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毕 业 设 计(论 文)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级学院: 专业: 会计学 班级: M会计学(专转本) 学号: 1021401007 提交日期: 2012 年 1 月 1日 答辩日期: 2012 年 月 日 目 录摘要.Abstract.引言.11 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发展历程.21.1 观察性绩效评价阶段.21.2 成本绩效评价阶段.21.3 财务性绩效评价阶段.21.4 战略性绩效评价阶段.31.5 国内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32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52.1 财务评价指标的短期性、缺乏独立性.52.2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权重失衡.
2、52.3 发展创新能力和战略评价指标偏少.52.4 缺少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指标.62.5 评价方法的理解性和操作性较差.62.6 未反映企业社会道德责任履行情况.63 完善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体系的具体对策.73.1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法相结合,取代传统评价指标. . .73.2 增加非财务指标方面的衡量,体现企业长期发展优势.83.3 重视创新评价,形成企业战略经营核心竞争力.93.4 注重未来发展,建立反映无形资产价值绩效评价指标.93.5 融入企业管理过程,提高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103.6 战略经营追求社会效益,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104 结束语.12参考文献.13致谢.14企
3、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摘 要企业的内部经营发展需要和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不断改进和创新绩效评价方法。本文从绩效评价办法的发展历程和典型绩效考核方法入手,通过对我国企业现行绩效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指出了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发展环境和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绩效管理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企业绩效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关键词:绩效评价 经济增加值 平衡计分卡 非财务指标 发展阶段 方法研究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ResearchAbstractThe enterprises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t
4、he development of external management environment change, requirement enterpris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pproach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and typic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s, through to our country
5、existing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pointed out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combination of domest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draw lessons from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 of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eek
6、 the way that solves a problem,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is discussed and research.Key word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conomic value added; The Balanced Scorecard; Non financial index; Stage of development; Method research 引 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绩效评价作为一项有效的企业监管制度和管理系统,不仅是企业进行自我监督
7、、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也成为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管理工具。企业绩效评价就是以企业战略管理目标为导向,采用特定的评价方法,选择特有的指标评价体系,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绩效和管理绩效进行价值评判的过程。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是在特定的时期和环境下产生的,不可能尽善尽美,需要充分认识它们的特点,正确高效地规划企业的战略,指导企业的发展,避免企业的危机。1 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发展历程传统的绩效评价经历了观察性绩效评价、成本绩效评价、财务绩效评价和战略性绩效评价等阶段。绩效评价方法从最开始的财务性评价,到价值增值评价(EVA),再到战略实施平衡计分卡。现今绩效评价多数是以战略性绩效评
8、价为主,是绩效评价服务于战略,多角度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综合性绩效评价。1.1. 观察性绩效评价阶段在19世纪以前,原始的企业组织形式如手工作坊、贸易货栈等业主制逐步被近代企业组织形式合伙制所代替,并逐渐成为家族企业。由于当时企业规模很小,对其进行评价的意义也不大,故评价以观察法为主,这便是企业绩效评价的第一阶段,即观察性绩效阶段。此后,国外的众多学者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为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2. 成本绩效评价阶段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到20世纪20年代以前,由于企业规模日渐扩大,开始为评价企业绩效设计了一些
9、指标,这些指标与财务会计均无必然联系,只是统计性的方法体系,类似于以工业生产总值或生产能力大小衡量企业的规模或经营的优劣,用职工人数来表示组织的大小等。因此,该阶段也称为统计性绩效阶段。随着成本会计革命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生及资本主义手工工厂的出现,较为复杂的成本绩效评价开始取代了简单的成本计算,如利润率、市场占有率、周转率、资产负债率等。典型方法是1911年哈瑞建立的标准成本制度,成为组织绩效评价第二阶段的标志。此阶段的特点是以个人业主制和合伙经营的组织形式为主,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利润也成为管理者衡量组织绩效的一个主要指标,而外部对组织绩效的评价主要来自于债权人对组织偿债能力的评价。 1
