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后奥运经济分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24071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后奥运经济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后奥运经济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后奥运经济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后奥运经济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后奥运经济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后奥运经济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后奥运经济分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京师杯”论文比赛是由校团委主办,社科处、科技处等部门协办,我校学生中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学术活动之一。自1992年第一届“京师杯”以来,本着“鸣百年京师铿锵之音,传世纪名校学术传统的宗旨与口号;以弘扬师大文化、激发师大学子科研创新精神为己任,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赞誉和积极参与。每年,经院学子在各学术论文比赛上都表现极优。从比赛中激发拼搏的动力;从比赛中寻找科研的激情;从比赛中感受经济的美!征得获奖者的同意,我们特别将经院学生获奖作品刊登上来,以起到示范作用。以供参赛学生借鉴与学习。 王夏(04级工商管理专业)施李 (心理学院)夏婷(公共事业管理)【摘要】:奥运经济之于北京乃至中国都

2、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在对近几届奥运主办城市的考察中可以发现,奥运经济的周期性特征正在突显,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奥运后低谷效应的现象。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案例分析、模型分析、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构筑了分析奥运经济周期的一般理论框架,总结了近几届奥运后“低谷效应”的特征和成因,论证了奥运效应对北京经济的周期性冲击,并以大众的预期一个全新的视角预测了北京奥运后的经济走势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同时,希望通过介绍往届奥运后的经济风险及风险防范方法,起到以史为鉴的目的,为实现北京奥运后的可持续发展尽绵薄之力。【关键词】:奥运经济,奥运经济周期,低谷效应,预期的自我实现,投资乘数一、 研究背景及方法奥

3、运成为一种经济现象,源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尤伯罗斯首次引入商业化运作模式,使奥运主办方扭亏为盈。此后的奥运主办城市纷纷效仿,奥运会作为经济加速器的影响也得以加深加大,已经不仅影响到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更深层次地影响到举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对一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奥运商业化运作的机制下,奥运经济的负面效应也表现得更为明显。近几届奥运会虽然在赛事举办上相当成功,但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奥运后滑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奥运后场馆的闲置或利用不足、房产空置、房价下跌、投资与消费同时萎缩等方面,造成经济的大幅回落,危及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1

4、。奥运结束后的23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是后奥运阶段2,在这一阶段,受需求不足制约,可能产生经济效益下滑、房地产闲置、旅游业不景气等低谷效应。对于北京奥运后经济的走势,现今存在两派观点:以厉以宁先生为代表的乐观派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他们认为北京不会出现“奥运后滑坡”现象;而认为北京难逃“低估效应”的看法已经成为这场争论中的弱势声音。但不管争辩的结果如何,面对历届主办城市在奥运会之后所经历的“后奥运低谷”经济表现,为摆脱以往奥运主办方“高投入、低回报、高浪费”的窘境,避免2008年后北京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就有必要深入挖掘奥运经济的各种效应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预测北京后奥运经济的走势,提出科学、合理、可行

5、的政策建议,灵活运用各类风险防范的思想和风险管理的办法,使2008北京奥运成为造福国家和人民的工程,也使北京在未来更高的平台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奥运经济应该是一个系统的研究,把历史的经验、国外的经验与当前北京所具有的条件结合起来,做一些认真的考虑。对后奥运经济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奥运经济周期的框架下,为了体现经济分析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本文综合采用了理论分析、案例分析、模型分析、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在对后奥运经济进行较为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综合各种研究途径得到的信息,对北京后奥运经济发展情况做了初步预测。概括来讲,理论分析是骨架,案例分析、模型分析和问卷调查是附着于之上的血肉,案例分析着重于历史,模型分

6、析针对于当前,问卷调查放眼于未来,三者相辅相成,丰富了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拓展了研究的宽度与深度。二、文献综述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以后,国际上对北京的关注程度加大,随之也出现了针对2008北京奥运的相关研究。Jeffrey G Owen著Estimating the Cost and Benefit of Hosting Olympic Games: What Can Beijing Expect from Its 2008 Games?一文将举办方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慎重提出,认为以往主办城市往往因为过于乐观而错误估计形势,在比赛场馆和其他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过多,而且许多评论都假定如此大规模的赛

