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ppt课件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54398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ppt课件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生理学ppt课件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生理学ppt课件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生理学ppt课件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生理学ppt课件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ppt课件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ppt课件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Func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 大脑皮质 大脑半球 皮质下灰质(基底N节)丘 脑 下丘脑 中脑 脑桥 低位脑干 延髓 小脑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间脑,脑,中 枢神经系统,脑干,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The basic principle of nervous system activityPart 1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Neuron and Neuroglia(一)神经元 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胞体Soma:胞核 核周胞质 突起Cytopla

2、sic process:树突(Dendrite)轴突(Axon),(2)神经元的基本功能 受体部位 产生AP的起始部位 传导神经冲动部位 释放神经递质部位,2.神经纤维的功能和分类(1)神经纤维(Nerve fiber):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统称轴索。轴索及其外面包裹的髓鞘或神经膜构成 神经纤维。末端称为神经末梢(nerve terminal)有髓纤维(myelinated fiber)无髓纤维(unmyelinated fiber)功能:传导兴奋(神经冲动),(2)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 1)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纤维直径:与直径成正

3、比 V(m/s)=6D(总直径,m),其中:D=轴索+髓鞘厚度;,直径越粗,传导速度越快。,有髓纤维 无髓纤维;轴索与总直径的比值:比值=0.6,为最适比例 温度:恒温动物 变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温度,速度;温度,速度;,2)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及临床意义:NCV检查是用于评定周围运动神经和 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包括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MCV和SCV异常主要表现: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降低。速度减慢主要反映髓鞘损害。波幅降低反映轴索损害,严重 的髓鞘脱失也可继发轴索损害。,(3)Nerve fiber 兴奋传导的特征:完整性:绝缘性 双向性

4、 相对不疲劳性,解剖结构、生理功能,(4)神经纤维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nerve fiber A.有无髓鞘分:有髓纤维 myelinated nerve fiber 无髓纤维 unmyelinated nerve fiber,B.根据兴奋AP传导速度差异分:A 粗 快 A 有髓躯体传入 A 和传出纤维 A B类(有髓):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 C类(无髓):自主神经的节后纤维;后根中的痛觉传入纤维 细 慢,A类,C.根据纤维直径分:类:又分为a和b类,相当于A 类:相当于A、A 类:相当于A、B类 类:相当于C类,3.神经元的轴浆运输 1)神经元内蛋白质在胞体的粗面 内质网

5、和高尔基复合体内合成;2)轴浆运输 Axoplasm transport:,轴浆运输示意图,(驱动蛋白),头部,杆,轻链,1 2,A.顺向轴浆运输 Anterograde axoplasmic transport 按轴浆运输速度分为两类:快速轴浆运输:运输速度较快,可达300-400mm/d。膜性结构的细胞器的运输,慢速轴浆运输:运输速度慢,为1-12mm/d。随微管、微丝的延伸而运输 可溶性成分的运输,B.逆向轴浆运输 Retrograde axoplasmic transport 可被神经末梢摄取的物质,自末梢向胞体的运输。神经生长因子、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毒素等的运输。由动力蛋白(dyne

6、in)运输;速度约为205mm/d,4.神经的营养作用(trophic action)神经末梢释放某些营养因子,持续地调整 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持久 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的变化,称为。神经切断后,所支配肌肉出现萎缩。脊髓灰质炎,(二)神经胶质细胞(自学内容)Neuroglia,Part 2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一、突触传递 依突触传递的媒介物性质分:定向突触:经典的突触 化学性突触 非定向突触 电突触,(一)经典的突触传递 1.突触的微细结构:三部分组成:突触前膜(活化区)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1)囊泡:含神经递质 neurotransmitter 小而透明囊泡:ACh或氨基酸类 小

7、而有致密中心囊泡:儿茶酚胺类 大而有致密中心囊泡:神经肽类,突触间隙:宽20nm,与细胞外液相通;神经递质经此间隙扩散到后膜。细胞外液成分发生改变会影响突触传递,突触后膜: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异性受体或 化学门控离子通道。后膜对电刺激不敏感。,2突触的分类 types of synapses:三种分类方法 根据构成突触的部位,经典 的突触分为三类:轴突-树突式突触:最常见,98%轴突-胞体式突触:2%轴突-轴突式突触,其它方式:树突-树突 树突-胞体 树突-轴突 胞体-轴突 胞体-树突 胞体-胞体等。特殊部位的突触:如神经-骨骼肌接头等。,根据突触的组合形式分为:,根据突触的传递功能分为:兴奋

8、性突触(Excitatory synapse)抑制性突触(Inhibitory synapse),3.突触传递过程,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末梢 突触前膜去极化;突触前膜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 膜外Ca2+内流入前膜;,Ca2+浓度升高触发囊泡内递质呈量子式释放入间隙(递质释放量与内流的Ca2+量呈正相关)神经递质经间隙扩散到后膜。,递质作用于后膜上特异性受体或化学 门控离子通道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 性改变离子跨膜流动后膜发生去 极化或超极化产生突触后电位。,4.突触后电位根据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分为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

9、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定义: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 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这种电位变化称为EPSP。,EPSP产生机制: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使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后膜对Na+和K+通透性增大,尤其是Na+,Na+内流 K+外流,导致后膜局部去极化。,(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定义: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 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这种电位变化称为IPSP。,IPSP产生机制: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膜 Cl-通道开放,Cl-内

10、流,突触后膜发生 超极化。另外还可能与突触后膜K+通道开放,或Na+和Ca2+通道关闭有关。,(3)突触后电位的特点:EPSP和IPSP均属局部电位 等级性:大小与递质释放量有关 电紧张扩布:可叠加性,5.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 总趋势取决于同时所产生的 EPSP和IPSP的代数和。轴突始段是AP首先发生部位 该部位Na+通道密度大 AP可顺向传到末梢,AP也可逆向传向胞体。,(二)非定向突触传递 又称为非突触性化学传递,(自主神经节后纤维)1.非定向突触传递,2非定向突触传递的特点:不存在特化的突触前、后膜结构;突触前、后成分不存在一一对应;曲张体与效应细胞间递质扩散距离 远,且远近不等;一般大于20nm,有的超过400nm。,无特定的靶点,作用部位较分散;递质能否产生效应,取决于效应 器细胞有无相应受体。,(三)电突触传递 1结构特点: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Gap junction)两个神经元间膜间距仅2-3nm;两侧膜上有沟通胞浆的水相通道 蛋白质,允许带电离子和小分子 物质通过;,无突触前、后膜之分,为双向传递;电阻低,传递速度快,几乎不存在 潜伏期。2.部位:广泛存在于NS、视网膜、心肌。3.功能意义:使同类神经元产生同步性 放电或同步性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