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费用分配》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85583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38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要素费用分配》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要素费用分配》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要素费用分配》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要素费用分配》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要素费用分配》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要素费用分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要素费用分配》PPT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要素费用的分配和归集,本章目录,第一节 工业企业费用要素的核算 第二节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 第三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第四节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五节 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第六节 期间费用的核算,学习目标,学生应掌握要素费用的核算,掌握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了解工业企业中辅助生产费用归集、分配的程序,熟练掌握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各种方法和相应的账务处理。理解制造费用的内容,及其归集和分配的程序,熟练掌握制造费用分配的各种方法及相应的账务处理。理解生产损失的概念和内容,掌握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归集和分配的账务处理。掌握期间费用的内容及其归集和结转的账务处理方法。,第一节 工

2、业企业要素费用的核算,一、要素费用核算的程序 要素费用发生时:1.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专门设立成本项目的费用,应单独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帐科目,及该产品成本明细帐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如果是某种产品的直接计入费用,应直接记入该产品成本明细帐;如果是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间接计入费用,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记入这几种产品成本明细帐。2.对于直接用于辅助生产,专门设立成本项目的费用,应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科目及所属明细账。,3.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费用、间接用于产品生产及生产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机器设备折旧

3、费、修理费、办公费等,应记入“制造费用”总帐科目及所属明细帐.4.厂部行政管理部门耗用的费用要素,记入”管理费用”总帐科目及所属明细帐.5.企业专设销售机构耗用的费用要素,记入”销售费用”总帐科目及所属明细帐.6.筹集资金活动中发生的费用,记入”财务费用”总帐科目及所属明细帐.7.对于购建固定资产的费用、购买无形资产的费用等资本性支出,记入“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科目。,有些要素费用须要分配计入各产品的成本或有关分配对象时,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费用分配公式概括为:某成本对象应分配的费用=该成本对象的分配标准费用分配率,费用的分配标准应当与被分配费用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且分配标准的资

4、料比较容易取得。分配标准主要有:成果类,如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产值等;消耗类,如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原材料消耗或原材料费用等;定额类,如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定额工时等。,成本会计中,费用的分配是很多、很经常的。费用的分配有大分配和小分配。大分配即是要素费用按部门、用途的分配。小分配就是几个对象共同发生的费用在这些对象之间的分配,如材料费用的分配;工资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等。成本会计可以说,主要就是费用的分配。特别是费用的小分配。所以,希望大家能熟练、准确地运用上述的费用分配的基本公式。能

5、熟练、准确地运用费用分配公式,成本会计就很容易掌握了。,二.材料费用的核算,材料收入的核算,在”财务会计”中已经讲过,这里只讲材料 发出的核算.(一)材料发出的核算 1、材料发出的凭证 材料发出的原始凭证有“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和“领料 登记表”。(具体内容见教材)2、按实际成本核算 收入材料的金额按收料凭证的实际成本计价、登记;发出材料可以按实际耗用的数量和按照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只能固定采用一种方法)计算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实际费用。,1、,材料按实际成本计算的优点是:材料的收入和发出均按实际成本计价,因此记入产品成本中的材料费用较为

6、正确。缺点是:在材料收发业务频繁的情况下,材料的计价工作很繁重;而且从帐上还不能反映材料采购业务的经营是节约,还是超支。,3、按计划成本核算,按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时,材料的收发凭证都须按材料的计划单位成本计价。收入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进行核算。发料凭证一律按计划单位成本发出(领用)数量进行计价。月终时计算出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将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为了简化登记总账的工作,按实际成本核算或按按计划成本核算,一般在月末根据全部收料凭证汇总编制“收料凭证汇总表”,根据全部发料凭证汇总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然后根据这两张汇总表登记总账。,材

