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兵团职工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781337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兵团职工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构建兵团职工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构建兵团职工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构建兵团职工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构建兵团职工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兵团职工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兵团职工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构建兵团职工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和谐兵团”改善和提高民生水平需要研究兵团职工幸福指数问题, 建立一套全面而科学的“幸福指数”测评体系,并纳入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来减少、消除导致职工不满意或满意度较低的方面,从而促进兵团科学发展和民生改善,真正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 一、幸福感的社会意义第一,幸福指数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重新审视社会发展指标的必然结果。作为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幸福指数能够成为一种现实的政策目标,有其客观必然性。首先,它标志着我国社会发展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的突出特征是:社会财富的积累已经使大多数民众摆脱了基本生存需求的制约,

2、民众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成为可能。从追求生活水平提高到全面提升生活质量,开始成为多数民众的一种客观需求,也开始成为社会宏观决策现实的目标。其次,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人的发展目标的统一,从一味地追逐单向度的经济发展指标(特别是GDP指标),到开始关注包括幸福指数在内的人文社会环境指标,强调社会个体的内在体验和感受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重新审视以往社会发展指标的必然结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最后,它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3、这就决定了党在政策选择上必然把为民众谋幸福、为民众提供尽可能优越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作为所遵循的价值标准。 第二,幸福指数可以一定程度弥补GDP指标的不足,用以衡量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衡量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最为根本的标准是这个社会是否能够很好地满足民众的生存需求、是否能够为民众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是否坚持了社会发展目标上的以人为本。这是一种高度人性化的指标,从这个标准来看,以往片面强调GDP这类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对于全面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状况是很不充分的,在实践中可能会导致社会政策选择上的舍本求末。因此,提出幸福指数这一指标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在运用这一指标衡量社会进步发展时,要

4、切实避免出现矫枉过正的偏向。作为一种约束性指标,幸福指数不可能取代GDP指标,而只能是互为补充。特别是由于“幸福陷阱”的存在,人们的幸福感是相对的,我们不可能期待幸福指数与GDP同步增长。 第三,幸福指数是监测一个社会良性运转的重要指标。一个运转良好的社会,一定要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之间取得某种平衡。作为监测社会良性运转的指标,幸福指数更多地发挥一种诊断功能。如果一个社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民的幸福指数下降或者出现持续下滑,就要对这个社会发展的整体走向进行反思了。幸福指数下滑至少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社会在发展的某一环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至于问题出在何处,则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5、。 第四,幸福指数是社会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是我们制定和调整各项政策的根本依据。特别是在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变革与转型的效果最终体现在民众的主观选择和判断上,而民众幸福指数的走势是这类主观判断和选择的重要预测变量。国家有关宏观决策研究机构和统计调研部门,应当对不同时期主要社会群体的幸福指数予以充分的重视,通过追踪研究、把握不同社会群体幸福指数的走势和变化规律,真正将其作为改革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指示器”、了解民众情绪波动和变化的“晴雨表”、检测社会良性运转的“预警器”。不仅如此,还应当深入研究影响不同社会群体幸福指数变

6、动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不同社会群体从而提高全社会主观生活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第五,兵团构建幸福指数评价体系,有利于兵团民生改善和长治久安。兵团职工幸福指数衡量兵团是否能够很好地满足职工的生存需求、是否能够为职工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是否坚持社会发展目标上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兵团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兵团职工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兵团职工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将会全面的、真实的反映出职工对文教卫医状况、社会服务、权益保障、行政效能等方面评价值,有利于发现职工最关心和最不满意的问题,积极化解矛盾,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维

7、护了职工的权益,实现了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二、“幸福指数”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一)“幸福指数”的复杂性 幸福指数,其内涵应该是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个人与社会群体的价值享有和生活满意度。制定幸福指数的意义,不仅仅是从关注公民的物质需要、经济条件,转移到关注公民的精神追求和心理感受,更重要的是以新的视角去评价公民的精神追求和心理感受同物质需要、经济条件、生活质量、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但是幸福指数与GDP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幸福指数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幸福指数是将人们的幸福感用数字来显性化。幸福更多地是一种感觉,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就可能有不同的幸福感。最近全国许多

