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区域共同市场政府公共管理.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780682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中国区域共同市场政府公共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探讨中国区域共同市场政府公共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探讨中国区域共同市场政府公共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探讨中国区域共同市场政府公共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探讨中国区域共同市场政府公共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讨中国区域共同市场政府公共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中国区域共同市场政府公共管理.doc(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探讨中国区域共同市场政府公共管理摘要随着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兴起和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逐步迈入了加速发展和跨界整合的一体化的新阶段。全面突破行政区界限、以经济联系和政策一致性为主要界定以及测度标准的区域共同市场,已经成为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空间单元和研究对象。把已经趋于完善和结构化的国际分工体系延伸和拓展开来,运用到我国区域经济的研究框架上,是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区域共同市场是一种高层次的区域合作、竞争与发展的制度框架。它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区域竞争力为根本目的

2、,以区域资源共享、共融、多赢为理念,发展区域合作新机制,区域规划相互协调、服务体系彼此配套,打破区域内部壁垒,使生产要素、商品在区域内得以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区域内经济结构互补、区域经济一体化良性发展。而对我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中的政府公共管理进行研究有着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严格遵循局部和整体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国际上共同市场的概念出发,以我国正在形成中的区域共同市场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这一政策框架中政府公共管理的部分。本文沿着我国区域共同市场的形成机制这一主线,运用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地理经济学、行政管理学等理论工具,主要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区

3、域共同市场内涵和形成基础进行初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中的政府职能进行初步研究。本文总体上分为四个部分,六章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导论。第二部分是区域共同市场理论分析,包括第二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和第三章中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的基础与基本特征。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题中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中的政府公共管理,本章从第四章中国共同市场形成机理入手,认识政府公共管理中职能的转换以及第五章这种共同市场形成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划分。第四部分是全文的现实意义之所在,也是对全篇论述的总结和合理性的反映,即第六章,发展中国区域共同市场政府公共管理的对策建议。关键词: 区域共同市场 制

4、度框架 政府公共管理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enhance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fter World War ,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city cluster and city circle since Open and Reform,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y gradually step into the new stage of acceleration and integration.

5、Regional Common Market, which completely breaks through district boundary, defined and measured by economic relation and policy consistency, has become a new spatial unit and research object. Expending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system which has already near the perfect into the research frame of Ch

6、inese regional economy is the only way to speed up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necessary choice of 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Regional Common Market is a kind of high-class institutional frame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competition and development. It accords to the principle of ma

7、rket economy, with the ultimate goal of developing economy and advancing regional competition and the idea of share, harmony and wins together, and develops a new mechanism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It realizes ultimately the harmony of regional planning, the accommodation of service system, the brea

8、kthrough of internal block of regional areas, the free flowage and optimized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and products and the interchange of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earch of governmental public management during the existence of

9、 Regional Common Market.This thesis strictly follows the rules of combination of part and whol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which starts from the conception of common market, researches on the regional common market in the process of forming in China the and emphasizes the governmen

10、tal public management part. This thesis, along with the main route of the mechanism of regional common market formation in China, mainly adopts the mixture of general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demonstrational analysis, data statistic, quantitative analysis, computation analysis, and other interdiscip

11、linary as regional economics, urban economics, geographical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primarily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and formation base of regional common market, and settle the administration function in the forming of regional common market in China.The entir

12、e thesis is divided 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meaning, route of discussion and possible cre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retrospect and conclusion of regional common market from home and abroad. It also expounds on the related and clos

13、e conception of regional common market.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key chapter of this thesis. It coordinates the connot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s in China, and makes a definition of its conception. Moreover, it discourses upon the conditions that regional common market possessing in China. The fourt

14、h and fifth chapters proceed with the status in quo of government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analysis center and local government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in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common market in detail. In the last chapter of six, the thesis provides policy suggest