7、事必然能创造巨大并长久的经济效益,事实上这类评论中误用了某些理论。而长期的潜在盈利主要决定于赛后的基础设施如何全局筹划。同样,最近发表在The Economist(Mar,2007)上的Asia: Inflated by the Olympic spirit; Beijings Olympic frenzy的一文中有不少学者发表了看法,认为北京不会出现“低谷效应”的正方认为:大量农村人口的持续涌入、被压抑的房产需求、基础设施的发展等都会持续推动赛后投资,而反方则对于北京正在投入的大量财力表示出忧虑,北京地区急速增长的经济也许会在奥运之后难以控制。国内对“奥运经济”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成果

8、较少。申奥成功后,由北京经济界专家组成了课题组,集体学习和总结其他国家筹办奥运的经验教训,所有课题成果报告被编录入北京奥运经济研究(2002)一书。该书对“奥运经济”作了清晰的界定,着重考察了奥运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以及奥运给北京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突出了举办奥运的各种积极意义和效果。雅典奥运后经济滑坡的现象也引起了我国学者的重视,“奥运经济”的负面影响也逐渐被挖掘出来。喻坚(2004)的研究结果表明:雅典奥运经济的直接经济效益是亏损的,这与奥运大型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多、安保费用增加以及电视转播权销售收入分配比例下调等因素有关。赵京源(2002)强调对“奥运经济”的理性预期,并指出两种消

9、极影响:“虹吸效应”和“低谷效应”。胡永红(2005)通过介绍国外的“后奥运现象”实例及总结有效做法,提出了预防和缓解2008年奥运会“后奥运现象”的对策。而张影(2003)利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基于智能体的建模仿真方法,在经济学的合理假设下建立了奥运经济冲击模型,也得出了支持奥运经济周期性存在的结论。鉴于社会各界对北京奥运后经济滑坡风险的担忧,经济学界就该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辩。北京市宏观经济学会的研究(2006)指出,“奥运低谷效应”并非定律,奥运会后各主办城市的经济状况与奥运会市场化运作程度、全球经济形势、各主办国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产业结构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厉以宁(2007)认为北京不会像之

10、前的几届奥运一样出现“奥运后滑坡”的现象,投资惯性的存在、民营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固定资产的更新,使奥运后北京不愁没有新的投资热点。三、理论框架对奥运后经济表现的考察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从本质上说,奥运后“低谷效应”的风险是奥运经济周期性运行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需要寻找关于“奥运经济周期”的理论依据。但奥运与经济发生联系不过是近二十年的事,“奥运经济”还是一个很新的研究领域,到目前为止的研究还未形成体系,也不具备解释奥运经济周期性特征的专门理论。然而,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已有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我们发现,将凯恩斯的乘数理论与预期的自我实现理论结合起来,可以较好地阐释奥运经

11、济周期形成的机制,由此构筑的理论框架如图3-1所示。乘数理论预期的自我实现理论奥运经济周期理论图3-1 奥运经济周期理论框架1、凯恩斯的乘数理论1936年凯恩斯在其通论3中首次系统明确地阐述了乘数概念,投资乘数被表示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量与原始投资的增量之比。投资乘数的形成过程可以理解为一种无穷的递推连锁反应过程,其暗含的前提是社会经济各部门间相互联系,某一经济部门的自发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产生对其它部门的需求,从而增加其它部门的收入和投资,于是引起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连锁反应,最终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在凯恩斯的投资乘数模型里,国民收入倍增的形成,初始动因是自发投资的增量,而中间的传导

12、机制是消费的无限次循环,因此又可称该模型为消费内生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或消费无限次循环模型。乘数理论对于解释奥运经济周期的客观存在性有很大的帮助。主办国对奥运的集中投资,时间短,规模大,瞬间放大效应明显。奥运投资一般在奥运前期或中期全面完工,之后,它对经济的强大拉动力瞬间消失。同时,奥运会通过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大,在奥运会闭幕后,对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经济带来的冲击就越大,从而使奥运经济的周期性特征也得以体现。如果奥运期间的瞬间投资过度,“奥运景气”变质为“奥运泡沫”,紧随而至的奥运“低谷效应”对经济的冲击就会更加剧烈,甚至会引起奥运后经济长时期的衰退,酿成“水煮青蛙”的悲剧。2、预期自

