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三桥营运管理系统项目建设顶层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12585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129 大小:17.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三桥营运管理系统项目建设顶层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南京三桥营运管理系统项目建设顶层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南京三桥营运管理系统项目建设顶层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南京三桥营运管理系统项目建设顶层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南京三桥营运管理系统项目建设顶层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三桥营运管理系统项目建设顶层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三桥营运管理系统项目建设顶层设计.doc(1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京三桥营运管理系统建设顶层设计西安公路研究院2014年8月目 录 一、综述11.1 背景21.2 编制依据31.3 编制原则4二、现状分析62.1 三桥现状62.2 外部现状14三、需求分析183.1 收费站调研183.2 监控中心调研193.3 清排障大队调研213.4 营运安全部管理层需求21四、总体目标23五、系统总体架构设计285.1 设计原则285.2 系统总体架构28六、数据中心306.1 数据中心组成306.2 数据中心的功能336.2.1 数据中心的功能336.2.2 数据中心的数据组成346.3 数据中心与数据仓库476.3.1 数据仓库描述476.3.2 数据仓库内容48

2、6.3.3 数据仓库功能496.3.4 数据仓库安全性516.3.5 软硬件配置选型526.3.6 数据仓库的技术指标536.3.7 数据仓库接口要求536.4 数据中心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互546.4.1 数据交换系统描述546.4.2 数据交换系统的内容546.4.3 数据交换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546.4.4 数据中心系统的功能556.4.5、数据中心与其他系统交互的安全性要求556.4.8 软硬件配置选型566.5 数据中心的数据发布系统576.5.1 数据发布系统描述576.5.2 数据发布系统的内容576.5.3 数据发布系统功能586.5.4 数据发布系统安全性596.5.5 数据

3、发布系统软硬件配置选型596.6 数据中心数据融合系统616.6.1 数据融合系统描述616.6.2 系统建设内容616.6.3 系统功能616.6.4 安全性要求696.6.5 软硬件配置选型69七、监控指挥调度平台727.1 监控指挥调度系统技术架构727.2 监控指挥调度系统组成737.3 监控指挥调度系统功能747.4 基于GIS系统的监控指挥调度平台747.4.1 基于GIS系统的监控指挥调度平台硬件747.4.2 监控指挥调度平台软件系统757.4.3 中心GIS平台访问方案767.5 基于GIS系统的监控指挥调度系统客户端767.5.1 基于GIS系统的监控指挥调度系统客户端硬件

4、767.5.2 基于GIS系统的监控指挥调度系统客户端软件系统777.6 清排障信息管理系统777.6.1 清排障信息管理系统硬件777.6.2 清排障信息管理客户端软件系统777.7 清排障信息管理系统车载终端777.7.1 清排障信息管理系统车载终端硬件777.7.2 清排障信息管理系统车载终端软件系统787.8 清排障系统单兵终端787.8.1 清排障信息管理系统单兵硬件787.8.2 清排障工程养护信息系统单兵软件系统797.9 工程养护信息管理系统807.10 工程养护信息管理单兵终端系统80八、综合营运管理大平台828.1 营运数据预测系统828.1.1 年通行费的预测模型828.

5、1.2 节假日数据的预测模型838.1.3 通行卡库存量预测模型838.1.4 路段事故处理模型848.1.5 站人员安排预测模型848.2 数据统计分析系统848.2.1 收费数据的图形展示848.2.2 流量数据的图形展示858.2.3 历史数据的实时查看868.2.4 收费数据的实时查看868.2.5 手机APP浏览相关报表868.2.6 特情数据的分析展示868.3 GIS地图展示系统878.3.1 收费站地理位置的展示878.3.2 站车流量情况的动态展示878.3.3 站200米免费放行预警878.3.4 三桥收费站设备运行状况展示878.3.5 路段历史断面图形展示888.3.6

