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鲁山县中医院第四章所在地环境现状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783003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鲁山县中医院第四章所在地环境现状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鲁山县中医院第四章所在地环境现状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鲁山县中医院第四章所在地环境现状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鲁山县中医院第四章所在地环境现状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鲁山县中医院第四章所在地环境现状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鲁山县中医院第四章所在地环境现状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鲁山县中医院第四章所在地环境现状环评报告.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建设项目区域环境概况4.1自然环境概况4.1.1地理位置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伏牛山东麓,北依洛阳、南临南阳、东接平顶山,地处东径1121411314,北纬33343300。东西长90km,南北宽44km。总面积2432km2,东邻宝丰、叶县;南毗方城、南召;西接嵩县、汝阳;北靠汝州市和平顶山西区。北沙河尧山大道建设项目所在地钢厂路三间房望城岗村苗圃树林农 田407m372m633m树 林备注:为养猪场(养殖散户)本项目位于鲁山县城南新区尧山大道与钢厂路交叉口东南角,其周围环境示意图见图4-1。图4-1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示意图4.1.2地形地貌鲁山县属丘陵地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2、最高茶庵岭,海拔264m,最低石龙河河床150m,相对高差93m。西部中山区一般海拔400800米,山势陡峭,岩石裸露;中部低山区海拔一般在250400米,沟壑纵横,山川相间,土薄石厚,耕地多分布在山谷河川两岸;东部南北两侧丘陵区,海拔一般在150250米,岗丘起伏,土层浅薄;东部平原,海拔在90150米之间,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基岩出露面积较大,岩石节理、裂隙不太发育,所以本区不易产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项目建设场地地形平坦,地貌单元为冲积平原。4.1.3地质鲁山县处于秦岭-昆仑纬向构造带东段,底层分区属于秦岭底层区豫西小区,境内出露岩层有:混合片麻岩区、火山喷发岩区、石

3、英岩区、煤系地层区、黏土层-亚沙土岩、花岗岩区。鲁山县城处于新生界第四系沉积岩之上,下付基岩位元古界老地层,隐伏的基地构造:鲁山-漯河大断裂带沿沙河由县城南部通过,上部北厚度大于400m的局厚新生界地层掩盖。鲁山县境内另有大规模的断裂三条:下汤-车村深大断裂、岳村-北孜断裂、四棵树断裂,均位于县境西北山区。城区范围内地表岩层为第四纪上更新(Q3),松散沉积物,主要岩性为亚粘土和黄土状亚粘土,厚度57米,其下为砂砾石层夹亚砂土,亚粘土层,一般建筑可以适应,对设置重型设备和高大建筑,需要做工程地质测试;县城以南为上更新(Q3)岩层,沙质量增多,以亚砂土为主;南部沙河漫滩部位,为第四纪全新统(Q4)

4、冲积沙、砾石,地基载力较差。据河南省地震局资料,本区地震构造位于汾渭地震带及华北地震带的南端,属于VI级地震区。4.1.4气候气象鲁山县属大陆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1220.88mm,年平均降水量827.8mm,最小降水量(1972)556.6mm,最大降水量(1964)1698.8mm,降水一般集中于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年平均气温14.2,极端最高气温43.3(1966年7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19.1(1969年1月31日)。霜冻期为11月底至翌年3月初,冻土最大深度22cm。冬春季多西北风,夏秋季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0m/s

5、,西北风最大风速可达24m/s,最大积雪厚度0.16m。年平均无霜期211.4天,风雪日97天,年日照平均总时数为2068.8小时。鲁山县主要气象参数见表4-1。表4-1 鲁山县主要气象参数序号项目参数序号项目参数1年平均气温14.29年相对湿度76%2极端最高气温43.310年均日照时间2068.8h3极端最低气温-19.111年平均无霜期211.4d4年平均地温16.912冻土最大深度22cm5年平均降水量827.8mm13年平均气压999.7hPa6年最高降水量1698.8mm14最大风速24 m/s7年最低降水量556.6mm15年平均风速2.0m/s8年平均蒸发量1220.88mm1

6、6年主导风向E(风频8%)4.1.5水资源(1)地表水鲁山县属于淮河流域颍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在30km2的支流有23条,其中沙河、荡泽河、清水河、七里河属于较大的河流。发源于境外的河流有荡泽河、澎河、大浪河、境外流域面积为276.5km2。沙河是淮河上游北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尧山主峰东侧,自西向东贯穿全境,长108km,流域总面积2432km2,沙河是鲁山最大的河流。将相河为沙河支流。大浪河发源于宝丰葛花崖,经石龙区进入鲁山县,于辛集乡程村南汇入沙河,全长36km,因其上游经过石龙区,河床中山石起伏,好似石龙,因此上游段又称石龙河。鲁山县内有大型水库一座(昭平台水库),总库容71300万立方