8、地方政府、研究机构都在编制各自的幸福指数,如今年三月底广东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幸福广东指标体系框架,五月初四川遂宁在国内率先完成地级市国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结果很可能是GDP高的地方GNH不一定高,毕竟人们各自对幸福的感受是不同的。如果幸福感成为政绩指标,其操作难度比GDP更大。 (二)“幸福指数”的差异性 在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幸福指数”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在央视财经频道中国财经报道栏目主办的“CCTV2010经济生活大调查”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幸福指数调查中,西藏2009年最幸福。从区域角度上,东北地区省份幸福指数较高,而东南经济发达地区指数和排名不具有优势,虽然波动相对小,但整体

9、幸福感并不明显好于落后地区,其平均值基本处于中等;从人群的年龄角度,老年人更幸福,年轻人幸福感低;从人群的收入角度,“比较幸福”线是一条倒U形曲线,则说明了当收入到达峰值后幸福感就会降低。在人民网消息上,国内一份名为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显示,七成半被调查者自认“幸福”,其中女性、老年人、本科以上学历者以上群体幸福指数相对较高,但报道也指出一些数据与国外研究相反。欧盟一项幸福指数调查更是将中国在150个国家中排名第128位。(据新华网)此前荷兰、美国一些大学公布的数据,说中国人的幸福感在下降。 三、构建兵团职工“幸福指数”评价体系 从“幸福指数”的基本内涵和总体要求出发,结合兵团发展

10、的实际状况,构建兵团职工幸福指数测评体系。为了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兵团“幸福指数”的整体水平和发展趋势,综合反映兵团职工的幸福状况,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考虑了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遵守构建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为了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要遵循全面性、可量化、可比性、层次性和主客观结合的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将幸福指数划分为“主观”和“客观”幸福指数两个部分,其中“客观”幸福指数主要通过宏观的经济数据对兵团职工生活状态及生存环境的评价,“主观”幸福指数主要是评价职工的主观幸福感。计算公式为幸福指数=客观“幸福指数”90%+主观幸福感10%。其中主客观权重的确定,参考刘正山“国民幸福指数”的观点。第

11、二,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兵团”。围绕“职工”的收入、消费、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构建指标体系。尤其考虑到兵团特殊的管理体制下,对职工权益保障以及职工的主观幸福感构建了详尽的评价指标。第三,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兵团分布新疆区域内重要的战略要地,然而这些区域多数是“资源匮乏、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兵团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既要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又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改善职工的生存环境。同时要更加注重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尤其是兵团是以农业为主,增加森林和绿地面积、节水灌溉等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手段,同时也要做好“节能减排”和要坚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建

12、兵团职工幸福指数评价体系, “客观”幸福指数包括三个一级指标、十个二级指标和四十个群体指标,“主观”幸福指数包括七个一级指标和三十五个群体指标。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具体指标如下。(一)客观“幸福指数”指标 1.经济状况 在影响幸福指数的众多因素中,经济是最核心的因素之一,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就谈不上幸福感。构建了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三个方面来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其中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包括人均GDP、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反映居民收入指标包括职工人均收入、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最高与最低组别收入比,反映居民消费指标包括职均消费性支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恩格尔系数

13、、文化教育娱乐占家庭总支出比重。 2.社会状况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文化、医疗、治安公共设施等公共服务体系,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直接影响职工的幸福水平。需要构建文教卫医状况、公用设施、社会安全、社会服务、权益保障等指标来反映社会状况。详细指标见表1。 3.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非物质因素对幸福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如果经济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阶段,经济增长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则环境、人口和社会因素会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幸福程度。需要构建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指标来反映生态环境状况。详细指标见表1. (二)职工“主观幸福感”指标 1.生活

