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中国服务外包业的SWOT分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791646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论文中国服务外包业的SWOT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中国服务外包业的SWOT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中国服务外包业的SWOT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中国服务外包业的SWOT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中国服务外包业的SWOT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中国服务外包业的SWOT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中国服务外包业的SWOT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分析 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分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分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分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性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之中。服务外包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我国服务外包业的优势、劣势、机遇

2、、威胁四个方面的分析,提出一些建议和政策。希望对未来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有所裨益。关键词:服务外包;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6-0134-03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suggestion and policy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 disadvantage, opportunity and threatens of our service outsourcing, hoping to benefit our service

3、 outsourcing in the future.Key words: service outsourcing; advantage disadvantage; opportunity threatens; policy suggestion1服务外包概述一般认为,最早确切提出“外包”一词的是Garry Hamel(1990)和.Prahalad。他们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第一次提出了“外包”(Outsourcing)的概念。而由Ross Perot发现了外包产业(Stafford, 2000

4、)。“外包”即把一些重要但非核心的业务职能交给公司外部的高级承包商去做,把企业内部的知识和资源集中于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上,为顾客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满意度。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的目的在于整合利用企业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迅速应变的能力。“服务外包”指企业将信息系统构架、应用管理和业务流程优化等非核心业务,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按服务内容,服务外包可分为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三种。按服务提供商的地理分布状况,可分为境内外包和离岸外包。服务外包的本质是企业以价

5、值链管理为基础,将其非核心业务通过合同方式发包、分包或转包给本企业之外的服务提供者,以提高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的生产组织模式。服务外包业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国际化水平高的特点。2我国服务外包业的SWOT分析服务外包的不断扩大,不仅成为各公司竞争战略的核心,也改变着各国在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位置。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制造业外包为主,向现代制造业外包和承接服务业外包并举转变。本文将运用SWOT方法对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SWOT分析是把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四个

6、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分析,以寻找制订适合实际情况的对策的方法(见表1)。2.1优势分析2.1.1政府支持。商务部已经正式启动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业加快发展的“千百十”工程,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资金,在今后3到5年内建设10个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基地,推动100家跨国公司将其部分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同时培养1 000家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大型企业,以全方位接纳国际服务外包业务。2.1.2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人才成本低廉。首先,随着高校的扩招,经过多年的教育积累,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较大的知识人才储备;其次,生产制造加工装配过程主要依赖操作工,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普通的中国人就可以胜任;最后,中国劳动力极为廉价,在

7、人力成本支出方面,可以为全球企业降低生产制造成本。2.1.3中国拥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近年来,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优化投资环境,政府在城市建设和各种基础设施尤其是城市通讯网络的建设上,投入了巨额资金,这些是我们发展服务外包重要的支撑体系。另外,成功加入WTO、举办世博会以及2008年将举办奥运会等一系列事件,使中国在国际上拥有了良好的口碑。2.1.4中国拥有巨大的制造业市场,拉动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据资料统计,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有近450家已经在中国投资,部分公司在中国设立了地区总部。大量的外包服务产生于制造企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数目庞大的跨国公司是中国外包服务的潜在客户。

8、2.2劣势分析2.2.1中国缺乏大量英语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国际经验的高端人才。首先,英语能力是服务外包中一个关键的因素。但在我国,英语应用水平普遍较差。其次,中国的工程和计算机毕业生的理论知识虽牢固,但实际操作能力却不尽人意。最后,缺乏具有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和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将导致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接包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2.2.2国内对服务外包业的认知度不够。在上海有关部门2006年对发展服务外包进行的长达半年时间的调研中,发现社会各界对服务外包的认知度不够,对其内涵、表现形式和发展规律等缺乏深入了解。行业成熟度不高将影响服务外包的发展。2.2.3中国的教育、会计、金融等体系和欧洲

9、国家不同,成为服务外包发展的障碍。中国的教育、会计、金融等体系和国际惯例没有完全接轨。这些情况会制约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2.2.4法律规范不够。这主要表现在法律不健全、监管制度不完善。一是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二是监控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三是缺乏规范的纠纷处理机制。2.3机会分析2.3.1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转移。新兴市场国家劳动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是关键的动力。跨国公司为进一步加强其核心竞争力,将其业务由发达国家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这给了中国企业改进业务价值链、创造自己外包品牌的机会。2.3.2我国对经济增长方式

