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过程的管理与评价.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769386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活动过程的管理与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学生活动过程的管理与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学生活动过程的管理与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学生活动过程的管理与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学生活动过程的管理与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活动过程的管理与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活动过程的管理与评价.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生活动过程的管理与评价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江泽民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普罗塔克要获得个体的自由和解放,学校课程绝对不能局限于系统化的书本知识,而是要关照到个体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生活经验平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杜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德洛尔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基本认识 1.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特征(1)帮助和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达到以学生管理为主。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空、学习结果呈现不确

2、定性,这与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差异。学科课程有教科书,有完备的知识体系,预设统一的教学进度,教师积极有效地指导以及明确不变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创造了条件。然而,学科课程的学习限定在教室,学习材料是“给予”的,也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学生的学习过程跨不出学科的界线。因此,这种自主、合作、探究是有限的,不彻底的,当然是不充分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主题、项目或课题开展学习活动,其主题、项目或课题的选择权在学生,学习材料需在实践中寻找,活动方式、时间长短、空间范围需要学生进行选择,包括活动结果的分析、成果的认定,哪一环都不能缺少学生的独立判断。特别是当学生远离学校独立开展活动

3、的时候,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离开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或者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其活动很难正常进行,甚至会无果而终。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管理者在帮助和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力求做到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2)重视学习过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学生的亲历、亲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性,不以活动结果的好坏评价学生的学习优劣,而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方式方法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变化来判定学生的学习好坏。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价值的最根本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直接指向活动的过程,过程作为管理的最重要领域。实

4、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不仅具有主题生成性、目标生成性,而且活动内容也在不断地生成变化之中。现实生活给了活动生成的基础,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体验、感悟、提升也是主题、目标和内容生成的先决条件,管理不把握住活动过程,也就相当于丢弃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具生命力的部分,此时,任何奢谈综合实践活动管理都将失去他本来的意义。(3)促进社会及其成员参与学校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超越了教室,超越了书本,它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活动。走出学校,融入自然、社会,在现实生活情境、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中学习、调查、参观、访问、考察,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劳动等等,社会及其成员是学生活动的最有力支持者,他们直接参与活动,对学生的

5、活动进行指导和帮助,是学生社会活动的保障。综合实践活动比任何学科更需要社会及其成员的参与。离开了这支社会层面的管理力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将失去根基,失去了社会这块学生大有作为的宝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将无从谈起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原则 (1)管理的自主性与主导性相结合。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对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主题选择权、活动决策权,具有对活动过程的自我管理权。一句话,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自己的课程。在远离学校、远离教师、远离集体的时候,这种自我管理、自我决断越发重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依靠学生、依靠他们的智慧,依靠他们的管理才能,使他们的自主性管理在

6、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充分依靠学生,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的同时,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主导性要发挥应有的作用。不然的话,学生活动的方向性有可能迷失,活动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则会大大降低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造成学生讨厌甚至害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除此之外,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主导性不是削弱学生的自主性,而是进一步促进学生管理的自主性,使学生强化课程管理意识,提高课程管理能力(2)预设性管理与开放性管理相结合。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就是要对整个活动中的各种因素有所预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进行预设性的管理。从活动组织、人员安排到过程指导、成果形式

7、一一做好安排,使活动得以顺利实施。但综合实践活动开放和生成的特征,又要求我们不局限于事先的规划和设计,要对活动过程中生成的目标和主题重新进行认识,针对新情况调整我们的管理策略,使管理行为更有利于活动的深入开展。没有预设性就没有开放性。因此,预设性管理与开放性管理同等重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一定要特别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发生。(3)管理的多样性与一致性相结合。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过程和行为方式会表现出多样性,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多样化发挥积极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也有它一致性的要求,一旦主题确立,基本的活动目标就已经

8、形成。我们要围绕主题、目标开展活动,达到主题活动的基本目标。管理应该关注这个一致性的要求,使主题如期完成它的历史使命。(4)课程管理与研究指导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开放性以及其生成性的特点告诉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旧的矛盾已经解决,新的问题又突现眼前,问题在不断的生成之中。课程管理与研究指导要有机结合。光有管理很难使课程实施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对那些棘手的问题与学生一道开展研究,寻找对策。对学生的活动过程进行有效指导,及时地扫除活动过程中的障碍,使学生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实践探索更加顺畅。综合实践活动要有刚性管理的要求,建立科学的课程管理制度,强化课程实施规范。但也应该有柔性管

