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水质量手册.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10865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纯净水质量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纯净水质量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纯净水质量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纯净水质量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纯净水质量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纯净水质量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纯净水质量手册.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纯净水厂质量手册二九年度第一节 企业组织机构图厂 长财务科质检科生产车间生产车间原料仓库第二节 质量负责人任命文件为了全面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的各项要求,加强对我厂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领导,确保质量管理手册的全面贯彻执行,特任命 为我厂的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的职责是:1、负责组织建立本厂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符合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具体要求。2、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3、向厂长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改进的需求。4、在全厂促进满足顾客要求意识的形成。5、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对外联络。6、批准质量管理文件,并确保其有效运行。7、协助厂长搞好管理评审工作。厂长:二九

2、年一月一日第二章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我厂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已经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要求全体职工领会并贯彻执行。质量方针:以质量赢得客户,靠诚信谋求发展 ,永远追求顾客满意。质量目标:为实现我厂的质量方针,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制订以下总体质量目标:a、产品生产合格率达到98%。即生产出的产品经检验室检验后,将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数量除以实际总产量所得数值再乘以100%。b、产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即生产的产品须经出厂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未经检验和不合格产品不准出厂。c、顾客满意度达到90%以上。为实施以上质量方针和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1、由厂长直接负责全厂质量管理工作,质量负责人和各职能

3、部门按质量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全厂实行质量考核制度。2、加强对全体员工的质量教育和业务培训,生产人员、检验员要熟悉产品标准和相关标准,设备管理人员熟悉设备的各项性能。3、检验室要严格按照“检验规定”,加强对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成品的检查/检验。进厂的原材料,原水采用自来水公司供水;生产助剂、包装材料、清洁消毒液等,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并逐批检验/检查,按要求做好验证记录。4、加强生产过程特别是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见工艺流程图),并作好记录。5、定期对全系统清洗消毒,确实抑制微生物的孳生。6、加强生产设备及设施的维护保养,保证其完好率、清洁卫生和正常的工作状态,以满足生产需要。7、加强产品质

4、量检验工作,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销售,保证出厂产品的合格率为100%。 8、加强售后服务、虚心听取用户(消费者)的反映,努力改进,以满足用户(消费者)的需求。第三章 质量职责第一节 厂长(最高管理者) 1、制定并保持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通过增强员工的意识、积极性和参与过程,在整个组织内促进质量目标的实现。3、确保全厂员工包括送水工关注顾客要求。4、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5、确保已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得以实施改进和持续有效。6、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定期评价。7、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获得所必要的资源配备。8、决定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措施。第二节 质量负责

5、人1、负责组织建立本厂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符合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具体要求;2、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3、向厂长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改进的需求;4、在全厂促进满足顾客要求意识的形成;5、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对外联络;6、批准质量管理文件,并确保其有效运行;7、协助厂长搞好管理评审工作。第三节 副厂长1、全面协助厂长工作。2、负责生产、技术、质检等工作。3、根据生产需要组织原材料,负责组织对供应商的调查、初选和评价工作。4、负责产品销售;负责组织对顾客满意度进行测量,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潜在需求,并对市场进行预测,为厂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提供依据;5、 负

6、责产品的交付、防护、售后服务工作;6、 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产品需求及重大经济合同进行评审,并负责与顾客沟通,有效地处理顾客意见;第四节 生产车间负责人1、负责在生产过程中全面贯彻执行质量管理要求,以顾客的要求来组织生产,保证生产安全、稳定,加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2、组织实施进厂原材料的检查验收和成品出厂检验。3、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策划和质量计划的编制、实施。4、 负责生产设备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维护保养及校验,编制必要的作业指导书。5、负责原材料、备用配件的储存管理。第五节 质检员 1、负责产品质量检验工作。实施原材料进厂检验/检验验收;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要求对成品的出厂抽样检验;按要求做好