7、米;中型水库2座(澎河水库、米湾水库),总库容7290万立方米;小型水库35座,总库容2142万立方米;灌区3处(昭平台、澎河、米湾灌区),引水灌区1082处,修建塘堰坝776座,提灌站68座。并有干渠4条,支渠15条,机电井2952眼,与贯穿全境的沙河干流及支流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灌排体系。现有有效灌溉面积2475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0%,旱、涝保收田面积2095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1%。(2)地下水鲁山县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补给。平原地区地下水主要为降雨补给、山前侧补给、渠道侧渗补给和灌溉入渗补给。山区地下水主要为降雨入渗补给。4.1.6土壤鲁山县土壤分9类,即

8、黄棕壤、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粗骨土和石质土。主要分布情况为: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山区为棕壤,占8%;海拔在800米以下的山丘地带为褐土,占22%;平原区主要为黄棕壤、潮土、砂姜黑土,占70%。4.1.7矿产资源鲁山县已发现矿产资源40种,已查明储量的矿种22种,矿产地48处;未查明储量的矿点(矿化点)92处。已发现48处矿产地中矿床规模属大型的5处,中型15处,小型以下28处;属勘探矿区17处,详查矿区4处,普查矿区31处;矿产资源储量上表14处,未上表34处。鲁山县煤炭资源开发已进入枯竭阶段。目前具有地方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为:铁矿、铜矿、铅锌矿、石墨、萤石、滑石、耐火

9、粘土,水泥灰岩、石膏、含钾岩石、玄武岩、硅灰石、玻璃用石英岩、建筑用砂、地热(温泉)、饰面花岗石、饰面大理岩等17种。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为溶剂灰岩、冶金白云岩、磷矿、铝土矿。4.1.8生物多样性鲁山县市河南省二十五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县之一,全县总面积365万亩,有林地面积195万亩,活立木蓄积1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2.3%,林业产值2.5亿元。有国家级保护植物水杉、银杏、连香、华榛、杜仲、秦岭冷杉、垂直冷杉、淸檀、领春木、金钱槭等13种;省级保护植物铁杉、青线柳、楸皮杨、大叶三七等19种;中药材和菌类种类繁多,有人参、天麻、石斛、辛夷、杜仲等近500种;有路栖脊椎动物125种以上,

10、国家级保护的珍贵动物有金钱豹、艾叶豹、麝、大鲵、金雕、羚羊、红腹锦鸡、豪猪、红脚隼、大灵猫等17种;省级保护的有狐貉、青鼬、豹猫、飞鼠、水獭,啄木鸟、画眉、双斑锦蛇等14种;鲁山有古树名木千余株,有全国罕见的千年古银杏群,有彰显悠久人文历史的古柏,有昭示岁月苍桑的柿树王,有蕴含着美丽传说的老栎树等。本项目位于鲁山县城南新区尧山大道与钢厂路交叉口东南角,评价区内生物资源比较单一,主要为树林和果园为主,树木为当地常见杨树,果木主要以桃树,石榴树为主,无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动植物。4.2社会环境概况4.2.1人口及行政区划鲁山县辖4个街道、5个镇、15个乡:露峰街

11、道、琴台街道、鲁阳街道、汇源街道、下汤镇、梁洼镇、张官营镇、张良镇、尧山镇、赵村乡、四棵树乡、团城乡、熊背乡、瀼河乡、瓦屋乡、观音寺乡、昭平台库区乡、背牧乡、仓头乡、董周乡、张店乡、辛集乡、磙子营乡、马楼乡。全县588个行政村,总人口约为85万人。4.2.2交通鲁山县交通事业发展迅速,铁路、高速公路、省道等四通八达。境内有焦枝铁路和平顶山矿务局煤炭运输专用铁路。焦枝铁路自东北向西南方向斜穿县境35千米,平顶山矿务局煤炭运输专用铁路经宝丰进入县境,通往梁洼煤矿6千米。郑尧高速(郑州至尧山)、太澳高速(太原至澳门)、207国道(锡林浩特海安)和311国道(徐州西安)均通过鲁山;两条省道102线(郑

