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两大转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两大转变.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两点转变2012年是银行的一个转折点。前3-5年内的银行规模效益增长是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外部系统性风险的积累带来了商业银行效益的急剧变化。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从规模考核向模拟利润逐步转化。我们暂不考虑平衡计分卡模型,从直接经济指标来度量绩效考核的设计,很多银行采取的考核方法会慢慢失效。在这个命题框架内,我们仍然认为息差占据了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所有的业务创新及中间业务的增长,目前还处于一个逐步转换的阶段。产品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小微企业、农户贷款产品的创新及消费信贷的发展成为农村商业银行主要的发展手段。一、 局部规模已经有负增长的可能。前几年,银行的复合
2、增长率较高。存款考核中,存量增量的考核概念成为一个惯性。当存款不再大幅度增长,我们应该怎么考核?二、 如何建立贷款产品的风险评估模型。绩效考核从规模法向模拟利润法迁徙,带来了认识的偏差。具体模拟利润的测算模型,实际效果差距很大。模拟利润的精细化钻取,主要涉及成本核算及产品盈利及对应风险的模型。“当方向是错误的时候,停下来是最好的选择。”作为绩效考核体现企业战略调整的第一原则,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的调整思路决定了绩效考核的深化设计。首先,我们解决的是产品多元化和客户精细化的问题。没有这些,绩效考核会一直停留在“规模增长惯性”的迷宫。绩效考核一直伴随着银行业务调整而设计,前年我们推出了“客户贡献度
3、分析”的模块,来应对粗放的规模论及教条性的模拟利润。绩效考核系统的界限已经模糊,在我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产品中,能无缝对接我公司的“分析型客户CRM系统”。一个客户的概念已经泛化,并不是传统的“客户号下的所有账号”。在核心系统和外围系统的基础上,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构架了“泛客户群体”的管理概念。关联客户、集团客户、对共对私等所有客户标签,最终回归到实质性的客户圈子。对这个圈子的挖掘,成为客户经营精细化的主要方向。围绕一个“客户群”,锁定客户贡献度的模拟利润考核,成为绩效考核纵深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实际上与银行精细化经营的方向具有很大的一致。绩效考核直接固化一个客户经理的实际工作行为。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其次,作为绩效考核,更多须在智能分析的基础上,才有科学的执行价值。我们对于模拟利润的模型、产品风险的研究模型,一直依赖于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工具。一个贷款品种,在地区性银行的或有风险系数的测算,才能真正判断模拟利润的真实性。在测算产品风险系数的模型上,我们充分利用“历史因素”、“区域因素”、“担保方式”、“行业动态因素”、“基本担保方式”等各种模型要素,形成长达2-3年的数据验证。历史的不良数据,和新的经济指数以及突发性行业的因素都动态地纳入系数指标。(以上节选自工作室讨论稿)如何更好地参照上述两个因素,制定新年度的考核办法,欢迎和我们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