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心理-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765660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心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心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心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心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心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心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心理-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学习心理,第一节 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1、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2、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1)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2)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4)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学习

2、动机的分类,1、根据动机产生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2、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3、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时间长短,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4、根据学习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5、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2)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

3、为了获得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吧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较容易的任务学习中,学习效果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即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四)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1、主观因素(1)需

4、要与目标结构(2)成熟与年龄特点(3)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4)志向水平与价值观(5)焦虑程度2、客观因素(1)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2)学校教育,二、学习动机理论,(一)强化理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强化原则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主张采用强化的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二)需要层次理论,1、人是一个整体,人类的基本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的。,生长需要,缺失需要,2、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人只有在占优势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表现出更高层次。3、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基本需要中最高层次的需要,但不是

5、每个成熟的成年人都能自我实现。,评价,1、优势一种较完备的需要理论,它对需要的实质、结构、归属和作用做了探讨。2、不足(1)没有意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2)错误的把需要的发展和实质看作是人类生物特性的发展和实现(3)需要层次理论缺乏客观测量指标,缺乏实验支持(4)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是个人主义的,没有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三)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1、基本观点阿特金森把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50%任务。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2、启

6、示,(四)成败归因理论,1、观点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评价。,2、教育启示与意义,(1)根据成败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2)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同学给予最高评价,而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同学则给予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五)自我效能理论,1、内涵 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2、自我效能感的作用(1)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2)影响人对活动的坚持性水平(3)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4)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表现(5)影响

7、活动时的情绪,3、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替代经验(3)言语暗示(4)情绪唤醒,三、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表达表达明确的期望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7、有效的运用表扬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的开展学习竞争9、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10、训练归因,第二节 学习策略,一、学习策略概述(一)学习策略的含义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学习策略具有以下特征:(1)操作性和监控性

8、的有机统一(2)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3)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二)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能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2)能够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学习策略并确信它对自己学习的价值(3)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自我调节学习(4)具有为自己学习的意识、愿望与动机,并把学业作为一个积极的过程去探究、追求与享受。,(三)掌握学习策略的意义,1、形成策略意识对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掌握学习策略对于完成当前学习任务,解决

9、当前学习问题至关重要。3、掌握学习策略是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二、学习策略的分类,(一)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1、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它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常用的复述策略有:(1)在复述时间上,采用及时复习、分散复习;(2)在复述的次数上强调过度学习;(3)在复述的方法上,包括排除相互干扰、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2、精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

10、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常见的精加工策略有以下几种:(1)记忆术1)位置记忆法 使用位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副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将所要记的项目全部都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2)缩简和编歌诀缩简就是将识记材料的每条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性的字,然后变成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从而将材料与过去经验联系起来。有时,可以将材料缩简成歌诀,歌诀韵律和谐,抑扬顿挫,非常有助于记忆。,辛丑条约的内容为:1、要清政府赔款;2要清政府保证禁止人民反抗

11、;3、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兵;4、划分租届,建领事馆。可用“钱禁兵馆”(谐音前进宾馆)来协助记忆,3)谐音联想法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很有帮助,这种方法称为“谐音联想法”。巴黎公社起义的日期是1818年5月5日,可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的哭”。圆周率=3.1415926535897932384626,4)关键词法 关键词法就是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5)视觉想象 许多有效力的记忆术的基础都是通过形成心理想象来帮助人们对联系的记忆。6)语义联想 通过联想,将新材料与头脑中的旧知识联系在一起,赋予新材料以更多的意义。,(2)做笔

12、记做笔记是阅读和听讲时常用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做笔记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还有助于概括新的知识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笔记有利于保持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以及有效地组织材料。状元笔记热卖,(3)提问,(4)生成性学习生成性学习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和表象,比如图形、图表、和表格,以加强其深层次理解。(5)运用背景知识,理论联系实际,3、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指将经过精细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1)归类策略(2)纲要策略1)主题纲要法2)符号纲要法,(二)元认知策略,1、元认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

13、自我意识与调节,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1)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2)元认知体验是个体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3)元认知监控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监控,并相应的进行调节,已达到预定目标。,2、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1)计划策略计划策略是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识活动开始之前计划完成任务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等。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设置思考题以及分析如何完

14、成学习任务等。,(2)监控策略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检测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调整,以期顺利实现有效学习的策略。监控策略包括:领会监控、策略监控、注意监控。(3)调节策略调节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对认知活动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三)资源管理策略,1、时间管理策略在时间管理上,应做到:第一,统筹安排学习时间;第二,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第三,灵活利用零碎时间。2、环境管理策略3、努力管理策略4、学业求助策略,三、学习策略的训练,(一)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监控原则6、个人效能原则,(二)训练学习策略的教学,1、重视对元认知监控和调节的训练2、有效运用教学反馈提供足够的教学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