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23587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8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xx县“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xx县“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xx县“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xx县“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县“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35目录第一章 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基础、机遇与挑战2(一)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基础2(二)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机遇3(三)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挑战4第二章 总体思路、规划目标与指标5(一)总体思路5(二)指导原则5(三)规划目标5第三章 工作重点和规划布局8(一)工作重点8(二)规划布局9第四章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10(一)推进策略10(二)循环型生态农业体系建设10(三)着力发展新能源产业14(四)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建设17(五)循环型工业体系建设19(六)循环型社会体系建设21第五章 项目规划23(一)项目概况和分类23(二)资金来源与安排23(三)效果分析

2、与预测23第六章 保障措施与政策26(一)加强体制机制建设26(二)完善政策保障体系26(三)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26(四)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指标体系26(五)强化人才引进与队伍建设26(六)推进公众宣传与教育26(七)积极寻求国际合作27附件:xx县循环经济战略发展项目规划表 第一章 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基础、机遇与挑战(一)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基础xx县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二、三次产业协调互动的绿色产业体系,带动循环经济全面推进。“十二五”期间,xx县通过了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先后获批为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示范区和北京市循环经

3、济发展试点县等。在一系列试点带动下,xx县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循环经济工作全面启动。1、 有机循环农业奠定初步基础都市型现代农业和有机循环农业发展较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等有了长足发展。2009年获得有机认证的企业和基地57家,有机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0%。涌现出北京归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循环经济典型企业,带动了周边村镇的发展 2、新能源产业初呈集群式发展态势2008年4月份,以八达岭经济开发区为基础,xx县与中关村共建“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基地”正式挂牌,2009年6月,北京市授予开发区“北京市

4、新能源产业基地”称号。八达岭新能源产业基地现已吸引了中材科技风电叶片、京能30兆瓦太阳能综合示范、京仪100兆瓦太阳能组件生产等一批骨干企业和项目入驻,初步形成了风电、光伏装备制造、研发检测及新能源创业创新、示范应用等产业聚集。2009年,开发区新能源企业产值13.8亿元,同比增长2倍,产值规模已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7%。3、 生态性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县现已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景区景点和宾馆饭店,旅游接待能力显著增强。华风温泉大城堡等一批饭店获批为“银叶级”绿色旅游饭店,八达岭长城等一批景区获批为“绿色旅游景区”达标单位。xx县先后获得了“中国旅游名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和“中国

5、十佳休闲旅游县”等一系列殊荣。据统计,2009年xx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64.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5亿元,有力地促进了xx县经济实现绿色增长。4、 节能减排降耗成效显著2009年末,xx县万元GDP能耗下降28.3%,提前超额完成“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下达的万元GDP能耗下降16.24%的目标。万元GDP水耗较2005年下降55.1%,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35.1个百分点。全县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83%,保持全市一流水平。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推广与利用效果显著。通过一批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的建设推进,使得xx县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工作

6、迈上新台阶。xx县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比例由2005年的2.2%提高到2009年的15%,居北京市各区县首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5、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机制初步形成xx县专门成立了新能源与循环经济办公室,用以推进和管理全县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从而为加快循环经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体制基础。同时xx县认真贯彻落国家、北京市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减免税政策,协助、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沼气发电上网,政策实施和管理体系日趋完善。(二)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机遇1、坚实的战略基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把循环经济置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框架下来推进,发展循

7、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同时国家正在着手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这些为xx县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基础。2、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保障国家先后颁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企业节能、节材、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标准和管理制度;加大了试点示范工作的力度,同时建立和完善了区域环境补偿机制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结合北京市和xx县相关政策法规,从而为xx县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3、良好的发展契机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是市委赋予xx探索绿色发展之路的

8、崇高使命,是xx县“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定位。同时在北京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xx县也被确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这就要求xx县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重视和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绿色发展,从而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良好契机。4、丰富的资源禀赋xx县地热面积大、藏埋深度浅,便于大规模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作为北京市风密度最大的区域,年有效风能储值达到5382兆焦/平方米年;xx日照时间充沛,总辐射量在5600-6000兆焦耳/平方米年之间,是全国的最高值地区之一;xx县种植业总播种面积达31.67万亩,主要以玉米为主,占总播种面积的99.4%, 年产秸秆28万吨,玉米芯3万吨, 可为生物质

