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doc(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云南省教育厅目 录1、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12、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103、云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254、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325、云南省高等院校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366、云南省高职院校示范实训教学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417、云南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458、云南省高等学校小语种人才培养项目管理办法50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一、建设目的在全面推进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根据云南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及支柱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
2、求,遴选建设一批教育教学理念先进、人才培养方案规范科学、专业特色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公认的特色专业,充分发挥示范效应,与精品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机结合,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高等教育整体实力与综合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批国家级特色专业。二、管理办法(一)遴选原则1坚持导向,强化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遴选,要有利于促进学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形成优势;有利于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升专业内涵,优化专业结构;有利于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和谐社会急需的各类高素质人才。以特色专业
3、建设,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2突出重点,强化服务。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优势,重点建设具有行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示范引领优势的专业,重点建设与云南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以品牌、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服务能力。3择优建设,强化成效。依据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建设成效、社会声誉和社会需求,择优遴选,公平公正,宁缺毋滥。同时,实行分类评议,差别竞争,充分体现专业建设特色、学校发展特色和区域经济特色。以特色专业建设,引导学校面向社会、错位发展,进一步强化高等学校办学特色。(二)遴选条件特色专业在已立项建设的省级重点专业中遴选。应充分反映专业发展走向与建设水平,全
4、面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与思想,具有创新教学体系,拥有优秀教师团队,建有精品课程,富有丰富的教学改革经验与成果。在内涵建设上应更加突出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改革创新和培养特色,人才培养的规格层次定位准确,改革创新意识强,人才培养模式新,行业特色鲜明,引领行业发展。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应具备以下条件:1教师队伍优。具有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拥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培养或重点表彰的优秀教师。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梯队科学,整体素质高。教师个体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丰富的实践阅历。2培养模式新。培养规格定位准确,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培养方案体现因材施教,培养模式灵活多样。具有完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具备满足教学需要的
5、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充足。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或省级实训基地。3改革力度大。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整合教学改革成果,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程内涵,努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近5年获得过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立项课题或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项。选用近3年出版的优质教材和外语原版教材比例高,其中本科教材紧跟时代发展,追踪科技进步,瞄准国际水平,反映区域和学校特点;高职高专教材能突破学科型教材模式,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跟踪先进技术。建有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课程,“十五”以来有主编或参编国家规划教材。4服务能力强。紧扣经济社会发展
6、需求,紧扣行业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明确专业建设定位,加强专业特色建设,较好地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在推进行业、企业发展方面富有成效,深受认同。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深受社会和市场欢迎。已培养3届以上毕业生。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全校、全省名列前茅,深受社会和市场认同。(三)申报评审1申报评审程序:学校按限额推荐;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论证评议;省教育厅审议并网上公示;正式批准公布。三、考核办法1建设数量。在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基础上,每年遴选建设20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周期5年,20万元/个专业。2建设验收。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经2年建设、验收合格后,由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挂牌。对不合
7、格的专业,将停拨专业所在学校下一批次专业建设经费。3管理运作。国家级特色专业与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实行专业负责人负责制,凝聚全体教师,面向社会需求,明确建设目标,落实建设任务,尤其应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加强改革创新,加大投入力度,在“特色”上下功夫,确保建设成效。3相关支持。高校领导需高度重视,在经费、政策、管理等方面大力支持,保证高质量实现建设目标。省教育厅在给予经费资助的同时,在招生计划安排、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骨干教师培训等方面优先考虑。4云南省特色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云南省特色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一)指标名称及其权重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编号名称权重
8、编号名称权重1.建设规划与改革思路61.1* 专业建设的规划及实施方案0.31.2 改革思路与措施0.41.3 社会参与本专业建设情况0.32.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152.1* 培养目标0.252.2 培养模式0.252.3* 培养计划0.32.4* 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大纲0.23.师资队伍83.1* 提高教师素质的机制与措施0.43.2* 师资结构(职称、年龄、专业方向、学缘、学历)0.33.3 专业教师水平(课题、论文、获奖)0.34.教学条件及利用情况104.1 教学基础设施与功能情况0.54.2 图书资料0.55.专业课程群建设205.1* 专业课程建设规划与效果0.25
9、5.2 专业选修课程建设情况0.15.3 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0.25.4 实践教学0.25.5* 教材、配套教材及软件0.155.6 教学方法改革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0.16.教学管理86.1 培养计划执行情况0.26.2 管理制度及教学文件0.256.3* 教学质量监控管理0.36.4 毕业(设计)管理0.257.教风、学风建设87.1 教与学的积极性0.37.2 学术、教研活动开展情况0.37.3 教学事故比例0.27.4 学生违纪比例0.28.专业建设效果168.1* 学生对专业评价0.28.2* 专家对专业评价0.28.3 近3年学生成绩及总体评价0.28.4 毕业论文及设计0.28.