6、 断面服务等级图形展示888.3.7 监视设备录像图形展示888.4 收费系统升级改造方案888.4.1 收费站智能值机系统总体设计898.4.2 站级稽查系统总体设计908.4.3 区间白名单(免费优惠车)管理系统设计918.4.4 服务器虚拟化升级方案设计938.4.5 车道计算机设备升级方案设计978.4.6 IP数据对讲方案设计998.4.7 绿色通道快速稽查放行1018.5 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方案1038.5.1 道路全程监控系统1038.5.2 数字化、网络化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设计1048.5.3 视频矩阵升级1068.5.4 监控视频传输系统改造1068.5.5 亭内外摄

7、像机升级方案设计1078.5.6 智能巡航方案设计1078.5.7 三桥智能诱导系统方案设计1078.6 通信网络系统升级方案1098.6.1 收费千兆环网方案设计1098.6.2 监控视频传输光纤网络改造方案设计1098.6.3 无线覆盖1108.7 服务区系统升级改造方案1108.7.1 认证与路况信息推送1118.7.2 日志管理1138.7.3 账号管理113九、维护管理平台1149.1 维护管理平台的内容1159.2 维护管理平台的功能架构1169.2 维护管理平台工作流程117十、数据挖掘与辅助决策11910.1 数据分析和挖掘功能要求11910.1.1 道路通行车辆的数据的分类,

8、聚类11910.1.2 道路事件的数据的分类,聚类11910.1.3 道路收费数据的分类,聚类11910.1.4 资产管理的数据的数据挖掘11910.1.5 智辅助能决策12010.2 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的内容12010.3 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的流程121十一、组织保障123一、综述南京长江第三桥(以下简称“南京三桥”)是上海至成都国道(G42)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江南江北的重要大通道,对繁荣以南京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圈和带动长三角一体化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南京三桥位于长江三桥上游约19公里处的大胜关附近,起点为长江南岸绕城公路,终点为长江北岸宁合高速公路,全长约15.6公里

9、,其中跨江三桥长4.744公里,南岸接线长3.083公里,北岸接线长7.773公里。与南京二桥、绕城公路、浦珠及宁六公路形成南京内环快速通道;与建成的宁淮高速、绕越高速、南京四桥形成南京外环快速通道;把宁沪高速、宁合高速、宁通高速、宁杭高速、宁淮高速、宁马高速连成一体。图1 南京长江第三桥实景图图2 南京长江第三桥鸟瞰平面图南京三桥全线共设刘村互通、天后村互通、高旺互通和张店互通四座互通立交;设服务区两处,收费站一处。1.1 背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本国的信息化建设,尽管起步有早晚,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但

10、都在享受着信息化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成果,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我国企业信息化得到飞速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信息化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在信息系统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下获得的。南京长江第三桥有限责任公司是南京市交通集团的控股单位,2005年10月7日正式通车,2010年加入江苏省高速公路路网联网收费。经过近十年的营运管理,建设了一批信息系统,为三桥的日程营运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由于早期业务部门职能相对独立,各自建设业务系统,导致各系统之间缺乏联系,信息无法共享,形成信息孤岛,无法为领导

11、整体决策提供科学、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撑。另外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现有的业务系统技术和功能均不满足信息化时代下的发展要求。针对这一现状,三桥经营层积极发挥重要过江通道单位的作用,以省政府提出的“要大力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公众出行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交通建设和工程养护管理信息化,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公路路网管控水平,保畅通、保安全”为总体要求,加快业务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推动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目前,南京三桥被列为南京市反恐的重要阵地,而视频系统是事中、事后的重要监控、稽查、核实的重要手段,同时南京市交通集团应急指挥视频联网,都需要很好

12、的视频监控平台作支撑,当前的视频系统平台不能满足要求。随着由省交通运输厅及省交通控股公司主导的交通信息化项目实施,南京三桥也要加入到这一进程中,同样存在系统对接瓶颈。本设计方案需求由南京三桥营运安全部提出,以南京三桥机电系统现状为基础,结合“十二五”江苏省交通信息化总体规划要求以及现阶段三桥所承担的南京市反恐、青奥会等重要安保任务,从公司运营安全部日常业务出发,应用交通信息化研发新成果,设计编制本方案,意在提出系统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后期项目实施奠定基础。1.2 编制依据1.GB/T 20001.3-2001 信息分类编码; 2.GB/T 7027-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础原则与方法

