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与健康.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0408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与健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职业危害与健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职业危害与健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职业危害与健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职业危害与健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与健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与健康.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危害与健康,吴允萍,什么是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具体是指劳动者在不良的生产环境下和劳动条件下工作时,由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以及生产环境中产生的可能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其他职业有害因素。例如:石粉过筛时产生的粉尘;油漆工在刷漆或喷漆时散发出来的苯、甲苯、二甲苯或者其他有机溶剂;放射科医师在透视或摄片过程中接触到的X射线等,都称之为职业性有害因素,也叫生产性有害因素。,一、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与职业病,任何生产作业都是通过劳动形式来体现。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手段,而劳动与健康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然而不良的劳动条件,

2、可以影响劳动者的生命质量,甚至危及健康,导致职业性病损。生产过程中存在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有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条件中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成为职业性损害(伤)。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浓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称为职业病。,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人类在生存过程中,身心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人的疾病多数是由环境因素所致。而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受到与职业生命有关的环境因素影响或对职业人群健康造成影响的因

3、素,即为职业性有害因素。,(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 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生产工艺过程中有害因素可分为:1.化学因素 2.物理因素 3.生物因素,A.有毒物质B.生产性粉尘,A.异常气象条件B.异常气压C.噪声、震动D.非电离辐射E.电离辐射,A.炭疽杆菌B.病原微生物c.致病生物,1.化学因素,A.有毒物质:如铅、苯、酸、汞、氯、一氧化碳、有机农药等;B.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尘等;,2.物理因素,A.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B.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C.噪声、震动;D.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 线、射频

4、辐射、激光等:E.电离辐射:X射线;,3.生物因素,A.炭疽杆菌:生产原料如附着于皮 毛上的炭疽杆菌;B.病原微生物:医务工作者接触到的病原微生物,霉变草粉尘的真菌包子C.致病生物:森林脑炎病毒,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性质,劳动强度,劳动姿势,作息时间,个体差异,外 界 环境,劳动过程,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 不合理;2.精神(心里)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4.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过使用不合理的工 具;5.个别器官或系统的过度紧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夏季太阳对皮肤的辐射;2.厂房建筑或布局的不合理,如有毒作业工段

5、和无毒工段安排在同一车间生产;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的环境污染;这些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人所形成的伤害都与劳动条件相关。劳动条件包括以下三方面。,劳动条件包括:生产工艺过程 劳动过程 生产环境,生产工艺过程常常随着生产设备、使用的原料和生产工艺的变化而变化。,涉及到劳动组织、生产设备布局、作业者作业姿势和劳动方式、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比例等。,指作业场所环境和户外作业的自然环境。,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由此可见无论来自生产工艺、劳动过程以及生产环境的有害因素,都能造成职业性损害。职业性损害包括工伤和职业性疾患,涵盖健康损害,伤残或死亡。职业性疾患包括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两大类。,二、职业病2

6、004年4月18日由卫生部、劳动部颁布的职业病名单职业病名单分为10类115种职业病,包括: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职业病5种;职业性传染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二)职业病 occupational diseases,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职业病防治法中的定义:“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

7、、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二)职业病,根据我国相关规定,诊断为法定职业病必须向主管部门报告,而且凡属法定职业病的患者,在治疗和休息期间即在确定为伤残或治疗无效而死亡时,均应按劳动保险条例有关规定给与劳保待遇。,我国职业危害发病特点及基本情况 1、职业危害发病范围广泛 2、职业病发病率高 3、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4、影响社会稳定和谐,1、职业危害发病范围广泛,全国拥有就业劳动力人口近7.7亿,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590万以上,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因素者超过2亿,乡镇企业的务工人员数量在1.3亿以上,煤炭冶金建材有色金属机械化工,世界之首,2、职业病发病率高,3、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ILO指