15、ion to regional common market in China.Key Words: regional common market, institutional frame, governmental administration 目录第一章 导论1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理论、现实意义11.1.1 选题背景11.1.2 理论意义21.1.3 现实意义2第二节 论文研究思路与结构31.2.1 研究思路31.2.2 论文结构3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41.3.1 可能创新之处41.3.2 不足之处4第二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6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研究综述62.1.1 国

16、外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回顾62.1.2 国内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回顾14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172.2.1 从自由贸易协定到共同市场172.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具体形态182.2.3 欧洲共同市场的实践与特征20第三章 中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的基础特征25第一节 中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的基础253.1.1 中国城市群的发展253.1.2 从城市群到区域共同市场273.1.3 中国区域共同市场的形成基础28第二节 中国区域共同市场的界定353.2.1中国区域共同市场的定义363.2.2 中国区域共同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39第三节 区域共同市场的基本特征403.3.1 地域的整体关联性403

17、.3.2 经济发展具有分工的基础上的关联性413.3.3 地区内部贸易自由化、劳动的开放性443.3.4 经济发展的制度化45第四章 政府公共管理在区域共同市场形成中的机制作用48第一节 区域共同市场形成中政府公共管理的必要性484.1.1 政府公共管理的内涵484.1.2区域发展政府公共管理的必要性494.1.3 区域共同市场形成中政府公共管理的提出53第二节 区域共同市场形成中政府公共管理的机制584.2.1 外部性内部化机制584.2.2 地方政府利益协调机制594.2.3 新型政府服务机制60第五章 中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中的政府公共管理61第一节 国内外的政府公共管理研究615.1.1

18、 国内外政府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615.1.2 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现状和问题64第二节 中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中的中央政府公共管理685.2.1 政府职能的一般分工685.2.2 中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中的中央政府公共管理71第三节 中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中的地方政府公共管理745.3.1 国内外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研究745.3.2 中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中的地方政府公共管理76第六章 发展中国区域共同市场政府公共管理的对策建议81致谢89参考文献90个人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93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理论、现实意义1.1.1 选题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欧盟、北美自

19、由贸易区等区域共同市场的发展如火如荼,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特征。如何把已经趋于完善的国际分工体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运用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来,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前沿课题。在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的区域及城市经济逐步进入加速发展和跨界合作的新阶段。淡化行政边界、强调区域内部和区域间的联动合作、互补与竞争越来越成为学者和政府思考区域问题的新理念。首先,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域空间。涵盖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也步入实施阶段。其次,在区域发展中,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周围

20、城市又突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在全国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城市圈。这种态势说明,怎样把这种一体化和加速发展的趋势更好的延续下去,推动各个行政区域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与发展,寻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合理制度框架,是国内学者和政府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由西方学者提出的“城市圈”或“都市圈”是以非制度性合作为利益纽带的一种低层次的初期合作形态,其在我国按市场规律发展过程中必然形成经济意义上的区域共同市场。我国目前区域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有的地方甚至各自为政,形成所谓的诸侯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以及产业结构的趋同,也出现了颇具“圈地”嫌疑的种种问题,这就迫切需要建立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21、的区域合作的长效机制,扩大和深化区域制度合作。我国区域共同市场的形成对政府的公共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建立、发展我国区域共同市场中如何发挥政府在转型时期的作用,推动共同市场制度框架的建设,是新时期政府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1.1.2 理论意义在国际贸易中,自由贸易区和共同市场是以消除关税障碍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我国经济区域中的共同市场与此有着很大的差别,它是一个主权国家内部区域发展的一种制度框架,不存在关税壁垒问题,但存在市场的地方割据问题。如何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过程中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研究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既是对国际经济学中的区域共同市场理论的

22、补充,也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为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的整合与共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经济圈”事实上是一种看不见的、无形的圈。从长远发展来看,这种状况对区域发展只能起到过渡性的作用。在实践上会越来越强烈地对区域经济合作提出规范性的制度要求。区域共同市场就是在适应这种制度性要求下应运而生的。区域共同市场,其本质是区域共同政策;区域共同市场建设,其核心就是区域共同组织的建设。作为参与区域经济活动的主体以及在区域共同市场中的主导角色,政府的活动及其作用对区域共同市场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主要从我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过程中政府公共管理的角度对以往的区域公共管理进行进一步探讨,从而补充与发展这一领

