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绿色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759833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8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绿色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陕西绿色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陕西绿色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陕西绿色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陕西绿色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绿色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绿色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doc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陕西绿色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一、项目名称:陕西绿色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二、提名者: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名意见:该项目针对陕西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实际,通过多年试验示范科学施肥技术、固碳减排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农业废弃物“五化”利用技术等绿色生产技术,进行技术集成,编制了苹果、猱猴桃、葡萄、梨、小麦、辣椒6项绿色食品行业标准,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实施。在洛川县、白水县、眉县整县推进技术落地,建立示范基地135万亩,累计带动16.13万户;在3家企业建成绿色标准化精准化示范基地92.10万亩,两项合计227.10万亩。创新提出了aDX22111示范模式”,完善形成了保

2、障规程落地的“八大保障体系”,围绕6个产业进行了全要素融合示范,为陕西绿色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通过5年项目实施,项目基地亩新增纯收益平均为1237.74元/亩,总经济效益176927.18万元。培育了一批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了县域农业绿色标准化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建议提名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励。三、项目简介以“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化+DX22111示范模式+八大保障体系新机制”为核心技术内容。一是绿色农业标准化高质量生产技术规程化。对科学施肥技术、农业生产固碳减排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等进行全省范围内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并校正各技

3、术模式具体方案,寻找适宜当地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为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化提供试验依据。对先进技术进行集成,将绿色农业标准化高质量技术规程化,经过我省试验示范后进一步完善,上升到全国绿色食品行业标准。二是试验实践中探索DX22111示范模式。针对县域地标特点,选取X个县域特色品种,建设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有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用好“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两个公共品牌,带动和引领县域一个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和引领一批市场主体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带动和引领一批农民增收。整县试验示范,县政府建国家级绿色基地,市场主体抓绿色产业经营、农业生产者嵌入基地和产业中,实现“面+线+点”“三位

4、一体”各要素有机融合的新业态。三是建设“八大保障体系”保障绿色标准和示范模式有效落地落实。包括组织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投入品管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体系、监督管理体系、产业化经营体系和品牌建设体系。项目历时5年研究示范陕西绿色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模式,全省累计示范推广227.10万亩。示范基地亩新增纯收益为苹果1202.32元/亩、嘛猴桃1213.94元/亩、葡萄581.94元/亩、梨720.17元/亩、小麦59.84元/亩、设施辣椒3648.22元/亩;总经济效益为苹果120263.22万元、猫猴桃24381.85万元、葡萄911.56万元、梨3392.80万元、小麦9

5、60.48万元、设施辣椒197L61万元;年经济效益为苹果24052.64万元、桃猴桃4876.37万元、葡萄182.31万元、梨678.56万元、小麦192.10万元、设施辣椒394.32万元;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为苹果45.81、獗猴桃32.51、葡萄7.29、梨13.57、小麦7.68、设施辣椒15.77。取得了明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效推动了我省绿色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进程。四、客观评价:(一)评价意见。2022年6月23日,陕西省技术转移中心在西安组织专家对陕西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完成的科技成果“陕西绿色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进行评价,专家听取了成果汇报,

6、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讨论,形成如下意见:L成果评价资料齐全,内容完整全面。2.针对陕西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实际,编制了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绿色食品苹果生产操作规程、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绿色食品梨生产操作规程、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绿色食品葡萄生产操作规程等6个标准,并经中国绿色发展中心发布实施。3.在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中,创新提出了“DX22111示范推广模式”,完善形成了“八大保障体系”,围绕6个产业进行了全要素融合示范推广,为陕西绿色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4.项目选择在洛川县、白水县、眉县整县推进,其中洛川县、白水县分别建成苹果基地面积50万亩、55万亩,眉县建成猱猴桃基地

7、面积30万亩,涉及34个乡镇、508个村,累计带动16.13万农户。项目基地亩新增纯收益平均为1237.74元/亩,总经济效益176927.18万元,年经济效益35385.44万元,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为44.23。项目实施增加了农民收入,助力了脱贫攻坚,培育了一批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了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评价组认为,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二)科技查新。受陕西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委托,对“陕西绿色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查新,按照本报告第三项“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所列事项进行检索,共筛选出与该查新项目较密切相关文献33篇,经对比,相关文献

