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23824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011年)北京赛迪世纪信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2011年10月目 录目 录2前言4一、研究目的4二、主要结论4第一章 “十二五”中国循环经济现状与趋势5一、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51、中国循环经济进入全面示范阶段52、中国循环经济建设领域与模式6二、“十二五”中国循环经济建设趋势131、企业持续提升清洁生产水平,资源循环利用由局部拓展至全产业链132、工业园区逐步搭建生态产业网,不同产业链耦合度日趋紧密143、城市循环经济子系统逐步完善,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深度结合14第二章 循环经济重大需求分析16一、企业层面161、亟需加强组织与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设162、亟需加强先进循

2、环经济核心技术的研发163、亟需加强咨询服务与信息化手段的应用16二、园区层面171、亟需延伸产业链,推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172、亟需搭建生态工业园信息平台,推动园区资源深度整合173、亟需依据园区形成机理,选择不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8三、城市层面181、亟需借助节能环保技术推动城市节能降耗182、亟需加强城市静脉产业发展,促进社会废弃物消纳193、亟需推进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合作机制19第三章 中国循环经济建设方案与重点技术体系21一、总体建设方案21二、循环经济技术体系221、核心技术层222、模式构建层233、信息平台支撑层234、组织与政策保障体系235、科技创新保障体系23

3、第四章 循环经济建设策略25一、企业层面251、树立绿色设计理念,重视企业社会责任252、大力研发和应用循环关键技术,推行清洁生产253、配合政府搭建信息交换平台,建立绿色生产体系26二、园区层面261、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引导企业自主建立共赢发展模式262、强化工业园区管理职责,明确园区准入企业类型263、实行区别对待的金融财税措施和能源供应政策27三、城市层面271、加强支撑体系建设,完善各项政策保障272、以科技为导向,突破重点集成技术及信息平台的研发283、增强理念宣传,构建城市生态环境伦理体系28附录:循环经济实施案例分析29济南钢铁集团:产业共生网络优化设计与信息平台开发密切结合29

4、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信息共享为核心,通过生态工业形成物流、能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跨产业流动31苏州: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与社会体系协调发展的特色城市循环经济32前言一、研究目的循环经济是我国推进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北京赛迪世纪信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迪信息”)综合研究了企业层面、园区层面和城市层面的循环经济创新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挑战,对不同领域循环经济的建设趋势做出了预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循环经济建设方案、技术体系以及发展策略等,为企业、园区和政府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提供参考。二、主要结论 1、随着我国政策体系的完善和技术支撑

5、作用的增强,城市、工业园区和企业等不同主体都在积极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未来几年内我国各地区的循环经济工作将进入全面实施期。2、不同层面循环经济建设有着不同的需求:城市层面,亟需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健全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在配套静脉产业的发展下,构建循环型社会;园区层面,亟需以延伸产业链和优化园区发展模式为主,通过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园区多种产业间资源利用深度整合;企业层面,亟需加强政府支撑动力,从核心技术研发与信息化手段应用入手,促进企业资源深度循环利用。3、“十二五”期间,我国循环经济建设方案应以全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通过支撑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技术升级,完善对资源、能源的合理开发与梯级循环利用

6、等,从城市、园区和企业等各个层面的全方位角度,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应包括核心技术层、模式构建层、信息平台支撑层、组织与政策保障体系和科技创新保障体系等组成。4、不同层面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设策略:城市层面以科技为导向、以政策为保障,构建社会资源大循环体系;园区层面强化管理职责、明确发展方向,引导企业建立共赢发展模式;企业层面重视社会责任、研发关键技术,协助政府构建绿色生产网络。第一章 中国循环经济现状与趋势一、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1、中国循环经济进入全面示范阶段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简称3R原则)活动的总称。我国循环

7、经济起步于20世纪末,至2002年为理念倡导阶段;20032005年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步入国家决策阶段,期间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指导地区发展循环经济;20062010年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全面进入示范试点阶段,国家不但出台了更为全面、具体的政策法规,而且还在选择循环经济试点、设立专项资金和规范管理办法等方面持续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在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推动下,全国循环经济建设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出台、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技术支撑作用初见成效、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循环经济已经由理念变为行动,并取得积极成效。图1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阶段示意图资料

