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36330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4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定义(一)经济一体化的不同解释:1.丁伯根他认为,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消极一体化和积极一体化。消除参与国之间的歧视和管制制度,取消对有关各国间商品、资本和人员流动的限制,引入经济交易自由化是消极的一体化;而运用强制的力量改造现状,建立新的自由化政策和制度去纠正自由市场的错误信号、强化市场正确信号效果为积极的一体化。,2.巴拉萨他建议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就过程而言,一体化意味着旨在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的歧视;就状态而言,一体化意味着国

2、家之间可以不存在各种经济歧视。,3.霍兹曼他以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为基础,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一个成员国家间相似产品和同类要素价格一致化的状态。即认为经济一体化是成员国之间在有关便利的制度支持下货物、服务和要素流动无障碍的状态。,4.佩克曼斯他从功能上定义了国际经济一体化。他认为:经济一体化主要是为了消除两个或更多国家之间的经济边界。经济边界实际上是一条人为设置的界限,阻碍了商品、劳务和生产要素的流通。要素流动的潜力是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如果要素流动的潜力大,那么推动国际经济一体化可以获得的利益越多;反之,则获取利益的空间越小。,5.恩拉格纳恩拉格纳认为一体化是歧视性的取消参与国之间贸易障碍并在它

3、们之间建立相关的协调机制的行为。恩拉格纳在1988年做出了修正,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旨在实现共同的目标和执行共同的政策而实施的共同行为的一种协议。,6.达瑞斯达勒和伽纳特将一体化视为实现商品、劳务和要素价格均化的过程。如果一个国家希望超越一体化,则需要采取特别的措施来推动商品和要素价格均等的实现。如果一体化包含教育等方面的社会政策一体化,那么一体化最终也应该促成技术价格的均等化。,(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我们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协定和条约建立经济合作组织的过程。其内涵如下:,(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条件,1、经济原因: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接近2、政治原因:成员国

4、政治制度接近3、地理原因:地理上接近4、利益原因:成员国参加利大于弊,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动因,(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与的发展1、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50至70年代初)1949年1月,前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为打破冷战初期资本主义国际的经济封锁和巴统的禁运,在莫斯科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951年4月,法、德、意、比、荷、卢六国在巴黎签署煤钢联营条约。以防止战火刚刚熄灭的欧洲成员国利用煤钢等战略资源重整军备,从而起到安定人心,实现地区共同繁荣的作用。1952年5月9日欧洲煤钢共同市场正式成立。,1957年3月,六国外长云集罗马,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

5、子能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成功、一体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正式登上历史舞台。1958年1月1日欧共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宣告成立。1967年7月六国又在布鲁塞尔将上述三个条约合并,欧共体正式成立,这就是欧盟的前身。自6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建立了20多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东南亚国家联盟、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中美洲共同市场等。,2、停滞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处于经济危机、能源危机和货币制度危机,生产增长停滞并伴随着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很多经济一体化组织几乎停滞发展,有的甚至中断活动或

6、解体。3、高涨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这个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重新高涨,迅猛发展并实现新的飞跃。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相继问世。,(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动因,1、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2、福利效应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诱因。,(1)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静态效应,按照关税同盟理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主要包括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向效应两个方面:所谓贸易创造效应,是指组建关税同盟所带来的成员方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福利的增加。所谓贸易转向效应,是指组建关税同盟所带来的贸易由非成员方向成员方的转移以及由此造成的福利损失。,贸

7、易创造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是指成员国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生产效应:实现贸易自由化之后,各成员方的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他们可以把本国的资源使用从原来效率低的部门转向效率高的部门,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消费效应:低成本的伙伴商品的进口将导致本国市场价格的降低和消费者支出的减少,使消费者剩余增加。,贸易转向效应,贸易转向效应,是指组建一体化组织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特别是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代替了一些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产生的“贸易方向的转变”。(1)案例说明假设有三个国家:美国、墨西哥和中国,其中美国是棉衬衣的纯进口国,中国和墨西哥都生产并出口棉衬衣。假设中国棉衬衣的出口价格为每