8、内容与查新项目所述研究异同如下:1文献分别涉及:1)陕西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等单位起草的LB/T019-2018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一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绿色食品苹果生产操作规程文献10);2)书籍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共汇编操作规程50个。包括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绿色食品苹果生产操作规程(文献17)o与查新项目制定的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绿色食品苹果生产操作规程类似。2文献分别涉及: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LB/T-2020水果类)43个文件,包含中西部地区绿色食品猱猴桃生产操作规程。与查新项目制定的中西部地区绿色食品猱猴桃生产操作规程类似。3文献分别涉及:1)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绿色食品梨生产操作规程,适用于山西、

9、陕西、甘肃和宁夏的绿色食品梨生产(文献13);2)书籍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共汇编操作规程50个。包括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绿色食品梨生产操作规程(文献17)与查新项目制定的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绿色食品梨生产操作规程类似。4文献分别涉及:1)陕西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等单位起草的LBT028-2018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绿色食品葡萄生产操作规程;2)书籍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共汇编操作规程50个。包括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绿色食品葡萄生产操作规程(文献17)与查新项目制定的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绿色食品葡萄生产操作规程类似。5文献涉及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共汇编操作规程50个。包括西北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文献17)o与查

10、新项目制定的西北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类似。6文献分别涉及:1)陕西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等单位起草的LBT042-2018北方地区绿色食品设施辣椒生产操作规程(文献16);2)北方地区绿色食品设施辣椒生产操作规程,适用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赤峰、辽宁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的绿色食品设施辣椒的生产(文献9)与查新项目制定的北方地区绿色食品设施辣椒生产操作规程类似。说明:查新结果中与查新项目所述研究类似的文献9、文献10、文献13、文献16、文献17为项目组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包含内容。(三)专家评价。3.1标准通过评审。LB/T019-2018西北

11、黄土高原地区绿色食品苹果生产操作规程、LB/T122-2020中西部地区绿色食品猥猴桃生产操作规程、LB/T024-2018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绿色食品梨生产操作规程、LB/T028-2018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绿色食品葡萄生产操作规程、LB/T007-2018西北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LB/T042-2018北方地区绿色食品设施辣椒生产操作规程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已在国内绿色食品行业发布实施。3.2整县基地通过专家验收。洛川县建成的50万亩苹果基地,白水县建成的55万亩苹果基地,眉县建成的30万亩猱猴桃基地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办公室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的专家验收,获得

12、证书。3.3企业产品通过专家评审。42个县(区)的92.10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共涉及113家企业的130个产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专家评审会,获得证书,绿色食品年产量123.55万吨。3.4全国行业内经验交流。全产业链要素融合体系创新了整县推进一体运行的基地创建模式。这一模式在全国绿色食品经验交流会上作为标准化基地建设唯一典型省份进行了经验交流。五、应用情况陕西绿色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在在陕西省应用面积227.10万亩。在洛川县、白水县、眉县等地整县建设全国绿色食品苹果、桃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其中在洛川县应用规模50万亩,项目建设5年来新增纯收益合计52326.6

13、2万元,总经济效益合计32925.26万元;在白水县应用规模55万亩,项目建设4年来新增纯收益合计56582.29万元,总经济效益合计35617.34万元;眉县应用规模30万亩,项目建设4年来新增纯收益合计28933.1万元,总经济效益合计18209.35万元。在长武县、黄陵县、宜川县、杨陵区等42个县(区)的重点企业精准化示范推广,建设绿色食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其中在20个县(区)建设苹果示范基地,面积53.91万亩;在9个县(区)建设桃猴桃示范基地,面积L72万亩;在1个县(区)建设梨示范基地,面积7.50万亩;在17个县(区)建设葡萄示范基地,面积2.50万亩;在6个县(区)建设小麦示范基

14、地,面积25.61万亩;在6个县(区)建设辣椒示范基地,面积0.86万亩。在重点企业的精准化推广过程中,绿色农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模式更为细化,各项具体技术的选择更本土化。项目在3个县整县推广,在113家企业精准化推广应用。实施中针对不同作物,在各基地全面按照绿色标准化要求的全过程生产,主要应用技术包括:科学施肥技术、农业生产固碳减排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农业废弃物五化利用技术等,项目首创的DX22111示范模式和八大保障体系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形成并进一步应用。将农业生产的重点由只重视产量转向环境保护、产品品质、可持续发展、抗风险能力与产量并重。六、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目录序号知识产权类别

