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会议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800266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发展会议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工业发展会议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工业发展会议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工业发展会议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工业发展会议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发展会议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发展会议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屆全國工業發展會議第二分組 產業升級轉型再造策略,報告人:許文隆主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2004年11月2日,1,大綱,壹、背景說明 貳、現況與問題分析 參、發展策略建議 肆、應辦事項分工表 伍、預備會議重要建議處理情形,2,一、過去傳統產業仰賴之主要資源為密集且低廉之勞動力二、我國經濟發展後供需失衡,傳統產業人力短缺三、低度開發國家投入全球經濟活動,改變競爭態勢四、我國傳統產業競爭優勢消失,須維持原有的競爭力,並創造新領域內所需的競爭條件,壹、背景說明,3,一、全球環境變化(一)經濟活動區域化未來全球經濟將由美洲、歐盟及東協三大經濟體主控區域經濟體內產業之互補性增加區域經濟體對外之籓離,

2、對我產業影響深遠我國有被邊陲化之危機,貳、現況與問題分析,4,(二)貿易自由化產品低價競爭增加,貿易保護措施盛行生產面的版圖重新劃分中國大陸憑藉世界工廠之優勢掠奪市場(三)勞工及環保意識人權認證及環保要求趨勢盛行增加勞動及生產成本,造成產業移轉及市場移轉,5,(四)市場變化銷售通路因資訊科技興起而改變市場競爭多元化市場漸由大品牌主導進口商及品牌商向製造商直接下單且要求質精價廉品牌商要求製造商快速反應全球化及低成本生產國興起,國際分工蔚為風潮,6,(五)產業電子化產業電子化成為產業不可或缺之條件跨國管理所需之通訊機制,增加對電子化之依賴買主要求供應商需電子化及快速反應零售業之採購移轉到網路上進行

3、,7,(六)產品變化零售業者紛紛以品質及價格做產品區隔消費者追求個人意識,導致差異化產品需求增加,形成少量多樣之市場新產品競相快速推出,競爭產品生命週期縮短經濟發展及所得提高,消費者要求產品機能化,新素材多功能化獲得認證之產品才具競爭力,8,二、國內環境變化(一)產業環境無法因應環境轉變的業者逐漸淡出市場新高科技產業對傳統產業賴以成長之資源造成磁吸現象國內租稅優惠相較國外不具誘因另地生產之思維,對外投資成為傳統產業考量重點區域經濟之效應,加速產業外移,產業結構失衡外移連鎖效應,國內產業空洞化危機顯現,9,(二)政府資源分配政府將大部份資源用於兩兆雙星產業新高科技產業排擠政府對傳統產業之扶助租稅

4、優惠措施明顯向新高科技產業傾斜資源分配偏重技術研發,忽略行銷推廣,10,(三)人力資源社會價值觀改變,傳統製造業缺工嚴重政府外勞政策無法有效解決傳統產業缺工問題傳統產業中、高級技術人力嚴重不足,且發生斷層社會價值觀及文憑主義導致專科學校幾乎全部升格為學院,技職教育體系瓦解技術學院未將現場實習列為必修,無法培訓高素質人才,11,(四)產業電子化目前傳統產業電子化,多係被動式建置國外電子化軟體導入成本高,使一般業者怯步國內管理軟體成本低,但功能相對簡略傳統產業電子化仍有待觀念之宣導,12,(五)資金募集傳統產業獲利有限,股市集資困難金融體系觀念保守,傳統產業融資困難(六)技術研發個別企業自主研發能

5、力不足策略聯盟研發具體成功案例不多產品生命週期縮短,亟需提升技術產品研發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力低落資源多者生存,印證大者恆大之叢林法則,13,(七)經營管理企業限於規模,致海外行銷管道及據點不足國內統計法令不全,無完整之市場資訊移地生產衍生額外管理成本外移企業本土化後易被取代,14,三、企業在新競爭時代應有的思維(一)產業升級或轉型考量之基本要素:技術能否升級材料能否充分供應市場方向及規模有無充分的高級研發人力有無完整認證制度及平台,15,(二)三不的思維 不分科技及傳統皆需科技化不分屬地及屬人以全球化眼光思考 不分製造及行銷均可創造價值(三)附加價值由生產製造為主軸導向推廣服務,並以品牌行銷方