9、成型燃料和秸秆气化提供充足的生物质原料;72.5%的林木绿化率和较为发达农牧业可谓xx县提供巨大的生物质能。xx县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可极大促进xx县能源结构优化提升、同时促进高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有力保障。5、扎实的工作基础xx县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产业生态化改造、循环经济试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可再生能源使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绩。最近五年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国家生态县、北京市新能源产业基地等十余项荣誉。自2009年以来, xx县先后编制、制定了xx县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纲要(2010-2012年)和xx县低碳经济社会示范区、xx县乡村旅

10、游休闲产业发展、xx县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xx县有机循环农业等多项专门行动纲要和方案,并按照北京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制定了xx县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2010-2012年)。更重要的是,xx县以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为发展路线图的“十三五”时期发展纲要已经获得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成为xx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这些已有的工作基础无疑为接下来全面提升和推进xx县循环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挑战1、“绿色北京示范区”对xx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绿色北京”行动计划提出,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全面弘扬绿色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宜居的生态环

11、境,将北京初步建设成为生产清洁化、消费友好化、环境优美化、资源高效化的绿色现代化世界城市。xx县定位“绿色北京示范区”,要为其他区县发展做出表率,将对xx县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急需要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手段。2、经济实力相对较弱2009年xx县GDP仅为61.48亿元,仅占北京市当年GDP的0.52%,同时低于同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门头沟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等区县;2009年xx县财政收入为6.35亿元,为北京市各区县最低。这说明xx县在经济发展上与北京市总体发展以及兄弟区县相比还有较大差距。3、能源效率相对较低尽管节能减排政策实施以来,xx县在提升能源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

12、绩,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1.1吨标准煤,下降到2009年的0.7612吨标准煤,但这一数值仍高于北京市0.6345吨标准煤的平均水平。发展循环经济,非常重要的一环就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因此xx县相对较低的能源效率无疑成为促进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4、循环经济发展欠缺系统性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生产、生活各领域分工协作,互融共进。但就xx县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尽管各产业低碳发展均有亮点,但产业间、生活与生产间缺乏充分深入的融合,突出表现在工业和第三产业融合不足,农业与服务旅游业缺少深入联系,从而导致xx县循环经济发展多“点”状发展,缺乏立体化与规模化发展,从而影响了xx县循环经济的建

13、设和发展。第二章 总体思路、规划目标与指标(一)总体思路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要求,立足“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围绕建设“绿色北京”发展示范区的战略目标,以加快绿色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切入点,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充分发挥xx县资源与产业发展的优势,努力建设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园区、循环型产业和循环型社会四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构筑北京市乃至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二)指导原则1、“3R”并重,减量化优先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

14、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实现废物再利用、资源化。2、全面布局,点线面结合把循环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纳入xx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中,融入生态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消费结构和消费、文化观念调整转变的各项工作之中。注意点、线、面的有机结合, 政府、企业、全民共同参与和积极推进。3、突出重点, 联动发展以农业为循环经济的起点,坚持生态农业、新能源产业和生态旅游业并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与新能源、生态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的跨产业复合循环经济,带动xx产业整体的生态化转型发展和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绿色增长。通过三产协调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形成具有“xx特色

15、”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径。(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到“十三五”末,形成以循环农业为主体、新能源产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施一个新城、打造四个示范镇、发展三个示范村、建设四条循环经济沟、完善两个试点企业等示范工程。使全县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完善,建设循环型社会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而将xx打造成“绿色北京示范区”循环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近期目标 (2011-2012):到2012年, 以都市生态循环农业为主体,新能源产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两翼的循环经济构想, 初步建立xx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机制,构筑绿色北京示范区,重

16、点在于典型示范。近期目标主要实施策略在于通过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基地、园区建设和促进传统产业生产方式改变,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循环经济的初级模式。与此同时,通过大力倡导循环经济理念,加强公众宣传和引导力度,形成全社会参与,确保近期初步形成发展循环经济机制。中期目标 (2013-2015):在典型示范成果基础上,到2015年全面完善和建成xx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机制,形成都市生态循环农业、新能源产业和生态旅游业三产融合的循环产业体系。在中期目标实施战略方面,主要通过重点实施,全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模式,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期末基本实现把xx县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目标

