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完整公司程序文件管理汇编管理控制程序公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套完整公司程序文件管理汇编管理控制程序公司.doc(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程序文件汇编目 录1. 文 件 控 制 程 序 Q/HGL-CX-4.2.3-20112. 记 录 控 制 程 序 Q/HGL-CX-4.2.4-20113.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Q/HGL-CX-5.6-20114.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Q/HGL-CX-6.2-20115.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提供控制程Q/HGL-CX-6.3/6.4-20116. 产品实现策划程序 Q/HGL-CX-7.1-20117.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Q/HGL-CX-7.2-20118. 采 购 控 制 程 序 Q/HGL-CX-7.4-20119.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Q/HGL-CX-7.5-201110
2、.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Q/HGL-CX-7.6-201111.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Q/HGL-CX-7.7.1.1-20111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程序 Q/HGL-CX-7.7.1.2-201113.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制定程序 Q/HGL-CX-7.7.1.3-201114.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Q/HGL-CX-7.7.2.1-201115. 对相关方施加环境影响程序 Q/HGL-CX-7.7.2.3-201116. .固体废弃物控制程序 Q/HGL-CX-7.7.2.4-2011 17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 Q/HGL-CX-8.1-201118内 部 审 核 程 序 Q/HGL-C
3、X-8.2.2-201119.过程和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HGL-CX-8.2.3/4-2011 20. 环境监视和测量程序 Q/HGL-CX-7.7.2.2-2011 21. 不合格控制程序 Q/HGL-CX-8.3-201122. 环境不附合控制程序 Q/HGL-CX-8.2.5-2011 23.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Q/HGL-CX-8.4-201124.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Q/HGL-CX-8.5.2-201125.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Q/HGL-CX-8.5.3-2011.文 件 控 制 程 序1.目的对与质量/环境体系有关的文件和资料的编制发布、修改进行控制,确保质量/环境体系
4、运行的各场所都使用有效版本,防止误用失效和作废的文件。2.适用范围适用于与质量/环境体系有关的文件的控制。3.职责本程序由企管部负责实施,其他部门配合,具体职责在工作程序中阐述。4.工作程序4.1文件的编号规定公司与质量/环境体系有关的文件编号采用如下形成:Q/HGL 年代号 条款号文件类别号企业标准代码4.2文件的分类与编号4.2.1文件资料可分以下几类a. 质量/环境手册,类别号以“SC”表示;b. 程序文件,类别号以“CX”表示;c. 作业指导书技术文件以“ZY”表示;d. 记录表格:类别号以“JL”表示;e. 其它管理文件类别号以“QT”表示;f. 外来文件和资料。4.2.2文件编号a
5、. 质量/环境手册:Q/HGL-SC-b. 程序文件:Q/HGL -CX-c. 作业指导书类:Q/HGL -ZY-d. 记录表格:Q/HGL -JL- e. (技术部的有些表格编号,行业有编号的按行业原编号执行) f. 其它管理文件:Q/HGL -QT-g. 外来文件和资料按其原有编号管理,如国家标准等。4.3文件的编写4.3.1质量/环境手册和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企管部和责任部门编写,其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a质量/环境手册应包括:质量/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组织机构及职责,质量/环境体系要求及程序的引用,质量/环境手册的管理等。b.程序文件应包括,目的、适用范围、职责、工作程序和涉及到的
6、引用文件及相关的记录。4.3.2作业指导书类的技术文件由技术部或该文件的使用部门编写。4.3.3其他管理性文件由企管部牵头,由使用单位编写。4.4文件的审批4.4.1质量/环境手册和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评审总经理批准,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批准4.4.2技术性文件由技术部编审,总工程师批准。4.3其他管理性文件由企管部编审,管理者代表批准。4.5文件的发放4.5.1企管部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受控文件的发放范围,报请管理者代表审批后执行。4.5.2技术部负责技术性文件的发放,做好发放登记,由使用人签字,报企管部备案4.5.3非受控文件的发放也应登记。4.5.4文件损坏可申请补发,管理人员按原分发