6、式提升市場價值由生產製造為主軸導向研發創新,並以研發設計來提升創新價值,16,(四)全球運籌建立完整的供應鏈體系、跨國運籌能力、建置全球性及網絡性產銷據點總部及高值生產留在台灣,建立電子化商務網絡作業系統(五)品牌夥伴關係發展全程型配套服務能力(Full-Package Solution Service)主要市場由大品牌商主導與大品牌建立並保持長期的產銷夥伴關係,17,(六)行銷深化因應消費者導向、國際競爭、區域經濟擴張之劇變強化客服能力及供應鏈體系,掌握市場需求(七)移地生產低階產品移地生產,以降低成本中高階產品依技術等級專業分工,發揮異地優勢,18,(八)提升關鍵技術(九)縱向或異業之合併

7、或策略聯盟(十)善用知識經濟價值(十一)電子化是不可抗拒的潮流,19,四、存在之問題(一)外在環境面區域經濟形成貿易籓籬在低階市場已無立足之地勞工及環保意識提高勞動成本品牌商主導市場面臨產業結構失衡危機國內投資環境不具誘因政府資源偏重新高科技產業技術人力產生斷層現象,20,(二)內在環境面產業電子化進程遲緩產業技術提升之需求殷切融資及集資困難個別企業自主研發能力不足經營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海外行銷管道及據點不足,21,五大策略方向以產業全球化、產品差異化及產業電子化之策略再造產業競爭優勢以合作研發及人才培訓開發創新技術,促使產業升級,參、發展策略建議,22,一、具體措施建議(一)以產業全球化再造產

8、業競爭優勢政府端透過機制,爭取公平貿易環境加入區域性經濟貿易體,並積極洽簽自由貿易協定穩定海峽兩岸關係,儘速促成直航放寬投資限制,以利業者全球佈局投資帶動貿易、貿易帶動投資實質獎勵廠商建立自有品牌補助法人單位協助業者拓展海外市場及建立完善商情資訊系統,23,(一)以產業全球化再造產業競爭優勢產業端積極推動產業合併及全球化佈局建立垂直與水平整合聯盟之機制強化國際行銷通路能力,開拓中高價位市場建立完整研發設計及應用體系,營運管理中心應根留台灣掌握市場動向,資訊即時化加強與國際專業人士交流,吸取國際經驗,24,(二)以產品差異化再造產業競爭優勢政府端增加經費輔導傳統產業開發新素材建立台灣流行時尚設計

9、中心,增進產品企劃設計輔導機制塑造下游產業自創品牌及通路環境加強輔導法人單位建立產品認證機制政策鼓勵復運深度加工,25,(二)以產品差異化再造產業競爭優勢產業端朝附加價值較高之ODM或OBM發展將藝術與感覺的意境融入研發設計累積知識資本,刺激新創意之成形強化產學研合作開發機制策略聯盟依優勢互補、共同利益、分工付出原則,創造優勢善用知識經濟手段,推動產業知識化、科技化結合異業研發成果,發展機能性產品,26,(三)以產業電子化再造產業競爭優勢政府端建立產業電子化資訊整合服務中心積極輔導中小型企業電子化建構專業軟體設計單位之機制制訂產業電子資料交換標準培育產業電子化人才促成網路行銷機制,推動電子商務

10、,27,(三)以產業電子化再造產業競爭優勢產業端運用電子化行銷管理系統、產銷整合管理系統及設計資源管理系統強化整合行銷、產業電子化之標準,推動產業全面實施電子化,建構紡織或專業軟體設計單位善用管理資訊,提升經營效益,增強國際競爭力,28,(四)以合作研發促使產業升級轉型政府端重視整體國家科研資源分配與產業發展之均衡性,並挹注於具市場導向創新技術之產業政府研發經費明確規定產、學、研投入比率建立產業技術諮詢機制,整合及分配傳統產業技術研發資源之運用整合相關法人團體研發機制延長或增加適用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有關投資抵減及品牌創設之獎勵措施,29,(四)以合作研發促使產業升級轉型產業端透過企業併購與合作,

