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试题.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区域经济学题目一、 区域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含义: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相对完整、具备特定功能(在专业化分工中担负一定职能)的地域空间。基本特征:1、地域性。2、相对独立性。3、开放性。二、 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主要研究内容:(一)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发展(包括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创新、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制度建设(二)区际经济关系:区域分工、区域要素流动、区域贸易、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差距(三)区域发展决策和政策:区域开发与战略、区域经济规
2、划、区域经济政策、区域投资环境评价、区域经济应用方法三、 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及产生的集聚效应内涵: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定领域内联系密切的企业和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内的集中所构成的产业群。特征:(1)特定区域空间上的集聚。(2)产业关联性。(3)企业间分工。(4)产业链的相对完整性。(5)众多企业形成复杂的社会网络化。 集聚效应:1、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2、劳动力市场效率提高3、规模经济效应4、持续创新效应四、 产业功能分类法功能分类法:主导产业、关联产业(配合和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基础产业、潜导产业。五、 区域产业结构化的基本要求 1、区域分工与发挥区域优势的原则2、区域生产力成长原则3、面
3、向市场的原则4、弹性原则与适当多样化原则5、生态平衡与保护环境的原则6、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兼顾的原则六、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存在的主要问题:1、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低2、区域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突出3、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现象严重原因: (一)历史原因(二)根本原因(三)问题长期存在得不到调整的原因1、资产区域占有或部门所有使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存量调节难度加大2、政企未完全分离强化了产业结构的失衡3、市场需求的诱导加剧了区域产业结构的扭曲4、机制不完善使国家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乏力。优化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对策:优化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优化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总体方向优化我
4、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具体措施深化改革,让市场机制在优化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中起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企业这个市场主体、技术创新主体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转换中的作用,通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企业跨区域投资、联合、兼并解决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政府制定并以强有力措施贯彻实施合理的区域产业政策,促进各区域重点发展各自的主导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七、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及对策(一) 原因:1、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制度下的城乡结构等历史因素2、城乡地理和交通因素3、农村现代化如何发展以及如何解决农业规模经营
5、问题等思维和决策因素4、制度和管理因素八、 影响:(1)就业结构调整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2)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3)我国统一市场体系发育不全,生产要素流动性差,城乡市场差距大 (4)市场机制和经济体制作用弱化,行政干预严重 (5)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农业制度供给等相关配套制度供给严重失衡 (6)二元意识与二元经济互动,形成恶性循环九、 思路及对策:解决和突破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应是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走农村城市化道路,实现城乡良性互动,逐步减少农村人口,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城镇人口,转变生产增长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第一产业结构,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
6、农村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城市化是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根本出路。十、 建国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过程第一阶段历史时期:19491978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均衡发展战略具体政策及做法:国家发展重点在内地和三线地区评价:1)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差距,形成了东、中、西三大地带的格局;2)得不偿失,在缩小差距方面未获得突破性进展;3)忽视效率,影响发展第二阶段历史时期:19791995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具体政策及做法: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国家的投资和优惠政策向东部沿海倾斜评价:1)效率好2)差距拉得太大第三阶段历史时期:1995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非均衡协调发展战
7、略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具体政策及做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评价:1)兼顾效率与公平两大目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缩小地区差距3)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4)符合社会综合效益原则十一、 联系实际,如何将湖北打造成中部崛起战略支点一是着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全力支持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
8、试验区为契机。二是深入实施“两圈一带”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两圈一带”战略为抓手,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实现了与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对接和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全覆盖。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先后开展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山区贫困县市脱贫奔小康、鄂州城乡一体化、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等多区域、多层次的试点工作,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有序健康发展;牢记湖北作为农业大省在国家粮食安全中承担的重要责任,大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省粮食连续7年增产,油菜和淡水产品产量连续15年保持全国第一。四是着力“弯
