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23733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总报告: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9-2010)走出“进退两难”的中国宏观经济内容摘要:在强大的刺激政策与存货调整周期的作用下,2009 年中国宏观 经济成功走出了自 2008 年 3 季度以来深度下滑的低谷,实体经济出现超预期 反弹,通胀预期开始抬头,资产价格快速提升,宏观经济景气快速回升,但外 需下滑严重。预计全年 GDP 增长 8.56%、CPI 增长-0.7%,贸易顺差较 2008 年减少 874 亿美元。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整体开始进入“政策刺激性反弹阶段”向“市场需求反弹 阶段”的过渡阶段。这决定了中国宏观经济超预期反弹具有“政策主导性”、“结构 不平衡性”、“动力不稳定性”、“

2、增长要素缺少互动性”以及“总体发展方向的易变 性”等特点,未来中国宏观经济将步入“进退两难”的局面,出现“双 W 轮动”的调 整模式,面临多目标约束下的“政策有效组合困境”。依据上述判断和模型预测,2010 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 化:1)总体而言,GDP 全年增速将较 2009 年持续回升,但季度同比增速却 与 2009 年相反,呈现出轻微的下滑趋势,呈现“倒 V”型,全年增长速度将达到9.42%。2)在基数效应和政策调整的作用下,投资增速出现回落,但由于中长期投 资项目的惯性等因素,2010 年投资增速将在 25.4%左右。3)受消费信心回升、消费刺激政策的持续、收入政策的改

3、革以及收入绝对 水平上台阶等因素的影响,2010 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名义增速持续提升,达到18.2%,但剔出价格因素之后,消费的实际增速较 2009 年有轻微回落。4)世界经济虽然提前摆脱了经济衰退,但复苏的道路依然漫长。这决定了2010 年进出口增速将得到改善,但绝对水平依然较低,贸易总额同比增长11.3%,进口增长 13.3%、出口增长 12.2%、贸易顺差出现小幅回升。5)在经济复苏和货币投放的滞后效应的作用下,2010 年全社会流动性依 然充裕,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水平将出现双双提升的局面,但物价水平上涨幅 度将明显低于资产价格上涨的幅度,预计 2010 年信贷总量将收缩至 7.2-7.

4、8 万 亿,狭义货币供应 M1 增速为 17.2%,M2 增速为 18.3%,CPI 增速为 2.4%, GDP 平减指数为 2.9%。2010 年,中国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问题,资产价格的 高涨可能成为关注的重心。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是,以“以进为退”的策略,来突破目前所面临的“进 退两难”的困境和多目标约束下的“政策有效组合困境”。 “以退为退”、“以稳促退” 的策略将无法实现“经济全面复苏”与“宏观刺激政策顺利退出”的二元目标。“以 进为退”、保持中国较高的增长速度、在高速中调结构和促改革、在连续性中谋 退出,可能是中国近期的最佳选择。在宏观调控中相对弱化“结构目标”、“通胀 目标”、强

5、化“速度目标”是解决多目标约束下的“政策有效组合困境”有效之道。 对于 2010 年宏观经济调控的具体政策建议如下:1、“以进为退”的本质并非是单纯保持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 政府性反弹的持续或加速打下基础,而是要在保持政府刺激性需求相对稳定的 基础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扶持市场性需求方面大规模进入,为市场性需 求的复苏以及内生增长机制的形成打下基础。因此,未来货币政策应当进一步 强化流动性对于实体经济的渗透,而不是防止价格的复苏。未来的财政政策应 当强化各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工资形成机制的改革、民生工程的建设以及 公共服务的建设,而不是进行基础建设投资的。财政赤字在 2010