10、5* 社会评价及毕业生的主要流向0.29.专业辐射面49.1 专业受益面0.59.2 学生受益面0.510.专业特色及优势510.1 专业特色0.510.2 专业优势0.5注:1.共分4个等级(A、B、C、D),A、C在评价指标内涵及其标准中给出,介于A、C之间者为B,低于C者为D。A、B、C、D的分值分别为10、8、6、3。2.标*号者为核心指标,核心指标中有一项未达到A级要求者,不能评为特色专业。(二)评估指标内涵及其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等级标准自评等级系评等级校评等级A级C级评定依据建设规划与改革思路专业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目标明确,规划科学、合理,措施得当有规划、有措施规划、方案改革
11、思路与措施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成效明显有思路,但成效不明显有关政策教师座谈成效依据社会参与本专业建设情况社会参与本专业建设,成效显著能够利用社会力量办专业政策、介绍、依据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目标明确,符合学校的定位及社会发展需要有目标,能考虑社会发展需要有关文件及认证报告培养模式模式有特色,有实效,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模式基本符合培养目标有关文件及论证报告培养计划(国家专业目录规定的主要课程的开出率,高职不作要求)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优化,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发展。100%(且课程质量高)基本能反映培养目标80%-90%内培养计划及专家
12、审定意见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大纲符合课程目标,质量高完整大纲,专家审定意见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的机制与措施;青年教师培养规划与措施机制完善,措施得力,成效明显;有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培养规划有鼓励、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政策与措施文件,教师座谈,有关人员名单及情况师资结构(年龄、职称、学缘结构: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师生比为:该专业开出的必修课的任课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合理,发展趋势良好,满足教学需要60%(高职可适当降低比例)1:14左右50%基本满足现有教学需要35%-45% 1:11或1:16左右30%-40% 教师及任课情况表,学生座谈专业教师水平(近
13、3年公开发表论文):参加教研、科研课题的教师比例:80%以上教师的学生评分:教师获奖率(含科研、教研、教学、综合奖):2篇/人年,50%教师有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高职要求专任教师)70%8020%1篇/人年,并有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30%-50%65-70 5%-10% 奖励证明发表论文学生评分课题证明教学条件及利用情况教学基础设施与功能情况设施和功能完善,能满足教学需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并得到充分利用设施和功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利用较充分(实验)教学设施,开放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实习基地,6项生均教学经费图书资料教学资料丰富,能反映最新学术动态,资料管理好,师生查阅方便资料不全且陈旧或
14、管理不善或查阅不方便资料数目规章制度借阅记录人员素质专业课程群建设专业课程建设规划与效果规划合理、可行,效果明显(精品课程、优秀课程3门,所有专业课程评价打分不低于75分);至少有1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有规划和一定效果(有1门精品课程或优秀课程),所有专业课程评价打分在60-69分规划及效果证明专业选修课程建设情况开出了反映本专业最新发展的选修课,且受到学生普遍好评能开一些专家评议学生座谈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同一学科专业课程群在内容体系上,反映最新学科知识,符合学科体系,与培养目标相一致能基本反映最新学科知识,基本符合学科体系,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专家评议,学生座谈,改革方案及实证材料实践教学设计
15、性综合实验教学高职为生产实训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措施,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活动,效果好;积极有效开展设计性综合实验教学并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80%以上,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效果好有措施,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在50%-60% 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规划措施,实证材料教材及配套教材与软件全部选用获国家、省部级以上奖或公认水平较高的优秀教材;配套教材及软件完整;有省级以上获奖教材或配套软件基本选用获国家、省部级以上奖或公认水平较高的优秀教材,有配套教材或软件教材及教材选用批准单教学方法改革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积极改革教学方法(特别是考试方法),成效显著
16、;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不低于20,有一定数量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注意改革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在15%-18% 课件、教具展示,听课,学生座谈教学管理培养计划执行情况严肃执行不随意更改培养计划、开课计划管理制度及教学文件制度严明,执行严格,文件齐全有制度,执行情况一般管理制度,执行记录,教学日历、课程档案、试卷等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教学过程清晰,质量标准及监控体系科学完整,执行情况好有质量标准和监控体系,执行情况一般质量标准、评课制度、考核管理、执行记录、毕业生质量的反馈系统毕业(设计)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严格有制度,执行情况一般有关文件、记录教与学的积极性
17、(教师任课门数及数量):学生晚自修率:报考研究生率:参加科技文化、社团率:生均年借阅图书数:2门/人高40%80%30册1.5门/人左右一般20%-30% 50%-60%1020册有关部门材料证据教风、学风情况学术、教研活动开展情况(近3年参加国内外学术、教学会议情况:举办学术、教研活动情况:)5次/年,有交流论文5次/年23次/年1次/年会议通知,交流论文,会议纪要活动记录教学事故比例(近3年)无2%-5% 文件、记录学生违纪比例(近3年)基本无3%-5% 文件、记录学生对专业评价平均8565-74 学生评分学生座谈专家对专业评价平均8565-74 听课评分专业建设效果近3年学生成绩及总体评
18、价(考试合格率):参加国家、省部级竞赛获奖率:毕业率:学位获取率:(本科)毕业生双证率:(高职)90%3%95%90%3%60%-70%0.5%-1%85%-90% 70%-80% 0.5%-1%毕业论文或设计选题的性质、难度、分量及综合训练能结合实际,全面反映培养目标要求,质量好能结合实际,基本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质量一般选题及抽样分析社会评价及毕业生的主要流向总体评价好;流向合理,能很好地体现学校的服务方向总体评价一般;流向基本合理用人单位评价表,毕业生分配情况表专业辐射面专业受益面(兼外专业的专业及专业基础课):2个专业1个专业有关统计学生受益面(全校非本专业选课人数排名:辅修人数排名:)
19、前5名前5名前1015名前1015名选课、辅修人数统计专业特色与优势专业特色特色明显有特色自评报告实证材料专业优势优势明显有优势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一、建设目的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改革阻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合理机制与制度,促进高等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建立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
