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常用特技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66705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大常用特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放大常用特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放大常用特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放大常用特技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放大常用特技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大常用特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大常用特技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黑 白 感 光片 的 冲 洗,当曝光时明胶层中的银颗粒遇光起化学反应,银离子聚集在受光较多的部分,但是这种效果仍然看不见或不稳定潜影。,定影过程中和显影剂,把没有使用的卤化银变成化学药品,从而被冲洗掉,剩下稳定的负像。,显影剂在明胶周围活动,促进了因曝光开始的这种效果,银盐还原成了黑色的金属银影像,这一过程必须在黑暗中进行。,胶 卷 冲 洗 必 需 品,一 般 冲 洗 步 骤,装片、水洗、显影,水洗 定影 水洗,晾干,1,2,3,4,5,6,6,7,8,9,10,11,盆 洗 方 法,显 影 三 要 素,显影在整个摄影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更是冲洗中的关键。底片的密度是否正常、颗粒粗细以及层

2、次是否丰富,往往取决于此过程。显影温度、时间和搅动频率是显影中的三个重要因素。,(1)显影温度和显影时间,通常显影温度标准是1820,一般情况下:显影温度每相差1,可增加或减少1分钟来弥补,显影温度的变化范围不能太大。在显影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显影温度高:显影过度、影像密度增大、反差加大、颗粒变粗、容 易产生灰雾。显影温度低:显影不足、影像密度减小、反差减弱。显影时间长:显影过度、影像密度增加、反差变大、也易出现灰雾。显影时间短:显影不足、影像密度减少、反差减弱。,(2)显影的搅拌,在一定范围,显影时间和药液温度可相互配合,温度的降低可以增加显影时间来调整;显影时间的减少也可以提高药液温度来弥补

3、。,显影搅拌为了使显影液始终保持流动状态,作用一:防止静止的药液产生气泡黏附在感光片上而造成显影的空白点或显影不均匀;作用二使感光片的乳剂层始终能接触到新鲜药液,加快显影速度,保证显影质量。搅动快慢影响底片的反差。一般搅动次数越多,搅动速度越快,影像的反差越大,显影也迅速;反之,影像反差就较小,显影也较缓慢。,拍摄曝光量和显影程度是影响影像质量的两个主要因素。根据曝光和显影的不同,所有底片可分为九种类型。其中有些可通过加厚或减薄进行补救,有些则无能为力。总体而言,曝光量决定密度大小,而显影则主要影响着影像的反差,因此九种类型底片的基本特点是,密度大的必然是拍摄曝光多,反差大的,主要是因为显影程

4、度较强。,最大密度部分虽黑但可见影纹细节;最小密度处的虽透明但也能清晰呈现影调层次。,曝光准确 显影正常,整张片子影像清晰、层次分明、影调丰富、颗粒细腻。,整张片子黑度不够,显得灰而平淡,且反差较小。,大密度和小密度部位都能隐约分辨出影纹层次,但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缺乏视觉冲击力。,曝光准确 显影不足,整体反差较大,但局部对比趋小。如显影程度再增加则能形成较大灰雾。,最小密度处的影像虽隐约可见,但一些细节难以明辨,最大密度的影调基本丧失。,曝光准确 显影过度,曝光过度 显影正常,整张片子较混浊,浓黑处不见影纹层次,小密度部分灰雾较大。,整张片子密度较高但反差较小,平淡而缺乏力度。,曝光过度 显影不

5、足,整张底片一片浓黑少有透明部分,细节不清、层次很少。,曝光过度 显影过度,曝光不足 显影正常,透明度高,大密度部分能分辨细节,小密度处的影纹基本丧失。,密度和反差极小,影像淡弱无力,仅大密度处略有细微层次。,曝光不足 显影不足,反差较大,大密度部位影调层次较好,小密度处细节很少。,曝光不足 显影过度,不同密度和反差的底片,在印放时必须使用不同的曝光量和照相纸,才望能取得良好的影像质量。这些都是以同一曝光量制作的照片,因而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其中某些片子可通过曝光量的调整和技术处理加以改良获取较好效果,但某些画面则无可奈何。因此掌握准确的曝光量和控制显影程度是摄影的最基本的能力。,黑,白,放

6、,大,放大是摄影过程的重要步骤之一。它不仅控制照片的质量,并能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使摄影作品达到一种创造性和戏剧性效果,能较大程度提高感染力。放大是利用放大机来制作照片。光线通过聚光镜到达底片再经过镜头放大,然后在放大纸上感光产生潜影,经显影、定影和水洗、干燥完成全过程。,放 大,摄影画面愈大,予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也就愈强,艺术感染力也就愈强。,放大机的种类繁多,有集光式、半集光式、散光式、折反射式和自动对焦式等。性能、大小和外形各具特点,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由灯箱、光源、聚光镜、底片夹、皮腔、镜头、调焦系统和升降杆等部件组成。可用于放大的底片规格有135、120、3英寸、4英寸等。,放大机的结构

7、,放大机的主要部件,光源:100 150W乳白放大灯聚光镜:增强照明、均匀光线底片夹:放置各种规格的负片皮腔:调节物距以适应改变了的像距,保证成像清晰红滤色镜:改变色光避免放大纸见光升降杆:升高或降低机身调节像距放大尺:平整放大纸,剪裁画面,放 大 镜 头,放大镜头是放大成像的主要部件,它质量的高低好坏决定着成像质量。放大镜头一般由两组以上透镜组成,透镜间有光圈及“克崩”定位装置。“克崩”便于在暗室中准确调节光圈系数。放大镜头常见的有50毫米、75 毫米和105毫米等几种,全为标准镜头。镜头焦距的长短只是衡量其涵盖底片画幅的能力。一般 50毫米镜头可涵盖135底片,75毫米的可涵盖120底片,