6、年财政收入 上扬的前提下不宜减少,货币政策在维持 M2 和 M1 正常增长的同时,新增信 贷总量不少于 7.2 万亿。2、稳定目前各类在建项目的政府投资,对于地方新建项目和进一步的投资 膨胀进行适度约束,防止 2011-2012 年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恶化而带来大量的 “烂尾工程”,使结构性问题进一步恶化。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府投入必须加强 和落实。3、民间投资的启动不能以资金保障和利率补贴为主,而是以行业开放以及 准入调整为主。同时,应当约束大型国有企业在利润和资金高涨的状态下进一步进入一般竞争性领域,防止出现过度的“国进民退”。4、消费启动依赖于社会工程的建设和制度建设,而不是单纯一次性收入的

7、 增长。因此,2009 年消费政策可以适度延续或局部扩张,但不宜大规模、全方 位进行,因为过度的消费性政策刺激可能成为真正的市场性消费启动的障碍, 使未来的退出带来不必要的波动或社会动荡。消费政策应当与民生工程、工资 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的完善相结合。5、应当以“投资杠杆率”控制为主、利率调控为辅,对 2010 年可能出现的 资产价格暴涨进行制约,其中核心的工具包括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适度提高、股 票保证金交易限制、非保障性住房抵押贷款条件的提高、严格热钱流入以及差 别化利率调整等。6、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是 2010 年的重点,供给放量依然是政策调整的落脚 点,但关键在于土地供给和土地

8、囤积的管理。7、虽然 2010 年通货膨胀问题应当弱化,但对于一些瓶颈产业的供应以及 关键产品的价格变化依然要保持高度关注。8、热钱的大规模涌入是 2010 年汇率调整、资本市场管理必须关注的重点。9、贸易政策保持相对稳定,不宜进一步出台政策刺激出口的复苏,进口政 策和对外投资政策应当保持积极的态势。10、结构性调整可以在战略上高调提出,但在短期宏观调控上不宜用劲过 猛。“产能过剩”必须动态化处理,不宜过分依赖增量收缩和行政规划来解决周 期性产能过剩问题。第一部分总体判断与预测在强大的刺激政策与存货调整周期的作用下,2009 年中国宏观经济成功走 出了自 2008 年 3 季度以来深度下滑的低

9、谷。虽然外贸形势依然严峻,但在投 资和消费扩张的引领下,实体经济出现超预期反弹,通胀预期开始抬头,资产 价格快速提升,宏观经济景气快速回升,中国宏观经济整体开始进入“政策刺激 性反弹阶段”向“市场需求反弹阶段”的过渡阶段, 2009 年的宏观经济在超预期 反弹的表现下呈现出以下 8 大特点:1)各种 GDP、投资、消费、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企业利润以及总体 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等指标都出现了大幅度回升,远远超过各级经济主体的预期, 中国宏观经济成功摆脱了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的深度下滑,实现了超预期的触 底反弹。2)从总量来看,GDP 同比增速逐季提升,呈现“V”型反弹的态势,但从环 比增速来看,

10、呈现“V”+“倒 V”型,中国宏观经济并没有出现 2 个季度以上的持 续加速局面,环比增速的波动表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刺激效应已经度过其加速 阶段,开始步入平稳增长阶段。3)从部门指标来看,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发电量、财政收入、PMI 指数等指标的同比增速出现大幅度的提高,但一方面由于财政收入、发电量、 贸易顺差以及 PMI 指数等指标存在着结构性变异等因素,另一方面其总额水平 依然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这些指标同比增速提升所反映的宏观经济状况与实际 的宏观经济状况存在偏差,宏观经济的反弹力度要小于这些数据的状况。4)从经济增长的因素来看,触底回升与超预期反弹的因素是多元的,既有 内需扩张、存货调

11、整的因素、也有基数效应的因素,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源依 然来源于政策刺激性反弹和存货周期调整,市场性自发需求依然低迷,具有强 烈的局部性和易变性,标志着经济全面复苏的核心指标“市场自我循环、自 我驱动的内生增长动力机制”还远远没有形成。中国宏观经济处于“政策刺激性 反弹阶段”向“市场需求反弹阶段”的过渡阶段,具有强烈的结构不平衡性、动力 不稳定性、增长要素缺少互动性等特点。这决定了中国宏观经济具有“易变性”, 产出缺口依然存在大幅波动的可能。5)从经济结构来看,经济下滑以及经济刺激的双重作用使中国宏观经济结 构出现了外需比重 、重化工比重、东部比重以及单位 GDP 能耗等指标下降的 重大变化,但