23、域的理论研究。1.1.3 现实意义对我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中的政府公共管理进行研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为增强我国区域经济竞争力、推动全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中进行的。 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制度变迁过程中,全国统一市场正在形成,经济市场化的进程还存在种种制度性障碍的限制,但是在制度创新方面却有后发优势,即通过对发达国家先进分工组织的组织模仿和管理模仿,我们可以获得关于分工组织的制度性知识,从而改进制度规范和模式,达到提高经济效率的目的。构建我国区域共同市场的过程中,制度环境是基础保障,组织安排是结构保障,行为规则是具体的激励与约束保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各自的范

24、围内对建立区域共同市场的制度创新,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地区的各级政府不仅已经形成区域合作的共识,而且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出现了制度层面的整合。这种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政府合作机制能否有效运转,能否建构起良好的制度环境,涉及到从规划、制度、政策等诸方面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工与建设。 郭鸿懋,邹治平. 发展区域共同市场 降低城市、区域资源配置成本. 城市,2004(1):79合理的组织安排和完善的区域合作规则问题的研究将会有效地打破地方壁垒,有效地提高各地区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也会有效地推动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建设。第二节 论文研究思路与结构1.2.1 研究思路本文从

25、探讨区域共同市场的概念入手,首先综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共同市场的理论发展;继而结合我国城市区域发展的实践,分析了我国区域共同市场的形成现状,回答了我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的基础,指出它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接着根据我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的机制界定中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制度建设;最后提出加强我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的政府公共管理政策建议。研究思路框架如图1.1。1.2.2 论文结构本文总体上分为四个部分,六章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导论。第二部分是区域共同市场理论分析,包括第二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和第三章中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的基础与基本特征两章的内

26、容。第三部分为关于本文主题中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的政府公共管理,本章从第四章中国共同市场形成机理入手,认识政府公共管理中职能的转换以及第五章共同市场形成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划分。第四部分是全文的现实意义之所在,也是对全篇论述的总结和合理性的反映,即第六章,发展中国区域共同市场政府公共管理的对策建议。导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的基础与特征中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中的政府公共管理发展中国区域共同市场中政府公共管理的对策建议按照形成机理 实现制度创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能划分 图1.1 研究思路框架图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1.3.1 可能创新之处本文是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

27、础上对区域共同市场公共管理的领域内作一初步探讨,而为了研究本题必然对国内外区域共同市场的研究与实践作一简单的回顾,对一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归纳。论文可能创新之处是:(1)对中国区域共同市场内涵、形成基础与基本特征做了初步的探讨。(2)对中国区域共同市场形成中的政府职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1.3.2 不足之处 中国区域共同市场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在实践上也尚未在全国展开,只有长三角地区的研究中比较明确地提出了这一发展目标。因此在我国仍属于探索的初始阶段。所以论文仅仅进行了理论的规范分析,理论分析深度不够,案例与实证研究很不足,需要在今后继续研究中提高与改进。第二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一

28、体化的英文为“Integration”,其概念在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它的字面意义是把各个部分结合为一个整体。在经济学领域里,一体化最初来源于企业之间的联合,出现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研究中。企业之间通过卡特尔、托拉斯以及其他兼并方式联合而成产业组织,可分为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两种形式。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起,经济一体化就被应用于对国际经济活动的研究中,用来形容多个国家独立的经济活动融合为紧密相联的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按照涉及的国家范围来划分,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区域性的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性的经济一体化。就目前经济一体化的实践和理论来看,经济一体化主要是区域性的,即区域经济一体化。