7、采购验证记录和成品的出厂检验记录。2、加强对不合格品的监控,及时向厂长和生产负责人报告不合格产品信息,参与不合格产品的处置并实施和保存不合格处置记录。3、负责收集、整理和归档保存质量文件。特别注意收集、更新各类质量技术规范,保证正用质量文件的现行有效。4、负责整理归档各项质量记录,在规定期限内保证各项质量记录方便查阅。3、负责检验用各种计量器具的定期检定和/或校准。制定必要的检定/校准计划,保证在用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检验、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对出具的质量检验报告负责。第四章 质量管理制度第一节 质量管理制度 1、为加强我厂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我厂产品质量,根据产品质量法和桶装饮用纯净水的产品标

8、准,特制定本制度。2、企业应强化质量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实行质量否决权,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方针目标管理等先进方法,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时排除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确保生产全过程符合工艺标准要求。3、建立各级质量管理机构,见方框图(前页)。1)、厂长是企业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厂长任命质量负责人全权负责质量管理。2)、生产技术员负责按食品质量安全的各项要求组织生产,与各部门密切配合,改善工艺条件,负责生产过程中设备管理。4、质量管理工作实行统一指挥,分工负责。根据厂部制定的生产技术指标和措施组织生产。5、根据本厂生产工艺流程,建立健全检验制度,检验

9、室严格执行对进厂原材料的检验/检查,原料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取样量及取样方法必须具有代表性,检验结果必须准确及时通知到车间。6、检验室必须对每批原材料进行检验,保证检验数据的及时准确,试剂、仪器及试验条件必须满足检验要求。7、产品质量的控制。生产的每批产品必须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能出厂。第二节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1、为确保检验工作质量、制定本制度。2、本制度适用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3、质量检验工作由质量负责人负责管理。4、质量检验工作是本厂质量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所有从事质量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当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全心全意地搞好本职工作。5、所有从事

10、质量检验的工作人员,都必须认真学习和执行国家有关质量的法律法规、产品标准和相关标准、本厂制定的检验规定,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水平,敬业爱岗,一丝不苟的工作。6、检验人员应根据各工艺要求及检验规定进行抽样检验。7、严格按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需采用其它非标准方法时,应验证方法与标准方法的一致性及方法的可靠性并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8、严格按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仪器设备操作(包括环境、水电设施)。9、统一使用本厂所制定的检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按所规定的格式逐项填写,不应空项。10、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检验报告的质量要求,按本厂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的管理制度执行。11、违反本制度,视情节进行处理

11、。第三节 工艺管理制度1、企业每个职工都必须重视产品质量,注重质量意识的提高,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2、按照产品的生产要求,由车间主任或安排有关技术人员制定相关的工艺文件,并经厂长审批后实施。 3、企业职工必须自觉遵守工艺纪律,在生产中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工艺卡片或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进行操作。4、对生产过程的重要或关键工序进行质量控制,并应在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上标出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依据程序实施质量控制。各关键质量控制点必须有完整的生产控制记录,生产控制原始记录应定期归档并保存三年以上。 5、保持生产车间清洁卫生,凡与车间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车间,每天工作完毕必须按要求打扫工作场所和生产

12、设备、生产工器具。 6、生产操作人员不得任意更改工艺规程,如发现确有问题需进行改进的,应向厂长(或主管工艺的技术人员)报告,由工艺文件起草人员按程序进行更改,经批准后实施。 7、严格生产设备及设施的维护保养,保证生产设备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以满足生产的需要。不得在生产设备已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带病运行。 8、凡在生产过程中违反工艺纪律,不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或擅自更改工艺文件,出现质量事故的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第四节 原材料、半成品与成品的管理制度1、原材料购置要有计划。2、新购入水桶、桶盖、消毒剂、食盐必须由供应方提供相关的质量证明(如检验报告、质保书、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合格证等)。原水由自来水公

13、司提供。更换原水时,要确保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3、购入的原材料必须经检验室按本企业制定的检验规定进行抽样检验/检查,符合规定要求的方可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的原材料一律退回或销毁。4、确定采购原材料的供应方,必须是正规的生产厂家,在确定供应方之前,必须对供应方的生产情况、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实物质量进行考察,可索取供应方的相关资料,在平等的前提下择优选用原材料,并作好供应方的供货记录。5、原材料的存放需符合物品保管的有关规定,原材料的领用必须办理有关手续,并建立好台帐。6、经检验、验收合格的原材料、办理入库手续后仓库保管员应按不同名称规格,分堆码放,并要明确明示牌,牌上应标明原材料名称、进