12、这些变化大部分具有短暂性和过渡性的特点,中国重化工业的率 先反弹、下游产业和出口产业的持续低迷意味着中国结构性问题将进一步凸现。6)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流动性向实体经济参透性低下的双重力量作用 下,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地产价格与房产价格同步提升的“正反馈机制”的形成将使房地产复苏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7)在货币极度扩张、中国经济率先反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恢复性上涨等 因素的作用下,中国通货膨胀预期抬头,在引领经济预期逆转的同时,给中国 宏观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8)虽然由于基数效应、全球经济走出低谷等因素,自 2009 年第 4 季度起 进出口同比增速将大幅度改进,但进口增速的反弹力度将明显

13、超过出口反弹的 速度,中国外需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上述 8 大方面说明了中国宏观经济目前超预期反弹具有“政策主导性”、“结 构不平衡性”、“动力不稳定性”、“增长要素缺少互动性”以及“总体发展方向的易 变性”等特点,未来中国宏观经济未来将发生以下几种变化:1)“双 W 轮动”的调整模式。在经济内在惯性、政策持续刺激和世界经济 反弹等多元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将在 2010 延续增长的态势,但从周 期角度来看,中国宏观经济调整很可能呈现出“双 W 轮动”模式,即从 GDP 同 比增速来看,中国宏观经济在短期为“V”型,但中期却呈现为“W”型,中国宏观 经济在 2010 虽然没有“ 二次探底”

14、 的可能,但内在矛盾累积的作用下,在2011-2012 年依然存在较强的中期下行力量;从环比增速来看,中国宏观经济 在 2008-2010 年将呈现“W”轮动的模式,内生的、持续加速的力量还没有形成, 产出缺口存在强烈波动的趋势。2)步入“进退两难”的局面。2010 年中国宏观经济将步入经济增长动力机 制转换的关键阶段,“政策刺激性反弹阶段”向“市场需求反弹阶段”的全面过渡决 定了 2010 年中国宏观经济及其政策选择可能进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一方 面,刺激政策的持续或进一步放大很可能带来短期的快速回升和经济的过热, 但却可能使政策主导性反弹压制市场复苏力量的培育,未来投资驱动增长模式

15、的内在矛盾越来越激化,结构恶化、产能过剩降进一步恶化,从而导致宏观经 济在中期的不可持续,甚至出现在中期的“第二次探底”;另一方面,简单采取 退出政策将使政策刺激性需求急剧萎缩,刚刚启动的局部的、还没有形成自我 循环的市场动力机制夭折,宏观经济在短期内出现“第二次探底”。因此,如何 摆脱“进退两难”的困境,避免宏观经济在短期或中期内出现“第二次探底”,成为 考验 2010 年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和政策实施节奏的核心焦点。3)“两难决策”在多领域同时集中凸现。 “进退两难”困境还集中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第一、重工业主导的经济复苏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之间的冲突; 第二、无就业复苏与增加就业的刺激方案之

16、间的困境;第三、进一步出口刺激、 出口快速回升与不平衡调整之间的冲突;第四、房地产作为民生产业与作为经 济支柱产业之间的冲突;第五、作为地方政府核心财源的房地产土地与作为中央政府农业基础的土地之间的冲突;第六、结构调整进程中“存量调整”与“增量 调整”之间的冲突;第七、汇率政策调整中“贬”与“升”两难选择;第八、被中长 期投资项目和地方政府“双重绑架”的货币政策在“数量主导型退出”与“价格主导 型退出”上的两难选择;第九、战略调整问题在短期战术层面进行独立实施带来 的“长”与“短”之间的冲突。4)可能面临多目标约束下的“政策有效组合困境”。在“保增长”、“调结构”、 “扩内需”、“促民生”、“