9、理的渗透,活动过程中对师生行为的支持与鼓励,为困难中的师生寻求帮助,主动为活动的实施提供咨询和建议等等。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管理要从“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和全员参与,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有利于学校课程的创生和建构”出发,让课程实施更具有价值3、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范围(1)时空国家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安排是每周3课时。这是基本的课时数的说明,决不意味着每周3课时的不可变更性,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大大突破了学科教学40分钟(或45分钟)的限制,常常以活动主题或项目的需要进行时间的再分配,以主题或项目的最终完结为准则,表现出在时间分配上的灵

10、活性。因此,在时间的管理上,是分散使用还是集中进行,要以有利于活动为目的。大课题,长时间;小课题,短时间;校内活动,紧时间;校外实践,放时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范围十分广阔,有关专家把空间活动范围描述为以家庭为圆心,以学校与家庭的距离为半径的区域。学生活动点的移动决定着教师对活动的管理场的移动。管理的区域应该着重在社区,劳动基地,工厂、农村、机关,资料室,图书馆,网吧等场所。对学生活动的周密安排,悉心指导,对学生安全、活动效率的全面思考。管理的意义直接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本身。(2)资源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核心要素。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广泛存在,教师和学生就是最直接的课程资源。除此之外

11、,社区的、社会的,自然的、人文的,医生、画家、记者、科学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图书馆、博物馆、阅览室、陈列室、电视台、广播站,所有的文化、娱乐场所、历史遗迹、自然风光都是课题研究的主要信息源,这些课程资源应该纳入我们的管理视野。要登记造册,建立资料档案库,特别要与当事人或单位取得联系。谋求其对学生活动的支持与帮助。由此可见,课程资源的管理不是只限于教室、校内的活动场所、以及学校有限的图书资源,而是把社区的、社会的、网络的资源最大限度地用于学生活动,让资源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3) 行为和过程行为和过程主要指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态度表现,行为结果。就当前情况看,建立的制度(

12、或规划)包括: 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划;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分工; 教师指导方面的制度; 学生参与活动方面的制度; 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建设方面的制度; 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方面的制度; 师生参与活动的评价制度; 教师的学习和教学研究制度; 社会资源利用方面的制度4、新的课程形态对综合实践管理的挑战 (1)对学校管理的挑战过去,学校教学指令性和量化管理占主导地位,一种操作模式,一种的评价标准,一种价值取向,忽视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种违背教育现实和教学规律的管理策略或方法,严重阻碍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今天的学校管理者,首先要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重新定位,特别要对

13、综合实践活动的发生、发展、以及它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价值进行新的认识和判断,建立与之相应的教师观、学生观和课程观;其次,学校要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的课程结构或体系确立管理目标,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综合实践的特殊性,调整、补充、完善学校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营造一个良好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环境。充分发挥管理的指导功能和评价功能,使师生成长的空间更广阔,让学校管理更具有活力。4、新的课程形态对综合实践管理的挑战 (1)对学校管理的挑战过去,学校教学指令性和量化管理占主导地位,一种操作模式,一种的评价标准,一种价值取向,忽视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种违背教育现实和教学规

14、律的管理策略或方法,严重阻碍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今天的学校管理者,首先要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重新定位,特别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发生、发展、以及它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价值进行新的认识和判断,建立与之相应的教师观、学生观和课程观;其次,学校要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的课程结构或体系确立管理目标,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综合实践的特殊性,调整、补充、完善学校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营造一个良好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环境。充分发挥管理的指导功能和评价功能,使师生成长的空间更广阔,让学校管理更具有活力。(2)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挑战。我国过去的师范教育

15、,课程设置脱离中小学教学实际,教材使用周期长,更新速度慢,师范生的教育实践严重不足。又加上师范专业课程的学习没有引起教育界的足够重视,导致当前的教师队伍存在严重缺陷,专业不精,知识老化,教育素养不足,面对复杂的教育问题应对无策。如今,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开放性与生成性,对教师狭窄的知识面构成很大冲击。教师要进行多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使自己尽可能地适应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提供最好的指导和服务;教师还必须尽快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用新的理念、新的标准要求自己,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有教育的眼光,教育的思考,教育的行为,教育的创造。要时时以一位教育者的姿态给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支持与帮助。 5、综合实

