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统计过程控制 SPC 流程.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01816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统计过程控制 SPC 流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企业统计过程控制 SPC 流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企业统计过程控制 SPC 流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企业统计过程控制 SPC 流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企业统计过程控制 SPC 流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统计过程控制 SPC 流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统计过程控制 SPC 流程.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目的 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使过程和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质量形成的有关过程的统计技术应用控制活动。3 定义3.1 排列图: 是为了对发生频次从高到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3.2 因果图: 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形状类似鱼骨,所以又称鱼骨图。3.3 直方图: 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将从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后,用一系列等宽的矩形来表示数据。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数据的数目,变化的高度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的一种工具。3.4 矩阵图: 是一种利用多维思考去逐步明确问题的方法,从

2、问题的各种关系中找出成对要素,用数学上矩阵的形式排成行和列,在其交点上标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确定关键点的方法。3.5 控制图: 用来表示一个过程特性的图象,图上标有根据那个特性收集到的一些统计数据。它有两个基本用途:一是用来判定一个过程是否受控,二是用来帮助过程保持受控状态。3.6 PPM: 每百万零件不合格数,是一种根据实际的不合格材料来反映过程性能的一种方法。3.7 变差: 过程的单个输出之间不可避免的差别;变差的原因可分为两类: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3.8 统计控制 (稳定性): 描述一个过程的状态,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特殊原因变差都已排除,并且仅存在普通原因。3.9 QFD: 质量功

3、能展开,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把顾客的要求转化为产品开发和生产的每一个阶段适当的技术要求。3.10 过程能力: 一个稳定过程的固有变差的总范围。3.11 过度调整: 采取了适用于特殊原因的措施,实际上过程没有变化,致使过程不受控,称为过度调整。4 职责4.1 品质部是统计技术应用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确定需求,对统计技术应用进行指导、监督、管理。4.2 统计技术的应用部门要准确收集数据,对确定的统计技术正确应用。4.3 行政人事部将统计技术基本概念(如:变差、统计控制、过程能力、过度调整等),纳入年度培训计划,使全体员工都能了解。5 工作程序5.1 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时,

4、通过多方论证的方法识别产品实现各过程对统计技术的需求,在控制计划中确定应使用的统计技术。5.2 在产品开发阶段,应用但不限于下列一种或几种统计技术进行试验、样品制作、风险评估等。a. 潜在实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 b. 质量功能展开(QFD) c. 矩阵图5.3 在产品生产阶段应用但不限于下列一种或几种统计技术进行过程控制和过程优化。a. 控制图(SPC) b. 排列图 c. 因果图 d. 直方图 e. 过程能力调查(Cmk ,Cpk, Ppk)5.4 组织统计技术所涉及的人员进行统计技术的培训。 5.5 按照控制计划的规定正确使用统计技术。5.6对各部门使用统计技术的情况及统计技术使用

5、结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统计技术或使用不正确的统计技术,要求相关人员采取纠正措施。对使用效果好的统计技术予以推广改进。5.7本公司宜采用的统计技术序号项 次统计技术应用频率使用部门1测量系统分析MSA重复性及再现性 半年品技科2不合格品分析因果图,排列图,PPM分析每月品技科3产品性能试验X-MR,X-R控制图3个月品技科4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趋势每月销售部5生产不良率趋势每月品技科/制造部6过程能力控制X-R控制图每天制造部/品技科7设备管理生产设备故障停机分析, Cmk每月设备科6 常用统计技术应用的简要说明(具体请参考SPC手册)6.1 控制图6.1.1 X-R控制图 适用

6、于对计量型的产品或过程特性进行控制。6.1.1.1 收集数据a 每次测量连续的样本3个。b 测量的频次根据产品/过程特性和质量稳定状况而定。c 控制图的子组数不得少于25组。d 将每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到“SPC控制图表”中。6.1.1.2 数据计算a. 计算均值与极差 每组样本均值X,X=(X1+X2+X3+Xn)/n 每组样本极差R,R=Xmax-Xmin 样本均值的均值X,X=(X1+X2+X3+Xk)/k 样本极差的均值R,R=(R1+R2+R3+Rk)/k b. 计算X图控制界 上控制线UCLX:UCLX=X+A2R 中心线 CLX:CLX =X 下控制线LCLX:LCLX=X-A2R

7、(A2为与样本大小有关的常数,见附录) c. 计算R图控制界 上控制线UCLR:UCLR=D4R 中心线 CLR:CLR=R 下控制线LCLR:LCLR=D3R(D3,D4为与样本大小n有关的常数,见附录)6.1.1.3 作X-R控制图a. 分别画出X图,R图控制界,上、下控制线用虚线表示,中心线用实线表示。b. 将收集数据的X、R值分别在X图、R图上打点。6.1.1.4 判定控制图是否稳定a. 根据以下6.1.3的判定准则,确定控制图是否稳定。b. 若是不稳定状态,应对异常的点进行分析,如是特殊原因造成的,则应消除该原因,并重复收集数据再作图,直到稳定状态再进行过程能力分析。6.1.1.5

