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尘危害及处理措施讲义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752991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8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尘危害及处理措施讲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煤尘危害及处理措施讲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煤尘危害及处理措施讲义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煤尘危害及处理措施讲义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煤尘危害及处理措施讲义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尘危害及处理措施讲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尘危害及处理措施讲义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煤尘危害及处理措施,1,目 录,粉尘及其危害粉尘危害的预防,2,粉尘及其危害,3,粉尘及其危害,几个基本概念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呼吸性粉尘:一般含义是“能被吸入人体肺泡的浮尘”,否则为非呼吸性粉尘。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是指粉尘中未与金属氧化物结合的游离态二氧化硅占粉尘质量的百分比。游离二氧化硅常以结晶态存在,它在粉尘中的含量对尘(煤、矽)肺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其含量高,粉尘的致病力强。,4,粉尘及其危害,粉尘分散度:空气中细微颗粒(直径5m以下)粉尘占粉尘总量的百分比。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上的粉尘。尘肺病:尘肺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

2、引起的肺弥漫性间质纤维性改变为主的疾病。它是职业性疾病中影响面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生产环境的粉尘是尘肺产生的首要条件。但是在同一环境中接触相同性状粉尘的工人,并不一定都患尘肺病,一般情况下只有少数人可患尘肺,而且发病时间迟早不同,病变程度也轻重不一,这是因为人们的机体对粉尘的防御功能及敏感程度不同。煤矿尘肺包括三种:,5,粉尘及其危害,1、矽肺,岩石掘进工作面各工艺过程产生大量岩尘,岩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一般含量在1830%不等。煤矿建井时期以岩石作业为主,故病例中以矽肺较多。2、煤矽肺,生产矿井病例中居多数,因为生产矿井多数工人为混合工种作业。3、煤肺病,是由煤尘所引起的尘肺病,病

3、例多见于纯采煤工种。,6,粉尘及其危害,粉尘的分类:按组成成分可分为:煤尘、岩尘以及其他粉尘,如水泥尘等。按粉尘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浮尘、落尘(沉积粉尘)。按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可分为:矽尘、非矽尘。按煤尘的爆炸性可分为:有爆炸性煤尘、无爆炸性煤尘。,7,粉尘及其危害,粉尘的危害致病:工人长期吸入粉尘后,轻者会患呼吸道炎症,重者会患尘肺病。尘肺病引起的矿工致残和死亡人数在国内外都十分惊人。据了解,2005卫生部共收到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港、澳、台)各类职业病报告12212例,其中尘肺病病例报告9173例,占75.11%,尘肺病例死亡966例,尘肺晋期病例963例。通报显示

4、,截至2005年,中国的尘肺累积病例607,570例,其中存活病人为470,089例。通报指出,矽肺和煤工尘肺仍是最主要的尘肺病,分别为4358和3967例,两者共占尘肺病例总数的90.8%;其次是水泥尘肺177例、石棉肺170例和电焊工尘肺148例。尘肺新病例主要来自煤炭行业4477例,占48.80%。尘肺病例数据分析表明,尘肺病发病工龄在缩短。21个省共报告了接尘工龄在2年以下的尘肺病例211例,最短接尘时间不足三个月,平均发病年龄40.9岁,最小发病年龄20岁。1971例实际接尘工龄在10年以下,占21.49%。急性尘肺病集中发生在金矿采挖、石英砂粉碎和坑道工程建设等行业,地区分布主要在

5、浙江、广西、青海、安徽、湖南、贵州和甘肃等地。每年死于尘肺病的患者是矿难和其他工伤事故死亡人数的三倍多。,8,粉尘及其危害,卫生部目前统计的煤矿尘肺病数字,仅仅是国有大型煤矿的病例数,还不包括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2003年,全国产煤17.4亿吨,其中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占9亿吨,占一半多;“专家们估计,这类煤矿的尘肺病要远远高于国有大型煤矿”,那么,实际数字至少比“58万多名”多出一倍,也就是说,全国估计有120多万尘肺病患者。120多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1000个中国人里头,就有1个尘肺病患者!“百万中国人可能跪着惨死”并非完全是危言耸听的“神话”。,9,粉尘及其危害,在“煤都”大同,仅大同

