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781477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构建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构建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构建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构建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构建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 陈永康 吴俊峰 周华松目 录内容提要-4一、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研究缘起-5(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51、职高学生的生源素质与倾向性问题行为现状分析-52、我校德育工作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83、职高学生的个性优势与潜能-9(二)对职高学生实行自主管理的理论思考-101、“自主管理” 基本内涵-102、职高学生自主管理的基本内涵-103、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104、理论认识-11二、 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操作-12(一)模式结构-12(二)实施流程-131、目标与实施途径-132、运行流程-133、实施过程-154

2、、研究方法-15(三)实践操作-151、建设凸现职高专业特色的 “自主管理”型班级-16(1)三级目标分层推进式班级自主管理-20(2)“三制三会,正向激励型班级自主管理-202、凸现专业特色的“职业道德” 课教学改革-223、职高学生自主管理、自谋发展的实习管理策略-234、建构与完善职高学生会自主管理机制-255、校园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与实施-26 个人自主管理实施指导策略之一-28个人自主管理实施指导策略之二-296、职高学生倾向性问题行为的矫正对策研究-307、自主管理型班主任队伍和教育环境建设的实践研究-31三、实施成效-33(一) 成功构建了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331、建设凸现职

3、高专业特色的 “自主管理”型班级,成绩斐然-332、职高学生会自主管理机制的构建,为学生、学校、社区发展作出贡献-333、校园心理支持系统为学生铺就起飞的跑道-344、自主管理、自谋发展的实习管理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34(二) 促进了职高学生自主管理型队伍建设,提高了德育工作实效性-351、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352、矫正与转化了部分学生的倾向性问题行为-353、学生个性潜能得到发挥,综合职业素质提高-36(三)“职业道德” 课教学改革初见成效-37(四)培养了一批自主管理型优秀班主任,促进了班主任队伍建设-37四、思考与研讨-38内容提要职高学生“自主管理”课题

4、的提出既有实践中解决问题的需要,更有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研究的基础。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两个能动的主体,任何教育活动的成功,都以两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互动与发挥为前提条件。“学校施加的教育影响必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才能发挥教育作用,产生教育效果。”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基于提高职高德育的实效性,转化职高学生的倾向性问题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德育目标而进行的,是基于实践需要与现代德育管理理论背景下的务实研究。本报告反映了我们学校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教育培养目标而在建设凸现职高专业特色的 “自主管理”型班级;凸现专

5、业特色的“职业道德” 课教学改革;探索自主管理、自谋发展的实习管理策略;完善职高学生会自主管理机制;构建校园心理支持系统;研究职高学生倾向性问题行为的矫正对策;自主管理型班主任队伍和教育环境建设等七个方面的务实作为。在课题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借助国内外已有的有关自主管理理论,借鉴自主管理的经验,结合我校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建了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自主管理模式,整体构建了学生自主管理教育的目标体系、理论基础、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本课题的研究为培养职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能力,实现职高学生职业行为习惯的自我调控,职业性格的自我调适,生活休闲的自主管理,职业实践与

6、实习的自我设计、自谋发展,提高职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阅读文本。本课题的研究积极推动了本校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教育发展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校的办学特色,提升了本校的办学水平。关键词:职高学生 自主管理 模式 实践构建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我校位于美丽的富春江畔,学校坚持以创业教育与自主管理作为办学特色,自创办至今,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典型意义的创业成功者,更多优秀的具有自主管理意识、自我教育能力的较高综合职业素质的人才,满足了社会与地方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县委领导班子来我校调研时,县委书记邵胜充分肯定了我校为桐

7、庐经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今日桐庐、桐庐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我校热烈火爆的现场人才供需洽谈会作了详细的报道。教学实践单位与校企合作企业对我校学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你们的学生一个顶俩!“上海新开元大酒店黄埔店的老总由衷地发出感慨。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不仅改革了我校传统的德育管理模式,扬长避短,即继承与发扬了传统管理模式的优势,更克服了旧有模式的消极影响,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回归生活、回归实践的自主德育管理理念,为实现职高学生职业行为习惯自我调控,职业性格自我调适,生活休闲自主管理,职业实践与实习自我设计、自谋发展,提高职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增添了一股强劲的东风。一