8、过程能力分析a. 根据以下6.1.4的方法进行过程能力分析,若不满足要求则应调整过程直到满足为止。6.1.1.6 控制图的应用a. 满足过程能力要求的稳定控制图的控制线进入日常管理,作为日常控制用的控制图。生产过程应确保过程稳定。b. 控制图是根据产品质量控制在稳定状态条件下制定的,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制定控制图;控制图经过相当时间使用后也应重新抽取数据,计算并验证。c. 如果控制图中点子未出界,且随机排列, 则认为过程处于稳定状态。若点子出界或界内点子非随机排列,则认为过程失控。d. 如果点子出界或界内点子排列非随机,应立即追查原因并采取对策措施防止再出现,采取的措施应立即在相应的原始记

9、录和控制图中标明。6.1.2 X-MR图适用于对子组内无明显变差的计量型的产品或过程特性进行控制。6.1.2.1 收集数据 每次测量单值1个,并计算连续2个单值间差值。6.1.2.2 计算控制限 移动极差: 上控制限UCLMR=D4R 下控制限LCLMR=D3R 单值: 上控制限UCLX=X + E2R 下控制限 CLX=X - E2R (D3,D4为与样本大小n有关的常数,见附录)6.1.2.3 作X-MR控制图 将测量的值和计算的极差画到对应的单值X和MR控制图上。6.1.2.4 按以上6.1.1.4,6.1.1.5,6.1.1.6的要求进行控制图的分析和应用。6.1.3 控制图的判断凡符

10、合下列准则之一就认为过程存在异常因素:a. 点子在控制界外或恰在控制界上。 b. 控制界内的点排列非随机,共有六种情况: 点子屡屡接近控制界点字接近控制界在1以内。 链控制图中心线一侧连续出现点子的全体称为链,点子数目称为链长,链长大于等于 7时判为存在异常因素。 间断链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就认为存在异常因素。 连续11点中至少10点在中心线一侧; 连续14点中至少12点在中心线一侧; 连续17点中至少14点在中心线一侧; 连续20点中至少16点在中心线一侧; 倾向点子逐渐上升或下降的状态,称为倾向,当有连续不少于7点的上升或下降的倾向时,判为存在异常因素。 点子集中在中心线附近点子距离中心线在

11、1以内。 点子呈周期性变化。6.1.4 过程能力分析6.1.4.1 定义a CPK过程能力指数。b PPK初始过程能力指数,以新过程初期短时间研究的数据为基础。c USL、LSL规范上限和下限。d 过程偏差,= R/d2。e Z过程均值与规范界限的距离。f S标准偏差,S=6.1.4.2 CPK计算a =R/d2 (d2为与样本大小有关的常数,见附录)b ZUSL=(USL-X)/ ; ZLSL=(X-LSL)/ZMIM=ZUSL或ZLSL的最小值 cCPK= ZMIM /36.1.4.3 PPK的计算a. ZUSL=(USL-X)/S ;ZLSL=(X-LSL)/SZMIM=ZUSL或ZLS

12、L的最小值 bPPK= ZMIM /36.1.4.4 过程能力的评价a CPK等级的评价 A级,CPK1.33 过程能力满足要求。 B级,1.00CPK1.33 过程能力尚可。 C级,CPK1.67过程可能符合顾客要求,生产件批准后可按控制计划进行。 1.33PPK1.67 当过程可能不符合顾客要求时,应采取措施,生产件批准后,从开始生产就应对特性特别重视,直到CPK1.33为止。 PPK1.33为止。 不稳定过程 因发生不稳定的现象,过程不能符合顾客要求,应识别分析特殊原因,并尽可能消除。采用100%的检验并增加SPC取样直到CPK1.33或顾客满意为止。6.2 因果图、排列图6.2.1 排

13、列图的制作步骤 a. 对研究对象(不合格产品)进行分类(按缺陷或不合格类别)汇总统计。 b. 按缺陷数量由多至少的顺序作统计表,其他类不管其数量多少,始终放在最后。 c. 分别计算各项所占的比率,及累积比率。 d. 以缺陷分类为横坐标,缺陷数量和累积比率为双纵坐标,作柱状图,连接累积曲线。e. 举例如下:缺陷名称ABCD其它合计数量(件)60123014151441067所占的比率%56.3321.5513.224.784.12累积比例%56.33 77.88 91.10 95.88 100.00 5.2.2 因果图(鱼骨图)分析步骤 a. 确定要分析的问题,例如,A缺陷。 b. 先画一张有人、机、料、法、环五大原因的鱼骨图。 c. 召集与此问题相关的、有经验的人员45人。 d. 大家就影响的原因进行发言,并将发言内容记录到鱼骨图的相应分枝上。 e. 排查原因结束后,由大家磋商确定影响较大的原因,并圈上圆圈。 f. 重新画一张鱼骨图,去除没有加圈的因素。 g. 举例如下: 人 材 料 弹性 方法 间隔 量 材质 调整 组织 给油 检查 硬度 A问题 量 方法 电 照明 气 环 境 机 械 方 法7 质量记录7.1 QR-Q31 “不合格品排列图”7.2 QR-Q32 “不合格品因果图”7.3 QR-Q33 “SPC控制图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