29、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研究综述2.1.1 国外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回顾2.1.1.1 经济一体化内涵的解释“经济一体化”这个专有名词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西欧。1954年,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Tinbergen)在其重要著作论经济政策中首次提出:“经济一体化就是将有关障碍经济最有效运行的人为因素加以清除,通过相互协调和统一,创造最适宜的国际经济结构”。丁伯根在其国际经济一体化论著中更详尽和系统地解释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象, Tinberge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msterdam, 1954把经济一体化分为消极一体化和积极一体化

30、。他认为,消除歧视和管制制度,引入经济交易自由化是消极的一体化;而运用强制的力量改造现状,建立新的自由化政策和制度是积极的一体化。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认为:“经济一体化就是指产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不受政府的任何限制。” 1962年,巴拉萨在其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对经济一体化作了更广泛和深入的分析,他指出:“一体化既是一种进程(a process),又是一种状态(a state of affairs)”。 Balassa. The theory & Economic Integration. London: Allen & Unwin,1962:10作为一个过程,一体化意味着取消国家间的经

31、济歧视,它包括旨在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差别待遇的种种举措,强调了动态性质;作为一个状态,一体化意味着国家间不存在各种经济歧视,表现为各国间各种形式的差别待遇的消失,强调了静态性质。巴拉萨的定义在西方经济学中具有经典性意义,此后许多经济学家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解释,基本都是围绕“过程”和“状态”展开的。但巴拉萨是从行为或手段的角度来描述经济一体化的,但没有指出经济一体化的目的或效果是什么。为此,另外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柯森(Curson)在1974年从生产要素配置的角度解释了经济一体化,他对巴拉萨所说的一体化是“过程”解释为:“导向全面一体化的成员国间生产要素再配置;对一体化是“状态”解释为:“业已

32、一体化的国家间生产要素最佳配置”。 王胜今. 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研究报告.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信息网,2005-4-22波兰经济学家查尔斯托斯基(Chelstowsk)回避“过程”或“状态”之分,指出经济一体化的本质是劳动分工,即“按国际劳动分工的要求来调整各国的经济结构” Chelstowski. CMEA and Integration. Polish Perspectives:1972。经济学家林德特(Lindert)给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定义是:通过共同的商品市场、共同的生产要素市场,或两者的结合,达到生产要素价格的均等 林德特. 国际经济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45

33、4463。对此,经济学家罗伯逊(Robson)则强调:“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并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安排应该体现三个方面的特征:在某种条件下,成员国之间歧视的消失;维持对非成员国的歧视;成员国之间在企图拥有持久的共同特性和限制经济政策工具的单边使用上有一致的结论”。 罗伯逊. 国际一体化经济学. 伦敦,1984:153宾德(Binder)又在1969年就指出:“经济一体化”就是消除成员国经济部门间的歧视,制定和实施共同政策的过程。塞尔维特(Servet)认为一体化是指“在加入一体化的成员国之间减少歧视和消除贸易壁垒的商业政策”。1976年马克西莫娃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诠释区域经济

34、一体化为国家经济间发展深层次且稳定的生产分工关系的过程,是具有同类社会经济体制的国家群体框架内的国际经济实体的形成过程,这一经济一体化过程显然由统治阶级所操纵,因而,也是一个商品政治化的过程。 金铸.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大北京”发展问题研究. 城市开发,2003(10)同年,霍兹曼(Holtzman)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引向共同市场层次,阐述了一体化是一个成员国家间相似产品和同类要素价格一直化的状态的观点。也是在1976年,曼尼斯和索迈将经济一体化同产业部门的融合,政策和行政的统一联系起来,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有了新意。利兹马克鲁普指出:“事实上经济一体化可以有一国之内的各个地区的,也可以有各国

