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误差理论及其应用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51077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误差理论及其应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测量误差理论及其应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测量误差理论及其应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测量误差理论及其应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测量误差理论及其应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误差理论及其应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误差理论及其应用课件.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测量误差理论及其应用,测量学课件,2.1 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2.2 精度指标及应用2.3 误差传播律及应用2.4 权与定权的常用方法2.5 协因数传播律及应用2.6 由真误差计算中误差的实际应用,本章学习的目的要求:掌握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掌握衡量精度的指标;掌握常用定权方法;掌握误差传播律及协因数传播律。,重点、难点: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衡量精度的指标以及精度和准确度的联系与区别;误差传播律以及协因数传播律的应用;定权方法。,2.1 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几个概念:真值:任一观测量,客观上总是存在一个能代表其真正大小的数值,这一数值就称为该观测值真值,用 表示。真误差:真值与观测值之差

2、(偶然误差),即:真误差()=观测值()-真值(),测量平差研究对象是偶然误差,为此,有必要对偶然误差的性质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真值一般情况下是难以求得的,但有些特殊情形下,是可以知道的,如: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2)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等于零;3)往返测量一段距离,其差数的真值等于零。,当观测值只含有偶然误差时,其数学期望就等于真值(),即:真误差()=观测值()-数学期望()残差(改正数):改正数(V)=观测值()-平差值(),大量实践证明:大量偶然误差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统计规律。,三角形闭合差例子,在相同观测条件下,独立观测了358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三角形内角和的真误差i由

3、下式计算:以误差区间d=0.2秒将真误差i按其绝对值进行排列。统计出误差落入各个区间的个数,计算出其频率,表1-2-1偶然误差分布表,误差区间0.000.200.200.400.400.600.600.800.801.001.001.201.201.401.401.601.60以上,为负值个数 频率 0.126 0.112 0.092 0.064 0.047 0.036 0.017 0.0110 0 181 0.505,为正值个数 频率46 0.12841 0.11533 0.09221 0.05916 0.04513 0.0365 0.0142 0.0060 0177 0.495,误差绝对值

4、个数 频率91 0.25481 0.22666 0.18444 0.12333 0.09226 0.07211 0.0316 0.0170 0358 1.000,表1-2-1偶然误差分布表,从表中看出:,绝对值最大不超过某一限值(1.6秒);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个数多;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个数大致相等。,大量的测量实践证明,在其它测量结果中,也都显示出上述同样的统计规律。,误差分布规律,除了采用误差分布表表达,还可用直方图来表达。,一定的观测条件对应着一种确定的误差分布。,当误差个数无限增大时,将误差区间缩小,直方图则变成一条光滑的曲线:,该图同样可以说明观测误差特性,称

5、为“误差分布曲线”。,可以证明,若仅含有偶然误差,其分布为正态分布,其分布函数为:标准差,在测量上称为中误差。当不同时,曲线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的形状将发生变化。,用概率的术语概括偶然误差的特性如下:,1、一定观测条件下,误差绝对值有一定限值(有限性);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概率大(渐降性);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概率相同(对称性);4、偶然误差的数学期望为零(抵偿性);,以上分析可知:1)观测误差呈现偶然性;2)偶然误差具有统计规律;(均值为零的正态随机分变量),测量平差任务之一:评定测量成果精度。,当观测值中仅含有偶然误差时,由统计学知:,若观测误差中系统误差,即

6、,2.2 精度指标,观测条件与观测精度1、观测条件:指测量过程中的观测者、仪器、外界条件的综合。一定的观测条件,对应着一个确定的误差分布;,可见:分布曲线陡峭的说明误差分布密集,或者离散度小,观测精度高些,也就是观测条件好;另一条说明误差分布较为离散或者说它的离散度大,也即观测条件差。,2、观测精度:是指一组偶然误差分布的密集与离散的程度,是观测值与其期望值接近的程度,表征观测结果偶然误差大小的程度。,密 集,离 散,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组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或同精度观测。,精度与准确度、精确度,精度:就是指在一定观测条件下,一组观测值密集或离散的程度,即反应的是:L与E(L)接近程度

7、。表征观测结果的偶然误差大小程度。精度是以观测值自身的平均值为标准的。,成绩:9.0,9.5,9.2,8.5,8.6,8.2,8.8,8.6,成绩:0.2,0.7,0.4,-0.3,-0.2,-0.6,0,-0.2,准确度:是指观测值的数学期望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表征观测结果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若观测值数学期望与其真值得偏差越大,则准确度越低。,精确度:是精度与准确度的合成。是指观测结果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反映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以及粗差联合影响大小程度。若观测值数学期望与其真值得偏差越大,则准确度越低。精确度衡量指标是均方误差:,精度低准确度低精确度低。,可见:精度高,不一定准确度也高!,图(

