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798830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以下是YJBYS求职网与您分享的一篇关于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欢迎浏览!  目前,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亟须深入研究,以统一认识,加强管理,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机制,全面规范其管理,促进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和信息化。 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分布现状及管理情况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行政单位(包括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各民主党派机关)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

2、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行政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 从形成来源上看,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包括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的资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和经营收益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表现形式主要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 (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规模及分布。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多年来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00年以来,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大致每年增长4000亿元,且呈上升趋势。2004年统计显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11 187亿元,占全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38 448亿元的29&m

3、iddot;1%。 近年来,安徽省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快速增长,从1996年的313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728亿元,年均增长23·49%。行政单位不仅国有资产规模庞大,而且资产总量快速增长。在资产结构方面,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呈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1)按行政隶属分类,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占了很大比重。据研究测算,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占19%左右,地方行政单位资产占81%左右。(2)按表现形式分类,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主要以固定资产的形态存在,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量的比重达到90%以上。在固定资产中,房屋建筑物和汽车又占较大比重,它们分别占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总量的55%和15%,占固定

4、资产总量的60%和16%。 (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当前我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颇多,迄今尚未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从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大致有三种模式,即资源型管理模式、资产型管理模式和资本型管理模式。 资源型管理模式普遍存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其特点是管理分散,使用无偿,处置随意,分配不均。表现出来的是产权不清,管理没有主体,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松散无序。这样的管理模式,是导致闲置浪费与流失的原因,也是导致分配和占有不公的原因。这种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管理模式,是一种比较落后的管理模式,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5、济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资产型管理模式已被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较为普遍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注重了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方面的管理,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在当前属于比较可行的管理模式。 资本型管理模式是目前争议较大的一种模式。南宁模式是资本型管理模式的一种尝试,南宁威宁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南宁市政府持有授权范围内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产权、股权和市政设施附属资产产权;依法决定授权范围内国有资产的重组,包括转让、租赁、拍卖、兼并、联合开发经营等活动,优化资本结构和资产配置,盘活国有资产,承担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威宁公司作

6、为国有资产的运作主体,统一拥有产权,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原行政事业单位与威宁资产经营公司建立的是一种租赁关系,通过租金实现国有资产建设、投资、使用、补偿的循环。 从以上三种管理模式可以看出,管理模式不同主要是因对资产的价值取舍不同形成的。资源型管理模式着重于物质的使用价值;资产型管理模式已考虑到其具有商品的价值属性,需用货币化的表现形式,着重于资产的保值和避免流失,管理手段相对科学有效;资本型管理模式在于全面引进市场的概念,通过市场运作,实现作为资本概念的资产增值最大化。 (三)行政单位经营性资产的管理现状。行政单位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即以取得资产收益为主要目标,用

7、于本单位正常工作范围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属于经营性资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单位利用国家拨付的非经营性资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利润、租金等收入,形成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现象。 “非转经”是我国转轨时期的特殊产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财政改革的深入,行政单位的经营性活动将逐步被取消。目前,部分行政单位存在利用国有资产开展经营活动的现象,而且经营性资产的规模比较庞大。据淮南市2006年对220户市直属单位调查,有经营行为的单位达67户,占调查户数的30%,经营性资产总额达7323万元。目前,行政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缺乏规

8、范,没有统一的管理政策和制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加强管理。 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多年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造成体制不顺、机制缺乏和制度落后的管理现状,加上缺乏评价标准、激励机制和管理手段,致使目前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一)管理主体责任不明确,重资金、轻资产的现象比较普遍。近年来,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职责和权限模糊不清的问题,管理体制不顺,没有解决好由谁管理、如何管理等问题,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于无统筹管理的状况。此外,很多行政单位内部没有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由财务处(科)兼管

9、国有资产,财会人员兼职管理工作。 尤其是一些“条、块分割”的单位,业务实行“条条管理”,财务实行“块块管理”,这种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分离,造成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指导和协调。究其原因,一是在我国国有经济体系中,以国有企业为主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受重视,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经营性资产进行专司管理,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被疏忽,致使管理严重滞后。二是普遍存在“重钱轻物”的理念,重视资金的分配,忽视财产的管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三是管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是财政职能本身的职

10、责,是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必然要求。 (二)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闲置与短缺并存。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单位资金来源从单一的财政拨款,逐步发展成为以财政拨款为主,行政性收费收入、经营收入为辅的多渠道资金来源格局。筹资来源和投资去向的多元化,决定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构成的多元化。由于缺乏合理的配置标准和规范的配置程序,国有资产配置不合理、分配苦乐不均等问题十分突出,资产严重闲置和不断增长的资金需求并存,加剧了财政资金的供需矛盾。同样是国家机关,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资产配置不公平,车辆和办公设备也存在不少浪费现象。单位之间的办公条件悬殊不仅引起了相互攀比,也影响了整个国家机关的形象。 (三)资产调节机制不健全,整体使用效益难以充分发挥。许多单位购置的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甚至长期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最后只好淘汰或以低残值处理。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现象,资产重复购置、盲目购置等问题突出。在机构改革和撤乡并镇过程中,存在大量资产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损失浪费严重。没有具体的资产使用考核指标,对资产的使用效率缺乏监督和考核,对决策不当或管理失误导致的损失浪费没有追究责任,单位领导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缺乏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