13、我实现的理论学说关于“预期”,最早见于心理学的认知理论中。而在经济领域内,是由凯恩斯在其名著通论中首次明确提出了预期理论,将大量的心理因素与之联系起来,并把它作为其所创立的宏观经济理论的主导思想,认为预期是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导致经济波动的决定性因素。凯恩斯认为,现实经济世界的不确定性是预期产生的缘由。在凯恩斯看来,预期不但可以改变影响产业和劳动力的结构,而且能够决定当前国民经济的活动水平乐观预期下的经济繁荣和充分就业,或者悲观预期下的经济衰退和大量失业。而在凯恩斯学派的政府干预理论中,预期也被作为需要着重考虑的方面。 凯恩斯将预期主要归结为心理的因素,因此在他看来,预期尤其是

14、长期预期是不具备理性基础的,也是不稳定和不确定的。而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试验(1968)却很好地证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会促使预期的自我实现。“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表明个人倾向于使自己的行为和成就与自己或他人的预期和期待相一致。当人们对事情有期望或期待时,就会引发某种行为,能动地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向努力,从而使客观世界的发展符合自己的预期这就是预期的自我实现。道格拉斯诺思开创了从认知角度观察经济的研究视角,于是人们看到经济主体决策的基础正是对于未来的预期。正如阿瑟(W. Brian. Arthur)指出:“我们可以从根本上把经济看作是一个由信心和假设组成的庞大集合体,这些信心和假设不断形成、付诸实践

15、,综合形成了宏观经济形势;推动了金融市场前行;引导国际资本的流向;主宰着战略行为;控制着投资;构成了经济活动的DNA。”关于预期如何能够自我实现,经济学界也存在不同的解释,早期描述预期自我实现思想的理论有太阳黑子说、庇古的心理说等。穆斯(John Muth)在理性预期与价格变动理论(1961)一文中首先提出了“理性预期”的概念,“由于预期是对未来事件有依据的预测,所以它们在本质上与相关的经济理论的预测是一致的。我们把这种预期称为理性的。” 此后发展起来的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卢卡斯(Lucas)认为,理性预期和其它预期观点的突出区别在于,理性预期考察的重点是预期和现实行为结果的一致性。因此,理

16、性预期假说等价于如下命题:经济行为者主观概率分布等于系统的客观概率分布。在该学派的宏观经济学模型中,模型者和被模型者被放到了对等的地位,假定为从事经济活动中的个人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期。也就是说,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理性预期的结果与实际结果不会出现系统偏差。因此,卢卡斯的理性预期理论中已经包含了“理性预期自我实现”的思想。在对群体行为的考察中,“从众心理”和“羊群效应”表述了预期是否理性并不影响它通过某种途径自我实现,但非理性的预期可能引发各种经济危机。从著名的“囚徒困境”、“智猪博弈”等博弈论模型来看,即使不存在实际发生的宏观经济变动,仅凭“自我实现”机制也可能导致某种纳

17、什均衡。经济学家也发现,融入预期的自我实现因素能够更好地解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如果大多数人都预期未来经济衰退,现实的选择是为可能的衰退做准备,例如缩减开支、购买国外资产等等,而这却恰恰引起衰退“预期的自我实现”在解释人们行为和经济指标的发展变化中已经作为一种基本的因素而出现。人们对后奥运经济的预期与奥运当期的乐观预期相比存在较大的落差,极易酝酿风险,导致“奥运后低谷”的现象。预期的自我实现理论对于解释兼具注意力经济和短期经济特征的奥运经济的波动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也为我们之后的调查和访谈提供了理论支持。对预期的分析更贴近微观实情,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未来经济的走势。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人们能够了解