8、件10美元,墨西哥的价格为11美元,再假设美国对两国棉衬衣都征收2美元的进口税,中国棉衬衣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为12美元,墨西哥的衬衣价格则为13美元。在美国与墨西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以前,美国当然选择从中国进口棉衬衣,进口量为Mc,在国内市场售价12美元,政府关税收入$2Mc,即a+c部分。,图6-1 对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举例说明,(2)实行一体化之后的情况说明,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实行自由贸易之后,取消了所有从墨西哥进口商品的关税,但仍然保持着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在不需要缴纳关税的情况下,从墨西哥进口的棉衬衣售价只有11美元,而中国的棉衬衣仍要支付关税,其市场售价仍要12美元。在此情况下,美国不

9、再从中国而转从墨西哥进口棉衬衣。由于墨西哥的棉衬衣便宜,增加了美国消费者对棉衬衣的需求,进口量也就从Mc增加到Mm。,(3)实行一体化之后的情况说明,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美国的进口有了两个方面的变化:改变了进口的来源,从原来的中国变成了墨西哥,即从非贸易集团成员转向成员国,即所谓的“贸易转移”。增加了总进口量。由于不加关税的墨西哥棉衬衣比加关税之后的中国棉衬衣便宜,美国从墨西哥的进口总量要比原来从中国进口的多,这种由于取消对成员国关税而增加的进口量是“贸易创造”。,维纳标准,建立关税同盟是否有利,取决于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的比较。如果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则建立关税同盟是有利的,

10、反之就是不利的。一般而言,本国进口需求弹性越大、国内生产成本与伙伴国的差异越大而伙伴国与非成员方的成本差异越大,贸易创造效应越有可能大于贸易转移效应,建立关税同盟就越有利。,其他静态效应,降低行政支出。减少走私。改善贸易条件。提高经济地位。,(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大市场效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以后,可以把原来分散的小市场结成统一的大市场,使企业摆脱市场规模的限制,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如果成员方的企业规模本已经达到最优,建立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后再扩大规模反而会因为平均成本上升而有害。,协议形分工理论,为了使经济一体化集团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并能和谐地扩大成员方之间的分工和贸易,单纯依靠传

11、统的国际分工理论是不够的。在规模报酬递增的部门,不同的国家可以通过协议,相互提供市场,就可以共同分享规模经济效益。(见图14-1)协议性分工需要一些条件。(见表14-2),图14-1 协议性分工理论说明图,表14-2 协议性分工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竞争效应,竞争效应是指建立国际经济一体化集团之后,原来的贸易和投资壁垒被废除,原有的一国范围内的垄断随之被打破,国内的企业不得不面临成员方企业的强大竞争。在这个问题上,希托夫斯基和德纽的“大市场理论”最为著名。,大市场理论,大市场理论是针对共同市场而言,其目的是把被贸易保护主义分裂市场统一成一个大市场,通过市场的扩大和在大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企业有

12、小本经营转向大规模经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系统提出大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希托夫斯基和德纽,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扩大市场范围,获取规模经济效应。(2)竞争,促使企业经营观念转变。通过大市场计划竞争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效应,这才是大市场理论的核心,也是自由贸易精神的体现,其他动态效应,刺激投资。吸引外资。提高要素流动性。促进技术进步。,3、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催生剂。4、经济全球化的风险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二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特征,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按照成员国一体化的紧密程度以及成员国经济政策协调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国际经济一体化分成5种类型,即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

13、、共同市场、经济联盟以及完全经济一体化。,特惠贸易协定,特惠贸易协定(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还不能算作完全意义上的国际经济一体化是一种较低级和松散的一体化形式,即在实行优惠贸易安排的成员国之间,通过协议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较为特别的关税优惠或非关税方面的优惠。特惠贸易协定的成员国之间只是提供关税减让的优惠,还有一定程度的关税存在。,1、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指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缔结条约消除关税壁垒和数量限制,在区内实现自由贸易,但成员国保留了它们对外部世界决策的自由,各国仍各自独立地实行对非成员国的关税和其

14、他贸易限制。需要注意:贸易偏转(trade deflection effect)。“原产地原则”。,贸易偏转:,自由貿易區成立後,因對非成員國的關稅並非一致,非成員國會首先把商品進口到關稅較低的成員國,再由該成員國轉運到關稅高的成員國,從中享用到關稅差距,這會導致貿易偏轉關稅低的成員國,這就是經濟整合中所謂的貿易偏轉效應(Trade Deflection Effect)。這種貿易偏轉行為會造成成員國之間的關稅收益與所得分配不公平,令高關稅成員國的社會福利下降,容易導致成員國的爭論和不穩定。,原产地原则,也称“货物原产因规则”。指一国根据国家法令或国际协定确定的原则制定并实施的,以确定生产或制造