14、质量 主要通过职工对教育状况、社会保障水平、医疗服务水平、住房状况、交通出行状况、社区(团场)服务设施、娱乐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满意情况反映职工的生活质量。 2.家庭环境 主要通过对婚姻满意度、子女孝敬满意度、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的满意度、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家庭经济收入的满意度情况反映职工的家庭环境幸福程度。 3.职业发展 主要通过对工作状况满意度、收入状况满意度、个人发展前景预期满意度和社会地位认可程度反映职工对职业的满意程度。 4.社会环境 主要通过对生产或创业环境满意度、社会诚信度、消费环境满意度、社会治安满意度、社会文明状况满意度、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反映职工对社会环境的满意程度。 5.社会公

15、平 主要通过对诉求表达渠道满意度、司法公正满意度、民主决策参与程度和选举权利保障程度反映职工对社会公平的满意程度。 6.行政效能 主要通过对行政机关工作效率满意度、行政机关服务态度满意度、突发事件处理满意度、政务公开满意度和信访、上访事件处理结果的满意度反映职工对行政效能的满意程度。 7.生态环境 主要通过对生活用水质量满意度、空气质量满意度、污染治理的满意度、绿化建设满意度反映职工对生态环境满意程度。 四、确定指标权重 (一)确定客观指标权重 客观指标权重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的权重。这是一种客观赋值的方法,它可以避免主观赋权法带来的主观任意性。 1.变异系数法的具体步骤 (1)用功效系数法

16、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表1 幸福指数的客观评价指标二级指标构成三级指标构成群体指标构成指标性质经济状况经济发展人均GDP(万元)正指标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正指标居民收入职工人均收入(元)正指标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元)正指标城镇最高与最低组别收入比正指标居民消费职均消费性支出(元)正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逆指标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逆指标农牧工家庭恩格尔系数逆指标文化教育娱乐占家庭总支出比重(%)正指标社会状况文教卫医状况每万人拥有医疗卫生人员数(人/万人)正指标每千人拥有病床数(张/千人)正指标幼儿园入园率(%)正指标高中入学率(%)正指标职业教育覆盖率(%)正指标新增职工受教育年限(年

17、)正指标食品卫生达标率(%)正指标社会服务居民“五保三费”覆盖率(%)正指标弱势人群救助覆盖率(%)正指标职工持证上岗率(%)正指标城镇登记人口失业率(%)逆指标保障性住房任务完成率(%)正指标社会安全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件)逆指标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逆指标万人治安和刑事警情数(件)逆指标权益保障信访、上访事件发生率(%)逆指标行政效能有效投诉量(件)逆指标行政复议案件按时办结率 (%)正指标法院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 (%)正指标公用设施饮用水安全普及率 (%)正指标通客运班车率 (%)正指标城市每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 (辆/万人)正指标每万人拥有社区服务设施数 (个/万人)正指标生态环境生

18、态建设森林覆盖率(%)正指标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正指标高新节水灌溉率(%)正指标标准农田面积(平方米)正指标生态保护万元GDP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逆指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正指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正指标表2 幸福指数的主观评价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生活质量教育状况的满意度社会环境消费环境满意度社会保障水平满意度社会治安满意度医疗服务水平满意度社会文明状况满意度住房状况满意度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交通出行状况满意度社会公平对诉求表达渠道满意度社区(团场)服务设施满意度司法公正满意度娱乐生活和文化生活满意度民主决策参与程度家庭环境婚姻满意度选举权利保障程度子女孝敬满意度