6、矿务局一个局,多年来已累计查出尘肺病患者1082人,其中比较严重的二、三期患者达2500人;累计死于尘肺病的矿工达3131人,去年一年就死亡115人;目前存活的尘肺病人尚有6951人,其中病情较严重的有400多人。山西全省累计查出煤矿尘肺病人3.6万例,占全省总人口的千分之一。据国家疾病控制中心职业病与中毒控制所首席专家李德鸿研究员测算,全国每年尘肺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0亿元,间接损失达300亿至400亿元。,10,粉尘及其危害,根据卫生部门的普查结果,集团公司尘肺病人总计为1427人,而且每年新增尘肺病人数占普查人数的3以上。因大量吸入粉尘而罹患的尘肺病,已经和正在严重威胁着数十万煤矿工

7、人的生命和健康。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疗,尘肺病的肆虐将严重损害煤矿生产力,造成量大面广的社会问题。,11,粉尘及其危害,这个使庞大人群受到困扰的疾病已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分别在有关文件上批示。200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成立,同时启动尘肺病康复工程。一年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设在北戴河的尘肺病康复中心为20多家煤矿企业的338名尘肺病工人进行了治疗。35年内将年治疗尘肺病患者60008000人。据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理事长濮洪九介绍,该基金会主要靠各大煤矿企业捐款,一年来共收到18家企业的捐款4200多万元。但这笔资金对于众多需要救助的尘肺病人来说

8、,还是杯水车薪。同时,由于全国尘肺病人众多,仅靠尘肺病康复中心一家治疗,能力远远不足,特别是地处偏远的尘肺病高发地区的病人的治疗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悉,基金会正在加快灌洗技术推广,以尽快提高年治疗量。将在条件比较好的矿区,选择定点医院推广,计划在35年内将肺灌洗技术推广到1520家企业,年治疗60008000人。据了解,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一些煤炭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目前在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的积极请求下,经严格筛选,已选定晋煤总医院作为基金会第一家技术转让单位。大量返乡的煤矿农民工还没有进入人们的关注视野。,12,粉尘及其危害,尘肺病患者灌洗术后污浊的回收液,13,粉尘及其危害,煤尘

9、的燃烧和爆炸煤尘爆炸的条件:煤尘本身有爆炸危险性。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煤矿的煤尘都具有爆炸性。悬浮在空气中的煤尘云达到一定的浓度。煤尘只有在空气中呈悬浮状态并达到爆炸界限范围。高温热源。我国煤尘爆炸的引燃温度变化大约在6101050之间。烟煤一般为650900。,14,粉尘及其危害,空气中氧气浓度大于18%。空气中氧含量小于18%时,煤尘就不能爆炸。这个条件始终具备。煤尘爆炸的机理:煤尘爆炸是空气中氧气与煤尘急剧氧化的反应过程。煤是复杂的固体化合物,被破碎成微细的煤尘后,总表面积显著增加,当它悬浮于空气中,吸氧和被氧化的能力大大增强,在外界高温热源的作用下,悬浮的煤尘单位时间内能吸收更多的

10、热量,大约300400时,就可放出可燃性气体,其主要成分为甲烷以及乙烷、丙烷、丁烷、氢和!(左右的其他碳氢化合物。这些可燃性气体积聚于尘粒周围,形成气体外壳,当这个外壳内的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并吸,15,粉尘及其危害,收一定能量后,链反应过程开始,游离基迅速增加,就发生了尘粒的闪燃;闪燃的尘粒被氧化放出的热量,以分子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递给周围的尘粒,并使之参与链反应,反应速度急剧增加,燃烧循环地继续下去;由于燃烧产物的迅速膨胀而在火焰波波阵面前方形成压缩波,压缩波在不断压缩的介质中传播时,后波可以赶上前波;这些单波叠加的结果,使火焰面前方气体的压力逐渐增高,因而引起了火焰传播的自动加速;当火焰

11、速度达到每秒数百米以后,煤尘的燃烧便在一定的临界条件下跳跃式地转变为爆炸。,16,粉尘及其危害,煤尘粒子的气相燃烧模型,反应生成物O2、H2O,O2,燃烧带(火焰),可燃气体,煤尘粒子,17,粉尘及其危害,煤尘爆炸的特征:煤尘爆炸反应与燃烧反应是相同的反应形式。煤尘爆炸反应时煤尘粒没有完全燃烧尽,残留的碳未燃烧。煤尘燃烧反应时,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外碳也被烧尽。煤尘爆炸最终产物数量大、种类多。,18,粉尘及其危害,煤尘爆炸的危害:高温高压:火焰温度高达16002242。煤尘爆炸的理论压力为735.5kpa,但是在有大量沉积煤尘的巷道中,爆炸压力将随着离开爆源的距离的增加而跳跃式地增大。只要巷道中有