8、出,全球每年因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25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4%。,2008年我国GDP为30.0767万亿元人民币,如果照此估计,我国每年因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1.2万亿元。,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表明,平均一例尘肺病人每年的经济损失为3.41万元,按尘肺病现患48万人计,每年直接经济损失可达164多亿。,因职业病造成的劳动力资源损失更是难以用金钱来估算,4、影响社会稳定和谐,马山县农民工在海南金矿打工期间,1985年,1001人;2003年后,600人进行了体检,诊断出矽肺病患者225人(已死亡14人),其中,期97人,期93人,期35人。,深圳矽肺门事件回顾,,劳务工要

9、求做尘肺病鉴定遭拒曝光。,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保局证实集体要求尘肺鉴定者大部分无劳动合同。,卫生部责令广东省卫生厅调查。,58名劳务工接受检查,41人被建议前往职业病防治院进一步检查。,陆续有18人做完职业病诊断,其中16人做完伤残鉴定,可获得由社保基金赔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张海超身上的伤,是他寻求真相的印记,安徽凤阳事件,80年代开始,300多家石英砂加工作坊,为家庭作坊式干式作业。2000多人,包括当地和外地农民工。云南水富县77人打工回乡,死亡12人,63人检查30人为矽肺,期10例,期14例,期6例。四川泸州186人,死亡7人,124人检查36人为矽肺。,福建仙游县东胡村事件,63户加

10、工石英粉(砂),为家庭作坊式干式作业。粉尘浓度严重超标,最高超标361倍。含游离SiO2达70。贵州省在此地打工的农民检查89人,46人患矽肺病,患病率高达51.7。回乡的14名死亡者9人可确诊为矽肺死亡。仍务工的201名外来民工体检,14人患矽肺病。,近年来职业病发展动向以及社会影响,职业危害具有群发性,致死、致残率高,难以治愈等特点,造成了家庭伤害和单位、地区的不稳定,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已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我国2010年共报告职业病患者27240例,其中尘肺病占报告职业病的87.4%(23800多例),而新发尘肺病患者中绝大多数是高危粉尘所致。,(二)职业病,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据卫生

11、部的调查,截止2008年,83%的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其中60%的企业没有配备任何防护措施,90%以上的粉尘作业场所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近30%的乡镇企业职工接触尘、毒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几种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检出率高达15.8%。,(二)职业病,2007年3月1日卫生部部长透露:我国的职业危害已经成为突出问题。据统计,全国现有1600万家企业存在有毒有害作业,2亿职工不同程度受到危害。这组数据让人震惊,令人忧虑。如此庞大的群体遭受职业危害,背后牵涉亿万家庭,潜藏着或者已经发生的经济损失和生命消亡,还不足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警醒吗?,(二)职业病,职业病的发病过程:在生产环境中人体直

12、接或间接 与有害因素接触,不一定都发生职 业病,发生职业病应取决于三个主 要条件:1.有害因素的性质 2.作用于人体的量 3.人体的健康状况,(二)职业病,1.有害因素的性质 有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作用部位与发生职业病密切相关。如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就能造成尘肺;电磁辐射投入组织的深度和危害性,主要决定其波长毒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组织的亲和性与毒性作用的亲和关系。一般物理因素,常在接触时有作用,脱离接触后体内不存残留;而化学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作用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或继续存在。,(二)职业病,2.作用于人体的量 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对人体的危害都与量有关,所以在确诊大多数职业病时必须要有两的估计。可

13、表达为:D=C t D 作用的剂量 C 接触的浓度/强度 t 接触的时间,(二)职业病,2.作用于人体的量 要了解每个劳动者在生产环境中有害物质作用于劳动者体内的量,就要必须有一个有害因素对人体的有害量与无害量的分界。我国公布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GBZ2-2002)就是这些化学物质在空气中一般不致引起健康损害以致发生职业病。,(二)职业病,2.作用于人体的量 有些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但由于量较少,发生职业病的时间较长。如长期接触,最终也可能引起职业性损害以致发生职业病。有的有害物质本身不能在体内蓄积但其所引起的功能性改变是可以积累的。,(二)职业病,3.人体的健康状况人体对有害因素的防