12、州南阳西线)和211线(庙下鲁山)通过县境68千米,过县境干线为主脉,县乡公路为支脉,辐射20个乡镇,连接500余个行政村,公路网已初步形成。4.2.3经济发展(1)综合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支出分别增长10.3%、3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5 %;人口自然增长率5.7;节能减排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2)农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5万亩,创建“百千万”高产示范方14.1万亩,新增农机总动力3.3万千瓦,

13、全年粮食总产20.8万吨,连续七年获得丰收。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新增营造林面积8.1万亩,圆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和承担的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年度任务。新增标准化养殖舍112栋、规模养殖场62座,建成尧山白山羊保种场。食用菌种植总量3.5亿袋,产值7亿元。放养柞蚕卵4898公斤,产柞鲜茧 2007吨。积极培育特色产业新亮点,示范种植茶树近千亩、玫瑰700余亩, “尧山玫瑰红”茶荣获全省红茶“四大名旦”称号(3)工业 大力实施“提速攻坚行动”,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全力打造品牌产业集聚区。2012年度,进一步加强了以隆

14、源公司为主体的投融资平台建设,注册资本增加至2亿元;投资5.4亿元,开工建设了北区标准化厂房、水厂和总长10公里的文兴路、保障路、鲁兴路等11条道路,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初步完善。完成项目投资50.3亿元,建成圣光医疗器械孵化园二期、鲁吉兰服饰美体内衣一期、方圆碳素整体搬迁一期、唐宝耐材一期、远宏碳素等项目;海亮兴发工业园1万吨中试车间已经完工,正在调试;石材建材工业城、靖焜丝绸、亿隆科技、航星耐材等项目正在建设。4.2.4旅游资源鲁山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主辅以民俗、文化,具有山、石、松、云、雾、湖等多种构景要素,并初步形成“一山一水三条线”的旅游格局。一山即尧山,

15、为观光避暑寻根区;一水即昭平台水库,为水上游乐区;三条线,一是韩信、萧何、张良、航空展览馆、秘洞山庄军事文化旅游线,二是文殊寺、民俗村、六羊山的民俗风情旅游线,三是上汤、中汤、下汤温泉沐浴旅游线。4.2.5文物保护鲁山县最富盛名的为望城岗冶铁遗址,位于鲁山县城西南望城岗村后土岗上,东起严家岗,西至贺楼村南,南至望城岗村。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宽40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遗址灰层最厚处达6米以上。地表散存着大量的矿石粉、青石、木炭、砂子、炉渣等,器物残范、炉底等冶铁、铸铁遗物随处可见。1963年6月,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部及偏西部位,发现有成排和单一约一间房基大小的烧结炉

16、底。其红烧土层层层重叠。农民在耕作中不断发现冶铁遗迹,路沟边崖曾露出半个小高炉结构,直径2.3米,炉壁由带砂质的耐火砖砌成。还发现大量的铲范、镢范、犁铧范等铸造遗物,另有泥范、铁范等。其中有带“阳一”铭文的铧范。根据河南省文物保护局对望城岗冶铁遗址划定的保护范围可知:重点保护范围:以贺楼村南的土路与水渠北沿交汇处为起点,向北200米,向南20 米,向东680米;东端有120米的长的一段,南北宽为250米。 一般保护范围:自重点保护区边线外扩20米。本项目位于鲁山县城南新区尧山大道与钢厂路交叉口东南角,距离望城岗冶铁遗址620m,不在望城岗冶铁遗址划定的保护范围内。4.3鲁山县总体规划(1)城市

17、发展方向城市发展方向为:东进为主、南扩为辅、适度向西、控制向北。近期以向东、南发展为主,远期以向东发展为主导。(2)规划布局结构呈东西向带状格局,东西延展;城市建成区分为老城、新区两部分,老城位于西部,新城位于东部。双中心并举发展。由东西、南北向共5条主要道路构成基本骨架,南北经线方向有钢厂路、墨公路、振兴街,东西纬线方向有人民路、鲁平大道。其间,分布着7个主要的居住片区:清南片区、老城西片区、老城东片区、赵庄片区、下洼片区、后营片区、申平片区;此外,还有新区中心东侧的文教科研区、望城岗遗址公园南侧的休闲度假区等。利用城市周边鲁山坡等自然景观,借景入城;利用穿城而过的三里河、古城壕、将相河形成

