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政府管理创新与和谐发展.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784915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析政府管理创新与和谐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析政府管理创新与和谐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析政府管理创新与和谐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析政府管理创新与和谐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析政府管理创新与和谐发展.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析政府管理创新与和谐发展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创新和谐 发展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贯彻科学发展观,谋求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各地政府必须要进行创新,才能完成这个使命。政府管理创新的内容包括管理目标的创新、管理思维的创新和管理模式的创新,这三方面的创新对于构建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和谐社会需要寻找到实现的途径,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在现代社会中,管理是普遍的行为,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各地政府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要取得和谐的发展,首先政府必须要转变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模式,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一、管理目标创新

2、是和谐发展的前提从管理的原本涵义看,管理是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显然,构成管理的第一要素是组织目标、然后才是围绕目标而展开的协调活动。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偏重于采取各种手段来取得经济的增长,但对经济增长的目的却存在许多误区,片面地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发展。各级政府的决策者们对下属政绩的评价主要看经济指标,只要经济搞上去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这些误区的根源皆因我们原先的发展目的存在着偏差,这是近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和谐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党中央先后提出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及强调“自主创新”等,这不仅是我国在新世纪中的发展宗旨,更是各级

3、政府进行管理的方针,在这个新的管理目标指引下,各级政府才能在决策、组织、领导和监督职能上形成与和谐社会相一致的新的管理机制,从而从根本上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执行。也唯有如此,才能提供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是要确立新的管理目标,这是取得和谐发展的前提。中央提出人本化的发展目标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深刻地分析了国内外的特点之后,为顺应时代潮流而做出的一种前瞻性决策。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已开始具有知识社会的一些特征。我国尽管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在许多方面都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包括在管理思想方面。这使得我国的发展不必重复发达国家的老路,可以适度

4、超前,甚至还可以走得更快一些。所以,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恰逢其时,这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客观要求。同时也应看到在现实生活中,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确实出现了某些不协调的现象,说明经济发展的思路需要修正,如不及时调整,将会影响到中国长期稳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一种前进的方向,而且也是一种协调机制,它将发挥一种基础平台的作用。使经济与社会形成良性的互动。所以,科学发展观是再造政府管理流程的一个导向性因素,在其指引下,政府所拥有的各种管理资源应当重新整合,以向社会成员提供一种效率更高的管理和服务。各级政府在新的管理目标设定之后,才有可能进行筹划安排,包括战略决策、发展规划、施政措施和管理模式

5、等,以一种全新的思路去引领当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要制定新的发展目标体系。随着管理目标的重新调整,各地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上,也要顺理成章地体现出这一变化。各地政府应坚决抛弃在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的惯性思维,对已经制定的目标体系进行重新审视和修订。前年春季发生在江苏省的“铁本案”,就是一桩在追求单纯经济增长的惯性思维下而发生的大案。试想如果当地政府的各部门都树立了和谐发展的观念,那么在该项目的立项、批地、拆迁和建设过程中,不论在哪一个环节上都可以制约该项目的盲目上马。目前,当务之急是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尽快形成一整套以追求“和谐发展”为根本的目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6、,不仅有先进的经济发展指标,如绿色GDP的增长,还要有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指标。同时,在经济发展指标中要突出建立“和谐经济”以及体现出经济、社会和自然三者和谐程度的指标。需要指出的是,在制定该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该抱有这样的观念:即经济增长更应该被视为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使社会和谐而健康,使全体公民都分享到经济增长的好处,在身心两方面都得到更好的发展。另外在制定过程中,也应该发挥人本化的思维,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协调机制和渠道,发动市民积极参与,激发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让当地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成为激励和凝聚市民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是要建立新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代表着一定的价值标准,既

7、是衡量各级干部政绩的一个尺度,也是一种整合的力量。以往的评价机制,不仅在内容上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权重,而且给各级干部打分的也只有上级和权力部门,形成了干部“眼睛朝上”的习惯,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很不利的。因此要从根本上建立一整套衡量各级干部政绩的评价体系和机制。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各地所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指标体系,形成了最有效的评价目标。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要体现出人本化的倾向,比如应考虑除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外,应增加网上评价和各类民间组织的评价,这样不仅能形成一种监督机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来自上级的干预和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利益的纠葛,使得民心民意能够形成引导和激励各地干部的一种力

8、量。总之,要逐渐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和谐社会管理目标实现的评价体系和监督体系,从而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二、管理思维创新是和谐发展的动力管理作为一种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其管理思维起着决定性的导向作用,只有确立了和谐的观念,才能带来和谐管理的新局面。科学发展观与“追求和谐”不仅是一种新的发展思维,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管理思维。我们应该在三个方面去体现这些新的管理思维,以便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新鲜的血液。这些新思维是:第一,人本化思维。管理的人本化思维,其核心是为了“广义上的人”(全体社会公众),人成为管理的“中心”和“目的”。在这个宗旨的感召下,各类社会组织都应当把“履行社会责任”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

9、天职,这是人本化管理思想的实质,也是一条贯穿于现代管理之中的基本线索。各类社会组织尽管具有相互迥异的具体目标,但都应该在这个宗旨之下统一起来,形成一种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社会体系。在人本化管理思维的基础上,很自然就产生了三个人本化的具体管理原则:一是要强调“社会成员主体”意识,其含义是:虽然在管理实践中广大社会成员仍旧是管理的“客体”,各级政府是管理的“主体”,但要求政府管理者在意识上应将社会成员视为管理主体,要站在社会成员的角度和利益上去进行管理,对社会成员的各种权益加以保护和尊重,这样就从根本上建立起管理领域内的和谐关系。二是强调“社会成员参与”的管理方式,这是社会成员主体意识在管理活动中

10、的体现。以往的管理尽管也强调成员参与,但其根本用意是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去利用成员的积极性。而人本化管理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社会成员本身的利益,在这里,社会成员并不是局外人,而是直接受益人。所以同样是强调参与,实质却不一样,后者的激励机制更为深刻和强大。三是强调“社会成员发展”的理念,即认为全社会成员共属一个大家庭,都是社会利益共同体的一员,政府需要高度关注社会成员的素质状况和精神境界,不仅要满足其各种精神需求,而且有责任采取各种措施来促使其提高,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具有更大价值的人。如果各级政府能够确立这种和谐的管理新思维,那么,政府将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去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从而使政府管理进入到一个和谐的崭新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