17、,成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2、具体指标为切实有效地实现xx县循环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从经济发展、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治理控制等四方面,设定具体的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为便于考核,“十三五”期间的2012年作为一个规划短期时间点。经济发展方面。“十三五”期间,xx县经济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提高,三次产业更趋融合的循环产业体系,从而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表2-1 经济发展指标目标层指标单位2009201020122015经济发展指标全县GDP总额亿元61.4867.0084.00118.00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万元1.051.081.251.580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

18、入万元2.162.402.803.53生态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3.614.014.515.0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58.513.518.0生态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1.412.014.016.0资源消耗方面。xx县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能耗、水耗显著下降(每年降低5%)。生态农业进一步加强,力争到“十三五”末,有机农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到20%。化肥施用量大幅减少。表2-2 资源消耗指标目标层指标单位2009201020122015资源消耗指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万元0.7450.7390.6980.641单位产值水耗吨/万元-1109580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千

19、克/公顷-260220200资源综合利用。农业方面,秸秆综合利用率到2015年达到85%、畜禽粪便资源化率达到92%。工业方面,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污水、再生水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循环经济带动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比重“十三五”末占到30%。表2-3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目标层指标单位2009201020122015资源综合利用指标秸秆综合利用率%75808285集约化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率%65.770809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1.25828595生活垃圾资源化率%-304260污水资源回用率%-899195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20、率%93.7949597可再生能源比重%15202530环境控制与治理方面。新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主要污染物排放显著下降,计划期末均达到市级要求,进一步巩固xx得以继续保持绿色优势。表2-4 环境治理控制指标目标层指标单位2009201020122015环境治理控制指标新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496100村镇污水处理率%-394560二氧化硫排放量吨4151达到市级要求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吨-达到市级要求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吨1029达到市级要求氨氮排放量吨1174达到市级要求第三章 工作重点和规划布局 (一)工作重点1、突出一个主题大力促进一、二、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和资

21、源循环利用。即全面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循环与可持续发展。2、抓好两个重点领域即在生产和消费领域全面贯彻循环经济理念,使产品在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社会生活消费从传统消费模式向现代消费模式转变,大力提倡和推动绿色消费,引导公众转变观念,选择崇尚自然、崇尚环保、追求健康、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3、建立“一体两翼”三个产业融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建立“一体两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建立以生态农业为主体,以

22、新能源产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两翼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3-1 xx循环经济发展模式4、落实四项任务一是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和服务的源头减少能源及原材料的采用,削减污染物的产生;三是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通过强化产业耦合链接,着力构建循环型产业链;四是大力发展新能源环保产业, 更加注重开发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技术与装备。5、抓好五个环节一是在资源开采(开发)环节,加强管理,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二是在资源消耗(利用)环节,加强对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水等资

23、源消耗管理,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三是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加强对废弃物产量大、污染重的重点行业管理,提高“三废”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四是在再生资源利用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体系;五是在社会消费环节,要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6、落实六项工作结合xx县经济社会和产业的发展情况,重点落实以下六项工作: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制度建设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xx县循环经济的发展。(二)规划布局按照试点示范先行、点线面共同推进的原则,选择典型的

24、企业、行业、园区、村镇、沟域等,依照各自特点,适时推进循环经济试点项目,从而带动全县循环经济工作。循环经济的规划布局,将遵循xx县“十三五”时期发展纲要提出的构建“一城一川两园四带”和十个新的战略增长极的总体产业与区域功能布局的思路,重点围绕突出一个新城、打造四个示范镇、发展三个示范村、完善两个试点企业和建设四条循环经济沟域的战略部署进行项目布局。突出一个新城。以循环经济试点为契机,做好xx县垃圾综合处理工程、xx县污泥资源利用工程等项目建设。由此带动以xx城区为核心,北部沿香龙路形成的商务休闲旅游发展区和南部沿妫河形成的生态休闲旅游区的城区旅游和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打造四个示范镇。以德青源、