18、奥运经济的阶段性特征,在阶段变化时人们预期的调整和波动很容易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在预期得到印证后,被强化的预期更加剧了经济波动的幅度。居民是市场的主体,居民的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方向。四、案例分析1、2004年雅典奥运会案例2004年,雅典举办了一次最为“昂贵”的奥运会4。由于相关建设工程不能按工期施工,后期为加快工程进度增加了额外支出,由于“9.11”的全球影响,希腊为维持安全支出的安保费用花掉了近13.8亿美元。根据欧盟的统计,雅典奥运会的支出超出预算约18亿欧元,占希腊GDP的3.2%。巨额超支影响了希腊在奥运后经济的持续增长,2005年希腊的经济增长因此下降至了年来的最

19、低点。希腊副财长佩屈斯杜卡斯明确表示,“短期内”举办奥运会的成本不可能收回。由此可见,雅典奥运经济的直接经济效益是亏损无疑,希腊将为举办奥运会背上多年的债务,据预测,奥运会的赤字,将使每个雅典居民平均负担10年的债务5.数据来源:Greek statistical service注:纵坐标为年增长率(%),2006年数据为权威机构的预测数据( 20012006年希腊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趋势由图4-1可以看到,除进出口外,希腊的GDP、私人消费、政府消费和投资指标都是在奥运的前一年达到峰值,从奥运年开始增速呈下降的趋势,GDP增长速度也由2003年的4.9%下降到2005年的3.7%,投资增速的下降

20、幅度最大,从2003年的11.6%下降到2005年的3.9%,GDP、消费增速的变动幅度较小。雅典奥运严重超支既是政府预料之外,也是在受经济规律控制的意料之中。奥运经济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在奥运的申办期、筹备期和举办期,雅典整体经济都是积极递增的,并在举办期达到最高点。而雅典奥运闭幕之后,这种积极效应开始递减,特别是与奥运有关的体育、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投资出现了明显的萎缩,总需求量急剧下降,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因为闲置或利用不足,成为了不良资产,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出现衰退,从而对雅典的经济带来冲击;另一方面,作为“911”事件之后首次举办的奥运会,雅典奥运会在安全方面的

21、投入也是史无前例的,这些因素都之后的“低谷效应”形成有直接的关联。2、2000年悉尼奥运会案例悉尼奥运会也被国际奥委会称为奥运史上商业运作最为成功的一届奥运会,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直接带来了63亿美元的经济收益。6然而,虽然奥运为悉尼带来了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悉尼也没有逃脱之后“低谷效应”的影响。如图4-2所示,投资的大幅增长只是主要集中在筹备奥运的前四年,而赛后投资不仅大幅下滑,而且出现了负增长。赛前新南威尔士州GDP增长最快,奥运会当年并没有实现最高增长率,奥运后增长率出现了小幅下滑的趋势,到2003年时GDP的增速一直没有出现明显的起色。将目光扩大到整个澳大利亚,其20002001、2

22、0012002、20022003三个财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2.0%、3.9%、3.1%,明显低于奥运会举办前的5.3%(19981999 财年)。在奥运会体育场馆和设施方面,悉尼奥林匹克公园每年要拿出5000万澳元进行维护。据预计,一些比赛场馆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实现收支平衡。7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由于与奥运会相关的就业机会并不是常年的、稳定的岗位,除了兴建基础设施和体育设施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稳定的就业岗位之外,与举办奥运会相关的大量服务性就业岗位只是短期的。2002年,新南威尔士州就有2000人因为奥运会的结束而失业。数据来源: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

23、ics.图4-2 19962003年新南威尔士州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趋势悉尼奥运会的总体经济状况是良好的,在奥运期间,由于投资的大幅增加,引起了总需求的增加和就业增长,从而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奥运投资周期结束之后,这种功利性的投资发生了萎缩,奥运场馆和设施发生一定程度的闲置出现了赛后“人去楼空”的现象,而旅游收入也有所下降,失业人数又重新攀升,从而对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济造成明显的负面冲击。导致2000年奥运会后悉尼城市经济陷入了长时间的衰退,即使现在都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实为“低谷效应”的明显体现。3、更多“奥运经济”状况分析历史上有不少奥运会主办城市和国家,都发生过“后奥运现象”。196

