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782281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章摘要】 公共部门要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力度,就要加强对员工绩效考核的科学性,而现代公共部门的宗旨是向社会及公众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服务,而其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不断提高服务绩效。但是,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突出问题,不利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作用的发挥。本文就目前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工作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就我国具体国情展开了讨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旨在全面提升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水平。 【关键词】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1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绩效理念发端于私营部门,自20世纪30年代起,绩效管理逐渐被

2、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而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初具规模。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成功运用,政府在改革过程中要借鉴有益经验。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了一场名为“重塑政府建立企业化政府”的行政改革运动,旨在全面解决财政危机、经济停滞以及政府公信力下降等难题。在这次改革浪潮中,公共部门引入了企业绩效管理理念。从此,公共部门不断转变自身职能,由单纯追求管理秩序和行政效率转向注重成本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始终贯彻顾客至上理念,公共部门试图以较少的经济支出换取更好的效益,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和效率。据最新经合组织数据显示,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新西兰、法国、德国、挪威、芬兰、丹麦、加拿大、英

3、国、美国等都广泛应用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当前,大多数改革家和学者都认识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部门都在积极践行此理念。比如,中央政府提出了12个“金”字工程,江苏省南京市开展了“万人评议政府机关”、山东省烟台市积极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福建省开展了“效能建设”、河北省实施了“干部实绩考核制度”等。1 2 探析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在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是政府实现再造的根本性措施和主要内容,实现了当代政府公共部门借鉴并吸收私营部门管理经验

4、的先河,拓宽了公共管理理论和政府改革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提高了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效率。众所周知,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主要有四方面的意义:(1)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各环节的开展提供了前提和依据;(2)绩效管理能显著提升政府信誉和公信力;(3)绩效管理提高了工作部门的工作效率;(4)绩效管理为组织绩效的实现提供了手段。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公共部门逐渐将绩效管理提上日程,以期尽可能满足公众愿望。目前,政府管理职能不断扩大,社会政治经济改革进程不断加快,政府目标责任制的积极推行等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一些弱点和缺陷,值得

5、我们深思。 2.1 理论研究和实践相对不足 公共部门作为一种特殊的部门,其产出难以以量化进行计算,而且成本不具备足够的可比性,所以很难制定出统一的评估标准。在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要具备相对成熟的法学、行政学、心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以及管理学等学科背景,要求研究人才具备超高的素质。同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还受到文化、历史、经济、政治以及国情的影响,在我国则易受传统行政作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见效慢、研究难,而且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不足。 2.2 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能配置以及运行机制等仍沿用原来的样式

6、,现代绩效管理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当代西方国家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坚持以顾客导向、结果为本、责任机制以及分权化管理等理论,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制度基础。就目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而言,绩效管理理念的贯彻必须建立在行政改革的深入和完善。 2.3 绩效管理及评估技术上存在问题 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即绩效评估,只有组织具备较强的评估能力和评估基础才能保证绩效管理的成功运用。所谓的评估基础即岗位职责、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以及组织战略等具备相对的合理性。而评估能力主要针对数据的生成、收集、处理以及分析等工作中所分担的工作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它是就数据管理能力而言的。评估能力与评估基础等存在较

7、大的关联,在组织结构以及运营流程尚不清楚的情况下难以生成科学的绩效数据,而且严重干扰了数据收集工作的开展,不利于绩效数据的处理及评估。 2.4 缺乏健全的维度体系 目前,我国政府绩效的现行评估体制单一,政府内部充当了评估主体,民众较少的参与其中,而且政府内部多是上级对下级的评估,自我评估极少开展。“公民评议政府”及一般意义上的群众性参与的评估,因为信息存在不对称现象,所以有效的评价难以开展,而且各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材料搜集和整理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不利于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尤其是第三方评估。第三方评估一般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组成,这些人的信息面广,而且有着过硬的专业素养,他

8、们与评估者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冲突,所以一般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目前,部分省市的第三方评估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就实践经验而言,造成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目标取代”现象明显;(2)缺乏有效的公众监督;(3)公共部门存在明显的垄断性。由此可见,政府各级部门要积极探索有效措施,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在公共部门中的作用。2 3 有效改善我国公共管理部门绩效管理的措施 3.1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 将政府职能范围外的事情交给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发挥社会自治、企业自主以及市场调节的突出作用。政府要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市场监管和经济调节的作用

9、,同时注重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发挥,将更多的物力财力等公共资源投向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领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2 进入有效的竞争机制,实现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公共管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公共部门的垄断,这严重影响了公共管理效率的提升。所以,在公共部门领域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使公共管理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切实提高公共部门效率。奥斯特罗姆曾指出,每一个公民都为不尽相同的公共服务产业服务,大部分公共服务产业都包含着极大的私人成分。由此可见,随着社会领域和经济领域组织力量的发展,政府公共部门的单一治理模式已逐渐改变,公共领域治理朝着多中心的方向发展。 3.3 加强对公共

10、部门的监督 就公共选择理论而言,市场活动的公共管理主体充当着利益最大化集团,在权力不受约束的条件下,公共部门成员自觉代表公共利益的现象并不多见。同时,公共管理主体特别是政府公共部门内部的预算最大化以及“目标取代”行为等是造成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公共部门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建构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腐败机制、监督防范机制、公正待遇机制以及廉洁自律机制,提高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防腐败能力,提高公共部门的办事效率。3 3.4 逐渐增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 我国的政府与社会关系是建立在长期的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自治能力差、社会不发达,政府权力凌

11、驾于社会之上。目前,政府公共管理部门中存在公共责任虚化、腐败现象以及官僚主义严重,而且政府机构及其相关工作人员没有认清自身位置,没有充分处理好社会与政府的关系。我国在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从市场经济的现实情况出发,建立起政府与社会的新型和谐关系,尽可能克服当前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不断培养和发展新的社会力量,提升社会自治能力。同时,公共部门及政府组织要不断强化自身认识,提高公共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努力建构起社会与政府的和谐关系,不断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3.5 建构起政府绩效评估的有效方法 (1)逐渐建立起合理、全面、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在考核政府部门工作时,要实事求

12、是,制定各具特色的考核目标体系,同时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合理的政绩观、发展观,同时要改进考核目标,将传统的GDP增长数量和速度考核转向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以及政治文明的考核;(2)进一步规范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要保证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就必须建立起科学严谨的评估程序。目前,我国要进一步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就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借鉴并吸收外国先进经验,积极完善立法程序,使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朝着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3)推动政府绩效评估主体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绩效评估主体要包括社会公众、相关专家以及党政机关,相关部门要逐渐改变单一的评估主体,将专家评估、民间评估以及官方评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4 【参考文献】 1卓越,赵蕾.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双导效应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5):27-32. 2祁光华,张定安.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问题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5,(8):40-43. 2罗福勇.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之组织公正性问题思考J.理论探讨,2006,(2):111-114. 4陈宝胜.中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发展趋势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7,21(10):74-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