10、.3. 财务性绩效评价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一步被利益相关者所关注,对企业评价的内容进一步深化,新的理论、方法不断涌现。典型方法如:20世纪初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沃尔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在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一书中提出了7个标准比率,1932年英国管理专家罗斯提出了评价企业部门绩效的思想,20世纪50年代,莫迪里亚尼和米勒提出了MM资本结构理论,同期杰克逊马丁德尔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1971年,麦尔尼期发现最常用的绩效评价指标是投资报酬率。20世纪60
11、年代以前,运用得比较广泛的绩效评价指标是销售利润率,60年代以后,运用得最为广泛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是预算、税前利润和剩余收益等。杜邦公司则注重以投资回报率(ROI)为核心的财务指标建立了著名的杜邦财务体系,这些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是“杜邦分析法”和“波士顿/GE”矩阵。从此,组织绩效评价进入了财务绩效阶段。1.4. 战略性绩效评价阶段组织绩效评价创新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组织以追求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此时以Melnnes和Persen为代表,以经济增加值(EVA)、销售利润率、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开展组织绩效评价。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组织进而强调股东财富最
12、大化目标,对组织绩效的评价开始注重每股收益(EPS)及EPS增加值、市场增加值(MVA)为核心的财务指标的运用,主要是以Gary Ashworth为代表。20世纪90年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然有战略眼光和长远奋斗目标。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也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评价,向更加注重有机结合与互动影响评价方向发展。典型方法一是1991年Stewa提出的经济增加值(EVA)指标用来评价财务绩效,对企业绩效评价产生重大影响。二是1992年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诺顿(David Norton)提出运用战略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对组织绩效进
13、行评价的科学思想。从组织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演变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组织绩效的评价要将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结合起来,不能够单纯以财务绩效来评价组织,要注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将组织的长期战略目标同短期营运目标相结合。这既是组织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演进的历史规律,也是组织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组织绩效评价的快速发展部分解决了传统绩效评价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快速变化的难题。1.5. 国内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1.5.1绩效评价方法现状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研究虽起步较晚,但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产量产值总量指标评价、财务比率指标评价和企业效绩评价三个发展阶段。我国
14、1999年发布了国有资本金效绩效评价规则,评价主体是政府,评价指标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部分,各占80%和20%。定量指标涉及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方面。2002年对这一规则作了一些修订,将盈利质量等因素考虑在内,并每年建立行业标准值,以使绩效评价更加公正。然而,在绩效评价体系中未考虑占用资本机会成本、长远发展因素、股票价格因素、行业差异因素等。21世纪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注重对结果的反映,具有静止、单一和被动的缺陷,已经不能适应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要求。企业要想在剧烈变动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
15、能力及时察觉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积极做出应对。绩效评价方法体系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以环境为起点进行设计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的绩效评价方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平衡记分卡(BSC)和经济增加值(EVA)。目前,我国企业已经进入以战略为导向的管理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为长期综合能力的竞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保持。国内学者结合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国内实际,对企业绩效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包括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有学者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运用到企业绩效评价中,把社会责
16、任、环境生态等相关因素纳入绩效评价体系,以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1.5.2绩效评价发展趋势 一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人力、资本、土地、技术等各要素的有机组合,它存在于外部环境之中,不断与外部环境发生各种联系,同时也受到企业内部经营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对企业绩效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才能真正客观、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绩效。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过程看,无论国内外,每一时期的绩效评价都是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特点以及企业所处社会经济环境和管理要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整个发展进程始终遵循着与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相适应的总体趋势,
17、集中表现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差异上。企业要想在剧烈变动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能力及时察觉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积极做出应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以环境为起点进行设计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二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向主体多元化、指标综合化发展。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主要在于满足股东、债权人或管理者的需要,只偏重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衡量。但随着相关理论的兴起,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及内涵被大大扩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过程的加快使顾客、政府、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不仅股东、债权人要了解企业的绩效状况,顾客、政府等也要了解企业的绩效,企业绩效评价主体向多元
