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B王海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B王海涛.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 北 大 学 继 续 教 育 学 院 公共经济学 试 卷(作业考核 线上) B 卷学习中心: 院校学号: 姓名 (共 页) 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得分一、 简答题(每题10分,计80分)1、政府作为主要的公共经济主体的原因?答:市场失灵的存在,是政府成为公共经济主体(公共部门介入经济运行)的原因;市场失灵的表现:1、竞争失效(产品差别化、交易费用、自然垄断);2、公共产品问题(非竞争性、非排他性);3、外部性问题(成本和收益不对称);4、信息不完全;5、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6、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7、收入公平分配问题2、举例说明公共产品的特性有哪些?答:(1)效用不可分割性:向
2、集体提供,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效用不能分割,不能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厂商享用,不能限定由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享用。)(2)消费非竞争性:个人或厂商对产品的享用,不排斥和妨碍他人或厂商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减少任何人或厂商享用该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均为零)(3)消费非排他性:无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该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3、举例说明国际公共产品有哪些?答:国际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而消费群分布在不同国家的产品。(产生的原因:专业化分工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市场一体化中的信息不对称;)国际公共产品的分类及国际组织:1、以专业化分工
3、为基础,依附于贸易行为的国际公共产品(多边国贸体系、国际金融体系及其组织);2、协调利益冲突的国际组织、准则(仲裁、维和、国际法);3、以环保为基础的集体行为(政府间协调行为、绿色和平);4、人道主义的国际间普遍救护(国际红十字会);5、作为分工体系下信息不对称的对应物出现的国际公共产品(国际互联网)。4、举例说明公共支出的范围有哪些?答:(1)纯公共产品的供给(国防、外交、司法等公共服务和路灯、道路、防洪等基础设施)(2)混合公共产品的供给(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3)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中型项目的投入5、如何理解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答:转嫁: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经济交易将税负转嫁
4、给他人的过程。归宿:税负经转嫁后最终的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终结果。税收转嫁3种类型:前转(卖方向买方),后转(通过压低要素价格向要素提供者转移),消转:通过降低成本自行消化税负(特殊的税收转嫁形式)6、公共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哪些?答:充分就业(45的失业率)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公平分配控制人口保护何改善生态环境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7、寻租的社会成本有哪些?答:(1)寻租成本:为获得垄断权,寻租者所进行的努力和支出。(疏通关系)财富的净损失。(2)政治创租(为获得潜在垄断地位的努力)的努力和费用。(3)反寻租成本:政府官员为了对付寻租者的行为所进行的努力。(4)寻
5、租结果造成的垄断和资源配置的扭曲,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强加给消费者、寻租的竞争等)8、国家预算的功能有哪些?答:第一,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公共收支状况(体现政府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等方面的政策意图)预算的编制(政策取向)、执行(力度)和决算(执行政策的结果)是国家施政的经济保障第二,控制政府规模。(控制公共支出控制公共权力扩大控制公共机构膨胀)第三,监督功能。在预算资金的筹集、供应和使用过程中,对预算分配活动的合理性、正确性、及时性,进行监督和制约,保障预算分配的规范。二、论述题(20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的职能及其调整答:基本范畴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职能市
6、场经济环境下政府职能定位:弥补市场失灵,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工具,它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把资源配置的信息传递给利益相关的决策者。它能够使消费品得到最佳分配,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佳配置,让动态的经济发展问题得到基本的解决。但市场却不是万能的,它会在某些环节上失灵。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责应是弥补市场缺陷。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为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提供基础性的制度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的有效运行需要相应的制度基础,包括产权的界定与保护,监督合同的执行以及公正执
7、法等,尤其是适当的经济自由、产权制度基础和法律基础以及社会信用体系。2、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具有消费行为的非对抗性和消费者的非确定性等特点,其产品一般投资规模大,生产周期长,这就使私人无法生产或不愿提供此类产品。因而必须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并监管其使用过程中的公 平性与合理性。3、加强宏观经济的总量调控,增进市场和弥补协调失灵。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备以及市场竞争分散性、盲目性,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均衡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波动性,有时甚至不可能或者即使达到均衡,经济上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而有必要针对市场调节在总量均衡目标实现上的局限,引入政府调节。4、调节收入分配。有效率的市场制度可能
8、产生极大的不平等,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收入分配,必然造成收入差距过大,因而通过制定分配政策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来调节收入分配,防止贫富分化,兼顾公平就成为以公众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政府的重要职能。5、消除对改革的阻碍和反抗。改革是一种制度的重新安排,它意味着经济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这种调整必然会遇到那些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的人的阻碍和反抗。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只有通过政府综合运用经济政策、法律、行政和教育等手段,才能消除这种反抗。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
9、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系列新的构想,构想指出,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从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向市场主导型的经济模式转变,从优先于经济目标向优先于社会目标转变,从审批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从行政控制型政府模式向依法行政型政府模式转变,建立“有限、有效的服务型政府”。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是深化政府经济职能改革的重要前提。任何行为本质上都是在人的观念指导下的产物,因此,观念转变在转轨进程中是根本前提。政府必须从转变行政观念、社会观念入手,推进市场化改革。要在行政管理上引入服务理念,改变过去“官”就是“管”的
10、观念,充分尊重市场主体,向间接宏观管理为主转移,政府应当以服务为宗旨,要改变一方政府只管一方事情的狭隘思想,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观念,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握政府经济行为的范围和力度。2、正确分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强化政府的服务和宏观调控职能,并按有限政府观念与模式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要从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中脱身出来,从“越位、错位、缺位”转向“归位、补位”。那么,政府权力界定的依据是什么?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理性,也就是政府能够正确判断形势,在哪些事情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以便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正确的定位应当是承担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宏观调控功能
11、,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3、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不可能是“全能”政府,也会出现“政府失灵”或“非市场失灵”的现象。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政府也必须专注于重大的战略问题和国民经济的关键性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将部分职能有效的转化出去。转化的对象就是中介组织,包括各种非政府、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公共组织,也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介于政府和盈利性的私人企业等机构之间的第三部门。政府职能的不断市场化和社会化,使原来“政府市场”的二维结构正逐渐被“政府中介组织市场”的三维结构所替代,其中社会中介组织作为政府与市场联结的纽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服务、沟通、协调、公证、监督的功能。4、
12、完善政府决策程序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的一个主要的经济职能,而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否符合并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就涉及到必须完善政府科学、民主、规范决策程序的问题。在制定决策之前,决策制定者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以获得大量真实有效的信息。在制定决策时,必须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防止“一言堂”。在决策制定之后,要形成一套规范化的制度和程序,防止已制定出的决策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科学规范部门职能、整合组织结构,有效地依法执行决策,建立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确保政府工作公开、透明。5、引入竞争,打破垄断。人们普遍认为公共服务应由政府垄断,然而,由于本身存在着垄断性和其能力的有限,政府并不能通过“有形的手”将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往往伴随着公共物品提供不足或提供过度等问题的出现,导致公共服务低效率。所以,要“以企业精神来改革政府”,把竞争引入到政府的服务工作当中去。政府组织借助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优势与能力,来生产某些公共物品,而且关键是公共服务,三种组织可以凭借各自的优势,通过竞争提供不同的公共服务,这样就打破了政府垄断的局面,将政府的服务置于竞争中,使政府形成竞争压力,迫使服务质量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