16、践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学校管理策略(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培训。教师希望培训,教师必须培训,前者来自教师的心声,后者来自新课程实施的必然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需要了解和把握的要素很多很多。课程的表现形态,课程的目标、任务、要求,活动的基本内容、组织形式、过程评价,活动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等等,教师有一个学习的过程,适应的过程。不仅如此,要使教师达到“能规划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具有收集与处理信息,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的一般要求,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其学校,选择合适的形式培训教师,也是相当重要的。而且,在课程改革工作千头万绪,

17、教师工作负荷量很大的情况下,保证培训工作的落实,使教师尽快担当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任务,也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培训要紧紧围绕培训什么,怎样培训和怎样落实培训来展开。(1)培训什么全面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操作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对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特征,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以及各要素的实施过程,这是教师培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培训要解决的第二类问题就是实施过程技术层面上的具体任务和操作要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不同于以往学科课程的学习,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实施策略和学习结果以及评价方式是全新的,对教师来说,也是从来没有经

18、历过或很少经历过的事情,教师首先要自己掌握这些具体任务和操作要领,还要知道如何指导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因此,接受这样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培训要解决的第三类问题就是教师教学策略的培训,这种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能力。问题的诱导与筛选,主题的归纳与提升,活动的规划与组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的搜集与处理,成果的提炼与表达,活动的反思与评价,这些具体的环节,教师的决策、应变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成功的基石,没有教师的睿智就没有学生活动的灵活、机敏,没有教师的沉着、刚毅,就没有学生的果敢和稳健,所以,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给予学生的是直接的帮助和间接的支持。(2)怎样培训怎样培训说明了培

19、训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选择哪一种培训方式最适合教师,操作最方便,而且耗费最低,深受教师欢迎。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集中培训,这一类培训以讲座、报告、对话等形式存在,适合通识性培训的要求,通过培训让教师初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意义和价值,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以及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情况和发展水平,让教师整体把握课程的基本动向。校本培训,带着具体的问题,以学校和研究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小范围培训,它具有相对独立和灵活的特点,时间的自由支配,地点的就近选择,学习方式的自我确立。这种培训的明显优势在于:针对性强,具体指导落实,范围小便于组织。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要结合起

20、来,各地在选择方式上,要考虑培训的可能和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加强校本培训,立足岗位成材。 专家指导与自我研修。专家指导是一种借助于课程专家系统的课程理论,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教师与专家面对面的座谈、对话,或者专家直接参与课程实施,手把手地指导教师完成对某一主题研究。这种培训方式,它能使教师掌握基本要领,少走弯路,尽快进入课程角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自我研修离不开专家的指导,但专家的指导是宏观的,原则性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是教师结合课程理论,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自己寻求实施途径和解决办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识

21、和开发水平的结果。因此,自我研修是应该大力提倡的自培方式。专家指导和自我研修要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借助专家的理论优势,澄清教师的模糊认识,而且能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更好地得到落实,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我的研究水平。除上述列举的方式外,还有一些培训方式,也值得教师在实践中去尝试,如实践?反思?交流式、典型案例剖析式、名师带教式、研讨课、竞赛课等,它是以课程实施为载体的边实践边提高的培训方式。应该指出的是,培训方式因人而异,因地而异,自己创造的学习方式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这就是最好的培训方式。(3)怎样落实培训教师培训的落实,需要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学校以及教师给予足够地

22、重视,并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既要充分考虑到现阶段师范院校还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门教师培养的问题,又要考虑到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急需课程指导教师的现实问题,还要考虑到教师工作量过大,培训时间、场地、内容、培训方式要保证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少受影响甚至不受影响,以有利于教师自我研修和实际操作为原则。地方和学校要从当前课程设置的现实出发,结合当地实情,制定地方、学校的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严格的教师培训制度,从制度规划上保证教师培训得到落实。特别是要把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纳入到教师继续教育上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地方和学校要有专门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培训的机构和人员,负责策划与组织培训。要建