8、、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研究缘起(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对于职高学生倾向性问题行为现状及德育管理现状的调查,使我们深深感受了职高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不断探索学生管理的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是解决问题与困境,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素质的客观需要。1、职高学生的生源素质与倾向性问题行为现状分析在当前“普高热”和“就业学历上移”两股大潮冲击下,升学考成绩稍好一点的学生,都奔向普高,不少职业中学尤其是城镇或农村职高惟有大幅度降分招收学生入学,客观上造成职高学生生源素质不理想的现状,加剧了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与教育的复杂程度,传统意义上纯粹以“堵”为主的教育管理方式已经力不从心。以下是我

9、校教导处新生入学成绩与我校学生倾向性问题行为现状的调查反馈: 评价项目分数段划分入学成绩ABC D300-380分200-300分200分以下无分数2002级60.6%(270人)33.0%(147)3.6%(16人)2.7%(12人)2003级49.3%(425人)49.3%(425人)1.28%(11人)0.12%(1人)2004级38.0%(167人)52.5%(231人)8.0%(35人)1.6%(7人)情况说明上述数据说明我校学生的生源素质呈下降态势,300分以上的学生数逐年下降,下降幅度11.3%;大部分学生在200300分,占50%以上;最近两级(03级、04级)200分以下的入

10、学学生比例上升较快(7.2%),这部分学生大多存在倾向性问题行为。表1:教导处关于新生入学成绩的调查统计表2:职高学生倾向性问题行为的表现类型与特征不良行为习惯倾向表 现 类 型具体行为特征违纪、违法行为赌博、抽烟、喝酒、缺旷课、打架斗殴、拉班结派、偷窃。不文明行为脏话粗话下流话随口而出、不讲卫生随地吐痰、随手扔果皮纸屑等。课堂捣乱性行 为粗鲁行动、妨碍他人、随意讲话、顶撞老师、制造噪声、睡觉、不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懒散等人际冲突性行 为同学之间、教师之间关系紧张,经常吵架,不听劝言,甚至打架斗殴。不良性格倾向自卑型自卑、消沉,自暴自弃或自傲,目空一切,我行我素,缺乏团代精神。散惰型好逸恶劳,

11、怕吃苦,行为自由散漫,任性贪玩,贪图享乐,容易出现离家出走、说谎、早恋等行为。 冲动猎奇型脾气急噪、遇事冲动、不冷静,对新事物敏感,喜欢寻求刺激,贪玩,意志力薄弱。迷恋上网游戏、溜旱冰、打台球等自私型自私、偏激,人际关系紧张,缺乏集体荣誉感。不良学习行为倾向厌学倾向学习目的性不明确,课堂捣乱性行为发生频繁,违纪甚至违法。其他不良行为倾向综合公德意识淡漠;迷恋上网游戏;铺张浪费;就寝纪律差;仪表仪容与学生身份不符合;逃避教学实践或实习;早恋等。“职高学生倾向性问题行为”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职高学生身上存在着不良行为习惯倾向、不良性格倾向、不良学习行为倾向、其他不良行为倾向,这些问题行为的存在是职

12、高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良好职业性格培养与调适,较强职业能力训练与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是造成职业高中德育管理艰难的关键因素。于是,我们课题组对于造成“职高学生倾向性问题行为“的原因,作了理性的分析与思考。职高学生倾向性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学校教育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学校教育因素(1)传统教育管理不当:传统封闭式德育管理模式,控制型保姆式管理模式或放任型松散式管理模式下,学校政教处、班主任对有关学生的管理制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少有学生的民主参与,甚至不反映学生的需求与意见,一切包办代替,处处伸手管理,学生被动参与、执行、被动应付,主观

13、能动性未能得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的发挥、发展受到抑制;教育手段、方式简单粗暴,动辄批评、训斥甚至处分,以高压、强制、说服灌输等教育手段,简单粗暴对待学生,难以引起学生心灵的反思,德育实效性差;大部分学生长期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赞赏,教师的期望值与自我的期望值处于临界状态,这使学生的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责任感得不到强化。 (2)教师自身素质偏差:部分教师业务水平低,教学方法机械刻板;教学不负责任,懒懒散散;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提出要求后也不检查;向学生随意许诺,但总不兑现;软弱无能,缺乏魄力;缺乏自我批评精神,明知错了也要强词夺理等等。长期的耳濡目染、示范,消磨了学生