8、来源:赛迪信息 2011,102、中国循环经济建设领域与模式我国循环经济建设集中在城市、工业园区和企业三个层面。各个层面建设模式有所差异。(1)城市层面城市层面,近些年来我国正逐步在各行业间搭建输入-输出端资源综合信息平台,促进不同行业间构建循环型社会。目前已有辽宁、浙江、广东、北京、天津、贵阳等近30个省市正积极开始在省级、城市的尺度上探索循环经济发展建设模式。图2 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省市空间分布图(截止2010年)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赛迪信息整理 2011,10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综合模式是在城市生态循环系统和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支撑下的循环型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有机组合和共生,主要包括城市

9、生产循环系统、城市物流循环系统、城市消费循环系统、城市生态资源系统、城市社会系统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发展模式等内容。城市生产循环系统的发展模式是:构筑生态工业链,建立物质交换关系,使系统中的物质和能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实现整个城市生产系统的循环化和生态化转向。城市物流循环系统的发展模式是:将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落实到服务产业内各行业各部门,大力发展废旧物资回收产业。城市消费循环系统的发展模式是:在消费领域倡导绿色消费,逐步形成循环型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使用可循环利用的产品或绿色产品,减少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的产生,并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城市生态资源系统的

10、发展模式是:在城市这个人工系统中建立起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的自我平衡机制,扭转城市发展中缺少对生态因素关注的现象。城市社会发展系统的发展模式是:重点推进环境标志、有机食品和节能产品的认证、绿色采购;绿色社区创建,以及通过宣传、引导和利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鼓励公众绿色消费等。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发展模式是: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建设和改造公共基础设施系统,特别是通过实行城市污水集中分类处理,构建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图3 典型城市循环经济产业模式资料来源:赛迪信息 2011,10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我国重点省市循环经济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其中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北京市2009年万元GDP水

11、耗为31.2立方米,同比下降6.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6.13%。主要污染物COD和SO2的排放量分别从2005年的11.6万吨和19.06万吨减少到2009年的9.88万吨和11.88万吨;北京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8%,林木绿化率达到52.6%。此外,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161立方米,比2005年下降了43%;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比2005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约为80%,比2005年上升了34个百分点。(2)工业园区层面 建立工业园区层面的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在中观层次和范围上的实现方式。当前国内

12、重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正逐步以生态学的理念,引导企业间积极构建以物质流和能量流为主,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型工业园区。截止2010年,我国已初步构建了三十多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其中包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北省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苏州工业园、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海南省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区等。图4 国家级第一、二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空间分布图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赛迪信息整理 2011,10表1 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业园区国家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园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北省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工业

13、园区、黑龙江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化学工业区、江苏省张家港扬子江冶金工业园、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工业园区、四川西部化工城、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第二批试点园区天津市临港工业区、大连松木岛化工园区、吉林省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上海莘庄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扬州经济开发区、浙江绍兴滨海工业园区、福建泉港石化工业园区、江西永修云山经济开发区、湖北宜昌经济开发区、湖北武汉市青山区、湖南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海南省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区、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重庆长寿化工产业园区、青海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14、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新疆库尔勒经济开发区。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赛迪信息整理 2011,10当前我国工业园区层面的循环经济建设模式,主要包括物质集成、能量和水系统集成和信息集成三大类。其中物质集成主要指通过产品体系规划、元素集成以及数学优化方法构建原料、产品、副产品及废物的工业生态链,实现物质的最优循环利用。物质集成是我国园区循环经济建设最多的模式之一,当前我国河北省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扬州经济开发区等是园区循环经济物质集成建设较好的代表。其次,能量和水系统集成是指实现工业园区系统内能量、水的有效利用,不仅包括园区内各企业间能量的交换,而且还包括工业水资源分类深度处理,以实现能量和水循环利