23、立一种培训目标责任制,对学校,要把教师参训合格率与学校支持课改、评先评优挂钩,对教师,要把教师的参训次数作为教师完成工作量来检查和考核。地方和学校要对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给予关心和指导,要深入到课程之中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要从任务上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压力,对刚进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行列的教师要适当减少课时,把培训视为工作量进行安排,同时要对教师参与学习的效果进行考评;要长期与大专院校的课程专家保持联系,争取他们经常性地指导,积极倡导教师的自我培训,对在学习与研究中成效突出者,要大力表彰,组织经验交流会,成果介绍会,推广好的作法。6、教师配置(1)主题的需要总体来说,目前的教师专业知识

24、面较窄,综合素质不强,本专业、本学科的知识,教师一般都比较深厚和全面,对于跨专业的问题教师可能就一筹莫展了。一个主题明确以后,主题的主体部分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如菊花栽培造型系列活动3其主体部分的特征与劳技学科密切相关,需要大量的劳动技术作铺垫,再比如哭泣的水沟4这一主题活动,涉及到调查分析水的有害物质含量,还要做生物分解富营养水的实验,小学选择科学(或自然)教师,中学选择,生物,化学教师担当指导比较合适。由此看来,主题的性质决定了指导教师的人选。但我们必须看到,绝大部分主题具有综合性特征,那么,指导教师必须形成教师小队,通过集体的智慧、教师合作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完成活动指导任务。(2)学生的

25、意愿学生的意愿也是产生指导教师的一种办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与学生产生了很浓厚的感情,教师的学识、人品,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体贴,会深深地打动学生,因此,在主题活动中,学生总希望自己喜欢的老师与自己一起活动,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尽管这样的教师专业知识相对欠缺一些。有些学校采取推介教师供学生选择的方式我们认为也是可行的。具体作法就是:公布教师名单,把他们的专业特长和工作业绩向学生进行全面介绍,让学生有充分地选择余地,选到自己的好老师。(3)学校统一安排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对教师的了解还是有限的,教师与学生人数的比也存在较大悬殊,要使指导教师充分满足学生分组的需要,是远远不够的,其中的调节就要

26、依靠学校来完成。学校在统一安排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之前,要先征求教师的意见,再根据学生分组的情况,把教师分配到活动小组。班主任要主动与这些教师取得联系,分配指导任务,向教师介绍学生的基本情况,让教师对小组成员有一个全面了解。活动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还要与指导教师一起商定。班主任要把学生直接交到指导教师手中,让学生与指导教师更快融为一体。(4)社会力量参与指导。社会力量参与活动指导,是解决指导教师人员严重不足的有效途径。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大量的问题要通过社区、社会实践来解决,而社区里的许多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在个人经历、专业了解方面都远远强于学校教师,他们是一本活教材。聘请他们做学生活动的指导

27、,壮大了我们的指导教师队伍。不过,要在尽量不影响他们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让他们乐意做些服务性的工作。像参观、考察这样的活动,可动员家长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带学生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社区服务性的活动,如助残、慰问烈军属、安全小卫士、小交通员,可邀请离退休老人、居委会干部、交通警察、治安警察等参与学生的活动指导;专业性的研究学习,则必须联系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做讲解、示范、说明。7、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职责要求究竟是什么呢?(1)围绕学校规划设计班级活动学校规划是学校总体思路的反映,体现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学校特色。班级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学校这个大局,成为学校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以自

28、我为中心,打乱学校的整个部署。(2)制定学期(或学年)班级活动规划班级要有班级活动规划,这个规划由指导教师提出,经过各方研究讨论后确定。规划要主题鲜明,活动具体,时间落实,便于实施。班级规划要上交学校主管部门审查、备案,争取学校对活动的指导与帮助。(3)帮助学生建立研究小组,根据主题需要研制活动表格研究小组的确立没有统一的人数限制,要视班级总人数,学生研究的问题多少和其它因素而定,一般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也不能太少,46人为宜,最多810人。小组成员要进行角色分工,任务分配。研制活动表格是指小组活动安排表、调查表、统计表、观察记录表,活动评价表等。研制活动表格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教师要科学设计

29、,为活动做好一切准备。(4)全程指导活动,及时纠正偏差。学生的活动必须得到教师的指导,当学生需要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及时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最吃力的事就是分析原因与归纳成果,最难办的事就是联系活动场地,寻求校外援助,最焦虑的事就是跨越采访第一步,最不顺心的事就是活动出现偏差,最担心的事就是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所有这些都应该在教师的事先考虑之中,要在活动过程中逐一得到解决。为学生把好舵,服好务。(5)提供展示舞台,开展积极评价。学生对主题的研究有了结果,教师要帮助学生表达,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展示研究成果。同时,对学生活动给予激励为主的积极评价,使学生的心理获取满