14、货时间、数量,检验验收编号及相关含量,便于生产车间领用。7、半成品要按检验规定进行抽样检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8、成品必须由化验室按有关检验标准进行规定项目的检验,出厂检验合格后方可发放合格证。9、车间内部不允许留成品过夜,合格成品必须及时入库保管,入库后必须办理入库手续,车间应有存根。10、检验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标识并进行隔离,按不合格品的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处理。11、仓库的原材料、成品必须执行先进先出原则,以确保质量稳定。第五节 生产过程卫生管理制度 1、为保证生产过程符合规定的卫生要求,特制定本制度。2、全厂所有职工应努力学习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和相关标准,熟悉饮用水生产的各项卫生

15、要求,了解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各种因素。3、加强人员卫生、环境卫生和生产场所卫生的检查,及时发现隐患,预防食品污染事故的发生。4、环境卫生条件及生产场所卫生条件应符合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有关规定和饮用纯净水生产卫生规范的要求,厂区内不允许垃圾、杂物乱堆乱放,不允许有脏水污水存于生产车间,并应经常用清水清洗地面及沟槽,保持工作场所干净、整洁。5、出入车间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进入车间须经洗手、更衣和消毒程序。 1)所有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前,必须换好工作服、工作帽,(必要时赤足走过带地毯的缓冲间),换上车间专用鞋后,经消毒池进入生产车间。 2)进入生产车间的所有操作工人在工作前必须先洗手

16、消毒后方可投人工作。具体操作程序为:在1:400的消毒液中浸泡30 s,再用清水冲洗后烘干。 3)所有人员离开车间时,必须走专用通道,脱下车间专用鞋,更换下工作服、工作帽,方可离开车间。6、生产人员出入卫生间要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再次投入工作。 1)所有人员进入卫生间之前,必须换下工作服、工作帽,换上卫生间专用拖鞋,方可进入。 2)所有工人出厕所后必须洗手消毒,换下卫生间专用拖鞋,方可离开卫生间,接触工作用品。具体操作程序为:在1:200的消毒液中浸泡30 s,再用清水冲洗后烘干。 3)如果手有油污、污物,可用专用洗手露净手后,再按照消毒程序进行消毒。 7、车间紫外线灯由每天车间主任负责,

17、具体操作程序为:每天提前1 h打开紫外线灯,至工人上班前关闭。 8、男女更衣室紫外线灯根据生产情况灵活调节,基本为每三天杀菌3 h。9、非车间生产操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车间,生产操作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进入车间前必须穿戴 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进入灌装间的人员必须配戴口罩方准进入。10、注意保持灌装的工艺卫生,风淋门应随时关闭,灌装前要先开启空气净化器和紫外灯消毒杀菌,灌装期间关闭紫外灯,但不得关闭空气净化器。11、应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终端水、清洗后的瓶、桶、盖,其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不得检出。12、包装材料应符

18、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除大桶水桶可按规定循环使用外,禁止使用回收食品包装和再生材料食品包装。瓶盖灌装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对重复使用的包装桶、盖应严格清洗,并加强其检验,有污染者绝对不得使用。13、生产车间、仓库应地面平整,便于通风换气,有防鼠、防虫措施。14、生产原料用水必须符合GB5749标准的规定要求,每年对原水应按GB5749全项检验一次或向供水部门索取质量证明;对产品除按规定要求进行日常出厂检验,每年至少要按产品标准及产品卫生标准要求进行两次全项检验(检验能力受限时,委托有关质检部门进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卫生标准规定要求。15、对本厂的卫生管理,指定专人(兼)负责管理,宣传和贯

