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管理体系.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04311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管理体系.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质量体系为保证工程质量,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各级管理人员组成的质量保证体系,详见下图,对整个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管控制。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框图质量管理层级管理建立健全质量层级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制度在先,按章行事,形成项目良好的质量管理氛围。一、技术交底制度坚持以技术进步保证和提高施工质量。技术部门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针对特殊工序要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每个工种、每道工序施工前组织进行各级技术交底,包括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的技术交底,工长对班组长交底,班组长对作业班组的技术交底。各级交底以书面形式进行。二、材

2、料进场检验制度本工程的钢筋、水泥和砼及其它各类原材料及半成品需具有出厂合格证,并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分批量进行抽查,抽查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使用。三、见证取样制度对涉及结构安全的原材料、焊接、混凝土等请监理进行“见证取样”。四、样板引路制度施工操作注重工序的优化、工艺的改进和工序的标准化操作。每个分项工程或工种在开始大面积操作前做出示范样板,包括样板墙、样板间、样板件等,统一操作要求,明确质量目标后方可组织大面积施工。五、施工挂牌制度主要工种如钢筋、砼、模板、砌砖,施工过程中在现场实行挂牌制,注明管理者、操作者、施工日期,并做相应的图文记录,作为重要的施工档案保存。六、过程三检制度实行并坚持自检、

3、互检、交接检制度,自检要做好文字记录。隐蔽工程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工长、质检员、班组长检查,并做出较详细的文字记录。七、质量否决制度不合格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必须进行返工。现场不合格品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八、成品保护制度应当象重视工序的操作一样重视成品的保护。项目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并做好记录。如下道工序的施工可能对上道工序的成品造成影响时,应向下道工序操作人员进行交底,以避免破坏和污染。九、质量文件记录制度 质量记录是质量责任追溯的依据,应做到真实和详尽,各类现场操作记录及材料试验记录、质量检验记录等要妥善保管,特别是各类工序接口的处理,应详细记录当时的情况,理清各方责任。十、工程

4、质量等级评定、核定制度工程竣工后,请质量监督站到现场进行监督,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地勘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组织竣工验收。十一、竣工服务承诺制度工程竣工后在建筑物醒目处镶嵌标牌,注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开竣工的日期,这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承诺。我们将主动做好用户回访工作,按有关规定实行工程保修服务。十二、培训上岗制度工程项目所管理的操作人员应经过业务技能培训,并持证上岗。十三、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调查制度工程发生质量事故,马上向当地质量监督机构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做好事故抢险及保护工作。层级管理体系图项目经理及项目总工程师对整个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与管理,并设专

5、职质量员进行日常事务的处理,建立质量经理-质量管理职能部门-施工专业队的质检员-班组兼职质检员组成的四级质量管理网络,负责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检查、监督与管理。贯彻“谁管生产,谁管质量;谁施工,谁负责质量;谁操作,谁保证质量”的原则,执行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并采取奖罚的经济手段来保证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的实施。具体详见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见下图。工程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技术三级交底6.1在工程正式施工前,通过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熟悉和了解所承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工程难点及施工操作要点以及工程质量标准,做到心中有数。 6.2项目技术交底分三级:项目技术负责人向项目工程技术及

6、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必要时扩大到班组长)并做好记录;施工员向班组进行分部分项工程交底;班组长向工人交底。 6.3技术交底范围划分 6.3.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经批准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向项目全体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交底参加人员也可扩大到班(组)长,视具体情况确定。 6.3.2专业队技术员对班(组)技术交底,是各级技术交底的关键,必须向班(组)长(必要时全体人员)和有关人员反复细致地进行。 6.3.3班(组)长向工人技术交底;班(组)长应结合承担的具体任务向班(组)成员交待清楚施工任务、关键部位、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分工及配合、安全等事项。 6.4技术交底的要

7、求 6.4.1除领会设计意图外,必须满足设计图纸和变更的要求,执行和满足施工规范、规程、工艺标准、质量评定标准和建设单位的合理要求。 6.4.2整个施工过程包括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均须作技术交底,对一些特殊的关键部位、技术难度大的隐蔽工程,更应认真作技术交底。 6.4.3对易发生质量事故和工伤事故的工种和工程部位,在技术交底时,应着重强调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 6.4.4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交底内容字迹要清楚、完整,要有交底人、接受人签字。 6.4.5技术交底必须在工程施工前进行,作为整个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的一部分。 6.5技术交底的内容 6.5.1项目部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1