7、号予以更换新文件,同时收回旧文件并登记。4.5.5文件丢失者可申请补发,管理人员按新分发号补发,并在发放登记上注明丢失文件的分发号作废。必要时将作废文件分发号通知有关部门,防止误用。4.6文件的更改4.6.1文件更改时,应由文件的原编写人员出具“文件资料更改申请单”并说明更改的理由,对重新更改应附有充分依据。4.6.2更改申请单应有编号,将被更改文件的编号去掉年代号后加“G”表示,其中为顺序号。4.6.3更改申请单的审核,批准由原审批人员负责,指定他人审批时,应向其提供审批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4.6.4文件更改应由文件管理人员依据更改申请单在被更改文件上划改,并在文件更改控制页上注明更改性质
8、、更改日期等。4.7文件的换版当质量/环境体系发生较大变动时或文件更改次数达四次时,则应换版。4.7.1发放新版本的同时,原版本作废并回收,由管理者代表指派专人消毁并填写文件处理登记表,留作资料的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加盖“作废保留”标识。4.8文件的管理4.8.1文件经审核,批准后,原件归档管理,所有存入软盘的文件也要归档,并保留一份硬拷贝。4.8.2借阅时需办理借阅手续,并及时归还。4.8.3任何人不得擅自复印文件,经批准后复印的文件也要纳入文件管理的范围。4.8.4外来文件或资料由责任部门进行识别、确认、方可使用,并控制其发放范围。发放、管理等事项,参照上述有关章节,责任部门指定专人,定期确
9、认外来资料的有效性,及时获得最新版本,防止误用过期资料。 记 录 控 制 程 序 1.目的对质量/环境记录进行控制,以提高质量/环境标准并满足规定要求为质量/环境体系有效运行提供证据。2.适用范围适用于质量/环境体系运行和产品形成过程产生所有质量/环境记录。3.职责3.1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活动的记录管理。3.2企管部负责: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及人员培训等活动的记录管理并负责全厂的质量/环境记录的归档管理。4.工作程序4.1质量/环境记录的要求4.1.1质量/环境记录的格式应清楚、准确、有效。4.1.2质量/环境记录要求字迹清楚、数据准确。4.1.3质量/环境记录的记录人应签名并填写完成
10、记录的日期。4.1.4记录不得随意涂改,确因失误需要更改时,更改人必须在更改处盖章,记录应保持原始状态,不得缺页。4.2质量/环境记录的控制4.2.1质量/环境记录的标记通过给每种质量/环境记录编号,来实现对质量/环境记录的标记。4.2.2质量/环境记录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并于每年3月底前按质量/环境记录编目、收集和整理本部门上一年度生产的质量/环境记录,确认其连续、完整、无误后交企管部负责归档。4.2.3质量/环境记录的查阅需要查阅质量/环境记录时,应向企管部办理借阅手续,用完后应按原样及时归来。4.2.4质量/环境记录的贮存与保管a.归档的质量/环境记录由企管部负责管理。b.质量/环境记录
11、的贮存与保管应便于查阅,保管期间应注意防止损坏、变质和丢失。4.2.5质量/环境记录的处理质量/环境记录超过保存期限,保管人员应填写质量/环境记录处理登记表,报管理者代表批准予以销毁,但质量/环境记录处理登记表应长期保存。4.3质量/环境记录的保存期限产品质量/环境记录的保存期限必须和产品寿命周期相适应,一般不应少于十年。质量/环境体系运行的记录,其保存期限不少于三年。各种记录保存期限,在“质量/环境记录清单”中予以规定。4.4合同要求时,在商定期内“质量/环境记录”可提供给顾客及其代表,评价或查阅。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1目的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12、。2 范围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3 职责3.1 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3.2 管理者代表负责向总经理报告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编写相应的管理评审报告。3.3企管部负责评审计划的制定、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负责对评审后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3.4 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资料,并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4 程序4.1 管理评审计划4.1.1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可结合内审后的结果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如第三方认证前。4.1.2 企管部于每次管理评审前半个月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
13、,总经理批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a) 评审时间;b) 评审目的;c) 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d)参加评审部门(人员);e)评审依据;f)评审内容。4.1.3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a) 公司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b)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c) 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d) 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e) 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f) 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4.2 管理评审输入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机会:a) 审核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
