分外包和全部外包。我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管理学家汪应洛总结说:业务流程外包是指将经营活动中非核心而又不可缺少的业务流程通过网络系统以市场交易的形式外包给其他组织的行为。它产生的最直接解释是外部寻求资源,即把不属于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外包出去自己做不了、做不好或别人做得更好、效率更高的事交给别人做,是发包商在充分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整合与利用外部优秀的专业化资源,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发包商竞争适应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汪应洛服务外包概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6。可见,网络系统和信息化是外包增值重要

33、条件。经过对比、分析、思考,笔者认为,外包就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优势,将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部分业务或流程以合同形式发包给外部承接商的一种经营模式。适应供应链浪潮和非核心业务外包的新发展趋势,我们将检验界定为:通过规范化的、先进而有效的技术手段确定产品内在品质,并进行相关分析的过程。它可以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流程,也可以由非生产企业进行;它不仅包括对产品质量状况的分析与判断,同时也能够涵盖与质量检验有关的其它领域,如检验技术咨询、工序质量诊断、检验结果应用、产品质量认证等诸多方面。检验外包是指企业适应环境的需要,为了充分发挥其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

34、获取最大收益或出于其他的目的,将产品质量检验和与质量检验相关的生产服务流程(包括检验技术咨询、工序质量诊断、检验结果应用、产品质量认证)的全部或部分,通过合同或其它有效形式,转为由专业检验机构承担供的一种经营战略。企业结合自身特点(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的变更或是主营业务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整体外包,也可以部分外包。比如只将产品合格判定的检验外包(类似于委托检验,购买检验结果)、检验咨询、产品认证,以及过程控制检验等多种形式。承接检验外包则是专业质检技术机构适应检验外包的趋势,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检验设备、专业管理技术的优势,承接检验外包业务,单独或与检验外包方一起实现降低成本、质量

35、监督、传递信息的目的。1.2.2 检验外包本质上是服务外包关于检验的性质,以前专家还存在不同的观点,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也逐渐趋于共识,即质检技术机构隶属于经济范畴,属国有特殊组织(特有经济实体,包括中介机构)。一方面质检技术机构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要以检验为手段,以创造效益为目的,即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依据有效、规范的技术手段,公正客观的出具数据,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实现和创造社会效益。其行为方式和目标带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双重性质。所以检验既有公益性质,也有私营性质。当政府对涉及人生安全健康和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这一部分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检验时,检验具有公

36、益性质,检验的目的,是为完成社会公益任务;而对于一般产品的质量控制,则应属于私营性质,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由民间检验机构来承担。确定检验性质的关键并不在于被检验的产品是什么或是由谁来检,而取决于监督检验的目的。政府为达到监督目的,可以将检验业务委托给法定检验机构,也可以委托给社会检验机构,因此,政府委托的检验作为一种社会化活动,完全可以转化为市场化行为。所以国有质检技术机构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变化,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尽快形成市场运作能力,争取有更多的项目通过国家认可,从而改变隶属于政府的性质,真正将质检技术机构切实转变成市场经营主体。检验是一种生产性服务活动,它服务于生产活动也可以从生产活动中

37、分离出来。Martinelli FA Demand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应该包括与资源配置和物资流通相关的活动(如金融服务、技术培训等)、产品开发和生产流程设计及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活动(如技术创新、研发设计、工程服务等)、与制造业的组织和管理相关的活动(如信息咨询与处理、财务分析、法律咨询等)、与生产本身相关的活动(如质量控制、物流管理等),以及与产品推广和营销相关的活动(如产品运输、市场营销等)Martinelli FA DemandOriented Approach to Unders randing Producer Servicesin P.WDaniels,and FMoulaert(ed

38、s.)The changing Geography 0f Advanced Producer ServicesMLondon:Belhaven Press,1991。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直接作为工业企业的技术、资金、人力等的中间投入;作为商品交换过程一部分的流通和金融服务;与新生产结构相适应的人力资本的形成所需要的服务;对整个生产体系进行空间协调和规划所需要的服务唐强荣,徐学军生产性服务业研究述评J商业时代,2007,(6):ll-12。上述观点表明,检验外包实质上就是一种服务外包,国内外对检验外包的理论研究大多包含在服务外包研究中。国内的一些学者在研究和总结国内外关于外包的理论后认为,外包是以

39、合约方式将企业运作所需要的功能,但并非核心的能力交由外面服务者来负责提供,以维持企业营运的需要马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07(2):40-42。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包,指的是企业通过与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企业之间的市场交易来满足其对生产性服务功能的需求,既发生在制造业企业上,也发生在服务业企业上宋马林.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现状及思考.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8(2):22-24。对于业务外包的原因,李波、洪涛在供应链管理(SCM)教程立足于全球供应链的发展作了比较准确的阐述。他们认为:业务外包是供应链管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他们认为,供应链外包的优点也十分明显