15、用等。当前能量和水系统集成在我国很多园区内的应用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张家港扬子江冶金工业园、武汉市青山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是我国能量和水系统集成模式应用较好的循环经济园区代表。信息集成指通过数模数据库信息流交换,多方位,长短期结合的综合利用,实现园区内企业间信息互通、园区间物料/能量合作的循环经济建设模式。当前由于园区内企业间、园区间信息互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信息集成模式在我国取得显著成效的园区较少,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循环经济信息集成模式的代表。从应用模式角度来看,我国园区层面的循环经济建设主要呈现出以园区和政府主导为主,企业自主参与为辅的现象。图5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链

16、总体示意图资料来源:赛迪信息 2011,10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建设成效为例,从水系统集成角度来看,当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以泰达自来水公司为主体的供水与污水处理系统到达的日供水能力为18万吨、日处理能力10万吨,以新水源公司为主体的中水回用系统,连续微滤的产水量达到3万吨/日,RO反渗透法的产水量达到1万吨/日。从信息系统集成角度来看,当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建设固废资源信息网,开发区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主管部门掌握了全区65家固体废物产生重点企业的具体信息和57家废物回收单位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区域固体废物管理战略方案、完善工业废物资源交换与管理网络系统、建设区域固体废物源头分

17、拣与回收再利用工程奠定了基础。 (3)企业层面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构建企业层面小循环体系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在国家政策的持续推进下,攀钢、包钢、济钢、太钢等重点大中型钢铁厂;北京水泥厂、内蒙古乌兰水泥厂、吉林亚泰集团、江西华春等重点建材企业;山西焦化集团、山东鲁北企业集团、四川宜宾天原等化工企业;此外还包括:有色、煤炭、电力、石化、机械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工业企业开展了大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打造企业内部循环链条,实施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表2 重点行业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钢铁行业鞍本钢铁集团、攀枝花钢铁集团、包头钢铁集团、济南钢铁集团、莱芜钢铁

18、集团、宝山钢铁公司、太原钢铁集团、马鞍山钢铁公司、福建三钢集团、重庆钢铁集团。有色金属行业金川集团、中国铝业公司中州分公司、江西铜业集团、株洲冶炼集团、包头铝业公司、河南商电铝业集团、云南驰宏锌锗公司、安徽铜陵有色金属公司、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广西河池市南方有色冶炼公司、云南铜业公司、云南锡业集团、新疆有色工业集团。煤炭行业淮南矿业集团、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新汶矿业集团、抚顺矿业集团、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矿总公司、山西潞安矿业公司、内蒙古伊东煤炭集团、内蒙古庆华集团、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安徽皖北煤电集团。电力行业天津北疆发电厂、河北西柏坡发电公司、重庆发电厂、江苏宜兴协联热电公司、深圳南山热电公

19、司。化工行业山西焦化集团、山东鲁北企业集团、四川宜宾天原化工、河北冀衡集团、湖南智成化工公司、贵州宏富实业公司、贵阳开阳磷化工集团、山东海化集团、新建天业集团、宁夏金昱元化工集团、福建三明市环科化工橡胶公司、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山西丰喜肥业集团、山西安泰集团、浙江巨化集团、广东云浮硫铁矿集团、云天集团。建材行业北京水泥厂、内蒙古乌兰水泥厂、吉林亚泰集团、江西华春集团、四川国栋建设公司。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赛迪信息整理 2011,10当前我国企业层面实施循环经济的模式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企业间物质循环利用和企业消纳社会废弃物三个领域。其中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主要指下游工序的的废物返

20、回上游工序作为原料重新利用,这是我国有色、机械等工业企业的主要循环经济建设模式。企业间物质循环利用是指某一工程制造过程的废物、余热等,送往临近的其他工程的制造过程中加以利用,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和电力行业的钢渣水泥制造工艺、热电联产等是企业间循环经济建设模式的主要代表。此外,企业消纳社会废弃物主要指某一企业作为社会的废弃物的消纳段,对社会多种行业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例如,建材行业的原料不但可用钢渣,而且皮革厂、玻璃厂的废弃物也都可以拿来作为建材原料的生产,是我国企业消纳社会废弃物的重要代表行业之一。从资源利用角度看,我国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建设模式正朝着以余热余能回收再利用为主、水资源回收利用为