12、煤尘,这种爆炸就会不停地向前发展,一直传播到没有煤尘的地点为止。对发生煤尘爆炸事故的矿井调查表明,一般距爆源1030m以内的地点,破坏较轻,尔后离爆源越远,破坏越严重。根据煤尘爆炸试验,距爆源200m的巷道出口处,爆炸压力可达0.51Mpa,如在爆炸波传播的通道内有障碍物、断面突然变化处或拐弯等,爆炸压力还将上升。,19,粉尘及其危害,连续爆炸:煤尘爆炸和瓦斯爆炸一样,都伴随有两种冲击:进程冲击在高温作用下爆炸瓦斯及空气向外扩张;回程冲击发生爆炸地点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瞬时形成负压区,在气压差作用下,空气向爆源逆流,促成的空气冲击,简称“返回风”,若该区内仍存在着可以爆炸的煤尘和热源,就会

13、因补给新鲜空气而发生第二次爆炸。由于煤尘爆炸的压力波传播速度很快,能将巷道中的落尘扬起,使巷道中的煤尘浓度迅速达到爆炸范围,因而当落后于压力波的火焰到达时,就能再次发生煤尘爆炸。有时可如此反复多次,形成连续爆炸。,20,粉尘及其危害,产生有害气体:煤尘爆炸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在灾区气体中的浓度可达23%甚至高达8%左右。爆炸事故受害者中的大多数(7080%)是由于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的。煤尘爆炸时一氧化碳明显增多,是因为单位空间的氧与燃料比与气体爆炸相比较,燃料显得充裕,发生不完全燃烧所致。根据对爆炸后气体的分析,计算出C/0 比,就可以确定爆炸物质是气体还是煤尘。瓦斯爆炸时的C/0 比值为2.32

14、.8,煤尘爆炸为316。煤尘爆炸传播过程中,由于煤尘粒子的热变质和干馏作用,除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富氧时)、甲烷和氢气以外,还产生干馏气体,并含有毒气体,如氢氰酸(HCN)。,21,粉尘及其危害,煤尘爆炸事故类型:按照爆炸事故特征,煤矿粉尘爆炸事故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单一的煤尘爆炸事故,另一类是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单一的煤尘爆炸事故,是指在没有瓦斯参与的情况下,由于矿井粉尘浓度处于爆炸极限浓度区间内,在外界火源激发的情况下,发生爆炸事故。例如,1960年山西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煤矿的煤尘爆炸事故就属于单一煤尘爆炸事故,这类事故的外界火源多为放炮引起的能量密度较高的火源。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一般是矿

15、井首先发生瓦斯爆炸,爆炸冲击波扬起巷道四壁的沉积粉尘,形成“粉尘云”,其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在瓦斯爆炸气流的高温高压作用下,煤尘被强制点燃爆炸。这类事故一旦发生,如果矿井未设立阻爆隔爆系统或系统不完善,则会导致矿毁人亡的灾难性后果发生。,22,粉尘及其危害,我国曾经发生多起煤尘爆炸事故。1960年发生在山西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煤矿的煤尘爆炸事故,死亡684人,为建国以来煤矿工业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起事故。煤尘爆炸事故中的瓦斯煤尘混合爆炸事故,一般是瓦斯爆炸事故的爆炸波和爆风扬起沉积在地面的煤尘,发生二次爆炸甚至多次爆炸,事故后果经常是灾难性的。例如,1942年日伪统治下的辽宁本溪煤矿发生的瓦斯煤尘

16、爆炸事故,死亡1549人,伤146人,成为世界煤矿开采史上最大的伤亡事故。2000年9月27日贵州水城矿务局木冲沟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62人。因此,预防煤矿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一直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23,粉尘及其危害,煤尘爆炸性的鉴定与评价:煤尘有无爆炸性的判断可燃基挥发分Vdaf亦称爆炸性指数,是判断煤尘有无爆炸性和爆炸性强弱的依据之一。一般来讲,可燃基挥发份含量小于10%的煤尘基本无爆炸性,可燃基挥发份含量大于10%的煤尘基本无爆炸性。我国现行的评价方法是先对试验煤样进行工业分析,求出可燃挥发分含量,对煤尘爆炸性作出初步评价,再经爆炸性鉴定,对煤尘爆炸性得出定性结论。,24,