7、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的优点是:1.材料的收入和发出都按照计划成本计价,可以大大简化材料明细分类核算的计价工作;2.通过“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两个科目的核算,可借以考核材料采购业务的经营成果,有利于改进材料采购的经营管理工作;3.同时,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费用是按照计划成本计算的,可以剔除材料价格变动影响,有利于分析车间材料消耗的节约与超支情况,便于考核产品成本的升降因素。,(二)材料费用的分配,材料费用的分配有大分配与小分配这里主要讲小分配。直接用于生产产品、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如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可以直接记入各种产品成本明细帐的“原材料”成本项目。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属

8、于间接计入费用,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后记入各种产品成本明细帐的“原材料”成本项目。原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很多,在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原材料费用以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为标准来分配较为适当。在生产多种产品共同耗用多种原材料的情况下,可以按各种产品所耗各种原材料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例22南源工厂生产、两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7680公斤,每公斤2.5元,共计19200元。生产产品1600件,单件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为3公斤;生产产品800件,单件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为2公斤。原材料费用分配计算如下: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16003=4800(公斤)产品

9、原材料定额消耗量=8002=1600(公斤)A产品应分配原材料数量=4800 1.2=5760(公斤)B产品应分配原材料数量=16001.2=1920(公斤)A产品应分配原材料费用=57002.5=14400(元)B产品应分配原材料费用=19202.5=4800(元)也可以这样分配:,A产品应分配原材料费用=48003=14400(元)B产品应分配原材料费用=16003=4800(元)上述两种分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但后一种分配方法不利于加强原材料消耗的实物管理。,例23洪都工厂生产、两种产品,共同领用甲乙两种主要材料,共计47528元。本月投产A产品110件,B产品140件。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10、甲材料4公斤,乙材料6公斤;产品材料消耗定额:甲材料12公斤,乙材料9公斤。甲材料单价10元,乙材料单价8元。解:A产品材料定额费用110410+110689680(元)B产品材料定额费用1401210+1409826880(元)A、B产品材料定额费用总计=9680+26880=36560(元)材料费用分配率47528/36560=1.3 A产品分配材料费用=96801.312584(元)B产品分配材料费用=268801.334944(元),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辅助材料,其分配方法与原材料费用分配方法基本相同,即按照产品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对于与产品产量直接有联系的辅助材料如包装材料

11、,可按产品产量比例分配;对于耗用在原材料上的辅助材料,如油漆、染料、电镀材料等可按照原材料耗用量的比例分配。各种材料费用的分配是通过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的,材料费用分配表材料费用分配表根据领退料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按车间、部门和材料的类别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格式见教材),(三)燃料费用的分配 燃料实际上也是材料,如果燃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较大,可以与动力费用一起专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同时还应增设“原材料-燃料”会计科目,用以核算燃料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以及燃料费用的分配情况。燃料费用分配与原材料费用的分配相同。如果燃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较小,虽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没有专设成本

12、项目,又是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燃料,属于间接计入费用,应记入“制造费用”总帐科目及其所属明细帐有关项目。燃料费用的分配通过编制燃料费用分配表进行的,根据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据以登记有关总帐和明细帐。,(四)包装物发出和摊销,包装物是指为了包装本企业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等。不能列为包装物的有:各种包装材料,如纸、绳、铁丝、铁皮等,应在“原材料”科目内核算;用于储存和保管商品、材料而不对外出售的包装物,应按价值大小和使用年限长短,分别在“固定资产”或“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单独列作企业商品产品的自制包装物,应作为库存商品处理,不在本科目核算。包装物的分类:1、

13、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成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2、随同商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3、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4、出租或出借给外单位使用的包装物。,包装物的核算,生产领用包装物,借记“生产成本”等科目,贷记本科目;随同商品出售但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月度终了,应结转当月领用包装物应分摊的成本差异,借记“生产成本”等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用红字登记)。出租、出借包装物,是周转使用的,存在价值摊销问题。摊销方法有一次摊销法、五五摊

14、销法。(摊销方法在“中级财务会计”中已讲,这里不再复述),(五)低值易耗品摊销,低值易耗品是指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劳动手段,包括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各种用具物品。低值易耗品在使用中其实物形态保持不变,其价值应采用适当的摊销方法计入成本、费用。用于生产应计入产品成本的低值易耗品摊销,应记入“制造费用”科目;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摊销,记入“管理费用”科目;用于其他经营活动的摊销,则应记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等等。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一次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摊销方法在“中级财务会计”中已讲,这里不再复述),三、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