21、辅,同时废弃、废固的循环再利用逐步推展的模式方向发展。从技术角度来看,我国企业层应用较多的循环经济技术主要包括: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等。近些年来,在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突破。从企业应用方式的角度来看,我国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方式主要以自发行为和企业间合作为主,多数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建设的目的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附加值。图6 典型钢铁企业内部余热余能循环利用示意图资料来源:赛迪信息 2011,10经过“十一五”的努力,我国企业层面循环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与2

22、005年相比,我国吨钢综合能耗由694kgce/t降到614 kgce/t,下降了11.5%;水泥综合能耗由2005年的167 kgce/t降到125 kgce/t,下降了25.1%;2010年铝锭综合交流电为13979千瓦时/吨,比2005年下降718千瓦吨;2010年氧化铝综合能耗为632.4千克标煤/吨,比2005年下降21.2%。二、“十二五”中国循环经济建设趋势1、城市循环经济子系统逐步完善,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深度结合由于在城市生态循环系统的建设需要各个子系统有机组合和共生,共同构建物质、能量、水、信息等产业链网络才能实现整个城市的资源大循环。而当前我国各地区城市循环经济各子系统的建

23、设普遍存在着不完善的现象,尤其是循环型流通服务系统和循环型社会系统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视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动脉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而对动脉产业产生废气物进行消纳和吸收的静脉产业(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尤为不足,导致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被直接放散在环境中,直接成为了我国城市社会尺度循环经济建设的瓶颈。随着“十二五”国家循环经济建设势头的进一步升温,未来几年内,我国城市循环经济建设不仅要面向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更要注重源头减量化的产业技术升级,在加强末端污染治理的基础上,以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探索生产、流通与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循环型城市建设模式。只有将静脉产业和动脉产业

24、相互配合、深度结合发展,才能对建设城市循环经济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以共同构建城市绿色供应网与物流体系。2、工业园区逐步搭建生态产业网,不同产业链耦合度日趋紧密工业园区企业相对集中,是实施循环经济的良好平台。“十一五”期间,我国已初步构建了三十多个生态工业园区示范点。但我国现阶段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大多数仍处于简单的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与上下游产业延伸发展阶段,资源利用效能化、能量转化梯级化、企业组团规模化、土地使用集约化、产业配套生态化,污染治理协同化等园区化效益未能充分显现,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因此,未来几年内,我国迫切需要突破副产物生态链接、污染集成控制、园区生态化设计等循环经济集成技

25、术,支撑工业园区生态化转型,引领重点行业的资源综合利用与结构优化,以期提升工业园区内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水平和完善工业园区内部和工业园区之间各不同行业之间的产业链耦合程度,通过物质、能量、水和信息综合集成系统搭建园区层面的生态型产业网。3、企业持续提升清洁生产水平,资源循环利用由局部拓展至全产业链自2002年我国发布清洁生产促进法以来,目前我国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20多个行业开展了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并将清洁生产纳入进了企业考核指标体系之中。企业是循环经济建设的最小单元,也是推进循环经济的着力点。但目前我国重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多局限于固体废弃物、水资源和余热等单一领域的循环利用

26、。未来几年内,随着源头减量化技术和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的升级,我国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建设将逐步由“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向“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全过程生态方向发展,以降低源头资源的消耗和提升末端资源的收集和再利用为核心,形成生态型的清洁生产企业。第二章 循环经济重大需求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科技部2011年出台的国家“十二五”循环经济科技规划战略研究报告也着重指出未来几年内,我国将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循环经济型工业园区构建技术