40、。业务外包是实施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有效途径,外包的发展能有效促进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即使有时候,业务外包在供应链上的某一环节不是最佳,但是这并非其核心竞争优势,并且当这种外包业务涉及的活动并不至于将企业的核心层经营业务与客户分开时,那么就可以把它外包给其他更合适的专业公司去做。促进企业开展外包的理由有以下几点:一是企业为追求打破纵向一体化模式,来适应变化的市场;二是为了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为了分担经营风险;四是加速重构的一种发展方式;五是利用企业自身并不拥有的资源;六是为了更好的控制经营成本,节约资金李波,洪涛.供应链管理(SCM)教程.北京:电子出版社,2006:124。1989 年

41、,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Drucker)在其大变革时代的管理一书中曾预言:“在1015 年之内, 任何企业都会将所有支持性而不产生收入的工作以及任何不提供向高级发展的机会的活动与业务外包出去。”彼得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此外,业务外包的原因还可以从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与特点来分析。首先,从企业外部来看,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也在随时改变和增加。比如,行业技术进步,造成新的竞争,新的市场细分,市场的变异性增强,造成客户资源对自身生产提出新的重组需求,追赶、改变价值链实现过程的不断更新;买方市场上顾客购买欲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诉求

42、日益明显;竞争的地域逐渐由区域转向全球,这些市场环境特点是企业实施外包的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同样对业务外包的出现和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并为业务外包的实际推广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是业务外包的外在技术推动力。其次,从企业自身方面看,企业内部在组织管理和经营理念上必然会随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管理由追求企业内部效率转变为追求内外部效率的共同提升,企业经营由热衷多元化、多角度经营转向强调专业化经营,竞争观念也必然会发生重大改变,由敌对竞争转向协同竞争。由于企业自身资源的限制,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一个企业越来越不可能拥有维持所有业务竞争优势的全部资源,为了保持在专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43、,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将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这也体现了社会化分工协作的原则,同时是促进外包业务出现并发展的内在动因。作为通常的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它们一般只能对产品按照相应的标准与规范进行检验,做出产品合格与否的判断。而对产品其它的品质,则缺乏更多的了解与分析判断,如果不委托检验能力强、项目全面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分析,可能会丧失新产品的某些特有价值的应用机会,以及改进现有产品的机遇。1.2.3 服务外包基础理论概述近年来,外包在广度与深度上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从经济学角度和近些年来的经济变化规律来分析, 外包业务的发展与全球产业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全球产业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第

44、一阶段是制造业转移外包阶段;第二阶段是服务业转移并实现外包; 第三阶段,研究开发(R&D)转移外包;第四阶段, 跨国公司转移地区总部,服务外包的发展基本与其同步, 跨国公司的转移有力地促进了服务外包的发展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7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多年来,服务外包市场的迅猛发展,促进许多专家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外包进行了讨论和研究,综合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理论: (1) 交易费用理论。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的边界问题, 并引入了交易成本(交易费用)这一概念 Ronald 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J. Economic

45、a,2005,(4):386-405。科斯认为, 通过签署长期合同, 企业就可以节省寻找合作伙伴、谈判等费用, 从而能够降低交易费用。张五常将交易成本定义为“包括了所有在鲁滨逊(一个人)经济中不能被想象存在的所有成本”科斯,哈特, 斯蒂格利茨等著,李风圣主译.契约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交易费用理论认为:当交易市场成本大于内部制作成本时,该项活动应当在企业内部进行, 否则就应在企业外部进行。为了更形象地解释交易成本,Williamson发展了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外包能够降低交易成本的本源在于外包活动的重复性、长期性和合作性Williamson, O. E. Transactio

46、n cost Economics: 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 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75,(22):230-256 。Benoit A.Aibert, Suzanne Rivard 和Michael Patry从交易的决定要素( 资产的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出发,指出资产专用性低, 企业就应该选择外包, 因为市场上有着充裕的供应商, 企业可以从市场的有效竞争中获益;当资产的专用性高时,则要取决于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当不确定性高并且频繁交易时,企业应该选择内部生产, 反之,应选择外包

47、Benoit A. Aubert,Suzanne Rovard, Michael Patry.A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 to Outsourcing Behavior: Some Empirical EvidenceJ.Information & Management,1996,(30):50-61。Mcivor从资产的专用性与产品/服务的复杂性的角度论述了企业针对不同市场、层级、外包或联盟时的选择Mcivor, R. A Practic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Outsourcing Process J. Supply

48、 China management,2000,(5)。Qu and Brocklehurst从分析了服务外包的经济特征,是较早研究中国服务外包问题的重要文献。(2) 委托代理理论。Alchain 和Demesets认为,现代经济组织的产出是由不同所有者完成的, 企业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就需要把某些任务授权给专业化单位来承担。为了消除因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所带来的低效率风险,需要设计适当的委托-代理程序和激励机制Alchain, A.A., & Demesets, H.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2,(62):775-793。Eisenhardt认为, 在代理关系的选择中, 是选择行为契约还是结构契约取决于代理费用Eisenhardt, K.M.Agency and In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