8、)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2)重点单位工程和特殊分部项工程的设计图纸;根据工程特点和关键部位,指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 3)重点单位工程总记与交叉作业过程中如何协作配合,双方在技术上措施上如何协调一致。 4)本单位初次采用的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的操作方法以及特殊材料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土建与设备安装工艺的衔接,施工中如何穿插与配合。 6)交待图纸审查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7)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中的关键问题。 8)冬、雨季特殊条件下施工采取哪些技术措施。 9)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中,技术性较强,经济效果较显著的重要项目。

9、 6.5.2施工对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1)施工图纸。 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3)重要的分部(项)工程的具体部位,标高和尺寸,予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及规格。 4)土建与水、电、暖、设备安装之间,各工种之间,队与队之间在施工中交叉作业的部位和施工方法。 5)流水和立体交叉作业施工阶段划分。 6)重要部位,冬、雨季施工特殊条件下施工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7)保证质量、安全的措施。 8)单位工程测量定位,建筑物主要轴线、尺寸和标高。 9)现浇砼、承重构件支模方法、拆模时间等。 10)预制、现浇构件配筋规格、品种、数量和制作、绑扎、安装等要求。 11)管线平面位置、规格、品种、数量及走向、坡度

10、、埋设标高等。 12)单位工程平面布置图。 13)砼、砂浆、防水、绝缘、防腐材料和耐火胶泥等配合比及试件、试块的取样、养护方法等。 14)焊接、机械连接程序和工艺。 6.6技术交底记录的归档,实行谁负责交底,谁就负责填写交底记录并负责将记录移交给项目资料员存档。施工技术标准见证取样制度混凝土构件拆模的时间控制防止模板漏浆、砼烂根措施1、模板安装前,先检查模板的质量,不符质量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2、柱模板:1)涨模、断面尺寸不准。防治措施: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间距,以及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足以抵抗砼的侧压力。施工应认真按设计要求作业。2)柱身扭

11、向。防治措施: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安装斜撑(或拉锚),吊线找垂直时,相邻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即使柱模不扭向。3)轴线位移,一排柱不在同一直线上。防治措施: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弹出柱轴线及轴边通线,然后分别弹出每柱的另一方向轴线,再确定柱的另两条边线。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模项技通线,再支中间各柱模板。柱距不大时,通排支设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柱距较大时,每柱分别四面支撑,保证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确。3、墙模板:1)墙体厚薄不一,平整度差。防治措施:模板设计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龙骨的尺寸和间距、穿墙螺栓

12、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等在作业中要认真执行。2)墙体烂根,模板接缝处跑浆。防治措施:模板根部砂浆找平塞严,模板间卡固措施牢靠。3)门窗洞口砼变形。产生的原因是,门窗模板与墙模或墙体钢筋固定不牢,门窗模板内支撑不足或失效。4、梁、板模板:1)梁、板底不平、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梁上下口涨模。防治措施:梁、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通过设计计算决定,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业中应认真执行设计要求,以防止砼浇筑时模板变形。模板支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木板的坚实的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规范起拱。梁模板上下口应设销口楞,再进行侧向支撑,以保证上下口模

13、板不变形。2)板中部下挠,板底与墙、梁四周不平,板模伸入墙、梁内“吃模”,板缝跑浆,出现麻面、蜂窝。防治措施:板模下部支撑按详图间距布置,支撑垫木方。拉好水平杆和剪力撑,支撑采用满堂红架子,用U 托调节丝杆调整标高。拉通线找平,保证在同一标高上。板铺完后,用水准仪校正标高,并用靠尺找平。板模多次周转使用时,将表面的水泥砂浆清理干净,对变形和四周破损的模板及时修理.3)板接缝处出现高低差及漏浆防治措施:同一方格内必须使用同一材质的模板(禁止不同厚度的模板相互混杂)厚度均匀一致,否则应进行筛选;尽量消除引测标高误差,同时在一方格内先定出板边两侧高度,中间部位拉线即可;板缝用快干粉调成腻子状进行封堵

