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808524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三章,四川师大附中 杨远双,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资源开发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性难题,在20世纪50年代这个难题在发达国家普遍呈现,围绕这一问题探讨和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德国能源、钢铁工业区鲁尔区在这一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区域发展的意义:资源与环境,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区域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消耗物质、能量,并且再以新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实现它的生存与发展。,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关注的两个方面:区域发展一方面要对区域的自然条件实施改造,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区域所拥有的自然条件和

2、自然资源情况,影响着区域发展的方向;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本章中,我们分别以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为案例,探就如下问题,如何评价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山西可持续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有哪些自然条件?开发的目标和措施有哪些?,关注课程标准与单元前言说明,2.课程标准是核心,是方向,是指引我们的行动纲领。,1.单元前言说明,是结合案例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在教学中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区分可再生与非可

3、再生能源。,2.结合案例,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条件。,3.结合案例,了解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解读课程标准,资源开发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开发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较便利,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能源的综合利用,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提高煤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在新课程改革中,传授知识很重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所有在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中可以尝试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山西能源开发条件的教学中,采取阅读材料,分析材

4、料获取相关知识,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材料一:,从该材料推测山西煤碳资源开发的条件。,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反映了山西煤碳资源开发的什么条件?,山西全省含煤面积64824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40,遍布全省94个县(市、区)。山西各煤田的煤种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煤炭储量的密度与丰度是东部大于西部。但99%的探明储量集中在大同、宁武、西山、沁水、霍西和河东六大煤田。,分布范围广,并相对集中,材料二:,反映了山西山煤碳资源开发的什么条件?,山西煤炭中以烟煤和无烟煤为主,有焦煤、肥煤、气煤、瘦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无烟煤、贫煤、褐煤等十大煤种。其中炼焦煤4种(气煤、肥 煤、焦煤、瘦煤)

5、,储量有1.600亿吨,占全省煤炭探明储量的 58.1%;非炼焦煤4种(无烟煤、弱粘结煤、贫煤、褐煤)储量有1080亿吨,占全省煤炭探明储量的40.1%。煤炭中含有各种元素丰富,其质量具有“三低一高”特点: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每公斤发热量达60007000大卡。其中,大同煤是优质动力煤,阳泉、晋城的无烟煤是优质化工、化肥和民用煤,西山、霍西、河东三大煤田大部分是质量很好的炼焦煤。,煤炭质量高,材料三:,山西煤田具有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倾角平缓的特点,一般5-10度,水文地质条件也不复杂;埋藏浅,在探明储量中,埋藏在300米以内的达998亿吨,占探明总储量的49%;埋深在600米以内者占3

6、1%,大于600米以上者仅有18。平鲁朔县煤田埋藏深度仅3080米,可以进行露天开采。煤层顶板较为稳定,以砂岩、泥岩或砂质泥岩或灰岩为主。,从该段材料评价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开发条件,开采条件好,成本低,材料四:,在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煤炭仍然是我国能源的主要来源,特别是我国的石油40%的消费量来自进口,而且受国际油价和世界政局的动荡影响,存在着较大风险。因此中短期内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不会有大改变。,2005年国内煤炭需求.亿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测年国内煤炭需求.亿吨左右,预测,到年,中国国内煤炭消费需求总量将超过亿吨,其中,发电用煤需求将从去年

7、的亿吨增长到亿吨以上。而当前我们的煤炭生产能力仅为.4亿吨。,从该段材料推测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材料五:,煤炭能源的地位稳定,对能源需求量继续增加,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山西煤炭的市场条件市场广阔,居我国中部的地理位置,靠近东部经济发达的区域,材料六:,通过上述六个材料分析,让学生主动获取山西能源开发的优越条件,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建立对能源开发评价知识模式,揭示区域的能源开发要因地制宜的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区域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地理位置、交通 的便捷度。,2005年国内煤炭需求.亿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测年国内煤炭需求.亿吨左右,预测,到年,中国国内煤炭消费需求总量将超过亿吨,

8、其中,发电用煤需求将从去年的亿吨增长到亿吨以上。而当前我们的煤炭生产能力仅为.4亿吨。,材料七:,建设山西能源基地对我国能源建设有什么的意义?,扩大山西煤炭开采量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大同,秦皇岛,朔州,黄骅港,焦作,日照,交通便捷,修专用的煤炭铁路运煤干线,加强山西煤炭外运能力,材料八:,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中采取的什么合理措施?,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材料九:,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产业结构的升级: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由原料工业逐步代替采掘工业。,结合教材叙述和图的材料,思考山西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9、,.提高煤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三废”的治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2.调查学校所在地区优势能源或矿产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状况,了解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撰写一篇小论文。,1.以某区域为例,了解资源开发的背景条件,分析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探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教学建议,文科方向的学生,知识一:在能源的区域地图中描述在我国的能源分布区域与消耗区域不吻合性。,知识扩展,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文科方向的学生,知识一:在能源的区域地图中描述在我国的能源分布区域与消耗区域不吻合性。,知识扩展,知识二:关注我国的能源问题。,1.总量大但人均资源少。,2.人均能源消费量

