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意见.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银行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意见贷后管理是信贷业务全流程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贷后管理工作,是实现我行信贷业务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行贷后管理制度日趋完善,但制度执行不到位、工作流于形式、风险防控效能未充分发挥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观。为进一步推进贷后管理工作,提高制度执行力,有效防控信贷风险,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营造有利于贷后管理的工作环境(一)深刻理解贷后管理的战略作用,为加强贷后管理提供强大的思想驱动力。各级行要充分认识到,贷后管理是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只有贷后管理做到位,信贷业务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才能落实到位。强化贷后管理,在贷款发放后主动防范风险,提早发现风险和
2、及时处理风险,有利于改善信贷资产质量,减少风险成本占用,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使用效能,增加价值创造。各级行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增强贷后管理也能创造效益的意识,切实转变重投放轻管理的发展方式,从思想和行动上把贷后管理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在研究和安排业务发展和业务经营时,将贷后管理作为重要内容,认真进行分析研究,重点进行部署。(二)信贷前中后台密切配合,为贷后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各级行要把贷后管理工作放在全流程风险管理中去把握,强化其他环节工作,促进贷后管理工作的提高。要前移信贷风险管理关口,在贷前严格准入,主动屏蔽风险客户,提高客户质量,减少贷后风险管控的压力。在营销和调查环节,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客
3、户的真实情况,为后续环节提供全面准确的决策依据,与客户建立平等互信的合作关系,为贷后管理提供良好的工作基础。在审查和审批环节,要严格把握授信条件,审慎核定授信额度,针对客户风险特征,根据我行可接受的风险控制程度,制订差异化的授信方案和贷后管理要求。(三)加大资源配置力度,为贷后管理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各级行要根据贷后管理对全行业务的重要程度和贡献度配置相应资源。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实客户经理队伍,保证客户经理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贷后管理工作。要为贷后管理工作合理配置财务费用,在薪酬分配中充分考虑贷后管理的工作投入,根据贷后管理投入的工作量和工作效果分配合理的薪酬。要为开展贷后管理工作提供必
4、要的物质保障,进一步优化贷后管理工作条件。要安排一定的财务费用,用于考核和激励贷后管理工作,对贷后管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要给予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要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不断完善信贷管理系统群(以下简称)功能,丰富贷后管理的科技手段,为客户经理查询、分析客户资金账户信息(含账户交易明细)等监管行为提供科技支撑。二、打造科学有效的贷后管理工作体系(四)健全贷后管理组织架构,为加强贷后管理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各级行要按照总行授信执行管理工作规划的有关要求,认真抓好贷后管理各层面的组织体系建设。客户部门是贷后管理的具体实施部门,管户客户经理要按照客户分层经营管理的原则具体实施贷后管理工作。各级管理行
5、的客户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和实施本级行核心客户的贷后管理,并对本业务条线的贷后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经营行的客户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对辖内所有客户的贷后管理工作,及时报告重大风险。信贷管理(授信执行)部门要设置承担贷后监管职能的信贷风险经理,主要负责贷后风险在线监控,督促客户部门按规定实施贷后管理。当前,重点是要将信贷风险经理往下延伸推进,在二级分行和支行设置专职的贷后监管岗位,指导和督促贷后管理工作。(五)明确贷后管理责任,为贷后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责任体系。根据客户分层经营管理制度要求,每个信贷客户要逐户确定客户管理行和客户经理(组),由管户客户经理、客户部门负责人和行长等相关人员签订贷后管理责任