11、整合資源,提升研發能量以上、中、下游策略聯盟或異業結盟方式進行研發研發成果應以終端產品具體表現,30,(五)以人才培訓促使產業升級轉型政府端明確制定綜合大學及技職體系之目標,加強國際交流推動異業之人才培育整合教育部及經濟部之各項相關資源,引聘高科技人才投入傳統產業透過三明治式教學之建教合作方式,培育理論實務兼備之人才建立大學、學院退場機制,淘汰辦學績效不良之學校租稅鼓勵企業接受學生實習,31,(五)以人才培訓促使產業升級轉型產業端企業與社區大學組成產學合作體系,以利經驗及知識交流設置企業內學院,資深員工經驗知識化推動產學合作,並採行技能證照制度進行企業內在職員工之培訓改善工作環境及條件,加強產

12、業形象宣導,鼓勵人才及資源投入提供大學學生獎助學金及現場觀摩活動機會,32,二、經三次預備會議會後整理歸納情形,(一)依據會議結論重新整理建議事項屬產業共同事項共五大項,各項並分政府端及產業端兩部份,其下各分列三至七小項,總計達五十四小項,涵蓋層面雖廣,惟不易聚焦。經就各項建議政府採行措施部份,依據第二次會議與會代表意見修正並重新分類、整理歸納後區分為五大項,二十五小項。,33,因應區域經濟發展及國際分工趨勢,以產業全球化再造產業競爭優勢。透過機制,爭取公平貿易環境。加入區域性經濟貿易體,並積極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尤其儘早與美國簽訂FTA。穩定海峽兩岸關係,儘速促成直航。檢討對外投資行業項目、金

13、額之限制,以利業者全球佈局。實質獎勵(如租稅減免)廠商建立自有品牌。補助法人單位協助業者拓展海外市場及建立完善商情資訊系統。,34,因應新開發國家競爭及市場與產品需求變化,以產品差異化再造產業競爭優勢增加傳統產業之研發經費,以輔導業界開發新素材。制定新產品或新功能性產品之相關標準。建立台灣流行時尚設計中心,除增進產品企劃設計輔導機制外,亦可提升台灣重視設計之國際形象加強與國際品牌商聯繫、交流,塑造下游產業自創品牌及通路環境。加強輔導法人單位建立新產品認證機制。,35,因應產業全球化及市場快速反應需求,以產業電子化再造產業競爭優勢建立產業電子化資訊整合服務中心。積極輔導中小型企業電子化。制訂產業

14、電子資料交換標準。培育產業電子化人才。促成網路行銷機制,推動電子商務。,36,因應產品差異化及研發需求,以合作研發促使產業升級轉型重視整體國家科技研究資源之分配與產業發展之均衡性,並挹注於具市場導向創新技術之產業。建立各產業技術諮詢機制,整合及分配傳統產業技術研發資源之運用。整合相關法人團體研發機構,使其發揮整體力量。檢討延長並放寬適用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有關投資抵減及品牌創設之獎勵措施。,37,因應產業轉型及研發需求,以人才培訓促使產業升級轉型明確制定綜合大學及技職體系之教育目標,並加強國際交流。推動異業之人才培育。整合教育部及經濟部之各項資源,引聘高科技人才投入傳統產業。透過三明治式教學之建教

15、合作方式,培育理論實務兼備之人才。租稅鼓勵企業接受學生實習。,38,(二)檢視、整理、討論及歸納情形 前述產業共同議題再經與會代表及相關公會依重要性票選,經彙總得票數如書面報告附表一。彙總歸納各與會代表所提個別產業面臨且亟須解決之問題及建議如書面報告附表二。工業局於九月三十日邀請各產業相關公會代表就個別產業建議事項再度補充、篩選,歸納產業個別議題如書面報告附表三。,39,(二)檢視、整理、討論及歸納情形 產業共同議題中與個別產業關係較為密切者改列個別產業。性質相近可予合併者予以合併。政府已有有計畫辦理、已執行者析出如書面報告附表五。依據十月四日經濟部何部長主持之籌備工作報告會議決議,將因應產業