24、4年东京承办奥运会,日本经济在1961至1965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之后,日本投资却大幅滑坡,进入了经济长期萧条时期。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当地政府修建了许多的场馆设施,加上管理不善、官员腐败等原因,最后实际开支突破预算的20倍,高达24亿美元,亏损了10亿多美元,造成加拿大政府的大量负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蒙特利尔陷阱。8该届奥运会投入高达12亿多美元兴建梅宗纳夫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创下了奥运会的历史纪录。蒙特利尔所在的魁北克省政府财政负担了其中5亿多美元的债务。蒙特利尔因举办奥运会不力而负债累累,震惊了整个世界,使得申办奥运会成为令人望而却步的难事,连续几届奥运会都鲜有国家

25、申办。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实行商业化运作并成功实现扭亏为盈以后,奥运会进入相对良性循环的运作阶段,其中不乏成功的例子,但同样也有不少值得吸取的教训。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自1986年获得奥运会主办权后,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改造和建设。然而,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奥运地产也是有泡沫的。因为在1986-1993年,巴塞罗那住宅价值增长250%-300%,之后转跌,奥运会后用了6年直到1998年才扭转跌势。这样的跌宕气势,大概也就是奥运这个概念才能给予。1998年长野冬奥会日本政府又花费了190亿美元来建造高速火车和滑雪跑道等设施,会后高额维护费和较低的利用率导致长野创造了二战以来

26、日本地方经济衰退的最高纪录,在奥运经济史上被称为“长野后奥林匹克衰退”。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网站 (注:图中n为举办奥运当年)图43 近四届奥运会主办国GDP增长率变化趋势图4-3展示了近四届奥运会主办国GD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由四条增长趋势线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GDP增长率整体趋势都是在奥运会举办年第n年的前几年上升,在举办年后一年明显下降,随后有所增长和恢复,这都与上述案例中的场馆建设与利用不科学等共有因素有关。唯一与其他三条曲线有所不同的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举办国美国,其原因可理解为,奥运会造成的局部经济影响与美国拥有的强大经济实力相比,不构成威胁性因素,越是规模大、经济发

27、展多元化的国家,其受类似于奥运的影响就越小。筹备北京奥运会应当警惕上述案例出现的“低谷效应”,有必要将北京的社会经济环境与历届奥运会主办城市进行比较,不论是各界奥运会之间的相同点还是北京独自具备的特点,都应当考虑进各项筹备举措当中。北京所处的中国有着特殊的国情特点:发展中国家、人口大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北京作为中国重要的城市也有其特殊的背景特点:有着悠久历史、特大型城市、中国政治中心等等。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奥运对举办城市带来的普遍性影响,也要重视奥运会对北京经济产生的特殊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与北京的经济现状和发展目标有关的,也是与中国当前的经济改革政策相关的。五、北京奥运经济模型分析在考察本

28、届奥运对北京经济的拉动作用时,我们试图将理论与现实结合,针对北京筹办奥运的现状进行分析:奥运效应对北京经济的冲击是否会使其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特征。GDP模型法是通过研究以往国民收入和投资的关系,来对未来的国民收入进行预测。模型的假定前提是国民收入和投资是线性关系,可以表示成GDP=a +bI9。其中,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I代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利用北京市1991-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GDP总额的数据,通过SPSS13.0进行最小二乘法(OLS)分析,即可得到 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计量模型:GDP=111.992+1.729I该式也可转化为:GDP=1.729I此

29、处,1.729即为投资乘数,表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国内生产总值将要增加1.729个单位。 根据北京市奥组委预算报告和2008北京奥运行动规划,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为奥运会全面建设阶段,2003至2007年投资比例大致为15%、20%、25%、30%、10%,对应的奥运固定资产投资分布额如表5-1所示。表5-1 奥运固定资产投资20032007年分布表年度20032004200520062007合计总投资额(亿元)82.065109.548136.935164.32254.774547.644分布比例(%)1520253010100资料来源:北京市奥组委预算报告和20

30、08北京奥运行动规划考虑到国外和京外企业对“奥运蛋糕”的分割,真正作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流入北京的约占3/4。由此,可以大致估算可视为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奥运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度分布,并根据GDP模型中的投资乘数(1.729),可算出这笔投资给北京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带来的增加值,如表5-2所示。表5-2 奥运固定资产投资对北京市GDP增长的带动情况 单位:亿元年度20032004200520062007合计奥运固定资产投资额82.065109.548136.935164.32254.774547.644GDP增量106.42142.06177.57213.0971.03710.16另外,按照GDP