19、彻食品卫生法规和有关标准及规章制度,监督、检查本厂的执行情况,并随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对违反规范的应适当进行经济处罚。16、对本厂全体工作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格检查,没有取得卫生监督机构颁发的体检合格证(健康证)者,一律不得从事本厂的生产操作工作。17、化验室严格按检验室管理制度执行。第六节 质量文件和记录管理制度 1、本厂通过本制度建立质量文件、记录的标识、保存等控制措施,以提供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客观依据。 2、质量负责人负责产品质量和体系运行的所需的质量文件,如产品标准,检验标准、各种法律法规、技术法规、采购验证记录、产品检验记录、生产控制记录、产品出厂台帐、生产和检验仪器设备档

20、案等的控制管理,3、 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与质量安全有关的记录设计、标识、编目和填写。 4、 质量负责人负责记录标识、收集、编目、查阅、归档、储存、保管和处理等作业规定,确定保存期限。各项记录的保存期限应与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要求相符合。各类质量文件应当确保现行有效。5、 质量文件和记录应按方便查阅和保存的原则标识、收集、编目、归档、储存、保管和处理确定保存期限。6、质量负责人应注意收集质量信息,记录收集由各部门对各现场记录进行收集,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7、记录由各职能部门按质量安全要求编制,8、记录填写字迹要求工整,不能随意涂改。因书写有误时,采用划改方式(划二横线),写上正确的内容,并加盖负责

21、人印章或签名。9、记录的整理、归档和保存10、各部门自行负责执行本部门记录的整理,并及时归档,防止损坏或丢失。对于保存期限超过一年的记录每年第四季度末由行政部负责统一归档管理。11、记录的保存期限:参考质量记录清单实施。12、质量文件和记录的保存,要便于存取检索。保管环境、条件、设施应达到防潮、防火、防虫、防鼠害、防病毒,以防变质和丢失。记录分类保存期限产品记录三年原辅料、产品检验单、质量反馈三年合同、顾客档案三年质量安全体系运行记录(内审、外审、管理评审)三年13、内部人员借阅记录时应经质量负责人同意,外部人员借阅或拷贝记录时,须经厂长批准,并填写记录借阅登记表,方可借阅或拷贝。14、当合同

22、要求时,在商定期内可提供顾客查阅,需厂长批准、登记,规定借阅时间。15、记录到保管期限时,相关部门品控部应先登记造册,填写记录报废单,经厂长审核后,集中销毁,记录作废时,有能作为历史资料长期保存的,要在其封面加盖“作废留用”印章,并注明作废日期。 第七节 仓库管理制度 1、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仓库。 2、严禁在仓库内吸烟、饮食和打闹嬉戏。 3、仓库内必须保持整洁、干净,不得漏雨。 4、原料库、成品库/门市部应有严格的防鼠、防蝇和防虫害措施,经常检查门窗,发现漏洞及时修补。 5、经检验、验收合格的原材料、办理入库手续后仓库保管员应按不同名称规格、分堆码放,并要明确明示标牌,牌上应标明原材料名称

23、、进货时间、数量、检验验收编号及相关含量,便于生产车间领用。 6、仓库内成品的堆放必须按生产日期的不同整齐放好,先生产的先发出。成品库内的产品按检验状态(待检、在检、合格、不合格)进行标识。 7、建立健全成品入库、发货台帐。 8、仓库管理人员工作必须认真负责,确保帐目不出差错。第八节 不合格品的管理制度为了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使用和出厂,保证出厂产品合格率和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抽检合格率达到100%,特制定本制度。1、对外购原材料必须加强验收检查,凡经检查/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方可入库,原料用于产品的生产前须再次检查确认,凡经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允许入库,并立即作好标识,隔离,由采购

24、人员进行退货处理。2、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得流入下道工序,发现情况应即时查明原因,作出处理。3、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入库、出厂。4、检查人员一旦发现不合格品,要做好记录,并急速进行标识和隔离,防止不合格品混入合格品中,并将情况报告主管领导。5、对不合格品,要设立不合格品区,应有明显标识,进行统一管理。6、主管领导组织有关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价分析,查找原因并确定处理意见(除第二条情况现场处理外),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不合格品的重复发生。7、对人为所造成的不合格品,如因工作不负责,擅离工作岗位,违反工艺操作规程等等,根据情节轻重适当进行经济处罚。8、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要作好记录。第九节 工艺流程图、工艺