19、行政效能对行政机关工作效率满意度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满意度行政机关服务态度满意度居住环境的满意度突发事件处理满意度家庭经济收入的满意度政务公开满意度职业发展工作状况满意度信访上访事件处理结果的满意度收入状况满意度生态环境对生活用水质量满意度个人发展前景预期满意度空气质量满意度社会地位认可程度污染治理的满意度社会环境生产或创业环境满意度绿化建设满意度社会诚信度对第i年的第j项指标xij的无量纲处理公式为:(二)确定主观指标权重关于职工“主观幸福指数值”H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逐级合成法:一是对依据具体指标设计的问卷调查所获取信息进行赋值,“满意”为5分,“比较满意”4分,“基本满意”3分,“不清楚”

20、2分,“不太满意”1分,“不满意”0分;二是建立结构方程,对问卷调查中关于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可能因素主观判断所反馈信息进行路径回归,测算每项指标的强度系数,作为权重给每项指标赋权;三是根据指数合成公式由扩展指标逐级往上合成各级指标值,最终合成指数值。其中,一级指标间相对独立,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合成;二级指标及其扩展指标彼此互动关系较明显,采用加权几何平均合成: 兵团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部 曹建飞建设“和谐兵团”改善和提高民生水平需要研究兵团职工幸福指数问题, 建立一套全面而科学的“幸福指数”测评体系,并纳入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来减少、消除导致职工不满意或满意度较低的方面,从而

21、促进兵团科学发展和民生改善,真正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 一、幸福感的社会意义第一,幸福指数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重新审视社会发展指标的必然结果。作为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幸福指数能够成为一种现实的政策目标,有其客观必然性。首先,它标志着我国社会发展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的突出特征是:社会财富的积累已经使大多数民众摆脱了基本生存需求的制约,民众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成为可能。从追求生活水平提高到全面提升生活质量,开始成为多数民众的一种客观需求,也开始成为社会宏观决策现实的目标。其次,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人的发展目标

22、的统一,从一味地追逐单向度的经济发展指标(特别是GDP指标),到开始关注包括幸福指数在内的人文社会环境指标,强调社会个体的内在体验和感受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重新审视以往社会发展指标的必然结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最后,它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决定了党在政策选择上必然把为民众谋幸福、为民众提供尽可能优越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作为所遵循的价值标准。 第二,幸福指数可以一定程度弥补GDP指标的不足,用以衡量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衡量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最为根本的标准是这个社会是

23、否能够很好地满足民众的生存需求、是否能够为民众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是否坚持了社会发展目标上的以人为本。这是一种高度人性化的指标,从这个标准来看,以往片面强调GDP这类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对于全面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状况是很不充分的,在实践中可能会导致社会政策选择上的舍本求末。因此,提出幸福指数这一指标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在运用这一指标衡量社会进步发展时,要切实避免出现矫枉过正的偏向。作为一种约束性指标,幸福指数不可能取代GDP指标,而只能是互为补充。特别是由于“幸福陷阱”的存在,人们的幸福感是相对的,我们不可能期待幸福指数与GDP同步增长。 第三,幸福指数是监测一个社会良性运转的重要指

24、标。一个运转良好的社会,一定要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之间取得某种平衡。作为监测社会良性运转的指标,幸福指数更多地发挥一种诊断功能。如果一个社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民的幸福指数下降或者出现持续下滑,就要对这个社会发展的整体走向进行反思了。幸福指数下滑至少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社会在发展的某一环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至于问题出在何处,则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第四,幸福指数是社会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是我们制定和调整各项政策的根本依据。特别是在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变革与转型的效果最终体现在民众的主观选择和判断上,

25、而民众幸福指数的走势是这类主观判断和选择的重要预测变量。国家有关宏观决策研究机构和统计调研部门,应当对不同时期主要社会群体的幸福指数予以充分的重视,通过追踪研究、把握不同社会群体幸福指数的走势和变化规律,真正将其作为改革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指示器”、了解民众情绪波动和变化的“晴雨表”、检测社会良性运转的“预警器”。不仅如此,还应当深入研究影响不同社会群体幸福指数变动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不同社会群体从而提高全社会主观生活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第五,兵团构建幸福指数评价体系,有利于兵团民生改善和长治久安。兵团职工幸福指数衡量兵团是否能够很好地满足职工的生存需求、是否能够为职工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

