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806244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7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大连医科大学 赵林,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原理,劳动法自19世纪产生于特殊背景之下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肇始于私法,兼具有了公法与私法的双重特征。,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和意义,一、劳动法的概念,共性:首先,就“事”而论,或者以法学术语讲是就“行为”而论,劳动法是有关“劳动”的法律;其次,就“人”而言,或者说是就“行为人”而言,劳动法是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或者说“雇工与雇主”)的法律;最后,就“法律关系”而言,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某些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部门,

2、二、劳动法中的行为“劳动”的含义,劳动法所涉及的“劳动”在字义上具有很普通的含义,但在劳动法的范畴内是有其特定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含义 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在“劳动”的一般意义上具有其新的内涵,正是由于法律设定在“劳动”上的条件,使“劳动”在劳动法中具有了不同于其在一般意义上的含义,“劳动”的基本要件包括:基于法定义务(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助人为乐式的劳动);基于劳动合同关系(区别于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之劳动);有报酬的(区别于基于道德范畴的义务劳动);为职业的(以此作为谋生的方式,区别于学生实习等非职业性劳动),(二)“劳动”与“就业”,事实上,劳动法中的劳动确实也与“就业”几乎完全等同。因

3、为一个人有了职业和收入,也就有了作为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要义 但作为劳动法另一重要概念的“就业”,是与“失业”相对而言的,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就业与失业的概念作重新界定,按照新的标准,“失业人员”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三、劳动法中的行为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含义和范畴所谓劳动法上的“行为人”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具体地说,即劳动者和用人者。劳动者和用人者这两个概念在一般意义上似乎比较明白,但在劳动立法上则有其特定的含义,需要作特殊的理解

4、。,劳动者,劳动者是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的自然人职工、工人、雇员,年龄条件:最低就业年龄16周岁。对于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安全的工作,不得低于18周岁。能力条件:A必须具有劳动能力 B该能力满足行业特殊要求 C 具有行为自由 D无国籍限制,用人单位,1,企业 2,个体经济组织 3,事业单位 4,国家机关 5,社会团体,(二)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义务,劳动者1,劳动义务2,服从义务3,保密义务4,增益义务5,损害赔偿义务,用人单位:1,给付义务2,保护义务3,提供劳动条件的义务4,费用偿还义务5,给假义务,第二节 劳动法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一、劳动法的地位劳动法的地位依赖于劳动、劳动者的地位。在“

5、劳动”成为一种社会认可后,伴随着社会历史进程,经历了劳动劳动权就业权的过程。与此相应的是,劳动法由附属于私法到从私法中分离出来,再到具有公法的内容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法律现象,我们认为:劳动法是介于公法与私法之间的法律,是一种融二者的原则和规范于一体的新型法律。脱胎于民法,带有明显的私法印记,又引入了公法的相关因素。,二、劳动法的作用,劳动法调整人们在劳动关系中的行为,在总体上表现为两个方面的作用,为人们确定劳动行为规范提供解决劳动纠纷的依据,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确定劳动行为规范,保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合理配置社会劳动力资源,组织社会劳动调节劳动报酬的支付与收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6、解决劳动争议,维护正常的劳动秩序,(一)确定劳动行为规范,保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劳动法律在劳动管理中,首先是一种“准绳”、“依据”而存在的,承担着确立劳动行为规则,保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任务。从社会角度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相比,一般处于弱势,因而在劳动法上要给与某些偏重性保护,(二)合理配置社会劳动力资源,组织社会劳动,社会劳动能否得到合理的组织,直接关系到劳动力资源和设备能力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关系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应该在组织社会劳动、管理劳动组织的过程中发挥劳动法律的作用 社会上容许一部分人兼职表明社会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率

7、,(三)调节劳动报酬的支付与收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提供劳动所取得的结果。获得劳动报酬是劳动者维持和提高其生活水平的全部或主要手段,也是在劳动关系中用人者所担负的主要义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法律对于劳动报酬不能全盘包揽,但也不能放任自流。它的作用在于:规定确立报酬的基本原则、保证劳动报酬及时、直接并真实地为劳动者所享有,这是其一。其二便是确立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劳动者获得基本收入的权利,尤其是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阻止用人者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收益权,(四)解决劳动争议,维护正常的劳动秩序,劳动关系依法建立后,如果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不履行义务或者不完全履行义务,都会损害另一