15、知识产权具体名称授权号证书编号权利人1行业标准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绿色食品苹果生产操作规程LB/T019-2018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杨毅哲、林静雅、赵政阳、梁俊、屈军涛、吕安民、倪莉莉等2行业标准西北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LB/T007-2018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杨毅哲、林静雅、王荣成、李文祥、唐伟、翟军海、倪莉莉等3行业标准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绿色食品梨生产操作规程LB/T024-2018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杨毅哲、林静雅、徐凌飞、李文祥、赵政阳、胡琪琳、倪莉莉等4行业标准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绿色食品葡萄生产操作规程LB/T028-2018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杨毅哲、张志华、林静雅、张剑侠、李

16、文祥、赵政阳、梁俊、倪莉莉等5行业标准中西部地区绿色食品猫猴桃生产操作规程LB/T122-2020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程晓东、王珏、屈学农、王璋、王转丽、林静雅等6出版书籍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ISBN978-7-109-24577-8中国农业出版社陈兆云、张宪、张志华、杨毅哲、林静雅等7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有机肥制粒机ZL.1第号王刚、姜红、姜志忠、张正军8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苹果树绿色防控技术服务支撑系统VLo2019SR软著登字第号王刚、赵建信、王静9学术论文创建绿色食品基地县突出特色产业品牌化洛川县整县发展绿色特色农业经验的研究2016,485(12):5、11农业科技与信息林静雅10学术论

17、文陕西省绿色食品标准化技术推广成果分析2015,425(12):88-92陕西农业科学李文祥、杨毅哲、林静雅、同延安七、主要完成人情况1杨毅哲陕西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2015.1-2019.12全面负责整个项目规划总体设计、统筹实施、技术规程编写、技术指导等工作2林静雅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15.1-2019.12主要负责项目实施中规程编制、技术指导等工作3倪莉莉陕西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2015.1-2019.12主要负责项目规划设计、统筹实施、技术规程编写等工作4屈军涛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5.1-2019.12主要负责项目在洛川县的试验示范,技术指导等5

18、孙西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1-2019.12主要负责项目实施中规程编制、技术推广指导等6田庚陕西省发展特色与休闲农业指导中心2015.1-2019.12主要负责项目实施中技术推广指导等序号姓名单位参与时间项目贡献7王刚白水县苹果产业发展中心2016.1-2019.12主要负责项目在白水县的试验示范、技术指导等8杜建平眉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6.1-2019.12主要负责项目在眉县的试验示范、技术指导等八、主要完成单位8.主要完成单位序号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1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杨毅哲2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屈军涛3白水县苹果产业发展中心赵健信4眉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吴军明

19、九、创新推广贡献L绿色农业标准化高质量技术规程。试验示范科学施肥技术、农业生产固碳减排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编制绿色生产全过程操作规程(标准)。经过我省试验示范后进一步将标准完善,上升到全国绿色食品行业标准。2.“DX22111”示范新模式。“D”即代表地标特点,“X”即县域特色农产品品种数;“2”即建设全国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有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即用好“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两个公共品牌,带动并打响县域农产品牌;三个“1”即带动和引领县域一个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和引领一批市场主体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带动和引领一批农民增收。该模式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优势农业资源重点县和企业

20、试验示范。实行整县试验示范,县政府建国家级绿色基地,市场主体抓绿色产业经营、农户嵌入基地和产业当中,实现“面+线+点”“三位一体”各要素有机融合的新业态。3,八大保障体系”新机制。通过建设“八大保障体系”,即:以落实县、乡、村目标责任制为保障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实施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可追溯制度为基础的生产管理体系,以市场准入和监督检查为手段的投入品管理体系,以科研支持和农技推广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服务体系,以综合治理为方式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体系,以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为重点的监督管理体系,以“基地+企业+农户”为模式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以名牌创建引领绿色消费为目标的品牌建设体系,保障

21、技术规程(标准)和示范模式有效落地落实。十、项目完成人关系说明项目主要完成人杨毅哲全面负责整个项目规划总体设计、统筹实施、技术规程编写、技术指导等工作,林静雅、倪莉莉、孙西宁、田庚主要负责项目实施中的技术试验示范、规程编制、技术培训和指导等工作;屈军涛、王刚、杜建平为3个基地县的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项目在洛川县、白水县、眉县的试验落实、数据分析和技术指导等工作。项目编制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LB/T019-2018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绿色食品苹果生产操作规程、LB/T024-2018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绿色食品梨生产操作规程、LB/T028-2018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绿色食品葡萄生产操作规程、LB/T0