8、a)表示精度、精确度均高,而准确度低;图(b)表示精度高,精确度低,而准确度低;图(c)表示精度、精确度均低,因而准确度低;图(d)表示精度、精确度均低,但准确度较高。,当系统误差相对于偶然误差小到可以忽略时,精度=精确度!,1、方差,由数理统计学可知,随机变量X的方差定义为:,观测值L和观测误差均为随机变量,因此其方差为,当观测值只含偶然误差时,任一观测值的方差与观测误差的方差是相同的。,2.2.2 衡量精度的指标,可见:中误差不是代表个别误差大小,而是代表误差分布的离散度大小;中误差越小,说明绝对值较小的误差越多!,由数学期望定义,方差(或中误差)又可表示为:,和,实际工作中,由于观测个数

9、有限的,故可求得方差或中误差的估值:,真误差,用残差计算观测值的中误差:,P8,例:某距离等精度丈量6次,结果如下,试求该距离的最或是值及观测值中误差。L1=546.535m L2=546.548m L3=546.520mL4=546.546m L5=546.550m L6=546.537m解:该距离的最或是值,定义: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一组独立的偶然误差绝对值的数学期望,称为平均误差,并以表示,即,平均误差和中误差的理论关系式,可见,不同大小的平均误差,对应着不同的中误差,也就对应着不同的误差分布。即说明也可应用平均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2、平均误差,3、或然误差,定义:在一组等精度测量

10、中,若某一偶然误差具有这样的特性:绝对值比它大的误差个数与绝对值比它小的误差个数相同,这个误差即称为或然误差。也就是说全部误差按绝对值大小顺序排列,中间的那个误差就是或然误差。观测误差落入正、负或然误差之间的概率恰好等于1/2,即,误差的概率分布曲线:,或然误差,3、或然误差,或然误差与中误差的关系:,实际或然误差得到方法:1)将相同条件下得到一组误差,排列,取中间或中间两个的平均数;2)先求中误差,然后用上述公式求得。,例:设有一列等精度观测真误差,按绝对值递增顺序排列于下表。试计算其中误差、平均误差以及或然误差。,解:,不难看出:,因此,我国和世界各国通常都是采用中误差作为精度指标。,中误

11、差、平均误差以及或然误差都可以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但当n不大时,中误差比平均误差能更灵敏地反映大的真误差的影响;或然误差又可由中误差求得;,计算时,精度指标通常取2-3个有效数字,数值后面要写上对应单位!,4、极限误差,观测成果中不能含有粗差,那么如何来判断误差中的粗差呢?引入极限误差,也即最大误差。由偶然误差的特性可知,在一定的条件下,偶然误差不会超过一个界值,这个界值就是极限误差。,确定极限误差依据:概率理论和大量实践统计证明,大量同精度观测的一组误差中误差落在各区间的概率为,则定义为:通常将三倍(或两倍)的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即,5、相对误差,定义:中误差与观测值之比,即,相对误差是一个

12、无名数,为方便计,通常将分子化为1,即 1/T 的形式。相对误差是用来衡量长度精度的一种指标。相对误差又分为相对中误差,相对真误差,相对极限误差。,例:用钢卷尺丈量200m和40m两段距离,量距的中误差都是2cm,问两者的精度是否相同?解:根据相对中误差定义,得前者的相对中误差为:0.02200 110000后者相对中误差则为:0.0240l2000故前者的量距精度高于后者。,思考:1)对于相同中误差但角值大小不等的情况,其精度又怎样?2)导线测量中规范规定的相对闭合差不超过1/2000,指的是何种误差?,绝对误差,为了工作方便,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指标-权。,相对指标,1、协方差阵 设有n个观测

13、量,描述其精度的方差阵DXX的定义为,2.3 方差阵、误差传播律,可以得到:,不难看出,协方差阵有以下的几个特点:对称方阵;DXX 中的主对角线上的各元素xi2 为 Xi 的方差;非主对角线中的元素 xi xj为 Xi 关于 Xj 的协方差,是描述 Xi 与 Xj 之间相关性的量;协方差估值计算公式:方差阵 DXX 也称方差协方差阵,简称为方差阵或协方差阵;DXX是描述观测向量的精度指标。它不仅给出了各观测值的方差,而且还给出了其中两两观测值之间的协方差即相关程度。,当 时,表示两个观测量互不相关。如任意两个观测量均为互不相关时,此时方差阵Dx即变为对角阵:,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有些值不是直接测

