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各地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23415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各地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各地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各地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各地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各地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各地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各地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各地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北京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评述北京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为87.95,位居全国第一。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等6个分项指标发展均衡,均排在前三位(见表23)。1.北京总部经济基础条件优越,总部存量资源优势突出北京发展总部经济的基础条件得分为80.64(见表24),排名第1,比上一年度提高了2个名次。在基础条件的6个分项指标中,北京的经济实力居全国35个城市的前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53.32亿元,仅次于上海,居第2位;现代服务业发达,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2.09%,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18个百分点。北京的总部存量

2、资源优势突出,拥有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数量均居35个城市前列。北京有41家经商务部和北京市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及92家国内500强企业总部。2009年度世界500强中国企业入选43家,其中总部位于北京的有26家。北京的社会基础条件较好,排名第6位,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条件均较为优越。与其他细分指标相比,北京的环境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46天,比上年提高了5天,环境质量总体状况不断改善,但与其他城市相比排名仍相对靠后。2.北京研发能力具有绝对优势,各分项指标均排在全国前列北京的研发能力在全国35个城市中具有绝对的优势,得分90.61

3、,比排名第二的上海高13.18分。其中人才资源、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等3个分项指标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北京是全国最大的科技、教育和研发基地,人才资源丰富,得分81.68分,排名第一。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为187578人年,居全国前列;每万人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达1309人,仅次于深圳。北京的研发投入水平较高,得分99.99,其中研发经费支出为527.0591亿元,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5.63%,远高于其他城市和地区。从科技成果产出看,北京当年专利申请授权数为14954件,仅次于上海和深圳,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882.56亿元,位居全国35个城市首位。 3.北京商务设施配套能力较强,

4、能充分满足总部企业发展需求北京商务设施得分98.27,排名第1,商务配套能力和水平优势明显,其中商务基本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两个细分指标发展均衡,都排名前2位。从商务基本设施看,北京无论是办公楼竣工房屋面积,还是商业营业用房竣工面积均位于35个城市的前列;北京有各类星级酒店638家,其中三星及以上旅游饭店356家。从信息基础设施看,北京得分96.58,排在第2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完善的商务设施条件和强劲的商务配套服务能力,为发展总部经济特别是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聚集发展提供了现代化、专业化的商务配套与服务体系。 4.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围绕总部需求的专业服务体系完善总部

5、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专业服务业的支撑。北京专业服务业得分99.96,排名第1。其中,金融保险得分99.91,仅次于上海。北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72%,金融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商务服务业等专业服务发展迅速,其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286.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3.75%;实现保费收入498.1亿元,高于全国其他城市。从专业咨询这一细分指标看,北京的专业咨询服务水平高、优势明显,其中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和文化传媒业从业人员分别达到55.55万人和14.51万人,均排在35个城市首位。2007年北京第三产业各行业增加值及所占比重见表25。5.北京开放程度具

6、有突出优势,区域开放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北京的开放程度较强,得分79.71,排名第3,仅次于上海和广州。其中,国际开放水平较高,得分94.95,仅次于上海。北京实现的进出口总额为1929.463亿元,仅次于深圳和上海,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为506572万美元;拥有外资及港澳地区企业驻京代表机构12877家,其中香港企业最多,有2824家;美国企业次之,有2507家(见图23)。与国际开放程度相比,北京的区域开放程度相对较弱,排在第5位。其中,人均邮电业务收入为5544.6元,仅次于深圳市,排在第2位;客运总量、货运总量两个细分指标相对较弱,分别排在35个城市的第9和第12位,北京的区域开放程度还有

7、较大的提升空间。6.北京政府服务排名第三,服务总部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北京的政府服务得分85.82,仅次于上海和青岛,排名第3,比上一年度提升了5个名次。北京在鼓励总部经济发展方面,不断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2009年5月出台了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加大了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吸引力度。北京市服务总部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为总部经济发展营造了优越的政府服务环境。上海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评述上海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为85.35,排名第2。6个分项指标发展均衡,其中政府服务、开放程度排在第1位,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