25、规程 (一)生产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工作场地应清洁卫生,无与生产无关的杂物堆放,生产车间道路通畅。2、生产操作人员穿戴好工作服、帽,准备好生产用的所需操作记录、工具等。3、生产前必须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检查,不允许设备带病运行,该清洗的已经按规定清洗,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和完好。4、检查原水供应的阀门和加药处理的装置是否正常,药剂是否准备充实。5、检查调口感的NaOH添加装置是否正常,添加溶液是否充足。6、检查臭氧处理的供氧装置是否正常。7、包装瓶(罐)是否运到生产现场,清洗剂是否配制齐备。(二)制水1、制水工艺流程图原水泵P0.3Mpa流量7m3/h P0.3Mpa 活性炭过滤精砂过滤 原水进水

26、压力1Mpa 进水压力1.75Mpa反渗透精滤纳滤 电导率10s/cm浓水压力1.75Mpa包装清洗灌装机储水箱氧气流量 0.6m3/h检验、入库灯检臭氧发生器标注工序为重点控制工序。2、制水生产控制操作程序1)原水池的原水经过滤处理后由固定的输送管道输送到生产车间,生产车间通过原水开关阀门控制原水的供应,当生产车间开始生产制水,即打开原水供应阀门,同时启动加药装置对原水进行加药处理,加药装置的药水加入量,其与原水的流量比为1:105,通过处理的原水经原水加压泵加压输送至精砂过滤器,其进水压力应控制在P0.3Mpa,流量应控制在7m3/h。 2)通过精砂过滤器,除去水中颗粒状杂质及胶体等,出水

27、进入活性炭过滤器,其进水压力应控制在P0.3Mpa。3)经活性炭过滤器的水除去了水中的余氯及有机物,其出水进入精密过滤器,其进水压力应控制在P0.3Mpa。4)经精滤的水除去了水中大于1m的颗粒后进入纳滤装置。5)经精滤的水由纳滤泵将进入纳滤装置的进水压力控制在P1.75Mpa,进水温度控制在1335,经纳滤装置后,其浓水压力控制在P1.75Mpa,出水流量5m3/h,脱盐率控制在大于85%(其电导率在30m/cm左右)。6)出纳滤装置的水进入中间水箱,由中间水箱经高压泵装置控制进入反渗透装置的进水压力P1Mpa,进水温度1335。7)、经反渗透装置进行处理后,其控制水的电导率为10s/cm(

28、内控标准为8s/cm),浓水压力P1Mpa,出水流量为4m3/h。8)由经反渗透装置的水进入终端水箱,进入终端水箱后要进行臭氧消毒处理,其控制氧气流量,具体控制:瓶装纯净水臭氧处理其氧气流量0.6m3/h桶装纯净水臭氧处理其氧气流量0.4m3/h9)生产的纯净水在灌装前,由终端水箱经臭氧处理后的水,再经微滤装置,送至灌装点进行灌装,控制水的压力P0.3Mpa。10)以上工作程序生产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生产设备操作说明书的工作顺序,使每个系统工作正常后进入下一个系统,经调试正常,即可开始制水。3、运行操作设备清污的处理1)预处理系统:本系统中精砂过滤器主要的作用是除去水中悬浮物和胶状物,当滤层截污量

29、过多而影响设备正常运行时,需要进行反冲洗填料,以保持精砂过滤器的除污效果。本系统中还有活性炭吸附器主要除去水中有机物和余氯,当滤层截污量过多而影响设备正常运行时,需要进行反冲洗填料。为进行除污处理,对预处理系统每班工作完后必须进行反冲洗,采取大流量进行反冲洗,流量控制在10m3/h,直至出水清澈为止。加强对石英砂填料和活性炭的检查,石英砂每班要进行检查,活性炭每半月进行检查一次,发现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活性炭对进水余氯和有机物的吸附有一定的容量,当吸附饱和时,应进行更换,以保证产水水质。2)纳滤系统:当脱盐率小于85%时,对纳滤系统要进行冲洗,在日常正常生产过程中,因纳滤装置本身设置的冲洗步骤