25、归原有机奶两个循环经济试点为龙头,带动康庄、张山营、旧县、大榆树四个循环经济示范镇建设。充分发挥种植、养殖业发达的特点,建立种植、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回用种植、养殖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并逐步覆盖所有川区乡镇。发展三个示范村。以新能源参观展示作为民俗旅游特色,推动大榆树镇岳家营、东桑园和井庄镇柳沟村三个循环经济示范村建设。围绕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建立“秸秆食用菌秸秆气燃料”的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围绕农村居民生活污染物,开展污水处理再利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以及建筑垃圾压块等减量化、资源化的循环经济试点探索。完善两个试点企业。以德青源、归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典型,做好北京市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

26、业循环项目,以此带动试点企业所在乡镇的产业发展。建立起秸秆综合回收厌氧发酵产沼气压缩供气,以及养殖场粪便沼气供能回田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四条循环经济沟域。围绕沟域的资源环境与产业特色,探索符合沟域特色的循环经济示范新模式。重点发展如下四条沟域:(1)千家店镇百里山水画廊、四海镇“四季花海”现代生态农业和珍珠泉乡“珍珠山水”生态休闲一条沟;(2)旧县镇龙庆峡郊野森林公园、大庄科乡生态旅游一条沟;(3)八达岭镇石峡谷、张山营镇古龙酒庄产业带一条沟;(4)刘斌堡乡有机果品观光采摘和永宁镇风动石休闲谷一条沟。第四章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推进策略基于xx县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与工作重点

27、,循环经济推进过程要注意区分生产与生活两个领域,抓好物质与能量两类循环,凸显“一体两翼”发展模式,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消费、废弃物产生和资源再利用等环节。在发展路径上由点到线成面,从企业(个体)内的循环提升为企业(个体)间的循环,从产业内的循环提升为产业间的循环,从社区内的循环提升为区域间的循环。通过企业、产业和沟域等不同范围内的循环经济建设,实现区域循环经济的大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策略与实现途径如图4-1所示。图4-1 xx县循环经济推进策略与实现途径(二)循环型生态农业体系建设1、总体思路和目标以川区为主,坚持有机循环和高端高效的发展方向,开发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种功能,大力发展都

28、市型现代生态农业。把设施农业作为高效循环农业的基础,融入教育示范、休闲观光、展览展示、采摘体验等多种功能,建成一批兼具生产和旅游休闲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强化农业的循环、生态休闲展示功能。结合xx县农业发展实际,以种植业为基础、精品养殖业为重点,通过推进集约化种植和设施农业(节水、节地、减少农药化肥施用)、培育和完善农业循环产业链、打造生产、养殖、观光基地等举措,逐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提高农业生产系统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体系的形成。见图4-2。“十三五”发展具体目标:到2015年实现绿色有机农业产值7.5亿元,达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0%左右。

29、从2011年到2015年,每年完成新增有机认证企业和基地20家,总量达到150家。同时,充分利用农业养殖和种植产生的废弃物、粪便和秸秆、林木资源开发生物质能源,实现秸秆资源开发固体成型燃料和秸秆沼气利用率20%、大中型沼气工程利用企业和农户畜牧业养殖粪便资源率15%。图4-2 xx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2、推进集约化种植按照xx县农业种植的特点和资源禀赋,倡导农户实施集约化耕作,建设综合集约化种植配套示范基地,采取膜下灌溉、槽式栽培、抗旱化学制剂、水肥一体高效节水、化学调控、保护性耕作、平衡施肥、非充分灌溉等科学技术措施,在保证增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灌溉用水,保护地表水资源,同时大量降低化肥农业

30、使用强度,控制农业面源污染。3、构建循环农业产业链在现有生态农业发展基础上,适时合理延伸产业链条,完善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搭建农工复合和一三产复合循环经济产业链,从而形成xx循环经济农业体系的骨架,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格局的形成。精品奶牛养殖产业链。即“玉米种植有机饲料奶牛养殖沼气发电有机肥料、有机饲料种植业”产业链。通过此链可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肉蛋鸡产业链。即“玉米种植蛋鸡养殖沼气发电有机肥料、有机饲料种植业”产业链。有机水果产业链。即“禽粪沼气池有机肥料有机水果”产业链。进行土壤改良、田间基本建设,把禽粪和沼气渣等有机肥料,运往有机水果生