6、书,确认贷后管理责任。客户经理(组)承担日常管理、发现和报告风险及受权处理信贷风险的责任;客户部门负责人、分管行长和行长承担贷后管理的组织领导和信贷风险处理决策责任。对上级行的核心客户,前述相关人员也要按规定承担相应贷后管理责任。以上人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贷后管理工作责任,尽职免责。(六)强化贷后管理队伍建设,为加强贷后管理奠定坚实的运行基础。首先,要通过学习培养、内部选拔、外部引进等多种途径,抓紧充实作为贷后管理主力军的客户经理队伍,使客户经理的管户数量符合制度规定的标准。由于客户经理配备不足,导致贷后管理工作出现重大问题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组织领导责任。要加强客户经理培训,强化资质等级管
7、理,推行持证上岗。科学选配客户经理,使客户经理的工作能力和所管理客户的复杂程度及重要程度相匹配。其次,承担贷后监管职能的信贷风险经理要配置到位。原则上,二级分行至少要配备名贷后监管风险经理,业务量较大的支行至少要配备名贷后监管风险经理。(七)构建矩阵式贷后管理制度体系,为加强贷后管理工作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贷后管理制度建设的目标是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构建矩阵式制度体系。纵向上,以中国银行贷后管理办法为主体制度,分别制定针对城市个人、“三农”个人、小企业的单项管理办法;横向上,针对管理行的贷后管理工作,制定总行、分行和二级分行客户部门贷后管理的工作职责。适时研究制定针对重点信贷区域、行业、业
8、务品种的差异化贷后管理政策,对贷后管理例会、贷后管理巡检等重点工作制定更加细化的制度办法。各分行结合当地实际,要对贷后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在不违背总行基本规定的前提下,对贷后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八)加快电子化建设,为贷后管理提供便捷有利的电子操作平台。一是加强系统开发。按照现有制度,加快完善功能,全面实现放款审核、资金监管、贷后检查、贷后管理例会、押品管理、档案管理等授信执行各环节工作的网上作业。随着贷后管理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的开发要及时跟进,满足日益精细化的工作需要。二是加强系统应用,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要启动贷后管理网上作业,代替传统的手工作业。提高录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除贷后管理办法
9、要求的制式表格报告外,其他非制式的资料也要扫描录入。要提高系统内工作报告(表)的查阅签批速度,保证工作流转及时、传递顺畅。要积极拓宽应用外延,完善与其他外部数据的联网查询功能,构建客户各类信息的集中查询平台。三、突出抓好关键环节和强化主要工作手段,切实发挥贷后管理防范、发现和处置风险的作用(九)深入贯彻落实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贷款新规,强化支付管理,防范信贷资金挪用风险。首先,做好支付前审核,确保信贷资金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采用受托支付的,要认真执行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有关要求和我行制度规定,严格按照受托支付标准进行贷款资金的发放与支付,严禁化整为零规避受托支付;在贷款发放前客户
10、部门要对资金用途进行初审,再由放款审核岗进行审核。采用自主支付的,支付审核工作在贷款发放后、实际支付前由客户部门承担,可不经放款审核岗审核。其次,做好支付后跟踪管理工作,及时防范资金挪用风险。督促客户及时提供资金支付证明材料,并根据客户材料和账户查询信息,跟踪分析信贷资金流向,研究判断借款人有无挪用行为。对信贷资金被挪用的,要督促客户限期纠正,必要时依据合同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十)加强信贷业务合同管理,提高依合同管贷能力。要按照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信贷业务合同管理,全面、准确地界定我行和借款人的权利义务,为贷后管理工作奠定充分、有效的法律基础。在合同订立环节,要
11、正确选用和填制制式合同,针对业务特点拟定严密的非制式合同,合同中要充分体现授信审批内容和管理要求。在合同审查环节,要严格履行审查程序,落实规范性审查工作,重点加强非制式合同的法律审查,确保合同合法合规、规范缜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强化履约管理意识,将合同履行和贷后管理进行有机融合,在贷后管理中依据合同争取借款人配合,对未按合同履行义务的借款人,要积极主张合同权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追究对方违约行为,充分维护我行权益。(十一)严格进行放款审核,消除发放环节风险隐患。各级行要按照规定设置放款审核岗,配备具有专业能力的放款审核人员,可以结合风险经理派驻工作的全面展开,由派驻风险经理承担放款审核
12、职责。要保证放款审核工作的独立性,确保正常业务操作不受干扰。要严格按照信贷批复要求进行放款审核,确保审批方案得到有效落实,不发放有瑕疵的贷款。坚决杜绝未经审核放款、审核未通过放款等现象。要提高放款审核效率,真正为业务经营服务。客户经理要积极配合做好放款审核工作,及时提供完整、规范的放款审核所需资料。在相关信贷检查及贷后管理巡检中,要将信用发放条件是否落实作为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量,确保放款审核工作严格实施。(十二)做实贷后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和报告风险。各级行客户部门和客户经理要把信贷“三查”之一的贷后现场检查作为贷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保质保量做实做好。贷后现场检查