13、;3.GB/T 21379-2008 交通管理信息属性分类与编码;4.GB/T 21381-2008 交通管理地理信息实体标识编码规则;5.GB/T 21394-2008 道路交通信息服务信息分类与编码;6.GB/T20612.3-2006 交通及出行者信息(TTI) 经交通报文编码的 TTI 报文 第 3 部分:ALERT-C 定位参考;7.ISO 14819 道路交通信息服务 道路编码规则;8.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9.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12504-1990;10.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12505-1990;1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

14、全保护条例;12.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3.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14.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15.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规定;16.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5037-97);17.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GA 216.11999);18.JT/T 414-2000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结构体系;19.JT/T 415-2000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 编目编码规则;20.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1.交通运输部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交公路发200735号公告);22.高速公路通信

15、技术要求(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23.江苏省高速联网收费暂行技术要求(2010版)。1.3 编制原则本方案编制是南京三桥三大系统升级总体规划性工作,应在南京三桥信息建设规划的框架内,结合南京三桥现有信息系统的特点,提出具有自身特点的设计方案,并此形成指导南京三桥系统升级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技术依据。在方案的编制过程中,一方面应结合公路交通现有行业领域的特点,在严格遵守国标的前提下,收集并整理路桥行业内其他特三桥三大系统信息化的特点,认真总结,为南京三桥信息化建设服务。同时兼顾南京三桥营运系统发展现状及自身的投资规模控制,明确各阶段任务及目标,能分阶段的实施。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本设计方案的编

16、制将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性以科学的态度,认真研究南京三桥三大系统运行现状和发展规律,确定系统升级后实现的功能和新技术应用方法。2、 完整性将通盘考虑南京三桥三大系统现状,从系统总体架构、业务流程、系统功能、信息交互与存储、数据分析与挖掘、接口规范纳入相应的信息标准和系统体系中,并使这些系统协调一致,相互配套,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运行平台。3、 系统性从信息系统角度出发,更多依赖于信息系统高效、智能的特点,实现收费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信息交互与融合,提高业务处理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劳动强度。4、 标准化充分依赖现有相关信息化标准与规范,设计编制好新业务系统,同时预留相应的接口,实现与

17、联网中心、周边路段、相关单位的无缝对接。5、 先进性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尽量保留现有系统及业务处理流程和管理规范,恰当地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以实现系统平台的领先性,6、 预见性在编制方案时既要考虑到目前的信息技术水平,也要对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所预见,使信息系统功能能较好适应交通信息系统迅猛发展的需要。7、 可扩充性应考虑本方案所涉及三大系统升级新功能、新需求功能更新、扩展和延伸的要求,能随着信息处理技术、信息集成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充实和更新而进行不断完善。8、 协调性不同系统、工作界面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交通工程设施的整体作用;9、 经济性保护现有

18、机电系统设备投资,最大限度发挥所购设备的利用率。对于不满足要求的设备或系统,提出合理化建议。二、现状分析2.1 三桥现状南京三桥机电系统上线运行至今已9年时间了,系统总体运行比较良好,有力的保障了三桥两岸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但机电设备7X24长时间运行,老化比较严重且大部分已过使用年限(高速公路机电设备使用年限通常在57年),部分系统不能满足日常营运管理的要求。为适用前信息化条件下三桥管理的智能化要求,更好地为广大出行者服务,提高机电系统在营运管理中的主导作用,需要对南京三桥监控、通讯、收费三大系统进行升级,以适应交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编制设计方案,我院在三桥营运部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进

19、行了多批次信息化调研,基本了解了目前监控中心、收费管理、清排障大队及机电维护班等业务部门的主要业务、工作流程、系统构成、硬件设施、管理制度,以及各业务系统间的联系与信息交互现状。1、组织架构图3 南京三桥营运安全部组织架构图2、系统现状目前南京三桥已建的系统有: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联网营运管理系统(收费系统)、事件检测系统、广播系统、视频系统、OA系统等。图4 南京三桥现有信息系统构成图联网营运管理系统(收费系统)是在江苏省联网收费框架下,遵照江苏省联网收费暂行技术要求之规定,开发完成的一套收费管理系统。监控调度系统、事件检测系统、广播系统为三桥营运安全而开发的一套辅助系统,主要部署到监控