30、。即每两小时装置自动冲洗2分钟,使膜面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及时冲走,以保护膜元件。生产操作人员在生产中应严密注意纳滤系统的正常运行,以保证产水的质量。3)反渗透系统:RO装置的进水是纳滤的产水,水质较好,故无需进行保护性冲洗。4)后处理系统:当进水压不上升时,更换滤芯。4、洗瓶(罐)灌装控制操作程序 1)将准备好的瓶,由人工放置于洗瓶灌装生产线的输送带上,输送至消毒清洗机进行消毒清洗,消毒洗清时间每次不低于4秒,消毒清洗液是用1%的消毒剂和1的活化剂按规定比例配制的,每配制一批消毒清洗液,冲洗4500一瓶后进行更换新的消毒清洗液。2)瓶盖用1%的消毒剂和1的活化剂按规定比例配制的消毒液进行浸泡,每

31、次(桶)浸泡时间不低于30分钟,再用纯净水清洗两次,再放置于无菌灌装间里进行紫外线消毒杀菌处理后备用。3)消毒好的瓶子通过传送带输送至清洗机进行清洗,清洗用产品纯净水进行,每次不低于10秒。4)清洗好的瓶子通过传送带至灌装机进行灌装、加盖、喷码。5)灌装好的产品经传送带通过灯检。6)通过灯检合格的产品,在包装前按GB17323中检验规则的规定,抽样进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感官要求、净含量、PH值、导电率、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7)产品包装后入库挂待检标牌,待抽样检验结果出来后,判定为合格的产品,出具合格证附在包装箱的外面,方可办理正式入库和销售。5、桶装控制操作程序1)洗桶外:用2%的苏打水(N

32、a2Co3溶液)洗桶外部,对污渍较多的桶,要用抹布反复擦洗,至污渍全部洗净,注意不要把脏水带入桶内。2)洗桶内:在流水线作业的清洗消毒机中进行四次冲洗,第一次将桶倒立于第一咀用2%苏打水喷洗,时间不低于15秒;第二次用1%的消毒剂和1的活化剂按规定配制的消毒液进行冲洗,时间不低于15秒;第三次用纯净水冲洗不低于15秒;第四次仍用纯净水冲洗不低于15秒。3)桶盖的清洗同前面瓶盖的清洗备用。4)灌装盖盖5)贴标封口、瓶口吸缩膜、外套塑料袋6)按GB17323中规定抽样进行出厂检验项目的检验。检验项目同前瓶装纯净水。7)桶装水入库,挂待检标牌,待抽样检验结果出来后判定为合格的产品出具合格证,方可办理

33、正式入库和销售。8)洗桶内用苏打水和消毒液,每次配制的可以各洗不多于450个桶后即要换新配制的苏打水和消毒液。(三)生产控制注意的问题1、预处理系统应经常对装置的各个运动部件及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检查装置是否有异常情况,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请按操作说明书中预处理检查程序进行检查,以排除异况。2、预处理装置开车和停车应注意的事项。1)当装置停运期间,每天应适当送水,以更换存水。2)冬季停止运行时应注意防冻。3)长时间停运后再开车,应从反冲洗工序开始。3、纯水的生产是采用先进的纳滤和反渗透技术进行多层过滤,具有操作压低、抗压密性好,耐生物分解力强等诸多优点,但对进水有严格要求,故必须严

34、格按规定的要求执行。1)严格控制进水水质,保证装置在符合进水指标要求的水质条件下运行。2)操作压力的控制应在满足所产水量与水质的前提下,尽量取低的压力值,这样可避免设备频繁起、停。3)进水温度控制,最高不得大于35。4)夏季水温偏高的操作对策略:(1)在保证产水水质的前提下,可降低操作压力,实施减压操作。(2)根据供水量要求,关停装置时间不得大于24小时,否则容易造成膜面细菌兹生,增加压降。5)装置不得长时间停运,每天至少要运行2小时,为打算停机在72小时以上,应向组件内充装浓度为0.5%的甲醛溶液以实施保护。6)装置每次停机都应在进水压力小于0.5Mpa条件下,冲洗10分钟,然后关闭总进水阀