13、一定要深入企业,实地查看。要结合财务报表和资金账户变动,详细了解企业订单情况,实地查看生产线开工、仓库存货和项目建设情况,核查生产经营、用水用电及担保等情况,必要时可走访上下游企业和工商税务等部门进行核实。要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面谈,深入了解企业动态,分析存在的风险隐患,根据合同条款对存在的风险隐患向客户提出明确的管理要求,通过检查和谈判,提升银企间的博弈地位。客户部门负责人要对现场检查的频次、内容和效果进行严格审核,保证现场检查质量。现场检查后要进行深入的风险剖析,不放过任何风险隐患,对发现的风险信号,要及时揭示和报告。未及时发现和揭示重大明显风险的,要严厉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十三)提升和加强
14、担保管理,确保第二还款来源足值有效。一是要探索建立科学的押品管理机制。建立押品管理岗位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选拔培养内部评估师队伍,逐步实行客户经理、专业评估人员、高级评估专家三位一体、各司其职、专业评估、独立审核的押品价值评估新机制。二是要严格执行押品价值贷后重估工作要求。根据不同种类押品及其风险状况,按照规定频率进行押品价值贷后重估,客观审慎反映押品价值;做好重估信息的录入工作,夯实押品管理的信息基础;加强对抵押物价值的动态管理,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押品跌价风险。三是要加强对保证担保的管理。贷款存续期间,各级行客户部门要深入现场,实地调查了解保证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定期复测信用等级,多渠道获
15、取保证人的对外担保信息,确保保证人具有担保资格和代偿能力。要重点关注集团内关联企业担保、我行客户之间互保、信用担保公司超能力担保等风险。(十四)持续改进日常信贷风险在线监控工作。充分利用非现场手段,密切关注全行信贷业务的异常情况,做好风险变动的实时监测,快速灵敏地反映风险。一是要根据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对重点、热点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风险监控,对年以来新发放并形成关注和不良的贷款,逐户认真分析风险成因,研究化解措施。二是要按照区域、行业、客户和不同信贷业务品种,将日常风险监控工作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的在线监控格局。三是要深入挖掘信息资源,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提高
16、风险预警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在线监控报告与反馈制度,加强上下级行之间风险信息的沟通和共享,形成在线监控合力。(十五)认真执行贷后管理例会制度,提升例会风险审议水平和决议执行力。要把贷后管理例会打造成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的一个必备环节,按照贷审会的风险审议标准切实开好贷后管理例会,使之成为各级行领导履行贷后管理职责的主要手段。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和频次认真组织召开例会,未按规定召开的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贷后管理例会对会审客户要坚持逐户审议原则,汇报一户、审议一户、决策一户。客户部门要精心准备会议材料,详细汇报客户的贷后相关情况,各参会人员要对每个客户的主要风险点进行细致剖
17、析,充分发表意见,例会主持人要结合审议意见,针对每个客户的风险特点分别制定贷后管理措施,并明确决议执行部门。要发挥贷后管理例会对客户的“体检”作用,充分利用会议审议结果加大潜在风险客户的退出力度,持续优化信贷客户结构。(十六)提升信贷档案管理水平,夯实信贷管理基础。各级行要坚持信贷档案集中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要加强纸质档案管理,做好库房建设、人员配备等基础性工作,防堵管理漏洞。实行个贷集中经营的行要逐步将个贷档案上收集中管理。要严格执行档案的移交、保管、销毁和借阅等规定,造成档案遗失或损坏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当事人责任。要加强电子档案从生成到管理、借阅的全流程管理,
18、按照“谁经办、谁上传、谁负责”的原则做好电子档案的录入、上传工作,严格执行电子档案借阅流程,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要拓展电子档案的应用范围,鼓励使用电子档案,充分发挥电子档案跨时空、快捷、便利等特性。四、建立三大机制,保障贷后管理工作体系高效运行(十七)建立贷后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首先,落实本级行内部监督机制,强化信贷管理(授信执行)部门对客户部门贷后管理工作的横向监督。各级行要为信贷管理部门履行监督职责提供必要的条件,未单独设置信贷管理部门的经营行,要设置专门的贷后管理监督岗位,并落实好人员。信贷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实现对客户经理贷后管理工作的“贴身”指导和监管。客户部门应增强贷后管理