20、中心,7X24小时由专人值班监控,并借助与系统完成指挥调度、业务协助、重大事件处理,与第三方社会单位沟通协调(公安、交警),并接受处理由省联网调度指挥中心、96777客服等下发的指令。OA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是日常办公辅助业务系统,主要实现南京三桥内部的公文流转、指令分发、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等,由南京三桥自主设计经第三方开发上线。3、机电系统现状自2005年10月正式通车运行以来,三大系统(收费系统、监控系统、通信系统)总体运行良好,除监控系统、通信系统外,收费系统于2010年并入江苏高速公路路网实现联网收费,并于2013年底取消入口收取过桥费,改为路网出口收费站代收。图5 南京三桥三大系统架构

21、图随着2010年南京绕越高速开通及并入江苏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南京三桥车流量不断增长,收费业务越来越复杂,在增加通行费收入的同时对南京三桥的运营管理和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表1 2013年5月2014年4月入口车道流量统计月份入口车道流量客一客二客三客四货一货二货三货四货五小计52021432267120802261270744889519273190036641339940961833832017143152565266524413816948196286209437174071958992319134503672298084739318897214556559439848782024632

22、094124943217264664577217459202906332839358391882612094981927352800148665188562257267896388899102663692128115592835287764834920060220526844047056811170422189575441876253295083920732205946990836913912183180185274311862264125001323045240317952539735114459913271184095187379374348718056206645729965030122

23、1388918306662211125755439521915221330694684041493183191168572741894275844290618646213716182736637842136711827666221112568543945191512132969464403845总计264886225279127699323263354795583542302752543198012565013849表2 2013年5月2014年4月出口车道流量统计月份出口车道流量客一客二客三客四货一货二货三货四货五小计5192190231911473289225729472991906821

24、397644893868566187706231812370449625570424421911520473621653766557197992236713393389027400483221960221134651483992488207818238311241454026079444481957220146638054000329200385219397502944263494732719149223646972440018510262616213710826378524288486982018322616714544666031117230519087520186624973486742

25、099423594711383729721217530917397503193327022506802177925693736563853141217830195318638438324181392471680518652530083946972380761227019609358329493278831195812836339645223573183090163676531690272614700519354213505950236854142071131593672817352560547496190272100973057403363总计2585115248161367043773731

26、39505395212266062512647611104876823经分析2013年4月至11月数据发现,入口流量月平均为417821辆,日流量达到13927辆,出口流量月平均为406402辆,日流量达13547辆。4、收费系统运行现状南京三桥收费系统设计和开发时间均在2005年左右,在并网收费前,相对江苏省高速公路路网收费系统,通行费征收以桥费为主,收费业务较为单一。目前南京三桥有收费车道30条,其中ETC专用车道3条(两进一出),人工车道27条,收费站一座,全部收费业务由收费站承担。无路段中心或分中心,监控指挥调度中心与收费站监控室合署办公。收费数据存储在站级数据服务器中。图6 南京三桥

27、管理体系构成图南京三桥收费站系统中,包括了统计分析系统、高速路网IC卡管理系统、图像稽查系统、收费数据存储服务器、收费视频监控(CCTV)等。图7 南京三桥收费系统构成图南京三桥机电系统除收费服务器于2012年升级外,其他系统由于多年的超负荷运行老化比较严重,部分系统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对南京三桥日常的高效管理带来不便。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智能化的收费辅助系统应用不足,收费人员劳动强度逐步增加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整处在一个高速的发展阶段,全国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多采用人工半自动式收费系统,对于收费人员的稽查和管理均采用人工稽查,人工筛选、人工审核的模式进行稽查和管理。随着我国对于“绿色、环保、节