31、产基地,向市场供应有机水果产品。有机蔬菜产业链。即“禽粪沼气池有机肥料有机蔬菜”产业链。把禽粪、沼气渣等有机肥料,运往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生产有机蔬菜。对蔬菜生产的废弃物进行回收,采用消毒、脱水工艺,加工成饲料添加剂,供养殖场使用。食用菌产业链。即“奶牛养殖+玉米种植粪便、秸秆食用菌养殖”产业链。利用牛粪和玉米秸秆,进行食用菌栽培。与此同时,采收食用菌后的菌糠作为种植的有机肥料,应用于农业种植。沼气产业链。建立起秸秆综合回收厌氧发酵产沼气压缩供气,以及养殖场粪便沼气供能回田的沼气循环经济模式。在已有11处大中型沼气基础上,继续对牛场和猪场以及农户养殖粪便进行有效回收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生态旅游产

32、业链。延长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农业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本着“大地景观化、生态园林化”原则,精心策划旅游线路沿线的大地景观,强化农业的生态休闲展示功能,打造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将大尺度的农业生态景观与民俗休闲、体育赛事、历史文化等各种资源结合,培育特色生态旅游产业。根据农村居民自身优势和农业资源特点,开发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民俗风情表演、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延长农民增收链和扩大项目外延性。4、打造生态农业基地根据xx县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未来发展的布局,适宜建立有机农产品市场、生态养殖加工和农业观光三大基地。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绿色饲料、有机水果、有机蔬菜和食用菌装配等

33、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表4-1 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空间布局主要建设基地项目区域有机饲料生产基地康庄、张山营、永宁等川区10万亩玉米生产带有机水果生产基地张山营镇有机苹果和葡萄基地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康庄、永宁、旧县、沈家营蔬菜种植区食用菌栽培基地奶牛养殖场牛粪和农作物秸秆堆制食用菌栽培基地生态养殖加工基地。以发展有机畜禽产品核心,对生态养殖加工基地建设统筹规划,构建上下游产业相衔接、关联企业相聚集的发展格局。重点发展建设两个基地:(1)以归原有机奶为主、辅以普通奶,辐射旧县镇万方奶牛养殖合作社、南山套农业园、北京青山绿水养殖中心、北京金长城奶牛中心等。(2)以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实施精

34、品蛋鸡养殖加工产业的集聚,构建绿色蛋鸡养殖基地。配套基地建设,实施沼气发电工程,从而实现能源的替代,同时产生有机肥料。另外利用沼气产生的电、热、沼液、沼渣等,建立有机蔬菜种植大棚,可以丰富精品蛋鸡养殖加工基地的产业结构。农业观光基地。通过张山营为区域中心的北山休闲度假产业带和以八达岭长城景区所辐射的长城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带的开发建设,以及东部山区沟域经济休闲观光产业带的形成来带动三个区域产业带内农业观光基地的建设实施。以有机农业基地、设施农业园区和生态养殖加工基地为依托,建立农业观光基地。重点发展农业观光、农村社区旅游、休闲农业和农业博览园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形成“食、宿、行、娱、购、游”相配套的

35、一体化服务体系。6、 重点推动循环农业示范项目(1) 循环农业示范镇建设 康庄农业生态循环示范 - 建立有机玉米和秸秆综合利用、有机奶、食用菌、有机肥加工、有机蔬菜、有机水果观光产业六个示范区和中水回用生态循环; 张山营镇有机果园沼液利用 在德青源大型沼气工程基础上,建立沼液输送主管线、建设沼气贮存池、沼液调节稀释池和沼液灌溉明渠等(注:本示范项目已经启动实施); 旧县镇养殖循环经济示范:以养牛业粪便,带动蚯蚓养殖,建沼气和有机肥联产项目带动养牛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2) 循环农业示范村建设 岳家营循环经济示范村建设 启动“秸秆-食用菌-秸秆气”、“秸秆-食用菌-花卉栽培基质”和“污水-中水-