35、门。7)按工艺操作规程的要求,操作人员应每2小时对运行参数作为记录。8)严禁未经培训的人员或非本岗人员上岗操作法装置。9)对装置的清洗及出现故障和排除方法,请严格按操作说明书的程序进行。第十节 检验规程 本规定为企业对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成品检验所作的规定。 (一)产品标准:GB17323瓶装饮用纯净水GB17324 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二)方法标准和相关标准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准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50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6682 分析实验室用规格和试验方法GB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T853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10789 软饮料的分

36、类GB10790 软饮料的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GB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的测定GB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的测定GB478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GB4789.1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4789.1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菌检验GB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三)本厂主管技术、质量、生产的领导和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生产操作人员都要学习产品标准和相关的标准,对标准中的技术要求要做

37、到熟悉并理解,以便指导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规定要求。(四)对规定的检验项目,要严格按各自的检验方法标准进行抽样检验。(五)原材料进厂检验1、原水:本厂生产纯净水的原水由市自来水公司供应,本厂认可自来水公司或卫生部门出具的水质检验报告单,作为对原水质量的控制要求。2、包装容器:瓶和盖:检查验收外观质量。供货数量和有关供应方的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和产品质量检验报告)。桶和盖:检查验收外观质量,供货数量和有关供应方的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和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以及桶身印制的有关标识是否符合要求,以上检验以目视检验进行。3、消毒清洗液检查验收供货数量;检查验收供货方提供的产品合格证和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38、予以认可,必要时对其相关成分进行验证验收。(六)生产过程控制检验1、预处理系统(1)原水加药控制1:105(流量比)经常检查控制仪表每两小时记录一次。(2)原水泵增压检查:压力表指示数据P0.3Mpa,流量计显示流量7m3/h,并做好检查记录,在生产过程中应随时检查,两小时记录一次。(3)活性炭过滤器的进水压力应控制0.3Mpa,生产过程中应随时检查,两小时记录一次压力表实际指示控制的压力数据。(4)精滤进水压力控制0.3Mpa。2、纳滤系统进入纳滤泵 进水压力控制1.75Mpa 浓水压力1.75Mpa 控制脱盐率85% 出水流量控制5m3/h水温控制13353、反渗透系统 进水压力控制1Mp

39、a 反渗透浓水压力1Mpa水温控制1335反渗透电导率10(内控8s/cm)4、后处理系统臭氧发生器控制氧气流量 瓶装纯净水流量0.6m3/h 桶装纯净水流量0.4m3/h微滤 水压控制0.3Mpa以上控制均为仪表控制,生产操作人员(或检验人员)应经常巡视生产情况,观察仪表控制情况,最少两个小时将仪表指示控制数据记录一次。(七)成品检验(1)同一班次由同一台灌装机生产的同一规格纯净水为一批,每批产品均应进行抽样检验,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方可入库和出厂销售。(2)检验项目:按GB17323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感官要求、净含量、PH值、电导率、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3)抽检方法和数量每批随机抽取6瓶(

40、罐)。3瓶(罐)用于感官要求、净含量、PH值、电导率的检验(净含量测定3瓶罐);3瓶(罐)用于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验; 4、产品的型式检验按GB17303中之规定进行。5、标志、包装(1)产品标签应按GB7718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标注: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企业名称和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产品标准号、QS标识等,其中产品名称与净含量须排在同一视野。(2)储运图示的标志应符合GB191的有关规定。(3)包装材料和容器应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及管理办法,还应符合GB10790的有关规定。6、检验人员应严格按上述各条规定的项目,执行的标准进行抽样检验,作好原始记录,按规定出具检验报告。