9、道超越”,有效提升综合实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我们坚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弯道赶超,在扩大内需中抢抓机遇,实现投资较快增长;在加快发展中挖掘消费需求潜力,消费动力不断增强;在提升要素保障能力中增强发展后劲,发展环境有效改善。五是坚持共建共享,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决了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十二、 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1、优先发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2、加大国家对欠发达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老工
10、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3、发挥区域优势,形成全国合理的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格局;4、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引导推进区域间合理的产业转移,以发达地区产业的转移为主要动力,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发展经济学题目1、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涵义。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增加,即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或产出的增长。经济发展是指以增长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转换和全面进步,包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产业比重、分配状况、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以至文化结构的变化。2、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2、低下的生产效率3、人口负担严重4、二元结构
11、5、对农业和初级产品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3、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是研究解释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制约因素的理论。 一国或一个地区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不断增加,即用货币形式表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加。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来衡量,其公式为: GNPt = GNPb(1 + r)o式中,GNPt代表期末的国民生产总值;n代表基期至期终的年数;r代表平均增长率(亦称增长速度)。为了避免物价变动的影响,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采用不变价格计算。一般地,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是以国民生产总值经价格变化调整后的年增长率来衡量;而大多数社会主
12、义国家以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经过指数化后计算其年增长率来衡量的。 4、罗斯托的“线性阶段模式”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主要内容:罗期托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6个阶段。在这6个阶段中,第3、6阶段是社会发展的两次“突变”。其中,“起飞”是指在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间内(2030年)实现基本经济和生产方法上的剧烈转变。政策建议: 防止消费早熟(超前消费)为起飞积蓄资金;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严格控制人口出生率;发展创汇生产部门,为进口机器设备积蓄外汇;推广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隐蔽性失业;防
13、止人才和资本外流;动员国内资金,提高储蓄率并引进外资;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5、刘易斯“二元结构” 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借鉴意义。主要内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具有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鲜明的结构特征。二元结构主要指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的并存。二者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投入要素、组织方式、增长特征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异、工资率也不一致。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的三个假设前提:不发达经济分为两个部门。现代化部门(城市中以制造业为主):生产规模大、生产和管理技术较先进、生产动机是谋利以及产品多在市场上出售、不存在失业。传统部门(农村中以农业工业为主):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生产动机是为自
14、己消费,产品很少出售、存在大量失业人口。劳动无限供给。按照刘易斯的解释:无限劳动供给是指城市中的现代工业部门在一个现行固定工资水平上能够得到它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固定不变。第一,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低下,始终处在一种维持生存的收入水平。 第二,尽管城市中工业部门的生产率在不断提高,如果提高工资水平,将会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超过工业部门创造的就业能力,结果,迫使工资下降,回到原来的水平。 政策建议:6、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美英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莱茵模式)、行政导向型市场经济(日本模式)7、试用经济学家森的权利关系观点来分析中国城镇和农村的贫
15、困问题。8、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9、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到的。 该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语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劳动生产绿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
16、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10、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机理。11、关于现阶段中国失业问题的认识。P17212、试就中国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P111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P125-p13314、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P12415、熊彼得的创新理论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P14116、人口流动理论。P17117、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问题。18、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19、中国城市化的道
17、路问题。20、佩鲁“发展极” 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21、统筹我国区域发展与中央政府的职能。22、市场和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各有哪些优点和局限性。23、试就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作出评价和展望。24、关于国家兴衰之谜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思考。货币银行学重点问题1 中国人民银行把货币划分为哪些层次?根据实际可将货币划分为哪些层次,不同的层次反映什么问题? 共分为三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银行的活动存款,M2M1银行定期存款。M1和 M2的不同增长情况说明不同的经济状况: M2增长率过高,意味着广义货币供给充足,定期存款增长过快。 狭义货币增长率偏低,表明活期存款