15、,外购动力费用是指从企业外部购买的电力、蒸汽等各种动力所支付的费用。外购动力在付款时,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或“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核算。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时,在有计量仪器记录的情况下,应根据仪器所示的耗用数量和单价计算;在没有计量仪表的情况下,可按照生产工时比例、机器功率时数比例,或定额消耗量的比例分配。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和辅助生产,设有“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的动力费用,应借记“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总帐科目及所属产品成本明细帐“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用于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但未专设成本项目的动力费用,借记“制造费用”总帐科目及其所属明细帐的有关项目

16、。用于车间、行政管理部门、专设销售机构的动力费用,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总帐科目及其所属明细帐的有关项目。外购动力费用分配通过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进行。例2-10光明公司2001年11月的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见表2-4。表中动力费用在各部门之间按耗用度数进行分配,其中生产产品用电力部分按生产工时进行分配。解:分配过程及结果见下表,表2-4 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车间或部门名称:2001年12月,基本生产应分配的动力费用=30000 0.6=18000(元)动力费用分配率=18000/22500=0.8A产品动力费用=180000.8=14400(元)B产品动力费用=4500

17、0.8=3600(元)会计分录如下:借:基本生产成本 18000 辅助生产成本 384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4800 管理费用 3600 销售费用 1200 贷:应付帐款(或银行存款)31440,四、职工薪酬的分配,(一)职工薪酬的内容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2、职工福利费。3、社会保险费。4、住房公积金。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6、非货币性福利。7、辞退福利。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二)职工薪酬费用的原始记录1、考勤记录2、产量及工时记录,(三)工资费用的计算,1、计时工资的计算 计时工资的计算方法有月薪制和日薪制。月薪制下,职工应得计时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18、某职工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事假、旷工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应扣比例,日薪制下,职工应得计时工资的计算公式为:某职工计时工资=出勤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应得比例,日工资率有两种计算方法:每月固定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30天(全年365天,12个月,平均每月30.42天,按30天算)。按30日计算日工资率,节假日已计发工资,所以缺勤期间遇有节假日,应照扣工资。每月固定按平均实际工作日计算.如双休日则按21天计算: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21天(全年365天,减去双休日104天,减去法定节日10天,平均每月20.9167天,按21天计算)。按21日计算日工资率,节假日不

19、计发工资,所以缺勤期间遇有节假日,不扣工资。因此,计时工资共有四种计算方法。采用哪种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但确定以后,不得任意变动。,表2-5 职工病假工资扣发标准,长病假人员病假工资为:工龄满3年以上应发60%,满1年不足3年发50%;不满1年应发40%。计算计时工资的4种方法,各有利弊。但按21日计算日工资率,节假日不算工资更能体现按劳分配原则,而且计算简便。例2-11枫叶公司职工李晔的月标准工资为630元。8月份31天,该工人事假2天,病假5天(其中含有双休假日2天),双休日9天,出勤17天。根据其工龄,其病假工资按工资标准的80%计发。该工人计时工资时为:(1)按30天算日工资率:月薪

20、制:应付工资=630-2630/30-630/3020%=567(元)日薪制:应付工资=(17+7)630/30+5630/3080%=588(元),(2)按21天计算日工资率:,月薪制:应付工资=630-2630/21-3630/2120%=552(元)日薪制:应付工资=17630/21+3630/2180%=582(元)2、计件工资的计算计件工资分为个人计件工资和集体计件工资两种。(1)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个人计件工资是以个人完成的产品数量及规定的计件单价计算的工资,计算公式如下:应付计件工资=(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该种产品的计件单价=(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该种产品的工时定额 该工人

