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贫困化增长的实证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对外贸易贫困化增长的实证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对外贸易贫困化增长的实证分析 内容摘要 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事实就是处于国际分工较低层面的发展中国家依据本国资源禀赋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导致的以所谓“贫困化增长”为特征的福利恶化现象,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构成了挑战。对于这种情况,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通过对外贸易拉动本国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贫困化增长”就是一个必须给予重视的问题。关键词 贫困化增长,战略性贸易政策一、贫困化增长(一) 贫困化增长的概念 贫困化增长是某些特定发展中国家发生的情况,它的含义为:当一国由于某种原因(一般总是单一要素供给的极大增长)使传统出口商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其结果是不
2、仅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严重恶化,而且还导致该国国民福利水平绝对下降。(二) 贫困化增长的提出 贫困化增长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经济学界在研究经济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影响时提出来的一项重要命题。1958年,印度经济学家巴格瓦蒂在“普雷维什辛格命题”的基础上,最早提出了“贫困化增长”这一概念,并运用了微观经济分析证明,经济增长带来的产量提高收益可能会被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而抵消,从而导致本国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绝对下降。巴格瓦蒂认为,贫困化增长的出现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一国商品出口必须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2)该国必须是一个贸易大国,这样其大幅度的出口扩张必然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恶
3、化;(3)世界上其他国家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很低,这样该国贸易条件恶化的成都将十分严重;(4)该国经济严重依赖对外贸易,贸易条件的大幅度恶化才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绝对下降。 二、 对贫困化增长理论的分析 贫困化增长的概念是著名国际经济学家贾戈蒂什巴格瓦蒂在1958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在某些环境之下,尽管经济扩张增加了产出,但产出的增长带来的必然结果并不全是福利的增长,正相反,产出的增长可能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进而抵消扩张带来的收入效应,并且使正在增长的经济所带来的实际收入减少。具体到国际贸易方面,就是由于技术进步或要素积累增加所导致的实际产出的增加有可能使价格贸易条件不利于正在增长的国家,
4、而且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所造成的损失会超过产出增加所带来的收益,最终使该国的境况不如从前,即出现贫困化增长。 随着巴格瓦蒂贫困化增长概念的提出,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又有一些经济学家研究了贫困化增长的各种可能性,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约翰逊。约翰逊提出了贫困化增长的另一种情形,即价格贸易条件不变情况下贫困化增长的小国情形。他指出,即使对于那些面临不变价格贸易条件的贸易小国来说,扭曲的关税同样会使经济增长带来负的福利效果,也就是说,贫困化增长完全可能在价格贸易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由于巴格瓦蒂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情况下贫困化增长的大国情形可能更适合于研究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实践,因此,对于约翰逊
5、情形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由于切身感受到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实践,我国学者对贫困化增长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廖发达认为,衡量一国外贸是否为贫困化增长,一是应从贸易、经济相互作用的相对长期的动态历史过程考察;二是要以产业、经济国际竞争力为标准。由此,他对贸易贫困化增长的涵义进行了深化:在贸易经济贸易的动态过程中若贸易带动经济的机制不健全、动态效益微弱,产业、经济国际竞争力长期得不到实质性、根本性提高,不仅贸易长期快速增长难以为继,而且贸易条件将进一步恶化,贸易、经济将陷入恶性循环的增长。这样的增长则为贫困化增长。应该说,对贫困化增长涵义的这一深化和扩展,对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6、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发展中国家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而参与国际分工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但贫困化增长理论对此提出质疑:处于分工低阶梯的发展中国家所生产的初级产品,需求缺乏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大量增加出口必然造成价格大幅下跌,这样产量提高的收益将由于价格贸易条件恶化而完全丧失,从而造成本国的实际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比增长前绝对下降,出现福利恶化的“贫困化增长”。贫困化增长理论指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在传统的贸易分工格局中,处于分工低阶梯的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从贸易中所获得的实际利益较少,而这种不利的贸易利益分配格局是与其低层次的出口产品结构和不利的价格贸易条件直
7、接相关的。 三、 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证分析(一)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举例概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初步实现了从封闭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转轨,迅速成为世界经济中崛起的贸易大国。尽管要想用短小的篇幅系统地阐述中国对外贸易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但鉴于实证分析需要,仍有必要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作简要的回顾。比如说自1995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了高速增长,平均高达13.78;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从1995年的13上升到2006年的33.这说明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与此同时,中国出口贸易占世界的比重也由1995年的0.9上升到2006
8、年的3.6,位次由26上升到9。中国的一些出口产品,如纺织、服装等,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反映了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具有世界价格影响力。另外,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已经摆脱了低收入国家常有的特征,由以初级产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结构完成了向工业制成品的转变。但是,问题在于,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所获取的贸易利益是否越来越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呢?或者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否存在贫困化增长呢,我们将从贸易条件的角度和国际竞争力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二) 贫困化增长贸易条件角度的审视 贸易条件反映了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后经济福利的变化。它包括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
