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的内部审计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未来内部审计的研究作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质量,文献综述 一、引言 内部审计是企业的一种内部经济监督和管理活动。美国内审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在全球推行内部审计制度,尤其是2002年美国一系列财务丑闻发生后,内审的作用更加突出,并被提升到公司治理的高度。而在我国内部审计仍处于起步阶段,一般只有大型企业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审作用不显著。 二、内部审计理论综述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内部审计的研究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的设立因素。Goodwin 和 Kent(2004)
2、运用代理框架和澳大利亚2000年的数据,通过对设有内部审计和没有内部审计公司的对比发现,内部审计的存在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公司规模、资产结构、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正相关。 Carcelloeral(2005)基于对美国 217 家中等规模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主管的调查,研究影响内部审计预算的因素。结果显示内部审计的预算和公司风险、支付监督成本的财务能力以及内部审计外包情况有关,具体表现在内部审计预算额与公司规模、长期负债比例、行业特征等显著正相关,而与内部审计外包比例显著负相关。 2.内部审计外包的影响因素。Adams(2004)认为代理理论有助于解释内部审计外包问题,在决策时应考虑企业经营环境
3、的不确定性,并预测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下组织更可能在企业内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而不是将内部审计职能外包。Widener 和 Selto(2006)及 Rolandetal(2007)运用 Williamson 关于交易成本的四个分析维度,通过建立实证模型来描述并解释内部审计外包的程度,结果显示:资产专用性越低、内部审计活动频率越低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越强,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能性越大。Careyetal(2009)研究了澳大利亚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影响因素,实证发现:成本节约越多、外部审计人员的技术能力越强,则内部审计越容易外包。Abbottetal(2010)从内部审计外包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审计质量和
4、萨班斯法案的关系,并利用2000年法案颁布前的219家公司数据进行多元回归,结果发现,审计委员会越有效运作,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能性就越低,如果审计委员会有权解聘内部审计官的话则外包的可能性更低。 3.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AndereweDChambers等人在内部审计一书中分别从为什么对内部审计进行审计、谁来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及内部审计外部检查和评估内部审计的方式等方面对企业内部审计及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Deangel (1998)认为,审计质量取决于审计者的专业能力和独立性,并假设,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较高的独立性和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4.内部审计与内部控
5、制的关系方面。吉尔考特曼彻对内部审计研究认为“内部控制”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产品;安德鲁钱伯斯等学者指出内部控制概念应作为内部审计那套管理理论的核心;在回首 IIA 五十年时维克托布林克谈到“内部控制”应该最受内部审计关注。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内部审计组织模式设置方面研究。程新生和张宜(2005)利用 2002 年截面数据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较未单设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规模更大。耿建新、李跃然(2006)收集沪市2001年至2004年IPO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数据,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单设内部审计机构对改善公司的治理效果具有一
6、定的作用,其设立时公司主要还是基于管理方面的考虑,并没有上升至公司治理的高度。刘国常和郭慧(2010)以我国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公布的2008年年度报告数据考察影响内部审计特征的因素,研究以审计规模作为内部审计特征的替代变量,结果发现,内部审计规模与公司分支数量显著正相关,与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显著负相关。 2.内部审计外包的影响因素。王光远和瞿曲(2005)建议:应以受托责任为基础,借鉴委托代理、交易成本等理论来考察内部审计外包问题。毕华书和魏众群(2006)从公司特点、知识管理、整合能力、法律环境、委外资源、公司治理要求的角度,认为公司分支机构越多,知识整合能力越强,法律尚未
7、禁止,则外包的可能性越大。胡鲜葵(2009)则从企业规模、服务的可获取性、控制特征、内部审计作用和非核心业务外包的经验角度,分析得出:规模越大,服务的获取性越强,控制风险越大,只进行传统、非核心的确认服务,则外包趋向越强。 3.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研究。阎达五、扬有红(2001)认为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并对内部审计进行科学定位是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关键因素之一。尹世芬(2005)在谈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时提到,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安排中,内部审计是否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是关系到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陈文铭(2007)在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相关问题的探讨中指出,内部审计是全面审查
8、、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专门组织,它存在于会计控制之外,具有其他任何部门和控制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 4.对未来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经研究公司治理推动了内部控制的发展,王光远,刘秋明(2003)指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由控制转变风险。蔡春等(2006)指出由于受公司治理和受托责任控制的要求,内部审计将向持续性认证审计、绩效审计、遵循鉴证、战略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方面转变。 总结与展望:综上,学者在分析过程中所选取的大量材料大都基于西方内部审计实务,鲜有来自我国的经验资料。如果能借鉴西方已有成果,调查了解我国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现实状况,并进行研究、指导,推广先进理念和实务经验,其意义无疑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谭劲松,林静容编译.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结构,广东审计,2006年(2) 2周灿龄,张勇.美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M.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年 3叶晓玲.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研究J. 会计研究,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