17、粉尘及其危害,影响煤尘爆炸的主要因素:煤尘的挥发份。一般情况下,煤尘的挥发份含量越高,爆炸性越强;挥发份含量越低,爆炸性越弱,甚至无爆炸性。煤尘的粒度。煤尘粒度越小,比表面各越大,与氧的接触面各越大,氧化反应越剧烈。同时也增加了受热面积,加速了可燃气体的释放。实验证明,小于0.751.0mm的煤尘都能参与爆炸,小于60m的煤尘爆炸性强。过小粒径(如小于20m)爆炸下限有增高趋势,25,煤尘粒度对爆炸压力的影响,26,粒径对爆炸下限的影响,27,粉尘及其危害,瓦斯的影响:瓦斯的存在将使煤尘的爆炸下限降低。这一观点已经为实际案例和实验室实验所证实。随着瓦斯浓度的增高,煤尘爆炸下限浓度急剧下降,煤尘

18、爆炸的上限也会提高,爆炸的浓度范围扩大。这一特征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煤尘爆炸往往是由瓦斯爆炸引起的;另一方面,在煤尘参与的情况下,小规模的瓦斯爆炸可能演变为大规模的煤尘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严重的后果,28,瓦斯的影响,29,粉尘及其危害,水分含量的影响:水分能降低煤尘的爆炸性。因为水分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量,能促使细微尘粒聚结为较大的颗粒,减少尘粒的总表面积,同时还能降低落尘的飞扬能力。但是,如果爆炸已经发生,煤尘自身所含水分的阻爆作用就很小了。美国试验表明,煤尘的水分即使达到了25%,也仍然参与了强烈爆炸。,30,水分对着火能量的影响,31,粉尘及其危害,灰分含量的

19、影响:煤含有的灰分是不燃性物质,能吸收热量,阻挡热辐射,破坏链反应,降低煤尘的爆炸性。煤的灰分对爆炸性的影响还与挥发分含量有关,挥发分小于15%的煤尘,灰分的影响比较显著;大于15%时,天然灰分对煤尘的爆炸性几乎没有影响。,32,灰分的影响,33,粉尘及其危害,氧气的影响:煤尘云的点火温度随氧气浓度的减小而增高,氧浓度增加,点火温度下降。氧浓度减小,煤尘引爆较难,这是因为所需点火能量增加。当逼近极限氧浓度时,点火能量增加速率很快,34,粉尘危害的预防,35,粉尘危害的预防,尘肺病的预防:生产性粉尘的危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为了防止粉尘的危害,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法令。有关于防止厂矿企业中的

20、矽尘危害的决定、工厂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办法、矿山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暂行办法、矽尘作业工人医疗预防措施办法等。但目前我国预防粉尘危害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乡镇工业中问题更为突出,抓好防尘工作仍是首要任务。1987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防治条例,该条例对监督监测、健康管理,以及奖励和处罚做出了规定,对防尘工作起到了进一步的推进作用。,36,粉尘危害的预防,(1)组织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是做好防尘工作的关键。粉尘作业较多的厂矿领导要有专人分管防尘事宜;建立和健全防尘机构,制定防尘工作计划和必要的规章制度,切实贯彻综合防尘措施;建立粉尘监测制度,大型厂矿应有专职测尘人员,做到定时定点测尘,从领

21、导到广大职工,让大家都能了解粉尘的危害,根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做好防尘工作。,37,粉尘危害的预防,(2)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是防止粉尘危害的中心措施,主要在于治理不符合防尘要求的产尘作业和操作,目的是消灭或减少生产性粉尘的产生、逸散,以及尽可能降低作业环境粉尘浓度。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应从生产工艺设计、设备选择,以及产尘机械在出厂前就应有达到防尘要求的设备等各个环节作起。,38,粉尘危害的预防,湿式作业是一种经济易行的防止粉尘飞扬的有效措施。凡是可以湿式生产的作业均可使用。例如,矿山的湿式凿岩、冲刷巷道、净化水幕、采掘喷雾等。煤层注水是一项最有效的综合防尘手段,