16、轉型及研發需求,以人才培訓促使產業升級轉型乙項轉請共同議題討論。產業共同議題濃縮為三大項、十一小項,如書面報告附表四。,40,(一)協助產業全球化佈局運用機制,爭取公平貿易環境,並積極洽簽自由貿易協定。鑑於區域經濟體內貿易障礙之排除對區外國家形成籓籬,我國如未能加入,有被邊緣化之虞。美國為我最大貿易夥伴,故應將美國列為第一優先。穩定海峽兩岸關係,儘速促成直航。大陸以其環境優勢,已成為世界工廠,吸引全球企業進駐,並已成為世界主要原材料進口國,為我國產業重要外銷市場。目前兩岸限於規定,人、貨無法直航,影響我產業在大陸市場之競爭力及商機。,三、建議說明,41,(一)協助產業全球化佈局檢討對外投資行業

17、及金額限制,以利業者全球佈局全球化為維持我產業競爭優勢之重要策略,亦為國力擴張方式之一,過度限制有礙我產業之發展。宜就目前對外投資政策重新檢討,於不影響國家安全之前提下,放寬對外投資之限制,以利業者全球佈局。補助法人單位協助業者拓展海外市場海外市場之拓展為我產業重要課題,中小企業單打獨鬥效果不彰,宜統合力量由法人協助拓展。品牌為增加產品附加價值最有效之工具之一,可由地區性、中價位市場著手,逐漸推廣至全球性、高價位市場。,三、建議說明,42,(一)協助產業全球化佈局建立完善之產業資訊系統一般企業限於規模,對外資訊管道不足,亦無法自行建立資訊系統,至所需之產銷、管理資訊不足。宜由政府委託產業相關法

18、人建制資訊系統,提供國內外生產技術、市場調查、國際貿易等整體面資訊供業者參考運用。惟個別產業或產品面之專題資訊,則宜由業者自行委託辦理蒐集研析。鼓勵企業在台灣設立營運總部。因應全球運籌與國際分工之潮流及降低製造成本之需,產業外移生產已為產業發展之要務。為國內經濟發展及產業升級、永續發展,應依根留台灣之原則,將營運及研發總部設於國內,主導企業之產銷及研發。,43,(二)推動產業電子化提供產業電子化諮詢服務,建立並推廣電子化標準。各企業因應國外買主之要求所建立之電子化生產行銷管理系統因客戶不同而無法整合。宜由政府出面,設立專責機構建置資訊共同平台,以利電子產銷資訊交換。輔導中小型企業建立網路行銷機

19、制,推動電子商務。中小企業受限於規模及能力,電子化進程遲緩,亟需政府協助輔導。網路行銷及管理為時勢所趨,除企業內部電子化外,與供應商及客戶間之電子化資訊網絡機制應及早建置。,44,(三)鼓勵產品差異化整合科技資源,開發新素材。目前政府科技資源明顯向新高科技產業傾斜,嚴重排擠政府對傳統產業之扶助力量。政府用於傳統產業之經費偏重於基礎技術研發,忽略具市場潛力之應用技術及品牌創立及行銷推廣。強化產業之設計能力。產品設計與品牌同為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之力手段,透過功能、造型、流行等之設計,將能有效提升產品品級。設計能力之提升,可由文化環境之塑造、設計人才之培育、設計工具之改良、設計推廣等著手。,45,(三)鼓勵產品差異化建立新材料或新產品之品質標準及認證制度。具有全球標準,且獲得認證之產品才得以在市場競爭。標準可由國內先行建立,逐步與國際接軌,取得市場之認同。產品品質及安全性須透過客觀、公正之認證體系予以推薦,方能獲得客戶及消費者之認同。,46,肆、應辦事項分工表,本報告於籌備階段經三次預備會議與會代表討論及整理,獲得下列重要建議:,47,肆、應辦事項分工表,48,伍、預備會議重要建議處理情形,49,50,51,52,53,報告完畢敬請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