17、管预期”等多重目标的约束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可能面 临政策组合无法实现“有效组合”的困境,宏观调控目标必须进行重新调整,其 中部分目标必须弱化,部分目标必须舍弃。5)“以进为退”可能是上策。如何突破目前所面临的“进退两难”的困境和多 目标约束下的“政策有效组合困境”,是中国宏观经济在“政策刺激性反弹阶段” 向“市场需求反弹阶段”的全面过渡阶段的核心任务。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脆弱 性、经济结构的刚性以及结构调整的长期性决定了目前学术界立柱的“以退为 退”、“以稳促退”的策略无法达到“经济全面复苏”与“宏观刺激政策顺利退出”的二 元目标。“以进为退、保持中国较高的增长速度、在高速中调结构、在连续性中

18、 谋退出”可能是中国近期的最佳选择。因此,相对弱化“结构目标”、“通胀目标”、 强化“速度目标”是解决多目标约束下的“政策有效组合困境”有效之道。本报告基于上述各种判断,设定以下主要外生参数:(1)2010 年中央财政 预算赤字为 7500 亿元;(2)2010 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兑换率为 6.60:1。依据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 模型,分年度预测 2009 年与 2010 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其主要指标预测结果如下:1)2009 年全年 GDP 增长达到 8.57%,比 2008 年回落 0.43 个百分点,“保 八”目标较好实现。2010 年,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

19、业持续回升的作用下,全年 GDP 增速持续回升,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 9.42%。2)2009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名义增长速度达到 33.4%,比 2008 年提升 7.9个百分点。2010 年,由于基数效应和政策调整,全社会固定资产名义增速较2009 年有所回落,达到 24.5%,但由于再存货投资的回升,投资对于 GDP 增 长的贡献率将同比回升。3)2009 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名义增速达到 15.6%,较 2008 年回落 6 个 百分点,但剔出价格因素之后,实际增速提高 0.6 个百分点。2010 年,受消费 信心回升、消费刺激政策的持续、收入政策的改革以及收入绝对水平上台阶等 因素的影

20、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名义增速持续提升,达到 18.2%,但剔出价格 因素之后,消费的实际增速较 2009 年由轻微回落。4)2009 年全年贸易总额估计下降 14.5%,进口下降 12.5%,出口下降16.1%,贸易顺差为 2080 亿美元,较 2008 年减少 874 亿美元。2010 年,受 到世界经济复苏、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汇率关系重调、贸易摩擦持续以及中国 经济持续反弹等因素的作用,进出口增速将得到改善,但绝对水平依然处于较 低的状况,贸易总额同比增长 11.3%,进口增长 13.3%、出口增长 12.2%、 贸易顺差出现小幅回升。5)在前 3 季度信贷总量急剧扩张与第 4 季度适度收

21、缩的作用下,2009 年 全年的信贷总量超过 10 万亿,M2 增速 24.8%、M1 增速 26.6%。2010 年,在 银行体系资本充足率、信贷惯性以及政策调整等多元因素的约束下,信贷总量 将收缩至 7.2-7.8 万亿,但流动性依然充裕,狭义货币供应 M1 达到 17.2%, M2 增长 18.3%。6)2009 年,在产能过剩、价格翘尾、货币供应的提高以及国际大宗商品 价格的低水平回升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全年物价水平在低水平状态下出现平 稳提升,全年 CPI 估计在-0.7%,GDP 平减指数为-2.5%。2010 年,由于 2008 年货币供应量天量提升的滞后效应、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