30、足,让评价伴随着学生成长。(6)搞好活动总结。学生开展的每一次活动,特别是一个主题完结之后,教师都应该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和设想,为今后的活动指明方向。(7)教师小队的分工与合作。教师小队要进行明确分工,管理与指导责任到人。班主任作为学生活动的总导演,起好纽带连结作用,其他教师各司其职。有分工也有合作,共同承担管理与指导重任。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生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自己的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还极不成熟,他们的思维、判断、决策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学生仅仅是学习的主体,发

31、展变化的主体。在整个成长过程中,还需要呵护与扶植,引导与帮助。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最活跃的因素。学校及其教师要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给予最直接地关注,从学生分组、方案实施到活动安全全面考虑,周密安排,精心指导,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最终实现。(1)学生活动过程的管理管理的范畴。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就是学生活动的过程。对学生活动的管理,方式多种多样,有制度管理、行为约束、自我监控、互查互评,但更有效的方式是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前面我们用一定的篇幅分析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管理,涉及到许多对学生活动进行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应该说那还是宏观层面的管理疏导。对学生活动的具体指导,如主题获取、材

32、料收集、问题研究、成果形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从微观层面上给予帮助和引导。主题的获取。主题是活动的灵魂,帮助学生提炼主题就是帮助学生确立了研究方向。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兴趣浓、疑惑多,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希望通过自己把事情弄清楚,把问题搞明白。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的限制,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停留在表面,抓不住本质,即使主题在身边,也不能被学生发现。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诸多问题的共同点,从源头上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关系上寻找结合点,把问题定位在有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认识水平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主题的研究价值也在发生变化。就目前情况看,综合实

33、践活动主题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与知识能力基础确定主题; 通过调查活动,在实践情境中发现问题,确定主题; 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确定主题; 抓住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的瞬间,指导学生发展问题,提出主题; 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确定主题。我们不能硬性规定学生研究什么,而应该根据学生问题的集中指向,经过反复的讨论、协商,帮助学生提升主题,明确研究方向。指导学生获取主题,教师应该注意几点:主题的可研究性,不能让主题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或者主题的研究对学生的发展意义不大;主题的可持续性,主题应该具有多次研究的价值;主题应该具有问题性、时代性、通俗化、简洁明了资料的

34、收集收集资料是学生进行主题研究的主要活动,学生在资料获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帮助解决这些困难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综合实践活动在选题、实施和结题等阶段都要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这三个阶段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有很大的区别:选题阶段主要是尽可能地从多途径搜集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比较、分析,发现并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实施阶段主要是搜集与本主题有关的资料,搜集的资料要有针对性,更注重点的挖掘,并将主题研究引向深入;结题阶段属于资料的归纳和整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搜集到的材料进行遴选和提炼,以使材料为我所用。 寻找信息源。通常情况下,教师、家长、图书室、阅览室、书店、

35、因特网是最直接的信息源。这些人或者物所提供的信息量大,方便快捷,但仅靠这些信息来源是远远不够的。要广泛开辟信息渠道,与学生一起分析信息可能存在的处所,特别是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单位或个人要积极联络,多方咨询。必要时,带领学生亲自进行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得到的信息,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的寻找,自己的发现。 提供采集方式或途径。采集信息的方式或途径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研究的准备,也是研究的过程。好的采集方式或途径对学生的能力是一种锻炼和提高,它会使学生终身受用。一般情况下,教师可按照下面的几种方式或途径指导学生采集信息?问卷调查,访

36、谈调查,图书、报刊查阅,网上搜寻,实地考察记载,实验观察记录。问卷调查,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问卷调查时,要精心设计一组与研究目标有关的问题,通过调查对象的回答来获取人们对所调查问题的意见、态度等方面的信息。访谈调查,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的谈话来了解情况,搜集资料。即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图书、报刊查阅,就是通过专业书籍和报纸、杂志的专门介绍,获得对主题研究有关的资料。这是最简便易行的一种方法。但查阅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譬如所需书籍很难查找,或者专业书籍太专业,资料相对分散,不便于归纳。教师在指导中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图书、报刊查阅。可