18、化发展是必然趋势。鉴于财务绩效评价自身存在的缺陷,越来越多的非财务指标被引入了绩效评价系统。相对于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的优点在于:非财务指标受到会计政策选择的干扰比较少;注重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评价,因而能保证企业管理者及时、连续地对所要控制的项目进行跟踪监控,使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考虑了创新能力、管理能力、雇员关系、生态环境等与企业长期战略优势密切相关的因素,并且具有良好的柔性,能够适应市场和企业周边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更为注重企业绩效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利于弥补财务指标的滞后性缺陷。因此,企业绩效评价发展趋势应是在客观、准确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全面关注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把财
19、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2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2和3例证不够,不是把一个资料分拆到几处,论述不充分!2.1. 财务评价指标的短期性、缺乏独立性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建立在人为确定的一套主观性很强的财务会计规则基础上。一方面,财务指标易于定量化、便于操作,但另一方面,单一使用财务指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表现在:受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的干扰;容易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从而造成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战略性思考,无法提供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和柔性等方面的信息;只能提供历史信息,无法预测未来的绩效发展状况等。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体系的主要计分方法是功效系数法,辅助方法是综合分析
20、判断法。财务分析主要是评价企业如何有这样的经营业绩,要求各个评价指标之间必须相互独立。然而,评价方法体系中所运用的财务指标相关性较强,缺乏指标间应有的独立性。因此,方法体系的设置与评价方法的采用不够配套,缺乏科学性。2.2.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权重失衡鉴于我国企业绩效评价计分方法以功效系数法为主,综合分析判断法为辅,如果指标权重不合理,将会影响对一个企业的评价结果。例如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模型中财务指标占80%的权重,存在财务指标权重过大、非财务指标权重偏小的评价倾向,所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首先,财务指标权重过大,导致企业过分重视短期财务结果,助长管理者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行为,使得企业不愿意进
21、行可能会降低当前盈利水平的资本投资,从而影响了公司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其次,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殊性,企业只有投资和关注于顾客、供应商、员工和技术创新等各个方面,才能完成创造未来价值的行为,但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显然不能实现对这一过程的指导,它评价和描述的是过去的事情,用来指导和评价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显得捉襟见肘。另外,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做出了很严格的限制,企业的很多无形资产不能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体现,使得财务指标在评价企业无形资产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而这恰恰是评价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指标权重过大,易导致企业重短期业绩评
22、价,轻长期业绩评价,重过去财务成果,轻未来价值创造;重有形资产业绩,轻无形资产业绩等倾向。2.3. 发展创新能力和战略评价指标偏少传统财务评价方法过分注重公司财务业绩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可直接计价因素,忽视非财务指标的不可直接计价因素。然而,当竞争环境越来越需要经理们重视和进行经营决策,像市场占有率、创新能力、以及质量和服务这类非财务因素应该在业绩评价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例如在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体系中,企业基本素质指标权重过高,体现企业基本素质的指标占整个评议指标40,这项指标权重过高影响了对企业整体水平的正确判断。设置评议指标的意图在于督促和评价企业的发展能力,而体现企业发展创新能力和发
23、展战略的指标却仅占整个评议指标的14和12%,只占到评价方法体系的26%。这对我国企业来说是不利的,当今世界企业竞争中发展创新是重中之重,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站稳脚跟,进行市场扩张并巩固占领市场,这一权重设置过低,导致不能准确估计企业发展潜力,从而丧失企业与其他先进企业抗衡的能力,显然是本末倒置,所以指标权重有待进一步调整。以国内石油行业为例,目前技术进步贡献率指标与国外石油公司相比偏低。这表明我国石油企业科技投入存在结构性问题,生产性技术费用、科研院所事业费和基建费比例较高,而直接用于研发活动的有效投入低。技术创新能力低还表现在自主开发的专利技术少,高新技术和高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
24、。国外大石油公司在我国国内技术市场强化了对创新主导权的抢占。这为我国石油企业未来的发展形成了严重障碍,增加了我国石油企业的科研开发难度和先进技术应用成本。2.4. 缺少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指标在知识经济时代,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评价企业是否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的竞争优势,其拥有的自创专利及非专利技术项数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通过长期的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形成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知识和智力是企业发展潜能的源泉和动力,而无形资产又源于知识和智力,将衡量企业无形资产、人力资本价值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财务指标,这样才能真正地衡量企业的持久生命