26、空间、是否坚持社会发展目标上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兵团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兵团职工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兵团职工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将会全面的、真实的反映出职工对文教卫医状况、社会服务、权益保障、行政效能等方面评价值,有利于发现职工最关心和最不满意的问题,积极化解矛盾,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了职工的权益,实现了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二、“幸福指数”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一)“幸福指数”的复杂性 幸福指数,其内涵应该是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个人与社会群体的价值享有和生活满意度。制定幸福指数的意义,不仅仅是从关注公民的物

27、质需要、经济条件,转移到关注公民的精神追求和心理感受,更重要的是以新的视角去评价公民的精神追求和心理感受同物质需要、经济条件、生活质量、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但是幸福指数与GDP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幸福指数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幸福指数是将人们的幸福感用数字来显性化。幸福更多地是一种感觉,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就可能有不同的幸福感。最近全国许多地方政府、研究机构都在编制各自的幸福指数,如今年三月底广东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幸福广东指标体系框架,五月初四川遂宁在国内率先完成地级市国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结果很可能是GDP高的地方GNH不一定高,毕竟人们各自对幸福的感受是不同的。如果幸

28、福感成为政绩指标,其操作难度比GDP更大。 (二)“幸福指数”的差异性 在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幸福指数”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在央视财经频道中国财经报道栏目主办的“CCTV2010经济生活大调查”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幸福指数调查中,西藏2009年最幸福。从区域角度上,东北地区省份幸福指数较高,而东南经济发达地区指数和排名不具有优势,虽然波动相对小,但整体幸福感并不明显好于落后地区,其平均值基本处于中等;从人群的年龄角度,老年人更幸福,年轻人幸福感低;从人群的收入角度,“比较幸福”线是一条倒U形曲线,则说明了当收入到达峰值后幸福感就会降低。在人民网消息上,国内一份名为2010年中国城市

29、居民幸福感调查显示,七成半被调查者自认“幸福”,其中女性、老年人、本科以上学历者以上群体幸福指数相对较高,但报道也指出一些数据与国外研究相反。欧盟一项幸福指数调查更是将中国在150个国家中排名第128位。(据新华网)此前荷兰、美国一些大学公布的数据,说中国人的幸福感在下降。 三、构建兵团职工“幸福指数”评价体系 从“幸福指数”的基本内涵和总体要求出发,结合兵团发展的实际状况,构建兵团职工幸福指数测评体系。为了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兵团“幸福指数”的整体水平和发展趋势,综合反映兵团职工的幸福状况,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考虑了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遵守构建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为了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

30、理性要遵循全面性、可量化、可比性、层次性和主客观结合的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将幸福指数划分为“主观”和“客观”幸福指数两个部分,其中“客观”幸福指数主要通过宏观的经济数据对兵团职工生活状态及生存环境的评价,“主观”幸福指数主要是评价职工的主观幸福感。计算公式为幸福指数=客观“幸福指数”90%+主观幸福感10%。其中主客观权重的确定,参考刘正山“国民幸福指数”的观点。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兵团”。围绕“职工”的收入、消费、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构建指标体系。尤其考虑到兵团特殊的管理体制下,对职工权益保障以及职工的主观幸福感构建了详尽的评价指标。第三,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兵团

31、分布新疆区域内重要的战略要地,然而这些区域多数是“资源匮乏、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兵团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既要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又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改善职工的生存环境。同时要更加注重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尤其是兵团是以农业为主,增加森林和绿地面积、节水灌溉等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手段,同时也要做好“节能减排”和要坚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兵团职工幸福指数评价体系, “客观”幸福指数包括三个一级指标、十个二级指标和四十个群体指标,“主观”幸福指数包括七个一级指标和三十五个群体指标。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具体指标如下。(一)客观“幸福指数”指标 1.经济状况 在影响幸福指数