22、参透性提高、货币流 通速度加快、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升、实体经济回暖以及石油价格持续回 升等因素的作用下,2010 年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但在产能过剩、世界经济复 苏进程依然缓慢、秋粮丰收以及金融市场的资金蓄水池效应等因素的作用下, CPI 增速将达到 2.4%,GDP 平减指数为 2.9%,中国没有十分明显的通货膨胀问题。表 12009 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预测指标2008 年2009 年预测2010 年预测1、GDP 增速(%)9.08.579.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5.14.9第二产业增加值(%)9.39.110.2第三产业增加值(%)9.58.99.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23、资172291(25.5%)229840(33.4%)286380(24.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8488(21.6%)125410(15.6%)148240(18.2%)3、出口(亿美元)14285(17.2%)11990(-16.1%)13450(12.2%)进口(亿美元)11331(18.5%)9910(-12.5%)11230(13.3%)4、狭义货币供应量 M1 增长率(%)9.126.617.1广义货币供应 量 M2 增长率(%)17.824.818.3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率(%)5.9-0.72.4GDP 平减指数上涨率(%)7.8-2.52.9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

24、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第二部分超预期反弹的 2009 年中国宏观经济及其性质A、超预期反弹的十大表现2009 年中国宏观经济在“一揽子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出现了超预期的反弹。 大规模的政府投入、天量的信贷投放、大范围的产业调整和振兴、大力度的科 技投入和大幅度的社会保障建设计划使中国实体经济成为这次世界经济危机 中最先触底回升的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国内外 14 家权威机构在 2008 年底所做的平均预测水平 2.2 个百分点,成功实现了政府预计的增长目标。这 种超预期反弹集中体现在以下 10 大方面:图 1: 中国 GDP 超预期反弹1110 10.6 10.29 9876546.86.17.98

25、.910.52008.1 2008.2 2008.3 2008.4 2009.1 2009.2 2009.3 2009.4GDP当季同比增速(%) 14家国内外机构2008年底预测的平均值(%)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一、在投资和消费的推动下,内需快速弥补外需下滑的缺口,GDP 同比 增速逐季回升,全年水平预计将达到 8.56%。其中,消费拉动 4.1 个百分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47.9%;投资拉动 7.4个百分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86.4%,而净出口拉动为-2.94 个百分点。表 2:中国 2009 年 GDP 增长拉动因素的分解1 季度1-2 季度1-3 季度1-4

26、 季度消费拉动率3.73.84.04.1贡献率60.7%53.5%51.9%47.9%投资拉动率2.96.27.37.4贡献率47.5%87.3%94.8%86.4%其中:存货投资因素-5.1-3.3-2.2-1.9净出口拉动率-0.5-2.9-3.6-2.94GDP 实际增速6.17.17.78.5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二、在扩张性的信贷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支持下,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止跌、 井喷”的态势,并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止跌反弹的核心,全年增速将达到 33.4%, 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 86.4%。在固定资产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资金 1-10 月累计增速达到

27、76.3%,创1997 年来的历史新高;国家贷款 1-10 月累计增速达到 49.2%,成为仅次于 2003 年同期水平的历史第二高度;而企业自筹资金近增长 32.9%,与 2002-2003 年 水平相当,同时,企业自筹中自有资金 1-10 月累计增速仅为 10.1%,大部分来 源于其他途径。图 2: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增速及其结构(%)16014012010080604020 2009-102009-032008-072007-112007-042006-082005-122005-052004-092004-022003-062002-102002-032001-072000-112

28、000-041999-081998-121998-051997-091997-020-20固定资产投资 资金来源中国 家预算内资金 增速_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资金来源中国 内贷款增速_ 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资金来源中自 筹资金增速_ 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资金来源小计 增速_累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三、在消费政策和收入水平的层级效应的作用下,消费逆势而上,维持在 高位水平,全年预计累计增速将达到 15.6%,实际增速达到 17.1%,对 GDP 的贡献率达到 47.9%,成为中国内需扩张的第二核心因素。2008 年第四季度到 2009 年第一季度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虽然出现下滑,但

29、 在“汽车购置税”、“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房地产政策”等措施的刺激下,大 宗商品消费快速提升,使名义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快速从 2 月的 11.2%上升到10 月的 16.2%,实际增速从 13.2 上升到 17.5%,基本接近 15 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前三季度全国共销售汽车 966 万辆,超过去年全年销量,同比增长 34.2%; 全国限额以上企业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 24.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 个百分点;家电下乡政策不仅活跃了农村市场,而且带动家电销售图 3:消费状况全面改善30 9925 979520 9315 918910 872009-052008-08200