22、07-2018西北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LB/T042-2018北方地区绿色食品设施辣椒生产操作规程由杨毅哲、林静雅、倪莉莉等人共同编制完成。论文陕西省绿色食品标准化技术推广成果分析由杨毅哲与林静雅等人共同完成。著作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由杨毅哲与林静雅等人共同编制。“洛川县全国绿色食品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由杨毅哲、屈军涛、林静雅、倪莉莉、田庚等重点指导实施;“白水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由杨毅哲、林静雅、倪莉莉、孙西宁、王刚等重点指导实施;“眉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由杨毅哲、林静雅、倪莉莉、杜建平等重点指导实施。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与土壤修复关

23、键技术及应用一、项目名称: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与土壤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二、提名者: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名意见:该成果针对作物重金属主动吸收机制不明确、现有土壤重金属提取困难、修复不彻底等农田污染修复突出问题,系统研究了作物重金属吸收过程机制与关键控制因子;开展微生物复合修复新材料研发与应用;将环境友好型修复新材料和装置结合,装置和设备配套联用,创新长效低成本原位修复利用技术,多层次开展污染农田修复与作物重金属吸收阻控,形成了“冠层调控-根际钝化-原位提取”的立体修复技术集成,创建了低成本、高效率、环境友好的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新技术体系,并进行了示范与推广。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作物重

24、金属累积显著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得到了有效管控。该技术对于治理我国重金属污染农田具有可复制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观,推广应用前景良好。推荐提名为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三、项目简介针对国家和我省农田重金属污染导致的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及其质量安全问题。本项目以解决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为首要目标,围绕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生态负效应和污染农田修复治理技术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以下主要创新性成果:L阐明了作物胁迫免疫应答系统调控作物重金属吸收机制,建立了植物体外重金属吸收转运调控新技术,降低了作物重金属的主动吸收量。实现了

25、通过体外阻控剂抑制作物重金属主动吸收,降低籽粒等可食部分重金属含量这一重要调控新途径。研发了一系列调控植物重金属累积的外源阻控剂,提高作物重金属抗性、降低作物重金属累积,从而形成了地上冠层调控的作物重金属阻控新技术。2 .阐明植物促生菌降低作物重金属吸收用机制,创新了耐重金属微生物菌剂固定化关键技术,为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从农田和典型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根际分离筛选出300余株耐多种重金属微生物菌种,获得一大批重要耐重金属根际植物促生菌,丰富和填补了我国西北矿区农田土壤耐重金属根际微生物种质资源。揭示了微生物介导的根际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阐明了植物促生菌降低作物重金属吸收转运的作

26、用机制。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优良的耐重金属根际促生菌与有机-无机复合载体相结合,制备了固定化微生物菌剂,强化了微生物修复效果。3 .首创精准高效农田土壤原位提取修复新技术体系,为彻底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实现了水热低能耗条件下,重金属吸附相关官能团-OH、-CHO.-COOH,-NH2在生物炭等材料内外表面负载,优化了半胱氨酸等氨基酸掺杂高比表面积,大吸附容量和重金属离子选择性吸附新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研发了具一定力学强度、有良好传质作用、能够搭载大吸附容量的环境友好新材料、可循环利用的网孔结构原位修复装置。促进修复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长期、稳定的吸附,并实现原位修复后材

27、料的快速提取和再生。4 .创建了“冠层调控-根际钝化-原位提取”的立体修复技术体系,进行了重金属污染农田及场地修复示范,实现了长效、低成本的彻底修复。该成果在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与安全利用领域开展了系统研究和实践,创新了一批新理论,研发了一系列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新材料,创新性提出了“冠层调控-根际钝化-原位提取”的立体修复技术体系,并在重金属污染农田和场地中进行了示范与推广。项目团队近年来在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6篇,授权专利17项。主笔撰写的我省农村土壤污染修复现状等决策咨询报告获省级主管领导肯定批示,获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先后与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陕西

28、省地质矿产实验研究所有限公司、陕西绿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汉中市农技推广中心等企事业进行技术应用与推广。在商洛、汉中、潼关、神木等4市12县示范面积达1300亩,推广面积达34000亩。2016-2021年应用企业实现新增产值2.3亿元,给应用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成果在污染土壤修复、提升作物品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降低了农田土壤污染程度,提升了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增加了区域农民收入。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相关专业研究生42人,为基层培养相关技术人员132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价值。四、客观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粮食安