22、降尘率可达6090%,添加降尘剂效果更佳。集团公司除长平井区外各矿均未实施煤层注水,亟待进行推动解决。,39,粉尘危害的预防,(3)卫生保健措施预防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第一步措施是消灭或减少发生源,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其次是降低空气中粉尘的浓度。最后是减少粉尘进入人体的机会,以及减轻粉尘的危害。对受到条件限制一时粉尘浓度达不到允许浓度标准的作业,佩带合适的防尘口罩就成为重要措施。防尘口罩要滤尘率透气率高,重量轻,不影响工人视野及操作。严格执行未佩带防尘口罩不上岗操作的制度。,40,粉尘危害的预防,预防煤尘爆炸措施防止煤尘沉积和飞扬:减小各种环节的煤尘产生量是防止煤尘爆炸的关键。要采取综合防尘手

23、段降低产尘量。沉积煤尘是发生爆炸爆炸的主要隐患4m2巷道周边上沉积0.04mm厚一层煤尘,全部扬起后可达到爆炸下限。杜绝火源:预防煤尘爆炸必须防止点燃火源的出现,严禁出现一切非生产火源,严格管理和限制生产中可能出现的火源、热源。,41,粉尘危害的预防,1、加强管理,提高防火意识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和穿化纤衣服入井;井下严禁使用电炉和用灯泡取暖,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等工作;井口房、通风机房周围20米内禁止有明火;矿灯发放前应保证完好,在井下使用时严禁敲打、撞击,发生故障严禁拆开。新工人入井前,必须进行防火、防爆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2、防止放炮火源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煤层中

24、,采掘工作面爆破都必须使用取得产品许可证的雷管和炸药,使用合格的放炮器放炮,禁止使用闸刀,42,粉尘危害的预防,开关等明电放炮。井下放炮工作必须由专职的放炮员担任,放炮前必须充填好炮泥,严禁放明炮、糊炮、连环炮。3、防止电气火源和静电火源井下电气设备的选用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井下严禁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及电缆、电线。井下防爆电气在入井前须由专门的防爆设备检查员进行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入井。井下供电应做到:无“鸡爪子”、“羊,43,粉尘危害的预防,尾巴”和明接头,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有接地装置;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坚持使用煤电钻综合保护,坚持使用局部通风机风电闭锁。为防止静电火花,井下使

25、用的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树脂制品),其表面电阻应低于其安全限定值。消除井下杂散电流产生的火源,首先应普查井下杂散电流的分布,针对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杂散电流。,44,粉尘危害的预防,4、防止摩擦和撞击点火随着井下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机械摩擦、冲击引燃瓦斯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防治的主要措施有:在摩擦发热的装置上安设过热保护装置和温度检测报警断电装置;在摩擦部件金属表面,附着活性低的金属,使其形成的摩擦火花难以引燃瓦斯,或在合金表面涂苯乙烯醇酸,以防止摩擦火花的产生;工作面遇坚硬夹石或硫化铁夹层时,不能强行截割,应放炮处理;应定期检查截齿和其后的喷水装置,保证其工作正常。,45,粉

26、尘危害的预防,防止煤尘爆炸传播的主要措施:分区通风对井下各工作区域实行分区通风,每一生产水平,每一采区都必须布置单独的回风道,严格禁止各采区、水平之间的串联通风,尽量避免采区之间角联风路的存在。采区内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应采用独立的通风路线,防止互相影响。矿井主要进、回风道之间的联络巷必须构筑永久性挡风墙,需要使用的,必须安设正、反向两道风门。装有主要通风机的出风口应安装防爆门。在开采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两翼、相邻采区、相邻煤层和相邻工作面时,应安设岩粉栅或水棚隔开。在所有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中必须撒布岩粉,防止爆炸传播。,46,粉尘危害的预防,设置隔爆装置隔绝煤尘爆炸传播,就是把已经发生的爆

27、炸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让爆炸火焰继续蔓延,避免爆炸范围扩大。其主要方法是设置隔爆棚(包括岩粉棚、水棚或自动防爆棚)。隔爆棚有岩粉棚和水棚两种。按隔爆棚的保护范围又可分为主要隔爆棚和辅助隔爆棚两类。主要隔爆棚设置在下列地点: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47,粉尘危害的预防,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辅助隔爆棚的设置地点:采区工作面进风、回风巷道;采区内的煤层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并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其他巷道。,48,粉尘危害的预防,被动隔爆棚的作用原理由超前于爆炸火焰传播的压力波,将隔爆棚击碎或被暴风掀翻,使棚架上的抑制剂(水或