28、能、减排”的理念逐步深入,高速公路这种对于收费员的稽查和管理的粗放式手段要逐步过渡到精细化管理的阶段来。需要从人工稽查和管理过渡到系统稽查阶段,从书面记录过渡到系统记录阶段,从人工管理过渡到系统管理阶段。逐步实现对收费员的稽查和管理自动化。三桥高速开通已近8年时间了,车流量的逐年急剧增加,尤其是节假日易造成收费站车辆积压,加速了收费系统运行设备的老化,很多设备已经进入故障高发期,由此而带来的系统维护量急剧增加。并网收费后,联网收费的特情有所增加,出口车道代收费的模式造成收费人员劳动强度急剧增加,尤其是值机人员、监控人员、收费稽查人员劳动强度成倍增长。三桥收费站现有固定格式纸质台账30多类,分别

29、涉及值机室工作全过程,有业务管理类的,业务考核类的,有特情处理类的,有运维安全类的,另外还有多种值机表格需要填报,值机人工的工作量非常大。2)原有月票卡的使用和管理不能适应联网收费环境路网通行要求自三桥高速加入江苏省联网收费路网后,原有月票卡的使用和管理不能适应联网收费环境路网通行要求,即三桥在联网收费前发行的月票卡不能承载江苏高速路网通行卡的功能,无法在联网收费模式下使用,因此要解决这部分用户的月票卡使用问题。另外,原有月票卡由南京三桥统一制作发行与管理,考虑到联网收费密钥和通行卡由联网中心统一管理与发行,因此月票卡功能只能借助苏通卡的功能来实现。3)收费系统运行平台面临升级困境目前江苏路网

30、收费系统逐步向定制化开源收费系统升级,来提高收费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4)车道卡黑名单检索匹配有问题车道卡黑名单模糊检索时,不能很好地识别,序列号前几位相似地容易混淆,将不是黑名单的车道卡也误判为车道卡的黑名单。 5)服务器系统资源需要合理利用,并提高收费数据容灾及系统的冗余性收费站数据存储服务器一般使用年限为5年,在这5年内如何高效的利用服务器自身的资源,提高收费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数据、系统安全,尤其在月底提高大数量下的数据统计分析时效性,这种需求尤为突出。近几年随着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广与落地应用,虚拟化被广泛应用来提高服务器及应用系统的运行效率,效果比较显著,尤其在省内润扬大桥、江

31、阴大桥实施收费服务器虚拟化后,月底收费报表统计速度比实施前提高5倍以上,车道系统操作响应速度明显提高。6)车道计算机老化严重,急需升级车道计算机是收费系统最核心的设备之一,设备的配置和性能将直接关系到收费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通行费的征收。目前除个别车道计算机升级外,大部分为三桥开通时的设备,老化比较严重,经常出现死机或系统响应慢等现象。联网收费后,系统业务功能增加,系统负载加大,加速了设备老化,建议进行升级。7)需要数字化对讲系统来提高值机效率目前模拟的AIPHONE对讲存在操作复杂,效率低,音质易受干扰的现状,江苏高速路网中已普遍在推广应用IP对讲系统,如润扬大桥、江阴大桥、宁沪高速等。3、监控

32、系统运行现状目前三桥监控系统总体运行良好,为三桥的安全营运提高了保障。从实现技术和系统功能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视频存储系统性能严重下降,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南京三桥视频存储系统采用视频服务器的存储模式,在设计、实施、开通当初是比较先进的一种视频存储、处理方式。随着存储的视频数据的增多和用户需求的增加,系统变慢在所难免,设备老化比较严重。目前视频系统无法进行多用户调看和视频回放,严重影响相关收费稽查业务进行。另外,南京三桥作为南京市门户和重要过江通道,为建设“和谐南京、安全南京”贡献力量,重大事件需南京三桥提供相关的视频信息,目前视频存储系统无法满足这方面的要求。2)监控系统前端设备技术落后

33、,视频质量差且存在死角,无法满足业务应用要求南京三桥目前有118路监控视频,担负对道路、站区、服务区和收费场所的监控任务。自南京三桥开通以来,周边路网不断建设开通并联网收费,对监控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三桥收费车道摄像机(含亭内)均为模拟摄像机,图像质量受设备老化和传输线路影响比较差,已不能满足收费监控的要求,易产生视频使用人员的视力疲劳,对收费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同时,收费站对收费员的日常收费监控和稽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车道摄像机已无法满足全方位无死角监控稽查的需要。另外,天后村收费站即将开通,现有的摄像机不能满足全路段的监控要求,需要进行升级改造。近几年随着安防监控设备的技术飞速发