18、城内的内河水系与绿带,借景北侧北干渠、东侧大浪河,并在南侧大沙河畔构筑宽阔的城郊森林公园林带。(3)布局要点 逐步将工业及行政办公、大型公共设施等用地分别搬迁至工业区及新区。通过逐步恢复古城壕环城水系。再现老城的古城风貌,对古建筑和老街道适度维修和恢复。 沿鲁平大道东段两侧,建设高标准城市新区,集行政办公、公众活动、文化娱乐、大型商贸、科研教育于一体。 在焦枝线与北环路之间、五里堡集中设置工业用地,并在城北张店乡设置独立工业组团,形成无、低污染的一二类工业园区。着力改善工业企业结构,逐步取消污染工业,加强环保监控,以发展无污染的一类工业为主。城市东北部五里堡工业组团集中配套物流中心。(4)建设

19、发展策略老城、新区发展策略不同。保持、完善老城现有格局和风貌特色,控制老城周围用地开发,保持老城空间形态完整。建设高标准、现代化城市新区,形成城市新中心。新老城区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建筑色彩、建筑层高等按不同标准设定;相对集中工业用地。开发焦枝线与北环路之间的新兴工业用地,整合原有五里堡工业组团内工业企业,建设城北张店工业组团,在保证工业用地相对集中的基础上适当分离。4.4城南新区发展规划(1)规划范围城南新区位于鲁山县城南部,占地约983.8公顷。本次规划的范围:北起鲁平大道、中兴路,南至沙河,东起振兴路,西至滨河大道。(2)规划定位鲁山县城南新区是集居住、办公、商贸、金融、文化娱乐、

20、体育、教育功能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城区,是“三心、四轴、三区”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3)发展目标 近期发展目标加强道路、给排水、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和沙河防洪工程建设,推动城南新区行政中心的建设,新建一批城市级大型公共建筑和商贸设施,集聚人气,创造良好的投资开发环境。 远期发展目标将该地区建设成为居住和生活服务功能完善、商贸市场发达、以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教育、体育等为功能特色的、生态景观环境优美的城市片区。(4)规划结构鲁山县城南新区的规划结构为:“三轴、四带、五中心”。 三轴即和平大道城市发展轴、新区行政中心景观轴、县城行政中心城市空间轴。和平大道城市发展轴以和平大道为主体,规划形

21、成东西向的城市发展 轴。和平大道道路红线60米,道路两侧各有20米绿化带。在此主轴线两侧分布有新区行政文化中心、商业中心、专业批发市场、综合医院、高中等。和平大道两侧多为高层或者能反映城市形象的公共建筑,是新区及整个城区的一条 重要发展轴线。新区行政中心景观轴也是新区的中心景观轴线。此轴线有新区的行政 文化中心、文化广场、公园、初中、以及联系文化广场与沙河绿化景观带的绿 线为60米的绿化走廊组成。县城行政中心空间轴自北向南依次有县行政中心、政府广场、县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和平公园,两侧布局高层建筑,形成庄严、空间变化丰富的城市空间轴线。 “四带”即滨河大道休闲景观带、人工河人文景观带和两条城市

22、绿化休闲景观带。“五中心”即县城行政中心、县城文化中心、县城体育中心、南区行政文化中心和县城商业金融中心。本项目位于鲁山县城南新区尧山大道(道路名称原为和平大道)与钢厂路交叉口东南角,符合鲁山县城南新区发展规划。4.5地表饮用水源地的范围根据平顶山市饮用水源保护区调整技术报告及其批复文件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明确昭平台水库地表水源保护区范围的函(豫环函【2013】57号),昭平台水库地表水源保护区调整后的保护范围如下:一级保护区范围为东起昭平台水库大坝,西至沙河入库口向库区延伸3376m的断面,连接北侧姑嫂石庙院和南侧西坡村所在半岛得到的一级保护区边界的水域范围;一级保护区水域(正常水位线

23、171.4m)以上纵深200m,遇环库路则以环库路为边界的陆域;沙河干流昭平台水库至白龟山水库之间的水域。一级保护区面积为46.55平方千米。二级保护区范围为一级保护区边界向上游延伸2000m,东起一级保护区边界,西北至东王村,西南至石桥村的水域范围;一级保护区陆域边界、二级保护区水域(正常水位线171.4m)以外,环库路以内的陆域;七里河、将相河、瀼河、肥河、大浪河入河口向上游延伸1000m水域及其沿岸纵深50m陆域范围。二级保护区面积为19.57平方千米。准保护区范围为昭平台水库上游入库河流水域及其沿岸500m的陆域。准保护区面积为168.60平方千米。本项目位于鲁山县城南新区尧山大道与钢