30、7-112007-022006-052005-082004-112004-022003-052002-082001-112001-022000-051999-081998-111998-021997-051996-081995-115 85实际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_当月 消费者信心指数_当月(右轴)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的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销售家电下乡产品 2083 万台,实现销售额 388 亿 元,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0.5 个百分点;另外,随着商品房销售的快 速增长,相关商品销售也保持较快增长,今年前三季度限额以上企业家具、建 筑装潢

31、材料零售额分别增长 32.3%和 21.1%,同比加快 4.3 个和 16.8 个百分点。10 月份,这些领域进一步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2003-03在收入方面, 虽然金融危机对居民实际收入的冲击较大,但在转移支付政 策的作用下,2009 年居民收入回升较快,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1-9 月 农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达到 10%,城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 同比增长 11.3%,高于 2007 年同期的增长水平。2009-092009-032008-092008-032007-092007-032006-092006-032005-09图 4:居民家庭收入增长回升迅速2004-0

32、92004-032003-0920.015.010.05.02002-092002-030.02005-03农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速_累计数 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_累计实际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四、在各种刺激政策的作用下,重工业引领工业出现低水平快速回升,工 业增加值增速,主要工业产量增速回升迅猛。图 5:工业增加值回升较快22171272009-102009-092009-082009-072009-062009-052009-042009-032009-022008-122008-112008-102008-092008-082008-072008-062

33、008-052008-042008-032008-022007-122007-112007-102007-092007-082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_当月轻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_当月 重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_当月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2008 年 11 月,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速创自 2002 年 2 月以来的新低。自此, 中国工业在低水平基础上出现恢复性上涨,到 10 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到16.1%,基本达到正常年份的平均水平。其中重工业恢复较为迅猛,增速从 2008 年 11 月的 3.4%上升至 2009 年 10 月的 18.1%。而轻工业却只从 2008 年 12 月

34、的 8.1%回升到 2009 年的 11.3%,依然处于历史偏低的水平。工业回升的另一个核心标志就是工业生产活动得到恢复、主要的工业品产 量出现大幅度回调。例如发电量 1-10 月同比增长 3.2%,其中当月同比增速从2009 年 1 月的-10.5%上升至 10 月的 17.11%;汽车 1-10 同比增长 37.5%,其中当月同比增速从 2009 年 1 月的-21.62%上涨到 10 月的 78.55%;粗钢 1-10月同比增长 10.5%,其中当月同比增速从 2009 年 1 月-10.5%上升到 10 月的42.42%;水泥 1-10 月同比增长 18.7%,其中当月同比增速从 20

35、09 年 1 月的-2.1%上涨到 10 月的 23.85%。图 6:主要工业品产量回升较快100806040202009-102009-082009-062009-042009-022008-122008-102008-082008-062008-042008-022007-122007-102007-082007-062007-042007-022006-122006-100-20-40发电量产量增速_当月 粗钢产量增速_当月 汽车产量增速_当月 水泥产量增速_当月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五、两大核心支柱产业:制造业与房地产快速回升,为中国宏观经济企稳 回升打下了基础。

36、2009 年标志着制造业景气状况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出现了快速回升,从 历史最低点 2008 年 10 月的 38.8%直线上升到 2009 年 10 月的 55.2%,连续 8个月高于临界值 50%。图 7:PMI 指数回升706050403020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_生产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_新订单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而房地产行业几大关键指标都出现明显好转,有些指标已经超越历史高点, 使房地产市场出现逆市繁荣的景象。例如 1-10 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速达到53.3%,销售额同比增速达到 79.2%,都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开

37、始回升,1-10 月同比增长 18.9%,当月同比增速呈现加速的态势。图 8:房地产销售增速井喷与投资增速回升9079.260 53.530 18.92009-102009-092009-082009-072009-062009-052009-042009-032009-022008-122008-112008-102008-092008-082008-072008-062008-052008-042008-032008-022007-122007-112007-102007-092007-082007-070-30商品房销售额增速_累计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_累计 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增速_累计数