14、定的,而是由观测值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计算的,即观测值函数。那么如何确定函数的精度呢,?,?,中误差,应用协方差传播律(或误差传播律),中误差,2.3 误差传播定律及应用,所谓协方差传播律:描述由观测值的方差来推求观测值函数的方差关系的公式,称为“协方差传播律”。,从测量工作的现状可以看出:观测值函数与观测值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线性函数(如观测高差与高程的关系);如2)非线性函数(观测角度、边长与待定点坐标的关系)。,故,分别从线性函数、非线性函数研究协方差传播律。,H2=HA+h1+h2,设有观测值,数学期望为,协方差阵为,又设有X线性函数为:求Z的方差DZZ,2.3.1 线性函

15、数的协方差传播律,或:,K为已知系数阵,K0为方程常数向量。,(2-18)P10,为求K的方差,我们需从方差的定义入手。根据方差的定义,Y的方差为:由数学期望运算可得:将Z的函数式以及数学期望E(Z)代入得:,(2-22)P11,方差的纯量形式为:,可见:若DXX为对角阵时,协方差传播律即为“误差传播律”。,(2-20)P11,(2-19)P11,观测值不相关,由上推导可得出以下结论:若有函数:纯量形式:则函数的方差为:,以上就是已知观测量的方差,求其函数方差的公式。也称为“协方差传播律”。,(2-22)P11,举三个例子,例:用钢尺分五段测量某距离,得到各段距离及相应的中误差如下,该求该距离

16、S的中误差及相对中误差。S1=50.350m1.5mm S2=150.555m2.5mm S3=100.650m2.0mm S4=100.450m2.0mm S5=50.455m1.5mm解:S=S1+S2+S3+S4+S5=452.460m按线性函数误差传播律,得S的中误差为:其相对中误差为:,观测值不相关,例、设有观测值向量 的方差阵为:(1)试写出各观测值的方差以及两两协方差;(2)若有函数,则该函数F的方差又如何?解:,观测值相关,例:已知向量,且若有函数:试求各函数的方差。解:,观测值不相关,2.3.2 线性函数误差传播率在测量工作中的应用,水准测量的精度,上两式是水准测量计算高差中

17、误差的基本公式。,导线边方位角的精度,同精度独立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精度,2.3.3 多个观测值线性函数的误差传播律,设有观测值,它们的期望、方差为 若有X的r个线性函数为:求函数的方差以及它们之间的协方差?,(2-33)P13,令:则X的t个线性函数式可写为:同样,根据协方差阵的定义可得Z的协方差阵为:,(2-34)P13,(2-35)P13,例1:已知向量,且:若有函数:并记,试求、。,解:对于函数式利用协方差传播律,对于函数式利用协方差传播律,本题关健是:将函数式转换为“同一”变量的形式!,例2:设有观测值向量,其协方差阵为设函数,并记,试求,解:,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单个线性函数的协方

18、差和多个线性函数的协方差阵在形式上完全相同,且推导过程也相同;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一个函数值的方差(1行1列);而后者是t个函数值的协方差阵(r行r列)。即:前者是后者的特殊情况。,2.3.4 非线性函数的误差传播律,设有观测值 的非线性函数为:且已知X的协方差阵求Y的方差阵DZZ。,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必需先将非线性函数线性化,得到和前面已推导出的公式“一致”的形式!,将非线性函数进行全微分为:按照线性函数进行协方差传播:,(2-37)P14,等价,例1:已知长方形的厂房,经过测量,其长度x的观测值为90m,其宽度y的观测值为50m,它们的中误差分别为2mm、3mm,求其面积及相应的中误差。

19、解:面积S=xy=90*50=4500(m2)对S进行全微分:应用协方差传播定律:,例2:设有观测值向量,其协方差阵为设函数,试求,解:,对函数Z进行全微分:,应用协方差传播定律:,1)按要求写出函数式;2)若是非线性函数式,则先对函数式两边求全微分;3)将函数式(或微分关系式)写成矩阵形式(有时要顾及单位的统一);4)应用协方差传播律公式求方差或协方差阵。,归纳应用协方差传播律的计算步骤:,1、权 在测量数据处理中,不仅需要用中误差表示观测量的绝对精度的高低,还需引入一个表示观测值之间精度相对高低的指标,即权。,定义:设有观测值Li(i=1,2,n)的方差为,如选任一常数,则定义:并称Pi为