14、御是多方面的;某些物理因素停止接触后,被扰乱的生理功能可以逐步恢复。但是对于进入人体内部的有毒物质,则需要通过解毒和排毒过程,以消除毒素作用。,(二)职业病,3.人体的健康状况 有机毒物可被体内的酶转化,经过水解、氧化、还原和结合等方式,大部分成为低毒或无毒物质而被排泄。也有些先经转化而使其毒性增加,然后经过继续解毒在排除,这个过程主要在肝脏内进行。如果接触工人有先天性缺乏某些代谢酶或者由于代谢酶的多态性变异,就会形成对某些毒物的高度易感性。如果有的工人肝脏功能有损害时,这种解毒过程就会受到阻碍;如果有工人肾功能不全者,会影响毒物的排泄,这不但是原有疾病加重,还可能发生职业病。,(二)职业病,

15、3.人体的健康状况 由此可见对工人进行就业前和定期职业性体格检查,即使发现对生产中有害因素的就业禁忌症,以便更合理的安置工种,保护工人健康,是预防职业病发生的非常重要措施之一。,(二)职业病,综上所述,从诱发职业病的具有以下特点:1.职业病的病因有特异性,在控制接触后可以控 制或消除发病;2.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关系;3.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不同的发病集丛;4.职业病的发生能做到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但仅只是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在接触有害因素人群的健康;5.目前大多数职业病缺乏特效治疗,有部分职业病是不可逆的,所以只能依靠防护措施、依法监管、加强个体防护和职工健康教育,

16、才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二)职业病,职业病是一种人为的疾病,他的发生率和患病率的高低,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工艺与技术和职业危害因素与预防工作的水平。所以职业病除了具有医学的含义外,还赋予了立法意义。由国家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企业应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危害防治制度,1.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2.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3.职业危害告知制度;4.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6.从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7.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8.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9.职业危害申报制度;10.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11.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

17、管理制度;12.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13.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职业病高发势头定能得到遏制!,我国职业卫生立法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法2001年10月27日九届人大常委会24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起实施。2002年以后国家和有关部门,相继颁布了有关职业危害方面的法规,为近年来提高职业危害预防工作的质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世界卫生组织的职业卫生工作目标,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对“人人享有职业卫生”的全球策

18、略,我国做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必须履行人人享有职业卫生的策略,并履行 2008-2017全球劳动者健康行动计划,2008-2017全球劳动者健康行动计划,强调所有的劳动者应该享有最高可能达到的身心健康标准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场所不应该对健康和快乐有损害,应当优先考虑职业有害因素的一级预防。工作地点同时也应该作为其他必要的公共卫生干预和健康促进措施传播的场所。为了降低在不同国家和国家内部劳动者健康的不平等,应该制定有关劳动者健康的活动计划,并对其实施和评估。,世界贸易组织对职业安全卫生卫生的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1997年同意等同采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五项标准为我国国家

19、标准。目前,ISO18000、ISO9000和ISO14000共同成为评价企业在产品质量、环保及职业安全卫生卫生及卫生方面的国际标准,对企业安全卫生、环境、质量管理的考核成为国际贸易的必备的证件。,世界贸易组织对职业安全卫生卫生的要求,ISO9000,ISO14000,ISO18000,(三)工作有关的疾病,职业病也属于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但是一般所称的工作有关疾病与职业病是有区别的。职业病是指某一特异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有立法意义。而工作有关疾病则指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也在非职业人群中发生。所以,不是每一种病和每一病例都必须具备该项职业史和接触史。这类疾病发生时,劳动者多由于职业工作中接触到