25、力。所以,缺乏反映无形资产和知识资产的评价方法体系是目前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体系的一大缺陷。例如对石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就是一个多目标问题,即单纯从技术上或经济上都不能充分反映石油企业经营好坏与竞争实力的优劣,只有把各项指标归纳起来进行综合,组成一个综合指标体系,才能对石油企业进行客观、全面和真实的评估。2.5. 评价方法的理解性和操作性较差企业绩效评价旨在对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以便为有关监管部门提供考核企业经营者的依据,确定企业收入分配政策,为财务监管工作服务,其设置不但应让高层管理人员易于控制,而且还应易于中层管理者及具体执行人员的理解和实施。而现有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和指标的
26、综合性和全面性不够强,仅局限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直接操作,也只有他们理解自己的行为方向和决策导向,而中层人员及职员则难以理解其行为对指标的影响。因此,这就导致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员各行其是,不能协调一致,难以达到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目的。2.6. 未反映企业社会道德责任履行情况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点将企业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看待,没有考虑其与所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的问题,容易导致企业过分关注经济利益而忽视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道德责任是企业在处理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时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企业的经营行为或绩效不能单纯依靠经济效益最大化来解释和评价,还应受到企业社会
27、责任的约束。目前的评价方法模型大多是从企业经济利益出发进行评价,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较少考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取得的社会效益,对企业社会贡献未作评价或比重过低。现代社会的企业追求的不仅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还要考虑其作为社会组成部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应该将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作为其价值导向。3 完善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体系的具体对策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内外部一系列因素,因此,绩效评价方法体系设计既要考虑企业内部各种影响战略经营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更要考虑外部环境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在设计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体系时要体现以下几个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
28、合、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结合、过去业绩评价和未来发展能力评价的结合、内部层面和外部层面的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只有实现以上几个结合,才能很好地避免现有绩效评价方法体系的缺陷。具体来说,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体系应当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其中定量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包括五个方面:财务层面评价指标、顾客层面评价指标、内部流程层面指标、创新与学习层面指标、社会责任层面指标;定性指标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管理者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占有能力、发展创新能力、经营发展战略、基础管理水平、社会综合贡献、信用操守情况等八个方面。整个方法体系应能够完整反映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避免评价内容不全的弊病
29、。3.1. 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法相结合如何结合,例证说明!,取代传统评价指标传统财务评价方法过分注重公司财务业绩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可直接计价因素,忽视非财务指标的不可直接计价因素。然而,当竞争环境越来越需要经理们重视和进行经营决策,像市场占有率、创新、质量和服务、生产力以及雇员的培训这类的非财务计量应该在业绩计量方面起更大的作用。经济增加值(EVA)评价法产生于1991年,由美国思腾斯特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 Co.)将该方法引入价值评估领域,以取代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经济增加值评价法的优点有如下几点:一是因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EVA能将股东利益与经理业绩紧密联系在一
30、起。同时,由于EVA是一个绝对值,EVA的使用能有效解决决策次优化问题。二是EVA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EVA与基于利润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将权益资本成本也计入资本成本,有利于减少传统会计指标对经济效率的扭曲,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评价企业或部门的经营业绩,反映企业或部门的资产运作效率。三是EVA能较准确地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EVA在计算时,需要对财务报表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了会计信息的失真。EVA自身的局限性是仅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计量,没有将非财务指标纳入考虑范围中。而平衡计分卡(BSC)主要是采用非财务指标,综合考虑了财务、客户、企业的内部流程和创新与
31、学习四大方面。由此可见,BSC是对EVA的有益补充。若能将二者结合使用,形成一种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评价体系,必然是种长期有效的方法。BSC作为一种平衡模式绩效评价指标,此方法将企业的任务与战略转化成目标和衡量指标,主要从财务、顾客满意度、内部业务、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来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BSC由于考虑了非财务因素的影响,克服了传统业绩评价体系只注重财务指标不注重其他业务指标、只注重短期和过去的绩效而不注重长期和未来绩效的缺点。EVA评价法和BSC评价法是国际上对传统绩效评价方法改进和发展的两种趋势,EVA的最大化体现了企业真正的经营目标,BSC不仅通过财务会计信息实施事后反馈控制,而且引
32、入非财务信息对决策行为及执行过程实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控制,这两者的优缺点是存在互补性的,可以考虑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同时,考虑到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模型强调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是符合我国国情、针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模式,也是国内较有代表性的、较为先进的绩效评价模式,在设计绩效评价的具体指标和评价标准时,这种模式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3.2. 增加非财务指标方面的衡量,体现企业长期发展优势每点下面不要再有小点了,你的小点也不合适!3.2.1非财务指标的作用鉴于财务绩效评价自身存在的缺陷,越来越多的非财务指标被引入了绩效评价系统。相对于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的优点在于:非财务指标受