14、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b) 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等;c) 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产品监视和测量的结果;d) 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e) 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f)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包括内外部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策划等;e)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4.3 评审准备4.3.1 预定评审前七天,企管部以书面形式向管理者代表汇报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提交本次评审计划,由管理
15、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4.3.2 企管部负责根据评审输入的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准备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由管理者代表确认。4.3.3 企管部向参加评审的人员发放管理评审通知单,及本次评审计划和有关资料。4.4 管理评审会议a) 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输入作出评价,对于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b) 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做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4.5 管理评审输出4.5.1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措施: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方针、目标、组织结构、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评价;b)与顾客要求有
16、关的产品的改进,对现有产品符合要求的评价,包括是否需要进行产品、过程审核等与评审内容相关的要求;c) 资源需求等。4.5.2 会议结束后,由企管部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交总经理批准,发至相应部门、并监控执行。本次管理评审的输出可以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4.6 改进、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企管部根据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规定,对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4.7 如果评审结果引起文件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4.8 管理评审产生的相关的记录应由企管部按记录的控制程序保管,包括管理评审计划、评审前各部门准备的评审资料
17、、评审会议记录及管理评审报告等。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承担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职责的人员规定相应岗位的能力要求,并进行培训以满足规定要求。2 范围适用于承担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所有人员,包括临时雇佣的人员,必要时还包括供方的人员。3 职责3.1企管部a) 负责编制各部门负责人的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b) 负责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及监督实施;c) 负责上岗基础教育;d) 负责组织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3.2 各部门a) 编制本部门员工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b) 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3.3. 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部门员工内部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3.4 总经理批准公司年度培训