8、发能力和专业服务4个分项均位居35个城市的第2位(见表26)。1.上海基础条件设施完善,为总部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撑上海的基础条件得分79.27,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2位。各分项指标中,除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相对较弱外,经济实力、总部资源、社会基础、人口与就业4个指标均排在前4位。上海的经济实力强劲,得分92.04,排名第2(见表27)。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为12188.85亿元,比第2位的北京高出2835.5亿元,远高于其他城市,人均GDP为66367元,仅次于深圳和广州;上海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2.58%,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99个百分点,仍有较大的优化和提升空间。上海的总部资源仅次于

9、北京,拥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23家,其中26%是世界500强企业,有国内500强企业总部29家,民营500强企业总部29家。上海的社会基础提升较快,排名第3位,比上一年度提高了3个名次,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与经济实力、总部资源等分项指标相比,上海的环境质量比上一年度下降了4个名次,人均园林绿地面积、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空间。2.上海商务设施条件完善,对各类总部企业的吸引力强上海的商务设施得分98.08,排在第2位。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和商务基本设施两个分项指标均衡发展,分别排在第1和第2位。从信息基础设施看,上海得分99.77,排在35个城市的首

10、位。上海的固定电话用户数为1022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数为1080万户,均居全国第1位;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1776.5万户,居全国前列。从商务基本设施看,上海得分96.4,排名第2,办公楼竣工房屋面积为108.5261万平方米,仅次于北京;商业营业用房竣工面积为239.39万平方米,排名第3。发达的商务设施条件,对于完善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商务配套服务环境,增强上海对国内外各类总部企业的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 3.上海研发能力较强,仍有较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上海的研发能力得分77.43,排名第2,其中人才资源、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3个分项指标发展较为均衡。上海的研发投入水平较高,得分87.61,排名

11、第2。其中科技经费筹集总额为561.2632亿元,研发经费为307.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2%,仍有较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上海的科技成果产出较高,得分98.62,排名第2,如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354.8877亿元;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为24481项,约是深圳的1.57倍、北京的1.64倍。与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相比,上海的人才资源相对较弱,得分61.74,排在35个城市的第6位。 4.上海专业服务业发达完善,金融保险业优势突出上海围绕总部经济发展所需求的专业服务业发达、优势突出,得分95.12,排名第2,其中金融保险和专业咨询两个分项指标发展均衡,都排在前2位。上海是我国的金融中心,2

1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又确立了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上海金融保险业发展迅速,聚集了一批国际国内知名金融机构,目前上海有各类金融机构689家,其中银行业机构124家,保险业机构291家,证券业机构94家;上海还有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165家上海市统计局:200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同时,上海的专业咨询服务业优势明显,得分90.26,排名第2。其中,法律、会计、咨询、广告等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为17.86万人,文化传媒业从业人员为4.43万人,均排名第2,但与第一位的北京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5.上海的政府服务水平

13、居全国首位,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不断增强上海的政府服务水平以97.50的得分,位居全国35个城市之首。上海的法制制度健全,政府服务意识较强,政府管理水平较高,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上海市高度重视发展总部经济,成立了上海市总部经济促进中心,承担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职能,是上海服务各类企业总部的综合性平台;同时,上海市还出台了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及实施意见,以鼓励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促进经济发展。 6.上海开放程度优势独具,国际开放尤为突出上海的开放程度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的绝对优势,得分81.08。其中,上海的国际开放程度最高,得分97.66,排名第1。上海实际利用外资

14、额达791954万美元,远高于其他城市;进出口总额2829.73亿美元,仅次于深圳,排名第2。与国际开放程度相比,上海的区域开放程度得分64.50,排名第4,与排名前3位的广州、重庆和成都相比,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今后,上海要在保持国际开放程度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周边地区以及国内其他城市和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武汉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为51.36分,排在35个主要城市的第10位。从6个分项指标的得分和排名看,影响武汉总部经济发展的各个分项指标较为均衡(见表42)。1.武汉人才、科技资源丰富,研发能力优势明显武汉的研发能力在6个分项指标中最具优势,得分56.91,排名第8位。武汉是