14、的进取与负责的心理态度与责任,精神上的松懈、行为上的懒散强化了不良行为习惯。(3)课堂管理的行为失范:表现为少部分班主任、教师放弃管教的责任,对于学生违纪行为采取不闻不问的立场,放任学生。或者对学生的课堂捣乱行为做出过敏反应,处处设防,动辄对学生大加训斥,甚至滥用处罚,让学生在课堂里感到冷酷与摩擦,从而产生行为失常,也就无从谈自律意识与能力的培养。(4)学生自身因素缺乏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由于在管理中处于被动与服从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任翁的责任感非常的淡漠,对于集体与自身的发展,活动的组织皆依赖学校的安排,听从班主任与教师的指挥,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处于休眠状态。缺乏正确的自我认

15、识和自我评价能力(自卑或自傲)。看不到自身的优点,更不能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或盲目高估自己。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缺少学习目标动机,职业理想模糊,专业兴趣淡薄。存在读职高无用论,混张文凭的认识误区。不良性格倾向形成的心理问题(属于自卑型、散惰型、冲动猎奇型、自私型性格、厌学形成的心理问题)。(5)家庭因素:单亲家庭对孩子的行为会产生消极影响这些孩子在行为上常表现为自制力差,极易冲动,迁怒于人,容易产生对抗性逆反行为。父母不和、经常打闹的家庭的孩子,在课堂上也经常会表现出孤僻退缩、烦躁不安,甚至挑衅滋事。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家长娇惯溺爱、纵容放任,对子女百依百顺,这种方式容易养成自我中心、自私性

16、格特征,甚至玩世不恭、放荡不羁;有的家长粗暴严厉,动辄打骂,这种方式容易养成其子女弄虚作假、消极对抗,或冷漠孤僻、情绪异常;有的家长则借口生意与工作繁忙放弃了家庭教育与管理的责任,对于子女只提供经济保障,忽视情感上的沟通,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或者寄养在亲戚或上一辈,他们软弱或放任状态的教育管理更加剧了学生不良行为的程度(例如,上网、抽烟、赌博、看黄色录象、打架等)。(6)社会环境因素 :网吧管理混乱,允许甚至鼓动学生上网游戏、聊天等;大众媒体传播的非积极的、正向的信息影响。例如,暴力、色情、凶杀、追求感官刺激等庸俗的、商业性的、低级趣味的内容。学生受这些内容的影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甚至

17、盲目模仿和具体尝试其中的一些动作与行为。生活环境的影响。例如,不良卫生习惯的养成、寝室维护意识等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社区周遍环境的影响。(例如赌博、小店私自卖单支香烟等唯利是图行为为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滋生提供了环境)综合分析形成学生倾向性问题行为的学校教育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我们发现在某种程度上教育管理失策是比较关键的因素,学校、家庭、班主任在对待这部分学生时一味采取了严格的或放任的管理教育模式,一味加大外部力量的干预,(班主任的权威说教与压力、家长的训斥管束、政教处的纪律处分等),达到改变或矫正问题行为的目的,事实结果却是学生迫于外界的压力作暂时、表面的屈服,内心则产

18、生了更强烈的抵触情绪与逆反心理,他们会暂时收敛违纪的行为,却将行动隐藏得更深,一旦出现类似的环境又重复以前的错误。德育实效性十分低下。2、我校德育工作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一阶段:行为规范落实为重点的德育工作阶段。学生处提出了“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育的职高德育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学校制定与颁布职校学生行为规范、寝室管理规章等系列制度,由班主任组织各班进行学习,通过黑板报宣传,使学生了解作为本校学生应该遵循的规章制度,提高学生的规范意识,使学生在意识上有所约束,改变读职高可以混日子的心理与误解;其次,采取值周班级管理制度,由值周班学生与值周教师、值日行政领导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参与学校的