29、全、人体健康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及污染农田安全利用一直是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本项目针对我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围绕重金属污染导致的污染生态效应和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明确作物重金属吸收与累积调控途径;开发了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微生物菌剂和无机复合材料、装置和设备,形成了“冠层调控-根际钝化-原位提取”的立体修复技术集成,对实现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与安全利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评价如下:(1)科技查新报告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认为:关于课题“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除项目委托方公开文献外

30、,(文献,国内公开的中文文献中,未见与其查新点研究内容完全相同的文献报道。(2)获得的知识产权项目团队近年来在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6篇,授权专利17项,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相关专业研究生42人,为基层培养相关技术人员132人。(3)推广应用情况先后与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陕西省地质矿产实验研究所有限公司、陕西绿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汉中市农技推广中心等企事业进行技术应用与推广。在商洛、汉中、潼关、神木等4市12县示范面积达1300亩,推广面积达34000亩。2016-2021年应用企业实现新增产值2.3亿元,给应用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4)科技奖励该成果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团

31、队近年来多次深入秦岭腹地、黄河流域开展专项科学考察,完成的“秦岭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项目获2020年陕西省秦岭生态保护科学考察项目优秀奖。指导完成的“寸土必净一一土壤污染原位提取循环修复新技术”和“艾格一净益求精,实现中国2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别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省级铜奖和国家级银奖。(5)业务主管单位评价主笔撰写完成的我省农村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的调研报告引起了省政协的高度重视和肯定,该报告上报省政府后,得到了省领导的批示:“请农业厅、环保厅阅研,在今后工作中积极推动所提建议”。同时,该报告也获得了2018年度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优秀调

32、研成果二等奖。(6)公众评价陕西省教育厅、中国教育新闻网、腾讯网、西安网络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项目成果进行了多次报道,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科技大学土壤修复等技术成果在汉中推广应用,2021中国教育新闻网:秦岭尾矿区禾苗绿油油,2021腾讯网:全省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I郭军康:传播环保理念倡导生态文明,2021西安网络广播电视台:产学研合作精准对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五、应用情况该成果先后在商洛市污染农田治理,神木市工矿废弃地整治,潼关金矿区耕地环境整治中得到应用,农田推广面积达67552亩,推广和应用过程中累计经济效益达23,841万元。在商洛市农田土壤质量整治中,

33、在当地推广面积25629亩,有效降低农田土壤污染程度,提升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实现产值1660余万元;在神木市工矿废弃地整治中,推广面积达6147亩,实现新增耕地3384亩,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在潼关金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中进行直接应用,涉及河道治理25公里,恢复耕地2000亩,新增耕地300余亩,新增产值1290万元。在农田治理中共计推广面积达33776亩,有效降低了农田污染程度,提高了农田土壤质量,保障了农产品安全,实现产值共计10,950万元。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先后开发5个系列微生物菌剂以及多种修复产品,并在多家公司得到了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极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性,产生较好的

34、经济效益。陕西绿恒农业生物科技公司自2018年至2020年公司新增产值5211万元,新增利润789万元;中陕核生态环境有限公司自2018年至2020年公司新增产值4020万元,新增利润602万元;陕西省地质矿产实验研究所有限公司自2019年至2021年公司新增产值3660万元,新增利润510万元。累计为企业新增产值12,891万元,新增利润1,901万元。六.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目录序号知识产权类别知识产权具体名称授权号证书编号权利人1发明专利一种应用外源铁盐缓解镉对番茄毒害作用的水培方法及外源铁盐的应用CNB郭军康,吕欣,魏婷,任心豪,花莉,任倩,王小红,李艳萍2发明专利利用超声波强化功能

35、性离子液体萃取水中重金属的方法CNB任心豪,徐慧荟,郭军康,杨小刚,刘小兵,花莉,贾红磊3发明专利NaHS在缓解CuONPs对番茄苗胁迫作用中的应用CNB贾红磊,马佩云,王肖,郭军康,陈翠,魏婷,任心豪,刘岚任4发明专利茉莉酸甲酯与s1一的联合应用CNB魏婷,李鲜,孙燕妮,郭军康,贾红磊,任心豪,杨靖5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原位提取修复装置CNU郭军康,李鑫,土育玲,王磊,杜欣,李希晨,张毓敏,罗娜6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土壤污染修复剂投放器CNU郭军康,范小虎,任心豪,于生慧,贾红磊,魏婷,花莉,王磊7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土壤修复剂回收设备CNU郭军康,范小虎,任心豪,于生慧,贾红磊,魏婷