21、小时工资率,例:本月某工人共加工A产品600件,B产品400件.产品工时定额(4级工)为:A产品15分钟,B产品30分钟.该工人为4级工,小时工资率为5元.解:A产品计件单价=51560=1.25 B产品计件单价=53060=2.5 该工人计件工资=6001.25+4002.5=1750(元)或:该工人计件工资=5(60015+40030)/60=1750(元),(2)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集体计件工资总额的计算方法与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相同.集体计件工资总额还要在小组内部各工人之间按每人的日工资率(或小时工资率)和工作日数(或工作时数)的乘积为比例进行分配。集体计件工资分配率=集体计件工资总额

22、/(某人工作时数 该工人小时工资率)某工人计件工资=该工人工作时数该工人小时工资率 集体计件工资分配率,例:某小组由5人组成,该组本月计件工资共3307.20元.5人的工作小时与工资等级等资料,以及每人应得计件工资的分配见下表:,(四)工资结算与支付的核算,会计部门应按车间、部门分别编制工资结算单一式三份(劳资部门一份;一份裁成“工资条”与工资一起发给职工;一份财务部门作工资核算凭证).工资结算单中按职工分行填列应付工资、代发款项、代扣款项以及实发金额。财会部门根据各车间、部门的“工资结算表”汇总编制整个企业的“工资结算汇总表”,以掌握整个企业的结算和支付情况,并据以进行工资的总分类核算。(五

23、)职工薪酬费用分配的核算月份终了,企业应根据“工资结算汇总表”编制“工资分配汇总表”,据以进行工资分配的总分类核算。工资费用的大分配不再讲述.这里主要讲述工资费用的小分配.,生产工人计件工资,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可直接计入某产品基本生产成本明细帐中“工资及福利费”成本项目;计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特殊情况下的工资,一般属于间接计入费用,应以产品的生产工时(实际或定额)为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以生产工时为标准分配工资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工资费用分配率=某车间生产工人计时工资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总数某种产品应分配工资=该产品生产工时(实际或定 额)工资费用分配率,例2-12光明公司生

24、产A、B两种产品,生产工人计件工资分别为:A产品3840元,B产品2360元;A、B两种产品计时工资共计7800元。A、B两种产品生产工时分别为8600小时、4400小时。解:工资费用分配率=7800/(8600+4400)=0.6 A产品分配工资费用=86000.6=5160(元)B产品分配工资费用=44000.6=2640(元),光明公司2001年12月的工资费用分配表见教材。,根据工资费用分配表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 14000 辅助生产成本 800 管理费用 300 制造费用 1000 管理费用 1200 销售费用 8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8100,(六)职工福利费的核

25、算,企业应按国家规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规定比例(现行规定14%)计算、提取职工福利费。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与工资费用一样按用途和发生部门进行归集和分配.但按医务及生活福利部门人员工资额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应计入“管理费用”。提取职工福利费是通过编制“计提职工福利费分配表”进行的。根据该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有关总帐及所属明细帐。为提高效率,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分配表可与“工资费用分配表”合并编制。,五、折旧费用的核算,固定资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的价值就是固定资产折旧,它应以折旧费用的形式计入成本、费用。(一)折旧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有平均折旧法和加速折旧

26、法两大类平均折旧法有使用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折旧计算方法在财务会计教材中已讲述,故简略讲一下。,1.使用年限法,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年折旧率=(1-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月折旧额=月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月折旧额=上月折旧额+上月增加固定资产应计折 旧额-上月减少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 2.工作量法月折旧额=本月实际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净残值率)预计工作总量,3.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1.指:年折旧率=2/使用年限 2.指:最后两年要平均折旧余额指:计算折旧的基数为年初折

27、余价值递减指:折余价值和年折旧额是每年递减的(最后两年除外)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例:一台设备价5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预计使用5年.,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计算表,4.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的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年数总和=1+2+3+n=n(1+n)/2例:如一台设备使用6年,则1-6年的年折旧率分别为6/21;5/21;4/21;3/21;2/21;1/21。6年的年折旧率之和为年折旧额=原值(1-净残值率)年折旧率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例:一台设备价5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预计使用5年.,年数总和法年折旧额计算表,计提折旧的范围,除