31、的分解式:GDP= I + C +(X-M),从需求的角度看,全社会总需求有三大部分,即投资需求(I)、消费需求(C)和出口需求(X-M)。从需求的角度看,奥运对旅游业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将奥运引起的旅游收入作为最终消费,这部分特需的消费需求对北京的GDP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根据北京奥运旅游行动规划的预测:到2008年,北京入境旅游者将达到440万人次,外省市来京旅游者将达到1亿人次。表5-3 奥运旅游带动的北京GDP增量年度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GDP增量(亿元)18.0125.8434.1946.4457.3769.3239.67在GDP模型分析框架下

32、,根据投资乘数和最终消费对北京市GDP的贡献,即可得到奥运因素对北京经济的拉动作用(如表5-4所示)。按照乘数理论,奥运投资的大规模增加,势必带动北京GDP的成倍增长,而奥运结束后,奥运投资的急剧回落又会导致GDP的成倍下调,因此,在奥运注意力经济的影响下,经济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短周期运行特征。鉴于北京乃至中国对奥运的大规模投入,通过定量分析,我们认为,奥运因素对北京的影响力很大。因此,在奥运的冲击下,北京的经济已进入奥运经济周期,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奥运后低谷效应的风险。表5-4 奥运因素拉动北京市GDP增长情况年度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GDP增量(亿元)124.

33、43167.90211.76259.53128.40452.00114.40GDP增长率(%)3.875.036.046.983.2311.012.51图5-1 2003年2009年奥运因素拉动北京市GDP增长情况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奥运经济拉动北京市GDP的环比增长情况是:2003年的北京市GDP多增加3.87个百分点,2004年多增加5个百分点,2005年和2006年分别多增加6个百分点和近7个百分点,2007年增加3.23个百分点,2008奥运当年多增加11个百分点,2009年多增加2.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奥运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集中在2005至2008年,在2008年达到高峰,通常又

34、被称为“奥林匹克景气”,而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不存在其它因素冲击的情况下,奥运结束后的2009年经济增量将迅速回落,出现所谓的奥运“低谷效应”10。六、预期调查及结果呈现1、大众预期结果呈现奥运后经济预期问卷大众版共分四个部分,即民众对奥运后北京宏观经济形式、奥运后国家政策、个人生活状况以及个人消费行为的预期,我们分别对这四个最影响民众经济行为的方面进行了纵深的调查和数据处理分析。为保证调查对象具有随机性和代表性,本次调查采用在北京海淀区、西城区等主要城区的街头、居民区、快餐店、银行、社保办公大楼等处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奥运后经济预期问卷大众版共发放了450份,回收到问卷共352份,有效

35、问卷为327份,回收有效率为72.7%。表61 北京奥运后经济滑坡可能性1、北京奥运后经济滑坡可能性可能性极大可能性较大可能性较小可能性很小没有可能性7.98%26.40%41.70%18.10%5.80%表62 北京奥运后经济增长率的估计值3、北京经济变化平均比率小于5%5%10%10%121214大于14%9.97%4.35%36.30%30.40%21.10%7.80%通过第1题和第3题,可以明确得出大多数民众认为北京市将在奥运后显著出现经济滑坡现象(sig. 0.01),且经济增长的下降率约为2。对未来经济形式较为悲观的预期很容易促成民众缩减开支、增加预防性储蓄等自发行为,并通过传染效

36、应,加重奥运后北京经济波动的风险。而由4题可知,绝大多数(47.8%)民众认为股市会在奥运前上涨,奥运后下跌。在这样的预期下,同时由于股市中羊群效应普遍存在,奥运阶段变化时股市随即剧烈波动的风险很大。表63 民众对奥运后房价、物价等状况的预期大幅上涨小幅上涨小幅下降大幅下降平均变化量6、物价6.80%47.70%22.20%0.62%2.20%7、房价8.30%32.30%39.10%6.50%0.00%从预期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民众普遍存在对奥运后物价上涨的担忧,超过半数的民众认为物价在奥运后还会上涨,有6.8%的民众甚至认为物价上涨的幅度超过10%,在理论上已经可以算作恶性通货膨胀的预期,