36、灌溉绿化”三循环项目; 东桑园循环经济示范村建设 在推动风能、生物质能、设施农业、污水处理、农舍供暖综合发展项目基础上,建设一个生态、节能科普示范、循环经济教育基地,建设“新能源观光第一村”。(3) 沟域经济区循环农业发展 四海镇、珍珠泉乡沟域建设 - 采用“牧-沼-菌-肥-花(粮)”循环模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延长产业链,促使农业连环增值; 大庄科乡沟域建设 示范打造空中蜜蜂养殖业,中间有机果品产业,树下板栗蘑菇种植的有机食用菌“三层立体”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八达岭镇沟域建设 - 利用千亩果园废弃果枝建设生物质压块站,对设施大棚实施集中供暖,项目村建设中水回用工程用于沟域内景观及灌溉用水;

37、千家店镇沟域建设 - 利用养殖鸡263万只, 养殖牛、羊、猪万头(只),年排畜禽粪便1.5万吨和污水4.5万吨,建山区沼气站,中水利用,有机肥生产再利用项目。(三)着力发展新能源产业1、总体思路和目标坚持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为手段,以“国家绿色能源县”建设为指导,积极引入高端产业项目,打造八达岭新能源产业集聚区,跨越式发展新能源产业;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的新能源应用推广的新型示范区,最终将xx县打造成为“绿色北京”建设的示范标杆和国际化的新能源形象展示中心。(1)到2015年具体指标:新能源占全县能源消耗总量的30左右;新能源产业总

38、产值达120亿元以上,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50兆瓦左右。其中:风电装机达到200兆瓦左右;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装机达到150兆瓦左右;建设阳光浴室200个以上,民用太阳能总集热面积达到3万平米以上;建设沼气站20个左右,生物质燃气年供气量300万立方左右;实现地热供暖面积250万平米;推广新能源汽车500辆。(2) 发展布局“十三五”时期,要形成xx县新能源发展“一一三四”的布局。具体来讲: 建设一个新能源产业基地积极建设北京市新能源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节能技术等新能源和环保产业,使其成为我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领域重要

39、的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 突出一个绿色能源产业示范园区围绕绿色能源技术研发与示范基地,打造xx县绿色能源产业示范园区,使其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能源总部基地、研发中心、商务中心和展示中心。 构建三个高端旅游休闲新能源商务区合理规划,重点布局,形成以张山营镇为区域中心,以德青源沼气利用和辉煌国际旅游度假区两个知名企业为代表的北山带国际新能源旅游休闲度假区;以八达岭长城景区、八达岭山区旅游集散特色镇和xx音乐文化营地为代表的南山带旅游休闲度假区;以新城为中心,新华人寿培训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代表的新城中部高端旅游休闲商务区。通过三个区域的重点建设,以地热供暖、中水回用、太阳能利用以及智能电网

40、建设为特色,把xx构建成集旅游、休闲和新能源综合利用为一体的高端旅游休闲商务区。 打造四个示范镇近期以德青源生态养殖园、归原有机奶两个企业为龙头,带动康庄、张山营、旧县、大榆树四个新能源示范镇建设。在此基础上,通过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步覆盖所有川区乡镇。2、新能源发展重点任务(1)产业发展思路及重点 产业发展思路:以新能源产业基地为重点,遵循“高端化、精品化、融合化”的原则,加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引入,以占领产业高端为目标,打造完备的产业链条,实现新能源产业的集聚。 产业发展重点:打造以风电产业、太阳能产业为主导产业,以会展业、旅游业、教育培训业以及现代农业为关联产业的产业结构体系。 风电产业

41、培育引进风电整机制造企业,重点开展风电整机设计和叶片、轴承、变频器、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努力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开展标准制定、技术检测和应用示范,着力解决风电市场消纳和并网运行管理问题,推行全寿命周期服务,加快开发适应我国风况、环境条件和电网运行要求的风电设备,打造集关键零部件制造、系统集成、风电场开发与服务于一体的优势产业链。 太阳能产业大力引进太阳能利用领域的强势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太阳能利用创新发展工程,重点围绕第二代薄膜电池、第三代高倍聚光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装备,加强联合攻关、产业化、应用示范和标准制定,加快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广泛开展国内外电厂工程总承包,打