18、即交易性需求不足,市场流动性仍然乏力。2 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含义,其经济意义何在? 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的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在经济学意义上,货币资金价值有现值PV和终值FV。这是由于利息率的作用,未来一个单位货币资金,时间距现在越远,其现值越小。货币的时间价值用利息率或折现率来表示。因为放出货币资金就可在未来得到一定利息,利息是以利息率计算的,反过来,未来一定单位的货币要换算成现在的货币,就要贴付一定的利息,这是以贴现率计算的。贴现就是通过利息率以复利法计算终值的反向运动。 其经济意义是正确评估与考核货币效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投资决策管理的重要依据。由于货币存在时间价值
19、,投资时要考虑盈利多少,还要考虑盈利时间的迟早,一项投资早盈利比晚盈利效益要高。同时投资者还要考虑投资时间的先后和期限长短,以便用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收益。3、什么是资产?资产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你是怎样进行资产选择的。 人们可以用现金、存款、股票、债券、家具、文物、房地产等等各种形式储存自己的财富,这种储存财富的东西就叫做资产。资产选择要考虑财富总量、预期收益率、资产的流动性、风险。3 论述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 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流通范围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国际货币职能由低到高逐步实现的渐进过程。推进人民
20、币国际化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但现在面临的制约因素有经济发展模式与结构约束、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约束、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约束、人民币回流机制问题约束。所以现在中国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应走“弱经济-强制度”组合模式。这种模式是在中国经济逐步起飞过程中的过渡模式,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已经强大而还未十分强大的时期较为适应。具体说来,在政策和战略取向上,应遵循“周边国际化亚洲化国际化”的渐进过程。在货币职能上要即坚持人民币结算货币、人民币投资货币、人民币储备货币的取向。4 论述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的基础上发放贷款,在支票的
21、流通和转账结算基础上,贷款可以转化为存款,在存款不提取的情况下,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整个银行体系可以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这就是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其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商业银行在银行信用的基础上创造了可以代替货币的信用流通工具如:银行券和支票。这种信用流通工具代替现实货币流通,因而相对扩大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扩大了社会信用量。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能够在支票广泛流通和实施转账结算的条件下,进行存款货币的创造,从而在货币供给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5 中央银行的职能是什么?它有哪几种模式? 职能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有单一中央银行
22、制、多元制、联邦制、准中央银行制以及跨国中央银行制。6 现代金融机构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如何? 在中央银行之下有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储蓄银行、投资银行、开发银行、抵押银行、农业银行、进出口银行、住房信贷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退休或养老基金、投资基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存款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消费信贷机构、投资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其发展趋势有全能趋势、国际化趋势、创新趋势及兼并与重组趋势。7 联系中国实践论述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问题。8 金融风险有哪些内型? 有信用风险 、流动性风险 、资本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违规与投机风险以及决策失误和形势
23、变化风险。9 论述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金融监管的目标是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保障存款人和借款人的利益 、维护信用秩序,维护金融和经济稳定、维护金融机构公平而有效竞争、保障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增强本国金融业在国际间的竞争力。内容有市场准入监管、经营过程中的监管。10 什么叫金融创新?有什么影响? 金融创新就是在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组合。具体讲就是:金融机构为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的需要而创造新的金融商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新的金融机构和新的金融市场,是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又有效防范风险发生的金融改革。其有利影响有扩大了投资范围、扩大了融资渠道、增强了投资者防范和应付风险的能力、刺激金融业的竞争
24、,提高了经济效率、金融创新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不利影响有使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下降、使金融管理难度增强、导致金融业经营风险加大。对货币供求的影响有改变了人们货币需求的动机、导致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下降、导致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发生变化、改变货币的流通速度。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有削弱了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并可能加大政策时滞。11 联系实际论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调节作用。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
25、币供应总量。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其调节作用分别是:1、公开市场业务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 2、存款准备金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3、中央银行贷款运用再贷款政策、再贴现政策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 4、利率政策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5、汇率政策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平衡国际收支。12联系实际谈在金融创新中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9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具体表现在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的多样化、融资方式证券化、金融业务的表外化、金融市场一体化。而金融监管在其中必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不然就会导致政策偏离,经济崩溃等问题。美国的次贷危机资产过度证劵化就是很好的金融创新中监管不利的例子。目前各国已经非常重视金融监管的作用,以美国为例,对金融监管进行大幅度的改革,简单来说,就是改变监管理念,加强外部监管,采取适当的综合监管措施,并加强跨国监管。对于我国来说,应该大力加强审计监督、财政监督,以期更好的推进金融创新走上正确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