9、条件。贫困化增长的实质即在于三种贸易条件的全面恶化。因此,深入分析贸易条件的变化,即可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经济福利变化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的状况不容乐观,而收入贸易条件则出现明显的改善。但必须指出的是,中国贸易条件的这种变动趋势是在以下情况下发生的:(1)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已完成了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的转变,但由于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制成品部门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纺织、服装。这说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仍然很高,而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的模式必然进一步强化这种结构,使得这些产品产出的增加必须依赖于更大的出口比
10、率,从而使经济增长出现于偏向出口的局面。(2)由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主导地位,而这些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小,中国又是一个贸易大国,外贸依存度长期保持在30左右的高度,中国出口贸易的进一步的扩张必将导致出口价格的下降,从而导致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并且,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结构也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世界市场的容量有限,中国的这种出口结构势必面临来自这些国家的激烈竞争。换句话说,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数量扩张对收入贸易条件改善的作用会越来越小。由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符合贫困化增长几个条件,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则中国有出现贫困化增长危险的可能。(三) 贫困化增长
11、国际竞争力角度的审视 国际竞争力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此,我们选用产业贸易竞争指数一国某产业的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占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来衡量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状况。如果我们用X表示某产业的出口总额,表示该产业的进口总额,则产业贸易竞争指数(TC)为: TC=(X-M)/(X+M) 如果TC0,则表明该产业竞争力较强。总之,TC越小,竞争力越弱;TC越大,竞争力越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特定产业外贸竞争力的强弱。又比如说近年来中国初级产品出口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工业制成品则有所改善,但出现波动。这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由初级产品向制成品转变的趋势相符。在工业制成品当中,具备一
12、定竞争力的主要是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最能体现一国竞争力水平的机械及运输设备,虽然其竞争力有所上升,但仍呈现出较弱的竞争力。这说明尽管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猛,但外贸产业竞争力并未得到根本上和实质性的改变。如果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来衡量,则可以认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基本是属于贫困化增长,或者说面临贫困化增长的危险。(四)中国对外贸易存在贫困化增长危险的原因简析 仅仅从对外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贫困化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发达国家对初级产品的进口需求疲软;(2)发展中国家对来自发达国家的产品和技术进口需求持续强劲 。根本原因则是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指导思想和发展中国家的
13、产业政策所决定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贫困化增长的发生。而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践,既要看到中国对外贸易存在贫困化增长危险的一般原因,更应看到转型期所面临的特殊原因。 首先,外贸体制改革的不彻底性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政策引致型的扭曲,这是中国对外贸易存在贫困化增长危险的根本原因。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外贸体制改革是中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的制度保障,但改革的不彻底性却形成了中国对外贸易贫困化增长的一个特殊原因。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尚未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体制所造成的市场主体虚拟地位,企业缺乏讲求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意识,缺乏提高要素生产率和管理水平的足够的内部动力,而且,政府的预算软约束容忍外贸企业低效率增
14、长。与此同时,改革也产生了大量的拥有进出口自主经营权的外贸企业,从而使外贸企业过度分散,集中度低,难于形成规模经济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由于创汇能力成为衡量外贸企业绩效的主要指标,更造成外贸企业之间相互压价,过度竞争,从而致使价格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出口损失增加。这种状况最终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面临产出扩张与效率低下的困境。 其次,改革主要遵循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分工,关注的是如何充分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以促进出口。这种理论导向的结果,一方面使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与国内的生产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偏离;另一方面则有可能掉入比较利益的陷阱。因为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扩大出口的要求必然使劳
15、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增加;但产业升级的要求却使国内生产趋向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这样出口商品结构和国内生产结构的偏离,既有可能强化现存的产业结构,从而延缓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这实际上是静态比较利益和动态比较利益的问题),使比较优势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没有明显提高;同时,也使出口得不到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出口增长的持续性得不到保证。中国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恰好能说明这一点。据统计,2004年中国加工贸易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为55.3,仍占主导地位。但加工贸易对生产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因而在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高级化方面作用