32、的众多因素中,经济是最核心的因素之一,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就谈不上幸福感。构建了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三个方面来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其中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包括人均GDP、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反映居民收入指标包括职工人均收入、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最高与最低组别收入比,反映居民消费指标包括职均消费性支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恩格尔系数、文化教育娱乐占家庭总支出比重。 2.社会状况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文化、医疗、治安公共设施等公共服务体系,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直接影响职工的幸福水平。需要构建文教卫医状况、公用设施、社会安全、社会服务、权益

33、保障等指标来反映社会状况。详细指标见表1。 3.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非物质因素对幸福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如果经济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阶段,经济增长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则环境、人口和社会因素会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幸福程度。需要构建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指标来反映生态环境状况。详细指标见表1. (二)职工“主观幸福感”指标 1.生活质量 主要通过职工对教育状况、社会保障水平、医疗服务水平、住房状况、交通出行状况、社区(团场)服务设施、娱乐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满意情况反映职工的生活质量。 2.家庭环境 主要通过对婚姻满意度、子女孝敬满意度、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的满意度、

34、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家庭经济收入的满意度情况反映职工的家庭环境幸福程度。 3.职业发展 主要通过对工作状况满意度、收入状况满意度、个人发展前景预期满意度和社会地位认可程度反映职工对职业的满意程度。 4.社会环境 主要通过对生产或创业环境满意度、社会诚信度、消费环境满意度、社会治安满意度、社会文明状况满意度、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反映职工对社会环境的满意程度。 5.社会公平 主要通过对诉求表达渠道满意度、司法公正满意度、民主决策参与程度和选举权利保障程度反映职工对社会公平的满意程度。 6.行政效能 主要通过对行政机关工作效率满意度、行政机关服务态度满意度、突发事件处理满意度、政务公开满意度和信访、上访

35、事件处理结果的满意度反映职工对行政效能的满意程度。 7.生态环境 主要通过对生活用水质量满意度、空气质量满意度、污染治理的满意度、绿化建设满意度反映职工对生态环境满意程度。 四、确定指标权重 (一)确定客观指标权重 客观指标权重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的权重。这是一种客观赋值的方法,它可以避免主观赋权法带来的主观任意性。 1.变异系数法的具体步骤 (1)用功效系数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表1 幸福指数的客观评价指标二级指标构成三级指标构成群体指标构成指标性质经济状况经济发展人均GDP(万元)正指标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正指标居民收入职工人均收入(元)正指标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元)正指标

36、城镇最高与最低组别收入比正指标居民消费职均消费性支出(元)正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逆指标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逆指标农牧工家庭恩格尔系数逆指标文化教育娱乐占家庭总支出比重(%)正指标社会状况文教卫医状况每万人拥有医疗卫生人员数(人/万人)正指标每千人拥有病床数(张/千人)正指标幼儿园入园率(%)正指标高中入学率(%)正指标职业教育覆盖率(%)正指标新增职工受教育年限(年)正指标食品卫生达标率(%)正指标社会服务居民“五保三费”覆盖率(%)正指标弱势人群救助覆盖率(%)正指标职工持证上岗率(%)正指标城镇登记人口失业率(%)逆指标保障性住房任务完成率(%)正指标社会安全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件)逆指标生

37、产安全事故发生率(%)逆指标万人治安和刑事警情数(件)逆指标权益保障信访、上访事件发生率(%)逆指标行政效能有效投诉量(件)逆指标行政复议案件按时办结率 (%)正指标法院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 (%)正指标公用设施饮用水安全普及率 (%)正指标通客运班车率 (%)正指标城市每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 (辆/万人)正指标每万人拥有社区服务设施数 (个/万人)正指标生态环境生态建设森林覆盖率(%)正指标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正指标高新节水灌溉率(%)正指标标准农田面积(平方米)正指标生态保护万元GDP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逆指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正指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正指标表2 幸福指数

