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中联重科下厂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期中联重科下厂调研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8年暑期中联重科下厂调研报告第一部分 序言2008年8月2日至8月22日,我们到中联重科进行了为期三周左右的专业调研。这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1、到企业一线了解各专业需求情况,岗位分布情况、各岗位能力要求,与工程技术人员、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及现场技术工人进行交流、座谈。2、进行实习锻炼,体会一线岗位的工作要求,操练和提高一线操作技能;3、收集一些工作实例,将来可以作为机械大类各专业毕业设计课题的素材;4、到企业一线去发掘一些技术难题、思考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为将来申报科研课题打好基础;5、和中联各层部门建立良好的感情联系,为将来广泛互惠的合作交流打下信任的基础。此次参与调研的人员一共
2、有四位老师:陈勇(带队)、 杨坤玉、洪小丽、李涛、肖春芳。调研的地点主要为泉塘工业园区和麓谷工业园区。其中,在泉塘工业园区,我们重点对数控车间、结构车间、履带吊装配车间、下料车间、金工车间等进行了考察,同时还联系了部分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的航院毕业生进行个别访谈。在麓谷工业园区时间较短,主要是进行成品和车间参观。三周的调研完成之后,收获颇多,在基本实现上述调研目的的同时,还实现了:1、更深入地了解了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本省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了中联重科对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等专业人才的需求信息; 2、更深入地了解了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
3、术在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等大型工程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情况,进一步明确了目前工程机械行业对数控技术、焊接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一线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3、更深一步地了解了现有的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差异,了解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焊接技术专业毕业生在企业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更加明确了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焊接技术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方向。4、与中联专家初步确定了共同进行数控技术、焊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工学结合教材建设的意向;初步确定与中联专家将一些企业文化、企业质量、安全知识、保密教育等管理纳入教学中
4、的意向;此次下厂专业调研,收获很多,因此我们分别根据调研内容、地点和不同的针对性进行详细报告。第二部分 中联重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及对人才的需求状况通过15年的改革发展,目前的中联重科已经发展成为总资产近80亿元、员工1.3万余人的科技型上市公司,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工业100强和全球工程机械50强之列。中联重科主要的产品包括:移动式起重机、筑养路机械、混凝土机械、桩工机械、环卫机械、精密机床、带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销往海内外。2007年其销售收入达到89.73亿元。今年,更是出资60%,联合弘毅等公司成功收购在世界混凝土机械行业排名第三的意大利CIFA公司以发展其海外市场。
5、国内则正投资4个亿对泉塘工业园进行扩建、改造,到2008年打造成中国最大最先进的工程起重机生产基地。目前,长沙因聚集了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大型工程机械企业而被业内寄予成为世界工程机械之都的城市。工程机械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数控技术、焊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需求量大增,良好的区域经济背景也为高职焊接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在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攀升的过程中,这些工程机械企业对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焊接技术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也日趋严格,这也给作为高职教育者的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人力资源部的曾小宇主任提到目前中联重科急需既懂机又懂电的复合型机电一体化
6、人才,但是目前从招聘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来看,都不太理想,懂机的不懂电,懂电的对机又不太了解。这其实也说出了目前整个市场对机电一体化人才需求状况,以及普遍存在的机电人才在培养过程中与市场需求的差异性问题。从招聘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来看,主要是要加强学生的数控设备操作和加工能力。在中联重科各层次的调研中,我们对焊接人才的需求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与分析,总结如下:焊接是目前中联重科所有工序中最重要的加工方法之一,焊接人才也是中联重科需求量最大的专业人才群体。综合分析发现,其对大专起点的高职层次焊接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是;)有一定焊接专业理论基础比如对焊接设备的基本原理清楚,了解焊接材料的种类与搭配,有
7、一定的工艺知识,对焊接检验的基本方法有一定了解等等)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最好能拿到焊工等级证书)肯学习,有责任心)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包括外型,语言,社会交往,英语,计算机,团队协作,情商,快速学习,适应环境等),能在积累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焊接一线工作人员的要求:具有基本的焊接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工艺基础。熟练的焊接实践操作技能,具有中技证。对焊接设备、焊接检验、焊接方法、焊接材料有一定的基础。良好的专业工作习惯和学习能力。在中联,除了招收有学历资格的高职、本科院校毕业生充实中层和基层的人才力量外,还有大量的技术工人。这些工人技术操作熟练,但是缺乏对焊接基本理论的理
8、解与修养,因此在实际的生产中很难发挥出信息反馈与工艺纠错的作用,使得在工艺所文件出现的细小问题对下面的实际操作加工造成不应有的较大影响。因此中联的管理层也考虑对一线的技术工人进行定期轮番的基本理论培训。通过耐心调研和仔细观察与分析,我们发现,对一线技术工人的基本焊接理论培训,简单的由企业中高层技术主管,或者直接交给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都是很难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的。而是应该将二者融合,针对不同的车间和岗位群来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由熟悉工艺的企业技术主管和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来教授,同时启发一线技术工人的思考力和创新力,在遵守基本标准工艺文件的基础上,采用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方法来完成生产任务。第三