38、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六、各项企业效益指标得到较大改善,企业利润降幅大幅度收窄,工业亏 损企业亏损总额开始负增长。1-8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增速为-10.61%,降幅比 1-2 月 下降了 26.66 个百分点。而对于 22 个省市 1-9 月份工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9.1%,降幅比 1-8 月份缩小 4.0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工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 增速也由 2008 年 11 月的 181.68%快速下降到 2009 年 8 月的-18.79%。从上 市公司公布的第三季度业绩来看,上市公司利润改善状况自 2 季度以来呈现加 速的态势。2009-082009-

39、052009-022008-112008-082008-052007-02图 9:企业效益指标大幅度改善2007-08200150100502008-022006-120-502007-112007-05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_累计 工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增速_累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七、在加强征收、成品油税费改革、消费税率提升、基数效应以及实体经 济回升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财政收入先跌后升,增速回调迅猛。自 2009 年 5 月后,财政改变了 2008 年 11 月以来同比负增长的局面。财 政当月同比增速从 1 月的-17.1%上升到 10 月的 28.45%,1-10

40、月累计增加7.5%,全年财政收入增长 8%的目标基本能够实现。图 10:财政增速回升较快6050403020102009-082009-032008-092008-042007-102007-052006-112006-062006-012005-072005-022004-082004-032003-092003-042002-102002-052001-112001-062001-012000-072000-021999-081999-031998-091998-041997-101997-051996-110-10-20-30财政收入当月同比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

41、所八、在经济反弹和信贷扩张的作用下,中国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状态, CPI和 PPI 回升,通货膨胀预期开始抬头。在经济加速下滑的过程中,中国于今年 2 月步入通货紧缩的状态,CPI 和 PPI 同比增速双双步入负增长状态。但是这种局面在经济反弹以及货币极度的 扩张的作用下,5 月 PPI 环比由负转正;7 月 CPI 环比由负转正,PPI 同比增 速、原材料价格同比增速触底回升;11 月 CPI 同比转正。与此同时,标志着通 图 11:CPI 环比、同比开始由负转正图 12:PPI 与原材料价格开始回升1086422009-102009-092009-082009-072009-062009-0

42、52009-042009-032009-022009-012008-122008-112008-102008-092008-082008-072008-062008-052008-042008-032008-022008-010-2-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增速_当月CPI同比增速22009-042009-032009-022009-010-2-4-6-8-10-12-142009-102009-092009-082009-072009-062009-05PPI环比PPI同比原材料价格同比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货膨胀压力的核心指标:M2 与 GDP 的增速缺口和 M2 与工

43、业增加值的增速缺 口都出现前所未有的急剧上扬。进入 2009 年以来这两种指标一路上升,目前 达到 21.6 个百分点和 20.6 个百分点,通货膨胀压力状态大幅上扬。图 13:通货膨胀压力指标上扬至历史最高点2520151052009-092009-032008-092008-032007-092007-032006-092006-032005-092005-032004-092004-032003-092003-032002-092002-032001-092001-032000-092000-031999-091999-030-5M2与GDP的增速缺口 M2与工业增加值的增速缺口数据来源

44、: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九、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预期的刺激下,各类资产价格回升 迅速。2009 年中国货币政策达到前所未有的宽松状态。2009 年 10 月末,广义货币供 应量(M2)余额为 58.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29.42%,增幅比上年末高 11.60 个百 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 20.75 万亿元,同比增长 32.03%,比上月 末高 2.53 个百分点,1-10 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 8.92 万亿元,同比多增 5.26 万亿元。这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企业投资意愿和居民消费意愿下滑、流动 性对实体经济的渗透性大幅下滑的环境下,使货币大量流向资本和投机领域。 从而导致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以及黄金等投资品价格大幅度上扬。图 14:房地产价格上扬121086422009-102009-092009-082009-072009-062009-052009-042009-032009-02Jan-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