24、厂路交叉口东南角,距离南侧沙河633m,不在地表水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范围内。项目营运后医院废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鲁山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不对沙河进行直接排水。4.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根据关于划定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工作的通知(国调办环移【2006】134号),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两侧划定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同时不得安排大气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位于总干渠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输水明渠段):(1)设计地下水位低于渠底的渠段,其一级水源保护区范围按由工程管理范围边线(防护栏网)向两侧外延50m,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按由一

25、级水源保护区边线向两侧外延1000m。(2)设计地下水位高于渠底、采用外排或内排方式排地下水的渠段两侧一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分别按由工程管理范围边线(防护栏网)向两侧外延100m和200m。(3)设计地下水位高于渠底、采用外排或内排方式排地下水的渠段两侧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根据测算公式,实际测算。确定的范围按实际测算结果,外排段左、右侧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分别按由工程管理范围边线(防护栏网)向左、右侧外延不小于2000m和1500m;内排段左、右侧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分别按由渠道沿线工程管理范围边线(防护栏网)向左、右侧外延不小于3000m和2500m。本项目距离西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鲁山段4.1km

26、,不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保护区范围内。4.7平顶山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4.7.1规划目标到2015年,实现“一个减少、三个提升、三个改善”的总体环境目标: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城乡环境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环境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城市环境竞争能力大幅提升;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为推进全面推进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环境支撑。4.7.2规划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2015年全市(不含汝州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在5.8万吨和0.67万吨,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10.99%和13.64%;二氧化

27、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9.06万吨和7.42万吨,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11.5%和16.5%。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澧河叶舞公路桥断面、沙河马湾断面和八里河石庄桥断面的达标率分别达到90%、60%和50%。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92天。白龟山水库水质常规因子达标率达到98%。城乡环境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城市污水处理率市区不低于88%,县(市)不低于80%。城市(含县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80%。4.7.3主要污染物减排1、总量减排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是:2015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含工业、生活、农业)分别控制在5

28、.80万吨、0.67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6.52万吨、0.77万吨分别减少10.99%(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11.26%)、13.64%(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14.05%);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9.06万吨、7.42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10.23万吨、8.88万吨分别减少11.5%、16.5%。这意味着到2015年,全市(不含汝州市)必须实现化学需氧量净减排0.72万吨,氨氮净减排0.10万吨,二氧化硫净减排1.17万吨,氮氧化物净减排1.46万吨。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及我市“提前全面小康”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预计 “十二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率12%

2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15%,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43.4%增至2015年的50%以上。至“十二五”末,全市GDP将达到2300亿元,相对2010年增70%以上,新增城镇人口31万人,能源消费总量由2010年的1900万吨标煤增加至2800万吨标煤,新增900万吨标煤消耗,增加约47%,电力装机容量约520万千瓦基本不变;机动车保有量由2010年的约46.6万辆增至65.1万辆,增加约40%,由此新增(扣除汝州市)化学需氧量1.19万吨、氨氮0.14万吨、二氧化硫1.73万吨,氮氧化物2.07万吨。由于污染减排是要在消化掉新增量的基础上,再削减省政府下达我市四项指标比例的排放存量,因此,“十

30、二五”四项污染物应完成的绝对减排量即为新增量和存量的目标削减量之和,应该分别为化学需氧量1.91万吨、氨氮0.24万吨,二氧化硫2.90万吨,氮氧化物3.53万吨。上述绝对减排量分别占到了2010年排放基数的29%、31%、28%、40%,任务十分艰巨。2、总量减排措施(1)淘汰落后产能(结构减排)按照国家、省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定期制定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对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及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十二五”期间,我市要淘汰年产能30万吨以下的所有焦化企业,减排化学需氧量 2100吨、氨氮330吨、二氧化硫9400吨,氮氧化物2800吨;关闭宝丰县惠泽纸业有限公司等3家

31、造纸企业,减排化学需氧量 620吨、氨氮10吨、二氧化硫200吨,氮氧化物60吨;关闭鲁山农友化肥厂,减排化学需氧量 270吨、氨氮120吨、二氧化硫300吨,氮氧化物40吨;关闭河南华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土霉素生产线,减排化学需氧量 600吨;淘汰不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所有矸石砖厂、小碳素厂等,预计减排二氧化硫1000吨。淘汰落后产能共减排化学需氧量 0.30万吨以上、氨氮0.04万吨以上、二氧化硫1.1万吨,氮氧化物0.29万吨。我市氮氧化物排放量中,机动车排放约占1/5,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不仅是氮氧化物减排的主要措施,也是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十二五”期间,黄标车淘汰是机动车