37、以请图书管理员作些查阅方法的讲解、指导;网上搜寻。这种途径主要在于要教会学生上网,建议学生搜寻的网站;实地考察。学生在实地考察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上的准备,如考察内容的设计,时间、场地安排,人员分工,考察工具的自备等等,考察时要及时详细记载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实验观察。进行实验研究,要坚持定时记录观察到的一切现象,做到记录及时、准确无误,防止细小环节的疏漏。除上述方式或途径以外,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聆听讲座、报告等,都是获取信息的有效办法。资料的类型应包括文字、数据、实物、事实、录音、录相、图片、软件等。作为指导教师,要在采集之前对学生进行采集方法和策略的讲解、指导。资料的收集收

38、集资料是学生进行主题研究的主要活动,学生在资料获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帮助解决这些困难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综合实践活动在选题、实施和结题等阶段都要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这三个阶段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有很大的区别:选题阶段主要是尽可能地从多途径搜集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比较、分析,发现并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实施阶段主要是搜集与本主题有关的资料,搜集的资料要有针对性,更注重点的挖掘,并将主题研究引向深入;结题阶段属于资料的归纳和整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搜集到的材料进行遴选和提炼,以使材料为我所用。 寻找信息源。通常情况下,教师、家长、图书室、阅览室、书店、因特网

39、是最直接的信息源。这些人或者物所提供的信息量大,方便快捷,但仅靠这些信息来源是远远不够的。要广泛开辟信息渠道,与学生一起分析信息可能存在的处所,特别是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单位或个人要积极联络,多方咨询。必要时,带领学生亲自进行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得到的信息,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的寻找,自己的发现。 提供采集方式或途径。采集信息的方式或途径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研究的准备,也是研究的过程。好的采集方式或途径对学生的能力是一种锻炼和提高,它会使学生终身受用。一般情况下,教师可按照下面的几种方式或途径指导学生采集信息?问卷调查,访谈调查

40、,图书、报刊查阅,网上搜寻,实地考察记载,实验观察记录。问卷调查,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问卷调查时,要精心设计一组与研究目标有关的问题,通过调查对象的回答来获取人们对所调查问题的意见、态度等方面的信息。访谈调查,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的谈话来了解情况,搜集资料。即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图书、报刊查阅,就是通过专业书籍和报纸、杂志的专门介绍,获得对主题研究有关的资料。这是最简便易行的一种方法。但查阅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譬如所需书籍很难查找,或者专业书籍太专业,资料相对分散,不便于归纳。教师在指导中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图书、报刊查阅。可以请图

41、书管理员作些查阅方法的讲解、指导;网上搜寻。这种途径主要在于要教会学生上网,建议学生搜寻的网站;实地考察。学生在实地考察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上的准备,如考察内容的设计,时间、场地安排,人员分工,考察工具的自备等等,考察时要及时详细记载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实验观察。进行实验研究,要坚持定时记录观察到的一切现象,做到记录及时、准确无误,防止细小环节的疏漏。除上述方式或途径以外,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聆听讲座、报告等,都是获取信息的有效办法。资料的类型应包括文字、数据、实物、事实、录音、录相、图片、软件等。作为指导教师,要在采集之前对学生进行采集方法和策略的讲解、指导。 组织模拟演练。收

42、集资料有时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在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还很不成熟的时候,事先组织模拟演练是很有必要的。像采访、调查、参观、上网这一类活动,事前要把困难考虑得多一些,设想一些可能遇到的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演练,如采访被拒绝、答非所问、问题断线和有危险需求助等,让学生充分体验这些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找出应对办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初步锻炼,增添一些实战的勇气和信心。 整理与研究整理与研究是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环节。收集到的材料既多又杂,有些对主题研究很有帮助,有些与主题毫不沾边,有些材料的研究价值还不是很明朗。整理、研究就是把零散的材料归类集中,对材料进行分类、再处理。剔除无用的材

43、料,使不明朗的材料明朗化。然后再进行分析、思考。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研究可以先介绍资料整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让学生对整理分析有一个初步了解,再具体指导整理研究过程。 搜集到的材料登记造册,简要说明其要素、来源,对材料进行编序保存。 利用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对材料进行遴选,挑出有用的材料,把那些对别的问题有研究价值的材料,推荐、呈现给其他小组。必须指出,材料的有用性包括材料的时间性,时间越靠近,其材料的可靠性越强,否则过时的材料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的错误或偏差。 用摘抄、剪贴、统计、综合归类的方式对材料进行精选或重新组合。材料的精选和重新组合不能忽略了材料中内容的顺序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结构顺