18、计划,批准部门负责人的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4 程序4.1 人员安排4.1.1 承担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人员应是有能力的,对能力的判断应从教育、培训、技能、经验和工作能力方面考虑。4.1.2 各部门负责人编制本部门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报管理者代表审批。4.1.3 企管部编制各部门负责人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部门负责人应至少满足下列条件之一:a) 具备相关专业的技术职称;b)受过相关的职业培训;c) 具备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d) 有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4.1.4 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经审批后,作为企管部选择、招聘、安排人员的主要依据。4.2 培训、意
19、识和能力4.2.1 应识别从事影响质量活动的人员的能力需求,分别对新员工、在岗员工、转岗职工、各类专业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内审员等,根据他们的岗位责任制定并实施培训需求。4.2.2 新员工培训a) 公司基础教育:包括公司简介、员工纪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管理制度、安全、相关法律规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等的培训。在进入公司一个月内,由企管部组织进行;b) 部门基础教育:学习本部门岗位工作要求的主要内容,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c) 岗位技能培训:学习生产作业指导书,所用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安全事项及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等,由所在岗位负责人组织进行,并进行书面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者
20、方可上岗。4.2.3 在岗人员培训按培训计划,每年应对员工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4.2.4 特殊工作人员培训a) 特殊工序、关键工序人员的培训,由所在岗位技术负责人负责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每年对于这些岗位的人员都要进行培训和考核; b) 司机、电工、焊工、锅炉工、质检员和试验人员等需取得国家授权部门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c)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应经培训、考核,持证上岗。4.2.5 生产技术人员培训各类生产技术人员是企业生产的主力军,应创造条件使他们的知识不断更新,由企管部负责安排老师组织培训或外送培训。4.2.6 转岗人员培训(同4.2.2 b,c)4.2.7 通过教育
21、和培训,使员工意识到:a) 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b) 违反这些要求所造成的后果;c) 自己从事的活动与公司发展的相关性。公司鼓励员工参与质量活动,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4.2.8 评价提供培训的有效性a) 通过理论考试、操作考核、业绩评定和观察等方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评价被培训的人员是否具备了所需的能力;b)被培训人员结束培训,实行岗位见习,见习期一个月,期满后,由所在部门报企管部备案,不具备能力的人员,视具体情况分别予以转岗再培训,或辞退。c) 企管部坚持对员工日常工作业绩的评价,可随时对各部门员工,进行现场检查,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应及时暂停工作,安排培训、考试,或转
22、岗,使员工的能力与其从事的工作相适应。4.2.9 企管部负责建立、保存员工培训档案。4.3 培训计划及实施4.3.1 每年11月各部门上报企管部下年度的培训申请表,根据公司需求及下年度各部门培训申请表,企管部于12月制定下年度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对象、时间、考核方式等内容),经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各部门,并监督实施。4.3.2 每次培训各相关部门应填写培训签到表和培训记录表,记录培训人员、时间、地点、教师、内容及考核成绩等,培训后将有关记录、试卷或操作考核记录等交企管部存档。4.3.3 各部门需要外部培训的计划,也应填写培训申请表,报管理者代表批准,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4.4 由内部调整不能
23、满足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的岗位,可实施外部招聘,由企管部按本程序的相应规定制定具体的招聘方法,同时对招聘的人员按本程序4.2和4.3条款进行相应培训,以满足需要。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提供控制程序 1 目的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和环境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2 适用范围适用于实现产品符合性和环境的合规性所需的设备,如工作场所、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施等的控制;对工作环境中的人和物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3 职责3.1 生产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进行控制。3.2 各部门协助生产部对实现产品符合性和环境的合规性所需的工作环境