33、到会计政策选择的干扰比较少;注重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评价,因而能保证企业管理者及时、连续地对所要控制的项目进行跟踪监控,使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弥补了财务指标侧重于以会计尺度来衡量企业短期绩效的缺陷,考虑了创新能力、管理能力、雇员关系、生态环境等与企业长期战略优势密切相关的因素,并且具有良好的柔性,能够适应市场和企业周边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更为注重企业绩效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利于弥补财务指标的滞后性缺陷。当然,非财务指标也有缺点,主要是数量过多,并且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复杂,难以科学量化等。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各有其优缺点,二者存在密切的互补关系。因此,理想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是在客观、
34、准确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全面关注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把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3.2.2业务流程方面业务流程主要包括产品生产过程和售后服务,对生产过程的评价主要是从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机器设备的生产效率方面进行。售后服务的价值已经普遍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成为产品的一个重要附加值,也是企业争取客户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以上分析,业务流程层面的业绩评价指标可设置如下:首先是反映企业产品生产实践和生产效率情况的产品生产周期率指标;其次是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产品达标率指标;再次是反映机器设备生产率,生产能力利用率;最后是反映企业售后服务质量的售出产品故障排除及时率。3.2.3客户拓
35、展方面企业所有的业绩必须通过客户才能实现,保持一定规模的客户并不断地争取新客户是企业不断持续发展,实现战略经营目标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通过以上分析,客户层面的业绩评价指标可设置如下:首先是反映客户满意度的客户保持率和客户获得率及产品交货及时率,这些指标越高表示客户满意度越高;其次是反映市场份额的市场占有率或相对占有率指标,这些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在市场中处于优势,竞争力越强;最后是反映企业从客户处获得利润水平的客户利润指标。它集中反映了企业在满足客户需要方面的经营能力和企业财务利益的经营目标。3.3. 重视创新评价,形成企业战略经营核心竞争力企业在技术上创新可以使自己的产品独具特色,使企业在市场竞
36、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可以使企业更迅速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还可以使企业的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使企业在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技术层面的业绩评价指标可以设置如下:首先是反映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投入与使用情况的研究开发费用率指标;其次是反映新产品研制效率情况的新产品开发速度,该指标越大越易形成竞争优势;最后是反映新产品创利能力的新产品销售率和新产品投资回报率。以石油行业企业为例,企业绩效反映市场占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非常重要。石油产业高投入、高风险,油气资源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控制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原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的掌控等方面。美国石油情报周刊考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包括了石油储量、天
37、然气储量、石油产量、天然气产量、炼制能力、油品销售量六项。当今世界各国不断加强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激烈程度日趋升级。在此背景下,加强对石油资源的控制能力,是保证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因此,加大对上游勘探开发板块的投入以获取更多的可采资源储量,不断提高与之匹配的炼油能力尤其是精炼能力,以及以终端零售网络为基础的下游市场控制实力,才能在有效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发展壮大,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4. 注重未来发展,建立反映无形资产价值绩效评价指标企业职员的素质与积极性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因素,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职工知识水平,才能把无形的理论水平转化为实际技能,以促进企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
38、,使职员以积极的姿态投入生产和管理中去,使企业具有更高的凝聚力,使企业蓬勃发展。通过以上分析,职员层面的业绩评价指标可设置如下:首先是反映企业职员素质的职员知识水平指标;其次是反映企业职员对企业满意度的职员流动率指标;再次是反映职员参与管理程度的职员建议采纳数指标,最后是反映职员生产效率在一定时期内每个职员平均创造的收入。3.4.1无形资本和智力资产比率无形资本和智力资产比率指企业总资产中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价值所占比率。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对当今企业在激烈的环境中获得经营机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所占比例日趋上升,甚至出现专靠无形资产、智力资产经营的公司。该指标通过智力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反映
39、了企业是否重视智力资本以及智力资本对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作用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在现有的知识经济条件下能否适应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体现。无形资本和智力资产投资比率指企业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的投资占企业总投资的比重。从长远意义来看,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的投资有助于企业形成持久的生命力。有的企业有助于企业成长的无形资产、智力资产方面投资过少,从而抑制了企业创造未来价值的能力。企业只有不断引进新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才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潜力,揭示了企业对未来成长能力的准备情况。3.4.2知识与智力资产收益率知识与智力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