36、,花莉,曹康8论文Effectsofsalicylicacid,Fe(II)andplantgrowth-promotingbacteriaonCdaccumulationandtoxicityalleviationofCdtolerantandsensitivetomatogenotypesdoi:10.1016/j.jenvman.2018.02.100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魏婷,吕欣,贾红磊,花莉,徐慧荟,周冉,赵瑾,任心豪,郭军康9论文EffectsofEDTAandplantgrowth-promotingrhizobacteriaonpla

37、ntgrowthandheavymetaluptakeofhyperaccumulatorSedumalfrediiHancedoi:10.1016/j.jes.2019.10.001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China郭军康,吕欣,贾红磊,花莉,任心豪,HarisMuhammad,魏婷,丁永祯10论文生物炭与腐殖酸复配对油菜(BraSSiCaCampestrisV.)生长与镉累积的影响doi:10.16258ki.1674-5906.2019.12.015生态环境学报郭军康,任倩,赵瑾,李永涛,林雁冰,丑敏霞七、主要完成人情况序号姓名单彳立参与时间项目贡献

38、1郭军康陕西科技大学2015.01-2021.05项目负责人,牵头组织项目实施、提出项目总体思路,系统总结研究成果,推动成果应用。2魏婷陕西科技大学2016.09-2021.05参与了微生物菌剂的研发。3杜宜春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6.01-2021.05对污染土壤实地修复效果进行验证4贾红磊陕西科技大学2016.09-2021.05阻控剂阻控重金属吸收的机制研究5陈妮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6.07-2021.05对修复材料使用量及设备参数进行了优化6任心豪陕西科技大学2016.09-2021.05土壤重金属萃取装置和土壤污染修复剂的投放装置研发7于

39、生慧陕西科技大学2017.01-2021.05土壤修复剂研发8陈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07-2021.05微生物菌剂中试,生产工艺改良及菌剂产品的活性测试9阎伟陕西省地质矿产实验研究所有限公司2016.07-2021.05对修复产品及设备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估八、主要完成单位8.主要完成单位序号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1陕西科技大学李志健2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韩霁昌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吴普特4陕西省地质矿产实验研究所有限公司王凯九、创新推广贡献1.通过科技攻关阐明了作物胁迫免疫应答系统调控作物重金属吸收机制,建立了植物体外重金属吸收转运调控新技术,降低了作物重金属的主动吸收量。实现

40、了通过体外阻控剂抑制作物重金属主动吸收,降低籽粒等可食部分重金属含量这一重要调控新途径。通过对水稻、番茄等模式作物研究材料进行转录组学分析,挖掘了参与Cd等重金属胁迫响应的转录因子基因以及细胞壁相关基因1147个显著性上调的基因和868个显著性下调的基因,在叶中找到了632个上调基因和562个下调基因;包括bHLH、AP2、MYB、C2H2、thrhelix.WRKY、HSP和NAe等一系列转录因子家族基因能够参与番茄对Cd胁迫的响应,Cd胁迫调控了大量细胞壁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包括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合酶、UDP糖基转移酶、果胶甲酯酶等在内的一系列基因改变了细胞壁组分与结构,增强了根

41、系细胞壁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对重金属离子的固定,减少了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累积。外源阻控剂预处理可通过增加Ca2+内流与Cd2+竞争离子通道从而降低根系对Cd的吸收;Cd在细胞壁、细胞质、细胞器中的累积量分别下降了42.06%48.02%、40.55%42.19%.52.47%55.25%;此外,外源SA增加了细胞壁各组分的含量(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果胶和脐胭质),并提高了Cd在纤维素和木质素中的分布比例(7.44%14.06%),降低了Cd在果胶中的分布比例(45.52%5563%)多年研发和验证了外源阻控剂,能通过介导SAR信号通路中的转录因子(bHLH.AP2、MYB.聚半乳糖醛酸