16、不大;而且,加工贸易附加值低,数量的扩张对收入贸易条件的改善从而弥补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损失作用也非常有限。 第三,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必然受到国际环境的约束。贸易大国的定义即在于它能影响国际市场价格。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其出口扩张本身可能带来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而且,在垄断竞争的国际市场上,中国这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其比较优势也很容易被一些因素所削弱,如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跨国公司的内部转移定价以及以环境技术壁垒和反倾销为特征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等等。这是中国对外贸易存在贫困化增长危险的外部原因。四、针对中国的贫困化增长问题而应采取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一)战略性贸易策略实施的重要性 通过
17、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虽然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不存在所谓“贫困化增长”的事实,但是已经具有了向“贫困化增长”发展的趋势,而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外两个方面,从外因上说可以归结到贸易条件、发达国家的产品需求甚至国际政治环境上去,而这个因素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属于不可抗因素,并且也不是会引起贸易贫困化增长的根本原因。反而是我们在以比较优势为理论核心的要素禀赋论的指导下,受到来自国内的多方面影响制定的对外贸易政策是造成今天的这种贫困化增长倾向的主要原因。 如果我们仍旧延续这种存在缺陷的对外贸易政策,幻想通过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设想的途径向国际分工体系的高层次迈进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落入到
18、比较优势的陷阱中去,最终导致一直所担心的“贫困化增长”成为既成事实。 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要因噎废食,从此闭关锁国,使自己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那样的行为我们不是没有过,其教训太深刻了。通过国际经济交往,互通有无来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这不论在理论界和实际的国际贸易行为中都是一个公理性质的存在,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因此要关心的就是:制定什么样的对外贸易政策才能扭转我国目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不利地位,打消“贫困化增长”的趋势,真正通过对外经济交往使我们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要想制定一个合适的对外贸易政策,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参考那些国际贸易发达,处在分工体系上层的发达国家的政策,
19、对这些政策进行细致的分析论证,同时结合中国实际,考核这样的政策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最终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对外贸易政策,那就是战略性贸易政策。(二)针对中国的对外贸易贫困化增长问题应采取的具体的战略性贸易政策1、必须正确处理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与贸易自由化的关系 战略性贸易政策为政府的贸易干预提供了新的依据,值得注意的是该政策支持的贸易保护是适度的。它并不主张高筑保护壁垒,当然中国在实际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时应当注意技巧,以避免其他国家进行报复。一方面要注意政策工具的多样化,事实上关税、配额、补贴以外的其他一些政策,例如价格控制、相机的反倾销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可以收到同样的政策效果。甚至进口监管、
20、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政策以及狭义贸易政策以外的竞争政策、环境政策、产业标准的制定等也能改变企业的战略行为从而发挥同样作用,并且这些政策的隐蔽性较强,不易引发贸易冲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WTO的一些模糊区域和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来为本国的贸易干预提供辩护,例如保护幼稚工业的原则,国际收支平衡例外的原则,以及对发展中国家在出口补贴政府采购技术壁垒等方面的一些有利规定。2、 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包括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 理性的市场微观主体与宏观主体,大力发展非国有企业,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精简政府机构,转变政
21、府职能,加速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健全价格机制,改变各类市场发育不平衡的状况,推动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继续推进对外开放,实行国内外市场的全面接轨;在建立与完善市场机制的同时必须树立起法律的规范机制,促进市场秩序的改善,在更深层次上推进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在促进市场结构合理化,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与规模经济水平方面,要走市场机制的自组织作用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的道路。 目前我国只是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还很不完善。例如,市场机制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资源从效益低的部门流向效益高的部门,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可是,我国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着“进人容易,
22、退出难”的问题。“进人容易”突出表现在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投资,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退出难”更普遍地表现为亏损企业不能自由、及时退出生产,实现资源重组。两者皆表明我国投资决策和资本权益的市场化程度低。这一方面反映国有企业自主权尚未完全落实,行政干预的影响还很大。另一方面也反映我国市场体系,包括产权市场,要素市场,资本市场等尚不成熟、不发达,还有待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政府政策导向对完善市场机制,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可以发挥很大作用。政府可以对“长线”行业或效益差行业中退出的企业给予优惠待遇,如企业若封存和淘汰旧设备,在进行新投资时,就可以按比例得到优先或优惠贷款或采用特别折旧
23、率,或者采取政府收购过剩能力的形式,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这实际上既是资本权益的市场化方式,也是政府行为与市场相互协调的方式。又如,我国资本市场还未真正发挥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重要作用,行政主导扭曲了资本市场基本的资源配置功能。因此,政府部门要彻底改变那种把资本市场单纯视为筹资工具的片面观点,真正树立长远观点,从完善市场体系,转变资源配置机制,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质量的角度,研究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发展。3、正确处理好利用外资和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提高国民福利的关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流入,特别是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兴办独资或合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