27、、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与再制造技术、重点区域与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决策支撑体系与系统集成、创新能力与服务平台建设等 6个优先领域重点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此外,2011年,国家发改委还指出“十二五”期间全国各省/市均需开展循环经济专项规划,并于2011年2月10日发布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面对国家日益加快的循环经济建设步伐,通过对当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赛迪信息认为未来几年内企业、园区和政府层面的循环经济建设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 城市层面1、 亟需借助节能环保技术推动城市节能降耗节能环保技术研发与推广对城市循环经济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28、将对循环经济建设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循环经济的形势,对于政府来说,亟需设立节能环保重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专项,集中攻克一批关键的循环经济共性技术,以促使城市内的重要大宗废旧物资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政府还应开展节能环保技术成果对接洽谈活动,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于企业来说,亟需积极围绕地区中高效清洁燃烧、工业余热利用、半导体照明、建筑节能、新能源应用、工业清洁生产、工业废水处理、烟气控制治理、固废物资源化等节能环保技术需求,加大对新型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利用,在提升企业产值的同时,推动城市循环经济建设工作的顺利发展。2、 亟需加强城市静脉产业发展,促进社会废弃物消纳由于长期以来我

29、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动脉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而对动脉产业产生废气物进行消纳和吸收的静脉产业(再生资源产业)如:废料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橡胶等工业废渣利用业建设相对不足。这导致了大量可再生利用的资源和能源被直接放散在环境中,不但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而且对城市环境的危害也比较大,静脉产业的不发达是我国城市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瓶颈之一。因此,在未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亟需制定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与废弃物交换的政策法规与财税手段;另一方面在城市循环经济建设中重点加强静脉产业的发展、拓宽和拉长产业链。加强静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城市将“资源-产品-废物”的传统经济模式转变

30、为“资源-产品-可再生资源-资源”的高效循环经济模式方向发展。3、 亟需推进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合作机制我国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建设依旧不是十分完善,循环经济服务体系的建设将对城市循环经济建设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通过加强与外部科研院所及先进城市的合作,互相借鉴先进循环经济建设经验和核心技术的应用,同时,城市政府还可根据科研院所及先进城市的经验,定期为本地企业发布循环经济工作指南与技术指导目录等,以促进城市市循环经济工作的高效实施;其二是加强循环经济咨询服务的作用,通过引进专业化、先进化的服务公司,贴身为本地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实施定制化的战略方案和现场指导

31、,以推进企业循环经济改造工作的高效化开展;其三是注重与本地循环经济服务单位合作,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本地化的专业人才和服务队伍,健全本地各个领域的循环经济人才,以促使循环经济工作的本地化发展。完善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建设是地区循环经济理念及时更新,加强城市间合作的重要保障。二、 园区层面 1、 亟需延伸产业链,推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当前我国工业园区多数仍处于简单的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建设初级阶段。很少可大规模产业化推广的以大型企业为主导、多种产业共生耦合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园区的产业链分散与不完善不但会使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被直接放散至环境中,而且还会使得园区

32、不能有效应对物质流波动带来的产业链断裂、过程操作改变、产品质量安全等风险,难以实现园区产业链的稳定运行,严重影响了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大规模的发展。因此,在未来我国园区层面的循环经济建设过程中,亟需加强重点大型企业产业链延伸的建设,并积极配套引进能消纳大型企业废弃物的企业。延伸大型企业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化发展不但可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园区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而且还能提升园区的综合产值与竞争力。2、 亟需搭建生态工业园信息平台,推动园区资源深度整合生态工业园信息平台的减少主要指通过数模数据库的信息流交换建立,多方位、长短期相结合的企业间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实施企业间跨区域的信息互通与合作。但这类信息

33、平台的建设,单靠企业自发行为很难组织,因此未来几年内园区政府应带头组织企业共同建设虚拟生态工业园信息平台,一方面政府可在生态工业园信息平台中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当前国内外先进的循环经济理念与先进技术,以帮助企业准备开展节能工作时选择最适宜的循环经济技术;另一方面,园区政府通过生态工业园信息平台的信息发布还促进企业间资源的优势互补,将不同行业企业间废弃物的进行合理的开发、分配与利用,以促进企业成员之间的物料、能量信息互通和园区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3、 亟需依据园区形成机理,选择不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由于我国园区形成的机理有所不同,既存在以钢铁、有色、水泥等为核心的传统型产业集聚园区;又存在以信息产

