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区域协调发展的swot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区域协调发展的swot分析.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区域协调发展的SWOT分析摘要:摘要:本文运用ST分析法对该区旅游业区域协调发展的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该区域今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建议与对策。关键词:关键词:呼伦贝尔;旅游业区域协调发展;ST分析;对策 一、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区域协调发展的ST分析(一)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区域协调发展的优势1资源优势呼伦贝尔市森林、草原、湖泊等自然生态环境仍保持其原始古貌。拥有草原和森林这最美的两大类资源,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景观类型组合上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草原”。还具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和很多国家重点名胜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方面,呼伦贝尔市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和游
2、牧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民族文化丰富,历史文化深厚且较好地保持着原来的风貌,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2. 区位优势在自然区位方面,呼伦贝尔市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级市。该市东邻黑龙江省,北部和西北部与俄罗斯相望,西部和西南部与蒙古国接壤,是中国唯一的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区。然而,发挥着连接国内外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经济区位方面,据2012年度呼伦贝尔市政府报告,该市在内蒙古经济增长量超出100亿的省市中排名第四;旅游总接待量达到5000万人,其中呼伦贝尔市占1000万人,占总接待量的1/5。在交通区位方面,公路、街道四通八达;滨州铁路、牙林、博林、富西铁路穿越境内;111国道与301
3、国道在境内东南交会,201省道纵贯南北;东机场开辟的飞往北京、呼和浩特、深圳、哈尔滨等地航班,共同形成了十分便捷的交通条件,为开发该市旅游业的区域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二)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劣势1政府主导,三方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就该区域而言,旅游合作更多的只是一种政府层面上的链接和表面化的呼应,政府、企业、社会联动发展的机制仍未实质性的建立,旅游企业介入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各地的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各自为政,旅游资源管辖权的重叠问题比较严重。2旅游资源的认识和开发深度不够。该区旅游资源开发虽然一直在进行,且非常受当地政府的重视,
4、但是精品旅游景区(点)却很少,大部分还处于低层次、粗开发状态,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当地旅游资源的特点认识不足。呼伦贝尔市旅游资源的不仅类型丰富,而且数量和规模都十分庞大,目前旅游开发未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文化内涵,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传统式的观光旅游上,旅游者参与的互动性、趣味知识性的活动少,难以满足游客高品位的旅游需求。(三)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区域协调发展的机遇1. 旅游需求日趋多样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传统“观光型”的旅游形式,他们更加注重旅游的参与性、实质性的内容,在旅游活动中也更加注重了其文化方面的内容2.政策的扶持
5、。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旅游业的区域联动发展也迎合了十八大提出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大背景,“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呼伦贝尔市现已经正是列入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总体布局之中。(四)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威胁1.景区建设同质性强由于旅游资源管辖权的重叠问题,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不少景区在建筑风格、服务内容上相互雷同, 缺乏特色。造成旅游景点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不仅造成了游客与企业投资的分散,难以形成旅游企业集群。2.旅游人才缺乏该地旅游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规模不成正比,首先是优秀企业家的缺乏。受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
6、约,呼伦贝尔地区本土的大规模企业较少,由当地大企业家投资当地旅游企业的就更少。其次是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各类旅游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策划创意与营销推广人才还处于短缺的状态,制约了旅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三是导游人员与服务人员缺乏,随着该区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导游员、景区服务员、司机等一线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明显不足。二、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一)打破管辖权限制,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打破一定的行政区域分割,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合作与社会联动的机制,使各区域旅游业发展中能够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 (人力资源、 资金、 技术等 ) ,提高区域间资源配置的效率, 游资源的利用率, 保护旅游资源的价值, 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和冲突。进而增加区域有效的旅游供给,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二))转变思想观念,调整产业及人才结构针对该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存在的不合理因素,要想进行调整,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首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