24、对我国寡占行业进行保护和扶植不仅会使本国企业获益,而且有可能提高外资企业的利润,而这种利润不应该计算在本国福利之中。换言之,本国的贸易干预可能使外国持股人受益,但总体看来由于在本国福利中要减去属于外资的那部分利润,所以整体国民福利未必提高。为了保证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本国产生有利的结果,在运用贸易工具从国外垄断企业转移利润的同时,也要利用贸易、投资、税收等方面的适当政策从投资于本国的外资企业抽取一定的利润。4、确定目标产业 选择若干战略性产业作为目标产业,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并根据目标行业的不同特点实行不同的政策手段。从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来看,我国还不具备全面推行战略贸易政策的
25、条件,但是在局部领域我们己经有可能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具体地讲,根据战略性贸易政策所保护的产业部门明显地具有外溢效益。规模经济和易于形成自然垄断的特点,我国政府应优先考虑选择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船舶、电力等战略性部门来推行战略性贸易政策。通过对这些战略性产业部门的有效保护既可以加快这些部门的发展速度,又可以通过它们的辐射和引擎作用带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快速发展,从而根本上提升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确定了战略性目标产业部门的基础之上,可根据不同目标行业的生命周期和国际竞争力水平的不同,考虑国内产业的分工因素,选择适用不同
26、的且适度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手段。例如,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且具有规模经济的行业,如飞机制造、半导体、电子通讯、新材料、生物工程和海洋开发等行业,可以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中的关税政策,并实行研发补贴,鼓励风险投资的扶植政策:对于处于成熟期的具有规模经济的行业,如汽车、电力、机电产品、机械和运输设备等行业,可以重点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中的出口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5、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目前,我国科技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不到1%,而发达国家这一比率为2%3%;我国R&D 增长率一直低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而发达国家这一比率一般要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2%3%。同时我国每年所创造的科技成果转化
27、为新产品的不足20%,能形成产业化的仅3%,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同类比率。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业应加强对R&D的投入,不断实现主导产业部门的技术创新:通过科工贸相结合的路子,建立大型科工贸集团,加快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步伐。同时,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业要继续重视对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吸收、消化、推广和创新,发挥其带动作用,缩小我国主导产业部门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6、强化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功能,完善各项配套措施 在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政府部门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服务功能:无论是在战略性产业的选择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还是估计实行干预后国
28、内外厂商的反映过程中,政府部门都有赖于对有关信息的及时、完备、可靠的把握。同时,政府部门还承担着为这些企业提供技术、贸易和政策等信息的职能。 金融服务功能:目前我国战略性行业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资金也比较缺乏,这在中小企业表现的更为突出。政府应该为这些企业特别是私营中小企业提供优惠的信贷和其他资本服务,解决战略性行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资金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考虑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筹措和资本重组的途径,以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 贸易服务功能: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核心内容包括战略性出口政策,战略性进口政策和战略性关
29、税政策。具体地讲,它要求政府部门一方面通过适当的出口补贴等政策手段,积极鼓励这些部门的出口贸易发展:另一方面,它也要求政府部门采取进口关税等措施,来限制这些行业的进口贸易,保护本国幼稚的战略性产业部门健康发展。同时本国政府部门要密切注视其他国家的贸易政策动态,采取灵活的协调措施,避免由于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而引起的国际分工冲突和外国报复行为。否则,不仅可能使在战略性贸易政策下获得的转移利润和规模经济效益化为泡影,而且可能因增加社会附加成本而降低国民福利水平。 其他服务功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政府部门除了面临上面所提到的任务之外,还要承担其他的服
30、务功能。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加大退税政策对战略性产业出口的推动作用,积极鼓励这些部门的出口贸易的发展;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决策上,政府部门要始终保持决策的独立性,避免政策性寻租行为,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其为大型企业集团配套服务的功能;制定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我国产业的高级化进程;继续重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为我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推行培养合格的贸易和技术人才。五、结论 我通过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状况,通过对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分析,得出在我国现阶段对外贸易活动中存在贫困化增长倾向的结论。 针对这种情况,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我特总结以下策略主张以期矫正在我国当前对外贸易活动中存在的贫困化增长问题:在继续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转变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战略性贸易政策与贸易自由化,引进外资与提高国民福利的关系;就具体做法来说,要在详细论证考察的基础上确立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目标产业,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步伐;与此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完善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积极发挥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参考文献廖发达,中国外贸贫困化增长原因初探,世界经济研究,2003;巴格瓦蒂,高级国际贸易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等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