34、业、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既存在配套设施完备的成熟型工业园区;又存在入住企业少,园区相关设施待完善的新兴工业园区。在我国循环经济要求逐步加大的今天,园区政府亟需根据园区形成的机理对于不同类型的园区应采取不同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中对于传统型产业集聚园区应重点加强以大型传统企业为主导、积极引进相关配套产业消纳大型企业废弃物,逐步限制小型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发展,实现共生耦合的循环经济型建设模式,以促进园区资源、能源的综合高效利用。而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则应根据资源、能源利用情况设计多条产业链,积极培育产业链某一环节缺乏的企业,同时限制某一环节过剩的企业,逐步将工业园“食物链”进

35、行优化。此外,对于成熟型工业园区,应积极研发和引进循环经济技术,以优化园区“食物链”网络;而对于新兴工业园区则应事先开展循环经济规划与布局,有针对性的引入不同企业。三、 企业层面1、 亟需加强组织与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设目前,虽然我国重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循环经济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仍存在动力明显不足的现象,其动力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循环经济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相关组织与政策保障体系建设部完善。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但相关的政策保障体系和细分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指南等标准体系的建设依旧有很大。因此循环经济所需要利益驱动机制

36、不能很好地在中小企业中建立起来,导致循环经济在我国推行出现成效慢、企业配合度低的现象。因此,我国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建设亟需加强政府的组织和政策保障建设,尤其要重要研究如何把循环经济建设与企业利益相结合,完善政府财税政策,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驱动机制等。2、 亟需加强先进循环经济核心技术的研发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从而降低资源消耗的强度。因此,在未来我国循环经济建设过程中,企业亟需强化循环经济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工作,把重点放在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废弃物再利用的

37、资源化,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科技项目方面,尽可能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同时由于当前我国企业间、行业间废物代谢和相互交换副产品的循环利用机制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国还应重点加强废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不同企业间核心共性技术的研发,以促进企业间物质、能量的流通,实现企业间循环经济的共赢化发展。3、 亟需加强咨询服务与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当前我国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遇到的最大困难还包括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缺乏较好的思路,以及企业难以估算开展循环经济的风险强度等,以至于出现了一个企业排放的废弃资源并没有完全被其他企业充分、有效地利用;

38、而想利用废弃物进行产品生产的企业却找不到原料的来源等尴尬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产品设计的咨询服务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其中咨询服务在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主要指为企业提供产业链设计、废弃物利用模式方案、循环经济技术应用成本估算与评估实施循环经济风险等。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则一方面可优化企业的管理减少运行成本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发达也有利于企业获得当前国内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明确资源利用方向和国内外先进废弃物处理理念等。第三章 中国循环经济建设方案与重点技术体系一、总体建设方案“十二五”期间,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将由政府政策引领,进入到全面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大规模推进的重点是:“由

39、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根本性转变,支撑重点行业节能减排与技术升级,引领资源循环利用新兴产业大规模发展,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与发展模式转变”。在此总体任务下,赛迪信息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循环经济总体建设方案,如图所示。循环经济进一步大规模发展将从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工业园区、循环型城市最后到循环型社会。支撑这一发展路径的建设重点包括重点行业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技术升级、循环经济型工业园区构建、发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与再制造产业、构建重点区域与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循环经济决策支撑体系与系统集成,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最后是循环经济管理体制建设,从而支撑整体集成。图7 “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总体建设

40、方案资料来源:赛迪信息 2011,10二、循环经济技术体系为了支撑从企业到社会层次的循环经济大规模发展,“十二五”期间,依据我国不同层面循环经济建设重大需求,构建循环经济发展重点技术体系,以系统化的理念引导各地区选择和建设适宜本地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赛迪信息构建的“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重点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核心技术层、模式构建层、信息平台支撑层、组织与政策保障体系和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五个层面。其整体构架如下图所示:图8 “十二五”循环经济技术体系资料来源:赛迪信息 2011,101、核心技术层企业、园区和城市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是清洁技术的广泛应用。不同层面的循环经济技术重点也有所差异。企业层面,需