24、进行控制。4 程序4.1 生产设施的识别、提供和维护4.1.1 设施的识别公司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设施包括:工作场所(搅拌站、办公场所等)、设备和工具(包括工、卡、量具)、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4.1.2 设施的提供 生产部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及公司发展的需要,填写设施购置申请单,注明设施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等,报站长审核总经理批准 后,由生产部负责组织安排采购或自制的有关事宜,生产部采购人员具体实施采购;4.1.3 设施的验收采购的设施,a) 生产部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生产部和使用部门在设施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
25、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设施验收单由生产部保管,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使用部门自行验收;b) 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生产部采购人员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c) 生产部对验收合格的设施进行编号,建立设施管理卡和设施档案,并在生产设施一览表上登记;d) 生产部根据合格的设施验收单办理登记和建档手续;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仓库凭设施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4.1.4 设施的使用、维护和保养a) 根据生产需要生产部组织编写设施的操作规程,发放给使用部门。对于大型、精密设备或关键、特殊过程所用的设施必须有操作规程,相关操作人员应由负责人负责
26、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b) 生产部制定设施日常保养项目表,规定保养项目,频次,发给 使用部门执行,各岗位负责人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生产部每季度收集设施日常点检记录,整理归档,并作为制定年度检修计划的依据。c) 生产部每年的第四季度制定下年度的设施检修计划,发至各部门执行。日常生产中搅拌站或车队无法排除的故障,应填写设备检修单报生产部检修。检修中的设施应挂检修牌,检修好的设施应由使用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方可使用。d) 生产部应将检修情况记录在相应的设施管理卡上。e) 现场使用的设施应有统一的编号,以便于维护保养。4.1.5 设施的报废对无法修复或无使用价值的设施,由生产部填写设施报废单,经站长
27、审批总经理批准后报废,生产部在设施管理卡及生产设施一览表中注明情况a) 对低值易耗的工装、夹具、辅具等,由使用部门填写设施报废单报生产部负责人审定站长批准,即可报废;b) 报废的设施应挂报废牌。4.2 工作环境生产部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根据生产作业需要,负责确定并提供作业场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a) 对搅拌站、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合理布置,防止设备机具因环境不当,而造成损坏,影响生产需要;b) 确保员工生产符合劳动法规的要求。 产品实现策划程序 1 目的对特定的混凝土产品,项目或合同,制定相应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以确保满足规定要求。
28、2 适用范围适用于与特定的混凝土产品,项目及合同有关的质量策划的控制及相应的质量计划的编制、实施和控制。3 职责3.1 总经理负责批准有关部门编制的质量计划。3.2 企管部负责对各部门质量策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相关的质量策划及编制、实施相应的质量计划。4 程序4.1 对特定的产品,项目及合同应进行质量策划,策划的结果应以适于组织运作的方式并形成文件,如质量计划等。4.2进行质量策划的时机公司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质量策划:a) 采用新工艺或新材料,技术革新或技术改进;b) 销售合同中顾客对产品有特定的要求;c) 现有体系文件未能涵盖的特殊事项。4.3质量策划的内
29、容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及合同的质量目标;a) 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及合同所需建立的过程和子过程,应识别关键的过程和活动;对过程或涉及的活动规定途径,并对这些途径进行评审和形成文件;b) 识别并提供上述过程所需的资源配置、运作阶段的划分、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确定过程涉及的验证和确认活动及验收准则;对过程和产品的重要或关c) 键特性,应安排检测和监控活动;对其中某些特殊过程的识别的要求进行验证并确认;d) 确定为过程和产品的符合性提供证据的质量记录。4.4 质量计划表述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及如何应用于具体的产品、项目和合同的文件为质量计划。质量计划的编制原则为:a) 质量计划的内容要根据质量策
30、划的内容和结果来确定;b) 应参照质量手册的有关内容,应符合质量方针、目标,并与质量体系文件中的内容相协调一致;c) 可引用已有的质量文件中的相关内容,并根据特殊的要求编制新的内容;d) 根据实际情况,可编写总体质量计划, 也可只编写有关的项目计划,如采购计划、服务计划等;e) 质量计划可以作为独立的文件,也可以根据需要作为其他文件(如工艺规程、检验规程等)的一部分。4.5 质量计划的编制、审批和发放4.5.1 质量计划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织编制,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企管部按受控文件形式发放到使用和相关部门(顾客有要求时,可发放给顾客)。4.5.2 质量计划的封面必须写明项目名称