19、卫生、纪律、两操、出勤、集会、校门口值勤岗等的管理,形式上对于住校生与通校生发放不同颜色的校徽,在中午、放学时段只准通校生出入,从环境上杜绝学生课余上网、打架等行为发生。一段时间整顿效果明显,尤其是值周班级管理制度的实行,部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轮到职周的班级在各个方面处处成为全校学生的表率,他们的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得以激发,从而有效改变自己原有的不良习惯。 但是一年后,我们发现这一管理模式暴露出弊端:住校生开始利用各种手段溜出校门:将自己的白色校徽涂改成黄色,冒充通校生外出上网、逛街等;借用通校生的校徽,将照片用卡通画掩盖混出校门;强行冲出校门;甚至出现晚自修熄灯后爬窗、爬铁门外出的现

20、象这些迹象表明,我们对于学生管理上的漏洞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德育管理方式上依然是一种外显的上传下达的控制型管理。依然是权威性的外力管理方式,学校行政领导下学生处、团委制定德育计划,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布置各项工作,班主任具体落实传达上级的各种制度并组织活动的开展。学生个体只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改变,这种管理方式是通过向个体显示新的刺激和给予个体各种不同的强化物,来达到干预或者预防的目的。尽管这种技术性的管理对于一部分学生有效,但是对于存在问题行为的学生很难调动本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道德认知并未转化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也就无法落实为道德行动。(2)管理理念上仍然是一种制度化的教师权威性管理

21、,强调严格,强调“围追堵截”,很大程度上学生处与班主任依然是“消防队”的角色,哪里有火救哪里。领导与班主任疲于奔命应付,违反纪律却屡教不改;卫生情况一团糟而熟视无睹;诸如此类,举不胜举。班主任忙得团团转却毫无起色,刚处理完这件事,又冒出了第二件、第三件事,让你永远像个“消防队员”。(3)全员育人的观念依然比较淡薄,各处室在教育管理学生上配合衔接性较差,没有形成“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学生观,德育管理网络不畅通。班主任被动接收德育活动各项任务,学生被动地执行条例,被动参与各项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被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能动作用、潜在的改造力量被埋没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也就遭到质疑。(4)在

22、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领域德育实效性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学生会自主组织管理的各项活动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在活动中自律意识、责任意识非常强,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与积极的竞争心态;班级之间的差异性较大: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进行管理教育的班级,班级凝聚力强、责任感强、荣誉感强、集体与个体的竞争力强。反之则反。与其如此,不如因势利导,优化学生的角色意识,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增强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意识与能力。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学生新的管理模式 ,提出“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先期确定本校分校区为实验区,确定分校的四个班级为实验班级,对于课题实施的可行性、条件、实施的策略等做有益的探索。3、职

23、高学生的个性优势与智能优势(1)职高学生有比较明确的专业意识与职业选择趋向,对于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职高学生从入学开始即依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选择,进入相关的专业教学班学习,学校设置的专业教学相对应于职业岗位群,学生大部分具有职业(专业)的初步意向,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从事什么行业,什么样的职业岗位是自己的追求。因此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尤其是专业技能操作课情有独钟,对于与他们未来职业相关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关注与兴趣。因此,他们会关注未来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及其变化。例如:高一旅游管理专业三个班学生的职业意向调查:立志成为导游:46人,从事餐饮管理或服务27

24、人,其他:7人,包括女警、军人、DJ、动漫作家、网络设计师、教师等职业。(2)性格优势。职高生不同于普高生,尽管学业不理想,控制力、意志品质较普高学生薄弱,个性冲动、考虑问题简单,甚至部分沾染了抽烟、赌博等不良习惯,但是职高学生依然具有他们的性格优势:他们的个性直率,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乐观、豪放,乐于助人,重义气,重友谊;集体荣誉感较强,容易激发群体热情等。一旦认识到职业道德、职业性格、职业能力对于他们自身求职立业、对于集体、对于同伴的意义,会表现出较强的控制力与自律意识。(3)职高学生的智能优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结

25、构是多元的,至少具有言语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身体运动、交往交流、自知自省等多种基本智能。也许职高的学生数理逻辑智能不怎么样,但他们具有更强的操作能力、交际智能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可能更出色,他们身上潜在的运动、音乐素养使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具有更大的创造才能。这为我们探索培养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二)对职高学生实行自主管理的理论思考概念界定:1、“自主管理” 基本内涵什么是自主管理?自主管理的概念如何理解呢?美国马茨学院的爱德华.吉.奥基夫(Edward.j.Okcefe)教授在其自我管理与ABC方法一书中认为:“自我管理不是我们创造的使我们自己适合进入的一个模