20、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二.管理办法(一)建设步骤在学校先行建设的基础上由学校向省教育厅择优推荐,教育厅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经费支持。教育厅将通过高教处网址http:/gjynjycn发布与精品课程建设有关的政策、规定、标准、通知等信息,接受网上申请,开展网上评审等工作。(二)建设的主要内容 1师资队伍。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并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的教改成果,体
21、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要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和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4教材。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可以由主讲教师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5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22、,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高职高专教育要特别重视配套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要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三)申报1申报条件 云南省精品课程原则上应是本科、高职高专各个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 申报“云南省精品课程”的课程必须已在高等学校(含高职高专院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 课程主讲教师具有教授职称(高职高专院校的须具有副高及其以上职称);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的授课经验(高职高专的要求在相应领域有较大影响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有关教学
23、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已上校园网。 为主讲教师在网上提供不少50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将课件或主讲教师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 2申报步骤 云南省精品课程由学校统一向教育厅提出申请,申请内容应包括申请学校名称、课程名称、授课对象、主讲教师姓名等。同时,申报课程所在的学校要组织主讲教师通过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网址直接提交申报表、说明材料以及课程上网的网址(包括进入密码)。 3受理机构云南省精品课程申报受理机构为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 (四)评审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目 录 一、评审指标说明二、评审指标内涵一、评审指标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
24、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
25、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20%。5.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26、主要观测点评审标准分值(Mi)评价等级(Ki)ABCDE1.00.80.60.40.2教学队伍20分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8分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中青年教师培养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4分1-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教研活动、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省部级以上成果;
27、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8分教学内容27分2-1课程内容12-1-A理论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注意学科交叉;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11分2-1-B实验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安排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8分2-3实践教学2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28、能力方面有显著成效。8分教学条件15分3-1教材及相关资料教材建设与选用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或资料清单;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需要。5分3-2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实践教学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效果明显(理工类课程,能开出高水平的选作实验)。5分3-3网络教学环境网络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并能经常更新;运行机制良好;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5分教学方法与手段20分4-1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重视研究性学习
29、、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设计。8分4-2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12分4-3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教学效果18分5-1同行及校内督导组评价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评价和声誉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根据申报表4-5和5-2中所列材料)。6分5-2
30、学生评教学生评价意见学生评价材料真实可靠,结果优良(根据申报表4-5中所列材料)。6分5-3录像资料评价课堂实录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6分特色及政策支持专家依据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5-1中所报特色及创新点打分50分所在学校支持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得力50分1 根据课程类型,在理论课程内容设计和实验课程内容设计中选择相应部分进行评价。2 实践教学含社会调查、实验、实习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高职高专) 一、评审指标说明二、评审指标内涵一、评审指标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31、(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2.2007年度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评审侧重专业领域课程,同时兼顾职业化特色鲜明的基础理论课程。本评审指标主要针对专业课程,特别是含有实践环节的专业课程制定。其他课程可参照执行。3.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高专的办学定位;特别是专业课程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课程设置合理,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
32、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4.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内容选取。根据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鼓励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专业课程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教学方法与手段。鼓励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对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合理设计。 5.本