20、了有害物质,会使原有的疾病加剧、加速或复发,或者出现劳动能力明显减退现象。,(三)工作有关的疾病,工作有关疾病的范围比职业病更为广泛,一般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有:1.行为(精神)和身心疾病;如精神焦虑、忧郁、精神衰弱综合症。常由于工作紧张、夜班工作,饮食失调、过量饮酒、吸烟等因素引起。优势也可以忧郁对某种职业危害因素产生恐惧心理,也导致心理效应和器官功能失调。2.慢性非特异性呼吸道疾患: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是多因素疾病。吸烟、空气污染、呼吸道反复感染市主要病因。3.高血压、消化性溃疡、腰背痛等疾患常与某些工作有关。如接触二硫化碳可加剧动脉硬化的进展。,(三)工作有关的疾病,工作

21、有关的疾病是与职业有关的非特异性疾病,也见于非职业人群。其共同特点是:1、与职业因素有关,但两者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即职业因素不是唯一的病因。2、职业因素可以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加剧恶化。3、调离该职业或改善环境可使疾病缓解或停止发生。,矿山工人中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1、高血压2、慢性胃炎3、消化性溃疡 4、慢性鼻炎 5、慢性支气管炎 6、腰背痛 7、类风湿性关节炎 8、皮肤感染性疾病 9、井下工人钩虫病、蛔虫病,三、工作有关疾病,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 卫生安全管理,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一)职业危害的预防针对职业危害现状我国提出了三级预防措施,以保护职业人群的健康。第一

22、级预防:也称为病因预防,主要是从根本上杜绝危害因素的作用,最终减少工人接触机会和程度。第二级预防:是早期检测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第三级预防:是在得病以后,予以积极治疗和合理的促进康复处理。,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第一级预防是以预防病因为主要目的,首先要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利用防护设施以及个体防护,减少工人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机会和降低有毒物质的危害程度,已达到预防的目的。第一级预防的实施必须有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支持,国家制定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卫生标准(先后1962年、1979年、2002年更新、修订;2007年为最新版本),是作为共同遵守职业接触限值和监督、评价的

23、技术法规。职业接触限值对职业病的预防起到了重要作用。公布劳动法,制定职业病防治法,尘肺防治条例等法令,都是针对控制整个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一级预防措施。,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第二级预防:是早期检测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其主要手段是定期进行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对接触人群的定期体格检查,以做到早发现职业损害时及时预防和处理。检测的目的是掌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剂量状况;查体的目的实际是了解作业工人身体的变化。,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频率、数量、时机以及地点的选择等,国家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接触有毒有害人员的查体、间隔期以及查体的项目

24、也应按照国家标准完成。对于长期病假的作业人员和外伤复工前的以及退休前的查体,要结合作业人员的疾病自然演变程度,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程度,人群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易感性而确定。,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第三级预防:是在得病以后,给予的积极治疗和合理促进健康的处理。包括对以损害的接触者调离原岗位,并给予合理的治疗;根据职业危害的状况,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改进;对于患者给予对症治疗,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并发症。,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在接触粉尘危害而造成肺组织纤维化的病损时,由于目前尚无特效方法可以治愈,所以执行三级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尘肺并的发生。我国尘肺发病情况:截止到2007年底统计

25、,我国已经累计报告尘肺患病人数608763例,是目前世界上全部尘肺病人总数的3倍还要多,其中煤工尘肺300469例,占尘肺病人总数的51%。中国是世界上尘肺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中国的煤炭工业是世界上尘肺危害最严重的行业。这些数字仅仅是国有重点行业不完全统计的数字,加上国有企业和个体企业的漏报,估计我国的尘肺总数可达到100万人左右。,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职业安全卫生也称劳动安全,是研究预防和控制职业伤害事故的一门专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避免人身或设备事故,创建安全健康的生产和操作环境而采取的措施及相应活动,最终目的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二、职

26、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从维护劳动者安全、健康和保障生产发展来看职业安全卫生卫生和职业卫生是同一目标中的两个方面,职业卫生应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积极参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要在职业卫生领域开拓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这是安全与卫生工作的相互融合、渗透、互补,才有利于生产环境和职工健康的改善。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的指导方针是:“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卫生管理的方针政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总方针,并为政府和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宏观的策略导向。目前各生产经营单位逐步形成了“企业负责,政府监察,行业管理,群众监督”的职业