34、展,数字化、网络化、全高清的视频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广角的网络摄像机(又称IP摄像机)已广泛用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标清或全高清摄像机已逐步成为收费系统标配,通过这些设备的应用来提高视频的质量和组网方式,使得视频存储、传输、联网、远程点播(图像稽查)更加方便。3)监控视频编码问题监控视频编码流不稳定,有时候视频放大会出现不出图像或图像不清晰等问题。4)监控视频联网未按规范要求组网,存在维护和扩容不便风险目前南京三桥收费网络严格按照江苏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暂行技术要求执行,数据传输链路是南京三桥直接接入联网收费骨干网,实现了收费数据、信息报送的直接传输。由于前期视频联网建设的历史原因,三桥监控视频

35、信号没有按照江苏省高速公路监控联网技术规范要求执行,而是采用通过光缆传输至南京绕越高速,再由南京绕越高速通过光缆转传至联网中心方案。这种方案尽管实现了监控视频的联网,但这种方式传输过程复杂,且传输稳定性受三桥及绕越高速双方传输链路影响,且部分设备安装于南京绕越高速通信机房,其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无法得到保障,不利于联网中心实时对三桥路段视频进行调阅查看。4、通信网络系统运行现状目前南京三桥收费网络为100M有线(双绞线)网络,带宽有限,基本满足现阶段收费数据传输的需要,但考虑到未来数据视频传输、数字摄像机应用及其他收费业务的上线,将大大增加网络带宽负荷,可能会造成收费网络拥堵。南京三桥现有

36、网络设备老化比较严重,性能和稳定性差,经常出现由于网络设备工作不稳定引起的收费数据不上传,影响收费站数据分析及收费人员交接班,也影响到路网通行费的拆分。收费网络没有做网络冗余,一旦出现网络线路故障,修复难度较以前大大增加。图8 南京三桥收费站收费网络拓扑图2.2 外部现状1、交通信息化“十二五”期间,交通信息化的发展以成熟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新技术开发为核心,重点是信息感知、车路协同、绿色交通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我国未来交通信息化的建设方向如下:(1)行业管理服务应用系统建设。交通运输部“十二五”规划明确部省两级电子政务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85%。加大路面、桥梁预防性工程养护以及状况

37、评价的信息化应用,深化完善公路收费、路政、治超、交通情况调查等管理系统。(2)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深化完善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覆盖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及广大城乡。建设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构建覆盖城乡的、支持车载导航的全方位信息服务系统。(3)行业市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和推广普及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标准规范管理系统、公路招投标管理系统、公路运输管理系统、职责资格管理系统,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共享和交换。(4)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建设。建设协同高效的路网管理平台和安全管理系统,包含“两客一危”车辆的监测监控系统,及时发布路况、气象、交通管制和疏导分流等信息。(5)运行监

38、测与决策分析系统建设。在行业统计、各主要业务系统基础上,建设运行监测预警和决策分析系统,覆盖重点物资运输、基础设施运行、固定资产投资、生产安全、运输市场、行业能耗等的交通统计信息。(6)行业数据及基础设施整合。制订交通信息基础性关键标准,在统一的框架下整合行业信息资源,健全和完善行业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完善数据中心体系,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功能。(7)数据标准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建设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安全认证体系,完善交通运输行业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容灾备份系统。在2012年2月3日召开的2012年江苏省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史和平副省长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公众出行信

39、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交通建设和工程养护管理信息化,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公路路网管控水平,保畅通、保安全。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要在全省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中做好示范、加快建设和推广,力争将我省高速公路尽早建成全国信息化管理示范工程。2012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交通运输厅游庆仲厅长明确提出:要更加突出以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要加快推进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相匹配的现代物流等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与交通基础设施高效管理和运行相匹配的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与交通服务民生相匹配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工程养护管理水平,建设公路路网运行监测感知网络工程。着力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开展