10、转变的要求,刺激了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发展服务外包不仅为中国带来大量相对高收入、高技能的工作,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极大地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2.3.3一些跨国企业把内部难以开发或开发成本较高的互补性技术和知识进行外包,使中国有了承接某些高技术、知识和技能密集的服务业机会,也有了向跨国企业团队学习、交流扩散技术和经验的机会。2.3.4跨国企业为改进服务质量和提高服务品质进行服务外包,使中国有了全面承接提高服务品质的业务机会,有利促进中国服务业的管理创新,扩大中国企业的国际服务市场份额,提升国际竞争力以及有提升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2.4威胁分析2.4.1风险问题。首先,选择正确

11、供应商的风险,即它们能否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长期地给发包者提供所要求的最佳技能和服务能力;其次,放任外国企业对中国外包,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某些环节和现代服务业的外包,会使自身的竞争能力恶化;最后,还有合同风险、国家风险、信息风险等。 2.4.2不利于我们发展先进技术,参与产业链中的核心和高端业务流程。外包方不会把自身具有绝对优势的核心流程外包给我们,他们始终掌握核心的业务和技术。我们始终被锁定在外包产业的业务中,在产品的价值链中总是处于劣势。2.4.3发展具有世界级企业成为问题。由于我们的外包业务始终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使得我们不能成为真正的世界级企业而享有世界知名品牌,无法更好地参与国

12、际竞争。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的企业。2.4.4印度等国家服务外包对中国的挑战。在亚洲其他国家的竞争日益加剧的格局中,中国并不具备显著优势。如印度由于有其丰富的经验作为支 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分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分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分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撑,再加上语言、软件产业发展等因素,众多

13、的外企在选择时会首选印度。另外,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既具有语言优势也具有成本优势,这些都成为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威胁。3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业的策略和建议3.1促进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打造国际品牌。从长远来看,为了使中国能够长时间为国外的发包者提供最佳服务,我们除了要继续改善基础设施的硬件支撑条件外,更要创造一个中国的服务外包品牌和承诺,建立一个支持中国服务外包品牌的国家平台,打造国际品牌,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国际竞争力。3.2打造更为优化的成本竞争优势结构。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成本最为低廉的国家之一,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和较低的工资水平为中国提供了全球竞争性价格优势。但企业在国内所享有的成本优势结构

14、并不十分理想。中国的优势主要反映在人力资源成本和税收成本上,而这些方面的低成本不利于国家经济实力的真正增强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能长久维系下去。我们应基于长远因素考虑,打造结构更为优化的成本竞争优势。3.3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软件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和相关出口内容构成看,我国目前主要是软件和IT服务外包方面,主要业务仍集中在嵌入式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劳动密集型领域。中国目前从事软件外包的企业规模较小,使得我们只能承接最底层业务。我们的服务外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在硬件设备制造和出口方面优势,并非自身服务的相对竞争力。软件产业是高度国际化产业,我们必须在更大范围

15、、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以便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3.4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外包是同一品牌产品的分包,因此外包要求共享大批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要素,在争取服务外包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服务外包业战略的成败。3.5培育竞争有序的服务外包市场。目前,我国外包企业不仅普遍规模偏小,而且相互压价,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外包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因此,我们要加强企业间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协商,培育健康的服务外包市场,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上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国际竞争力。参

16、考文献:1 杜勇. 合理利用外包服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 中国科技论坛,2002(5):45-49.2 马秀红. 中国服务外包业一定能够取得快速发展J. 中国外资,2007(10):34-35.3 于灵. 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现状与中国承接的对策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42-46.4 郭吉强,虞添. 正确看待外包带来的机遇J. 集团经济研究,2005(4):192.5 刘志彪. 服务业外包与中国新经济力量的战略崛起J. 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9-58.6 姜荣春. 中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策略J. 宏观经济研究,2007(5):1

17、6-22.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

18、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