32、减排的主要措施,加快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黄标车淘汰工作,分期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汽油车达不到国I标准、柴油车达不到国标准的营运黄标车。机动车减排目标是削减氮氧化物排放10%以上,净减排约0.18万吨。(2)推进减排工程(工程减排)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目前,我市正在投运的执行一级B标准的污水处理厂有6座,分别是市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工程,宝丰县污水处理厂,叶县污水处理厂,郏县污水处理厂,鲁山县污水处理厂。“十二五”期间,规划对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进行一级A标准提标改造并完善管网,最迟2014年底前完成,项目完成后,预计减排化学需氧量0.40万吨以上、氨氮0.08万吨。“十二五

33、”期间,我市将建设投运市第二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新城区污水处理厂(3万吨/日)、石龙区污水处理厂(1万吨/日)、各产业集聚区配套污水处理工程。建成投运后,预计共减排化学需氧量0.62万吨以上、氨氮0.08万吨。鼓励重点建制镇及饮用水源保护区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站)。深化重点企业工程减排。“十二五”期间,规划对重点废水排污企业进行深度治理,海明集团、运发纸业和神马尼龙化工公司等重点废水排污企业完成深度治理工程,预计减排化学需氧量0.12万吨以上。规划对重点非电行业进行脱硫治理,神马尼龙化工公司、天宏焦化公司、鲁山汇源公司、天源盐化公司、东鑫焦化等企业完成废气脱硫治理,综合脱硫

34、效率达到80%以上,预计减排二氧化硫1.0万吨。“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进电力行业和干法水泥企业配套脱硝装置,姚电公司6台机组将配套脱硝装置,综合脱硝效率达到70%以上,预计减排氮氧化物2.8万吨。我市的所有干法水泥生产线全部进行低氮燃烧改造,综合脱硝效率达到30%以上,预计减排氮氧化物0.26万吨。我市农业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3%和34%,控制农业污染、削减农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对“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的完成影响重大。“十二五”农业源减排重点是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全市60%以上的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要配套完善固体废物和污水处理设施,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

35、资源化。规划目标是将农业源污染物排放量削减15%左右,净减排化学需氧量0.49万吨,氨氮0.04万吨。(3)强化监督管理(管理减排)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指标管理制度,建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查核算体系,量化污染物新增量的管理,优化环境资源的配置,开展总量指标区域间的交易。深化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强化总量减排管理效能,“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5个100%”,即:市、县级水气环境与污染源监控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重点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设施安装及验收率达到100%;重点监控企业和发挥减排作用项目的监督性监测完成率达到100%;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完成率达到100%;国家补助经

36、费、地方配套资金按时全额拨付到位率达到100%。加强污染防治设施运营监管,提高排污企业治污设施运行管理水平和治污工程减排效益。采取铅封旁路、提高运行效率等措施将目前的湿法脱硫设施的综合脱硫效率由目前的85%提高到90%以上,预计减排二氧化硫0.8万吨,主要涉及姚电公司6台机组、平东热电公司2台机组,鲁阳电厂2台机组共480万千瓦装机容量。对姚电公司6台机组全部综合脱硝。所有这些减排措施到位后,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指标的减排量分别达到:1.91万吨、0.24万吨、2.90万吨、3.53万吨以上。4.8项目所在地周围污染源本项目所在地位于鲁山县城南新区尧山大道与钢厂路交叉口东南

37、角。项目选址北侧尧山大道和西侧钢厂路正在建设,南侧和东侧均为荒草地和苗圃;距离西北侧三间房407m,距离东北侧望城岗村372m,距离南侧沙河633m。本项目用地范围内主要以杨树、桃树、石榴树等果木为主,由当地村民栽种,生态类型比较单一,根据鲁山县林业局出具的文件可知,项目未占用林地。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南侧紧邻2个小型养猪场,占地规模较小,养殖规模均小于20头,为当地养殖散户,无环评手续;此外,项目南侧160m处有一洗沙场,目前不再进行洗沙作业。由鲁山县城南新区发展规划可知,项目南侧为规划道路丝绸路,养猪场位于规划道路红线范围内,属于拆除建筑物,拆除工作由鲁山县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周围1000m无大型污染企业,项目营运后主要受钢厂路、尧山大道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