40、“感知公路”指标体系研究,完成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系统示范工程顶层设计和监管系统研发工作。以此同时,南京市政府在2012年2月发布了南京市“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从政府层面明确要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和市民生活品质。2012年4月交通信息化大会上,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下发江苏智慧交通“232畅通网”工程任务书,其中第一项e路畅行工程中第一条要求沪宁高速公路建设高速公路综合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化示范工程,并要求在2013年12月前建设完成。图9 江苏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会议现场从2012年起,由省交通运输厅参与指导,省交通控股公司主导、相关路桥单位参与的一系列信息化研究规划、顶

41、层设计、实施方案设计、数据中心(DC)等项目逐步开展,建设了一些收费运维管理综合信息化项目,主要围绕前端收费、营运管理、系统运维、信息发布、智能分析等方面上线了部分系统,从使用的效果来看,极大的节约了运维成本支出,提高了收费服务质量,减少了收费人员的工作强度,使得收费过程更加高效,考核手段更加透明、公正,营运管理更加科学。2013年,江苏交通控股公司决定实施“两路一桥一中心”(宁沪高速、广靖锡澄高速、江阴大桥、联网中心)的交通信息化试点单位建设。通过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的机电系统集成方法的应用,来提高高速公路运维和管理服务水平。2014年交通控股新增苏北路网京沪高速、沿海高速和苏南路网润扬高

42、速,要求在年底前完成系统的设计和项目启动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高业务的处理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的为广大交通出行者服务已成为交通行业营运主管部门的共识。以信息化推进高速公路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和标准化,构建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为重点,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创新的融合,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全系统信息化建设,优化整合各类管理信息子系统,完善信息工作流程,提升数据使用和处理水平。构建标准统一、功能完善、设施一流、互联互通、高效运作、运行安全的全系统信息管理平台。根据规划,在2015年底前,苏南高速公路路网要实现系统对接,加入到由省交通控股主导的江

43、苏省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综合大平台中。另外,交通运输厅、交通控股及市交通集团均在实施信息化,逐步实现营运、指挥调度、信息发布等平台的联网,目前南京三桥也不具备平台对接的基础。三、需求分析经前期与营运安全部的交流座谈,南京三桥当前最迫切的部分设备老化严重,平台比较落后,不能满足日常营运需要,因此本次需求调研过程重点关注一线系统及设备的工作情况,了解收集一线员工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南京三桥公司营运安全发展规划进行需求分析。为了更充分的理解和分析本方案升级改造需求,对南京三桥相关系统进行了现场调研和需求收集,本设计需求由南京三桥营运安全部提出,结合南京三桥现状进行总结。3.1 收费站调研通过与收费站管

44、理人员进行访谈,收集现有收费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同时将省内联网路公司已实施或上线的收费相关系统进行了介绍交流,经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需求:1、现有值机模式需要记录的特情台账种类较多,人工工作量太大,建议尽快上线电子值机系统。2、收费系统能具有信息预测功能,能对道路交通流量,以及对往年同期流量数据进行比较,预判某重要时段车流量、道路交通流量大致情况。3、能对南京绕越高速车流量等信息实时获知,便于应对大流量或特情事件。4、能及时获取三桥路况信息,包括发生交通事故后,清障维护人员信息。5、能提供多样的数据分析汇总方式,通过直方图、饼状图能让领导决策的时,做到心中更加有数。6、系统需要即时的生成数据,并

45、且能从其它相关信息共享部门,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7、能对收费上岗员工的面部表情和服务用语,与预先录入数据库的个人信息进行自动比对,自动给其评测结果,生成数据报表;8、在收费站区增加自助信息查询终端便于收费人员及时了解个人的收费情况和考核情况。9、建议尽快实施可移动式免费优惠车稽查系统(宁沪高速正在推广),减轻道口稽查工作量,为后期免费优惠车稽查奠定基础。10、能加入天气对整个路网的影响情况,能自动分析出应对恶劣天气,保证三桥车流通畅的措施。11、能在移动终端APP上将周边道路的交通信息显示出来,让执勤人员能有个快速、直观的了解,便于应对突发事件。3.2 监控中心调研目前南京三桥监控中心(收费站值机室)部署有如下监控系统: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