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改善案例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61232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改善案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模具改善案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模具改善案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模具改善案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模具改善案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具改善案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改善案例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组简介,一,所属部门:,1/1,8,小组构成,组长,:,何祥中,副组长,:,钟远光,翻译,:,黄伟恒,组,员,:,黄丽芬,肖华中,莫厚泉,朱书伍,施锦永,陈银光,甘吾华,陆,朝容,李华,NO.09,03/7,03/0,4,何祥中,钟远光肖华中,对策实施,小组,总结与展望,小组,巩固措施,小组,效果确认,何祥中,钟远,光,对策探索,何祥中,目标设定,小组,现状调查,何祥中,课题选定,担当,03/10,02/2,6,01/25,01/1,0,01/8,01/3,项目,日期,2/1,8,四,改善计划,二,改善课题,三,选题理由,中押成形后,披锋多发,;,调机浪费大量时间,;,需专人修理,浪费人员

2、较多,;,披锋修理后,外观状况欠佳。,3/1,8,五,现状调查,A,、模具状,况:,完好率,47%,修理率,53%,64,套模具中有,34,套在使用过程中需经常修理、调机。,B,、成型状况:,345,69,0,80,160,240,320,400,总抽样数,披锋不良数,69,345,100%,20%,1,、披锋发生率:,4/1,8,455,293,212,28,12,74.8%,45.5%,96.0%,98.8%,100%,0,200,400,600,800,1000,分型面披锋,前端披锋,尾部披锋,孔位披锋,其它,0%,20%,40%,60%,80%,100%,2,、披锋发生状况:,(,抽样

3、披锋不良品数量,1000PCS),重点改善对象,5/1,8,六,目标设定:,模具完好率,披锋发生率,通过成形三要素进行分析,得出分型面披锋的两个主要原因为,:,成形品,=,1+2+3,1.,成形机械,2.,成形材料,3.,模具,成,形,三,要,素,七,对策寻找及实施,课题一:分型面披锋改善,因果分析:,分型面披,锋,主因,1:,上下模分型线偏移,偏移,主因,2:,上下模分型线磨损,磨损,6,6/1,8,下模直接开导柱孔,合模时上下模具,前后左右移位,上下模分型线偏移,导柱孔容易磨损,,孔和导柱不同轴,分型面披锋,上模,下模,导柱,导柱孔,A1,、主因,1,对策探,究,:,对策,在下模导柱孔追,

4、加耐磨导柱套,上模移位,孔和柱不同,轴,导柱套,7,7/1,8,B1,、对策实施,:,改,善,前,改,善,后,导柱孔,磨损,分型线,偏移,导柱套,不磨损,分型线,重合,导柱孔,耐磨导,柱套,C1,、效果确认,1:,分型面披锋,(,主因,1,改善,),10.7%,4.5%,0%,6%,12%,改善前,改善后,8/1,8,分型面,分模线磨损,.,凹凸不平,合模时上下模分模,线有间隙,分型面披锋,镶件没有具体硬度要求,,硬度偏低。,间隙处流胶,分模线破,损,流胶处,A2,、主因,2,对策探,究,:,对上下模镶件作加硬处理,.,对策,:,镶件硬度,偏低,分型面、分型线,磨损,9/1,8,10/1,8,

5、改,善,前,改,善,后,B2,、对策实施,:,硬度小于,HRC:45,加硬处理硬度,大于,HRC:55,变形磨损,表面平整,C2,、效果确认,2:,分型面披锋,(,主因,2,改善,),10.7%,4.5%,1.3%,0%,4%,8%,12%,改善前,一回改善,二回改善,人,作业者合模,方法不正确,模腔前端,面破损,料,法,环,机,胶料粘,度不足,成形参数不符,合成形要求,光线不足,课题二:前端面披锋改善,因果分析:,通过从人、机、料、法、环五大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前端面披锋的,主要原因为:,主因:模具型腔前端面破损,前端面披锋,11/1,8,A,、主因对策探究,:,模心,装模时模芯容易碰到,模腔

6、前端面和分型面,多次碰撞后前端,面和分型面磨损,模腔分型面和模,芯贴合处有间隙,中押前端披锋,模腔端面,碰损,在模腔分型面追加防护柱,防止模芯碰伤其端面。,对策,:,防护柱,12/1,8,改,善,前,B,、对策实施,:,改,善,后,没有防,护柱,容易碰,撞端面,追加防,护柱,避免碰,撞端面,模腔端,面碰损,模腔端,面完好,4.6%,0.6%,0%,3%,6%,C,、效果确认,:,前端披锋,改善前,改善后,13/1,8,人,操作者配线,方法不正确,夹线处电线,定位不稳定,料,法,环,机,胶料含,杂质,冷却时间短,室内温,度偏高,尾部披锋,课题三:尾部披锋改善,因果分析:,通过从人、机、料、法、环

7、五大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尾部披锋的主,要原因为:,主因:夹线处电线定位不稳定,14/1,8,A,、主因对策探究,:,模针定位,电线和模针接触面,积小,电线容易摆动、,移位,尾部披锋,模针定,位电线,模具,电线,接触面,积较小,电线,移位,将模针,点,定位改为,面,定位,防止电线摆动移位。,对策,:,方块柱,面定位,15/1,8,B,、对策实施,:,改,善,前,改,善,后,C,、效果确认,:,尾部披锋,4.3%,0.5%,0%,3%,6%,改善前,改善后,模针点,定位,方块柱,面定位,点接触电,线摆动,面接触电,线平稳,16/1,8,八,整体效果确认,模具完好率改善,中押披锋率改善,修模时间改善,

8、600分,75,分,0,300,600,改善前,改善后,每天以,20,套,中押模具计,算,150,200,250,改善前,改善后,模具寿命改善,165,万次,万,250,万次,47%,93%,0%,50%,100%,改善前,改善后,目标,90%,20%,1.2%,0%,10%,20%,30%,改善前,改善后,目标,1.5%,17/1,8,巩固与标准化,总结与展望,为使此次改善成果能更好地加以巩固,作成模具管理、,作业手顺书,并对余下中押模具推广上述改善方法。,本次改善活动取得如此大的成果,靠的是科学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团结、协调下完成的。,九,十,项目,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手顺书,中押模具规,范管理程序,何祥中,05.04.09,作业标准,模具操作标,准手法,钟远光,05.04.05,水平推广,对余下模具,进行改善,小组成员,05.04.28,18/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