37、这是尤其值得关注的。在通货膨胀的预期下,极易引发囤积倾向和抢购风潮,给经济运行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而对于目前热门的北京房价问题,群众预期中表现出明显的两派观点,一派人认为奥运景气的余热将推动房价继续上涨,另一派人认为奥运景气一过房价便会回落甚至大跌属于低谷效应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两种预期的综合作用下,奥运后北京的房价基本与奥运当期持平。由12题的结果可知,民众认为与奥运有紧密关联的行业(如餐饮业、旅游业等)在奥运后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11。另外,民众对国家政策预期总体呈现平和态度12。因此,从以上两题的数据并结合中国现在的国情可知,虽然我国政府在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方面所起的作用较大、收效也较好,但政

38、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也存在负面的影响,由于近半数的民众对政府调节经济的能力仍持怀疑的态度,那么这部分群众将持保守和防御的态度来应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和突发事件。若大部分民众预期北京奥运后将出现低谷效应,同时并不相信政府扭转经济走势的能力,就会采取保守的消费计划,压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导致商品供需失衡、总产出减少、失业率增大等后果,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在对奥运后个人收支情况的预期上,有37.4%的人认为自己的收入不会提高,20%的民众虽然认为自己的收入会有略微的增加但其增长率低于预期个人收入增加的平均值(4.2%)。相对于收入来讲,人们对支出境况的估计较为悲观,有54.6% 的人认为若

39、要维持现在的生活状况,在奥运后所需增加的支出高于该问题上民众的平均估计值(5.3%)。总的来看,虽然奥运后预期收入有一定增长,但其增长率(4.2%)却无法达到维持现状预期支出的增长率(5.3%)。对民众来讲,这是一种心理上潜在的威胁,将使其采取防御性储蓄策略,导致当期期储蓄率增加这也和目前调查的事实相吻合(奥运后民众将平均增加储蓄率2.5%)。另外,民众对自己所在行业未来发展的预期也是影响未来收入预期的一个重要方面,被试者中仅有26.5%的人认为自己所在的行业会在奥运后更景气,这既反映了目前多数行业还未重视奥运后的市场开发和战略规划,也印证了民众关于未来收入不会大幅提高的预期行业利润是影响工资

40、水平的主要因素;这样的预期也为我们的政策建议留下了空间。就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民众将在奥运当期平均增加826.5 RMB与奥运相关的支出,而奥运引致性需求不具长期性和持续性,奥运当期出现的消费小高潮在奥运后回落甚至低迷的风险很大,短暂启动的消费需求若令厂商过于乐观而错误估计形势,还会造成奥运后商品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经济增长戛然而止。 2、大众预期调查总结表64 民众对北京奥运后经济预期综合情况GDP股市收入储蓄房价物价发展趋势显著降低奥运前上涨,奥运后下跌增加增加基本不变上涨平均值9.97%4.20%2.50%0.00%2.20%就大众版预期调查问卷的整体结果来看,虽然在奥运后国家政策的预期

41、这个纬度上,民众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悲观预期,但在对奥运后北京宏观经济形式的预期、个人生活状况估计以及个人消费行为的预期等其它三个纬度上,调查结果明显地揭示出民众对奥运后北京经济形势的担忧和保守防御型的心理准备;对股市、房价、物价、收入、支出等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问题,民众普遍不持乐观预期。根据预期自我实现的理论框架,对民众预期调查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们对奥运后北京经济走势的预测。我们有理由相信,理性民众会在预期的指导下做出适当的规划,并在之后的决策和行动过程中促成预期的自我实现。因此,从对预期调查结果的剖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奥运后北京经济状况的主要风险:1、北京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下滑的风

