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询问笔录重点及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交通事故询问笔录重点及技巧.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二、做好笔录的几个要点 (一)充分了解案情,做好询问前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询问也是一样的,所以在询问前我们应当充分掌握案件的以下信息: 1、熟悉案情、证据情况。了解案情是问话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办案人员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问话的效率。首先要查阅案卷,吃透案情,做到了如指掌。在问话前,一是对已有的证据进行深入分析,辨明真伪、价值,理清在问话中有哪些可以利用的“武器”;二是最终明确下一步要重点查清、重点印证的问题。2、摸清问话对象的基本情况。俗话说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了解对手,知道对手的心态,才能取得制胜的先机。一是摸清问话对象的静态信息。了解其人生轨迹、职业特长、性格特点、社
2、会关系以及是否有前科等;二是观察问话对象的面部表情、体态动作等动态信息,要从这些细微的变化中判断问话对象的内心变化,及时调整问话策略,掌握主动权;三是分析问话对象的心理。了解问话对象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如案件的事实和情节、案件后果、与同车人关系、与其感情最深的人等。在充分了解案情,摸清被询问人的基本情况后列出问话提纲。问话提纲一般包括问话的目的和要求、问话的步骤和重点,寻找提破口,采取的策略和方法等,以提高问话的针对性、周密性、有效性。 (二)重视现场询问。当事人在事故现场还没有建立完备的心理防线,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没有深入了解,此时进行询问能轻易地突破其心理防线,增加笔录的真实性。错过了现
3、场询问,可能导致当事人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利害关系,或和各方已经窜供好,致使其对某些关键问题拒不承认,而且,时间越久越固执。有可能导致案件无法取得突破,使办案陷入被动。通常在现场因为条件简陋,警力有限,我们可以通过摄像、录音等方式询问。同时,在现场询问是应当注意以下原则: 1、单独进行,不准他人旁听,避免群众围观,对某些重大案件,应当限制当事人拨打接听手机。 2、抓住重点,快速询问。快速是现场勘查的基本要求之一,特别是在高速公路发生拥堵的情况下,快速撤除现场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现场询问应当做到快速询问,带着目的去询问,以发现嫌疑人的违法或者了解事故原因为重点。 (三)注重笔录的逻辑顺序,避免杂乱无
4、章。在上文提到过我们部分的民警制作的询问笔录杂乱无章,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总结出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制作询问笔录的逻辑顺序: 1、人、车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询问当事司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所、工作单位、户籍所在地、联系方式、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社会经历、是否曾经发生过事故、是否受过刑事处罚、行政拘留等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过的情况、驾驶证号、准驾车型、驾驶经历等。询问证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所、工作单位、户籍所在地、联系方式、与当事人的关系等。询问肇事车辆的驾驶人、所有人、管理人的基本情况、型号、颜色、年检情况、安全性能、保险情况等。必要时问清被询问人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询问
5、证人时问清与当事人是否存在利害关系。 2、行程。主要内容包括:何时与何人从何处出发、目的地、何处何时停车、更换驾驶员的情况、停车休息情况、一路餐饮情况。通过询问行程以便了解被询问人连续行驶了多久,有没有疲劳驾驶、精神状态如何。我们还可以将询问的时间再往前推,询问当事司机进入高速公路前的情况,比如说进入高速前驾车多久、午饭晚饭有没有饮用含酒精类的饮料等等。从哪里来准备到哪里去,有没有什么急事,时间上赶不赶等等。 3、事故发生前的情况。包括:问清事故发生前路段情况、天气情况、交通状况、事故车辆行驶在路面位置、车速、档位等。 4、事故发生时的情况。包括:何时发现险情、险情的具体情况、发现后采取什么措
6、施、如何采取的措施、采取措施后车辆的具体反应、如何相撞、车辆撞击的具体部位、有无突发情况等。 5、扣问细节。针对以上的询问需要说明的细节比如:是如何判断车速的、何时开始疲劳的、疲劳的原因、疲劳的具体表现、如何判断对方车辆行驶状态等细节要仔细扣问,以便详细了解案情或者发现供述的矛盾。 6、事故发生后的情况。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是否为原始现场,现场变动的情况和原因;在现场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在发生事故的前后,耳闻目睹的有关情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情况、报警情况、各方交谈情况等等。 三、几类高速公路常见道路交通事故的询问要点 (一)追尾道路交通事故。重点调查事故中的五个点之间的距离,即发现点、