8、方当事人的利益,也会在不同程度上给社会造成损失 劳动法律在解决劳动纠纷中,通常都体现为以调解为主的原则,这是由劳动关系二重性的特点所决定的,即劳动关系在具有经济属性的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三、劳动法的意义,从改革的实际需要看,劳动法是劳动制度改革,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法律保障 从我国法律体系的要求看,劳动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劳动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是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律 从国际劳工关系看,尽快颁布劳动法是实施国际劳工公约的需要,第三节 劳动法基本原则,一 充分体现宪法原则,突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宪法中有十几个条款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具体规定了:劳

9、动权、劳动报酬权、休息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及其他权利国家要通过各种途径,为公民实现劳动权提供保障,确认劳动力市场的主体资格,规定统一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劳动法律首先确立了劳动主体资格,从主体上为劳动关系的建立提供了保障。劳动法规定的是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基本劳动标准和规范,各地区和用人单位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我国已批准的公约,在劳动法中向公约靠拢;目前不具备批准的内容,依据国情做出规定,三 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的自由与政府适度干预相结合,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合同的严肃性是劳动法律体系的首要任务。政府干预是劳务市场本身的必然要求。,四 体现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10、的原则,国家通过确立最低工资标准、税收等宏观调控手段间接保证按劳分配原则并通过同工同酬原则来规定相应法律责任,以加强这一原则的贯彻执行。,五 保护公平竞争与保护弱者权益相结合,对用人者建立公平竞争机制,不因所有制不同或经济实力的强弱而在劳动权利和义务上有偏颇劳动法肩负保护劳动者的责任,体现在休息权、劳动保护权中。,第四节 我国的劳动法的制定和体系,一、新中国成立以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劳动立法新中国成立前夕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则更规范化地明确并保证公民所享有的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和受教育权等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劳动立法劳动就业、劳动

11、合同、职业培训、工资等12项规定。,三、我国劳动法的立法过程,劳动法的起草经历了两个阶段 1979年1月劳动部成立了起草小组,1979年7月,写出了劳动法(草案)初稿,1989年 2月,劳动部又重新开始起草工作,分别成立了劳动法研究小组和起草小组 劳动法的起草经历了两个阶段,1994年 1月7日,国务院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劳动法(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4年7月5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并决定于1995年1月1日起实施。,四、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调整我国劳动关系的法律

12、规范进行科学分类而形成的体系。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法律体系,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完善并有序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场经济劳动法律体系,在内容上主要由规范劳动力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范劳动行政管理行为的法律和解决劳动纠纷的法律所构成。在层次上,包括基本法律、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一)基本法律,劳动法将宪法中有关劳动关系的规定具体化,并为劳动法律的制定提供法律依据。在内容上表现为规定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在劳动关系各主要方面应确立的标准和基本规范,(二)法律,1.规范劳动力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

13、1)劳动就业法(2)劳动合同法(3)集体合同法(4)职业介绍法(5)工资法(6)职业培训法,2.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1)安全生产法(2)失业救济法(3)职工福利法(4)社会保险法,3.规范劳动行政管理行为的法律,(1)劳动监察法。规定劳动监察机构的设置及职能、劳动监察的手段、内容、程序及法律责任等,使监察工作于法有据,不当行为有相应的法律责任。(2)劳动执法检查法。主要针对劳动行政机关内部。从层次监督上加强行政执法,既包括对一般行政行为的监督检查,也包括对劳动监察行为的监督检查。在内容上主要规定检查的方式、内容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等,4.解决劳动纠纷的法律,(1)劳动争议处理法。规定劳动争议

14、的处理原则、机构、方式、调解组织、程序、效力;仲裁的组织、程序、方式与效力等。(2)劳动诉讼法。规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机构、审理方式、程序、法律责任及法律效力,第二章劳动法的立法目的,第一节 我国劳动法立法目的的内容,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确立、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三、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宪法全面而系统规定决定的是实现稳定劳动关系、正常劳动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与保障。在劳动法中体现为3方面,二、确立、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确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通过法律巩固已经建立的劳动关系。发展和谐的劳

15、动关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的重要层次,三、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具体体现通过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体表现2方面:确定贯彻平等原则;建立职业培训制度,三方面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我国劳动法立法目的的科学体系。目的体系最高层次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前两立法目的反应了劳动法本质,又服务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高层次。,问题与思考,1.试述你对劳动关系主体的认识。2.完整的劳动立法体系应当包括哪些内容?3.阐述劳动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4.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5.如何界定雇工与雇主的法定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