28、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二)折旧费用分配的核算折旧费用应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车间、部门和用途,分别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总账账户及其属于明细账户,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折旧费用的分配是通过编制折旧费用计算及分配表进行的。分配表见教材,六、利息费用、税金和其它费用的核算,(一)利息费用的核算利息费用不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而是财务费用的组成部分,通常在财务费用中为利息费用设立一个费用项目。可以先分月按计划预提,借记“财务费用”,贷记“应

29、付利息”。支付时借记“应付利息”,贷记“银行存款”。实际利息费用与按计划预提利息费用的差额,调整计入季末月份的财务费用。如果利息费用数额不大,可以不预提利息费用,而在季末实际支付时将利息全部计入当月的财务费用。长期借款利息费用一般是每年计算一次应付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每年计算结转应付利息时,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长期借款”科目。到期还本付息时,借记“长期借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二)税金的核算,工业企业要素费用中的税金,它不构成产品成本,是管理费用的组成部分,如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和土地使用税等。印花税不通过“应交税费”帐户核算在用货币资金交纳时,直

30、接借记“管理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和土地使用税等,需要预先计算应交税金额,然后交纳,所以应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三)其他费用的核算,其他费用是指上述各项费用以外的费用支出。在发生这些费用时,应该按照发生的车间、部门和用途进行归类,分别借记“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以及“其他应付款”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各种要素费用通过以上所述的分配程序,已经按照费用的用途分别记入“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的借方。其中记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借方的费

31、用,已经分别记入有关产品成本明细帐中的各成本项目。以上,在成本、费用核算中,已经进行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各种产品之间的费用的划分。,第二节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一、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应通过“辅助生产成本”科目进行,并按车间以及产品、劳务进行明细核算。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程序有两种,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设置“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明细帐。一般情况下,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先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单独归集,月终再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转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在辅助生产车间规模很小,制造费用很少,而且辅助生产不对外提供商品产品的情况下,为简化核算

32、,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也可以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而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发生辅助生产费用时,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应直接或分配记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应计入“制造费用”科目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进行归集,月末再直接或分配转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及其明细帐的借方,以计算辅助生产劳务的成本。如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的情况下,企业可将产品(或劳务)的成本项目与制造费用项目结合起来,设立简化的成本费用项目,在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中设专栏或专行。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均记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及其明细帐的有关项目。辅助生产完工的产品(或劳务

33、)成本,均应从”辅助生产成本科目的贷方转出,期末如有借方余额则为辅助生产的在产品费用。,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核算(一)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特点为了正确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成本,并且将辅助生产费用能正确地计入基本生产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交互分配费用。(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方法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通常采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分配法。,直接分配法,直接分配法是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直接分配法的计算公式如下:,例2-20光明公司供水、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数量见表2-1。

34、采用直接分配法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见表2-1。光明公司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数量与费用额,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车间A产品 3481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7366销售费用 787管理费用 1808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6916 供电 6526直接分配法的优缺点:由于各辅助生产车间只对辅助生产以外受益部门分配费用,计算工作简便,但分配结果含有较大误差。直接分配法只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不相互提供产品、劳务或提供产品、劳务较少的情况。,2、交互分配法,交互分配法的具体步骤是:.各辅助生产车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某辅助费用交互分配率该车间分配前费用额

35、提供劳务总量.计算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费用:某辅助车间实际费用交互分配前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将实际费用向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按其耗用劳务数量的比例进行分配。对外分配率该辅助车间实际费用(所提供劳务总量其它辅助车间耗用量)某部门应分配费用=该部门耗用劳务量对外分配率下面举例说明交互分配法的具体做法.,光明公司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数量与费用额,交互分配法的优点是:1.分配给各受益单位的费用比直接分配法要准确;2.也有利于考核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水平。缺点是:各辅助生产费用要计算两次单位成本,进行两次分配,因而增加了核算工作量。3、顺序分配法顺序分配法,是指各辅助生