42、造集高端装备及零部件与太阳电池及组件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光伏电站和太阳能热电站输出于一体的太阳能产业链。 关联产业会展业:举办和吸引国内外相关类型的展会、技术研讨会;积极培育和引进专业的会展企业,通过新能源企业的主动配合,促进xx县新能源方面的会展业发展。旅游业:注重企业厂房的生产流线和景观的设计,通过合理安排,打造具有参观、培训和教育价值的工业旅游路线;大力推广以新能源利用为主题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教育培训业:大力引进新能源相关研究机构,促进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与相关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组织相关技术专家制定、出台相关的技术及操作标准,建立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能源设备制造技术培训中心及推广应用展览

43、展示中心。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工厂化的种植业、养殖业,在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加强沼气产业引导和培育。(2)建设xx县绿色能源产业示范园区以打造“国际绿能城”为目标,重点建设xx绿色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在园区内积极培育产业链条中研发和市场的高端环节。完善商务服务、金融服务、人才服务等产业发展环境,吸引新能源企业总部和技术研发型企业入驻。科学建设风能、太阳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新能源应用项目,结合工业旅游、会展等服务,形成“小规模、有亮点、多样化”的新能源展示体验集中区。(3)强化新能源示范项目的推广应用 推广思路坚持与新能源产业发展互动、与新城和新农村建设密切结合的原则,以多样化、高效化、循环化为

44、方向,加大示范项目的引进和推进力度,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水平和档次。 重点领域 太阳能从光伏、光热两方面加以应用,其主要用途为照明、热水、景观、示范、农业生产、部分发电需求等。 太阳能光热:- 城区新建公共建筑和住宅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促进太阳能光热规模应用- 在分散居民点积极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 继续推进农村和小城镇的阳光浴室工程- 建设一批日光温室蔬菜供暖大棚- 支持中科院1兆瓦太阳能光热发电示范项目的建设太阳能光伏- 推动德青源、新能源产业基地孵化器光伏屋顶电站建设- 建设京能31兆瓦、国电龙源10兆瓦太阳能发电站等示范项目- 在道路、公园、广场、车站等公共设施照明中推广使用太阳能

45、路灯,在夜景工程中推广使用太阳能景观灯,打造一批新能源照明景观示范工程 生物质能重点发展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其主要用途在于炊事、取暖、发电、示范、化石燃料的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替代等。沼气:依托工业有机废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农村养殖集中地区建设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站,探索联村供气路径,解决工厂供热和居民炊事用气问题。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在有资源和应用有条件的镇村,建设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加工厂,实行规模化生产。在农村试点生物质锅炉集中供暖工程,实现农宅供暖新突破。 风能稳步推进在京藏高速、京包铁路八达岭镇、康庄镇沿线和在白河堡水库北岸测风工作,尽快进行数据论证,为未来风电发展做好准备。

46、地热积极开发xx深浅层地热资源,满足供暖、制冷和生活热水需求。重点建设xx新城自由街、石河营地热应用示范项目,总供热面积大约达到135万平米。 其他- 在公交、出租行业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动新能源汽车试点县建设- 依托xx县大规模风电场、光伏电场等新能源电场项目,建设智能电网,提高本地电网调峰能力和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 在推广应用新能源的同时,重视保温墙、吊炕等节能环保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四)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建设1、基本思路将旅游产业和一、二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旅游消费附加价值。加大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投资力度,深入挖掘、整合、宣传xx县旅游资源,积极探索和发展景观、休闲养生等特色旅游产品;以绿色酒店、饭店为重点,推进旅游业节能、节水、减排;利用本地特色,发展绿色旅游商品生产。xx县发展生态旅游的总体框架,见图4-3。图4-3 xx县发展生态旅游的总体框架2、 基本目标坚持可持续旅游发展观,在保持旅游产业增长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资源的科学保护,发展旅游业为低碳化产业。2015年实现接待游客2172.7万人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