26、子。他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一个选择,是我们创造出来的关于我们将如何管理我们的动机、我们的时间、我们的学习习惯、我们的人际关系以及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的一种选择。”也是“关于我们将如何引导我们的情绪、行为和认识处在我们所希望状态的一种决策”。我国学者方卫渤和肖培在其管理自己一书中认为:“自我管理是指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为实现个人目标,有效地调动自身能动性,规划和控制自己的行动,训练和发展自己的思维,完善和调解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开发、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的完整活动的过程。”2、职高学生自主管理的基本内涵笔者认为,职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是指在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职业性格调适、职业技能的训练

27、、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适应性的锻炼(实习活动)、生活休闲、文化娱乐等各种有意的活动中,由学生自己监督、调控和管束自己的行为,以提高学生自身综合职业素质的一种管理方式。职高学生的这种自主管理的能力是通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班主任、任科教师、学生会等强势引导与专门培训培养,主要依靠学生主体自身的力量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3、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从职高德育培养目标与职高学生的德育水平现状出发,以建构职高学生管理主体地位为宗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在参与和自我反思、自我选择中,实现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谋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当然,职高的这种管理模式更强调把教育和自我教育

28、,管理与自我管理,服务与自我服务有机地统一,协调地发展。由此,我们倡导 “群体活动自我设计生活休闲自主管理行为习惯自我调控职业技能自觉训练职业性格自我调适教学实习自谋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首先倡导:“我的活我来干、我的事我来管、我的伙伴我来帮。”体现“学生群体学生管理、学生个体自己管理”的自主管理理念。4、理论认识 “自主管理”概念的提出既有实践中解决问题的需要,还有其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研究的基础。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两个能动的主体,任何教育活动的成功,都以两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互动与发挥为前提条件。“学校施加的教育影响必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才能发挥

29、教育作用,产生教育效果。”教育的实效性关键在于将外部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重在学生主动发展“,“实施扬长避短的教育,重在张扬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中国区域教育发展研究报告P273 “以学生发展为本,走教育创新之路”一文,作者赵钰琳),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理念真是基于这一理论基础。其次,当代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与人本心理学研究与发展,开始真正认识并充分重视人的主体地位、能动作用和意义、潜能。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特性,任何环境的影响必须通过个体心理的中介才能对个体产生作用。要改变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仅仅凭借外部的干预与强制往往难以实现,更

30、需要个体自我的管理与调节,发挥个体自己的主体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明确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传统教育强调对学生的控制性管理,使受教育对象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被动的地位决定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得不到发挥,极大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可见,实现自我教育、进行自主管理也是国际教育界的理念与潮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Gardne 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至少具有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运动、

31、交际、自省和认识自然等多种基本智能。素质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但是,德育的实效性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在改进德育方法上想办法,但是,似乎忽略了我们在“德力”观上存在的问题,即“智力”与“德力”相分离的问题。多元智能理论,将自我认识与人际交往这两类重要的道德修养内容,正式列入智能的范畴,从理论上实现了“智力”与“德力”的统一,这将为我们探索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自我管理与自主管理能力,提高德育实效性,提供新思路,创造新范式。基础教育新课程纲要确立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

32、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改革基本理论也是本课题的实践研究的理论基础。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中华东师范大学“中小学教育改革状态调研报告“关于德育问题的研究”(P195作者何敏、叶谰),本校德育问题的研究等。本课

33、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上较之国内其他学校的自主德育教育模式更为厚实且科学。二、 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操作(一)模式结构为发挥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效率,必须构建与此相适应的模式结构互动运行机制。图1: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应用型人才教学实习自谋发展职业技能自觉训练职业性格自我调适行为习惯自我调控生活休闲自主管理群体活动自我设计职高学生倾向性问题行为的矫正对策研究 建立学生会自主 构建校园心理 管理机制 支持系统 凸现专业特色的 职高学生 自主管理队伍自主管理型班级 自主管理模式 和教育环境建设 自谋发展的 “职业道德” 实习管理策略 课堂教学改革 该模式设计的策略和依据是协同原理与