41、第十一节 售后服务和质量反馈制度 1、为了保证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要求,以取得顾客的信任,特制定本制度。2、营销人员对重点用户每年至少走访一次。对顾客反映比较多的问题,组织分析原因,制定和落实纠正预防措施。3、接到顾客投诉或从电话、信函中得到用户反映问题时要及时组织销售和质量管理、质量检验人员前往调查情况弄清问题,妥善处理。4、对顾客的投诉或意见,要及时反馈我公司的处理意见和措施,得到顾客的理解。5、销售人员要利用各种机会广泛收集顾客的意见、要求和期望,及时向公司领导传递信息。第十二节 检验用计量器具和标准溶液管理规定1、为保证产品质量检验的可靠性,应定期对在用计量器具

42、进行检定/校准或检查。2、本厂须定期进行定期计量检定/校准的仪器有分析天平、烘箱、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酸度计、浊度仪。其中分析天平和高压灭菌锅压力表每年委托秭归县计量测试所检定。当比色标准溶液商品购买或委托宜昌市质检所配制时,分析天平属不用检验仪器,可不检定。酸度计、浊度仪主要依靠自校准,首检合格后,每次使用均须以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校准,当发现校准异常或检定期达三年时须进行再次检定。烘箱、培养箱首次检定后,主要依靠经检定合格的温度计进行检查。当发现校准异常或检定期达三年时须进行再次检定。3、标准溶液色度标准、浊度标准原则上购买国家标准物质中心商品或委托宜昌市质检所配制,超纯水购自宜昌市质检所

43、。标准缓冲溶液购买商品包自行配制。各标准溶液保存使用期限为三个月。4、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和标准溶液的购买、配制由检验负责提出计划,经厂长批准后实施。第十三节 检验事故报告制度 1、为保证检验数据的可靠性质量,及时查明检验事故原因,制定预防避免重复发生事故的措施,追求事故责任者,特制定本制度。 2、构成事故的范围:样品受到非检验性破坏和丢失;样品受检项目漏检;检验人员玩忽职守,违反操作规程,检验数据的不准确(含伪造数据)给生产上造成经济损失的;仪器设备损坏或准确度等性能下降,技术资料的丢失或在检验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事故等。 3、事故损失价值500元以下者为一般事故;损失500元以上,使仪器、设备

44、准确度、效能降低者对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为重大事故。4、事故发生后,应保持原始资料和现场,并上报,不得隐瞒。5、由生产技质科组织有关人员,从样品抽样、试验方法、仪器设备、数据处理等多方面进行调查了解,找到事故原因。 6、化验室对事故的全过程要写出书面报告,内容包括:事故时间、地点、类别、造成的损失、事故经过、原因及今后采取的措施、建议、责任分析及处理意见等。 7、根据事故的性质和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由生产技质科提出处理意见,报请厂领导批准实施。 8、对造成事故的当事者要进行严肃处理,并对相关人员追究必要责任。第十四节 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1、生产操作、设备维护和检验人员是我厂的主要技术人员,随着技

45、术进步,技术人员的技能须不断更新提高,根据工作需要,需制订各种技术培训计划。 2、技术培训的内容应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质量管理控制、计量知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 3、技术培训采取送出去培训与组织单位自学和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生产人员根据需要参加由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培训;厂内每年对检验人员组织1至2次的考核,并立案存档,作为评先、晋升和评定技术职称的依据。 5、对经考核达不到相应水平的检验人员需进行岗位调整,组织强制性达标学习,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第十五节 检验仪器操作规程一、生化培养箱使用规程1、培养箱必须安放在避阳光、通风、干燥的地方,与墙壁间的距离不低于10cm。搬动时不可平放或倒放。2、培养箱使用电源电压:220V10%,培养箱应可靠接地使用。3、培养箱停用时,应将所有开关拨至“关”位置,切断电源,保持箱内干燥。4、使用培养箱,将仪表面板上电源开关拨至“开”位置,整机电源接通,电源指示灯亮,机器开始工作。5、温度调整1)、在调温前,首先将限温开关拨至“关”位置,以后每次调温均应如此。否则控温电路不工作。当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