36、产车间按受益多少的顺序依次排列,受益少的排在前,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分配时也向排列在后的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费用;受益多的排在后面,后分配,将本车间的辅助生产费用加上前面辅助车间分来的费用一起分配出去。但排列在后的不能向排列在前的分配费用。顺序分配法的具体做法见教材.顺序分配法也称为梯形分配法。这种分配法的优点是:不进行交互分配,各辅助生产费用只分配一次,既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单位,又分配给排列在后面的其他辅助生产车间。缺点是分配结果的正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计算工作量有所增加.所以,只适宜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受益程度有明显顺序的情况下采用。,4、代数分配法,代数分配法,是运用代数中多元一次联

37、立方程的原理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具体方法是:1.首先设立各辅助生产费用的单位成本,并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额和相互提供劳务的数量,确立联立方程。某辅助生产费用的方程式如下:某辅助生产费用+(耗用其它辅助生产劳务量该劳务单位成本)=某辅助生产提供劳务总量该劳务单位成本2.解联立方程,计算各辅助生产车间劳务的单位成本;3.根据各受益单位(包括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劳务的数量和该劳务的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例2-23沿用例2-20资料,设光明公司供水费用的单位成本为X,供电费用的单位成本为Y,设立如下联立方程:,6916+7000Y=69000X6526+10000X=22000Y解

38、方程组,得:X=0.13662569;Y=0.35873895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包括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劳务的数量和单位成本,计算分配生产费用。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见教材中表2-18:采用代数分配法分配费用,分配结果最正确,但计算工作比较复杂。适用于已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采用代数分配法分配费用,要注意两个相等:1.各辅助生产车间按计算的单位成本分配给各受益部门的费用之和与其所提供劳务总量与单位成本的乘积应该相等.2.各辅助生产车间分配前的费用加上耗用其他辅助生产劳务而负担的费用之和,与其按计算的单位成本分配给各受益部门的费用之和,应该相等.(即费用分配完之后,各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户应无

39、余额)为此,所计算的单位成本,小数点后应保留较多位数.如果小数点后保留位数不够,不能做到两个相等,差额可以计入管理费用,调整到两个相等为止.,5、计划成本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就是按各种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受益单位、部门耗用的劳务量来分配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各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车间相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法转出的费用俩者之间一般会有差额。该差额可以再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负担。但为简化计算工作,一般全部计入管理费用。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的优点是:1.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只分配一次,而且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是事先确定的,因而简化了计算工作。2.通过差

40、异的计算,还能反映和考核辅助生产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3.由于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因而也便于分析和考核各受益单位的成本,有利于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采用这种分配方法,辅助生产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必须比较准确。,例2-24宏伟公司有机修和运输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其提供劳务和费用情况如下:(计划单位成本为:机修费4元/小时;运输费3元/公里),辅助生产费用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如下:,根据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按计划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借: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900 运输车间 1600 制造费用 9000 管理费用 8300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7200 运输车间 12600,结转辅

41、助生产成本差异(为了简化核算,差异计入“管理费用”):借:管理费用 5800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2200 运输车间 3600,第三节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 制造费用的内容包括三部分:1.大部分是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例如机物料消耗,车间辅助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以及车间厂房的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和保险费,车间生产用的照明费、取暖费、运输费、劳动保护费,以及季节性停工和生产设备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2.一部分是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管理上不要求或不便于单独核算,因而未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例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保险费,生产工具摊销,设计制图费、试验检

42、验费等。3.是车间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费用,例如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车间管理用房和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和保险费,车间管理用具摊销,车间管理用的照明费、水费、取暖费、差旅费和办公费等。,制造费用的核算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进行。该科目分别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帐,账内按费用项目设专栏或专户进行明细核算。制造费用的项目可以按照费用的经济用途或者按照费用的经济内容设立。制造费用的费用项目一般有:机物料消耗、职工薪酬、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保险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取暖费、运输费、劳动保护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差旅费、办公费、在产品亏损报废、季节性及修理期间停