31、及质量计划的编号、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发布日期。4.6 质量计划的实施、监督和修改4.6.1 各部门在执行中应按照质量计划的规定要求进行控制,并将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到企管部4.6.2 企管部负责监督各部门质量计划的实施, 4.7 质量计划完成后,计划的有关文件,由企管部负责存档保存。5 相关文件Q/HGL-CX-4.2.3文件控制程序GB14902 预拌混凝土GB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1 目的对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充分理解的过程做出规定,并加以实施和保持。2 范围适用于
32、对顾客要求的识别,对产品要求的评审及与顾客的沟通。3 职责3.1 经营部识别顾客的需求与期望,组织有关部门对产品需求进行评审,并负责与顾客沟通。负责评审产品的生产能力及交货期、负责评审所需物资采购的能力。3.2 技术部负责评审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检测能力。3.3 总经理负责审批特殊合同的产品要求评审表。4 程序4.1 顾客需求的识别经营部负责识别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和期望,根据顾客规定的订货要求,如合同草案、口头订单等填写在合同评审表中;a) 顾客明示的产品要求,包括产品质量要求及涉及可适用性、交付、支持服务(如运输、装卸、防护等)、价格等方面的要求;b) 顾客没有明确要求,但预期或规定的用途所必要的
33、产品要求。这是一类习惯上隐含的潜在要求,公司为满足顾客要求应作出承诺;c) 顾客没有要求,但国家强制性标准及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4.2 对产品要求的评审4.2.1 在投标、接受合同或定单之前,经营部应对已识别的顾客要求及本公司能够确定的附加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对标书、合同订单的产品要求实施评审。4.2.2 评审4.2.2.1 产品要求的评审应在投标、合同签顶之前进行,应确保:a) 产品要求(包括顾客的要求和公司自行确定的附加要求)得到规定;b) 顾客没有以文件形式提供要求时,顾客要求在接受前得到确认;c) 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定单要求(如投标或报价单)已予以解决;d) 公司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34、。4.2.2.2 合同的分类a) 常规合同:对公司常规生产的混凝土产品所定的合同。b) 特殊合同:常规合同以外的所有销售合同,如高标号混凝土产品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产品的合同。4.2.2.3经营部负责将合同评审表交相关部门进行评审。4.2.2.4 对于正常生产能够满足顾客要求的常规合同,由经营部将产品名称、标号和数量等填写在生产任务通知单上并签名,经站长确认无误并签名即完成产品要求的评审。4.2.2.5 对正常生产有一定困难的常规合同,经营部组织对生产能力、交货时间及物资采购能力进行评审,由相应负责人填写合同评审表并签名确认;然后经营部综和各部门意见,并对合同条款的适用性、完整性、明确性等进行
35、评审,并填写合同评审表的相关栏目,各部门负责人签名确认即完成评审。4.2.2.6 对于特殊合同,除经营部进行评审外,技术负责人应评审产品的技术性能(包括对顾客潜在要求及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评审),对确保产品质量要求的检测能力进行评审,并在合同评审表中签名确认。合同评审表报总经理批准。4.2.2.7 在评审过程中,评审人员对产品要求中有关内容,提出问题或修改建议时,由经营部负责与顾客联系,征求其书面意见。4.2.2.8经营部负责保存合同评审表,合同及其他相关文件,包括对于评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的解决及评审结果的实现等跟踪措施的记录。4.3 合同的签定和实施4.3.1 对产品要求评审后,由经营
36、部负责人代表公司与顾客签顶合同或根据顾客意愿办理。4.3.2 合同签定后,经营部负责将相关的文件,根据各部门的需要发到相关部门,作为生产、采购、检验等的依据。4.3.3经营部负责合同执行的监督,根据需要及时将信息与顾客沟通。4.4 产品要求的变更 当产品要求由于某种原因需要变更时,相应的文件(如合同等)应得到修改,应把变更的要求与顾客协商一致,并通知相关部门,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必要时,对更改的内容还需再评审。4.5经营部负责与顾客的沟通4.5.1 在产品售出前及销售过程中,经营部应通过多种渠道,向顾客介绍产品,回答顾客的咨询,并予以记录。4.5.2 根据需要将合同的执行情况随合同的进
37、展反馈给顾客,包括产品要求方面的更改,要与组织内部相关部门及顾客协调一致。4.5.3 产品售出后,要搜集顾客的反馈信息,妥善处理顾客投诉,以取得顾客的持续满意。 采 购 控 制 程 序 1 目的对采购过程及供方进行控制,确保所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采购,外协加工及供方提供服务的控制;对供方进行选择、评价和控制。3 职责3.1经营部采购a) 负责按公司的要求组织对供方进行评价,编制合格供方名录,并对供方的供货业绩定期得行评价,建立供方档案;b)负责制定采购计划,执行采购作业。3.2技术部负责编制采购物资技术标准。经营部和技术部共同负责对采购物资的进货验证。3