15、我国重要的科技基地之一,科技综合实力较强,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52所高校,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939人,各类科研机构106所,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十分丰富。武汉的科技研发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生物工程、激光、微电子等领域优势明显。同时,武汉的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较高,分别位于全国第9和第10位。 2.武汉基础条件一般,总部存量资源具有一定优势武汉的基础条件排在第14位,且6个分项指标发展的差异较大(见表43)。其中,武汉的总部资源较多,排名第9位,拥有具有总部性质的大企业、大集团较多,既包括武汉本土企业,也包括从外省迁入的总部企业和跨国公司设立的区域性总部。武汉的经济实力较强

16、,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3141.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06%。武汉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条件较好,道路交通、供水、供气、教育、医疗和文化等设施完善。与其他细分指标相比,武汉的人口与就业、环境质量两个指标较弱,例如,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76天,比上一年度增加了3天,但与其他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3.武汉商务设施较完善,能够满足总部企业发展需要武汉的商务设施得分51.31,排在第10位。从两个分项指标看,武汉的信息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固定电话用户数为436.31万户,排名第5,移动电话用户数和互联网用户数也较多;商务基本设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7、在发展总部经济的过程中,武汉要充分考虑总部企业对高端商务设施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商务楼宇、高档酒店及信息、通讯等商务配套设施。 4.武汉专业服务排名第十,具备较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总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保险、中介、咨询等专业服务的支撑,武汉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武汉的金融、证券市场交易活跃,中国人民银行和一批国有商业银行都在武汉市设立了区域性分支机构,法国兴业银行等10余家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在武汉设立了分行或办事机构。同时,武汉的专业咨询服务业发展较快,文化传媒业从业人员达2.04万人,在全国35个城市中排名第6,会计、审计、法律、教育、培训、物流、信息服务等商务服务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5

18、.武汉政府服务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排名居全国前十武汉的政府服务得分70.36,排名第10位。武汉在发展总部经济的过程中,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如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建立武汉在外地投资企业服务机制、加强与总部企业对话沟通、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等,不断提升了政府服务总部经济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6.武汉开放程度排名第14,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有待进一步深化与其他分项指标相比,武汉的开放程度一般,排在第14位。从两个分项指标看,武汉的区域开放程度略高于国际开放程度,客运总量、货运总量等指标的排名相对靠前;武汉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武汉作为国家首批沿江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是外

19、商投资我国中西部的热点地区和首选城市之一,今后应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增强武汉市对于跨国公司区域性总部、国内其他省市和地区大企业总部和区域总部的吸引力。青岛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为51.83,位居全国第9。从6个分项指标的得分与排名看,政府服务和开放程度两个分项指标具有明显的优势(见表40)。1.青岛总部存量资源较多,社会基础等指标有待提高青岛的基础条件不断完善,排在35个城市的第12位(见表41)。从各分项指标看,青岛的总部存量资源较多,排在第8位,拥有海尔、海信、青啤等国内500强企业总部12家,同时也吸引了马士基、汇丰银行、恒安标准人寿、大韩航空等一批知名外资企业区域性总部。青岛

20、的环境质量优越,排名第7,人均园林绿地面积为55.78平方米,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33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1.2%。青岛的经济实力增长较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86.5亿元,增长了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5399元。相比之下,青岛的人口与就业、社会基础等指标相对较薄弱,有待进一步提高。2.青岛注重商务配套设施建设,城市商务环境不断完善青岛的商务设施条件得分50.71,排名第11位。青岛在发展总部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商务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包括改造和完善写字楼、高档酒店、停车场设施、搭建信息网络平台等,不断提高商务设施的智能化条件。 3.青岛政府服务优势突出,服务总部企业发展能

21、力和水平较高青岛的政府服务得分88.34,排名第2,仅次于上海。青岛市政府高度重视总部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入驻总部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出台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专门负责制定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协调处理总部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府服务环境。 4.青岛与国内外地区联系紧密,开放程度具有显著优势青岛是一个开放度较高的城市,经济外向度较高,开放程度得分65.79,在全国排名第6位。青岛与环渤海区域及其他地区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联系紧密,客运总量和货运总量分别为21349.1万人和40757.9万吨,均排在全国前8位。青岛的