43、工损失等。,发生制造费用时,应根据有关的付款凭证、转帐凭证和前述各种费用分配表,记入“制造费用”科目的借方,并记入有关车间、部门的制造费明细账中相应的费用项目。贷记有关科目。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如果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单独核算,则比照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核算;如果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单独核算,则记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及其明细帐的有关成本或费用项目。,二、制造费用的分配,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车间,制造费用可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的车间中,制造费用则应当采用既合理又较简便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

44、器工时比例法、年度计划分配法等。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动,以保证产品成本的客观性和可比性。,1、生产工时比例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生产工时总数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该方法优点:1.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产品负担费用的多少联系起来,2.是现实工作中较常用的一种分配方法。采用此方法,必须做好生产工时的记录和核算工作,这不仅是计算产品成本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对于分析考核劳动生产率水平、加强生产管理和劳动管理也有重要意义。适用范围:适用于机械化程度较低或各种产品工艺过程机械化程度大致相同的企业。,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生产工

45、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以各种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如果生产工人工资是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那么,按照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实际上也是按照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优点:核算工作简便,因为工资费用分配表中有现成的生产工人工资的资料缺点:当各种产品机械化程度不同时,机械化程度低而工资费用高的产品与机械化程度高而工资费用少的产品所负担的制造费用会很不合理。所以这种分配方法只有在各产品的机械化程度或需要工人的操作技能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才比较适用。,3.机器工时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一般当机器设备

46、是主要的生产因素且机器工时与制造费用依存关系明显时,这种方法较为适用。特别是在自动化生产时,这种分配方法更为精确,而且能为管理部门提供有关闲置机器时间的资料。采用这种方法,必须做好各种产品所耗用机器工时的记录工作,以保证工时的准确性。,4.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是按照确定的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年度计划分配率=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年度各 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数某月某种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该月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 年度计划分配率,采用这种方法,每月发生的制造费用与按计划分配率计算所分配转出的费用额会不同。所以,“制造费用”总账账户及

47、所属明细账可能有月末余额,借方余额表示实际制造费用超过计划的预付费用,为资产;贷方余额表示按照计划应付而未付的费用,为负债。“制造费用”账户各月余额不必处理。年末余额是全年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与计划分配额的差额,应在年末调整计入12月份的产品成本,如实际发生额大于计划分配额,用蓝字补记;如实际发生额小于分配额,则用红字冲减。年末调整后,“制造费用”总账账户及所属明细账无余额。,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核算简便,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但必须有较高的计划工作水平。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除了采用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外,采用其他分配方法分配后,各月末“制造费用”科目及其所属明细帐都应没有余额。例2-2

48、8第二车间全年制造费用计划为41000元;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A产品2800件,B产品2080件;单件产品的工时定额:A产品4小时,B产品2.5小时;本月实际产量为:A产品210件。B产品120件;本月实际发生制造费用3400元。,A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28004=11200(小时)B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20802.5=5200(小时)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41000/(11200+5200)=2.5本月A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2104=840(小时)B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1202.5=300(小时)本月A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8402.5=2100(元)本月B产

49、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3002.5=750(元),假定本月初该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户贷方余额为200元,则本月末该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户有借方余额350元。(-200+3400-2100-750=350),第四节 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一.废品损失的核算(一)废品损失的概念和内容生产过程中的废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原规定用途使用或需要加工修理后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或产成品,包括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废品。废品可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且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的废品;不可修复废品是指在技术上不能修复,或者是可修复但修复费

50、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废品损失是指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废品所形成的报废损失和修复费用。废品的报废损失,是指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扣除残料价值和应收赔偿款以后的损失;废品的修复费用,是指可修复废品在返修过程中所发生的修理费用。注意:1.不需返修而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其降价损失反映为销售收入的减少,不作废品损失处理;2.产成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损失,属管理问题,应作为管理费用,不作为废品损失;3.产品出售以后发现的废品所发生的一切损失,应作为管理费用处理,不包括在废品损失内。,(二)废品损失归集的核算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在“基本生产成本”科目下应增设“废品损失”明细科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