42、酶、纤维素合酶、UDP糖基转移酶)激活下游细胞壁合成及抗逆相关基因(CesAl,CesA6,TAP2,LAC,PMEl,PME2)的表达,提高作物重金属抗性、降低作物重金属累积,从而形成了地上冠层调控的作物重金属阻控新技术。2.创新了微生物固定化菌剂根际调控作物重金属吸收新技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优化后的耐重金属微生物菌群固定于环境友好的载体上,形成固定化菌剂。固定化菌剂相比于游离菌群在污染土壤中具有更好的存活能力,其施用可改变根际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使重金属由酸溶态向可氧化态和残留态转化。当土壤PH为65-9.0,外界环境温度为15-35。*土壤持水量为40-60%,菌剂使用量为1%-3

43、%时,使得污染土壤中DTPA-Cd/Pb的含量分别降低了22.05%-55.84%和31.64%-48.13%。菌剂的使用,能有效阻控作物对Cd和Pb的吸收,使得地上部Cd、Pb含量分别下降了28.68%-51.01%和24.18%-52.87%,此外,菌剂能有效改善根际土壤的微生态,改变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酶活性,提升土壤的质量,对污染农田“边修复边生产”具有重要意义。3 .创建了精准高效农田土壤原位提取修复新技术体系,为彻底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通过多学科交叉,创新了天然有机-无机矿物复合材料合成方法,制备了对多种重金属具有大吸附容量的环境友好新材料。实现了水热

44、低能耗条件下,以黏土矿物为基体,通过不同掺杂剂调控聚改性,将重金属吸附相关官能团-OH、-CHO,-COOH,-NH2在生物炭等材料内外表面负载,优化了半胱氨酸等氨基酸掺杂高比表面积,大吸附容量和重金属离子选择性吸附新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在黏土矿物层间通过单体原位合成有机大分子,合成有机-无机复合材料(Cl-PPy/BT)和半胱氨酸掺杂的膨润土(L-cys-PPy/BT)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表面电荷性改变,改性新材料最大吸附容量为352.05mgg,且循环使用5次后重金属去除效率任然大于87%o研发了具一定力学强度、有良好传质作用、能够搭载大吸附容量的环境友好新材料、可循环利用的网孔结构原位修复

45、装置,并将农业机具和装置相结合,实现修复精准化和机械化。在不干扰正常农业生产模式和作物生长条件下,实现原位提取修复和修复材料循环再生。4 .创建了“冠层调控-根际钝化-原位提取”的立体修复技术体系,进行了重金属污染农田及场地修复示范,实现了长效、低成本的彻底修复。通过在作物生长和重金属吸收关键期,地上喷施阻控剂诱导植物系统抗性、降低植物重金属吸收及向地上部转运,并在根际施加固定化菌剂根际土壤重金属进行钝化/稳定化修复,降低根际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同时借助专用农业机具将修复装置进行根际布设,实现全生育期重金属离子的持续精准修复。该技术将地上-地下调控相结合,达到有效去除污染物、降低植物重金属

46、累积的目的。技术应用后,受污染农田土壤水稻糙米和油菜地上部分(可食用部分)Cd含量在0.050.17mg/kg之间,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2762-2017)限值(0.2mgkg)之内。通过成果的推广,提升了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有效降低了农田土壤污染带来粮食安全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了区域农民收入,农田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在推广应用中建立的“冠层调控-根际钝化-原位提取”的立体修复模式,有效的解决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瓶颈,推动了重金属中低污染农田彻底修复技术创新,打通了技术大面积推广限制因素,成果和示范活动多次被国家级媒体报道,荣获多个国家和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奖励,并受

47、到主管领导多次正面批示肯定。十、项目完成人关系说明项目完成人郭军康、魏婷、贾红磊、任心豪、于生慧均为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郭军康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壤污染修复团队负责人,魏婷、贾红磊、任心豪、于生慧均为该团队核心成员,已进行了长期的合作。完成人郭军康是本项目的负责人,是7项专利的主要发明人,是多篇合著论文的主要作者。牵头组织项目实施、提出项目总体思路,系统总结研究成果,推动成果应用。对主要科技创新点做出创造性贡献。完成人魏婷是本项目的主要技术骨干,是5项专利的共同完成人,是多篇合著论文的主要作者。主要参与根际促生菌种质资源开发、根际促生菌调控植物重金属吸收转运机制研究及微生物菌剂的研发,参与相关论文及专利的撰写、修改工作。完成人杜宜春、陈妮均为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员工,与项目负责人郭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