15、货物的国家或地区的具体规定。为了实施关税的优惠或差别待遇、数量限制或与贸易有关的其他措施,海关必须根据原产地规则的标准来确定进口货物的原产国,给以相应的海关待遇。原产地规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原产地标准、直接运输原则和证明文件等。,2、关税同盟,关税同盟(custom union)指成员国在完全取消区内关税和数量限制等贸易壁垒的基础上,对非成员国贸易设定统一的对外关税(CETs),对外实行共同的贸易政策。使成员国在关税方面形成了一体化,它开始具有超国家性质,是实现全面经济一体化的基础。,3、共同市场,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达成某种协议,相互取消关税和与

16、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建立共同对外关税,在成员国之间实行商品自由流动的基础上,取消劳务、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限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4、经济联盟,经济联盟(economic un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要实现共同市场的目标,还要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各自的经济政策,谋求协调一致的财政、货币、产业、区域发展等政策。其显著特征是,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为保证市场一体化顺利运行的政策方面的协调。,完全经济一体化,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议,在经

17、济联盟的基础上实行完全统一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并建立起共同体一级的中央机构和执行机构,以便对所有事务进行控制,使各成员国在经济上形成单一的经济实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联邦”,另一种是“邦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注:标志具备该特征。,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1、以贸易自由化为起点2、以政府推动为契机3、具有对内自由对外保护的双重特性4、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双重效应兼备5、由地缘性向广泛性扩展,第三节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一、欧洲联盟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是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

18、同体的统称。,1、欧盟发展阶段,1957年3月由法国、前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1月1日正式生效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1968年):建立关税同盟阶段 欧共体成立的初衷是加强欧洲大陆各国的经济合作,为恢复战后的欧洲经济,减少在欧洲再次发生世界大战的悲剧的可能性,也为了在东西方冷战中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根据罗马条约,共同体实现内部自由贸易,相互取消关税,撤消相互间贸易壁垒,对外实行统一的贸易政策。但这一目标的真正实现是在1968年以后。,第二阶段(19681992年):实现关税同盟和建立共同市场阶段从19

19、61年到1970年的10年中,共同体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高于同期美国的2.5%,对成员国的经济合作是一种鼓舞。1985年6月,发表了“白皮书”,提出进一步取消内部障碍,建立包括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完全流动的共同市场的具体建议。两年后,各成员国先后进行了讨论,修改并批准了“单一欧洲法”(反映白皮书内容),于1987年7月1日正式生效。其目标是于1992年底建立欧洲共同市场。期间增加了新的成员国如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欧共体变为12个国家。,第三阶段(1993年起):实行共同市场和建立经济同盟阶段1993年1月1日,欧共体决定实现“单一欧洲法”提出的目标,进入共

20、同市场阶段。为继续推动欧洲的联合,12个成员国首脑于1991年12月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会议,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提出:通过12国全体人民的努力,将欧洲共同体缔造成为一个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联盟经济同盟。1993年1月1日马约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1995年1月1日,奥地利、瑞典、芬兰正式加入欧盟。2004年5月1日,正式宣告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0国加入欧盟。,2、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外延式发展,第一次扩大(1973年1月1日):英国、爱尔兰和丹麦第二次扩大(1981年1月1日):希腊第三次扩大(1986年1月1日):西班

21、牙和葡萄牙第四次扩大(1995年1月1日):瑞典、芬兰和奥地利第五次扩大(2004年5月1日):波兰等10个东中欧国家。,3、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式发展,从关税同盟到共同市场从共同市场到经济与货币联盟向欧洲经济与政治联盟迈进,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1、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是指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达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标志着北美自由贸易区

22、的建立。,2、宗旨:,取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执行协定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促进三边和多边合作,3、主要特点,南北合作大国主导减免关税的不同步性战略的过渡性,4、成果,北美自由贸易区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促进了地区贸易增长和增加了直接投资(FDI)、发达国家保持经济强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受益明显、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等;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改善投资环境,5、启示,区域合作能保持使发达地区保持国际竞争力 区域合作以经贸为主,通过协议循序渐进发展 区域合作注重产业一体化中的分工协作虽然对相对落后地区有一定扶持、但对消除贫困不成功,3、亚太经合组织,1、亚