33、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20%。6.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二、评审指标内涵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 要观测点评审标准分值(Mi)评价等级(Ki)ABCDE1.00.80.60.40.2一教学内容25分1-1课程内容内容设计与组织安排根据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课程设计
34、能够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专业课要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合理设计实验、实训、实习等关键环节。201-2教材及相关资料教学资源建设选用优秀教材。积极开展教学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训实习项目、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及数字化工作。5二教学方法与手段25分2-1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102-2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
35、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开展体验性学习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92-3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充分使用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现代技术手段,取得实效。32-4网络教学环境网络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并能经常更新;运行机制良好;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3三教学队伍15分3-1主讲教师教师风范、教学和专业技能水平主讲教师师德好、事业心强、治学严谨。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更新变化,并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能力强,教学特色突出,专业
36、技能水平高。专业教师具有一定企业经历和行业影响力。53-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双师型”结构、专兼职比例及整体素质教学团队具有合理的知识、年龄结构。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的比例均较合理。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教学团队的教师专业素质较高。73-3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成果与实践承担有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或改革项目。有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或获得过相应教学奖励。教学改革有创意,通过对外技术服务与合作,促进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效明显。3四实践教学20分4-1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实践教学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以具有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
37、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进行开放式教学。能够有效利用教学仪器设备创造性地开展内容先进的实训项目。84-2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活动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系统考虑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根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设计和更新教学实训项目,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良好。12五教学效果15分5-1同行及校内督导组评价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评价和声誉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35-2录像资料评价课堂实录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善于设计情景,启迪学生思考、联想。实践教学设计合理,效果好。45-3学生评教学生评价意见学生评价材料
38、真实可靠,结果优良。35-4学生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实践效果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强,实习产品能够体现应用价值。有对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证书获取率高、质量好。5特色及政策支持专家依据2007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5-1中所报特色和创新点打分80所在学校支持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得力20 省教育厅将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进行云南省精品课程评审。 评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资格审查,教学资源评审,教学效果评价,公示材料。 专家通过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网址在网上审阅申报表、说明材料、上网资源,在网上审看教学录像。情况特殊的,可委托专家到现场复审。 学生可以上网进行评价。 公示期(30天)内如无异议,由省
39、教育厅授予“云南省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并向社会公布。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周期为3年,每年建设60门课程,授予“云南省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并给予10万元/门的经费支持。三、考核办法1检查验收采取学校自评推荐与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各校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在自查基础上进行认真总结,填写云南省精品课程验收申报表,由学校组织检查评审,上报给省教育厅。上报材料包括:学校自查总结及推荐上报的课程材料。3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包括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检查及会议评审。将依据各课程建设规划中承诺的建设计划与目标任务和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的要求进行。凡教学资源没有上网的课程一律以不予检查验收。4.省级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有效期3年。期间,课程内容要按照规定上网,课程录像及教学资源要按第一年30%、第二年30%,第三年40%的比例上网,第三年验收要求达到100%上网,并取消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免费开放。5.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要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改善网络条件,更新和完善课程网上教学资源;及时了解掌握课程教学内容的辐射效果,收集分析用户的反馈意见,统计课程网站的点击率;在有效期内,接受省教育厅内组织的年度检查,不合格的课程,将取消省级精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