22、外贸依存度为94.2%,实际利用外资额38.0652亿美元,接待国外入境旅游人数及实现旅游外汇收入等指标也均排在前列。 5.青岛研发投入水平较高,人才资源有较大提升空间青岛的研发能力排名第18位,三个分项指标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其中,青岛的研发投入力度较大,科技经费筹集总额和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高;科技成果产出能力一般,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专利申请授权数等指标还有待提高。与其他城市相比,青岛的人才资源排名较为靠后。目前,青岛已实施了引进和培育总部企业所需人才的措施,积极构筑公共人事人才服务体系,完善各层次人才培训机制,对总部企业接受应届毕业生、海外留学生等实现绿色通道制度。在这些鼓

23、励政策和措施的促进下,青岛的人才资源将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 6.青岛专业服务发展较快,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个名次与其他指标相比,青岛的整体专业服务较为薄弱,排在第17位,但专业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排名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名次。从分项指标看,青岛的金融保险业发展较好,排在第14位,专业咨询服务还不能充分满足青岛总部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后,青岛要围绕总部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金融保险、法律服务、中介咨询等专业服务业发展,为总部经济提供完善的专业服务支撑。成都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为53.23,位居全国第8,商务设施、基础条件和开放程度等6个分项指标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见表38)。1.成都的城市

24、基础设施完善,基础条件排名提高了1个名次成都的基础条件得分50.21,排名第9位,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个名次。6个分项指标发展的差异较大,其中成都的基础设施完善、优势明显,得分60.92,排名第6位,城市道路交通、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在35个城市中都位居前列;成都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排在第14位(见表39),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3324.1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6525元。成都的总部资源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的西南区域性总部和职能型总部为主,拥有国内500强企业总部6家、民营500强企业总部5家,与其他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成都的人口与就业、社会基础和环境质量等指标均排在10名以后,还有较

25、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2.成都商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个名次成都市各城区都立足区域独特的资源优势,加强商务楼宇、高档酒店等商务设施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总部经济空间载体,成都的商务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排名第7位,比上一年度上升了1个名次。从分项指标看,成都的商务基本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均较为完善,具备良好的办公楼、星级酒店、会展设施以及信息、通讯设施等商务配套基础。 3.成都研发能力排名第12位,人才资源有较大提升空间成都的研发能力得分50.44,排名第12。从三个分项指标看,成都的科技成果产出较高,排名第7位,专利申请授权数为7239项,比上一年增长了2106项;成都的研发投入较高,

26、科技经费筹集总额和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等指标较好;成都的人才资源存量相对较少,除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较高外,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等指标还有待提升。 4.成都专业服务能力较强,金融保险和专业咨询均衡发展成都的专业服务排名第9位,现代服务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金融保险、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等新兴业态发展突出。成都的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393亿元和4119亿元;实现保费收入137.5亿元,排名第7。成都的专业咨询业不断发展,拥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3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了0.14万人。 5.成都政府服务排名第九,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成都

27、市区两级政府都高度重视总部经济发展,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政府服务意识,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并通过举办总部经济发展论坛、召开总部经济年会等多种形式,推进总部经济发展。 6.成都区域开放优势突出,国际开放程度有待进一步深化从开放程度这一指标看,成都的区域开放程度优势明显,得分69.57,排名第3位,仅次于广州和重庆。成都的客运总量为43317.4万人、货运总量为30025.9万吨,排名分别为第3和第7位,与国内其他城市和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的交流与联系非常紧密。但成都的国际开放程度排名较为靠后,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天津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为58.31,位居全国