23、太经合组织(APEC)是1989年由澳大利亚总理倡议,于1989年11月由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西兰、韩国和东盟六国参加的APEC成立。1991年10月我国加入,目前共有21个国家。,2、特征:,1、是一个开放的、非排他性的地区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均为环太平洋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实体。2、既有像美国、日本那样的经济发达国家,又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有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经济互补性强。3、区域性经济合作圈发展蓬勃。4、独特的合作方式和运行机制,第一,松散性。APEC是一个松散的、论坛式的协调机构,各成员拥有完全的经济和管理的决策权。第二,开放性。亚太经合组织自建立开始就将“开放的地

24、区主义”奉为行动准则,尊重各成员国的经济利益,允许成员与非成员的经济合作。第三,区域内次区域边缘性。亚太经合组织内存在众多次区域合作关系,形成了次区域安排交叉的相互依存与合作的态势,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第一阶段:探索阶段(19891992)第二阶段:发展阶段(19931997)第三阶段:调整阶段(1998年至今),4、APEC的绩效考察,优势:不存在贸易转移劣势:存在搭便车问题出路:机制建设,四、东盟自由贸易区,(1)东盟自由贸易区1992年1月,东盟在新加坡进行的第4届东盟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其核心内容为关于共同有效关税优惠计划(CEPT),要求从199

25、3年开始的15年内东盟各国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并于2008年达到05的平均关税水平。东盟各国均可享受其他成员国的共同有效关税优惠,但对东盟以外国家的贸易政策仍由各国自行决定。,2、东盟自由贸易区目标:,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东盟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基地,以吸引外资;消除成员国之间关税与非关税障碍,促进本地区贸易自由化;扩大成员国之间互惠贸易的范围,促进区域内贸易;建立内部市场。,1)CEPT计划包括所有的工业制造产品、资本货物及加工农产品,将它们分类分别列入降低关税表(简称IL表)、不降低关税表(EL表)和敏感商品表(SL表),并对不同类别的产品采取不同的时间表。2)在CEPT

26、协定下,东盟各成员国还同意在其他一些领域加强合作,包括统一标准、相互承认产品的检验及证明、取消对外商投资的壁垒、宏观经济咨询、公平竞争原则和促进风险投资。,3)东盟重点对海关领域和消除贸易壁垒方面加大力度,促使各国简化和统一海关程序,特别是统一关税术语和执行WTO评估协定(WVA)。4)为了使与产品相关的标准和法规不再成为贸易的技术壁垒,东盟还要制定一个规范产品的相互承认协定(MRAS),产品包括化妆品药材、电子产品和通讯设备。,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1年11月,“10+1”宣布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2

27、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下调农产品的关税。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2004年底,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签署,标志自贸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主要谈判结束。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建成,惠及19亿人。,产生原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中国与东盟关系密切发展的需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促使,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

28、一阶段:(2002年至2010年),启动并大幅下调关税阶段。自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始,至2010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93%产品的贸易关税降为零。第二阶段:(2011年至2015年),全面建成自贸区阶段,即东盟越、老、柬、缅四国与中国贸易的绝大多数产品亦实现零关税,与此同时,双方实现更广泛深入的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第三阶段:(2016年之后),自贸区巩固完善阶段,目标,1、促进中国、东盟之间的企业对话与合作 2、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与投资联系 3、促进各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贸易区发展的障碍因素,第一,中

29、国威胁论和中国投资黑洞论 第二,东盟内部成员国间的摩擦和矛盾第三,东盟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经贸结构的雷同化 第四,东盟内部缺少核心的经济力量和协调机制,主导权纷争激烈 第五,东盟内部个别成员国与其他国家单独签署自由贸易协定问题第六,东盟成员国与台湾的经贸关系第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干预第八,东盟区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五、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绩效,1、现状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比较成功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发展缓慢,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集团内部贸易的增长。(2)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了成员国资本集中和垄断的发展。(3)区域经济一体

30、化促进了集团内部生产分工、专业化协作及国际技术合作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使经济较快增长。(4)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集团成员国的部门结构,促进了新工业部门的发展。(5)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使世界经济领域的竞争日益发展为区域性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3、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区域内部贸易的自由化,内部贸易迅速增长。2)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内部各国的国际分工更为精细,并因此影响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格局。3)区域经济一体化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4、区域经济一体化新趋势,规模不断扩大出现松散的一体化组织形式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成员国异质性增强对外开放性日益增强,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