42、险; 2、股市在奥运结束后表现欠佳,股指下跌的风险;3、奥运引致性需求回落,消费锐减的风险;4、北京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风险;5、物价小幅上涨,居民生活负担加大的风险;6、社会失业率提高,居民面对的失业风险加大;7、受奥运拉动最大的行业奥运后市场需求萎缩的风险;8、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北京市经济增长率下滑的风险。正因为以上风险的客观存在,我们认为,2008奥运后北京仍然可能出现“低谷效应”的经济表现。但与前几届奥运主办城市不同的是,北京奥运后可能出现的“低谷效应”主要是由投资与消费同时萎缩引起的经济增长率下滑的风险,而非场馆闲置、奥运设施废弃、房价大跌及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等因素

43、导致的风险。七、政策建议针对奥运后北京经济走势存在的潜在风险,结合风险防范的思想与风险管理的办法,我们对政府调控和政策导向有如下建议:1、启动社会的乐观预期从预期自我实现的理论框架中,我们可以看到预期对未来经济运行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大众预期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已经发现北京市居民对奥运后北京经济状况的预期并不乐观,与当前对奥运的热情和乐观预期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因此,为了防止奥运阶段变化引起的经济波动,首先要做的便是稳定大众的预期。通过政策引导、正面宣传和报道、专家发言等方法启动人们的乐观预期、提高居民对政府调节经济的信任度,使他们在乐观预期的引导下,积极地投资、消费,挣取个人收入的

44、同时创造社会财富,从而达到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目的。从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人们对奥运后个人收入增长率的平均预期为4.2%,而对奥运后为维持目前生活水平支出的平均增长率为5.4%,说明当前人们认为国家办奥运并无助于个人收入和福利水平的提高这样的预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主动引导社会预期,增收是关键,只有实际收入提高,消费才可能增加,扩大内需才可能真正启动;物价上涨,指数工资不能跟上,捂紧钱袋是必然的,扩大内需只能获得一个逆向预期。另一方面,启动社会预期,要尽可能地消除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13。社保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是启动社会乐观预期的关键,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1.8%的人不认为

45、奥运后自己可能从社会保障中获得更多利益,37.2%的民众认为自己从社保中获得更多利益的可能性很小说明民众并不认为奥运会促进制度的改革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奥运是否能促进社保制度的完善及社会福利的提高,最终取决于政府办奥运的目的和态度。因此,政府有必要借办奥运的东风提高调控和管理水平,加快政府身份转变的步伐,加快相关政策出台的速度,提高监管的质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民谋利,以消除居民即期消费的后顾之忧, 减缓储蓄倾向的增长。政府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增强消费者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实现政府与居民相互信任、良性互动的和谐局面也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启动社会的乐观预期。 2、积极寻找新

46、的投资热点从模型分析和调查分析的结果中可以发现,奥运后投资回落的风险表现得比较明显。按照凯恩斯的乘数理论,投资的增加(或减少)会带来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或减少),因此,抑制奥运后投资的大幅回落是稳定地区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防范奥运后低谷效应的一个有效方法。寻找新的投资热点,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就是在寻找奥运的替代品,实现会后投资的持续性。同时,有47.8%的民众认为“股指在奥运前上涨,奥运后下跌”在这样的预期下,股市波动的风险很大。但我们也注意到,实体经济部门的稳步发展是支撑股市的基础,只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就会增强人们对股市的信心,消除人们对于经济受奥运结束冲击的种种疑虑,从总体上化解

47、股市大幅波动的风险。因此,寻找新的投资热点对于稳定奥运后的股市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北京的现状出发,由于第三产业已成为北京市的支柱产业,新的投资热点应该在第三产业中寻找。联系奥运对北京产业结构的影响,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文化业、旅游业、会展业、体育业及高新技术产业极有可能成为奥运后北京市的“明星类行业”14。政府应积极扶植新型服务业的成长,为其在奥运后成为或继续作为投资热点营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引导在奥运中成长起来的“明星类行业”奥运后的市场开发工作,巩固奥运筹办过程中建立的市场营销网络,充分开发相关行业奥运后的潜在功能,促进资源优势的整合,积极发展外向型企业,提供相关行业进行国际交流的机会,支持优势产业的合作、集聚,鼓励企业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继续完善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京投资的政策等。通过综合利用一系列措施,帮助企业实现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在企业竞争力提高、产业不断优化的基础上,才能挖掘、培育更多更好的投资热点,引导国内外资金源源不断的流入,在吸引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