28、第7。其中,除政府服务外,其他5个分项指标的发展较为均衡(见表36)。1.天津总部资源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和环境质量有待提升天津的基础条件得分54.25,排名第8,6个分项指标具有较大的不均衡性(见表37)。其中,天津的总部存量资源优势较为明显,拥有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等总部企业数量较多,包括丰田汽车技术中心、摩托罗拉等知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及天钢集团、渤海化工等26家国内500强企业总部。天津的经济实力较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50.4亿元,排名第5,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0.54%,现代服务业有待加快发展。天津的社会基础、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

29、等指标相对较弱,排名分别为第13、第17和第28位。2.天津商务设施条件完善,能较好地满足总部经济发展需要从商务设施这一分项指标看,天津得分64.93,排名第6,商务设施条件较为完善,能够较好地满足入驻总部企业发展的需要。天津的商务基本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较为均衡,分别排在第7和第6位。天津的商务楼宇资源、星级酒店等商务基本设施充足,办公楼竣工房屋面积和商业营业用房竣工面积分别为43.675万平方米和139.29万平方米,均排在35个城市的前4位。天津的信息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国际互联网用户、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等指标均排在全国前列。 3.天津研发能力不断增强,排名比上一年度上升了1个名

30、次天津研发能力得分57.57,排名第7,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个名次。但人才资源、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3个分项指标的差异较大,其中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较多,但人才资源相对不足。天津的研发投入较高,科技经费筹集总额为278.14亿元,仅低于北京和上海;研发经费支出为114.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7%。天津的专利申请授权数为5584件,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425件。天津的人才资源存量相对较少,排名第13位,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等指标相对较低。 4.天津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对总部经济的专业服务支撑较强近年来,天津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物流等新

31、兴业态不断发展起来,有效提升了传统服务业,优化了服务业内部结构。天津的专业服务得分62.66,排在35个城市的第6位。从两个分项指标看,天津的专业咨询服务能力较强,排名第5,商务服务业从业人数和文化传媒业从业人数分别为6.85万人和1.85万人,均排在全国前列;天津的金融保险业发展迅速,实现保费收入150.91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州。 5.天津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际开放优势明显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特别是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其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得分68.52,排名第5,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个名次。天津的国际开放程度优势较为明显,排名第4位,实际利用外资额527776万美元,仅

32、次于上海。天津与京津冀、环渤海及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也进一步增强,区域开放程度排名提高到第7位,上升了3个名次。近年来,天津不断创新政府服务理念,在增强政府服务意识、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为总部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也不断增强。但与基础条件、研发能力、商务设施等其他5个分项指标相比,天津的政府服务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南京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为59.39,位居全国第6。除商务设施外,各分项指标的发展较为均衡(见表34)。1.南京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总部经济的基础条件较好南京的基础条件得分58.51,排在35个城市的第6位,经济实力、总部资源、基础设施、人口与就业等分项

33、指标排在前10名(见表35)。南京的经济实力较强,得分62.50,排在第5位。其中,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83.7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3639元,居全国第7位;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42%,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南京的总部资源存量较好,既有苏宁电器等知名本土总部企业,又有巴斯夫、西门子、壳牌等在宁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涉及金融、商贸、通讯、制造等多个行业。南京的社会基础有较大的改善,排在第11位,比上一年度提高了5个名次。2.南京科技研发资源优势突出,研发能力排名第四南京的研发能力得分67.62,排名第4,科技研发资源优势突

34、出。南京高校云集,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高,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1102人,劳动力的平均科技文化水平也较高,人才优势突出;南京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强,科技经费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与人才资源和研发投入相比,南京的科技成果产出排名相对靠后,排在第11位,专利申请授权数为3787项,比上一年度增加了940项,但与其他城市相比,南京科技成果的提升空间较大。 3.南京专业服务排名第八,专业咨询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南京的现代服务业增长较快,已成为南京“保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力量和战略支点。南京围绕总部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服务较好,排名第8位。从分项指标看,南京的金融保险业较具优势,排名第7