35、之间的”。到了1988年,马洛和蒙蒂斯开始强调传统经济地理因素的重要性,而派内克则进一步提出了一体化同开放经济及经济相互依赖的观念的差别性。 徐明. 世界经济主流:全球化还是区域一体化. 经济学家,2004-02-10世界银行在界定“经济一体化”时说:“经济一体化即在制定和实施税收、健康和安全法规、环境、标准等国内政策时政府之间的合作能够通过减少交易费用和允许新企业进入市场来增加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度。国内政策的合作还有助于克服市场失灵,而且能够“确保不会通过不正当途径再次增加贸易限制”。 Maurice Schiff L.Alan Winters著. 郭磊译. 区域一体化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36、社,2004:13 可见,“政策一体化”是指政府有意采取超出国民待遇范围的措施,通过调整、协调或对国家政策和执行的互相认可来减少管理体制所带来的市场分割的负面效果,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和实施阶段。也有的学者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地理位置相临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以获取区域内国家(或地区)间的经济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为宗旨,为促使产品和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而建立的跨国性经济区域集团 庄起善. 世界经济新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定义为按照自然地域经济的内在联系、商品流向、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形成的经济联合体。广

37、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体(以邻近者居多)为了使其利益最大化,达到最佳配置生产要素之目的,以政府的名义、通过谈判协商,实现成员之间互利互惠及经济整合的制度性安排。因而,除了国家之间的区域一体化,也存在一国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问题,这就是以国家内的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是由区域经济一体化延伸出来的含义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2.1.1.2 经济一体化效应的理论回顾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贡献最大的是维纳(Viner,1950)。1950年,他在关税同盟问题中,开创性地提出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这两个用来衡量关税同盟实际效果的新概念,从而使战后关税同盟理

38、论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之后,米德(Meade,1955)、李普西(Lipsey,1960)、兰开斯特(Lancaster,1957)、丁伯根(Tinbergen,1965)、库珀(Cooper,1965)、马塞尔(Massel,1965)和瓦尼克(Vanek,1965)等人分别对关税同盟理论作了不同的完善。总体来说,国外理论界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析都是以关税同盟理论为基础和核心内容的。维纳1950 年在论关税同盟问题 尹翔硕. 国际贸易教程.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79 一文中提出了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效应和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效应之间

39、的对比。维纳认为,组成关税同盟的总福利效应要看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对比之后的净福利,参加区域经济组织的福利效应是不确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范围越大,包含的成员国越多时,总的贸易创造超过贸易转移的可能越大,在经济上越是有效益的。为了力求简明,这种传统关税同盟理论在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上采取的假设是单一产品市场、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获得理论研究突破的学者还有米德(Meade,1955)、瓦尼克(Vanek,1965)和肯普(Kemp,1969)。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证明,一体化给成员国提供了根据比较优势在集团内部进行产业间专业化的广阔机会,因此带来了合理化生产。只要集团与其

40、他地区间的贸易转移所造成的降低专业化分工的效应小于贸易创造带来的合理化收益,资源配置便会得到改善。这一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厂商在完全竞争的框架内生产相同的产品,并且其生产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性。而且,其核心理论关税同盟理论还排除了生产要素在国家间的流动。然而,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很多新问题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传统理论所描述的范围。比如说,当研究两种以上的产品时,一般均衡会变得错综复杂,不能突出这些关税同盟主要特征的重要性;关税同盟发展到共同市场等更高级一体化形式之后,生产要素实现了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欧共体成立后,发生在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等等问题。单纯依靠传统

41、理论是难以对这些做出解释的。所以,更多的以动态效应显示区域经济一体化收益的理论应运而生,共同市场理论就是其中重要的理论之一。米德(Meade,1955)和伍顿 (Wooton,1988)为共同市场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主要分析了在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对一体化内部各成员国生产要素价格及收益的影响。他们经过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建立共同市场会产生净收益,使成员国总的国民收入水平上升;不论是资本还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都会给共同市场带来经济增长效应。科登(Corden,1972)将规模经济引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析框架,考察了共同市场的建立对两国市场产生怎样的规模经济效应。他在规模经济中得

42、出这样的结论:即使两国比较优势不存在任何差异,通过专业化而达到的一体化也可以获得效率收益。存在规模经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除了传统理论中提到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还会出现成本下降效应和贸易抑制效应。共同市场会带来竞争的激化,影响原来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市场结构,减少寡头垄断,降低市场细分,带来非传统的一体化收益。这种收益主要是通过贸易壁垒的降低和价格歧视的消失来实现的。布利斯(Bliss,1994)分别分析了贸易壁垒降低和消除价格歧视的效应,得出贸易成本大幅度下降,对福利集团产生积极影响的结论。总的来说,国外经济一体化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于潇,王胜今. 我国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前景展望.