38、.3管理者代表批准合格供方评定表。3.4总经理批准月采购计划。4 程序4.1 采购物资分类技术部负责制定采购物资技术标准,根据其对随后的实现过程各工序及其输出的影响,将采购物资分为三类:a) 重要物资:构成最终产品的主要物资,直接影响最终产品使用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的物资:如水泥、外加剂;b) 一般物资:构成最终产品非主要的批量物资,它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影响较小或即使略有影响,但可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的物资:如砂、石等;C)辅助物资:非直接用于产品本身的起辅助作用的物资,如。4.2 对供方的评价4.2.1 公司只对4.1中a)和b)要求进行供方评定。4.2.2经营部根据采购物资技术标准和
39、生产需要,通过对物资的质量、价格、供货等进行比较,选择合格的供方,填写“供方评定记录表”,经营部负责建立并保存合格供方的质量记录,明确对供方的控制方式和程度。4.2.3对有多年业务往来的重要物资的供方应提供充分的书面证明材料,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以证实其质量保证能力:a) 体系认证证书;b) 本组织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的结果;c) 本组织及供方其他顾客的满意程度调查;d) 供方产品的质量、价格、交货能力等情况e)供方的财务状况及服务和支持能力等。4.2.4 第一次供应重要物资的供方,除提供充分的书面证明材料外,还需要经样品测试及小批量试用,测试合格才能供货:a) 新供方根据提供的技术要求提
40、供小量样品;b) 技术部对样品进行验证,出具相应的验证报告,并填写供方评定记录表中相应栏目,反馈给经营部;c) 样品如不合格可再送样,但最多不能超过四次;d) 样品验证合格后,经营部通知供方小批量供货,经技术部进货验证合格后,交(搅拌站)试用,并由技术部出具相应试用后的验证报告,填写合格供方评定表中相关栏目,反馈给生产部;e) 小批量进货验证或试用不合格则取消其供货资格,样品验证,小批量试用均合格的供方,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可列入合格供方名录。4.2.5 对于一般物资供方,需要经过样品验证和小批试用合格,各相关部门提供评价意见,管理者代表批准,可列入合格供方名录。4.2.6 供方产品如出现严重
41、质量问题,生产部应向供方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如两次发出处理单而质量没有明显改进的,应取消其供货资格。4.2.7 经营部每年对合格供方进行一次跟踪复评,填写供方业绩评定表,评价时按百分制,质量评分占60%,交货期评分占20%,其他(如价格、售后服务等)占20%。评定总分低于60(或质量评分低于48),应取消其合格供方资格;如因特殊情况留用,应报管理者代表批准,但应加强对其供应物资的进货验证,并执行4.2.6条款。第二次评分仍不及格,应取消其供货资格。4.2.8 对外协的供方控制,也应执行上述条款规定。4.2.9 对服务供方的控制为公司提供服务的供方,如检测、培训机构等,也应经评价合格后方可
42、向公司提供服务。对国家授权的计量试验室,可不再做服务质量评价。4.3 采购4.3.1 采购计划经营部根据月生产计划及库存情况编制月采购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采购,对于临时采购的物资,相关部门填写(临时采购申请)临时采购明细表,报站长批准后实施。4.3.2 采购的实施a. 经营部根据批准的月采购计划、(临时采购申请)临时采购明细表,按照采购物资技术标准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供方并进行采购;b. 第一次向合格供方采购重要和一般物资时,应明确品名规格、数量、质量要求、技术标准、验收条件、违约责任及供货期限等;c. 经营部根据需要将相应的技术要求作为附件提供给供方;d. 采购前材料员应核实提供给供方技
43、术要求是否有效,将采购清单交生产部负责人确认后实施采购。4.4 采购信息4.4.1采购文件4.4.1.1 应包括拟采购产品的信息;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可直接引用各类标准或提供规范、等技术文件);a.对产品的验收要求;b. 其他要求,如价格、数量、交付等。4.4.1.2 适当时还包括:a) 对供方的产品、程序、过程、设备、人员提出有关批准或资格鉴定的要求,如对供方产品的安全认证要求,对加工过程、设备及人员要求、委托检测的服务要求等;b)适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4.4.2 公司的采购文件包括月采购计划、(临时采购申请)临时采购明细表、采购清单及附件等,由经营部保管。采购文件发放前,应由相应的发放部
44、门负责人对其要求是否适当进行审批。4.5 采购产品的验证4.5.1 对采购的产品可以有如下几种验证方式:a) 由技术部进行进货验证;b) 由顾客在公司现场实施验证;c) 由公司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d) 由顾客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对后两种情况,经营部应在采购文件中规定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4.5.2 验证活动可包括检验、测量、观察、工艺验证、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等方式 ,在相应的检验规程中规定不同的验证方式。4.5.3 顾客的验证不能免除本公司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也不能排除其后顾客拒收的可能。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1 目的对生产和服务提供及生产和服务过程的确认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产品形成条件的提供、过程的确认、产品的防护及放行、产品交付和适用的交付后的活动、标识和可追溯性、顾客财产等的控制。3 职责3.1 生产部负责指导搅拌站、车队进行生产和服务过程控制,负责生产设施的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