44、序和大小顺序),以桥为例,各种各样的桥,一定会把学生搞得眼花缭乱,教师在指导学生整理时,可提出按年代对各种各样的桥进行整理,这样可以知道不同时代桥的建造水平和建桥速度;也可提出按空间位置整理,如南方的桥、北方的桥。让学生感受到南北两地桥梁的建造风格。 指导学生结合问题分析研究材料。学生最欠缺的就是对材料的深入分析、研究。在指导中,要以整理为切入口。材料的整理本身就是对主题的研究,当然这种研究只是开始,更要紧的研究在于帮助学生找出材料所揭示的实质或规律。学生在分析、研究时,最好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组长主持,由一人做讨论记录,每一个成员阐明观点,以材料为根据,举证说明。研究必须以材料为依据,用事

45、实说明问题。如果感觉到收集的材料还不足以对主题作充分的论证,边分析研究,边搜集材料补充也是允许的,重在把问题搞透彻,使研究更深入。分析、研究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寻找根据、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在对材料进行思考,要针对材料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寻找根据,问题的判断不能凭空想象,要从材料(文字的、事实的)中找到根据,充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讨论交流,通过各种形式的讨论交流,充分阐明观点,阐述理由,集中大家的智慧形成统一意见。得出结论,观点的碰撞,最终达到统一,综合起来,得出结论。成果的形成与展示成果的形成与展示过程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着重

46、要作用。学生活动成果的形成需要教师大量的指导与合作,教师既不能包办代替学生,把任务揽在自己怀下,也不能放任自流,撒手让学生“胡作非为”,适当的建议、点拨,积极参与,是对学生活动成果的最有力支持和肯定。学生提炼成果遇到的问题,要引起指导教师足够的关注。这些问题包括:研究结论无法形成,表现形式难以确定,表达方式不够成熟,外部对学生成果不理解、不接受、不支持等。教师应该事先对这些困难有所觉察,针对具体情形给予不同的指导。研究结论无法形成。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之中对整理的材料再作分析,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对学生提出的一些观点,在充分肯定他们开动脑筋的情况下,指出其不足,帮助学生形成小组统一的意见。如果学生

47、的结论各有理由,应该允许这样的结论同时存在。表现形式难以确定。这是由于学生不太熟悉各种成果形式的特点和表现方式的缘故。其实,成果形式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文字的,一类是实物的。文字的主要有调查和考察报告、实验报告、以小论文为主的研究报告、建议书;实物包括实物模型,如图片、多媒体课件、小制作等。选择哪一类来表现研究成果要根据研究主题和研究过程中资料的获取而定,具备实物的用实物表达,没实物的用文字表述或文字实物共同说明问题。文字类的研究成果,通常是学生表现成果的难点。在归类整理、研究分析之前,教师要用一定的时间讲解报告、论文、建议书的一般书写格式和基本要求,文字成果形成后,要与学生一道对报告或论文作

48、必要的修改,使报告和论文更加科学、更具有说服力。当学生遇到表达方式的困难时,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合适的表达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如报告会、辩论会、演讲团、宣传小分队或自办小报、开辟橱窗等。在组织中加强学生的活动演练和方法指导,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10.学生活动的安全保障。(1)学校的安全措施学生活动的安全保障首先来自于学校,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建立以第一责任人为首的学生安全指导小组,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防范,安全指导等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制定严格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外出活动的行为,明确教师的安全管理责任;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活动,如请交警,公安做安全自护的讲座,报告,观看安全教育影片、展览,进行有关安全常识的知识竞赛,还要组织模拟自护的训练、比赛等。每一次外出活动,必须明确指定责任人,活动前对学生的安全准备做全面的检查分析,并进行具体的指导,消除活动安全隐患。学校还要与交通、公安、消防、社区教育基地和政府有关部门长期保持联系,携手共建学生活动网络,如活动之前的通报,活动中邀请参与具体指导,活动后期安全行为的总结、交流等。(2)教师的安全考虑教师是学生活动安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