34、阶梯原理,依据职业学校培养特色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职高学生的个性优势与智能优势,遵循职业素质培养发展规律,确定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实施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适用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分解为阶梯式上升的六个目标,即:“群体活动自我设计,生活休闲自主管理,行为习惯自我调控,职业技能自觉训练,职业性格自我调适,教学实习自谋发展。”为此构建职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以自主管理总课题为主体与核心,周围由六个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协同形成合力的圆圈,代表各个子课题,通过班主任、学生会、学校各处室与社区、培训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德育学科组在各个领域围绕阶梯型目标,探索实施包括:创建凸现专业特色的自主管理型班

35、级,凸现专业特色的“职业道德” 课教学改革探索,自主管理、自谋发展的实习管理策略,职高学生会自主管理机制,校园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职高学生倾向性问题行为的矫正对策研究,自主管理型班主任队伍和教育环境建设等子课题研究。(二)实施流程1、目标与实施途径(图2)目标 分解目标 条件与途径 群体活动自我设计 创建凸现专业特色的自主管理型班级 培养 生活休闲自主管理 凸现专业特色的职业道德课教学改革 社会 自我教育 行为习惯自我调控 建构自主管理、自谋发展的实习管理策略适用 自主管理 职业性格自我调适 构建学生会自主管理机制 的应 职业技能自觉训练 职高学生倾向性问题行为矫正对策 用型 教学实践自谋发展

36、 探索校园心理支持系统 技术 开展自主管理型班主任队伍建设 人才 营造自主管理模式运行的教育环境 2、运行流程(图3) 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学生会 自治 自治干部队伍培训班主任 引导 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探索学生 教师 教育 职业道德课教学改革 主体培训处 合作 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各处室 管理 教育环境营造家庭社区 协同 协同教育合力整合上述分解目标图直观地说明了本模式的研究目标一是为培养职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主管理能力,实现职高学生职业行为习惯的自我调控,职业性格的自我调适,生活休闲的自主管理,群体活动的自我设计,职业技能的自觉训练,职业实践与实习的自谋发展,提高职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等综合职业素

37、质。既充分发展职高学生的个性,扬长避短,又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团代合作精神等;既使学生树立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理想,学会职业生涯设计,又注重掌握与培养专业技能、能力,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二是总结各领域的自主管理策略,创新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各处室管理方式,升华德育管理工作理论,推动学校发展。因此,突破了普职不分的目标设计局限,凸现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专业职业发展优势,反映职高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与职业素质培养需求。其次,该模式的实施流程较之传统模式更具有可操作性、协同性、互动性特点,总目标与分解目标整体协同,突破了国内外比较狭隘单一的自主管

38、理活动方式。模式按“群体活动自我设计,生活休闲自主管理,行为习惯自我调控,职业技能自觉训练,职业性格自我调适,教学实习自谋发展”六个系列设计活动载体,通过班级集体建设;职业道德感悟、践行;教学实习自主管理的尝试;团委、学生会自主管理机制的锻造;心理自助社团建设;学生倾向性问题行为的矫正对策研究;年级组、心理指导中心的个别辅导;社区合作等协同教育与引导。实现条件与途径操作可行,学生、学生会、班主任、教师、培训处、学校、家庭社区在模式中既坚守各自地位又发挥各自的作用,合作互动、整合,形成教育合力。当然,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近几年进展很快,已经成为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新模式,成为实现德育实效的新亮

39、点,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模式构建、实践探究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上海、江苏等地在普通中小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教育者从建构学生管理主体地位的宗旨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在民主管理中实现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发展,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策略。上海还在2003年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含中职学校)评估指标中首次确认了C5: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健全,学生自我教育效果较好的验收指标。在七宝中学,有一个由团委、学生会、自律委员会组成的“学生校长团”,它的权力仅次于校长。 “学生校长团”现已成为了七宝中学学生自主管理的领导机构和沟通学生与校方联系的桥梁。 私立南昌创世纪综合学校建校6年来,在“综合性创造教育模式”实践中以教育创新为己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自主教育为特色,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不断探索,开辟了一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