41、要采用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再利用与再制造等技术实现“三废”处理达标,资源的循环利用;园区层面,需要借助产业耦合共生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实现园区内工业企业共生耦合;城市层面,需要借助区域构建、系统集成等技术推动区域静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核心技术层,该层整合了不同层面的循环技术需求。主要包括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技术、再利用与再制造技术、区域构建技术、废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2、模式构建层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主要站在整个区域角度,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基于不同区域行业基础的差异,提出不同的循环经济建设模式,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

42、、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目前,基于不同行业的循环经济建设模式主要包括重污染工业区域循环经济建设模式、传统产业集聚区工业共生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区构建模式、新兴经济带动模式。3、信息平台支撑层行业、工业园区和城市的循环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和交互,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以了解企业、园区和城市的能源流、物质流流向、市场发展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法律法规信息、产业链生产信息等内容。信息平台支撑层具体包括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循环经济信息数据库、循环技术发布平台、区域系统优化集成工具等。4、组织与政策保障体系循环经济建设需要企业、园区和政府在组织建设、政策制定等高层设计方面给予支撑。在

43、组织建设方面,各个层次循环经济建设需要设置循环经济办公室,从管理体制上进行职能统一,专门负责循环经济工作管理、协调、实施、监督、宣传工作,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在政策方面,政府需要从循环经济准入标准、循环经济基金、财税政策、人才引进等多方面对企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建设进行规范和支持。5、科技创新保障体系科技创新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导支撑力量。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对各个层次循环经济建设的主导和支撑作用,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化为目标,切实加强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科技服务和项目开发。各个层次循环经济建设需要依托国内外高校及科研单位,以

44、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环境污染物集成控制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推广为重点,创建实体化运作的区域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工程技术中心、服务平台和合作基地,创造条件吸收技术力量,统一管理、实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建设迫切需求的技术突破。通过自主研制、联合开发和引进吸收创新相结合,壮大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储备,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为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第四章 循环经济建设策略一、城市层面1、加强支撑体系建设,完善各项政策保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出台的今天,政府还需完善各方面的政策保障措施,才能更好的支撑城市层面循环经济的建设。在市场准入政策方面

45、,坚持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制定高能耗、高水耗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和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建立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和再生利用品标识制度,制订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在财政政策上,对于构建循环经济系统的城市,可以考虑经常性的直接财政补贴支持,如采取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等,亦可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税收政策方面,增加可分期分批开展大气污染税、污染源税、噪音税、生态补充税等一系列专项税种,对不同地区、部门及污染程度不同的领域实施差别税率。 2、以科技为导向,突破重点集成技术及信息平台的研发重点循环经济集成技术的开发是突破城市

46、发展循环经济瓶颈的关键,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组织开发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尾矿综合利用技术、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造技术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十二五”期间政府应带头组织企业共同建设城市循环经济信息平台。一方面,政府可通过节能信息平台,为城市中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当前国内外先进的循环经济理念与先进技术;另一方面,政

47、府通过循环经济信息平台的信息发布促进企业间资源的优势互补,将不同行业企业间废弃物的进行合理的开发、分配与利用,促进全市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3、增强理念宣传,构建城市生态环境伦理体系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重大意义的认识,对促进全市循环经济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生态环境伦理体系和市场经济伦理之间建立一套新的循环经济伦理体系,并使之深入人心,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循环经济涉及生产和生活的所有领域,与全市的所有人的利益都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发动社会大众,充分认识环境和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循环经济模式对城市

48、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政府可通过将树立循环经济理念的相关内容编入教材,在中小学中开展教育、组织开展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知识培训、编写消费行为导则和资源节约公约等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循环经济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期间可鼓励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作用。二、园区层面1、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引导企业自主建立共赢发展模式工业园区具有企业集聚度高的优势,是地区发展循环经济重要的载体。工业园区可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园区内带头组织企业共同构建园区内企业物质流、能量流的生产、流通、消费与处理处置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共享平台。使得政府能对园区内各类企业的资源、能源消费类型和废弃物排放有充分的了解。这样做不但能促进政府合理分配园区内资源和能源的供应,而且还能使得园区内企业之间形成共赢的发展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