38、的主观评价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生活质量教育状况的满意度社会环境消费环境满意度社会保障水平满意度社会治安满意度医疗服务水平满意度社会文明状况满意度住房状况满意度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交通出行状况满意度社会公平对诉求表达渠道满意度社区(团场)服务设施满意度司法公正满意度娱乐生活和文化生活满意度民主决策参与程度家庭环境婚姻满意度选举权利保障程度子女孝敬满意度行政效能对行政机关工作效率满意度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满意度行政机关服务态度满意度居住环境的满意度突发事件处理满意度家庭经济收入的满意度政务公开满意度职业发展工作状况满意度信访上访事件处理结果的满意度收入状况满意度生态环境对生活用水质量满

39、意度个人发展前景预期满意度空气质量满意度社会地位认可程度污染治理的满意度社会环境生产或创业环境满意度绿化建设满意度社会诚信度对第i年的第j项指标xij的无量纲处理公式为:(二)确定主观指标权重关于职工“主观幸福指数值”H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逐级合成法:一是对依据具体指标设计的问卷调查所获取信息进行赋值,“满意”为5分,“比较满意”4分,“基本满意”3分,“不清楚”2分,“不太满意”1分,“不满意”0分;二是建立结构方程,对问卷调查中关于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可能因素主观判断所反馈信息进行路径回归,测算每项指标的强度系数,作为权重给每项指标赋权;三是根据指数合成公式由扩展指标逐级往上合成各级指标值,最

40、终合成指数值。其中,一级指标间相对独立,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合成;二级指标及其扩展指标彼此互动关系较明显,采用加权几何平均合成: 五、统计调查方法的建议 “客观”幸福指数的计算通过获取每一个指标至少十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公式(1)到公式(11)可以得出。对于“主观”幸福指数的计算依据所编制“幸福指数”指标体系设计问卷,通过对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赋值逐级汇总计算,测得指数值。 (一)选择调查对象。本项调查对象是兵团职工的幸福感,调查范围为兵直、各师(团场)机关、企事业所有人员及团场职工(含退休人员)。 (二)调查方法。建议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这样可以减少大量人力和资金,提高调查效率。为提高数据采集率

41、、可信度和信息量,具体采用入户访问调查,结合电话随机调查两种方式同时进行一并取数。其中根据相关有效调查经验,要求入户访问调查200人,电话随机访问800人。 (三)问卷设计。鉴于入户调查信息量较大但效率较低,而电话访问效率较高但提问不能过多、过于复杂等特点和局限,对主观幸福感调查分别设计了入户访问和随机电话访问两套调查问卷。其中,入户卷和随机电话访问问卷都应该包括个人基本信息7题,即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个人收入及家庭收入。入户卷完成所用主题问卷的问题,随机电话访问问卷考虑到有效受访时长可以适当减少回答主体问卷的问题。无论入户还是随机电话调查,问卷的主体问题设计了

42、相当于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清楚、不太满意、不满意6种程度的选项。由于两类问卷主体问题分别对二、三两级指标,且三级指标体系对部分二级指标的扩展,因此,可对入户问卷各题分值加权平均汇至二级指标值,与电话问卷结果一并计算一级指标值最终合成主观幸福感指数值。 (四)抽样方法。样本的选取关乎所采集数据对整体的代表性。为保证抽样调查的随机性,抽样推算的科学性,对入户访问调查的选取,建议采用从一师到十四师(含建工师)、国资公司、供销公司、中基公司和兵团直属18个区域,按照统计上的PPS1抽样选调查区域,在抽样中区内随机等距抽样调查住户,固定电话号码库随机抽取用户问答。 (五)建议所获得的受访者性别比例应该相当,年龄组和收入结构组获得的样本量应近似服从总体分布。 本文对兵团职工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出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是由于调查问卷成本较高等因素,未根据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二是将主观评价和客观指标结合的合理性;三是主客观指标所占的比重还值得商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