35、,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6046亿元,实现保费收入97亿元,均排在全国前10名。南京的专业咨询则相对薄弱,仅排在第17位,会计、法律、中介、咨询、科技和信息服务等商务服务业有待进一步增强。 4.南京政府服务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排名上升到第八位南京的政府服务水平得分77.12,排在第8位,比上一年度上升了4个名次。近年来,南京市紧密围绕各类总部企业对政府服务不断提高的需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创建了“服务型政府综合评价体系”,并将政府的主要职能量化为服务能力、服务质量、行政绩效等若干个指标,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府服务环境。 5.南京开放程度不断

36、提高,比上一年度上升了1个名次南京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得分56.52,排名第10,比上一年度上升了1个名次。与基础条件、研发能力等指标相比,南京的开放程度仍有待进一步增强。南京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较多,吸纳外资能力不断增强,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为19.63亿美元,全市出口额超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260家;南京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不断增多,实现入境旅游收入80764万美元。南京的区域开放程度排名第12位,与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联系较为紧密,与国内其他地区和城市的经济联系与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6.与其他指标相比,南京商务设施条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

37、间南京的商务设施条件排在第12位,与上述其他5个分项指标相比,南京的商务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其中,商务基本设施相对较好,办公楼竣工房屋面积、商业营业用房竣工面积均排在第11位,拥有的三星及以上旅游饭店数排在第9位。南京的信息基础设施条件仅排在第14位,还有较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杭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为61.32,位居全国第5,排名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个名次,6个分项指标的发展相对均衡(见表32)。1.杭州总部存量资源较多,发展总部经济的基础条件较好杭州的经济实力较强、总部存量资源较多、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发展总部经济的基础条件较好,得分60.20,排名第5位(见表33)。从6个分项指标

38、看,杭州的总部资源优势突出,得分71.11,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排名第3。杭州拥有国内500强企业24家,民营500强企业68家,既包括UT斯达康、娃哈哈等本土总部企业,也包括吉利、苏泊尔等从浙江省内其他城市迁入杭州的总部企业。杭州的经济实力较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590元,分别位于全国第7和第8位;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85%,三次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与总部资源和经济实力相比,杭州的基础设施、人口与就业和环境质量等指标还有待进一步增强。2.杭州专业服务排名第五,金融保险和专业咨询均衡发展杭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日益呈现出

39、现代经济的核心作用,中介代理业务不断扩大,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了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杭州的专业服务得分62.70分,排名第5。从分项指标看,杭州的金融保险发达,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154.46亿元、8142.32亿元,分别排在第5和第4位;实现保费收入104.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3.97%。杭州的会计、审计、中介、咨询、法律等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为5.72万人,围绕总部企业需求的专业咨询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3.杭州政府服务能力与水平较高,排在第四位杭州政府服务得分80.24,排名第4位,政府服务能力与水平较高。杭州为吸引总部企业入驻,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削减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间,简

40、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杭州还设立了集中办理中心和专门窗口,以方便企业办理各项事务。同时,杭州特别注重对外向型经济的服务,专门培训服务人员,不断提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4.杭州商务配套设施较完善,商务环境具有一定的优势杭州的整体商务环境较好,商务设施条件得分59.67,排名第8位。从分项指标看,杭州的商务基本设施较具优势,得分61.73,排名第6位,其中办公楼竣工面积、商业营业用房竣工面积和三星级及以上旅游饭店数等指标均排在全国前列。杭州的信息基础设施排名第9,还有较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今后,杭州应充分发挥其良好的商务环境优势,逐步加强商务基本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5.杭州开放程度不断

41、提高,区域开放和国际开放两个分项发展均衡杭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与长三角其他城市乃至海外地区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杭州的开放程度得分62.56,排在第8位。杭州的外向型经济发达,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联系,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为28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达到82.6%,经济外向度较高。 6.与其他指标相比,杭州研发能力有较大提升空间杭州的人才、科技资源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但与基础条件、总部资源等其他指标相比,杭州的研发能力排名第9位,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杭州的科技成果较丰富,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为7563项,排在35个城市的第5位;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研

