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阶段职工工资收入调查.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776901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现阶段职工工资收入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现阶段职工工资收入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现阶段职工工资收入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现阶段职工工资收入调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现阶段职工工资收入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现阶段职工工资收入调查.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关于现阶段职工工资收入调查调查:1对象: 美的公司某一工程师行业性质:私营企业月收入:4800元(工资:2000 奖金:2000 其他:800)感觉:现在还没结婚,这样的收入还过得去,但以后结婚了希望能够再提升。支出结构:自己吃穿住1500元,存款2500,其他8002对象: 汕头某一小学教师行业性质:公有制月收入:2500 (工资 1200奖金:1000其他:300)感觉:少了点,孩子教育支出还要买房子,还是挺紧张。支出结构:吃穿1500,孩子教育500其他:10003对象:民工行业性质:私营工厂月收入:800 (工资:600奖金:200)感觉:太少了,根本还不够家庭支付,还有孩子的学费,

2、真的很紧张,支出结构:吃穿600 孩子教育:200分析:一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与此同时,广大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然而,通过资料检索,我们清楚地发现,不同行业的职工收入水平存有较大的差异例如.北京地区建筑业工人的平均工资是14455元,而金融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却高达50189元在不同地区的同一行业之间其差距也很大比如,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职工的工资在上海达到了21370元,而在湖北地区却只有67元。事实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我国各行业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贫富差距,人们的工资收入因行业和地区不同而参差不齐我们通过梳理和研究全国31个省!

3、市!自治区的15个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状况(这些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地质勘探及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金融及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及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发现其中有许问多题值得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金融及保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收入最高,分别为18861.29元和17378.13元;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紧跟其后相反,农林牧渔业的平均收入仅为8242.23元,位居15个行业之

4、末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事经商工作和科学技术研究的人员收入最高,而靠传统农业方式生活的人们收入相对较低由系统做行业间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建筑业由系统做行业间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建筑业的收入和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批发零售业的收入的相系数分关别为0.917!0.932!0.940这说明建筑业的发展对这3个行业的影响十分重要。二现阶段工资分配存在三大问题 (一)工资分配和调控制度不完善 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政府对企业收入分配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国有企业经营者与职工收入的差距不合理扩大,企业普通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同工不同酬现象以多种形式存在。事业单位工资分类管理

5、的办法不能很好地体现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工资中体现岗位和贡献的因素不足,工资外收入缺乏有效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不到位,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没有有效建立。国有单位工资分配制度缺乏协调性。社会工资的市场形成机制与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二)工资分配格局不平衡 一是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占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偏低,2005年只占到10.91%。二是城乡居民之间的工资收入所占比重很不平衡,2005年,43%的城镇人口获得了83.4%的居民工资性收入,而57%的农村人口只获得了16.6%的居民工资性收入。三是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不同经济类型之间的职工工资分配格局也不尽合理。(三)职工工资

6、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1990-2002年,平均货币工资收入最高最低行业的收入之比由1.76:1扩大到2.99:1。2002年以后,受行业门类划分的影响,平均货币工资收入最高与最低行业的收入之比进一步扩大到2003、2004和2005年的4.63三原因与措施15个行业职工工资之间(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地质勘探及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金融及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及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典型地区不同行业的比较与分析。第1类中仅有上海和北京

7、两个地区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城市职工平均工资位居全国前列,在金融及保险业!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房地产业和制造业都十分突出在上述四个行业中,职工的平均工资都远远高于全国其它地区同时,在批发零售及餐饮业!科学研究及综合技术服务业和教育文化业也都略高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分析其原因,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北京职工因此也受益匪浅,各行各业收入水平也高于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第2类地区包括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西藏和青海由于天津与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北京的发展多多少少带动了周边兄弟城市包括天津的发展,而且天津作为直辖市也有很多经济优惠政策,这是天津职工平均工资也很高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

8、还发现,无论是在地理位置上,还是在开放性政策以及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上,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都类似于上海当然,也许正是由于离上海太近,江苏!浙江等省份在发展中有时也会受到来自上海的制约但是,不管怎么说,东南沿海地区优异的经济条件仍促使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的职工工资收入保持着较高的水准所有其它22个地区构成了第3类这类地区是为数最多的一类,它包括了西部欠发达地区!东北三省以及黄河沿岸的一些省份这些地区各个行业职工平均工资都不高,尤其是安徽!江西!河南三省职工总的平均工资位于全国之末在进一步大力推进上述地区相关行业改革的同时,政府部门对其采取相应的倾斜政策,开展有针对性地扶助,大力帮助第3类地区的

9、职工提高工资收入,以有效控制不同地区职工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是十分必要的四广东省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一 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15.19元,比上年增长6.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6%,实际增幅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居民收入增长呈逐季扩大态势,1季度增长2.6%,2季度增长3.7%,3季度增长6.5%,4季度增长14.5%。居民家庭收入主要有以下特点:1.国有、集体经济单位职工收入稳定增长2.转移性收入大幅增加3、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收入增长放缓4、个体就业人数增长较快,但收入增长大幅减缓二、居民消费支出基本平稳城镇居民家庭的实际收入虽然有较多增加,但受收入预期不

10、明朗和未来支出增多等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明显不够畅旺。资料显示,广东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8099.63元,比上年仅增长1.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 1.8%,实际增幅比上年减少2.5个百分点。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主要特点:1、消费支出呈现明显的节假日效应2、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居民人均食品支出3096.33元,比上年下降0.2%。在食品消费结构中,淀粉类和油脂类食品支出均比上年减少,其中粮食支出下降2.1%,油脂支出下降7.4%,肉禽及其制品支出下降1.9%,蛋类支出下降4.0%;而水产品类、奶及奶制品、酒和饮料以及干鲜瓜果则分别增长3.5%、13.9%、5.0%和2.0%。3、耐用消

11、费品拥有量增加,但支出降幅较大。4、医疗保健支出增幅较大。5、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大幅回落。6、教育投资保持一定增幅7、购房支出大幅增长。三、居民投资呈现多元化格局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广东城镇居民的理财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投资呈现多元化的格式1、银行存款仍是居民普遍的投资方式。2、储蓄性保险的投资方式受到城镇居民的欢迎3、有价证券和不动产的投资增加。四、问题与建议目前,广东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已达到宽裕小康,部分居民更达到富裕。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有少部分居民生活比较困难。这部分困难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3.4%,为最高收入户的16.3%;人均消费性支出也仅

12、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2.8%,为最高收入户的22.0%。他们平时收入相当一部分用于食品支出,其恩格尔系数为52.9%,而且积蓄也非常少,其消费性支出占了可支配收入的99.6%,生活比较窘迫。 困难户居民是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各级政府应对这部分弱势群体给予特别关注。为此,要把“送温暖活动”的短期行为长期化、制度化,在为失业人员多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他们收入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由于生活贫困和失业导致部分人员没有资金来源而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外的问题,在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时应考虑到这部分贫困阶层和失业人员的实际困难,争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加以解决。如考虑建立贫困阶层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用于帮助那些贫困阶层解决养老和医疗问题,真正让广大群众都能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