9、部分 各车间的调研情况及问题发现1、数控车间中联重科从近两年开始逐步购置一些高档的数控加工设备,因此在数控人才的需求上有一定的缺口,该车间属建设期。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是:具备钳工、电工、普通车工、铣工、加工中心等职业技能等级证;具备机械、液压传动系统和电工电子控制、自动控制、加工系统、加工软件维护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数控设备熟练操作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工艺编写能力;具备在加工中学会处理和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备有熟练使用常用加工软件的能力。1、履带吊装配车间、调试车间在这里主要完成履带吊整车的装配、调试:工程机械的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极大地提
10、高各种工程机械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施工质量、生产效率等性能。履带吊正是典型的将机、电、液等有机结合的先进集成体。目前大多数履带吊都采用内燃机一液压复合驱动方式,即柴油发动机将机械能经液压油泵转变为液压能,经液压油管和各种控制阀将液压能传给液压马达和液压油缸,液压马达和液压油缸再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驱动各工作机构。而在履带吊上所配备的电气设备除了电源、照明、信号设备等基本的电器之外,主要的是电控系统,用来实现对发动机参数的监控,对吊车液压系统、制动系统、工作装置、传动系统等的监控、故障诊断并实现在吊装过程中对吊车和驾驶员的自我保护功能,一些特殊场合的远距离遥控等。在履带吊装配和调试车间学生
11、主要从事机械部件装配、液压系统装配、电气系统装配和维修、履带吊的运行维护、设备的安装调试等工作,也有一部分学生从事国内国外的驻外售后服务工作。因此,在这里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是:具备钳工、电工、维修电工(目前紧缺)等职业技能等级证;具备机械、液压传动系统和电工电子控制系统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在工程机械生产实际中学会处理和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车间调研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在数控车间、结构车间、履带吊装配车间、下料车间,都几乎有很多的焊接工序,无论是点焊工位,还是缝焊工位,对后续的工艺和整个部件的性能,都是非常重要的。采用的焊接方法基本上是二氧化碳富氩气体保护焊。我们仔细观察了各个焊接工
12、位上的工件,包括完成的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并与一线工人进行了访谈,发现了以下问题:)焊工没有严格按照工艺参数操作,因为工作量太大,任务太重,因此调大焊接电流,过度熔敷金属,反而不仅浪费焊接材料,焊缝质量也难于保证。)在工艺文件上,操作程序灵活性太强,每道工序没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因此对于新手,容易犯低级错误;对于熟手,也容易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弄错焊接顺序,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焊工劳动强度大,防护非常不够。这对焊工的身心非常不利,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在所有工序中,可以改进,杜绝浪费,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空间最大的就是焊接。我们深切的感觉到,实现全面焊接管理是非
13、常必要的。在将来的焊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方向,以及焊接专业科研方面,“全面焊接管理”的思想和相关内容一定不可缺少。此外,焊接检验方面,对于大部分构件,中联采用的是对焊缝进行全检,检验方法主要采用超声波探伤和着色探伤,成本较高。而且有些地方还采用过射线探伤。射线探伤的成本更高,主要是探伤设备和防护措施上。对企业而言,这一块可削减的成本空间很大。如果能对大部分构件焊缝的受力进行系统分析和仿真,将焊缝分成,三类,再决定采用何种焊接方法,是全检还是抽检。这样,检验成本至少可以降低。2、金工车间在这里主要通过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数控加工中心及普通的机床完成吊车法兰盘等一些配件的加工。在这里对学生的职业
14、素质要求是:具备数控车工、车工、加工中心操作等职业技能等级证;具备机械加工(包括数控加工)方面的理论知识;具有设计机械加工中的各种工艺工装,分析解决生产现场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第四部分 毕业生信息反馈从与毕业生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相对于其他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我们学校的毕业生纪律意识更强,吃苦耐劳的能力要强,并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代表:郭云,机电9901班,现为履带吊调试车间主任;王检辉,焊接0701班学生,结构车间技术总管(总监),长沙市劳模;黎涛,机电0301班学生,下料车间技术总管;彭伟,模具0301班学生,汽车吊装配线线长。这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同时也是与学校实施军事化管理是分不开
15、的。当然也有少数学生走人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不能忍受车间的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以及老师傅欺负新人。总体来说,毕业学生对中联重科有如下反应:、基本上都非常认可中联重科的企业文化,有很强的企业自豪感,尤其是职位有过晋升,或正在晋升的学生。、认为中联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集团,未来光明但在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对中联重科的中高层管理不太了解,但是比较向往,对基层管理存在的缺陷有较大的反应,比如说工艺文件不够详细,没有考虑可操作性和人性化,需要的基本条件有时无法满足,协调的时间较长等等。、认为在一线工序,可以节约的材料和工人的时间很多,但企业不够重视。、因为工程机械的动力和承载系统一大半是液压系统
16、,学生在课程教学方面反映液压传动知识很重要,有待于加强,但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所用的有较大偏差,有待于改革;、学生反映机械制图识图能力很关键,希望可能的话,能够将工程图例引入教学;学生普遍反映电的知识比较缺乏,基础太薄弱,自学起来很难,而车间在这一方面的人才又特别紧缺。第五部分 后记 三周的调研,我们感觉受益非浅,并从中受到了许多的启示,产生了一些感想,归纳如下:怎样培养企业所需的既懂机又懂电的复合型机电一体化人才是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由于机械和电子涉及到两大学科领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不可能保持学科的系统化。因此,数控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序化,应该值得我们认真去思
17、考;2、与企业联合办学,共同制定焊接专业教学计划,共同开发开放式的工学结合教材,并将与企业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内容纳入到教学当中,才是焊接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正确可持续发展之路。、发现学校所教与企业所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应该说是减少这种差距,培养更加合格人才是有效措施;、此次调研,发现工程机械行业的安全事故发生率还是比较高的,中联重科已经在安全管理投入了许多,公司专门实施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管理。我们认为可以将安全管理、保密管理、质量管理等企业管理制度引入到课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邀请企业一线经验丰富的安全员、保密管理员、质量管理员到定期到学院做讲座,可以加强从教师到学生在这方面的基本意识和素养。、需要按照专业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系统,每年定期更新,这对学院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因为毕业生在社会中的表现和优秀的业绩也是学院一笔无可替代的财富。报告人:陈勇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