28、岩粉)分散,弥散于巷道空间形成一个高浓度的岩粉云或水雾带。当滞后于压力波和暴风的爆炸火焰到达棚区时恰好被抑制剂扑灭。,49,粉尘危害的预防,被动隔爆棚的种类:被动式岩粉棚、水槽棚、水袋棚(水袋棚不能作为主要隔棚)。被动式隔爆棚的布置方式:集中式、分散式、集中分散混合式。,50,粉尘危害的预防,集中式布置:将抑制瓦斯煤尘爆炸所需的抑制剂总量,平均分装在数架棚子组成的一组棚架上。分散式布置:将抑制剂分装在多架棚子上,一架或二架为一组,分散设置在可能发生爆炸区域的一段巷道内,形成不小于200m的抑制带。,51,粉尘危害的预防,自动式隔爆技术的产生:为克服被动式隔爆距爆源60m范围内无效的缺点,保护综

29、采、综掘设备而开发的技术。自动式隔爆技术的装置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喷洒装置等,52,粉尘危害的预防,撒布岩粉:矿井自然条件复杂,发生煤尘爆炸的随机性很大,各国都研究了防止煤尘爆炸的专门技术撒布岩粉。定期向巷道周边撒布惰性岩粉,将沉积煤尘覆盖住风速较低时,岩粉层的粘滞性阻碍沉积煤尘重新飞扬当瓦斯爆炸或空气震荡等异常情况出现时,空气流把岩粉和沉积煤尘同时扬起,形成岩粉煤尘混合尘云若有爆炸火焰传入混合尘云区,岩粉起到吸收爆焰热量,遮挡辐射热的作用,使系统冷却,阻止煤尘着火爆炸。,53,粉尘危害的预防,岩粉应具有:比热容大、密度小、不溶或难溶于水、吸湿性小、无毒无嗅化学性质稳定,不燃烧、飞扬性好反射

30、能力强(即颜色浅)等特点。且质量符合以下要求:可燃物的含有率不得超过5,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不得超过10,不含砷,五氧化二磷不超过10,岩粉粒度会部小于0.5mm,其中70以上小于0.075mm。呈现浅色。,54,粉尘危害的预防,岩粉撒布量的确定:在大型煤层爆炸试验巷道内,进行实际规模实验确定。实验室专用试验装置试验确定,大型试验巷道试验验证。,55,粉尘危害的预防,煤矿防尘规范规定:巷道中煤尘和岩粉混合粉尘中,不燃物质组份不得低于60,如果巷道风流中含有0.5%以上的甲烷则不燃物质组份不低于90。撒布岩粉的巷道长度不得小于300m,如果巷道长度小于300m,全部巷道都应撒布岩粉,56,井下发生煤

31、尘爆炸的自救,矿井下发生的煤尘爆炸,不但对矿井破坏严重,对人体也有很强的杀伤力。其爆炸瞬间,可使爆炸现场升温高达2000以上,(压力可高达9个大气压以上),并且其冲击波强烈,散发出大量有毒气体。据调查统计,矿井下发生煤尘爆炸时,多数遇难人员直接死因并不是爆炸和燃烧,而是有害气体和缺氧引起的中毒和窒息。所以,发生煤尘爆炸时,自救措施要果断及时,方法得当,尽可能减少伤残和死亡的发生。,57,井下发生煤尘爆炸的自救,自救措施:1.煤尘爆炸后,立即戴好自救器。如没有准备自救器,最好用湿毛巾快速捂住鼻口,就地卧倒,如边上有水坑,可侧卧于水中。2.听到爆炸时,应赶快张大口。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爆炸所产

32、生强大冲击波击穿耳膜,引起永久性耳聋。3.煤尘爆炸后,切忌乱跑,井下人员应在统一指挥下,情绪镇定,向有新鲜风流的方向撤退或躲进安全地区,注意防止二次爆炸或连续爆炸的再次损伤。,58,井下发生煤尘爆炸的自救,4.在可能的情况下,撤离险区后及时向井下调度、矿调度和局调度报告。矿井下发生的煤尘爆炸,不但对矿井破坏严重,对人体也有很强的杀伤力。其爆炸瞬间,可使爆炸现场升温高达2000以上,(压力可高达9个大气压以上),并且其冲击波强烈,散发出大量有毒气体。据调查统计,矿井下发生煤尘爆炸时,多数遇难人员直接死因并不是爆炸和燃烧,而是有害气体和缺氧引起的中毒和窒息。所以,发生煤尘爆炸时,自救措施要果断及时,方法得当,尽可能减少伤残和死亡的发生。,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