7、感到危险点、采取措施点、接触点和停止点,以分析追尾事故中后车的运动变化过程;追尾时前车是行驶、完全静止还是在缓慢移动;后车追尾的原因是疲劳、超速、未保持安全车距、违法超车以及开小差、有其他小动作导致没有及时发现前车等;前车的灯光信号等防护措施情况、后车的制动性能如何。 (二)疲劳驾驶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重点调查事故发生前驾驶人的活动、休息情况;驾驶人和同车副驾驶人的驾驶过程,以固定连续驾车的时间情况;事故发生时的精神状态、身体状态、有无疾病或服用药物的情况;发现突发状况以及何时采取何种措施的情况,以对照其它证据反驳当事人的辩解。 (三)违法变更车道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重点调查变更车道前的行驶过
8、程和变更车道的原因,是否提前打开转向灯、观察后视镜,灯光是否有效,是否发现后方、侧面车辆及变更车道时相互之间的距离,车辆是否超宽、超长。 (四)违法超车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重点调查超车时据前车的距离,有无观察后视镜,是否提前打开转向灯,前车行驶速度、车道,从前车左侧还是右侧超车,与其横向距离的大小;超车过程中有无鸣喇叭和变光,超车后与被超车相距多远驶回原车道,车辆有无超宽、超长。 (五)翻车道路交通事故。重点调查翻车原因,车辆装载是否超载、超高、超宽、超长,货物是否装在合理、有无倾斜、松散和车厢两边、前后轻重不均。 (六)二次道路交通事故。重点调查第一次事故与第二次事故发生时间的间距;交通警察
9、到达现场的情况。第一次事故当事人有无行为能力,是否按规定设置规范标志、灯光信号,是否报警,车上人员是否及时转移至安全地点;交通警察已到达现场的情况,后来人员何时发现警告标志、减速标志和示警警车,何时行驶至何距离采取了何种措施,同时应将交通警察规范处置现场的相关内容在笔录中固定。 四、常用询问技巧 (一)不急于直接“正面交锋”,先营造氛围。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很多民警一坐下来便开始进入正式询问,制作询问笔录,在笔者看来欠妥当,这样在很多情况下也无法取得高质量的笔录。首先,可以通过闲谈的方式观察被询问人。借此可以通过闲谈了解被询问人的情绪、文化水平、家庭情况等问题,为我们的正式询问做好铺垫,以便询
10、问民警采取恰当的问话方式。其次,通过闲谈可以控制被询问人的情绪,拉近与被询问人的心理距离,取得被询问人的信任。但是闲谈时办案民警应该注意始终掌握主动权。 (二)充分了解被询问人心理,突破心理防线。在进入实质性问题的询问时被询问人往往存在避重就轻、畏惧处罚、狡辩、抵赖、侥幸等心理,根据被询问人的不同心理,我们在询问时也应当采取不同的策略。 1、对“狡诈型”的问话对象,采取欲擒故纵、后发制人的策略。对这类问话对象,若直击实质问题,进行强攻式的发问,会被其编织的谎言所掩饰,不易找出破绽。若顺着问话对象的思路进行发问,让其充分陈述,把“戏”演到位,在其得意忘形时,采用欲擒故纵的发问方式,抓住“戏”中漏
11、洞、破绽,作为“炮弹”进行攻击,达到后发制人的效果。 2、对“强硬型”的问话对象,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策略。对这类问话对象的发问,宜从外围和一些不起眼的枝节问题、次要问题展开,将问话对象引入自相矛盾、毫无退路的境地。 3、对“畏罪型”的问话对象,采取情理交融、循循善诱的策略。对这类对象的发问,避免用生硬、刺激性语言,要从为其家人着想、为其现实着想、为其前途着想的角度,运用亲情的力量、政策的规定进行引导,采用情理结合的发问方式; 4、对“侥幸型”的问话对象,采取利用矛盾、分化瓦解的策略。这类对象多见于和其他知情人已经撺供好,自认为无懈可击的情况。办案人员对这类对象时,可以先从旁证做起,利用他
12、们对对方的担忧瓦解相互信任,从而让其如实供述案情事实。 (三)迂回包抄,避免直入主题。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我们直接针对实质问题发问,往往很难取得突破。比如驾驶人存在疲劳驾驶嫌疑时直接问:“你精神状态如何?”得到的回答基本是“我精神状态很好”的回答。那么在这一类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迂回包抄,避免直入主题。 (四)发现矛盾,适时出示证据。掌握问话主动权这一点在问话中很重要,自始自终都要抓住这一点。绝大多数问话对象不可能在一次问话中就全面突破,但多次较量中办案人员总能发现其破绽或口供上的前后矛盾之处,这些矛盾主要有:问话对象供述和辩解前后不一致;同案人之间的供述和辩解不一致;问话对象供述和辩解与其他证据
13、材料不一致;问话对象供述和辩解违背客观事实,不符合科学常识、习俗及单位规章制度等。 问话对象狡辩和伪供时,办案人员应对问话对象的狡辩要做详细记录,辅以录音录像,加大其思想压力,揭露矛盾的同时,要以说服教育和使用证据相结合,为最后突破创造有利条件。政策的说服力是有限的,主要依靠适时巧妙地运用证据,揭露其狡辩和伪供,打消其侥幸心理。运用证据一是要时机适宜。 在问话对象认为我们尚未掌握确凿充分的证据,案件事实证据仍处于无法认定的状态,“只要我不开口,他就不可能查清事实”。这时,问话人员可以义正言辞,严肃出示部分证据,但一定要做到点到为止,待问话对象态度已有所转变后,再视进度分阶段分别出示其他证据,促使其如实供述;二是要客观真实。在问话对象动摇阶段,办案人员必须出示甄别以后真实的证据。因为,在问话对象思想处于动摇阶段,如果出示假的证据,势必增强其侥幸心理,甚至会前功尽弃;三是要少量高质。也就是用尽可能少量的证据取得最大的效果,使用证据不能暴露办案工作机密,并注意保护证人。 同时,对即将动摇的问话对象要加强攻势,办案人员必须具有顽强的意志和耐心,决不能因为相持而减弱成功问话的信心。询问过程中辅以领导参与,也会使其感到公安机关已下定决心,非查清此案不可,对其心理形成高压态势。促使问话对象在办案人员耐心细致的引导下,由拒供心理转入拒与供的矛盾心理,再转入供述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