20、观测值Li的权。,2.4 权与定权,(2-40)P16,如右图所示的水准网中,h1、h2、h3、h4、h5、h6是各路线的观测高差,S1=1.0km,S2=2.0km,S3=2.5km,S4=4.0km,S5=8.0km,S6=10.0km是各水准路线长度。,定权:设每千米观测值高差的方差为,根据,而,则,令,则,令,则,相等,10,不难看出,权与方差成反比;权是表征观测值之间的相对精度指标(权是不唯一的,单个权没意义的);选定不同的,权之间的比例关系依就不变;对同一问题中,为使权能起到比较精度高低的作用,C应取同一定值(否则就破坏了权间的比例关系)。,“单位权”的定义:等于1的权为单位权。对

21、应的观测值为单位权观测值。对应观测值的中误差称为单位权中误差。,可见:权定义中,C称为单位权方差,记为02。,几个概念:,例: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应用水准测量测定了三角点A、B、C之间的高差,设该三角形边长分别为S1=10km,S2=8km,S3=4km,令40km的高差观测值为单位权观测,试求各段观测高差之权及单位权中误差。,解:假设每千米观测值高差的方差为,则,1.水准测量的权,公式的应用前提:(1)当各测站的观测高差为同精度时;(2)当每公里观测高差为同精度时。,或,2.4.3 测量中常用定权的方法,测站数,在起伏不大的地区,每千米的测站数大致相同,则可按水准路线的距离定权;而在起伏较大的

22、地区,每千米的测站数相差较大,则按测站数定权。,例:如图所示的水准网,各水准路线长度分别为(设每公里观测高差中误差相等):S1=2.0(km)S2=2.0(km)S3=3.0(km)S4=3.0(km)S5=4.0(km)S6=4.0(km)试确定各路线观测高差的权。,解:设取4KM的观测高差为单位权观测(C=4KM),则由水准测量 常用定权公式得:P1=2,P2=2,P3=1.3,P4=1.3,P5=1,P6=1,例:在边角网中,已知测角中误差为1.0,测边的中误差为2.0厘米,试确定它们的权。,解:设0=1.0 则由权定义得:,说明了权有时是有量纲的。,1、观测值的协因数定义:协因数就是权

23、倒数,用Qii表示。即:,表明:任一观测值的方差总是等于单位权方差与该观测值协因数(权倒数)的乘积。,或:,2.5 协因数传播律,2、协因数阵互协因数(相关权倒数)对于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互协因数,可表示为:协因数阵QXX 将随机向量X的方差阵DXX,乘以一个纯量因子1/02,则得协因数阵QXX,即:,例:已知观测值向量 的协方差阵为单位权方差,协因数 QLL。,解:,3、权阵定义:协因数阵的逆阵为权阵。即,如何根据协因数阵来确定观测量的权呢?,解:由权阵定义得又由 得观测值的权为:,可见:1)当QLL或PLL为非对角阵时,观测值的权与权阵中的两个主对角线元素并不一定相等,不可从权阵中求权,而由

24、协因数阵来计算权。,例:已知观测向量L的协因数阵为:试求观测向量L的权阵P及观测值L1、L2的权。,可见:当QLL是对角阵时,其PLL也为对角阵,则权阵中主对角线上元素才是对应观测向量的权;,例:已知观测向量L的权阵为:试求观测值L1、L2、L3的权。,解:,例:已知观测向量L的权阵为:求观测值L1、L2的权。,解:,2.5.3 协因数传播律,已知观测向量的协因数阵QXX,且有函数式:求其函数的协因数阵以及互协因数阵,即,对于函数精度,还可以用协因数来表示。当已知随机向量的协因数阵时,求函数的协因数阵,称之为“协因数传播律”。,下面由协方差传播律来导出协因数传播律,称“协因数传播律”或“权逆阵

25、传播律”。,将以上协方差传播律、协因数传播律合称为“广义传播律”。,归纳协方差传播律和协因数传播律得:,例:已知观测值向量 的协方差阵为单位权方差,现有函数,试求:(1)函数F的方差DF 和协因数 QF。,解:,例:已知观测值向量 的协方差阵为单位权方差,现有函数,试求:(1)函数F的方差DF 和协因数 QF。,解:,权阵、协因数阵、方差阵之间的联系,例:设有观测值向量 的权阵为,解:由,例:已知观测值向量 的协方差阵为,由三角形闭合差求测角中误差,由双观测值之差求中误差,2.6 由真误差计算中误差的实际应用,本章内容小节,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 有限性、渐降性、对称性、抵偿性精度、准确度、精确度衡量精度的指标 中误差、平均误差、或然误差、极限误差、相对误差,本章内容小节,方差、单位权方差、权、协因数方差阵、协因数阵、权阵协方差传播定律、协因数传播定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