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ppt课件-苏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ppt课件-苏教版.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1,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天宝元年秋,李白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他有心作一番事业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这位傲岸的诗人很快就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天宝三载春,李白被放还乡。这一次他在朝中任职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却使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随后,再度开始漫游生活,与杜甫相识,游历四方。之后在黑暗的现实中找不到出路,森严
2、的封建礼法和庸俗的人际关系使他感到窒息,于在此时写下许多狂放不羁、追求自由和解脱的诗篇。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李白从汴州梁园到宣州。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州、当涂、金陵、溧阳一带。后隐居于庐山。此诗便为其在宣州游历所作,3,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诗人。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辈皆刘宋王朝亲重,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与谢灵运同族,经历有些类似,时与谢灵运对举,亦称小谢。初任豫章王太慰行参军,后在随王萧子隆、意陵王萧良幕下任功曹、文学等职,颇得赏识,为“竟陵八友”之一。公元495年出任宣城太守,
3、故有谢宣城之称。后因告发岳父王敬则谋反事受赏,举为尚书吏部郎。后被诬陷死于狱中。,李云(李华):系李白的族叔,当时任秘书省校书郎。这首诗的又一题目为陪侍御叔华登楼歌,也为陪同李云登谢朓楼所作。,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后迁移会稽。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曾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是中国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人物简介,4,宣州:今安徽宣城县。谢朓(tio)楼:又称谢公楼,也称北楼。相传为南朝诗人谢朓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唐时重建,改名为叠嶂楼。饯别:设宴送行。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云:李云。弃我去者:抛弃我而去的。“长风”句:通过写景,点明时令
4、。秋雁:喻李云。此:指上句秋景。酣(hn)高楼:在谢朓楼上畅饮。酣,尽情畅饮。蓬莱:一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传说仙府图书都集中藏在这里。汉代官家著述和藏书之所称为东观,学者又称之为“老氏藏书室,道家蓬莱山”。蓬莱文章:指汉代的文章。唐人多以蓬莱山,蓬莱阁指秘书省,而李云是秘书省的校书郎,所以这里借指在秘书省的李云所写的文章。建安骨: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的诗歌,风格遒劲刚健,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建安文学中间:指从建安到唐代之间。小谢:指谢朓。世称刘宋时代的诗人谢灵运为大谢,称谢朓为小谢。此以小谢自比。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5,俱:都。逸兴:雅兴,飘逸
5、豪放的兴致。览:同“揽”,摘取。不称意:不如意。散发: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有狂放不羁和隐逸不仕。扁(pin)舟:小舟。弄扁舟:驾小舟泛游江湖上的意思。,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6,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蓬莱文章建安骨,,欲上青天揽明月。,举杯消愁愁更愁,,明朝散发弄扁舟。,对此可以酣高楼。,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在世不称意,,莫若明天散发高歌,放舟江湖。,弃我而去的,多少个昨日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多少个今日又使我烦忧。,万里长风吹送着一群群南归的秋雁,,面对此景,我们怎能不开怀畅饮、醉
6、卧高楼。,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我的诗赋像谢朓那样清新灵秀。,我俩都怀有凌云的意气、豪壮的情思,,想要飞上青天摘取明月。,抽刀断水水却更快地奔流,,借酒浇愁反而是愁上加愁。,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7,三四两句突作转折:面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一个“酣”字摒弃了哀怨的消极情绪,凭添了几分豁达与豪放。,“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
7、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意思是说,背弃我而离开的,是昨天的岁月,它已经不可挽回地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扰乱我心绪的,是现在的时光,它引起我的烦恼和忧愁。“弃”字,刻划出了过去岁月对诗人的冷酷无情;“留”字,又显示出诗人对往昔时光流连不舍的矛盾心情。直抒郁结,一起鼓荡,生动地显示了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品,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二句,是从共同的志趣、理想和抱负写二人的友谊之深。意思是说:我们俩都怀有超逸的兴致和抱负,几乎想要飞上青天去摘取明月照亮黑暗的现实。这里,一个“俱”字,联贯主客,表示了二人理想的相近和豪迈气魄的相同;一个“揽”字,极度夸张而又轻巧自如,它说明
8、诗人只有在明净如洗的“青天”中才能获得理想的自由,也为下句跌落现实之后的“不称意”作了铺垫。,五、六句是借建安至唐期间的文学概况,总结李云和诗人自己的创作风格,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这两句诗的大意是:你的诗文颇具建安风骨,我的诗像谢朓一样清丽秀奇。这里的“蓬莱文章”四字,既点明李云校书郎的身份,又暗示其文章颇有仙气。,品,9,诗的最后两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既有对过去总结,又有为自己设计未来的意思。他决心与世决绝,从此浪迹江湖。表现了诗人难能可贵的叛逆与反抗的精神。尽管李白的“明朝散发弄扁舟”里也含有某种消极避世的思想成份,但其中所绘写的放浪不羁之态和与世决绝之语,实为诗人的
9、愤极之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二句,写面对黑暗现实所激起的愤懑和似水难断的哀怨。抽刀断水非但不能阻止流水,而且水流受阻后会更加急迫的意思。暗示明知不能为而为之,只能更痛苦。这里,“举杯”的目的,本为“消愁”,但是酒落愁肠,不但不能“消愁”,相反却激起更多的愁绪,使“愁更愁”。这两句中的比喻不仅奇妙生动,而且极富于哲理,表明诗人的狂放不羁虽然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却还是受到清醒理智的严格制约的诗人实际上还是不能摆脱现实的纷扰。,品,10,思想感情:全诗辞语慷慨豪放,大部分笔墨是诗人内心活动的形象独白,感情几次跳跃,若断若续一气呵成,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因为理想与
10、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而复杂的感情。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结构: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的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览明月”的壮举,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整体感悟,11,整体感悟,语言:这首诗体现了自然与豪放的语言风格,但必须有李白那样的抱负与性格,及高度驾驭语言的
11、能力,才能达到自然豪放和谐统一的境界。诗开头的两句,像散文的语言,但其间却流注着豪放雄宏的气势。“长风”二句,境界壮阔,气概豪放,语言高华明朗,仿佛脱口而出。这种自然豪放的语言风格,也是这首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不阴郁低沉的一个原因。,12,抽刀断水水更流音乐,思考答题,全诗写烦忧苦闷,为何却不阴郁低沉?,13,汉末建安时期文学的总称。建安文学指建安至魏初的文学创作。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诗歌。建安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反映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极大苦难,表现了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风格苍劲悲壮,语言清新刚健,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代表作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
12、、阮瑀、应玚、刘桢,因七人同居邺中,又称“邺中七子”),14,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15,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ya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窅:深远)以问答形式抒发了诗人隐居山林的闲情意趣,语出自然,浑然天成。花开花谢,季节更替,使人热爱这短暂的生命;春水东流,逝者如斯,使人思考这生命的轮回。热烈而终归平淡的自然景色,唤醒了李白的生命意识。,16,谢公亭 李白,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月,窗竹夜鸣秋。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