43、 经济学动态,2003(5):(1)市场机制是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参与经济一体化的国家应该是市场经济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2)经济一体化过程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流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是创建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必要前提;(3)经济一体化的起点一般以贸易自由化为目标,在实现商品自由流动的情况下,逐渐过渡到资本、技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再过渡到统一的区内经济政策。(4)从自由贸易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能够增加经济福利,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经济越是发达的国家之间形成的一体化组织所带来的收益越大,经济落后国家之间的一体化组织所带来的收益相对较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

44、际经济相互交流的增多,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程度也日趋加深,“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外延不断地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应用“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框架解决区域内部问题,并相应地总结出一些适应本国实际情况的理论,深化和发展了“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和实践环节。2.1.1.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和成因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种全方位的开放和互补相统一的进程,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经济发展的创新动力和互补动力这两大基本动力的推动作用(林其屏,2005)。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动力之一是创新动力。在社会进步系统理论看来,社会进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矛盾演进过程,社会进步的动力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合力”系统。在这个

45、动力系统中,创新是推动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内的当代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另一个基本动力是互补动力。“互补”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这里,“互补”就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互相补充和互相影响。特别是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互补”现象已非常普遍并越来越重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本质就是一种“互补”现象。 王维工,浦再明. 加速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构想. 联合早报网,2005-4-20在这里,“开放”与“互补”之间具有一致性。事实上,“互补”作用与自然环境的作用成反比,与物质系统的发展程度成正比。二十世纪的历史发展表明:在经济技术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时

46、代,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融入更大范围的“互补”行列,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人们常用下面的论述解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因:因为担心在世界经济整体繁荣交易过程势单力孤,更担心失去市场主体地位,所以地缘纽带加上文化的向心力作用、再佐以利益均沾心理造就了区域经济联盟。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世界银行的区域一体化与发展 Maurice Schiff L.Alan Winters著. 郭磊译. 区域一体化与发展.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4中给出了如下几条概括总结:l 政府要表示实行更为开明的政策,包括民主化,并将这样的承诺传递给国内和国外的投资者。l 希望获得某一重要市场的更可靠的进入条件。l 全

47、球化的压力迫使国家和企业通过扩大市场、增加竞争、允许国外投资和技术进入来实现经济效率。l 政府希望与其他国家的联合,形成同一经济管理区域来维护本国权威,而该地区内每个国家都因力量太小而无法单独完成。l 看到世界其他国家卷入区域化,担心自己落后。l 对开放在发展中作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同时,出于限制单边歧视性自由化高昂的协调成本之类很自然的政治需要。l 出于为提高开放程度所需改革提供国内动力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减少因收入和租金来源的中断而带来的国内政治问题。不可否认,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是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和世界经济多中心格局的出现的产物,比如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抗御美国与日本,对欧洲争取的产物。在国际贸

48、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各国也需要寻求区域经济联合。经济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国际分工在战后不断深化以及区域内部的经济联系的深入为经济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2.1.1.4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1)通过发展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集团内部贸易的增长;加速了成员国资本集中和垄断的发展;促进了集团内部生产分工,专业化协作及国际技术合作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使经济较快增长;影响集团成员国的部门结构,促进了新工业部门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使世界经济的竞争日益发展为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经济一体化作为一种扩大了的市场,将对集团内成员国的贸易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魏淑清.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及其影响. 中国经贸,2004。一部分国家由于历史渊源和地理上的便利以及文化上的相似性,往往在外贸政策上发出同样的声音,这些想法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