40、在知识与智力投资收益方面的重要指标,反映知识与智力资产对企业的贡献规模,也进一步反映不同行业知识与智力资产收益率的差别,以及同行业中对知识与智力资产运用程度。该指标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对知识与智力资产利用得越好,带来的效益也越高。3.5. 融入企业管理过程,提高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3.5.1全面融入企业管理过程由于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数据化,不能与企业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致使不能为企业有效地提供管理和决策所需的信息,进而导致经营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在管理过程中出现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不易协同的现象,使企业难以实现全局目标。为更好的使绩效评价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应将绩效评价贯穿于企业整个管理过程之
41、中,其基本思路是评价方法体系,将战略目标划分成阶段性的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分层次转化为具体的评价指标内容,以便不同部门协调一致,达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3.5.2制定具体目标,协调发展企业发展是企业整体素质的不断更新和提高,是各个方面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结果。企业各部门的活动存在一定的联系,只有各部门协调发展才可以使企业各类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真正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协调能力指标从企业微观角度来评价,使企业重视财务指标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销售增长、技术创新、成本降低、资本积累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绩效评价方法体系使战略目标转化为阶段性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并为大多数人所理解的目标,使绩效评价方法体系
42、融入到战略管理的全过程中,以真正体现为企业战略管理目标服务的思想。3.6. 战略经营追求社会效益,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企业经历了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阶段之后,开始进入战略经营时期,这一时期的企业经营目标和价值导向开始演变为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这也是现代企业追求的基本目标,兼容了时间性、风险性、可持续发展等重要因素,体现了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其包括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其他相关利益者,诸如员工利益最大化、政府利益最大化、债权人利益最大化等。系统论认为,系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企业对于它下设的各个部门和基层单位来讲,是一个大系统,而对于它所属的城市、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
43、讲,又仅仅是一个子系统。为此,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从企业本身来考察,还必须从企业所从属的更大社会系统所定的规范和目标来考察。企业要在激励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必须与其周围的环境取得和谐,这包括与政府的关系、与员工的关系和与社区的关系等,因此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包括解决社会就业、讲求诚信、保护消费者、支持公益事业、环境保护和搞好社区建设等。“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就是要求企业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与其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形成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间的良性循环关系。4 结束语由于好的绩效评价系统要权衡简单易行和准确的关系,如果建立过于复杂的指标体系,就会让企业在浩瀚复杂的
44、数据和信息面前无所适从,而过分简单的指标体系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因此,EVA和BSC的结合使用将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这体现在财务方面的改进。EVA作为将股东价值衡量的终极标准,将其它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最终导向价值创造。BSC根据公司战略,制定当前、近期、未来需关注的最重要的目标。通过EVA指标分解和敏感性分析,可以找出对EVA影响较大的指标,从而将其他关键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与EVA这一企业价值的衡量标准集成,形成一条贯穿企业各个方面及层次的因果链,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BSC”。将EVA置于BSC的顶端,处于BSC的最终环节,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优势都是为实现EVA增长的总目标
45、服务,企业及各部门的商业计划不再特立独行,而是融入到EVA的进程中。这样,EVA就像是记分卡上的指南针,其他所有的战略和指标都围绕其运行。从而有效的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将经理人的工作绩效比较客观真实的反应给股东,在某种程度上比其他的绩效评价方法更胜一筹。总之,在绩效考核方法选择上,为了全面评价企业的绩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需要设置多种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构建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体系应遵循科学性、互补性、相关性、系统性、公正性等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绩效评价工作发挥最大效用,促进企业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国家对企业的监管,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1林琳.基于EVA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1,(2).2李丹,曾繁荣.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方法综述J.财会通讯,2011,(2).3胡曲应.环境绩效评价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0).4杨齐.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模式改进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3).5向坚,刘洪伟.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6).6廖小菲,周良平.浅析EVA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应用J. 财会研究,20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