27、安全卫生工作体制。在该体制中,企业负责的机制是实现安全生产最重要的环节。,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企业负责机制内容,行政责任,指企业法人代表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技术责任指安全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实施与监督,组织支持责任指在安全人员配备、自治机构设置。经费预算等工作的落实到位,1,2,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一个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水平,直接反映出该国家的综合能力。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加强,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的管理,也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工作必须以国际通用的“OHSAS18000职业

28、安全卫生卫生和健康管理体系”为标准,产品质量也要以ISO9000系列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依据,企业的持续发展要以“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为基准,有效提升企业的生存地位和竞争能力,职业安全卫生和健康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产品质量和职业安全卫生以及安全生产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我国在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体系的过程中,经过了鼓励要求强制的过程,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体系,这是健全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的自我约束的有效机制,从而已达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使职业安全卫生生产工作引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努力,我

29、国职业危害现状得到了重视和改善。,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中对职业安全卫生健康方针的原则和目标作了以下规定:1.遵守相关职业安全卫生健康法律法规,及其签署的关于职业安全卫生健康内容的自愿计划。集体协议和其他要求;2防止发生作业相关的工伤、疾病和事故事件保护全体员工的安全和健康;3.确保与员工及其代表进行协商,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与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所有要素的活动;4.持续改进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绩效。,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核心,持续改进,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三)我国职业安全事故预防对策与措施 通过

30、分析发生各类事故的原因,都因人机环境这三个基本要素出现问题造成的后果。所以事故的预防对策与措施,对防范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损失,是十分重要的。事故预防对策,也称为“五E”干预措施。,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五E”干预措施:1.教育措施:目的在于通过说理教育及普及安全知识来影响人们的行为。2.经济措施:目的在于用经济鼓励的手段或罚款影响人们的行为。3.强制措施:目的在于用法律法规和标准来影响人们的行为。4.工程措施:目的在于通过工程干预措施影响媒介及物理环境对发生工伤事故的作用。5.紧急救援措施:也称“第一时间紧急救护”,指在工伤事故发生时,尽早尽快进行就地紧急救护,是减少死亡和伤

31、残的关键。,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常见事故的预防 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大多是爆炸事故,而爆炸事故危害非常大。易的发生事故的主要是混合气体爆炸、粉尘爆炸、混合危险物爆炸、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气体分解爆炸等。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和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也是常见的事故。,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导致爆炸的很重要的原因: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大多数的爆炸事故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违反爆炸物品管理法规,违章操作,携带爆炸物品进入公共场所;将明火带入作业场所;爆破作业时信号不明;违反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运输储存规定;违章运输储存等等。二是管理不当导致爆炸事故,缺乏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违章违法生产,

32、劳动组织不合理,没有建立具体的安全操作规程,不按计划要求生产、储存、运输。缺乏安全检查监督制度或质量不高,不落实防范措施等等。,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常见事故的预防措施1.爆炸事故预防的主要措施:建立合理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强化安全宣传和教育;做好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有关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常见事故的预防措施2.中毒事故预防的主要措施:保证生产场所必须安全使用有毒物品;对有毒物品采取应隔离、限制措施;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理顺管理体制;增加执法力度。,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常见事故的预防措施3.建筑事故预防

33、的主要措施: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政策;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强化各级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生产自觉性。,二、职业危害预防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常见事故的预防措施4.火灾事故预防的主要措施:贯彻预防措施;预防为主是防患于未然的宗旨,预防措施重点在火灾发生前预先防止形成燃烧的措施,是防止火灾最根本的措施。执行限制措施;一旦发生火灾必须认真果断执行火势蔓延的限制措施,减慢火势蔓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的范围。依靠灭火措施;初期灭火可以将获扑灭早萌芽状态,一旦火势扩大必须依靠消防力量进行灭火。保证疏散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必须保证安全有效的疏散,依据消防法规设立应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灯等,以保证人员能迅速到安全区域。,祝大家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