14、。4)梁侧模或板模夹在砼内防治措施:模板压向必须正确:即板底模压往梁(柱)侧模上口;正确按照施工流程操作:即安装梁侧模从梁柱接头处向中间安装板模从梁边向中间安装的顺序。5)楼梯踏步高度、宽度不均匀,中间外凸。防治措施:选用熟练的技工操作,人员相对固定;正确确定楼梯踏步的起止位置,并在侧板上画等分线;踏步侧板未用压条以及楼梯中部未钉反扶梯基。隐蔽验收制度10.1凡隐蔽工程都必须组织隐蔽验收。 一般分部(项)隐蔽工程验收按渝北区质量监督站监督方案中明确的验收程序及参与验收的单位、人员要求进行。10.2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是工程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隐蔽工程经参验方共同验收后,应及时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15、10.3隐蔽工程资料应根据部位,分别填写检查记录表并应复写数份,归档份数同合同份数。10.4隐蔽工程项目及检查内容 10.4.1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土质情况、标高尺寸、坟、井、坑、塘的处理。基础断面尺寸,桩的位置、数量、记桩打桩记录、人工地基的试验记录、坐标记录。 10.4.2钢筋砼工程: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形状、焊接尺寸、接头形式、接头位置、除锈情况,预埋件的数量及位置,预应力钢筋的对焊、冷拉、控制应力、砼、砂浆标号及强度,以及材料代用等情况。 10.4.3砖砌体:抗震、拉结、砖过梁配筋部位品种、规格及数量。 10.4.4木结构工程:屋架、檩条、墙体、天棚、地下等隐蔽部位的防腐、

16、防蛀、防菌等处理。 10.4.5屏蔽工程:构造及做法。 10.4.6防水工程:屋面、地下室、水下结构物的防水找平层的质量情况、干燥程度、防水层数、防水材料的软化点、延伸度、使用温度,屋面保温层做法,防水处理措施的质量。 10.4.7水暖卫暗管道工程:位置、标高、坡度、试压、通水试验、焊接、防锈、防腐、保温及预埋件等。 10.4.8电气线路工程:导管、位置、规格、标高、弯度、防腐、接头等,电缆耐压绝缘试验、地线、地板、避雷针的接地电阻。 10.4.9 完工后无法进行检查、重要结构部位及有特殊要求的隐蔽工程。10.5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表的填写内容 10.5.1单位工程名称,隐蔽工程名称、部位,标高、

17、尺寸和工程量。 10.5.2材料产地、品种、规格、质量、含水率、容重、比重等。 10.5.3合格证及试验报告编号。 10.5.4地基土类别及鉴定结论。 10.5.5砼、砂浆等试块(件)强度、报告单编号,外加剂的名称及掺量。 10.6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文字要简练、扼要,能说明问题,必要时应附三面图(平、立、剖面图)。原材料采购、验收管理制度原材料是直接制约产品质量的关键要素,原材料合格与否是直接反映食品安全程度的重要环节,所以,选好原材料进货渠道,搞好原材料的购进、验收与保管是企业经营者尤其要关注的管理内容。为了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就必须从源头上狠抓原材料的质量。为此,制定以

18、下管理制度:一、组建“原料采购小组”:原料采购小组成员由供销部经理、库房管理员、检验员三人组成,共同担负企业生产原料的购进与验收任务。二、原材料采购制度:1、经过考察和以前的合作历史,确立一批符合企业采购物资技术标准的合格供货方,并建立档案和必要时签定供销合同。2、原料购进时,“采购小组”要共同定价和检验质量,做到一人不谈价,单人不进货。3、购货时,要严格按照企业的采购物资技术标准要求进行,严格控制原料质量。4原材料购进前,要坚持索要供货方的卫生许可证、食品检测报告、QS认证、合格证等有效证件。三、原材料检验制度:1、购进的原料在入库前,检验人员对购进的原料按采购物资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合格的填

19、写进货检验记录,入库。不合格的做出隔离标识也填写进货检验记录,放置库外退回供货方,严禁入库和投入一线生产。2检验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不得马虎粗心,防止漏检和错检更不能弄虚作假,否则按公司惩罚条例处理。4、检验人员对每次的检验结果,应严格按检验单上表格所示内容进行如实填写,并要签署本人姓名,作为责任依据。5、只有经过检验达到质量标准,并由检验员签署“合格”的原材料,库管人员方能办理正式入库手续。否则由库管人员承担违规责任。6、检验时如遇到无法判定合格与否情况时,检验员应速向部门主管汇报安排生产部人员会同验收。判定合格与否。会同验收者亦必须在检验记录单内签章。7、对于随机抽样物,在发现有疑点时应反复多抽样,以防误差严重。9、对于需使用仪器等检测工具时,应校正确认工具合格后方能使用。10、检验人员应依据情况,在必要时对所检材料向相关部门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11、反馈进料检验情况,及时将原材料供应商交货质量情况及检验处理情况登记于供应商资料内,供采购部门掌握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