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文关于审计的论文范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22530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论文关于审计的论文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审计论文关于审计的论文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审计论文关于审计的论文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论文关于审计的论文范文.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审计的论文范文 基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企业风险管理 胡逢春(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处济南2 5 0 1 0 1) 摘要:随着钢铁产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大型钢铁集团实施资产重组整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全新的内外部环境,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规避审计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质量控制;规避审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0)09(c)-0173-01 随着钢铁产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大型钢铁集团实施资产重组整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全新的内外部环境,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规避审计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

2、审计风险来源于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审计作业过程,以及审计意见的表达等。只有对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才能有助于提高综合处置审计风险的能力,使审计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各项审计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内部审计十个具体准则结合几年来工作实践就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谈几点认识。 1审计方案的质量控制是规避审计风险的前提 审计方案是审计组在实施审计前,对审计工作所作的计划和安排,审计方案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中起着“龙头”作用。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是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的,没有充分的审前调查,难以制

3、定出高质量审计方案。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引起我们审计人员的足够重视。就我们目前内审情况来看,在编制审计方案前根本就不搞审前调查,而且编制的审计方案也比较简单,针对性差,重点也不突出,在其指导下开展审计工作,必然会产生较大的审计风险。 审计方案的制定应把握住三个关键点:一是审计目标要明确,可操作性强,目标易理解、可实现。二要细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要把对实现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确定为重点。三是审计步骤和方法要具体,能够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实现具体审计目标。 2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是规避审计风险的直接保证 (1)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

4、与被审计事项有关的记录,是编制、佐证和解释审计报告的依据。其质量的优劣是评价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手段。为此,我们内审人员应提高认识,正确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和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审计准则中相关要求,只有不断地提高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水平,才会推动内部审计行为更加规范,规避潜在的审计风险。编制一份较为完善的审计工作底稿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应做到内容完整、真实,重点突出。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应做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用词恰当,字迹清晰,格式规范。编制汇总工作底稿应当在详细审阅分项目审计工作底稿并确定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手续完备之后再进行整理,按其性质、内容

5、进行归集。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所附的审计证明材料应当经被审计单位或其他提供证明材料者的认定签字。如果有特殊情况无法认定签字时,审计组应做出书面说明。 (2)审计证据。取证是审计的核心工作,审计结论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鉴定、分析、综合审计证据的过程。审计质量的好坏、结论的可靠与否,直接取决于审计证据的质量和数量。 (3)在编制工作底稿和收集审计证据时要弄清二者之间的区别,不能混淆。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工作记录。而审计证据是由审计人员取得的用以说明审计事项真相,形成审计结论的基础证明材料。 审计工作底稿是反映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过程的记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审

6、计证据是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原始资料,具有明显的客观性。审计工作底稿是编制审计报告的基础。而审计证据是支持审计结论和界定审计查出违规违纪问题的客观依据。审计工作底稿不需要被审计单位签字盖章,其真实性由编制底稿的审计人员负责。而审计证据应有相关单位或人员签字盖章,其真实性由证据的提供者负责。 3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是规避审计风险的关键 客观公正是审计工作的行为准则,审计工作公正与否、审计质量的高低,都能在审计报告中得到集中体现。审计报告是审计全过程的反映,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审计目标实现和审计成果的转化,作用十分重要,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 就目前内审实践来看,普遍存在审计报告评价意见质量不高的问

7、题,报告内容套话、废话多,没有分量,对被审单位的情况或被审计人的陈述不做去伪存真的识别;揭示问题时仅列示审计底稿所反映的问题,而对存在的问题挖掘不深、分析不透;审计评价泛泛而谈,特别是其中改进工作的建议苍白无力,缺乏有价值、有力度、可操作性强的东西。低劣的审计报告不但使内审效果大打折扣,也削弱了内审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1)审计报告的陈述要客观。审计报告的陈述应以审计查证的客观事实为依据,证据要确凿,评价要适当,结论要准确,意见要中肯,建议要可行。 (2)审计报告的内容要完整。审计报告除了在形式上的各要素要完整外,还要求凡审计范围内应予审查和评价的

8、事项,均已得到审查和评价,不应有应予审查而没有审查的事项,也不应有审查后应予评价而没有评价的事项。 (3)审计报告的编制程序要规范。审计报告草稿应当经过审计小组的讨论,还应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审计报告的最终定稿要按规定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的审定。 (4)审计报告的表达要清晰。审计报告层次要分明,重点要突出,语言要准确、朴实、简明。 审计评价在文字表达上一般应用写实的方法,做到文字精炼、表述恰当、论之有据、重点突出,并且要通俗易懂。不要用模棱两可的语言,不要讲过头话,不要用带有感情色彩和含有贬义的形容词,以免词不达意而造成曲解或失实。 (5)审计意见要中肯,审计决定要准确。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

9、应与审计评价口径一致;对被审计事项的定量、定性分析要准确;审计意见要中肯,要有可操作性;审计决定要准确,要有恰当的审计依据,要宽严适度。 4明确审计项目质量责任,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是规避审计风险的间接保证 无论是审计过程的哪一个环节,没有必要的监督和制约,都很难保证把质量控制落到实处。2003年4月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增加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奖励和惩罚措施。 依据“规定”我们内审部门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一要确定审计项目质量责任的范围。对审计组成员、主审、组长、科室负责人,以及分管的领导,都要明确责任,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二要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责任的追究形式,如责令改正错误,告诫、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停职培训、转岗等,通过奖优罚劣来提高质量意识,规避审计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