19、履职自律意识,主动配合信贷管理部门开展贷后管理监督。其次,建立以贷后管理巡检制度为核心的上级行对下级行的监督机制。要从客户、信贷管理、内控合规等部门选配业务骨干,打造一支相对稳定的贷后管理巡检队伍。要统一巡检标准,逐步改进巡检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巡检的专业化水准,更好地发挥纵向监督作用。(十八)建立贷后管理工作的考核机制。首先,要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制定和完善贷后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并通过日常工作监督、贷后管理巡检、在线检查等手段,广泛收集考核基础数据,对各级行贷后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要将贷后管理工作考核指标纳入对下级行的综合绩效考核,并赋予相应的分值权重,形成总行至各分支
20、行、机构至个人的考核传导机制。其次,要进一步落实对客户经理贷后管理工作质量的考核。要充分认识到,贷款营销全流程是以贷前营销调查为起点,以贷款收回为终点的过程。贷后管理实质是对客户经营的再认识,也是后期营销的基础。因此,要将客户经理贷后管理考核结果与绩效收入的分配结合起来,按制度规定将客户经理不低于的绩效工资收入用于贷后管理考核。(十九)建立贷后管理工作的部门联动机制。各部门要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切实承担起贷后管理中各自的职责,同时加强联动协调,保障贷后管理工作体系的高效运转。客户部门在具体实施贷后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贷后监管和风险监控的指导建议,落实贷后管理各项工作,审慎评价贷款风险状况;信
21、贷管理(授信执行)部门要全面检查和利用客户部门工作记录,深入分析每一个风险点,提高贷后监管和风险监控的准确性、科学性。各级行要充分发挥贷后管理例会的平台功能,以行领导为主导,督促信贷前后台各部门真正参与到例会工作中来,统筹调动各部门有限资源,进一步提高各部门联动协调效能。五、针对不同种类客户的特点,突出贷后风险管控重点(二十)创新管理方式,构建“三农”贷后管理风险防控机制。要加强对“三农”信贷业务的研究分析,针对“三农”客户分布散、规模小、担保难、收益不确定性大等特点,探索更为有效的风险转移和缓释模式,建立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机制。要突出区域和行业风险研究,实现“三农”信贷业务在不同区域、行业间
22、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对“三农”信贷业务的实时监测,逐步建立适应“三农”不同业务品种特点的风险发现、识别、传导和处置机制。严格执行三农信贷产品停复牌管理制度,对超出风险控制目标的机构要采取有效手段,强化风险管控力度。加紧制定农户贷后管理制度,落实电话回访、逾期信用上门检查等日常管理要求,探索建立不同区域和产业间的差异化农户贷后管理模式。要加强对农户贷款的群体性风险研究,完善风险信号特征库,建立农户贷款风险预警工作机制。(二十一)构建专业化、集中化的个贷业务授信执行管理机制。要依托城市个贷经营中心,实现个贷抵质押登记、放款审核、会计放款、档案管理等授信执行环节的集中流水
23、作业,通过集约经营实现个贷业务重要风险点的专业化、精细化控制,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个贷中心要为经营行提供在线风险监测分析、贷后资金流向核查、抵押预登记贷款后续追踪、逾期贷款集中催收、清户撤押等贷后管理服务工作,减轻经营行个贷业务贷后管理压力,辅助经营行按规定完成其他贷后管理工作,防范化解风险。贷后管理的主要经营职责仍由经营行承担。(二十二)完善符合小企业客户特点的贷后管理模式,优化客户结构。要加强对小企业客户所在行业、区域发展趋势的分析,实现对小企业客户的差异化管理。对发展前景不佳的客户,通过退出机制实施“新陈代谢”,不断优化小企业客户结构。针对小企业客户规模小、公司治理不健全以及
24、财务不规范等特点,对企业用水用电、生产线开工、管理人员变动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贷后现场检查,同时加大对客户现金流量、特别是销售款归行情况的监管力度。针对小企业客户经营不稳定的特点,要适度提高贷后检查和监管频率,动态掌握客户经营情况,及时揭示可能的偿债风险。针对小企业客户信息不透明、不公开、不规范的特点,要密切与工商、税务以及押品登记机关等部门的合作,广泛收集客户信息,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十三)把握集团客户管理重点和难点,健全集团客户贷后管理机制。要持续做好集团客户识别、认定和系统标识等基础性工作,多渠道收集集团客户信息,动态掌握集团客户整体情况,确保集团客户信息全面、真实、有效。管理行要制订详尽、严密的贷后管理方案,定期深入集团核心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做好集团客户整体风险防控工作,经办行要做好贷后管理各项具体工作,把控成员企业风险,并将贷后管理情况及时上报管理行。要搭建灵活有效的管理行、各经办行间的联动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全面共享,避免因沟通不畅带来的管理真空。针对集团客户普遍存在的关联交易复杂,资金往来频繁的实际情况,要充分利用现金管理系统等工具,加强对集团客户的资金监测和账户管理。针对集团客户过度关联担保的问题,要重点摸清集团客户核心资产总量,严格控制集团内部互保额度,担保能力不足的要及时追加落实有效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