10、低。,3.单位产值的能耗高。,4.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5.能源安全受到威胁。,文科方向的学生,知识一:在能源的区域地图中描述在我国的能源分布区域与消耗区域不吻合性。,知识扩展,知识二:关注我国的能源问题。,知识三:思考如何解决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解决办法,加强能源的综合利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人们能源的节约意识;,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开源节流,开源:积极寻找替代品;利用便捷的交通条件,积极从其它区域调入相应的资源;,节流: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文科方向的学生,知识一:在能源的区域地

11、图中描述在我国的能源分布区域与消耗区域不吻合性。,知识扩展,知识二:关注我国的能源问题。,知识三:思考如何解决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知识四:比较两个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的异同,蕴藏状况以及和其它矿产资源的组合状况,区位条件(市场和交通等),产业结构,课程标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2.结合案例,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1.结合案例,说出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解读课程标准,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结果,流域的综合开发,地形,防洪效益,气候,水系,矿

12、产资源,19世纪后期开始掠夺式开发,航运价值提高,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水质提高,旅游业成为流域一项重要收入,做好土地利用规划,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收集本地区某流域相关资料,了解开发背景,评价开发现状,探究综合治理的对策,在全班展示、交流。,1.收集有关流域综合开发建设的成功事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总结其经验,加深学生对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教学建议,文科发展方向的学生,流域:流域又称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总称,一般指地面的集水区。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界。,水系:水系指河

13、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它汇聚全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注入海洋、湖泊或消失在荒漠中。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田纳西河开发的地理背景,地形,气候,水系,矿产资源,多山,温暖湿润,水系发达,落差大,煤铁铜等,分析评价条件优劣,地形,山地丘陵,丘陵,冲积平原,上游山地丘陵、中游丘陵、下游冲积平原,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弊:使得陆路交通不便,但河流航运对沟通上、下游地区之间的联系作用十分突出。下游排水不畅,易发洪涝灾害,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

14、多雨,夏秋降水较少,说明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对河流水量的影响,利:水量大,弊:降水与灌溉季节矛盾,流量大,季节变化明显、汛期在冬春季、上游流速快中下游流速减缓、无结冰期,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缺点: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水量很不稳定。,河流特征,水文特征,水系,防洪,水系区域的水土保持,流域开发模式,以水资源为主的开发模式,四水:水电、水运、水产、水土保持,整治工程开发模式,上游:修水库,发展林业、使调洪调蓄与开发水资 源相结合,中游:设置滞洪区和建设分洪工程,下游:修筑和加固堤坝,疏浚河道,流域

15、综合开发模式,以流域中生态环境效益为目标,充分合理开发流 域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同时兼顾河流的整治,根据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一般方法与过程,探讨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1、长江流域的地理条件分析,2、长江流域综合开发的有利、制约因素分析,3、如何对长江流域进行综合的治理和开发,思考,长江流域,洪涝频发,洪涝灾害的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地形,气候,河道,河湖的淤积,围湖造田,四川盆地,宜昌,湖口,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巫山,水资源的综合开发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珠江水系包括西江、北江和东江三条源流,其中西江最长,为珠江的主干,长约2214千米。西江主源为南盘江,与北盘江汇合后

16、称红水河,至石龙与柳江汇合后称黔江,与郁江汇合后称浔江,至梧州与桂江汇合后始称西江。,上 游,中 游,下 游,珠江流域图,流域面积约45.3万平方千米,石龙,梧州,上游,中游,下游,红水河规划10级开发,即天生桥一级(坝盘120万kW)、天生桥二级(坝索132万kW)、平斑(32万kW)、龙滩(400万kW)、岩滩(120万kW)、大化(60万kW)、百龙滩(18万kW)、恶滩(56万kW)、桥巩(50万kW)、大藤(120万kW)。现在已建成的有岩滩、百龙滩、大化、恶滩、天生桥二级,正在兴建的有天生桥一级。,红水河河段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对河流有什么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对该河段有何影响?,该河段开发的主要方向?,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