8、105毫米镜头可涵盖4英寸底片。如使用焦距较短的镜头放大较大尺寸底片,则因其涵盖力不足而使画面四周的清晰度和亮度受较大影响;如以较长焦距镜头放大较小底片则必须较大幅度升高升降杆。,通过放大,不仅可剪裁画面,还可调整效果,使之更能表现摄影者的情感。,放 大 原 理,物距是被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像距是感光片(成像)到镜头的距离。根据物距的变化来调节像距以保持两者的共轭关系。,物距是从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是从镜头至放大纸的距离。根据影像所需大小来确定像距,然后根据像距而调节物距以保持共轭。,拍摄聚焦,放大聚焦,放大准备工作,底片的鉴别和分类,底片以其曝光和显影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九种类型。,从放大的角

9、度而言,对底片鉴别的主要依据是密度。大致以密度适中、密度偏小 和密度较 大三种类 型根据。,影响放大曝光量因素,放大光源的强弱:放大灯泡功率愈大曝光时间必须愈少;,负片的密度:底片密度愈大曝光时间必须愈多;,光圈的大小:放大曝光时光圈可作为一个恒定数,通常应放置在最佳光圈档上(约最大光圈缩小两档);,放大尺寸的大小:照片放得愈大曝光时间必须愈长,一般照片边长每增加2倍,曝光时间就应该增加3倍;,放大纸的感光度:放大纸的反差大其感光度就低,放大时的曝光时间就必须长。,放 大 基 本 步 骤,1,2,3,显影、清水、定影三个盆,胶片放入 底片夹,底片夹插入放大机进行调节,放 大 基 本 步 骤,4

10、,5,6,打开电源,调整所需放大尺寸,精确调整焦距,收小两档光圈,正式放大前必须经过曝光试样,从中获取最佳曝光量。试样可采用同一感光纸以不同的曝光时间包围式的曝光,经显影后比较出最准确的曝光时间再正式放大曝光。,放 大 基 本 步 骤,7,8,试样,放 纸,放 大 基 本 步 骤,显 影,停 显,定 影,9,10,11,最后水洗,放底片注意事项,底片的药膜面朝下,背面朝上;底片必须放置在底片夹的中心部位;底片的四周应给以遮挡,以防止光线渗漏而影响放大效果;用以测试曝光量的底片必须具备正常密度;用以聚焦的底片必须清晰,如底片效果不够理想,可随手撕纸替代底片聚焦,调整好物距和像距的比例关系后再更换

11、需放大的底片。,放 大 聚 焦 必 须 注 意 事 项,光圈必须放置最大后方能准确聚焦;聚焦清晰后再缩小两档光圈后方能正式放大曝光。,光圈最大时投影亮度最大,最易准确聚焦;,缩小光圈后能在较大程度上增长景深,保证或提高影像的清晰度;,缩小光圈后能保证感光纸四周感光的均匀;,缩小光圈后能提高曝光的精确度。,放大效果,曝光过度,显影不足,曝光不足,曝光、显影正常,显影过度,放大效果,由于拍摄时的曝光量以及显影程度的不同,形成底片的密度厚薄和反差的不同,因此在放大照片时必须采用不同的曝光时间、选择不同反差性能的放大纸放大,才能取得高质量的画面效果。,放大基本技法,局 部 遮 挡,遮挡前,遮挡后,遮挡

12、常用手法,放大基本技法,局 部 加 光,局部加光(减光)前,局部加光(减光)后,放大基本技法,局 部 加 光,逆光拍摄时如以主体的亮度为曝光依据时,背景往往会因曝光过度而密度较大,放大时可以局部遮挡的方法对背景部分加光,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背景物体的形象和影调。,放大基本技法,调 整 反 差,调整反差包括降低或提高影像的反差效果最理想的方法是根据底片的反差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放大纸。,可以略增加或减少曝光量而减少或增加显影程度来降低提高影像反差,也可采用其它的方法,如放大前短暂见光能降低反差;加用黄色透明纸能提高反差等。,放大基本技法,校 正 变 形,影像的变形是由于拍摄时镜头的仰或俯所造成的,在

13、放大时可利用透镜成像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加以校正。放大校正时必须注意的是:一是对焦点应该在画面中心部位;二是光圈应尽可能小;三是应采用局部遮挡的方法对投影较暗(亮)部分加光(减光)。,校正前,校正后,放大常用特技,多次曝光的叠影效果,放大常用特技,黑线条、白线条和影调压缩效果,线条效果必须经影调压缩后方能形成。,放大常用特技,使用蒙片、模板和木刻效果,放大常用特技,放大常用特技,放大常用特技,放大常用特技,实 验 作 业,放大常用特技,直接放大效果,经处理后放大效果,实 验 作 业,放大常用特技,实 验 作 业,放大常用特技,实 验 作 业,放大常用特技,实 验 作 业,放大准备工作,12英寸,10英寸,放 大 纸 的 裁 切,4,3,3,4,4 英寸(43),放大准备工作,12英寸,10英寸,放 大 纸 的 裁 切,4,5,5 英寸(5 4),放大准备工作,12英寸,10英寸,放 大 纸 的 裁 切,6 英寸(65),6,5,放大准备工作,12英寸,10英寸,放 大 纸 的 裁 切,8 英寸(87),8,7,4,5,4,3,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