42、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6%。杭州拥有浙江大学等36所高等院校以及80多个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数36.6万人,人才资源较为丰富,但与其他城市相比,杭州的人才资源拥有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深圳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为74.98,位居全国第4。6个分项指标发展均衡,都位于35个主要城市的前5位(见表30)。1.深圳基础条件良好,社会基础和环境质量优势明显深圳的城市基础条件良好,得分75.82,排名第4,6个细分指标发展较为均衡,其中社会基础和环境质量优势突出,均排在全国前列(见表31)。从社会基础指标看,深圳每十万人拥有的中小学教师数2122人,每十万人拥有医生数88

43、4人,每百万人拥有影剧院数约26个,均居35个主要城市前列。从环境质量指标看,深圳的环境质量十分优越,如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61天,仅次于昆明和海口两个城市。此外,深圳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01.57亿元,居全国第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9645元,增长了14.7%,排名第1。深圳的总部资源得分63.59,排名第6,拥有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数量与其他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今后要在做大做强本土总部企业的同时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总部、区域性总部落户深圳。2.深圳人才资源丰富、科技成果较多,城市研发能力强劲研发能力是深圳6个分项指标中

44、最具优势的,2009年度深圳研发能力得分76.43,排名第3,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个位次。从3个分项指标看,深圳人才资源丰富,以76.71名列第2,仅次于北京。如深圳每万人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4000多人,远高于其他城市。深圳的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较多,如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6%,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当年深圳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为15552项,仅次于上海;深圳的科技经费筹集总额、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等指标也都排在全国前列。 3.深圳金融保险业发达,专业服务体系较为完善从专业服务这一分项看,深圳的专业服务能力较强,得分71.66,排名第4,能够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较完善的服务支撑。深圳作为区域

45、性金融中心,金融保险业发展较好,以79.64的得分排在第4位。2008年深圳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012.16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5.4%,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2.97%。同时,深圳的专业咨询业发展迅速,法律、咨询、广告、知识产权等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10.16万人,比一年度增长了8.7%;文化传媒业从业人员1.58万人,位居全国前列。 4.深圳的开放程度较高,国际开放优势明显深圳市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是全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深圳的开放程度优势突出,得分77.88,排在第4位。深圳的对外经济与贸易联系频繁,国际开放得分94.77,位居全国第3。2007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875.33亿美

46、元,外贸出口总额连续15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的榜首;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额36.622亿美元。相比之下,深圳的区域开放程度有待增强,得分60.98,排在第9位。总体上看,深圳与香港及珠三角其他城市的经济交往与联系非常紧密,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深圳与“泛珠三角”地区以及全国其他城市和地区的联系。 5.深圳政府服务水平较高,为总部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深圳的政府服务能力与水平较高,得分79.73,排名第5。无论是从政府服务绩效、政策公开透明度,还是从投资者满意度等方面看,深圳均位于全国城市前列。2008年深圳市发布了1号文件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建立市长与总部企业对话

47、机制,举办“市长CEO对话会”等便利措施,为总部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6.深圳商务设施较完善,与其他指标相比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深圳商务设施较好,得分67.71,居全国第5,能基本满足总部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与研发能力、基础条件、专业服务和开放程度等其他指标相比,深圳的商务设施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从分项指标看,深圳的办公楼竣工面积为36.8331万平方米,居全国第6位;商业营业用房竣工面积和三星级及以上旅游饭店数等指标均排在第7位;深圳信息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数和国际互联网用户数等指标都处于全国前列。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为75.52,位居全国第3。基础条件、商务设施

48、等6个分项指标发展较为均衡,都排在前6位(见表28)。1.广州基础条件具有突出优势,对各类总部资源的吸引力有待提升 2009年度广州基础条件得分76.60,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排名第3,优势较为明显(见表29)。总体来看,广州基础条件的6个分项指标发展较为均衡。其中,广州的基础设施条件优势突出,得分76.42,居全国前列。广州的经济实力较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1808元,仅次于深圳;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41%,比上一年度提高了0.81个百分点。广州的环境质量优势突出,得分71.09,排在全国第3位,仅次于深圳和厦门两市。人均园林绿地面积为182.98平方米,仅次于深圳,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33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23%。广州的总部存量资源得分64.64,排在第5位,与北京、上海相比,无论是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还是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